目的:探讨衡阳地区常见慢性湿疹、荨麻疹与过敏原的关系,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953例进行20种过敏原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过敏原阳性838例(阳性率87.9%),其中慢性湿疹过敏原阳性313例,慢性荨麻疹525例.单个吸入性过敏原检测中两者均以屋尘螨、粉尘螨阳性率高,食物性过敏原以小虾、红辣椒阳性率高.本组对一种过敏原过敏的有74例,2种以上764例.结论:过敏原检测可提示比较确切的过敏原,对衡阳地区常见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治疗及预防有指导意义.
作者:刘志军;张焕梅;刘丽丽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外科急腹症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15例急腹症患者行腹腔镜探查的结果及疗效.结果:本组腹腔镜下明确诊断115例(100.0%);腹腔镜下手术成功102例(88.7%);中转开腹13例(11.3%);术后3 d内发生并发症6例(5.2%),均经保守治疗后恢复.结论:腹腔镜探查术能有效提高疑难急腹症的确诊率,同时也降低阴性剖腹探查率.
作者:陈卫民;陈学忠;李智勇;闫小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总结连续缝合法在主动脉瓣置换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152例心脏瓣膜病患者[单纯主动脉瓣置换术39例,双瓣(主动脉瓣及二尖瓣)置换术113例]均采用连续缝合法.结果:本组单纯主动脉瓣置换术阻断时间(38±4.3)min,转机时间(56±11)min.双瓣置换术阻断时间(57±4.9)min,转机时间(85±18)min.术后正性肌力药量减少,呼吸机辅助时间缩短,并发症少.结论:连续缝合法可显著缩短主动脉阻断时间及转机时间,减少心肌缺血时间和术后并发症.
作者:肖大伟;郑育举;李绍金;黄晓聪;谢泽锋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GST-π、P-gP及癌基因(C-erbB-2)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62例胃癌手术标本中的GST-π、P-gP、C-erbB-2蛋白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GST-π蛋白阳性表达169例(64.5%),P-gP 167例(63.7%),C-erbB-2 173例(66.0%).GST-π、P-gP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组织类型、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无关,两者具有较强的一致性.C-erbB-2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组织类型、临床分期相关,但与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检测胃癌组织中的GST-π、P-gP、C-erbB-2蛋白表达情况对制定化疗方案及预后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邱前程;黄杰雄;洪良利;谢斌;曾庆纯;董恒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克隆并分析阴道毛滴虫(Trichomonas vaginalis, Tv)衰老生物学标志分子β-半乳糖苷酶(β-gal)同源基因,表达β-GAL重组蛋白.方法:从Tv cDNA表达文库中分离获得Tv β-gal同源基因的cDNA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将cDNA部分片段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QE-80L),转化宿主菌E.coli SG13009,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诱导表达,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鉴定.结果:在Tv cDNA文库中获得1株2 445 bp的cDNA克隆.序列分析表明,该序列开放读码框有2 415 bp,推测肽链具有804个氨基酸,等电点为5.4;该肽链与多种来源的β-GAL同源蛋白均具有较高同源性.用PCR扩增了该cDNA序列中的2 277 bp片段,构建了pQE-80L/Tv β-gal,所表达重组蛋白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2 ku.结论:推测该克隆是Tv β-gal的同源基因,Tv β-gal基因可以在E.coli中得到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其细胞内定位和蛋白功能奠定了基础.
作者:史咏梅;傅玉才;许铭炎;许锦阶;徐晓园;刘居理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B(PDGF-B)在脊髓损伤(SCI)后对脊髓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健康雌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免疫组化组(30只)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组(18只).麻醉后,用改制的Ⅱ型纽约大学装置建立大鼠脊髓急性损伤模型.用免疫组化检测急性SCI后不同时段PDGF-B在脊髓中的表达,用RT-PCR检测PDGF-B的mRNA在急性SCI后不同时段表达的变化.结果:①PDGF-B蛋白表达:急性SCI后24 h,PDGF-B在损伤区周围神经元的表达开始增加(5.92±3.23),并于7 d后维持在一定水平,14 d后PDGF-B阳性细胞数增多,28 d达高峰(85.00±13.49),主要表达于坏死区增生的神经胶质细胞.②PDGF-B mRNA表达:SCI后1 d,PDGF-B mRNA表达降低,3 d接近正常,随后略有下降,14 d后mRNA表达升高,28 d基本回到正常.结论:急性SCI后,PDGF-B对损伤脊髓的功能恢复有重要作用.
作者:梁晓;徐锡金;张宝;刘晓瑜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氟哌啶醇季铵盐衍生物(F2)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引发的心律失常的拮抗作用.方法:采用大鼠Langendorff灌流心脏模型,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缺血20 min,解除结扎再灌注,可引出长时间(至少5 min)室性心动过速,在灌流液中加入不同浓度F2,观察其对室性心动过速的拮抗作用.结果:F2可浓度依赖地翻转缺血再灌注引发的室性心动过速,半大效应浓度为0.46 μmol/L.结论:F2对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具有拮抗作用.
作者:高分飞;李海青;石刚刚;黄展勤;周燕琼;张艳美;刘幸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异丙嗪对大鼠急性前脑缺血再灌注线粒体通透性转换(MPT)的影响,并从分子水平探讨其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用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再开放法制作全脑缺血模型.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 + 异丙嗪组(治疗组),假手术 + 异丙嗪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 + NS(模型组);术前1 h静注不同浓度异丙嗪(5,15,45 mg/kg),术后6 h 3组均分离前脑线粒体,用分光光度法检测MPT值.结果:模型组分别与治疗组(异丙嗪浓度为5 mg/kg时)和假手术组(异丙嗪浓度为5,15 mg/kg时)比较,模型组MPT值减小更为明显(P<0.01);组内比较,异丙嗪浓度为5,15 mg/kg时比浓度为45 mg/kg时抑制MPT值减小的作用更为显著(P<0.05).结论:异丙嗪能抑制缺血再灌注所致的MPT值的改变,因而可以通过阻止神经细胞线粒体的损伤发挥脑保护作用.
作者:范开明;衡新华;黄燕虹;王韶莉;邹金英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初步分析食管癌高危人群内镜抽样普查食管黏膜上皮病变特点并探讨食管黏膜上皮内浸润的炎症细胞数目与上皮增生的关系.方法:对林州市合涧乡1 492名无明显症状的自愿者行内镜检查并对可疑病变组织多点取材.对其中的1 480例食管黏膜上皮病理诊断进行初步统计分析,并随机抽取262例食管黏膜上皮组织,高倍镜下观察上皮内的炎症细胞浸润数目与上皮增生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非典型增生的检出率在40 ~ 49岁年龄组为18.8%(120/638)、50 ~ 59岁年龄组为31.0%(208/670)、60 ~ 69岁年龄组为33.1%(57/172);食管癌的检出率在各年龄组分别为0.0%(0/638)、0.6%(4/670)和1.7%(3/172).在病理诊断的正常上皮、单纯增生、轻度非典型增生、中度非典型增生、重度非典型增生的上皮中,上皮内浸润的炎症细胞每高倍视野下大于10的检出率分别为:7.5%(9/120))、38.7%(29/75)、43.6%(17/39)、81.0%(17/21)、85.7%(6/7).结论:食管上皮单纯增生以及非典型增生与上皮内浸润的炎症细胞数目具有较为明显的相关性.
作者:郭煜;苏敏;刘志才;连士勇;胡彬;田东萍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4-羟基肉桂酸(4-HCA)衍生物清除羟自由基(·OH)活性并初步分析其构效关系.方法:用邻菲罗啉化学发光法测定4-HCA衍生物清除·OH活性.结果:化学结构不同的4-HCA衍生物体外清除·OH的能力有较大差异.结论:4-HCA苯环上3、5位取代基的引入可以明显地影响此类化合物抗·OH活性,甲氧基和乙氧基可明显提高活性,溴次之,硝基则降低活性.
作者:唐灵芝;黄华永;张鲁勉;郑锦鸿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异丙嗪对大鼠脑缺血损伤病理变化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用改良的Longa氏法制备大鼠可再灌注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大鼠随机分为缺血2 h后再灌注1、6 h,1、3、7 d对照组,并与之时间点相对应的异丙嗪组,对比观察各组脑缺血再灌注(IR)后的脑梗死灶体积并对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结果:异丙嗪能显著改善IR 1 d后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脑梗死灶(P<0.05).结论:异丙嗪可阻抑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神经元的损伤并可发挥脑保护作用.
作者:范开明;黄燕虹;叶志刚;万震威;胡峥嵘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构建CYP2B6基因原核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Rosetta2(DE3)pLysS]中高效表达重组蛋白.方法:以质粒为模板,用PCR技术扩增出CYP2B6基因,并将其分别插入pET-22b( + )、pET-28b( + )和pET-32a( + )质粒中,经PCR、测序鉴定后,转化Rosetta2(DE3)pLysS,并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结果:经PCR、测序鉴定,构建了CYP2B6基因表达质粒;采用考马斯亮蓝染色法检测重组蛋白表达,pET-22b( + )-CYP2B6未见目的蛋白表达;pET-28b( + )-CYP2B6有目的蛋白表达,约占蛋白总量的5%;而pET-32a( + )-CYP2B6可以高效地表达CYP2B6,在低浓度(50 μmol/L)IPTG诱导3 h后,所表达的CYP2B6蛋白约占细菌总蛋白的30%;质谱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所表达的蛋白为CYP2B6.结论:成功地使CYP2B6基因在原核系统中高效表达.
作者:张宝;霍霞;徐锡金;齐宗利;郑谨;彭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用原核蛋白表达系统对兔辅酶Ⅱ依赖性视黄醇脱氢/还原酶(NRDR)进行功能性表达,并对其活性进行鉴定.方法:从兔肝中克隆出NRDR全长序列,运用Gateway表达系统将其编码区序列构建到表达载体(pDEST 17)上,再转化到大肠杆菌(E.coli)(BL21-AI)中表达出兔NRDR蛋白并鉴定其表达形式;取工程菌裂解上清通过金属离子亲和层析纯化出目的蛋白,再运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该酶的Km值和Vmax值.结果:构建出含兔NRDR编码区(768 bp)的表达克隆,转化到BL21-AI中表达出氨基端含6×His标签的重组兔NRDR蛋白,诱导表达4 h后目的蛋白可占总蛋白量的41.4%;经一步亲和层析得到的兔NRDR纯度为97.2%,比活性提高了64倍;经HPLC测定,该酶对视黄醛的Km值为(4.55±0.33)μmol/L,Vmax为(0.307±0.065)μmol/(min·mg).结论:应用pDEST 17可在BL21-AI中对兔肝NRDR进行高效的功能性表达.
作者:谢健平;刘戈飞;宋旭红;杜昆;李蕊;梁斌;张巧霞;黄东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E)基因启动子(-219G/T)多态性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发病危险性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法对AMD组(50例)和对照组(95例)的APOE -219G/T基因型做出鉴定.结果:两组间不存在-219G/T基因型频率分布的差异(P>0.39).结论:APOE基因-219G/T多态性与AMD发病危险性无关.
作者:邵运良;秦艳丽;尹晓光;宋跃;闫亦农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长期低硒、低碘饲料喂养对子代发育期大鼠甲状腺组织形态结构以及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人工低硒、低碘饲料喂养繁殖的SD大鼠模型的仔3代胎鼠(F3E)、4日龄(F3P4)、21日龄(F3P21)、成年(F3A)4个时间点的甲状腺石蜡标本,常规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化染色,镜下观察,滤泡计数.动物模型分为对照组,低硒(Se-)组,低碘(I-)组和低硒、低碘(Se-I-)组,各组分别喂以不同硒、碘水平的人工配制饲料,繁衍至仔4代.取甲状腺,制做石蜡切片.结果:各发育期时间点I-组与Se-I-组甲状腺体积增大,重量增加,滤泡增生,排列紧密.这种增生现象从胎鼠期间即有出现.在成年大鼠Se-组甲状腺滤泡有坏死和纤维化.PCNA在Se-I-组与I-组均强阳性表达,强阳性表达百分比依次为成年Se-I-组50%,I-组28.6%.21 d Se-I-组21.4%,I-组16.7%.结论:低碘和低硒、低碘均可致仔代发育期大鼠甲状腺滤泡明显增生.这种增生现象在胚胎期即表现.低硒能引起部分仔代大鼠甲状腺滤泡的坏死与纤维化.
作者:姜洋;田东萍;苏敏;高玉霞;田鹏飞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胃舒散对消炎痛所致大鼠小肠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皮下注射消炎痛(10 mg/kg)制作大鼠小肠损伤模型.用光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不同剂量[3.0、1.5、0.75 g/(kg·d)]胃舒散对小肠损伤的影响,同时检测小肠黏膜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血清NO含量.结果:消炎痛引起明显的小肠黏膜损伤,伴有NO、MPO、MDA含量增加及SOD活性下降(P<0.05,P<0.01).胃舒散剂量依赖性地减少小肠黏膜损伤指数, 提高了胃组织SOD活性(P<0.05)、降低了MPO、 MDA含量(P<0.05), 但对血清NO水平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氧自由基及NO参与了消炎痛所致小肠黏膜的损伤,胃舒散对此病变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抗氧化作用有关.
作者:吴灵飞;冯家琳;李国平;蒲泽锦;苏剑东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淋巴结转移是肿瘤转移的重要途径,也是判断预后的主要指标.随着淋巴管内皮标记物的发现,关于肿瘤如何诱导淋巴管生成及促进肿瘤的淋巴结转移成为研究的热点.现将肿瘤淋巴管生成及其调节、淋巴管内皮标记物以及淋巴管生成与肿瘤转移诸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王媛媛;吴名耀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肿瘤细胞诱导间质反应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肌纤维母细胞是肿瘤间质重要的细胞成分,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肿瘤间质肌纤维母细胞与肿瘤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牟联军;苏敏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正常大脑通过感觉门控(SG)功能有选择地接收外界信息,而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SG功能异常.听感觉门控电位P50(AGP50)是定量测定SG大小的常用方法.本文就AGP50诱发条件、分析方法、常见影响因素、病理生理学研究及其在精神分裂症中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蒋廷云;洪晓虹;许崇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立体定向照射兔坐骨神经的CT定位.方法:通过解剖分析兔坐骨神经主干的解剖位置和行径,选择照射靶点,放置硅胶管进行标记,按X-刀标准行CT扫描,从CT图像上分析硅胶管与荐骨和髂骨的位置关系,确定可以用骨性结构定位的神经段作为照射靶点,利用立体定向技术单次大剂量照射坐骨神经,观察其病理及超微结构变化.结果:通过解剖可见坐骨神经主干由第7腰神经和第1、2荐神经组成,坐骨神经主干从荐髂关节下、荐骨和髂骨之间穿出后,跨过坐骨大切迹的一段坐骨神经主干位置恒定,且有荐骨和髂骨做定位标志,可作为CT定位的照射靶点,单次大剂量照射后镜下可见神经纤维变性坏死.结论:在CT扫描图像中,利用荐骨和髂骨定位坐骨神经准确可靠,可以作为无创情况下进行立体定向外科研究周围神经放射性损伤的照射靶点.
作者:鞠文翠;林志雄;李德锐;彭逊;赵锦新;陈俊伟 刊期: 200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