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水痘流行规律和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流行病学方法对广东省遂溪县2006年的水痘疫情进行统计,使用Excel 2003软件对分析数据处理.结果 共发病112例,发病率为11.18/10万(112/1001566).病例覆盖区域29.41%(5/17),主要发生在农村,占74.11%(83/112);流行形式以散发与暴发共存;以12月发病较高,占总发病例数的54.46%(61/112);发病年龄以6~14岁为主,占总发病例数的60.71%(68/112);男女病例之比为:1.33:1(64/48);患者职业以中小学生多,占总发病例数的96.43%(108/112).结论 水痘成为本地区免疫规划工作的一个新的重点和难点,水痘疫苗免疫预防工作有待进一步规划落实.
作者:林见;余永清;洪平;王霞;周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及时发现艾滋病检测及疫情报告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措施,保证艾滋病检测和艾滋病疫情报告质量,使疫情报告的信息更具可靠性.方法 通过现场调查等形式,了解各医疗机构的艾滋病实验室检测及疫情报告工作情况,收集2005年7月~2006年6月期间的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测数据,并对检验科、预防保健科和外科、妇产科等科室医务人员进行了关于艾滋病实验室检测及疫情报告相关的访谈和问卷调查.结果 (1)检测人群来源于多个科室,实验室检测结果58071名临床就诊者中HIV抗体初筛阳性数有563人,阳性率为0.97%;(2)各医院均制定了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并配备专用设备和安排专职人员进行疫情信息报告包括艾滋病疫情报告;(3)实验室检测人员中正确了解适用于疫情报告的HIV抗体检测策略及对于艾滋病疫情报告所必需的实验室检测指标等的比例约在60%左右;临床医护人员中只有69.7%的人听说过艾滋病疫情专报系统.结论 要加强对医护人员艾滋病疫情报告相关培训,以提高疫情报告的质量.
作者:朱秋映;刘伟;王璐;吕繁;陈世鹏;韦霄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德保县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分布、流行趋势和特征,为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德保县1990~2006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的疫情资料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1990~2006年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7种,计13 859例.年均发病率为239.46/10万,年发病率高为2004年414.82/10万,低为1997年85.77/10万.17年间各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共报告6 514例,占总发病数的47.00%,主要表现为肺结核发病率明显上升,流行性感冒和流行性腮腺炎在较高的状态下波动;其次是肠道传染病,共报告4357例,占总发病数的31.44%.主要传染病发病以肺结核、痢疾、肝炎、流行性感冒和流行性腮腺炎为主.结论 传染病防治工作重点是加强对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的综合防治,加强对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的宣教、防治与监测工作.
作者:蒙建作;许玉梅;梁晓芳;吕梦雪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2006年广西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人群类型来源.方法 经过培训的咨询员对前来接受VCT服务的求询者进行检测前后咨询,并免费进行HIV抗体初筛检测,每位求询者填写一份《咨询个案登记表》.结果 36个VCT门诊(点)为24 306人提供了VCT服务.VCT人群类型主要来源:异性性接触者占47.5%、静脉吸毒人员占13.1%、娱乐场所性服务人员占9.7%、性病病人占4.7%、HIV感染者配偶占2.9%.检测出艾滋病毒抗体阳性1614人,阳性检出率为6.64%.结论 广西开展VCT人群类型来源主要为具有高危险行为的高危人群,并在VCT中发现了相当比例的HIV阳性感染者.广西VCT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应进一步加大VCT工作的力度,增加VCT门诊(点)的数量及合理分布,吸引更多的人前来接受VCT服务.
作者:周月姣;郭宁贞;刘伟;梁富雄;韦凯;陈锦华;苏景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广西实施鼠疫疫区后期处理方法5年来所取得的成果.方法 对2001~2005年广西鼠疫疫区后期处理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隆林县鼠密度在1.17%~3.78%,平均鼠体染蚤率、蚤指数分别为21.71%和0.67,黄胸鼠和印鼠客蚤为优势种;西林县鼠密度在3.49%~5.45%,平均鼠体染蚤率、蚤指数分别为29.87%和0.34,黄胸鼠和印鼠客蚤为优势种.结论 鼠疫疫区后期处理工作的实施,使鼠疫疫情得到了稳定的控制.
作者:周树武;梁江明;曾竣;韦锦平;陈达宗;秦石英;鲁翠芳;黄德蕙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大学生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后的免疫效果,为乙型肝炎预防提供资料.方法 以某学院2002年入学HBsAg检测呈阴性的1 252名学生为对象,按免疫程序分别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5μg/支3针,观察其免疫1、2、3年后血清的抗-HBs阳转率,并对免疫无应答(HBV5项指标全部阴性)的学生,加强疫苗接种(10μg/支),按免疫程序分别再接种3针重组酵母乙肝疫苗,1个月后再检测抗-HBs.结果 全程接种乙肝疫苗1年后检测抗-HBs阳转率为93.3%,2年后为85.2%,3年后为79.85%,与全程免疫后1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强疫苗接种程序后1个月抗-HBs阳转率达97.3%,与加强免疫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良好,但必要时需加强免疫,增加抗体应答者的远期免疫效果,发挥其免疫保护作用.
作者:李绍刚;韦汉珍;黄忠爱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贺州市八步区城乡居民膳食结构、营养状况对居民健康的影响,分析存在问题,为指导居民合理膳食,改善营养,预防控制与膳食营养缺乏和过剩有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营养调查方法,采用多阶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贺州市八步区3个乡镇、6个村委会、537户.其中膳食调查177户、613人、健康体检2 401人.用称量法获得每个家庭调味品消耗量,连续3天24小时回顾法获得每人各类食物摄入量,医学体检和血红蛋白、血糖、血脂等实验室检测.结果 贺州市八步区城乡居民平均每标准人日摄入谷类393.58g,大米占93.56%;摄入蔬菜水果439.95g;动物性食物146.30g,猪肉占57.24%,禽肉12.10%,水产品14.22%,奶2.21%,、蛋7.80%.动物油0.3%;摄入豆类16.48g,盐10.04.结论 贺州市八步区城乡居民营养状况有较大改善,但膳食结构不合理,高能量、高脂肪类食物摄入过多,居民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增加.
作者:邹贵森;尹志芬;黄文胜;林达雄;黎元扶;邹喆;袁湘意;何万新;饶贵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查明柳州市某职业技术学院发生一起暴发腹泻疫情的原因.方法 应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调查结果表明疫情为生活饮用水污染引起的感染性腹泻.发病共185例,罹患率为5.75%;暴发高峰期在9月17~18日,发病163例,占发病数88.1%.结论 未消毒自备生活饮用水是造成这次腹泻疫情流行的原因.学校加强对自备生活饮用水的消毒管理,是防止疾病传播流行的有效手段.
作者:韦志光;江世平;肖经赜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市售速冻米面制品微生物污染状况,为卫生标准限量规定的修订提供依据.方法 检验方法依据《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GB/T 4789-2003和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监测方案.结果 检测80份速冻米面制品,合格54份,合格率为67.5%,其中生制速冻米面食品40份,合格22份,合格率为55%,不合格因素是沙门氏菌(7.1%)、金黄色葡萄球菌(30.0%)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17.5%),定型包装与非定型包装不合格产品无统计学意义(x2=0.031,P>0.05);熟制速冻米面食品40份,合格32份,合格率为80%,不合格原因是卫生指标菌超标,定型包装与非定型包装不合格产品无统计学意义(x2=0.577,P>0.05).不合格生制速冻米面制品显著高于熟制速冻米面制品(x2=4.61,P<0.05).结论 速冻米面制品微生物污染较重,且定型包装与非定型包装无显著性差异,生制速冻米面制品比熟制米面制品因致病菌污染,有更大危险性.
作者:李秀桂;吕素玲;唐振柱;黄兆勇;蒋震羚;方志峰;王红;车光;黄彦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影响广西城乡居民超重的膳食、社会经济文化和行为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治超重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广西南宁、钦州、河池、贺州4个市的4个城区和天等、巴马、忻城、靖西等4个县4 268户、17 104人,按全国统一调查方法分别进行居民膳食调查、问卷调查,体检测量体重、身高等.结果 在膳食调查户中,共调查18岁及以上城乡居民2 791人,超重的粗患病率为10.78%,年龄标化患病率为9.15%.其中城市居民超重率为16.7%,农村超重率为6.1%,城市显著高于农村(x2=350.52,P<0.01);男性超重率12.88%,女性超重率为8.92%,男性高于女性(x2=45.74,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盐摄入过量、汉族、有配偶、饮酒等因素是影响城市居民超重的危险因素;畜禽肉、油脂、豆类食物摄入过多、干部职业是农村居民超重的危险因素.而家庭人均高收入、体力活动分别是城乡居民超重的共同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结论 广西城乡居民超重状况不容乐观,倡导科学饮食、合理营养、适量运动的健康生活方式,采取综合性预防和干预措施是控制超重的有效手段.
作者:黄兆勇;唐振柱;陈兴乐;韩彦彬;方志峰;黄林;阮青;陈莉;杨娟;黄立嵘;张洁宏;黄江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桂平市历年来狂犬病流行状况,为防控狂犬病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1963~2006年桂平市狂犬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63~2006年共报告狂犬病412例,死亡412例.男性284例,女性128例.全市30个乡镇均有病例分布.儿童和青壮年发病较多,占85%.在动物伤人中,以犬伤为主,占93%.在412例中,有免疫史95例,占23%.所有病例均未使用狂犬免疫球蛋白或抗狂犬病血清.结论 养犬数增加,犬只免疫接种率低,人受伤后伤口处理不及时和未使用抗狂犬病血清等是导致狂犬病流行的主要原因,应加强狂犬病综合防治工作.
作者:莫金凤;黎祖秋;陈春玲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百色市城区集体儿童健康状况及变化趋势,为采取相应保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2~2006年辖区内的托幼机构儿童定期体检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年来,儿童体重、身高达均值率较低,低体重、生长迟缓和贫血发生率较高,肥胖发生率较低,龋病和视力不良发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 应重视儿童的健康问题,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注重儿童营养,加强儿童保健,不断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作者:钟润;杨莉;农建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2006年11月10日至2006年11月30日,百色市凌云县玉洪瑶族乡某小学发生一起由日常生活接触引起的甲型肝炎暴发流行,发病61例,无死亡病例,经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后,疫情很快得到控制.
作者:江超穗;蒙礼坚;江蓓;杨秀卿 刊期: 2007年第03期
2006年6月21日8时,南宁市某圩镇相继有72名村民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诊断,确认为一起由蜡样芽胞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作者:沈爱军;苏萍;黄健;王孔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2006年11月20日福泉市某镇中心卫生院报告,该院内科收治13名头昏、头痛、恶心、腹痛等症状的福泉市某中学学生,怀疑为食物中毒者.
作者:王德新;付启贵 刊期: 2007年第03期
2006年9月辽宁阜新市一家铜冶炼厂发生一起职业性急性H2S中毒事故,造成8人中毒,其中一人死亡.9月6日4点30分,陈某独自一人在未配戴任何防护用品的情况下,在制酸车间污水处理站二楼反应釜旁进行调试时,昏迷倒下.
作者:杜浩;刘丽红;宋力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2007年3月13日23时,南宁市某水电设计院宿舍区1家3口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死亡2人.
作者:安爱萍;沈爱军;莫若琦;苏萍;张明德 刊期: 2007年第03期
2005~2006年广西凭祥市对4 832名食品行业、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进行HBsAg携带情况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国宣;冯玉莲;黄成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自1994年以来,连续11年未见狂犬病报告,但2005~2006年发生10例狂犬病,全部死亡,疫情波及全县6个乡镇10个行政村.
作者:廖显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2006年6月,防城港市企沙工业园某建设工地发生了一起由产肠毒素大肠艾希氏菌引起、以腹痛腹泻为主要症状并经食物传播的食源性疾病,经采取措施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卢春燕;黄飞;吴科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2007年3月10日至4月8日,德保县都安乡某小学发生一起水痘暴发流行,全校共有5个班级,在校学生59人,共发生水痘36例,罹患率为61.02%,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黄俊;蒙建作;王月华;王绍业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为了解南宁市学校食堂餐具消毒效果,我们对1992~2006年南宁市各类学校食堂餐具卫生状况进行了调查.
作者:赵丽娜;林新勤;梁惠宁;沈爱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17年广西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特征与发病趋势.方法 收集17年来广西HFRS的发病、死亡数据,对疫区分布及其流行强度进行分析.结果 17年间广西肾综合征出血热累计报告病例数为271例,处于低发病水平,并于1994年和2002年分别出现两个流行高峰;除柳州、崇左、贺州和防城港市外,全区其他地市均有病例报告,尤其以桂北地区多见;近年来城市发病例数有增多趋势.结论 广西HFRS的流行处于低发病水平,但桂北地区较高,城市发病有上升趋势,应加强监测,采取综合措施预防控制HFRS的流行和传播.
作者:谭毅;闭福银;莫兆军;韦增良;杨进业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隆安县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以分层抽样方法对隆安县全县12个乡、镇108个自然村30~50岁居民进行调查,抽取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对HBsAg阳性者检测血清HBV DNA.结果 在27 379名受检者中,HBsAg阳性率为14.52%,各乡、镇的感染率不尽相同,平原片显著高于山区和丘陵片;男、女阳性率分别为16.66%和12.60%,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各年龄组HBsAg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呈下降趋势.在3 975名HBsAg阳性者中,HBV DNA阳性率40.35%,阳性率在各乡、镇的分布也不一致;男、女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42.82%和37.44%,男性显著高于女性;也呈现随年龄增长而下降趋势.结论 隆安县仍是我区乙肝病毒高流行区,应加强防治.
作者:陈钦艳;董柏青;谭明杰;葛莲英;杨进业;韦少超;方孔雄;黄坚;李荣成;王学燕;Caroline Sabin;方钟燎;Tim J Harrison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基因Ⅱ型诺如病毒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并应用于临床标本的检测.方法 二氧化硅法提取粪便中的病毒RNA,使用针对基因Ⅱ型诺如病毒N/S结构域的引物和探针建立荧光定量PCR方法,对罗城县急性胃肠炎疫情的34份标本进行检测,并与常规RT-PCR和ELISA检测结果比较;还用该法对2006年2月至2007年1月广西急性胃肠炎暴发及散发病例粪便样本305份做了临床检测.结果 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成功地从罗城疫情样本中检测出基因Ⅱ型诺如病毒,实时荧光定量RT-PCR、常规RT-PCR和ELISA的检出率分别为为85.3%、76.5%和26.5%.而实时荧光定量RT-PCR对114份对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及191份散发病例样本的基因Ⅱ型诺如病毒检出率分别为56.1%和23.6%.结论 诺如病毒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灵敏和特异的优点,不但能对标本中病毒浓度进行定量检测,还能鉴别诺如病毒基因型别.同时也发现基因Ⅱ型诺如病毒感染在广西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和散发病例中较常见.
作者:刘巍;隆文杰;石玲玲;邓丽丽;董柏青;唐振柱;李艳;方志峰;杨进业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广西仫佬、壮和汉三民族人群中HIV辅助受体CCR5△32和CCR5-894C缺失等位基因突变频率和多态性的特点,为评估这三个民族人群对HIV的遗传易感性和艾滋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197例仫佬族,100例壮族和100例汉族为研究对象,应用PCR和DNA测序等方法检测CCR5△32和CCR5-894C缺失突变体.结果 未发现CCR5△32和CCR5-894C缺失突变体,均为野生型.结论 由于未发现CCR5△32和CCR5-894C缺失突变体,推测广西仫佬、壮和汉三民族人群对HIV-1病毒感染可能具有较大的遗传易感性.
作者:陈哲;樊晓晖;杨海波;梁纲;赖振屏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描述广西旋毛虫病暴发特征,了解保虫宿主和人群感染现状,分析其暴发潜在性.方法 查阅历年广西旋毛虫病暴发疫情资料;选择疫区和非疫区、有和无吃生肉习惯的部分县、市为调查点,采用压片镜检法检查猪肉、狗肉和老鼠膈肌,了解动物自然感染情况;采用ELISA检查人群血清抗体.结果 1998~2000年间,广西分别在桂中南的邕宁,桂西的德保县,桂西北的南丹县发生了6次旋毛虫病暴发,暴发点分布在边远的山村,患者均为壮族居民,均是由于吃了生的猪肉引起暴发,病死率为2.68%.鼠类平均自然感染率1.42%,德保县高达4.46%.人群抗体平均阳性率为3.31%.结论 广西旋毛虫病呈点状分布在边远山区的壮族山村,吃生猪肉是引起暴发的直接原因;广西中南、西和西北局部存在自然疫源地,鼠类是其主要的保虫宿主.
作者:杨益超;黎学铭;谢祖英;麦富珍;商少明;许洪波;黄铿凌;区方奇;吴钦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贵港市结核病控制项目管理新模式效果.方法 收集2005年实施病人督导管理改革与2004年改革前后的有关资料和实际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年贵港市辖区共新登涂阳肺结核病人1 060例,当前任务涂阳新登记率由2004年的26.03/10万,上升到2005年的36.59/10万,涂阳肺结核病人占活动性肺结核病人的比例由2004年的38.85%提高到2005年的45.14%.丢失率由2004年的2.40%下降到2005年的0.77%.规范治疗率由2004年的86.19%上升到2005年的91.95%.治愈率由2004年的84.08%提高到2005年的89.95%.结论 贵港市结核病人督导管理新模式对本地区结核病控制工作有促进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作者:郑小莉;蒙世安;韦柏才;韦金凤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血清学技术与DNA技术检测HLA-B27对诊断强直性脊椎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检测HLA-B27抗原和DNA技术检测HLA-B27基因方法检测58例患者标本,结合临床诊断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58例标本中31例检出B27基因,其中28例符合AS临床诊断标准;24例血清学方法检出B27抗原,3例结果可疑.结论 DNA技术检测HLA-27比血清学技术敏感、快速,更适合于临床应用.
作者:刘智敏;张祖文;罗洪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职业病是严重危害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疾病,不仅给患者造成极大的身心痛苦和经济损失,而且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直接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作者:李侯健;江世强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上世纪60年代提出了原子荧光分析技术.近10多年来该技术在我国科学工作者的努力下获得了长足的进展.特别是把氢化物发生(HG)与原子荧光法(AFS)结合,使该技术(HG-AFS)成为具有较大实用价值的分析技术.
作者:苏旭;黄曙海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总结12年来广西公共餐具消毒效果情况,找出影响消毒效果的可能存在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查阅历年统计报表的方法,统计1995~2006年餐饮具消毒质量情况;对餐饮业餐具监测采用大肠菌群纸片法进行,根据GB14934-94《餐(饮)具消毒卫生标准》来判定,有关消毒设施及设施运行情况则采用现场检查方法进行检查.结果 统计结果提示,1995~2006年这12年中,前10年广西的餐具消毒合格率一直排徊在73.14%~77.2%之间,到2005年后才突破80%;2006年中小型餐具的消毒合格率为90.97%,其中,餐具集中消毒中心配送的餐具合格率为96.15%,而大型餐具的消毒合格率只有67.28%.另外,据对100家餐饮单位检查,有27%的餐饮单位,无固定的餐具清洗水池;有8%的餐饮单位,经现场感官检查就能明显发现餐具不能彻底消毒;有23%的餐饮单位,餐具消毒后无专用餐具保洁柜.结论 加强餐具洗消、保洁,特别是大型餐具的洗消工作,完善洗消设施应是提高餐具消毒质量的关键,建议今后在对餐饮单位管理工作中应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作者:黄元新;何雪梅;农彩云;卢传敏;范蓉;林海波;张维萍;张中兴;黄川鸿;宋振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