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医学工程杂志

临床医学工程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 主办单位:国家医疗保健器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国际刊号:1674-4659
  • 国内刊号:44-1655/R
  • 影响因子:
  • 创刊:1994
  • 周期:月刊
  • 发行:广东
  • 语言:中文
  • 邮发:46-130
  • 全年订价:29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医药卫生综合
临床医学工程杂志   2014年2期文献
  • 无创正压通气辅助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和分析无创正压通气疗法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诊疗过程中的辅助治疗情况及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自2007年11月至2012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58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有患者29例.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法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临床治疗,采用常规方法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并统计、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以及疗效.结果 经过比较分析,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时间、RR、HR、动脉血气以及总有效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 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法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进行辅助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刘杰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纳米穴位贴在小儿哮喘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纳米穴位贴在小儿哮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85例为研究对象,将患儿分为观察组43例及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儿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悬液,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纳米穴位贴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呼吸困难、咳嗽、肺部啰音等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哮喘日间症状评分、夜间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日间症状评分及夜间症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在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的同时给予纳米穴位贴治疗能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林舜娜;钟富珍;林蔓彬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巨大儿相关因素及妊娠结局分析

    目的 探讨巨大儿发生的相关因素、分娩方式及并发症,提高产前诊断率,选择恰当的分娩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分娩的267例巨大儿的情况,并随机选择同期分娩的267例体重2 500~3 999 g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孕妇身高、体重、产次、孕龄、宫高、腹围及胎儿双顶径、股骨长、腹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剖宫产率明显增高,剖宫产组分娩并发症明显低于阴道分娩组.结论 巨大儿增加母婴并发症,应正确产前诊断,巨大儿分娩方式以剖宫产相对安全.

    作者:陈美华;龙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妊娠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目的 研究妊娠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APN)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探讨妊娠糖尿病的致病机制.方法 检测2011年3月至2012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正常糖耐量(NGT)孕妇50例以及妊娠糖尿病(GDM)患者40例的脂联素水平和空腹胰岛素水平,对两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GDM组患者APN水平(7.3±6.2) mg/L明显低于NGT组孕妇APN水平(11.9 ±3.9) mg/L,HOMA-IR又较NGT组孕妇显著升高(均P<0.01).结论 脂联素不足增加了炎性反应,导致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和发展,从而导致妊娠糖尿病的发生.

    作者:梁逸敏;伍永红;钟珊珊;廖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睾丸鞘膜覆盖技术修复远段型尿道下裂50例报告

    目的 评价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睾丸鞘膜覆盖技术修复远段型尿道下裂的疗效.方法 50例远段形尿道下裂病人行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睾丸鞘膜覆盖技术,年龄18月至12岁,冠状沟型15例,阴茎体型29例,尿道下裂术后失败者6例,选择的全部病例无均无严重阴茎下弯、阴茎龟头发育良好.18例行包皮脱套后仍有下弯者行阴茎背侧白膜折叠后下弯矫直满意.手术时间平均1.5小时,常规留置尿管10~12天.结果 50例均顺利实施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睾丸鞘膜覆盖技术式,术后随访1年,尿瘘5例(10%),均无尿道狭窄及尿道憩室发生,总治愈率90%,且阴茎外观满意,无阴茎下弯,尿道口呈裂隙状使阴茎头和尿道口更美观.结论 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睾丸鞘膜覆盖技术适用于大部分无严重阴茎下弯、阴茎龟头发育良好的远段型尿道下裂患儿,且外观满意,并发症少,缩短手术时间,是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作者:潘永斌;邱伟全;高卫华;何时鸣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32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象分析

    目的 分析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象表现,加深对该病的了解和骨髓象特点的认识.方法 观察32例慢性白血病骨髓象,对患者的骨髓增生度进行分析.结果 32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29例(90.6%)外周血NAP染色积分显著下降;骨髓象27例(84.4%)核象极度活跃,5例(15.6%)活跃;29例(90.6%)粒红细胞比值升高,3例(9.4%)粒红细胞比值无特异性;而24例(75.0%)巨核细胞升高,5例(15.6%)正常,3例(9.4%)下降.结论 骨髓象总结分析是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一项基本检查,熟练掌握其特征,能为该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余霞;程邦宁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前列通瘀胶囊联合解毒活血栓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前列通瘀胶囊联合解毒活血栓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效果.方法 以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收治的82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基础治疗与护理,对照组患者口服前列通瘀胶囊,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使用解毒活血栓,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临床症状水平之间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水平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列通瘀胶囊联合解毒活血栓可以有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具有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且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作者:龙广益;陈和亮;庄国宾;肖陈富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经皮置入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闭合性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探讨经皮置入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闭合性胫腓骨骨折的临床实用性.方法 收集6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A组予传统解剖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B组予经皮置入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采用Johner-Wruhs胫骨骨折评分来评价疗效,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A组出院时Johner-Wruhs评分:优20例,良1例,差9例;B组Johner-Wruhs评分:优25例,良3例,差2例.随访半年后A组Johner-Wruhs评分:优20例,良4例,差6例;B组Johner-Wruhs评分:优28例,良1例,差1例.B组的临床疗效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置入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闭合性胫腓骨骨折具有临床实用性和推广使用的价值.

    作者:谢建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早期康复干预对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影响的观察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入选2010年4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46例桡骨远端不稳定固定骨折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进行早期康复干预,对照组进行普通的术后护理,对比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和满意度.结果 对两组患者第1周、2周、4周及12周的腕正侧位片中掌倾角和尺偏角的角度进行测量,发现除在第1周掌倾角两组比较无差异,其余时间掌倾角,尺偏角均具有较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进行Mcbride评价,观察组优良率为82.61% (19/23),显著高于对照组52.17% (12/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康复干预对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志强;潘波;李绍康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鼻咽癌应用高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与放疗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

    目的 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g induced killer,CIK)联合放疗对鼻咽癌的疗效.方法 入选2011年3月至2013年5月我院120例经病理确诊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60例采用CIK联合放疗,对照组60例采用单纯放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有效率91.7%高于对照组76.7%,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13.3%低于对照组28.3%,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IK联合放疗对鼻咽癌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有效率,消除肿瘤明显,同时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小,能有效消除肿瘤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温演伟;董洪松;田耕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喉罩在儿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探讨

    目的 研究全麻状态下择期手术的儿科患者应用喉罩的临床效果以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选取80名在全麻状态下进行择期手术的儿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数表将患者随机分为喉罩组和气管导管组,每组40例,对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以及应用的安全性进行观察.结果 两组患者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在T1、T2、T4三个时间点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后2小时和8小时对患者进行术后回访发现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喉罩的应用在儿科手术中是安全有效的,与常规的气道管理方法相比具有不良反应少以及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作者:银含素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87例脑卒中患者糖代谢异常的临床分析

    目的 对脑卒中患者糖代谢异常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 选择脑卒中患者共87例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有关的诊断标准,分为糖尿病组、糖调节受损组和正常糖耐量组.比较各组基线资料,以总结临床特点.结果 本研究脑卒中患者糖尿病发病率为41.38%,糖调节受损率为28.74%.各组在入院GCS、年龄、非首次脑卒中、FPG升高、血糖和GHbA1c中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在其它基线资料方面,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发生糖代谢异常的风险较高.在脑卒中急诊患者中,有必要行糖尿病有关检查,尽早确诊,并采取针对性治疗.

    作者:杨飞飞;肖家军;孙文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158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治.方法 取2010年5月至2012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58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79例患者以泮托拉唑治疗,实验组79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奥曲肽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临床诊断和针对性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75%,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47%,组间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患者的止血时间比实验组更长(P<0.05),对照组患者的输血量与再次出血率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致病因具有多样性,应综合患者的体征和症状以及辅助检查进行诊断,而胃镜检查是首选诊断方法;治疗方面,联用药物疗效较单用药更佳.

    作者:范宇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头孢曲松钠治疗妊娠梅毒的综合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头孢曲松钠治疗妊娠梅毒的综合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患有梅毒的孕产妇74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7例,其中治疗组给予头孢曲松钠治疗,对照组给予苄星青霉素治疗,比较两组孕产妇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妊娠结果以及先天梅毒儿RPR滴度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孕产妇的临床疗效优良率为83.78%,显著高于对照组孕产妇的临床疗效优良率59.46%,P<0.05;治疗组孕产妇足月产儿、正常新生儿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孕产妇,治疗组孕产妇死胎、早产、新生儿死亡、先天梅毒儿占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孕产妇,P <0.05;治疗组孕产妇的先天梅毒儿RPR3个月内转阴率33.33%,6个月内转阴率100.00%;对照组孕产妇的先天梅毒儿RPR3个月内转阴率20.00%,6个月内转阴率40.00%,12个月内转阴率80.00%,15个月内转阴率100.00%.结论 头孢曲松钠治疗妊娠梅毒效果显著,是替代青霉素治疗梅毒的理想药物.

    作者:黄显翔;叶光荣;张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1至2013年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共83例,按照不同用药治疗方案把患者分为试验组(43例,给予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和对照组(40例,给予生长抑素治疗),治疗7d后对两组的疗效进行综合比较.结果 ①治疗7d后,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0.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2.50%(P<0.05);②试验组患者腹痛腹胀、腹腔积液、及血淀粉酶、尿淀粉酶和白细胞水平恢复正常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效果显著,优于单用生长抑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政洪;陈燕萍;雷创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盐酸右美托嘧啶在膝关节表面置换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观察盐酸右美托咪啶在临床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40例术前ASA分级Ⅰ~Ⅱ级择期膝关节表面置换手术患者,分为右美托咪啶组(D组,n=20)和对照组(C组,n=20),行腰硬联合麻醉,D组入室开放静脉通道后即按照0.6~0.8 μg/kg剂量给予4.μg/mL的盐酸右美托咪啶注射液静脉泵注诱导,10分钟后改为0.3 ~ 0.5μg·kg 1·h 1维持,直至术毕前15分钟停药,C组则相同的方式静脉泵注生理盐水,监测并记录观察麻醉前(T0),止血带充气前(T1),松止血带前1分钟(T2),松止血带后5分钟(T3)及术后6小时(T4)各个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HR、SpO2、Ramsay评分、VAS评分,记录术中恶心、呕吐、寒战等不良反应.结果 与D组及T0时段相比,C组在T2MAP、HR明显升高(P<0.05),与C组及T0相比,D组在T1、T2、T3时段心率明显减慢(P<0.05),与C组及T0相比,D组在T1、T2、T3Ramsay评分明显升高(P<0.05),T2、T4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D组比较,C组术中的恶心、呕吐、烦躁、寒战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P<0.05).结论 盐酸右美托咪啶应用在膝关节表面置换手术中,具有满意的镇静效果,并能减轻止血带反应,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术中恶心、呕吐和寒战的发生,无呼吸抑制等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蒋鹏;黄祥君;华佳;徐成;许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重组人脑钠肽和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左心衰的临床研究

    目的 比较重组人脑钠肽和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左心衰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5月至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左心衰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三组,A组(2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硝酸甘油治疗;B组(26例)治疗组采用常规基础上予重组人脑钠肽治疗;C组(28例)采用重组人脑钠肽联合硝酸甘油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三组的临床疗效、心功能各项指标和血压、心率、肾功能及电解质.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69.3%,B组总有效率为84.6%,C组总有效率为100.0%;C组疗效优于A、B两组,B组的总有效率高于A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组治疗后心功能各项指标改善情况优于A、B两组;治疗后三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治疗前降低,且C组优于A、B两组,三组患者的心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且C组优于A、B两组,B组优于A组,三组治疗前后肾功能及电解质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重组人脑钠肽联合硝酸甘油治疗能有效地改善急性左心衰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心功能指标,拮抗急性左心衰引起的反射性心率增加.

    作者:陈曦;林文海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光固化流体树脂与可见光固化窝沟封闭剂防治儿童龋病的疗效对比

    目的 探讨光固化流体树脂与可见光固化窝沟封闭剂对儿童龋病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龋齿防治的120例儿童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60例进行光固化流体树脂治疗.对照组60例可见光固化窝沟封闭剂治疗.观察两组患龋率及封闭剂维持率.结果 试验组龋齿率为7.9%,稍低于对照组的8.8%,无统计学差异(P >0.05);试验组1年封闭剂维持率为96.2%,高于对照组的84.2%,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2年封闭剂维持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5.8%,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光固化流体树脂较可见光固化剂疗效显著,其患儿封闭剂维持率比较高,同时患儿患龋率也较低,值得临床选择.

    作者:高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观察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AS)的联系.方法 对120例脑梗死患者和120例非脑血管病进行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非脑血管病痛例中存在AS斑块的病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辛伐他汀口服,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口服.结果 脑梗死组中,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的厚度、AS斑块形成以及狭窄程度与非脑血管病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5);非脑血管病有斑块者,经过半年药物干预,斑块均有一定程度减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脑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AS是导致脑梗死发生的一个高危因素,及早进行药物干预,可以降低脑梗死的临床发生率.

    作者:卓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头孢哌酮治疗细菌性痢疾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临床治疗细菌性痢疾的理想可靠方法,为细菌性痢疾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细菌性痢疾患者18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头孢哌酮组和阿莫西林组,每组94例,针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头孢哌酮组患者退热时间、止泻时间、大便镜检转阴时间均显著低于阿莫西林组(P<0.05);②头孢哌酮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阿莫西林组(P<0.05).结论 与阿莫西林治疗方法相比,头孢哌酮治疗细菌性痢疾效果显著,是临床治疗细菌性痢疾的理想选择.

    作者:饶兵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连续性血液净化疗法在烧伤脓毒血症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疗法(CBP)对严重烧伤脓毒血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48例重症烧伤脓毒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血液净化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两组均经常规治疗,血液净化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CBP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电解质、血糖、血尿素氮、血肌酐检测及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检测.结果 血液净化组患者治疗后血常规、电解质、血糖、血尿素氮、血肌酐、IL-6、TNF-α的数据较对照组治疗后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连续性血液净化疗法能够降低炎性介质,改善脏器功能,从而改善烧伤脓毒血症患者的反应过程及预后,是治疗严重烧伤脓毒血症的有效措施之一.

    作者:薛春利;李挺;徐俊赐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术结合经腹腔下腹正中切口治疗移植肾同侧原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经腹腔下腹正中切口结合后腹腔镜输尿管切除术治疗移植肾同侧原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移植肾同侧原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患者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20例,实验组患者给予腹腔下腹正中切口结合后腹腔镜输尿管切除术治疗,而对照组患者给予腹腔镜输尿管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重要指标及随访复发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所需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总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所需时间上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但随访至2013年7月为止时,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比例及复发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腹腔下腹正中切口结合后腹腔镜输尿管切除术治疗移植肾同侧原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刘灼明;王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体重与内分泌、代谢指标水平的关系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体重与内分泌、代谢指标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择我院106例PCOS患者按BMI水平分为正常体重组49例、准肥胖组28例和肥胖组29例,比较三组各项内分泌与代谢指标.结果 正常体重组月经异常及IR发生率低于肥胖组,空腹血糖及胰岛素水平显著低于准肥胖组和肥胖组(P<0.05).结论 肥胖PCOS患者存在着更为严重的内分泌和代谢失调,控制体重可作为其基本治疗方案.

    作者:高小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小角度会阴切开加皮内美容缝合法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小角度会阴切开加皮内美容缝合法在产科分娩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450例选择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三组,分别施行小角度会阴切开加皮内美容缝合法(观察组)、45°会阴切开加皮内美容缝合法(对照Ⅰ组)和传统会阴切缝法(对照Ⅱ组),评估三组术中出血量、产后24小时切口疼痛程度、线结反应、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在术中出血量方面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Ⅰ组与对照Ⅱ组在其它三项观察指标方面相比较,对照Ⅰ组均优于对照Ⅱ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小角度会阴切开加皮内美容缝合法,减少了会阴损伤,且恢复质量较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杨欣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情景模拟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情景模拟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入选我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16例脑中风患者.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采用临床上常用的治疗和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情景模拟训练,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自理情况.结果 观察组疗效为优者占比例77.59% (45/58),优良率为91.38% (53/58),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后,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Barthel指数较发病前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个月及12个月后,除排尿和排便外,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情景模拟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有很好的效果,不仅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还可以使患者家属提前准备,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李浅峰;王玉龙;范寒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同步放化疗与放疗对早期子宫颈癌手术患者生存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对于早期宫颈癌患者采用同步放化疗以及单独放疗的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差异,为早期宫颈癌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自2004年6月至2008年6月期间收治的86例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患者采用单独放射治疗手段,研究组52例患者采用同步放射治疗联合化学治疗方案.制定疗效判定标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并对患者进行为期5年的随访,统计患者在治疗后的5年内生存、复发、肿瘤转移等情况,采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短期时间内,总有效率均为100%,无显著差异(P>0.05),但缓解率与部分缓解率有显著差异(P<0.01);5年随访期内,对照组患者9例死亡,25例存活,其中无进展生存患者4例,肿瘤向远传转移患者2例,复发患者6例,13例患者生存质量较好;研究组患者4例死亡,48例存活,其中无进展生存患者5例,肿瘤向远传转移患者2例,复发患者5例,36例患者生存质量较好.两组患者5年生存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当患者手术时并未完全清除病灶的情况下,放疗效果无法对患者的5年生存率有较为显著的提高,但同步放化疗可以达到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不良预后的宫颈癌患者在手术后无论接受同步放化疗或单独放射治疗,都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提高其生存概率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肿瘤往远处进行转移是治疗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的主要原因.

    作者:肖洪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综合干预对脑卒中后社区康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目的 分析综合干预对提高脑卒中后社区康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满意度的作用.方法 2012年7月到2013年7月间,随机抽取社区脑卒中后康复患者122例进行研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有61例患者.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综合干预,包括心理干预、生活方式指导、康复训练指导.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宣教.干预结束后,统计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在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满意度方面的差异.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评分较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一年后,观察组患者对生活非常满意和满意的例数多于对照组,经检验,满意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干预可以纠正患者消极情绪,调动患者及其家属配合治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对生活的满意度.

    作者:罗彩清;潘喻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皮肤软组织缺失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力治疗皮肤软组织缺失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皮肤软组织缺失患者98例,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化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换药模式,观察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记录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二期植皮时间、植皮愈合时间以及复发感染率均短于对照组,创面缩小百分比高于对照组,换药次数、更换引流管次数、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皮肤软组织缺失,临床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定启;杨太生;梁麦添;潘宇朝;冯仕华;郑开达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妊娠期糖尿病新诊断标准对母婴结局的影响分析

    目的 分析新的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304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A组)与同期304例低危孕妇(B组)的围生期结局.将妊娠期并发症、分娩孕周、分娩方式及围生儿并发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采用妊娠期糖尿病新诊断标准后,产科分娩人群中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占15%,应用胰岛素治疗的孕妇占妊娠期糖尿病的10.5%,两组患者胎膜早破和羊瞙腔感染有统计学意义(P<0.05),羊水异常和产后出血无统计学意义(P>0.05).顺产及剖宫产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在低血糖、窒息、黄疸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巨大儿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采用新的诊断标准,积极行孕期体重管理、膳食指导,必要时应用胰岛素治疗,能使母儿并发症得到有效的控制.

    作者:崔建玲;贾利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诊治探讨

    目的 探析糖尿病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疗法、发病因素及临床效果.方法 入选我院糖尿病合并甲亢老年患者102例,根据甲状腺功能检查、监测血糖、结合甲亢及糖尿病的体征、症状进行确诊,后实施抗甲亢、降糖及对症疗法,对该病的临床疗法、发病因素及临床效果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睡前血糖、餐后2h血糖及空腹血糖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 <0.05);治疗后患者的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总甲状腺激素(TT4)、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等指标变化明显低于治疗前(P <0.05).结论 糖尿病并甲亢的发病与甲状腺激素(TH)通过儿茶酚胺异常血糖调节、异常胰岛素分泌等因素密切相关,综合治疗、尽早明确诊断可提升临床效果,提升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曹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急性脑梗死在不同时间窗溶栓的剂量化治疗研究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在不同时间窗溶栓的剂量化治疗效果.方法 将接受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研究,分为0~6h溶栓组、6~12h溶栓组和12~24 h溶栓组,给予不同剂量的溶栓治疗后,观察神经功能、精神状态及治疗相关指标.结果 0~6h溶栓组、6~12h溶栓组的CSS评分、NIHSS评分及神智恢复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总时间、住院总费用均低于12 ~ 24 h溶栓组,MMSE评分均高于12~24 h溶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0~6h溶栓组与6~12 h溶栓组上述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可由6h放宽到12 h,在不同的时间窗内应给以不同的溶栓剂量,能够取得相当的治疗效果.

    作者:苏观湛;陈清华;邓思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西瓜霜喷剂联合微波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观察

    目的 为了进一步提高宫颈糜烂治疗的临床疗效,探讨西瓜霜喷剂联合微波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自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136例宫颈糜烂患者,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68)和对照组(n=68),对照组患者行单纯微波治疗,观察组患者行西瓜霜喷剂联合微波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阴道出血量、阴道排液时间等相关指标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宫颈糜烂改善程度与对照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阴道出血量等相关指标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 西瓜霜喷剂联合微波治疗应用于宫颈糜烂治疗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永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补肾养胎方治疗不均称型胎儿生长受限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中药补肾养胎方治疗不均称型胎儿生长受限(fetal growth restriction,FGR)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FGR孕妇随机分为两组:中药组(A组)及肝素组(B组)各30例;另外选择同期在我院系统产前检查孕26~34周正常孕妇30例为正常组(C组).A组给予营养支持常规治疗外,同时服中药补肾养胎方,每日一剂,10天为一疗程;肝素组除常规治疗外,用低分子肝素(速避凝)0.2 mL皮下注射,每日一次,10天为一疗程,每组治疗2个疗程(疗程之间休息1周);正常组不予特殊处理.监测胎儿生长发育参数、脐动脉血流,并比较新生儿出生体重.结果 治疗后,A组与B组BPD、HC、AC、FL均高于治疗前,与正常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但A组与B组组间胎儿生长参数的增长幅度比较无明显差异性;脐血流参数治疗后A组与B组S/D、PI、RI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治疗后A组与B组S/D、PI、RI的降幅比较无明显差异性;新生儿出生体重均有增加,三组分娩平均孕龄差异无显著性,各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相比,A组与B组均小于正常组,但A组与B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中药补肾养胎方能明显改善FGR孕妇子宫胎盘血流灌注,促进胎儿生长发育,和肝素组相比,疗效相当,不良反应少见.

    作者:郭秋琼;高飞雁;王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进展期胃癌病人门静脉周围淋巴结(No12p LN)清扫研究

    目的 分析并评价进展期胃癌门静脉周围淋巴结(No12p LN)清扫术的可行性以及No12p LN转移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53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分成两组,其中观察组31例病人实施D2根治术联合门静脉周围淋巴结(No12p LN)清扫术;对照组22例病人仅实施D2根治术.结果 观察组未见手术死亡病例,亦未见胆瘘、吻合口瘘、大出血以及术后阻塞性黄疸病例;对照组未见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出现严重腹泻、胃瘫、腹腔感染各1例.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31例病人共清扫出551个淋巴结,平均每位病人清扫出17.8个淋巴结,其中出现转移的淋巴结共111个.No12p淋巴结转移和No5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No12p LN转移率在BormannⅢ和Ⅳ型、T3-4N2-3期以及肿块大于>4 cm病人中明显大于Bormann Ⅰ和Ⅱ型、T12、N0-1期以及肿块<4 cm的病人,差异显著(P<0.05);组织分型显示No12p LN转移率较高者为黏液腺癌与低分化腺癌,但与其他组织分型相比并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No12p淋巴结清扫术对12p组淋巴结转移率较高者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其远期疗效尚需大样本的深入研究以证实.

    作者:郭志斌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5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因、治疗经验和防治策略.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间收治的58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方式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其病因、治疗经验和防治策略.结果 本组58例患者中,检测出病原菌共106株,其中主要的是革兰阴性细菌,共计86株,占总数的81.1%.本组患者有32名患者痊愈,治愈率为55.17%,有20名患者死亡,6名患者自动出院.结论 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主要原因是机械通气无菌操作不严、病原菌入侵、误吸、细菌移位、抗菌药物使用等等,且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应引起临床医师、护理人员和患者的重视和关注,并积极采用相关的综合防治措施,尽可能缩短机械通气的时间,并加强对患者的监测,从而降低VAP的发生率.

    作者:谭经福;张燕顺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胃小弯全切术与传统根治术治疗远端胃癌的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 与传统根治术相对比,分析胃小弯全切术治疗远端胃癌的疗效.方法 将2008年至2009年10月本院收诊的远端胃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根治术治疗,观察组则进行胃小弯全切术,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化疗.对所有患者进行跟踪随访,比较两组间淋巴结清除情况差异;统计两组间1、2、3年生存率及复发率差异;统计两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结果 观察组淋巴结清除数和平均每例清除数显著大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1.67%、70%和60.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0%、62.50%和54.17%;观察组复发率为19.1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83% (P <0.05).观察组营养吸收障碍的发生率和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胃小弯全切术治疗远端胃癌淋巴清除效果好,生存率高,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低,效果优于传统根治术.

    作者:邹庆伟;蒲艳;蒲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脑梗死患者MPV、Fg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纤维蛋白原水平(Fg)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选取了我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7月间收治的42例脑梗死患者以及来我院参加体检的42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针对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对脑梗死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纤维蛋白原水平(Fg)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 颈动脉硬化患者的MPV、Fg水平高于健康人群组,且组间比较,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患者而言,早期对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浆中的血纤维蛋白原(Fg)等两项指标进行适当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

    作者:李东海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对右心室结构功能改变的影响分析

    目的 研究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右心室结构功能的改变情况,从而为相关的临床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44例,同时选取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44例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在右室面积变化率、舒张早期峰值速度、舒张晚期峰值速度等指标上,组间比较,指标水平差异不大,且P均>0.05,说明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右心室等容收缩期加速度、右心室末期舒张容积、右心室博出量上,组间比较,OSAHS组人群的指标水平显著地低于对照研究组人群的指标水平,且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临床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会出现右心室结构功能改变,主要表现为右心室等容收缩期加速度指标水平显著降低.

    作者:姜霞;王忠平;虞涛;梁咏雪;李毅;黄晔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PFNA与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PFNA与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别应用PFNA、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58例、45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复位丢失、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5.3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两组比较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复位丢失、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FNA组均优于DHS组.结论 PFNA和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可获得较好效果,PFNA更适合应用于严重骨质疏松型及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作者:李玉春;陈英桓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优质护理在提高产科服务质量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提高产科服务质量中的效果.方法 以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收治的2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2012年7月至2013年1月,100例)与对照组(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100例).所有产妇均行基础治疗与护理,观察组产妇在此基础上增加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产妇的心理症状水平、健康教育效果、生活质量和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产妇心理症状水平低于对照组,健康教育效果、生活质量和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优质护理可以有效提高产科服务质量,降低产妇心理症状水平,增强健康教育效果,改善产妇生活质量,提高产妇护理服务满意度.

    作者:董建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20位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分成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方式,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在社会兴趣、社会能力、退缩以及个人卫生、血糖控制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对于精神分裂合并糖尿病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能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作者:陈梅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个体化综合护理干预在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个体化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 入选我院2009年4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80例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及护理,试验组40例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及个体化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预后和心脏彩超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再次住院率为35.0%,低于对照组的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死亡率2.5%,稍低于对照组的7.5%,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LVEF上升,同时其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ESD下降,同时其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体化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疗效显著,能够显著降低患者死亡率,同时减少患者再次住院的发生率,改善患者左心功能,延缓左室重构.

    作者:蔡玉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颜色标识化管理在ICU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颜色标识化管理在ICU护理工作中的效果.方法 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9月接收ICU患者156例,应用颜色标识化管理的9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未采用颜色标识化管理的6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护理差错,调查两组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理差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8%,对照组为82.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颜色标识能将复杂的管理问题简明化,增强护士合理管理的意识,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提高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降低护理差错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刘爱婵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创伤性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抢救与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创伤性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与护理效果.方法 将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40例采取综合的抢救与护理措施的创伤性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将2007年6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40例采取常规的抢救与护理措施的病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经抢救与护理,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同时观察组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患者的死亡原因进行分析,所有死亡患者均为失血过多,并发DIC、ARDS.结论 对创伤性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采取有效的抢救与护理能提高患者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凌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心理护理对手术患者术前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手术患者术前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我院施行择期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在术前准备期间采用外科护理常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由责任护士对其进行个体化的心理护理,在入院后24小时内及送手术前30分钟,分别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程度.结果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24小时内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及抑郁情绪(P>0.05),送手术前30分钟,两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程度均比入院当天有明显改善,差异分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更显著(P<0.01).结论 对择期手术患者在术前进行个体化的心理护理,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等负性心理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术后的康复.

    作者:王玉翠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前瞻性主动护理模式在手术室中的实践应用

    目的 分析研究前瞻性主动护理模式的内容以及在手术室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7月期间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5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实施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前瞻性主动护理,护理过程中详细观察患者情况.结果 护理过程中通过观察发现,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并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有明显差异,其中观察组为(14.58±6.87)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88±7.58)d;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手术患者中实施前瞻性主动护理模式,能有效预防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提高临床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廖小谊;冯锦英;杨剑运;何文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氯胺酮应用于改良性电抽搐治疗的观察和护理

    目的 探讨氯胺酮在改良性电抽搐治疗(MECT)中的不良反应,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降低风险,提高治疗的安全性.方法 将60例需做MECT治疗的难治性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氯胺酮组(30例):使用氯胺酮作为诱导麻醉剂;丙泊酚组(30例):使用丙泊酚作为诱导麻醉剂;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中的生命体征和不良反应.结果 丙泊酚组静脉炎、分泌物、肌肉疼痛及记忆障碍显著高于氯胺酮组(P<0.01);氯胺酮组头痛、结束后躁动不安显著高于丙泊酚组(P<0.05),恶心呕吐无明显差异(P>0.05).抽搐期氯胺酮组血压、心率显著高于丙泊酚组(P<0.05);术后1、2、5分钟血压、心率迅速下降至正常值,两组生命体征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做好氯胺酮静脉麻醉下改良电抽搐治疗抑郁患者不良反应的护理,可减少患者术后不适感,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安全性及有效性.

    作者:江妙玲;黄雄;何惠娟;何红波;张春平;王志杰;叶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老年患者结肠镜检查中实施舒适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舒适护理在老年患者结肠镜检查中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择我院400例结肠镜检查患者,包括实施舒适护理前的200例(对照组)以及实施舒适护理后的200例(观察组),比较两组检查后的心理状况、对检查的满意率以及接受复检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心理状况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检查的满意率与接受复检率分别为91.5%、88.5%,高于对照组的76.0%、38.0%,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实施舒适护理可以缓解老年患者检查前后的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为检查顺利完成提供良好条件.

    作者:汪梅枝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糖尿病社区健康教育效果观察

    目的 对社区康复中心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并进行效果观察.方法 选择160例糖尿病患者,遵循自愿参与原则,签订知情同意书,对其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和社区护理,主要内容包括合理用药、血糖监测、饮食治疗、运动疗法、心理治疗及并发症防治等糖尿病相关保健知识.结果 对接受社区健康教育前后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和生活质量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社区康复中心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社区护理,能使患者的血糖得到有效的控制,提升患者相应的保健知识,让患者养成自我监测血糖的好习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糖尿病治疗与控制方面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素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院前急救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对改善患者预后及降低并发症发病率的作用.方法 以2007年1月到2008年12月我院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前家属送入院的3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对照组,以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我院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后的8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观察组,其中院前急救护理的具体措施包括呼救指导、初步处理、高效的转运以及转运过程中的病情监测等.对所有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统计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预后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病率方面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出血量、从发病到呼救时间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对照组,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院前急救护理可以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患者植物状态及死亡的风险,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其是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前提.

    作者:杨小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尿道紧缩重建术加外阴整形术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尿道紧缩重建术加外阴整形术成年女性尿道上裂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80例行尿道紧缩重建术加外阴整形术的成年女性尿道上裂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2组患者入院后均按照围手术期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如尿道狭窄、尿瘘的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调查、出院3月后的生活质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行尿道紧缩重建术加外阴整形术成年女性尿道上裂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朱军艺;张春琼;陈丽明;董华娣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风险管理在急诊留观输液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 讨论风险管理对急诊留观输液患者的重要性与意义.方法 选取急诊输液室护士30例,按照随机的分组原则分为A组、B组,各15例.A组对其进行教育培训,宣传已经存在或潜在护理风险,同时制定相关管理计划,明确落实步骤,培养护士风险意识;B组常规培训.比较两组护理情况满意度、风险管理考核总分.结果 随机选取输液患者100名,对经培训后护士护理情况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显示A组护理满意度、风险管理考核总分均显著高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通过发现潜在的护理风险,找出解决方法从而优化护理,能避免发生安全隐患,减少对患者或医院造成损害,为患者提供满意服务.

    作者:刘芙蓉;程丽萍;张绍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腓骨肌皮瓣修复重建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的护理

    目的 探讨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重建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行下颌骨部分切除术后腓骨皮瓣移植修复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患者血管吻合成功,骨肌皮瓣均成活.术后随访1~3年,无患者因制取腓骨后而影响下肢正常活动功能;颌面部外形恢复良好,术后咬合、语音、进食功能正常.结论 应用腓骨肌皮瓣移植重建颌面部缺损具有较好的疗效,认真做好术前准备、术后严密监测皮瓣情况、采取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护理措施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作者:倪旭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乳头刺激联合心理辅导降低过期妊娠发生率的临床护理观察

    目的 探讨妊娠38周以后利用乳头刺激联合心理辅导降低过期妊娠发生率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将妊娠周数≥38周,<42周的孕妇346例分为对照组(常规产检组)170例和观察组(乳头刺激联合心理辅导)17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过期妊娠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发生率以及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过期妊娠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新生儿窒息、新生儿HIE、新生儿颅内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妊娠38周以后利用乳头刺激联合心理辅导降低过期妊娠以及其相关的并发症是有效的.

    作者:陈小乐;冯燕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核磁共振设备日常维修与维护的方法探讨

    磁共振成像设备可自主维修与维护部分主要为制冷系统,电源、电路连接以及在运行过程中易受影响的其它因素如液氦液面液位、运行环境等.本研究探讨磁共振成像设备可自主维修与维护部分日常维护以及故障分析与排除,不仅可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还可为医院设备工程师对磁共振成像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以及故障分析处理提供借鉴与思路.

    作者:陶冶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CR全脊柱拼接摄影与MRI在诊断脊柱侧弯畸形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CR全脊柱拼接摄影与MRI在诊断脊柱侧弯畸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3年广州市番禺区高考体检DR胸部照片中发现的23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畸形患者,其中男10例,女13例,年龄17~19岁,平均18岁,男女比例为1∶1.3.所有病例均作CR全脊柱拼接摄影,其中7例进一步作MRI检查.结果 用Cobb角测量:10°~19°有13例(56.52%);≥20°~39°有9例(39.13%);≥40°有1例(4.35%).不同节段侧弯情况:腰段侧弯(9例)>胸段侧弯(8例)>胸腰段侧弯(5例)>双弯(1例).23例中,CR摄影诊断:16例以脊柱侧弯为主要,未发现有脊髓及椎体畸形;5例发现脊柱侧弯伴有椎体畸形,2例可疑脊柱侧弯伴有椎管内病变.7例MRI诊断病例中,脊柱侧弯伴椎体畸形4例,伴脊髓空洞1例,伴中央管扩大1例,伴Chiari氏畸形1例.对脊髓异常的显示MRI检出率为100%,明显优于CR摄影.结论 青少年是特发性脊柱侧弯的多发群体,CR全脊柱拼接摄影可作为临床常规的普查手段,而MRI能提高对脊柱侧弯相关病变的检出率,是矫形或手术治疗前综合评估的重要补充,能更准确地指导临床诊治工作.

    作者:朱建波;梁瑞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经阴道超声对诊断异位妊娠的应用价值

    目的 研究经阴道超声对诊断异位妊娠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20例异位妊娠患者,分别进行经阴道超声检查与经腹部超声检查,并观察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得出的影响效果及诊断率.结果 经阴道超声诊断异位妊娠准确率为91.67%,高于经腹部超声检查诊断率的72.5%,两组结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阴道超声检查能够有效提高异位妊娠的临床诊断率,有着较高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方芳;刘志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EGF、bFGF对促进人毛乳头细胞生长及分化的影响

    目的 探讨EGF、bFGF对促进人毛乳头细胞生长及分化的影响.方法 实验组培养基加入EFG、bFGF和3H-胸腺嘧啶,对照组培养基加入3H-胸腺嘧啶,采用闪烁计数器检测的方法,观察两组人毛乳头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人毛乳头细胞分化为成纤维细胞的情况.结果 实验组人毛乳头细胞放射性闪烁计数均数、成纤维细胞的特异性蛋白1(FSP1)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EFG、bFGF能促进人毛乳头细胞的生长、增殖,并向成纤维细胞定向分化.

    作者:李维珊;柯昌能;齐德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Livin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扩增与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livin在非小细胞癌(NSCLC)组织中的扩增与表达,分析该基因在NSCL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对在2005至2010年收集的NSCLC的石蜡包埋组织标本,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免疫组织化学(IHC)的方法,检测livin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经IHC检测,50例NSCLC组织中livin表达阳性率为82.00%,而癌旁组织和肺良性病变组织中livin低表达(6.67%和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FISH检测,livin在NSCLC中表达阳性率为88.00%,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FISH和IHC两种方法在检测NSCLC组织中livin基因表达具有一致性.Livin在NSCLC组织中特异性高表达,可能与NSCL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望成为NSCLC诊疗的新靶点.

    作者:何春燕;徐琼;曹丽芳;周平安;齐彬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抑郁障碍患者COMT基因Val108/158Met多态性与改良电抽搐疗效的关联性研究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Val108/158Met多态性与改良性电抽搐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目前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中抑郁发作标准的患者100例入研究组,接受8次MECT治疗,同时筛选正常对照者100名.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两组COMT (rs4680)基因分型多态性,同时研究组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在入组时及每次MECT治疗后评定患者抑郁严重程度及疗效,统计分析比较不同COMT基因型与MECT治疗后HAMD评分的关系.结果 ①MECT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显效率是100%,痊愈率是32.3%;②研究组A等位基因频率为29%,对照组为43.5%;研究组G等位基因频率为71%,对照组为56.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第四次治疗后的有效率G/G基因型为45%,A/G基因为7%;第六次治疗后的有效率G/G基因型为60%,A/G基因型为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①MEGT治疗抑郁发作疗效好;②研究组COMT基因型与正常组有差异;③COMT基因型为G/G和A/G的患者对MECT治疗更敏感.

    作者:张春平;黄雄;老国慧;林育华;马静山;钟华清;温预关;戴俊平;陈志兴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STAT3与头颈肿瘤的研究进展

    STAT3是近年来国内外头颈肿瘤的研究热点,前期研究显示一些重要成果,表明有较好的前景.本文综述了STAT3在头颈肿瘤中研究进展,介绍了STAT3的结构、STAT3信号转导通路、STAT3生物学功能及STAT3与头颈肿瘤的关系.后指出STAT3在头颈肿瘤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研究进展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已成为仅次于各种肾小球肾炎导致终末期肾脏病的第二位原因,而据欧美及日本的统计资料表明,目前DN已跃升为终末期肾病的首位原因,占35%左右.而且本病的发病机制复杂,治疗起来更加困难,相关资料表明中医药在治疗本病方面有较为显著的优势.因此本文将从病因病机及各种治疗经验等方面来对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方面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郭道群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医用臭氧对骨关节炎治疗的研究进展

    臭氧用于慢性骨关节炎是目前医学界推广的治疗方法之一,合适浓度的臭氧利用其强氧化特点使慢性骨关节炎患者疼痛减轻,延缓软骨及骨质破坏.本研究将从臭氧对软骨及炎性因子的影响、不同浓度臭氧治疗骨关节炎产生的利弊方面来探讨其现状及发展.

    作者:文向萍;庾俊雄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TGF-β1对糖尿病心肌病的影响

    糖尿病心肌病是糖尿病性心脏病的特异性病变,它的病理变化主要为胰岛细胞的慢性炎症损伤、心肌细胞肥大及心肌纤维化,而在它的发生发展中,TGF-β1参与了多个环节,也是众多信号通路的重要中间介质,从而对糖尿病心肌病产生影响.本研究阐述了TGF-β1在糖尿病心肌病病理生理中的作用以及对未来治疗糖尿痛心肌病的展望.

    作者:陈铭林;吴铿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