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应用预防医学杂志

应用预防医学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 主办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国际刊号:1673-758X
  • 国内刊号:45-1345/R
  • 影响因子:0.91
  • 创刊:1995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广西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 广西优秀科技期刊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应用预防医学杂志   2006年1期文献
  • 2004年湛江市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分析湛江市麻疹流行原因与特征,进一步完善控制措施.方法对湛江市 2004年麻疹监测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4年监测系统共报告 87例麻疹,其中实验室确诊 37例,临床诊断 50例.冬春季流行, 4月为发病高峰;9个县(市、区)均有病例,年龄大 17岁,小 1岁, 1~8岁共 71例,占 81.6%;男 60例,女 27例,男女性别比为 2.2:1;有免疫史的仅 4人,占 4.6%,免疫史不详 46例,占 52.9%,无免疫史 37人,占 42.5%;共报告麻疹暴发 2起,流行时间均在 1周左右.结论免疫空白和没有全程免疫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应加强麻疹疫苗基础免疫和强化免疫,提高免疫接种率;进一步完善监测系统,加强麻疹监测工作.

    作者:何琼芬;杨月明;赖彩平;陈轮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2004年凭祥市预防接种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凭祥市计划免疫预防接种中存在的危险因素,为今后提高预防接种安全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4年 9月对凭祥市 4个乡镇 16个定点接种点的 15名镇防保医生和 48名村医及被服务对象,采用现场调查、访谈、问卷、测试等形式进行预防接种安全性现况调查.结果对 15名卫生院防保医生、48名乡村医生进行安全注射技术与理论测试,及格率为 92.06%(58/63),对于接种技术部分掌握率为 93.65%(59/63),对于疫苗有关知识的掌握率为 87.30%(55/63),对于消毒灭菌知识的掌握率为 77.78%(49/63),对于冷链设备相关知识的掌握率为 86.67%(13/15镇防保医生),调查发现, 47.62%的村医注射操作正确(以上 6点都正确), 52.38%的村医操作不正确;有 16名村医认为煮沸消毒和高压消毒效果是一样的,占 33.33% (16/ 48);有 17名村医认为一次性注射器不用消毁或只消毁针头就可以的,占 35.42%(17/48);全市 90名村医均配冷藏包 ,而使用良好的有 53个 ,占 58.89%;调查的 4个乡镇中,冰箱内疫苗摆放正确率为 85%.结论基层防疫人员在安全注射意识、冷链设备的使用与管理、疫苗的使用与管理及一次性注射器的使用与管理等方面仍不同程度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建议加强检查与监督以保证预防接种的安全性.

    作者:刘国宣;梁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1053名知识女性SCL-90测试及月经状况调查

    目的探讨知识女性亚健康状态与月经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对 1053名知识女性作 SCL-90测试,同时询问、记录月经情况.结果亚健康者有 906/1053(86%)按其 SCL-90原始总分值分布状况分为轻、中、重,分值为: 226.56± 20.34、258.76± 34.47、273.23± 21.76(P<0.01).月经异常的发生率分别为:亚健康组月经周期异常、经期异常、经量异常和痛经发生率为: 12.21%、12.87%、34.67%、2.87%,对照组分别为 7.68%、6.10%、13.14%、1.36%(两组比较 P<0.01);月经异常组 SCL-90中各因子除恐怖因子外均高于常模值组(P均 <0.01);月经正常组的躯体化、焦虑、抑郁、偏执因子高于常模(P<0.01);月经异常组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焦虑、抑郁、偏执、精神病性因子与月经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随着亚健康状态的加重月经异常的发生率增加,周期、经期、经量和痛经的发生率都增加(P<0.01),月经异常的知识女性存在着明显的心理障碍,知识女性也存在着一些心理障碍.建立中国知识女性的 SCL-90常模很有必要.

    作者:韩秋菊;刘建国;兰瑞琴;耿健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2004年广西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分析

    目的为了解广西法定报告传染病流行特征及其防治效果,为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我们对 2004年广西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报表和有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年广西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 300.30/10万,死亡率为 1.87/10万,比 2003年分别上升了 22.08%和 15.36%;其中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痢疾、淋病、梅毒,占乙类传染病总发病数的 86.93%;狂犬病、肺结核、艾滋病、新生儿破伤风、肝炎,占乙类传染病总死亡数的 94.81%.结论在今后的传染病防治中,乙类传染病中的血源及性病类传染病、肺结核、狂犬病和流行性乙型脑炎为防治重点.

    作者:吴秀玲;吕炜;雷芝樱;张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钦州市中小学生形态发育状况分析

    目的了解钦州市中小学生形态发育状况,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收集 2004年和 1990年钦州市 7~17岁中小学生体检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2004年钦州市中小学生平均身高、体重、胸围 3项形态指标值均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而 2004年各年龄段学生身高、体重、胸围均值明显优于 1990年同龄学生.结论加强宣教,普及卫生知识,改善学生身体素质,是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共同努力的方向.

    作者:韦丽峰;梁艳;黄莹莹;王仕香;刘春秀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2666名职业工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调查

    目的探索柳钢接触粉尘和噪声作业人员乙肝病毒感染现状.方法选择 2004年对柳钢接触粉尘和噪声作业人员 2666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用 ELISA法检测乙肝两对半和肝功能系列.结果职业工人 HBsAg阳性率为 13.01%,其中男性阳性率 14.28%明显高于女性阳性率 9.03%(χ 2=11.84, P<0.01);职业工人 HBsAg阳性者以 HBsAg、HBeAg、抗-HBc感染模式为主,占 41.21%;两对半模式中 HBsAg和 HBeAg双阳性者占 61.38%;肝功能系列异常阳性率为 3.60%;HBsAg阳性者的肝功能异常阳性率明显高于 HBsAg阴性的职业工人(χ 2=83.09,P<0.01).结论职业工人 HBsAg阳性携带高于我国平均水平(10%),应加强监测与防治.

    作者:张万华;刘流;吴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低浓度氟作业工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

    目的了解低浓度氟作业工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情况.方法应用常规培养法对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电解铝作业工人染色单体型断裂、四倍体、群体染色体总畸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工龄的增加而增高(P <0.05).结论电解铝作业的有害因素对作业工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黄意府;王清海;黄鲜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2003~2005年百色市中秋月饼卫生质量调查

    目的了解月饼卫生质量状况,找出存在问题,为加强监督管理、引导正确消费提供依据.方法抽检 2003~2005年中秋月饼 361份,并将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03~2005年月饼检测平均合格率为 95.01%,各年度合格率不同,有逐年上升趋势(χ 2=6.32, P<0.05).引起月饼不合格的因素主要是细菌总数、酸价、过氧化值等指标.这些因素可在生产加工、制作、销售和贮存过程中产生.结论应加强食品生产厂家的卫生监督和管理,对食品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提高月饼合格率.

    作者:郭月凤;关红坚;黄建财;陈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2004年广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广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点,为防制及有效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 2004年广西各地、市、县卫生防疫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报告数据与资料,进行汇总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 2004年广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 187起和报告病例 8233例,以传染病疫情为主,占 81.08% ,绝大多数发生在农村地区.广西小学生和中学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为大多数,分别占 38.42%和 52.14%.结论广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多数发生在农村地区,尤其是危害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应加强领导,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作者:吕元聪;董柏青;谭春梅;黄林;孟军;梁绍伶;吕炜;杨美才;陈岳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2000年与2004年上海南汇区主要恶性肿瘤发病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南汇区居民主要恶性肿瘤发病率,为今后肿瘤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恶性肿瘤现患病人登记随访、癌情监测及对部分乡镇病人或家属进行调查,总结分析南汇区 2000年和 2004年前 5位恶性肿瘤发病情况.结果 2004年恶性肿瘤发病率比 2000年有所上升,两年相比较前 5位恶性肿瘤男性发病率无明显差异,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结论上海南汇区肺癌、肝癌、胃癌是发病率高的恶性肿瘤,探讨致癌因素,研究并实施防治措施,才能有效控制肿瘤发病.

    作者:沈晓青;张美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南宁市1~4岁儿童及成人血清破伤风IgG抗体水平调查

    目的了解南宁市 1~ 4岁儿童及成人血清破伤风 IgG保护性抗体水平,并比较两种试剂的检测效率.方法用间接 ELISA法,两种试剂盒分别定性和定量检测儿童及正常成人血清破伤风 IgG抗体,比较检测结果的符合度并评价之.结果儿童及成人血清破伤风 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 75.0%~ 76.0%和 5.3%~ 6.3%;抗体水平中位数分别为 0.228 IU/ml和 0.027 IU/ml;破伤风 IgG抗体≥ 0.1 IU/ml者分别占 57.8%和 13.5%;两种试剂定性检测结果有很好的符合度.结论本地区 1~ 4岁儿童及成人血清破伤风 IgG抗体阳性率和保护率较低,加强人群破伤风类毒素免疫很有必要.

    作者:杨庆利;刘巍;汤汉文;廖金娥;卓家同;谢镇国;班华国;韦一知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注射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致血管性水肿1例

    A+ 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在我国使用时间不长,曾有接种 A+ 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出现过敏性紫癜的报道 [1].我们在使用 A+ 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过程中,发生 1例血管性水肿异常反应,现报告如下.

    作者:翁毓秋;潘榕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某钢铁企业高毒物品使用情况调查

    我们于 2004年 10月对某钢铁企业高毒物品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某钢铁企业下属 22个主要二级生产厂、单位,覆盖了矿业、烧结、焦化、炼铁、炼钢、轧材、辅助系统等钢铁生产主要环节.

    作者:陈晓华;沈海鹏;邓睿荣;莫广存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在艾滋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中筛查结核病结果分析

    为了解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结核病的患病情况,掌握我区 HIV/AIDS(艾滋病病毒 /艾滋病人)患者中合并结核病的情况及发病趋势,以便为建立全区 TB/HIV双重感染防治工作机制提供参考,对 TB/HIV双重感染者进行治疗管理,我们于 2005年 6月对 11个市的 36个县(区)登记并存活的 2341例 HIV/AIDS患者进行了结核病的筛查.

    作者:刘飞鹰;崔哲哲;梁馨元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国内两株食蟹猴疟原虫传播阻断基因Pvs25和Pvs28比较分析

    由于疟原虫自身生活史的复杂,不仅存在多期的免疫蛋白,而且存在各期免疫蛋白不同及地理位置的多态性,因此,给疟疾的疫苗研究带来困难,自从科学家在疟原虫中发现卵囊表面抗原 (ookinete surface antigen P fs25,Pfs28 和 Pvs25,Pvs28)以来,开展了对恶性疟原虫传播阻断疫苗 (Transmission Blocking Vaccines TBV) Pfs25和 Pfs28的研究 [1],发现它们的阻断活性能阻断配子体受精、阻止合子、动合子和卵囊的发育 ,并能减少成熟子孢子的数量.

    作者:黄亚铭;毛玮;林康明;韦海艳;杜进发;覃业新;林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融水县某中学一起甲型肝炎暴发流行调查

    2004年 10月,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下称融水县)某中学发生一起急性甲型肝炎暴发流行,从 10月 19日至 11月 5日,共发病 172例,罹患率为 13.58%.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采取综合防治措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作者:莫文昌;陈忆宁;何易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一起甲型副伤寒暴发疫情的现场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研究甲型副伤寒暴发疫情的特征和原因.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使用 Epi Info 3.3软件统计.结果这是一起经水传播的甲型副伤寒点源暴发疫情,共发病 269例,罹患率 24.48%.饮用生水和不良卫生习惯是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甲型副伤寒早期临床症状以发热、头晕、头痛、咽干、咽痛、干咳为主,潜伏期 7~27天,平均 15天.结论甲型副伤寒早期临床症状及潜伏期等有待研究,加强农村饮用水卫生,是控制经水传播甲型副伤寒的重要措施.

    作者:麦浩;杨涛;张颖;龚健;黄运能;邓玄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广西某医院瘙痒性皮炎暴发致病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对广西某医院瘙痒性皮炎暴发的致病因素进行现场调查分析研究,以及时控制疫情.方法对该医院瘙痒性皮炎暴发疫情进行现场调查、采集标本检测及开展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该医院医护人员共发生 112例瘙痒性皮炎病例,罹患率为 20.4%(112/549).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排除麻疹、风疹、螨虫皮炎、桑毛虫皮炎和隐翅虫皮炎.经病例对照研究排除人传人和使用消毒剂、洗衣粉、公共擦手巾等因素;对洗手液和既往过敏史进行病例对照研究,两者为可疑因素,χ 2分别为 5.96和 28.014, P值分别为 0.015和 0.000;对医护人员工作服换洗次数进行配对 t检验分析, t =2.720, P=0.008,将换洗次数分≤ 6次、7~14次、≥ 15次三个层进行趋势卡方检验,χ 2=4.747, P=0.029;将医护人员换洗工作服次数与使用洗手液进行叉生分层分析,医护人员换洗工作服次数为危险因素,χ 2=4.857, P=0.027.结论引起该医院医护人员瘙痒性皮炎暴发的主要致病因素为医护人员换洗工作服次数,这可能与该时期医院过量使用无生产批文批号的抗菌洗衣粉洗涤医护人员工作服以及工作服漂洗不规范有关,并造成医护人员工作服上残留过多的化学物并对皮肤刺激而引起瘙痒性皮炎暴发.

    作者:莫建军;谭毅;董柏青;杨进业;杨虹;黄丽华;曾锦霞;黄贵彪;李静;李坚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广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技术体系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技术体系的应用效果,为政府部门有效遏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撑.方法 依据国家法定传染病的有关规定,建立广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技术体系,制定评估方案、统一评价指标、统一调查表格,判断广西处理各种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效果,评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技术体系应用的有效性.结果 广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体系突出了地方重点、技术体系完善;明确了防控目标、突出了政府行为;联动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网络责任、突显了应急处理能力的提升;丰富了流行病学的科学理论、规范了应急处理技术、形成了有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工作机制.结论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技术体系的建立是对流行病学理论的重要补充,真正体现了流行病学的根本原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技术体系的实践应用在缩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过程中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有效地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者:董柏青;谭春梅;黄林;孟军;吕元聪;梁绍伶;吕炜;杨美才;陈岳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PEIA法检测吸毒人群HIV-1血清亚型分析

    目的建立 PEIA法检测 HIV-1血清亚型,了解吸毒人群 HIV-1感染毒株的血清亚型分布特征,为疫苗和诊断试剂的研制、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问卷调查了解一般情况和 HIV-1感染行为;ELISA法检测 HIV-1的抗体阳性率,,nested-PCR检测 HIV-1 evn基因 V3区;PEIA法检测 HIV-1血清亚型.结果吸毒人群 HIV-1感染率为 57.14%,感染因素为静脉共用注射器吸毒和无保护性交. HIV-1毒株血清亚型为 C、E、EC混合型,以 C亚型为优势亚型,同一个体可能同时感染不同亚型的病毒株或出现重组毒株.除了上述亚型外,还存在其他未能检测出来的亚型.结论 PEIA法检测 HIV-1血清亚型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吸毒人群 HIV-1毒株亚型表现为多样性,应加强其变异的监测和研究.

    作者:梁绍伶;梁富雄;陈杰;刘伟;Nuanjun Ruchusatstawat;Suthon Vongsheree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甲醛吸入染毒对小鼠DNA损伤的影响

    目的探讨甲醛吸入染毒对小鼠脾、肝、肺和肾组织细胞 DNA的损伤作用.方法将 40只健康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 5组,混合物静式吸入染毒,用不同剂量(0.0、0.75、1.5、3.0、6.0mg/m3)的甲醛染毒小鼠 2周,第 15天处理动物后,取脾、肝、肺、肾组织制成细胞悬液,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观察其细胞 DNA损伤水平.结果染毒后小鼠脾、肝、肺、肾组织细胞 DNA 出现损伤,且损伤程度与染毒剂量具有一定相关性.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3种组织细胞各剂量组细胞 DNA拖尾率和彗星尾长均显著增加;随着甲醛染毒浓度的升高,脾、肝、肺和肾细胞拖尾率和彗星尾长增加.结论甲醛可引起小鼠的脾、肝、肺、肾组织细胞 DNA损伤.

    作者:梁海荣;唐焕文;刘东红;胡大林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宾阳县实施卫X项目3年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宾阳县卫 X项目 3年运行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宾阳县卫 X项目运行 3年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项目覆盖全县 23个乡镇,覆盖人口 98万,达 100%.3年来,全县共接诊可疑肺结核患者 4876例,就诊率为 1.66‰,查痰率在 91.29%~98.82%之间;涂阳率在 21.38%~30.53%;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人的登记率由 7.89/10万上升到 31.26/10万;治愈率由 62.34%上升到 90.88%;复治涂阳病人治愈率由 33.33%上升到 88.00%.结论实施世行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效果.

    作者:屈锦秀;李汝新;宋晓倩;林定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GST基因多态性与肝癌家族聚集性关系的研究进展

    基因多态性是指正常人群中在某一基因位点上存在着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等位基因的现象 [1].近年的研究结果提示谷胱苷肽转硫酶( Glutathione-s-transferase, GST)基因存在多态性现象,并且与包括肝癌在内的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

    作者:邓伟;黄天壬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地理信息系统在公共卫生中的应用

    1 Brief introduction of GIS GIS is the abbreviation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As organized data can be accessed by pointing to a region on a map, GIS has become useful in a wide variety of applications.

    作者:王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蛋中碘含量

    目的探讨蛋中碘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用高氯酸消解后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结果标准曲线线性范围在-0.9998~-0.9990之间,测定样品含量的变异系数 <10%,样品加碘标准回收率为 95.0%~101.6%,日常鸡蛋和高碘鸡蛋的碘含量分别约为 4mg/kg和 16mg/kg.结论该方法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及精密度、准确度均达到测定方法的标准,可以作为测定蛋中碘含量的参考方法.

    作者:宁锐军;宋悦华;赵琳;曾炫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食品中甲醛的检验方法初探

    目的探讨适合食品中甲醛含量的检验方法.方法参照国家标准中食品包装用三聚氰胺成型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中甲醛的测定方法.结果本方法测定干扰因素少、精密度高、准确度高.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可以用于基层快速定性,也可以定量 ,值得推广.

    作者:黎永艳;李必斌;张海霞;郑莹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2004年玉林市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监测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玉林市维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和监测系统运转情况.方法对玉林市 2004年AFP病例进行分析.结果玉林市 2004年共报告AFP病例 33例,分布于辖 5县两区, <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 2.23/10万.其中 <1岁 6例(18.18%) ,1~4岁 13例(39.39%), >4岁 14例(42.42%).口服脊灰疫苗(OPV) 0次的 2例(6.06%),未全程服苗的 3例 (9.09% ),服苗 >3次的 28例(84.84%).共采集到 33例 66份粪便标本.阳性标本 8份 4例: 2例为 PV,其中Ⅱ型 1株,Ⅲ型 1株,均为疫苗相关株(PV);2例为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33例AFP病例后分类为:周期性麻痹 10例(30.30%)、格林巴利综合征 6例(18.18%)、横贯性脊髓炎 6例(18.18%)、病毒性脑炎 6例(18.18%)、神经根炎 3例(9.09%)、单神经炎 1例(3.03%)、多发性神经炎 1例(3.03%).结论玉林市巳连续 12年无脊灰野病毒病例报告, 2004年AFP病例监测各项指标均达到并保持在世界卫生组织无脊灰证实标准,但今后应进一步消除监测中的漏报和免疫空白点,保持玉林市无脊灰状态.

    作者:陈明文;庞武贵;廖家武;谢科运;韦振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在性服务小姐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及安全套使用效果评估

    目的了解性服务小姐对艾滋病(AIDS)知识的掌握情况,探索在该人群中开展预防AIDS的健康教育模式.方法在11家宾馆的美容厅、13家发廊、18家招待所或旅社等 42家公共娱乐场所提供性服务的小姐(约 400人)和老板,以外展服务的方式到公共娱乐场所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干预活动和安全套推广使用,通过干预前后 2次问卷调查,辅予定性资料 ,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评估表明:性服务小姐的AIDS知识、态度、行为发生显著变化,她们与客人沟通协商使用安全套的能力有显著的提高,安全套可预防AIDS的认知率由基线调查时的 57.1%上升到终期评估时的 82.1%;安全套的正确使用率由 46.3%上升到 59.6%;性服务小姐自我报告,半年来每次性行为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由基线调查时的 37.0%上升到终期评估时的 46.2%,从未使用安全套的比例由 1.2%下降到 0% ,干预前后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以开展健康教育和安全套推广使用为主,结合大众媒体、同伴教育宣传等综合干预手段,是适合性服务小姐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模式.

    作者:何波;农丽萍;周月姣;梁绍伶;闭素章;梁凤琴;梁红;陈锦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广西公共餐饮具集中式消毒效果监测

    目的了解广西 35家集中式餐具消毒中心的消毒效果,指导消毒中心更好地做好餐饮具消毒,保证消费者的健康安全.方法采用脊髓灰质炎病毒 I型(PV-I)作为消毒效果指示剂,观察消毒灭活效果,现场对照组病毒感染滴度对数值与现场试验组的病毒感染滴度对数值的差值大于或等于 4时,判为消毒合格,小于 4时,判为消毒不合格.结果监测了 35个消毒柜,结果带压力的高温蒸气消毒柜、流通蒸气消毒柜和远红外线高温消毒柜这三种类型的消毒柜(机)现场对照组试验组的病毒感染滴度对数值的差值,全部达到 6.0.结论所监测的消毒柜(机)的消毒效果均合格,经过消毒的餐具可以放心使用.

    作者:黄元新;刘巍;谢镇国;林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2003~2004年广西食品中志贺氏菌监测分析

    目的了解广西食品中志贺氏菌的污染状况,为防范由志贺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提供依据.方法在广西南宁等 6个城市建立食品志贺氏菌污染监测点,定期随机采集农贸市场的样品,检验方法按 GB/T4789.5-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方法对志贺氏菌进行分离,生化及血清学鉴定.结果 2003~2004年共检测 6类食品 898份,检出志贺氏菌 13株,检出率为 1.45%,分属 2个群, 5个血清型.其中水产品检出率为高 (3.9% )、其次为生肉(1.96%)、生食蔬菜(0.78%).结论广西食品中均不同程度受到志贺氏菌污染,以水产品、生畜禽肉为严重,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蒋震羚;王红;唐振柱;李秀桂;吕素玲;车光;杨娟;张洁宏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