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43例Pilon骨折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22例采用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21例采用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术,观察术后临床疗效,记录手术时间、愈合时间和并发症,比较踝关节功能.结果 两组Tometta评价和放射学评价项目内各指标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45.67±9.38)min vs.(57.27±11.47)min,(13.74±3.54)周vs.(16.25±5.34)周],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5% vs.14.3%),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92.2±2.1)vs.(84.2±1.9)]结论 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Pilon骨折,效果明显,无明显的并发症发生.
作者:王科利;齐振良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无创修复术联合Chenfil玻璃离子处理与无创修复术联合增强型玻璃离子处理修复乳牙龋齿的效果与远期效果.方法 将我院口腔科2011年5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龋齿修复患者68例(共200颗龋齿)随机分为两组,A组患龋给予无创修复术联合Chenfil玻璃离子处理,B组患者给予无创修复术联合增强型玻璃离子处理,比较两组患龋的修复后、复查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患龋修复后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龋修复后2年复查,A组患龋边缘密合度高、修复体表面磨损少比例明显高于B组,继发龋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组修复方式修复后效果并无差异,但无创修复术联合Chenfil玻璃离子处理的远期临床效果显著,优于无创修复术联合增强型玻璃离子处理方式,具有借鉴性.
作者:王燕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探索经直肠B超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可行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具有前列腺穿刺指征的患者106例,在经直肠B超引导下用10针法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每个侧叶穿刺5针,收集PSA、病理结果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106例患者中有52例患者穿刺病理是前列腺癌,阳性率49.1%,PSA越大穿刺阳性率越高(x 2=23.39,P<0.01).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直肠B超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术提高了前列腺癌的诊断率,且安全易行,应在临床普及推广.
作者:阮永同;陈光耀;关登海;谢军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对呼吸内科患者实施抗生素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掌握抗生素的临床选择与应用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246例呼吸内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常规疗法基础上采用抗生素治疗,并对两组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观察组显效72例(58.5%),有效46例(37.4%),总有效118例(95.93%);对照组显效60例(48.8%),有效40例(32.5%),总有效100例(81.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本次临床治疗中,对呼吸内科患者采用抗生素针对性治疗,能有效控制感染,并且对提高疗效具有显著作用.
作者:甘燕芳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晚期肺癌患者血浆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40例晚期肺癌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同期住院28例早期肺癌患者为对照组.分别评定观察组和对照组入院第2天和第9天的心功能分级,检测两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比较2个时间点各指标的差异.结果 入院第2天观察组患者心功能分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入院第9天观察组心功能衰竭发生率为15.0%(6/4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入院第2天、第9天观察组NT-proBNP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观察组入院第9天NT-proBNP与第2天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1).结论 在患者心功能分级并未出现差异的情况下,观察组血浆NT-proBNP水平已明显升高,血浆NT-proBNP水平变化可以为患者心力衰竭并发症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传文;魏庆娟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人胸腰段脊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入院的老年胸腰段脊椎骨折患者采用椎体成形术联合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5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的手术情况及受损椎体高度的恢复情况、受损椎体的压缩率,测量患者的Cobb's角、椎管狭窄情况,记录患者术前术后的AMS评分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50例患者术后随访6~ 12个月,平均(10.5±1.3)个月.手术平均时间为(148.4 ± 75.3)min,术中平均透视时间(13.3±4.6)min,术中平均出血量(758.7±214.5)ml.术后患者的脊髓神经压迫情况得到明显的缓解,并且无脊髓神经功能恶化的情况发生,术后患者的AMS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患者椎体压缩比、椎管狭窄率及Cobb's角术后较术前有明显恢复(P<0.05).结论 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人胸腰段脊椎骨折具有疗效确切、椎体形态功能恢复佳、内固定稳定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邵长庆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寻找急诊首次确诊2型糖尿病伴亚临床动脉硬化患者的危险因素,做好该病的早期预防和综合干预.方法 选择2013年4月至2015年2月我院急诊首次确诊的3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无创性高分辨超声血管成像技术对全部观察对象的髂总动脉、颈总动脉和股动脉内中膜厚度和粥样硬化斑块进行筛查,分别比较2型糖尿病组患者和2型糖尿病伴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吸烟史、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等方面的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可疑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300例糖尿病患者中,合并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者122例(40.67%),无动脉粥样硬化者178例(59.3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伴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年龄、收缩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高于无动脉粥样硬化的2型糖尿病患者,而糖化血红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则低于无动脉粥样硬化的2型糖尿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男性、吸烟、年龄增加、收缩压和餐后2h血糖增加是2型糖尿病合并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增加、男性、吸烟、血糖及收缩压是独立的危险因素,从上述危险因素入手,加强对疾病危险因素的控制,减少暴露对防控糖尿病大血管事件具有重要影响.
作者:陈向荣;兰婷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分析开放性胫腓骨骨折采用外固定支架固定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以56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外固定支架固定术治疗)和对照组(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愈合时间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高于对照组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6%,低于对照组的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结论 外固定支架固定术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疗效确切,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骨折愈合,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姜康;张元昆;栾照家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脏结构及其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2例,包括单纯血液透析组(每周3次常规血液透析)32例,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组(每周2次常规血液透析,每周1次血液透析滤过)50例.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心脏彩超检查,测定两组患者的部分生化指标,后通过计算得出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值.结果 HD+HDF组治疗后磷、钙磷乘积和Pro-BNP显著低于治疗前,HD组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后HD+HDF组的磷、钙磷乘积和Pro-BNP显著低于HD组.HD+HDF组的LVMI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且治疗后LVEDd和LVMI显著低于HD组(P<0.05).结论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能改善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分析原因可能是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技术联合后改善了钙磷代谢,并且降低了Pro-BNP.
作者:陈伟娜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分析和探讨牙龈与牙槽嵴修整手术在牙齿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70例接受牙齿修复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牙冠修复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先行牙龈与牙槽嵴修整手术再行牙冠修复术,比较两组患者牙齿修复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牙周恢复良好率为91.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3%;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整体美容满意率为97.14%,较对照组的77.14%更高;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牙齿修复前,采用牙龈与牙槽嵴修整手术,有利于保护牙龈,提高修复固定质量,提升修复美容效果,使患者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贾久丽;王树人;姚永新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检测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和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计数在急性阑尾炎中的含量,探讨其在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2011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在我院住院的45例急性阑尾炎及45例以腹痛就诊的非急性阑尾炎患者,分别抽血检测其静脉血GCSF、CRP和WBC含量.结果 研究组患者GCSF、CRP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水平较对照组稍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GCSF升高、三者均高的比例较对照组高(91.11% vs.48.89%,86.67% vs.1 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敏感性较高,其联合CRP和白细胞计数诊断急性阑尾炎的特异度较高,对于临床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及治疗抉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胡星;王昕;邬四明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小骨窗微创术与开颅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为脑出血治疗提供一定参考.方法 以157例脑出血患者为对象,根据所采取的不同手术方式分为小骨窗微创术组52例(A组)、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组50例(B组)、开颅血肿清除术组55例(C组),比较三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术后血肿清除率、术后再出血及死亡率等.结果 术后随访1个月,三组患者GCS评分均较入院时改善,A组及B组患者改善程度较C组明显[(12.33±2.19) vs.(12.25±2.23)vs.(9.16±1.87)].术后3个月,A、B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显著优于C组.A组及B组患者术后死亡率显著低于C组(5.77% vs.6.00%vs.18.18%).结论 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术及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脑出血临床疗效显著,死亡率低,有利于在脑出血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林涛;姚永新;徐增良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经肛吻合器直肠切除术在治疗直肠前突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本院需手术治疗直肠前突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肛吻合器直肠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42例患者对手术满意度为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7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疼痛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等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经肛吻合器直肠切除术治疗直肠前突,能减轻患者痛苦,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葛宁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改善肺癌癌痛患者焦虑抑郁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4年6月至2014年9月肺癌癌痛患者48例,对患者进行认知行为干预,收集干预前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的评分情况并分析不同性别、学历程度及工作状态对焦虑和抑郁的影响.结果 干预后SAS、SDS评分都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焦虑、抑郁症状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男性患者,高中及以上学历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初中及以下学历组(P<0.05),在职组患者焦虑、抑郁症状改善程度明显优于非在职组(P<0.05).结论 本研究对肺癌癌痛患者进行综合性认知行为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在临床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林晓红;彭婧;李平东;梁卫清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急性胰腺炎的循证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6例急性胰腺炎住院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3例予常规外科护理,观察组23例在常规外科护理的基础上予以循证护理;观察两组在痊愈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率,死亡率,护理满意率上的差别.结果 在痊愈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率,死亡率,护理满意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胰腺炎的循证护理能促进患者的康复,提升痊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率及死亡率,并能提高护理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盈榉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陈皮汤和枳术汤在剖宫产术后的助排气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120例剖宫产术后产妇平均分为三组,其中分别服用陈皮汤、枳术汤的归为观察组,未服用的归为对照组.对比三组产妇自诉首次排气、排便时间,观察腹胀程度.结果 记录三组剖宫产术后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数据,观察组对比对照组在产妇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观察组之间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腹胀程度均为不明显.服用枳术汤的观察组对促剖宫产后排气效果稍优.结论 服用枳术汤有利于剖宫产术后产妇胃肠道功能恢复,明显缩短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帮助产妇更快恢复正常饮食,利于产妇恢复,利于母乳喂养.
作者:沈少云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强化护理对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疗效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的48例DEACMP患者,分为基础护理组24例,强化护理组24例,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观察强化护理对临床疗效的影响.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均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但强化护理组有效率为91.67%,常规治疗组有效率83.33%,强化护理组明显较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杨丽娟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循证护理在脑卒中患者行抢救性气管切开术的临床效果,探讨循证护理的临床价值,为抢救脑卒中患者生命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观察组在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采取循证护理措施.评价指标包括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死亡率及住院时间,且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 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措施后,其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死亡率及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38.9%、13.0%及(12.7±2.1)d;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后其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死亡率及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77.5%、37.5%及(17.9±4.5)d.两组比较,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死亡率及平均住院时间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 2=13.860、6.161,t=7.473;P<0.05),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对脑卒中行抢救性气管切开术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措施,能够降低患者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死亡率及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循证护理措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召芳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探究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术后护理方法,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术后护理质量.方法 总结我院30例行该术式患者的术后护理方法.结果 30例患者中3例出现结石残留,3例出现肾造瘘管脱落,1例出现双J管移位,经有效治疗后均恢复良好,没有出现感染等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合理有效的术后护理能更大程度的提高手术成功率,有效的保障患者的健康之路.
作者:高丽霞;黄爱华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妊娠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并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收治的20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为观察对象,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模式护理的100例标记为临床路径组,随机选取常规护理模式护理过的100例标记为常规护理组,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健康教育知晓程度及其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临床路径组平均住院费用为(2358.19±312.27)元、平均住院时间(9.75±1.32)天、并发症发生率为2%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的(3221.87±321.15)元、(12.22±1.57)和9%,(P<0.05),临床路径组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程度为(97.45±1.15),护理满意度为98%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的(93.2±1.62)和90% (P<0.05).结论 临床路径治疗模式的应用大大的提高了我院医护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了并发症的出现,得到了广大患者的普遍认同,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杨华红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总结与分析人工股头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24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并总结该组患者的术前及术后护理对策,统计其护理效果.结果 该组患者优良率为100.00%,无1例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术后给予X线检查可见置换位置良好,术后随访3个月未发现假体松动、钢丝松动及断裂情况.结论 对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给予积极有效的护理对策,可取得显著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预后较好,值得进一步完善与推广.
作者:陈永凤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接受人性化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在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期间接受治疗的90例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人性化护理干预.护理过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和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方案的护理后,观察组的临床效果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仅为77.8%,两组具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满意度调查结果发现,观察组对护理的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结论 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患有冠心病合并心绞痛的患者有着提高临床疗效的作用,此外患者对该护理模式呈现出非常满意的态度.所以人性化护理干预在减少该病患者的痛苦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地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刘芬 刊期: 2015年第18期
总结1例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并发非典型肺栓塞患者的护理体会.护理要点包括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特别是血氧饱和度和呼吸的变化,高度重视相关症状,确诊肺栓塞后做好溶栓和抗凝后出血的观察和护理及一般护理.对出现肺栓塞患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给予专科指导,改善预后.
作者:刘青梅;劳春环;邓敏仪;欧洁珍;余碧兰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对COPD患者应用出院计划服务应用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 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于我院进行救治的9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48例,并进行相应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应用.结果 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疾病复发次数与再入院次数均少于对照组,体质量指数明显比对照组高,经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及出院1月,两组患者在在呼吸困难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院3月,6月后,对照组患者呼吸困难评分明显比观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两组患者在自我效能总分、体力活动、情感波动以及环境适应等方面差异不明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6月后,观察组患者在以上4个指标中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出院计划服务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明显改善肺功能,减少疾病复发次数及再入院次数,提高患者体质量指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作者:孙燕;吴本春;原永惠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与探讨认知心理护理对垂体瘤患者心理障碍的干预价值.方法 对2012年8月到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垂体瘤心理障碍患者进行临床的相关研究,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进行认知心理护理干预,分析两组垂体瘤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的焦虑抑郁量表评分为(41.98±10.6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患者的满意程度评分为(89.68±4.0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 0.05).结论 对垂体瘤合并存在心理障碍患者实施一定的认知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较好.
作者:丛美霞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分析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应用综合化、个体化护理模式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108例进行分析,分为两组观察组为个体化、综合化护理,对照组为常规护理.结果 护理前两组血糖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护理后观察组的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15%,对照组为87.04%,差异明显.结论 个体化、综合化护理可以改善血糖控制效果,应推广使用.
作者:周影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护理管理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于2013年1月份开始实施护理管理措施.本研究选取2011至2012年住院患者为实施护理管理前观察对象,选取2013至2014年住院患者为实施护理管理后观察对象.观察记录每年住院患者的总例数及医院感染例数,分析比较实施护理管理前后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率的变化情况.结果 实施护理管理后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率为0.15%显著低于实施护理管理前的0.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管理可显著降低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具有较好的预防医院感染的临床效果.
作者:陈玲利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效果观察.方法 纳入我院子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107例.随机分为实验组(n=54)和对照组(n=53).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结合综合护理干预.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81.48%)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和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LVEF和SV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效果明显,可明显提高患者每搏输出量和左室射血分数,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作者:吴焕荣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心电监测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将我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多卡因联合胺碘酮静脉滴注疗法与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利多卡因联合胺碘酮静脉滴注疗法与心电监测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护理满意度、并发展情况等.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期间卧床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期间住院时间、医疗费用显著性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评分显著性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心肌梗死后综合症、震颤、甲状腺功能低下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心源性休克发生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心电监测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室性心律患者的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借鉴性.
作者:李芳芳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急性护理途径对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对10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急性护理途径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治疗肌力改善情况、病死率、Fugl-meyer评分、NIHSS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的区别.结果 两组死亡率均为4%,无差异;实验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7天和14天的肌力改善情况、NIHSS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均为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护理途径能够明显改善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有效促进患者肌力的康复,从而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兰婷;王军华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与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90例晚期NSCLC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进行治疗,以21 d为一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15例,稳定(SD)20例,进展(PD)6例,总有效率为42.22%;对照组患者中CR 5例,PR 11例,SD 22例,PD 7例,总有效率为35.56%;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白细胞下降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2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红蛋白下降、血小板下降、恶心呕吐、口腔或粘膜皮疹方面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相差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晚期NSCLC的临床疗效相当,但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方案的不良反应较少,更适合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尚瑞国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探究骨科术后镇痛中推行芬太尼复合地佐辛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接受全麻手术(ASA:1~2级)的64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术后均采用静脉镇痛泵进行镇痛,其中对照组行单纯芬太尼镇痛,实验组行芬太尼复合地佐辛镇痛,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骨科术后四个时间点镇静评分及镇痛评分均较对照组低,且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12.50% vs 46.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骨科术后镇痛中推行芬太尼复合地佐辛疗法疗效确切,安全指数高,值得临床积极借鉴.
作者:张健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奥美拉唑对老年胃溃疡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价值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4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74例胃溃疡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实施常规剂量的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37例,采取高剂量奥美拉唑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9%,对照组为72.97%,观察组疗效明显较对照组高(x2=0.0021,P< 0.05);观察组治疗后疼痛缓解时间(2.14±0.51)d、出血停止时间(32.14±6.54)h,及住院时间(7.89±2.14)d,较对照组疼痛缓解时间(4.58±0.69)d、出血停止时间(42.68±6.95)h,住院时间(10.36±5.47)d,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治疗后安全性及复发率比较显示,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无差异(x2=1.2034,P>0.05),但是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0.0063,P<0.05) 结论 对老年性胃溃疡出血患者实施高剂量的奥美拉唑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止血及住院、疼痛缓解时间,控制复发率,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聂淼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研究来氟米特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狼疮性肾炎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狼疮性肾炎治疗的66位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3位患者.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单独使用来氟米特;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联合使用来氟米特和糖皮质激素.临床治疗第8、12和24周时测定病患的血浆白蛋白、全天尿蛋白定量、自身抗体、肾功能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愈率分别为78.8%和97.0% 系统性红斑狼疮症状明显得到控制,系统性红斑狼疮DAI评分均低于9分,呈现显著下降趋势.结论 来氟米特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狼疮性肾炎安全性高,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颖;张宁;刘衍宁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行药物流产后患者采用益母颗粒于雌激素(E2)、孕激素(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于我院接受药物流产的107例患者,以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4例,药物流产5h后服用益母颗粒;对照组53例,药物流产后不服用任何药物,正常休息.结果 观察组患者行药流产后2周内E2、P水平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子宫流血时间与子宫流血量情况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益母颗粒可以有效调节药物流产后患者孕激素与雌激素水平,从而提高完全流产率,减少清宫率,对患者流产后子宫异常出现情况能良好控制.
作者:马明妍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泛昔洛韦联合匹多莫德口服液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8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泛昔洛韦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口服液治疗,治疗10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统计两组患者的止痛时间、止疱时间及结痂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痊愈16例,显效18例,好转5例,总有效率高达97.5%;对照组痊愈8例,显效14例,好转10例,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止痛时间、止疱时间及结痂时间分别为(6.1±1.2)d、(3.4±1.3)d、(6.2±2.())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泛昔洛韦联合匹多莫德口服液方案,可优化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复发率,强化患者机体免疫能力,值得推广.
作者:姜艳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奥美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以我院86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A组(43例)单独使用奥美拉唑治疗,B组(43例)联合奥美拉唑、替普瑞酮治疗,7d一个疗程,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A组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35例,用药后Hp清除率71.43%,症状积分(2.3±0.5)分,总有效率74.42%;B组Hp感染36例,用药后Hp清除率91.67%,症状积分(1.2±0.4)分,总有效率93.02%,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用药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6.98%,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6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美拉唑联合用替普瑞酮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效果好于单用奥美拉唑,值得进步推广应用.
作者:张宁;刘衍霖;王颖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在毛细支气管炎患者中选择足量布地奈德+特布他林方案雾化吸入的治疗价值.方法 随机将近两年到本院治疗的92例毛细支气管炎病例均分成两组,对照组46例通过常规剂量布地奈德+特布他林方案雾化吸入,观察组46例选择足量布地奈德+特布他林方案治疗,研究两组的临床用药情况.结果 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前,两组各项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除潮气量指标(VT)和潮气呼气峰流速指标(PTEF)指标外,观察组其余两项指标值比对照组明显增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期间未见明显不适.结论 选择足量布地奈德+特布他林方案对毛细支气管炎患者展开雾化吸入,疗效更加理想、安全,更利于患者肺功能的改善,适合加强推广.
作者:薛城敬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研究分析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细菌性结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4例细菌性结膜炎患者,运用计算机抽样法进行随机性分组,治疗组47例患者应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进行治疗,对照组47例患者应用诺氟沙星滴眼液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细菌清除率为93.62%(44/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98%(3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74%(45/47),显著大干对照组的78.72%(37/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细菌性结膜炎的疗效甚是显著,可有效清除细菌,可作为临床治疗的首选药物.
作者:路璐;安刚;党丽杰;杜颖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通过静脉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治疗放射性食管炎,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放射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单纯放化疗治疗;观察组在单纯放化疗的基础上进行加静脉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进行静脉注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放疗期间食管粘膜反应及患者的疼痛程度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轻度疼痛率为61.8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1.82%;观察组的中度和重度疼痛率分别为34.55%和3.6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82%和16.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放疗期间食管粘膜反应0级分别为23例和14例患者,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的观察组者患者发生放射性食管炎程度比对照组明显减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治疗放射性食管炎能够对病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使病程缩短,同时可以缓解痛苦,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綦淑杰;聂淼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分析抗凝治疗在老年肺心病患者急性发作期对其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12月收住我院的67例老年肺心病患者,均以病情急性加重入院.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其中对照组给予抗感染、扩血管、强心、祛痰、利尿药物、持续低流量吸氧、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等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前及治疗第7天分别检测患者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红细胞压积、血浆粘度),同时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肺动脉收缩压(PASP),行血气分析检测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并对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天后,组内比较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急性发作期的老年肺心病患者实施抗凝治疗可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对防止发生肺动脉栓塞、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纲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参麦注射液联合孟鲁司特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效果.方法 纳入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于我院接受诊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8例.对照组采用孟鲁司特治疗,研究组在孟鲁司特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治疗.统计两组疗程,免疫学指标、肺功能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4.12%vs.73.53%,P<0.05);治疗后,研究组IL-10明显高于对照组,ET-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FEV1、PEF、FV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较为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参麦注射液联合孟鲁司特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疗效明显,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肺功能与免疫学,具有重要临床研究意义.
作者:王红燕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项目化管理在新毕业护士培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我院招聘新毕业护士54人为本次研究对象,依循随机平均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施行一般管理方式,观察组施行项目化管理方式,比较观察两组专业知识及临床护理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比较两组护士年度临床理论知识考核及护理满意度,观察组分别为96.3%及99.0%,对照组分别为74.8%及89.5%,两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项目化管理应用于新毕业护士培训过程中,可有效强化其专业知识,提升其临床操作技能及综合素养,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欧晓红;罗立旷;蔡平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监测手卫生用品每床日消耗量对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医院感染发病率的影响,间接了解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执行率.方法 院感专职人员及各临床科室的感控员,每月不定期对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执行情况进行观察并记录,统计手卫生用品每床日的消耗量,每季度进行反馈;2012年1至12月设为对照组,对手卫生用品每床日消耗量监测的2013年1至12月设为观察组,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手卫生用品每床日的消耗量、医院感染例次率、医务人员洗手的依从率.结果 对手卫生用品消耗量监测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较监测前明显提高,医生由34.3%提高至62.8%,护士由53.5%提高至7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科室速干手消毒剂、抗菌皂液平均每床日消耗量由监测前的2.7 ml、4.9 ml,分别提高至监测后的6.44 ml、9.78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士手卫生依从性高于医生,各科手卫生依从性由高到低依次为儿科、妇产科、骨科、脑外科、内科、普外科.结论 监测手卫生用品消耗量,定期反馈通报,能够促进医务人员提高手卫生执行的依从率,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作者:粟尤菊;何素兰;叶丽芬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杓型、非杓型、深杓型、反杓型)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与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和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血压的动态监测及其昼夜节律的变化,将189例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分为杓型组45例、非杓型组46例、深杓型组48例、反杓型组50例,均检测Hcy、hs-CRP、WBC水平,对不同分组的高血压患者的上述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反杓型组血浆Hcy、hs-CRP、WBC水平[(18.78±4.15)μmol/L、(8.78±0.82) mg/L、(14.95±0.12)×109/L)]显著高于杓型组[(11.53±3.62)μmol/L、(5.58±1.25) mg/L、(11.65±0.12)×109/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杓型组与反杓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杓型组及反杓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炎性反应,反杓型高血压患者炎性反应更为显著.
作者:夏曙光;王旭东;赵晓艳;汪艳侠;孟庆慧;赵彦慧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分析慢性肾脏病的中医体质分型及辨证论治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3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156例慢性肾衰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慢性肾衰各分期正虚及邪实证候的特点,观察辩证论治效果及肾功能指标变化.结果 代偿期、失代偿期、肾功能衰竭期脾肾气虚证型均明显高于脾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阴阳虚衰证(P<0.05),尿毒症期均为阴阳虚衰证;代偿期、失代偿期水湿证明显高于其他证型,肾功能衰竭期、尿毒症期湿浊证、水湿证明显高于其他证型,肾功能衰竭期、尿毒症期邪实证兼夹率明显高于代偿期、失代偿期(P<0.05);156例不同中医正虚证型患者总有效率为70.51%(110/156),脾肾气虚证型治疗有效率为(82.50%)明显高于脾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阴阳虚衰证(P<0.05);236例不同中医邪实证(含各证兼夹者)总有效率为69.92%(165/236);湿浊证有效率为(78.16%)明显高于湿热证、水湿证、瘀血证(P<0.05);代偿期、失代偿期、肾功能衰竭期,治疗后血尿素氮和血肌酐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尿毒症期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根据慢性肾脏病的中医体质分型进行辨证施治,可改善肾功能,延缓肾衰进展,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李宏伟;万喜超;徐磊;孙琼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TACE联合深部热疗及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Ad-p53基因)瘤内注射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86例患者被纳入本研究,其中对照组46例、联合治疗组4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接受TACE,联合治疗组患者接受TACE及深部热疗、Ad-p53基因瘤内注射.对比两组患者在甲胎蛋白水平、肿瘤控制率、体力状况评分以及生存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第2及第3程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AFP分别为(332±17.84)μg/L及(145±26.42)μg/L,对照组患者分别为(542±13.96)μg/L及(363±22.91)μg/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6个月疾病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7.5%vs.52.2%,P<0.05).联合治疗组及对照组在接受治疗后3、6个月的KP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ACE联合深部热疗及Ad-p53基因瘤内注射能够显著提高疾病控制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近期生存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江远;刘卓环;朱桥华;黄维;周成宇;于新发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采取自体CIK细胞免疫治疗的效果评价.方法 按照1∶1比例将符合纳入排队标准的122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病人分为化疗组和免疫组,每组各61例,化疗组采用吉西他滨+顺铂治疗,免疫组同时加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免疫治疗.采用SPSS 17.0软件对两组病人的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免疫组总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及生活质量改善率均优于化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免疫功能各项指数均优于治疗前(P<0.05),但免疫组CD3、CD4、CD8、CD4/CD8及NKT细胞活性下降程度优于化疗组(P<0.05).结论 CIK细胞免疫疗法治疗中晚期NSCLC具有较好的疗效,在肺癌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李捷;杨荣跃;李付广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青年脑出血的病因、部位及预后等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青年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青年脑出血的病因、部位和预后的特点. 结果 779例青年脑出血患者病因:高血压病495例(63.53%),脑血管畸形56例(7.18%),瘤卒中19例(2.44%),血液系统疾病18例(2.31%),妊娠/产褥期27例(3.47%),烟雾病15例(1.92%),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0.26%),不明原因147例(18.87%).本组病例平均住院时间(14.23±7.34)天痊愈36例(4.62%),好转545例(69.96%),未愈121例(15.53%),死亡77例(9.9%).结论 高血压是主要病因,其次是脑血管畸形,部分找不到病因;壳核、脑叶和丘脑是常见的部位,血液系统疾病导致的脑出血死亡率较高,脑疝及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死亡是致死的主要原因.
作者:徐辉;赵薇;方岩;王遂山;白宏英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比较益赛普联合普特彼软膏与甲氨蝶呤联合普特彼软膏治疗关节病型银屑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关节病型银屑病患者89例,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使用甲氨蝶呤+普特彼软膏治疗,观察组使用益赛普+普特彼软膏治疗,共观察3个月.结果 治疗后第4、8、12周,观察组的皮损改善、关节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0.21% vs.42.86%,82.98% vs.59.52%,97.87%vs.71.43%;93.62%vs.59.52%,95.74% vs.64.29%,100.00%vs.6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7%,对照组为23.8%,观察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益赛普联合普特彼软膏治疗关节型银屑病安全有效.
作者:李楠;熊盛;黎志刚;马寒;邓列华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分析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肺动脉栓塞(P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2例行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PE患者的临床资料给予综合性回顾分析,并对其中12例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 ①52例肺动脉栓塞患者中,各级肺动脉受累830支,受累率为34.7%;②经64层螺旋CT检查后均可见肺动脉段及分支内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管中断或充盈缺损;③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52例肺动脉栓塞患者段肺动脉、亚段肺动脉的诊断率分别为27.19%、34.21%,显著高于DSA检出的14.91%、3.51%(P<0.05);④溶栓治疗4w后,52例患者中肺动脉栓子缩小36例,肺动脉完全再通、栓子消融4例,无明显变化12例.结论 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PE中应用价值显著,具有操作简便、无创安全、准确可靠等优势,适于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尚璇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评价右佐匹克隆联合催眠疗法治疗失眠症的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 70例失眠症患者分成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每晚睡前服用右佐匹克隆,观察组每晚睡前服用右佐匹克隆的同时每周进行一次催眠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周.采用睡眠障碍量表(SRSS)评定疗效,症状量表(TESS)评定药物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记录各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之间SRSS和TE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RSS和TESS评分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RSS、TESS评分在时间和组别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1),提示两组随着时间的增加SRSS、TESS值变化趋势不同进一步分析单独效应显示:①干预前和治疗2周两组SRSS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2周两组TESS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4周和治疗6周两组SRSS值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两组TESS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4、6周不良反应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佐匹克隆联合催眠疗法治疗失眠比单用右佐匹克隆疗效好,可以减轻不良反应发生程度.
作者:王雨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在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诊断中特异性和敏感性及其价值.方法 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70例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我院同期收治的70例非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结果,并分析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度.结果 观察组以白色假丝酵母菌(28.57%)、卡氏肺孢子菌为主(24.28%),两组菌种分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组患者血清1,3-β-D葡聚糖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β-D葡聚糖在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诊断的敏感性为89.83%,特异性为81.81%,准确性为88.57%.结论 1,3-β-D葡聚糖检测在侵袭性真菌感染早期诊断中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好,尤其适用于白色假丝酵母菌和菌烟曲霉菌等引起的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梁剑;曾玲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中不同阶段的测量值在梅毒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2013至2015年门诊、术前患者及单位体检者经化学发光法检测的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标本500例,并且记录其S/CO值,阳性结果(S/CO≥1)以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法(TPPA)为确证试验进行确认,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学试验(TRUST)为辅助试验检测梅毒现症感染,分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不同阶段的测量值的真阳性率及现症感染率.结果 通过TPPA作为确证试验可以得出,500份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标本中真阳性标本429例,真阳性率85.8%,其中S/CO值1~2之间真阳性率为20.83%,2~3之间的真阳性率为52.63%,3~5之间的真阳性率为85.71%,5~7之间的真阳性率为96.77%,>7的真阳性率为100%;通过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学试验(TRUST)筛查可以得出,500份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标本中现症感染率为44%,其中S/CO值1~3之间现症感染率为0,3~5之间现症感染率为3.57%,5~7之间现症感染率为6.45%,7~ 10之间现症感染率为13.16%,>10的现症感染率为67.94%.结论 CLIA法检测梅毒,虽然实现自动化,但仍存在一定的假阳性,不能单凭其结果阳性就判断其感染梅毒,必要时需结合TPPA和TRUST法进行补充试验,排除假阳性和现症感染.
作者:潘杰;李蔼文;叶青;黄小玲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方法 将84例患者随机性的分为对照组以及实验组,每组患者各42例,对照组应用西医常规西药进行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治疗,实验组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进行观察记录.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治疗的有效率是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83.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的效果满意,有助于计划生育的实施,是治疗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杨萍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运用逍遥散加减联合丁螺环酮治疗焦虑症患者,并观察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我院56例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选用副作用轻微的抗焦虑药物丁螺环酮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逍遥散加减治疗,疗程均为6周,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6周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疗效评定,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6周疗程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第2、4、6周后评价HAMA积分及TES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逍遥散加减联合丁螺环酮治疗焦虑症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且不良反应较少,临床值得推广.
作者:朱薇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穴位埋线联合西药治疗中老年高血脂症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血脂水平的影响和安全性评价.方法 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来我院门诊就诊的中老年原发性高血脂症患者8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对照组41例,观察组采取穴位埋线联合西药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西药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生化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78.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TC、TG、LDL-C明显低于治疗后(P<0.05),HDL-C明显高于治疗后(P<0.05);观察组治疗后TC(4.62±0.44) mmol/L、TG(1.81±0.41) mmol/L、LDL-C(2.54±0.38)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HDL-C(1.40±0.18) 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穴位理线联合西药治疗中老年高血脂症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血脂水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作者:常升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对滨州市老年人群中患肺痨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老年肺痨患者耐药菌群分布情况及导致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63例老年肺痨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耐药菌感染率、耐药菌群分布及导致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中,共有51例患者为耐药菌感染,感染率为19.39%.仅1种药物耐药者构成比高,占45.10%(患者23例),其次为耐2种及3种药物者,均为23.53%(患者均为12例),耐4种药物者构成比低,仅占7.84%(患者4例),存在统计学差异.同时耐异烟肼药物者构成比高,占27.27%(患者27例),其次为耐利福平药物者,占22.22%(患者22例),而耐水杨酸药物者构成比低,仅为6.66%(患者6例)同样存在统计学差异.药物依从性、吸烟及糖尿病病史均为导致社区老年人群患肺痨的危险因素(P<0.05),而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病程及高血压病史均非导致社区老年人群患肺痨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社区老年肺痨患者的耐药菌感染发病率较高,且以单独一种药物耐药及耐异烟肼药物者居多,同时其发病与治疗中断、依从性差、吸烟及糖尿病病史密切相关,临床应注意以上因素.
作者:王俊玲;张宏军;赵吉庆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MRI在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诊断中的运用价值.方法 选择63例经关节镜证实的退行性关节病患者为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X线和MRI检查,并以关节镜作为金标准,比较X线和MRI诊断符合率.结果 X线和MRI在关节边缘骨赘形成和关节腔隙狭窄的诊断符合率为100%.X线和MRI在关节软骨退变诊断符合率为96.00%和98.00%,韧带退变诊断符合率均为93.75%,两种检查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软骨下囊变、滑膜增厚、腔内游离体、半月板退变、关节积液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00.00%、88.89%、100.00%、89.29%、96.36%,显著高于X线诊断符合率(P<0.05).结论 相比于X线,MRI在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的诊断中利于更多的阳性发现,具有更广的运用价值.
作者:张华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对双排螺旋CT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给予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33例肠梗阻患者,对所有患者的双排螺旋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结果 双排螺旋C对肠梗阻的显示率为100%,诊断肠梗阻病因的准确率为90.9%,诊断肠梗阻部位的准确率为96.1%,诊断绞窄性肠梗阻的准确率为100%.结论 在肠梗阻的诊断中,双排螺旋CT的使用,对肠梗阻的显示、病因诊断、部位诊断及绞窄性诊断均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应用价值很高.
作者:甘中亮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四氯化碳(CCl4)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和慢性肝损伤模型的肝组织病理学观察.方法 将30只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急性肝损伤组、慢性肝损伤组、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给药途径采用灌胃法,灌服剂量10 ml·kg-1.急性肝损伤组灌服20% CCl4,共一次.慢性肝损伤组灌服10%CCl4,1次/2 d,共9次.空白组灌服橄榄油溶液,方法同慢性肝损伤组.三组小鼠末次给药后,全部禁食,24 h脱臼处死,摘取肝脏,置10%福尔马林液固定,经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小鼠肝脏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急性肝损伤组10只小鼠肝小叶结构破坏严重慢性肝损伤组9只小鼠肝组织结构排列较完好,均见肝小叶中央静脉周围肝细胞不同程度变性;2只小鼠可见轻微点状坏死灶;未见纤维组织增生.空白对照组10只小鼠肝小叶结构完整.结论 四氯化碳诱导小鼠肝损伤,给药的剂量、时间不同,造成肝组织病变程度不同,建议在建立肝损伤模型时,好进行预试验.
作者:史世娟;王兵;张孝卫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检测乙肝后肝硬化(liver cirhosis,LC)患者中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CD163及外周血血浆中sCD163的表达,明确其在炎性反应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及临床意义;为临床治疗LC患者寻找新的临床监测因子.方法 ELISA方法检测LC患者、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及正常对照组(Healthy controls,HCs)血浆中sCD 163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LC患者、CHB患者及HCs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163的阳性率,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量LC患者、CHB患者及HCs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163 mRNA的表达.结果 LC患者的外周血sCD163表达要远远高于CHB患者(P<0.01);LC、CHB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163 mRNA表达要远远高于HCs(P<0.0001),但是LC和CHB组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LC患者中CD163+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比率显著高于CHB和HCs(P<0.001).LC患者血浆sCD 163水平与HBV-DNA呈正相关.结论 作为在巨噬细胞表面特异表达的CD 163在LC患者、CHB患者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提示CD163与sCD163都可以作为LC患者有用的标志物,其中sCD 163检测更为简单直接,组间差异更为明显.
作者:叶红;迟增乔;王凯 刊期: 2015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