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杂志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广东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汕头大学医学院
  • 国际刊号:1007-4716
  • 国内刊号:44-1060/R
  • 影响因子:0.27
  • 创刊:1984
  • 周期:季刊
  • 发行:广东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12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杂志   2015年1期文献
  • 右美托嘧啶对预防小儿氯胺酮麻醉术后精神运动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右美托嘧啶对小儿氯胺酮麻醉术后精神运动的预防作用.方法:60例择期氯胺酮麻醉小儿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嘧啶组和NS组,每组30例.记录患儿切皮(T1)和缝皮(T2)的平均动脉压(MAP)和HR,苏醒时间,术后复苏期躁动评分、谵妄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NS组T1、2时间段MAP和HR都高于右美托嘧啶组(P<0.05);右美托嘧啶组复苏时间略长于NS组(P<0.05),但苏醒期躁动和谵妄例数均少于NS组(P<0.05);右美托嘧啶组术中不良反应例数与NS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持续静注右美托嘧啶可预防小儿氯胺酮麻醉术后精神运动的发生,且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不良反应少.

    作者:于颜锋;刘文养;彭思进;李道兵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低浓度罗哌卡因在婴儿唇裂术后的镇痛研究

    目的:探讨低浓度罗哌卡因局部麻醉在婴儿唇裂修复术后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唇裂修复术婴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0.5%利多卡因)和3个实验组(R1组0.15%,R2组0.2%和R3组0.25%罗哌卡因).患儿全麻后予局麻药术区局麻,记录患儿术后1、2h疼痛评分.结果:各组均安全度过围术期,对照组术后疼痛评分均明显高于R2、3组(P<0.05);R2、3组术后1、2h疼痛评分均<3分,两组评分差异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0.2%罗哌卡因局部麻醉在婴儿唇裂修复术后镇痛效果好,安全性可.

    作者:郑镇伟;陈俊南;刘怀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尼克酰胺对肾癌786-0细胞的作用及意义

    目的:探讨尼克酰胺对肾癌786-0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尼克酰胺(10、20、30 mmol/L)处理肾癌786-0细胞;细胞计数法测定细胞增殖,Annexin V-FITC/PI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小室检测尼克酰胺对肾癌786-0细胞迁移及含基质胶的Transwell小室检测尼克酰胺对肾癌786-0细胞侵袭、Westem blot检测P53和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RT)1的蛋白表达.结果:尼克酰胺呈浓度-依赖性抑制786-0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并促进其凋亡.结论:尼克酰胺可抑制肾癌786-0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并可能通过抑制SIRT1上调P53促进786-0细胞凋亡.

    作者:刘东东;蓝宇;洪英楷;陈思;李景麟;林明恩;何学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叉头蛋白M1在膀胱癌和腺性膀胱炎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叉头蛋白(Fox) M1受体在膀胱癌和腺性膀胱炎(CG)中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和实时荧光PCR检测33例CG,43例膀胱癌(28例低级别和15例高级别)和14例正常膀胱黏膜中FoxM1表达.结果:FoxM1在膀胱癌和CG的蛋白与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膀胱黏膜,在高级别膀胱癌中表达高.结论:FoxM1表达上调在促进膀胱上皮和膀胱癌细胞增殖,抑制其凋亡以及在CG恶变的病理演化中可能起到转录调节的作用.

    作者:林明恩;洪英楷;张炜;何学军;佘绍逸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硝普钠早期积极降压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硝普钠早期积极降压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患者疗效.方法:195例HIC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9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早期硝普钠静脉持续泵入,目标收缩压≤140 mmHg)和对照组(96例.常规降压,目标收缩压≤180 mmHg).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d后行头颅CT检查,观察血肿扩大情况;治疗前及治疗后14、90 d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治疗后90 d评价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4 h治疗组血肿扩大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14、90 d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90 d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硝普钠静脉泵入积极降压可减轻急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HICH患者的近期预后.

    作者:徐小琳;俞万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颊脂肪垫在腭裂修复术中的应用及其对腭咽闭合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颊脂肪垫(BFP)在腭裂修复中的应用,并提高腭裂修复的手术效果.方法:选取80例腭裂患者,根据随机双盲、数字表分配法,单数为应用BFP组(实验组,提肌重建联合BFP充填),双数为对照组(提肌重建),各组40例.术后观察创面愈合情况,1、3、6、12个月回访,行语音评估,电子鼻咽镜行腭咽闭合功能检查,对于因年龄小无法配合者,待其5周岁左右进行.结果:实验组创面愈合较好,无腭瘘,对照组2例腭瘘.实验组腭部瘢痕不显、语音清晰度优于对照组.结论:在腭裂修复中用BFP能减少软硬腭交界区腭瘘发生及减轻术区瘢痕,改善软腭活动度,提升腭咽闭合率,具有临床推广运用价值.

    作者:彭立红;唐世杰;谢思田;张万聪;毛小炎;石伦刚;何运铺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螺旋CT多层面和三维重建对脊柱关节突交锁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脊柱椎关节突交锁螺旋CT轴位、多层面(MPR)和三维(3D)重建图像的特点及诊断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脊椎不同部位关节突交锁的术前或牵引前螺旋CT资料,同时进行MPR、3D重建图像;观察关节突交锁在轴位、MPR、3D的螺旋CT表现,并评估其优势.结果:本组轴位上呈“反汉堡包”征;MPR矢状面,下、上关节突形成顶对顶、背靠背形态,伴患椎Ⅰ-Ⅱ°前滑脱,部分伴下方椎体屈曲性泪滴样骨折.冠状面,下关节突不同程度内移,与上关节突互相依托,或锁于上关节凹内;胸腰段下、上关节突同时出现或显示下关节突明显上移,关节结构消失;3D清楚显示21例关节突交锁,并通过不同面及角度旋转显示关节突交锁的空间形态.结论:脊柱关节突交锁螺旋CT的MPR和3D重建对关节交锁有重要诊断价值,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有价值的影像信息.

    作者:吴梦楠;黄志明;黄展坤;沈路科;赖东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综合干预对美沙酮维持治疗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美沙酮维持治疗(MMT)者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180例MMT者随机分为研究(常规治疗+综合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每组90例.6个月后,两组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评及生活质量(GQOLI-74)量表评估.结果:研究组除强迫症状、敌对外,其它因子分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GQOLI-74总分、物质生活、躯体及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维度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MMT+综合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有效降低MMT的脱失率.

    作者:郑玉玲;张少霞;蔡仲威;胡志群;黎楚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丹参酮ⅡA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临床疗效.方法:82 CA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予丹参酮ⅡA联合辛伐他汀)和对照组(予辛伐他汀),治疗3个月后检测总胆固醇、C-反应蛋白(CRP)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治疗组CRP降低,颈动脉IMT变薄(P<0.05).结论:丹参酮ⅡA联合辛伐他汀能延缓、逆转CAS进展,增强斑块稳定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昱;张长翼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血清s-100β蛋白在心肺复苏后脑损伤预后评估中的意义及乌司他丁对其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清s-100β蛋白对心脏骤停经心肺复苏(CPR)后患者脑损伤程度及预后评估价值及乌司他丁(UTI)的干预作用.方法:心脏骤停经CPR后存活>72 h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UTI组,每组20例,另选同期、同年龄段健康志愿者20人为正常对照组.CPR后3、6、12、24、48、72 h分别取血样本;ELISA法测定s-100β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常规治疗和UTI组s-100β浓度均明显增高(P<0.05),6~12 h达峰值,随后逐步下降.与常规治疗组比,UTI组各时间点s-100β度均明显降低(P<0.05);UTI组在48 h后Glasgow评分明显升高(P<0.05).s-100β水平与Glasgow评分负相关.结论:s-100β水平能反映CPR后早期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程度,同时还可预测CPR后意识恢复情况.UTI治疗能降低s-100β,改善脑复苏后症状.

    作者:舒周伍;郑莉;林鹏洲;陈小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早产儿贫血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早产儿贫血与各种影响因素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早产儿贫血发生及出现时间早晚与其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基础血红蛋白(Hb)及肺透明膜病、窒息、感染等临床因素间的相关性.结果:本组男、女性贫血发生率分别为68.9%及68.6%;早、晚期贫血组出生基础Hb值分别为(161.1±7.5)及(166.4±8.9) g/L,两组分别有29及16例输血治疗(P<0.01);胎龄≤32周早产儿贫血发生率81.2%,~35周78.0%,~37周59.3%(P<0.05);出生体重≤1 500 g贫血发生率94.7%,~2 000 g 67.1%,>2 000 g 62.5% (P<0.05);本组23.9%合并肺透明膜病、20.2%存在窒息因素,34.4%合并感染(P<0.05).结论:早产儿贫血发生率与性别无关;出生基础Hb越低,贫血出现时间越早.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贫血发生率越高;早期贫血平均Hb较晚期低,输血概率高.合并肺透明膜病及窒息、感染的早产儿更易贫血.

    作者:庄静文;邱晓燕;李伟中;杨汉华;黄月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评估测试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预后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评估测试(CAT)与COPD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稳定期COPD患者临床资料.结果:随着患者CAT评分的增加,患者的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6分钟步行试验(6MWT)/m指标明显下降,吸烟和改良呼吸困难指数/min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FEVl/FVC、FEV1、CAT评分、6MWT/m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CAT评分与COPD患者预后有一定相关性,可对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情况准确评估.

    作者:李启明;王春梅;古剑珂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髓源性抑制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表达初探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不同分型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s)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疾病活动指数的相关性.方法:根据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将SLE患者(34例)分为活动和稳定期组,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两组与正常人(对照组)外周血粒细胞亚群及单核细胞亚群MDSCs表达比例的异同.结果:SLE组外周血单核样MDSCs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活动期组外周血单核样MDSCs比例明显高于稳定期组(P<0.05);但粒细胞样MDSCs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核样MDSCs比例与SLEDAI评分正相关(r=0.699,P<0.01),而粒细胞样MDSCs比例与SLEDAI评分无相关性.结论:SLE患者外周血单核样MDSCs明显升高且与疾病活动度密切相关,提示MDSCs在SLE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李东仕;陈式仪;倪伟峰;陈东晓;郑若婷;林素绢;陈慎仁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在心肌细胞中核转录因子E47与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关系初探

    目的:观察缺氧/复氧(H/R)刺激对心肌细胞核转录因子E47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SMA)表达影响及两者间关系,以探索H/R刺激对心肌纤维化影响.方法:用原代心肌细胞和心肌细胞株(H9c2)建立H/R模型,观察不同H/R时间点E47和α-SMA表达.用凝胶迁移实验在E47表达高时间点检测其与α-SMA启动子E-box序列的结合活性.结果:E47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在原代心肌细胞和H9c2H/R后均表达增高,以H3 h/R2h时间点高,随着复氧时间的延长,E47表达逐渐降低,而α-SMA及mRNA表达水平则无明显变化;即在心肌细胞E47与α-SMA启动子E-box序列无结合活性.结论:在心肌细胞中,E47与包含α-SMA启动子序列的E-box序列CArG无结合活性,H/R诱导其短时表达增高并不能引起α-SMA表达增高.

    作者:廖基霖;鄢占魁;沈岱菲;高分飞;石刚刚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环境铅暴露对儿童外周血红细胞指数的影响

    目的:探讨电子垃圾拆解区铅暴露对儿童外周血红细胞平均指数的影响.方法:采集143名8~14岁儿童(暴露组70名,对照组73名)肘静脉血2 mL,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血铅浓度,半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红细胞相关指数.结果:暴露组(80.5μg/L)血铅中位数水平高于对照组(73.4 μg/L),暴露组血铅中位数水平≥100.0 μg/L的占20.0%;暴露组男童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含量及红细胞比容(HCT)水平均低于同性别对照组(P<0.05),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水平高于同性别对照组(P<0.05);暴露组女童RBC、HGB、HCT及平均红细胞容积(MCV)水平均低于同性别对照组(P<0.01);MCV、平均HGB和RDW改变与血铅暴露相关.结论:电子垃圾拆解区铅暴露对学龄儿童造血功能有一定影响.

    作者:张浴玲;徐锡金;鲁芳芳;彭琳;李伟秋;霍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碘化N-正丁基氟哌啶醇上调AMPK磷酸化抗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研究

    目的:探讨碘化N-正丁基氟哌啶醇(F2)是否可通过AMPK依赖性机制抗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缺氧复氧(H/R)损伤.方法:酶消化法分离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并用免疫荧光法鉴定;制作H/R模型;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以及比色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反应内皮细胞损伤程度;Westemblot检测AMPK,P-AMPK表达.结果:经差速贴壁纯化后的细胞用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CD31以及vWF阳性细胞达95%以上;F2可量效-依赖性减少H/R引起的LDH漏出,增加细胞存活率以及AMPK磷酸化(P<0.05);预先给予AMPK抑制剂Compound C可拮抗F2对H/R损伤的改善作用予(P<0.05).结论:F2增加AMPK磷酸化可能是其抗H/R损伤的重要机制.

    作者:陆兵儿;石刚刚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新生儿产前汞暴露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电子垃圾拆解区汞暴露对新生儿健康的影响.方法:收集192例新生儿(暴露组111例,对照组81例)脐带血,用AFS-8130双道原子荧光光度计检测其汞浓度.结果:暴露组(8.52 μg/L,P255.50~P7515.12)产前汞暴露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8.37 μg/L,P254.86~P7511.49) (P<0.05).新生儿产前汞暴露水平与产妇年龄、产前在暴露区居住时间和产妇有无喝茶习惯正相关;与产妇每周食用乳制品次数及新生儿Apgar评分负相关.结论:电子垃圾拆解区汞暴露会给当地新生儿身体健康带来风险.

    作者:庄冰容;鲁芳芳;付廷早;刘玉;霍霞;徐锡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哺乳期阻断JAK2/STAT3信号通路对新生鼠青年期、成年期的影响

    目的:观察哺乳期阻断JAK2/STAT3信号通路对新生SD大鼠青、成年期的影响.方法:通过限制妊娠期饮食建立小于胎龄鼠(SGA)新生鼠模型;在哺乳期予新生鼠皮下注射AZD1480,观察新生鼠在青、成年期体质量、鼻尾长、腹围、体重指数(BMI>值的变化.结果:正常出生体重鼠(AGA)新生雌鼠在各个日龄检测时间点皮下注射AZD1480各项指标均小于对照组,SGA雌鼠在出生后30d体质量及BMI大于对照组(P<0.05).AGA雄鼠在出生后90d日龄BMI值大于对照组(P<0.05),SGA雄鼠在出生后90 d体质量、腹围及BMI值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阻断JAK2/STAT3通路,SGA雌鼠在青年期BMI值增高,SGA及AGA雄鼠在成年期BMI值增高,AGA雌鼠在观察日龄无BMI值增高.脂质代谢存在其他作用通路.

    作者:陈咏珩;房晓祎;陈波;李玉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血红素氧化酶-1抑制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THP-1单核细胞表达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RNA

    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化酶(HO)-1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THP-1单核细胞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0、25、50、100、200 mg/L) ox-LDL,作用不同时间(0、12、18、24、48h),刺激THP-1单核细胞;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MCP-1 mRNA表达.用锌原卟啉和钴原卟啉(CoPP)Ⅸ(均为10 μ mol/L)干预THP-1单核细胞12h后,再用ox-LDL (100 mg/L)刺激24 h;RT-PCR分别检测MCP-1和HO-1 mRNA表达.结果:ox-LDL呈浓度-时间依赖性上调MCP-1 mRNA表达(P<0.01).与对照组比,CoPP IX组HO-1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100mg/L ox-LDL组比,CoPP IX组MCP-1 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1).结论:ox-LDL可上调THP-1单核细胞MCP-1的表达;诱导HO-1高表达可抑制ox-LDL诱导的THP-1源单核细胞MCP-1 mRNA表达.

    作者:魏锦坤;王艳萍;周丽红;陈宋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三维可视化膝关节有限元模型构建及应用进展

    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有限元分析法是近年来研究膝关节生物力学的新途径.本文就膝关节有限元模型构建及其在临床领域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杨国平;贝抗胜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弥漫性脑动静脉畸形的研究进展

    弥漫性脑动静脉畸形(AVM)是一种罕见病.因其血管改变使其出血率增加,治疗很困难.对其加深认识,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本文就弥漫性脑AVM的病理、临床与影像学特征、诊断和治疗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纪煌毅;杨应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腺苷在双相障碍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双相障碍是一种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慢性复发性重性精神疾病,既往有关其病因的神经生物学研究多集中在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谷氨酸、Y-氨基丁酸等神经递质及其受体功能方面.腺苷作为一种中枢抑制性神经调质,对单胺类神经递质有着广泛的调节作用,同时其与心境稳定剂一样具有稳定心境的作用,它还参与了跨膜信号传导系统,双相障碍者存在跨膜信号通路异常.本文就腺苷在双相障碍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冯飞;徐国建;许崇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唐山市中老年人群血脂异常状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调查唐山市中老年人群血脂异常状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用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唐山市2 664名45岁以上中老年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体格和生化检查,收集人体测量参数及生化指标;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为诊断标准,计算血脂异常检出率并分析血脂异常的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本调查中,女性TC和LDL-C平均水平高于男性(P<0.05);乡村TC、TG平均水平高于城镇(P<0.05).整个人群血脂异常检出率57.0%,乡村高于城镇(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女性、居住乡村、肥胖、脉压差高、高血压、糖尿病是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结论:该地区中老年人血脂异常患病率较高,城镇女性、乡村居民,以及体重指数增大、脉压差增高和糖尿病人群为血脂异常增高的高危人群.

    作者:刘亚晖;孙艳珍;张庆英;郑天然;庞邵杰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