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应用预防医学杂志

应用预防医学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 主办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国际刊号:1673-758X
  • 国内刊号:45-1345/R
  • 影响因子:0.91
  • 创刊:1995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广西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 广西优秀科技期刊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应用预防医学杂志   2008年1期文献
  • 1996~2006年贵港市狂犬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分析贵港市1996~2006年狂犬病流行情况,探讨防控对策.方法 收集贵港市1996~2006年狂犬病疫情报表、个案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96~2006年贵港市共发生狂犬病326例,年均发病率为0.67/10万,男女病例数之比为2.26:1,发病以农民为主,暴露后疫苗接种率只有32.13%.结论 农村养犬数量增多而管理措施滞后,犬伤后预防措施不当是狂犬病发病率升高的主要原因,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狂犬病的卫生宣教力度.

    作者:秦忠营;邓星超;孔庆麟;王宇峰;黄满;林愈凤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铁路职业人群的健康状况调查

    目的 研究提高职工身体素质,促进企业发展,开展职业的健康促进教育工作,寻找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 现场观察、查阅有关档案材料、人群问卷调查与健康检查等.结果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污染严重;职工的安全卫生知识水平和自我防护意识与技能不高;工作与生活中不良行为较多;工作有关疾病与职业伤害较严重.结论 企业应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强化管理机制,控制职业危害因素污染,改善作业条件,加强健康促进教育,提高职工素质等综合性健康促进干预措施.

    作者:陆建芬;彭忠革;劳建成;梁定才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广西带绦虫病流行特点分析

    目的 了解广西绦(囊)虫病流行地区人群带绦虫感染情况,并对流行特点进行分析,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重要人体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的要求和方法进行.结果 抽样调查4个城市居民点和6个县18个农村居民点共22 772人,感染者166人,总感染率0.73%,其中城市居民感染率为0.05%(2/4 023),农村居民为0.87%(164/18 749),30岁以上年龄组人群带绦虫感染率(1.09%)高于30岁以下人群(0.28%);文化程度越低感染率越高,文盲居民感染率高(2.03%);苗族人群感染率较高(4.89%);感染者中农民占92.77%.结论 广西人群带绦虫感染已有所下降,但局部地区的居民感染还较严重.今后防治工作重点应放在少数民族集居地区.尤其是有吃生猪、牛肉和生猪肝习俗的人群,要加强卫生宣教,增强个人卫生意识,搞好环境卫生,同时搞好驱绦灭囊防治.

    作者:谢祖英;许洪波;商少明;黄铿凌;区方奇;吴钦华;麦富珍;杨益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2007年北海市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状况调查

    目的 为了解北海市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状况,预防和控制由空调污染所带来的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方法 2007年8月,随机抽取22家公共场所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采样检测.结果 抽检的22家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风管内表面积尘量超标率为54.54%,风管内表面真菌总数超标率为77.27%,冷却水的军团菌检出率达65%.结论 检测结果表明,该市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污染比较严重,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应当加强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管理,及时消除其卫生安全隐患.

    作者:农惠婷;李裕生;黄江平;黎勇;黄柯;蒋震羚;权怡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2007年广西碘缺乏病高危地区8~10岁儿童智商测试分析

    目的 了解广西碘缺乏病高危地区8~10岁儿童智力水平.方法 按年龄分组,采用中国联合型瑞文测验(CRT-C2)方法测定儿童智商(IQ).结果 高危地区儿童IQ均值为87.64,IQ≤69以下者占16.5%.其中8岁儿童IQ均值为86.13.9岁儿童为88.07,10岁儿童为88.74,IQ均值未超过90.结论 碘不足明显影响8~10岁儿童智力发展,应加强碘缺乏病综合防治.

    作者:杨娟;刘军;廖敏;李庆华;刘玄华;阮青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急诊科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急诊科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以便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用症状自评量表及麦氏工作应激问卷调查广西区直6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急诊科的278名医护人员.结果 不良心理反应占95.68%,以抑郁、焦虑和躯体不适为主要表现.工作应激因素对心理健康状况影响较大.结论 急诊科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较一般人群差.

    作者:曹杰;吴韫宏;陈岚岚;杨宇宁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开展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效果分析

    目的 了解接受'VCT的人群现状,通过VCT及早发现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及时治疗艾滋病(AIDS)病人,并为求询者提供干预措施.降低感染HIV的危险和预防其传播.方法 对2005~2006年间到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寻求VCT者提供规范的VCT服务.结果 两年共为625名求询者提供VCT服务.发现HIV抗体阳性87例,阳性率为13.92%.求询者以20~39岁的青壮年为多.占64.16%;农民占30.72%;求询者以性接触为主要求询原因.结论 在咨询室提供规范的VCT服务,可以吸引有高危行为的人前来接受咨询检测,高效地发现阳性感染者.

    作者:何波;农丽萍;李微伦;张建明;闭素章;何香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东兴市妇女生殖道感染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东兴市妇女生殖道感染及影响因素,为防治妇女生殖道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该院妇产科门诊71865列就诊患者(门诊组)和111056例健康体检者(体检组).进行统一问卷凋查、妇科检查和有关实验室检查.结果 门诊组生殖道感染率达78.4%(6 165/7 865),体检组为26.7%(282/1 056),两组患病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均以30~39岁组感染率高,其次为≤30岁组.不同职业的患病率门诊组以农民居多,占40.6%(3 192/7 865),其中外出打工农民占55.0%(1 756/3 192);体检组以服务业和商业人员居多,占18.2%(192/1 056),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职业、生殖道感染史、人流次数、清洗外阴的时同间隔等成为生殖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东兴市妇女生殖道感染疾病种类多、患病率高,应积极开展妇科普查普治和宣传工作,降低妇女生殖道感染率.

    作者:农红映;王国芬;何海燕;钟英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2002~2006年广西猩红热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广西猩红热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2~2006年广西猩红热疫情报告资料,对数据进行录入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2~2006年广西猩红热年均发病率0.49/10万,无病死;病例呈散发状态;发病高峰在11~1月份,年龄以3~7岁为主(占67.74%),男女之比为1.63:1,以托幼儿童、学生和散居儿童为主(占98.55%),临床诊断和实验室确诊病例分别占96.11%和3.89%.结论 应开展猩红热病原及菌株耐药性监测工作,提高各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诊治水平.

    作者:林玫;吴秀玲;吕元聪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老年人牙体病调查

    目的 了解本地老年人龋病、楔状缺损、牙体缺失及修复情况,为制订老年牙病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常规检查方法,在自然光源下进行.结果 患龋率71.22%,龋均3.54,充填率62.11%;楔状缺损发病率38.13%,均数4.79;失牙率88.44%,均数8.86,修复率71.13%.结论 老年人牙体病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口腔保健宣传教育工作任重道远,刻不容缓.

    作者:金贵法;金欢歌;李华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2004~2006年广西原因不明食物中毒分析

    目的 了解广西2004~2006年原因不明食物中毒情况.方法 按发生时间、季节、地点、造成致病物质不明的原因等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 收集广西2004~2006年各地上报发生不明原因食物中毒事件报告57起,中毒人数1 037人,死亡7人,分别占总数的17.2%、18.8%和11.7%.主要集中在第二、三季度,农村为高发地区,多数发生于家庭.结论 食物中毒发生后未及时上报,或基层条件限制等造成食物中毒原因不明,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上报和处理.

    作者:陆冠臣;杨娟;黄兆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622例泌尿生殖道感染只原体的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只原体是一类无细胞壁的小核微生物,其中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可引起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导致非淋菌性尿道炎、前列腺炎、不孕不育等疾病.在非淋菌性尿道炎中,以UU出现的频率高,混合型次之.该文对622例标本进行培养、鉴定和药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曾令晓;梁美娟;兰美群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ADA和Ca125法检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意义

    近年来研究发现肿瘤相关抗原125(Ca125)和腺苷脱氨酶(ADA)在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的血清及胸水中往往升高.本文探讨检测ADA和Ca125在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郑利平;覃坚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广西陆川县一起输入性疟疾调查分析

    陆川县原属疟疾高度流行区,建国初期的1953年疟疾发病率高达26%,传疟媒介以中华按蚊为主,经过几十年采取以消灭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疟疾发病率逐年下降,分别于1985年和1993年通过广西卫生厅组织的考核验收,达到基本消灭疟疾和消灭疟疾标准,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增加,陆川县每年有大量的民工外出务工,每年都有数量不等的输入性疟疾病例,2006年6~10月发生一起输入性疟疾暴发疫情,疫情发生后,当地迅速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理措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丘小鹏;杨福锦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2006年贵港市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分析

    根据卫生部<食品安全行动计划>和2006年广西食品污染物监测计划的要求,贵港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6年4月进行了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

    作者:邵玉兰;何德辉;杨素君;麦婉湘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2006年博白县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效果评价

    为了预防和控制麻疹的暴发流行,保护广大儿童身体健康,根据自治区卫生厅的要求,我们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对8月龄~10岁儿童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现将本次强化免疫效果评价如下.

    作者:冯天华;冯仲历;李志刚;童世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伤寒合并中毒性肝炎疗效初步观察

    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传染科于2002年1月至2007年1月在抗感染的同时采用还原型谷胱苷肽治疗伤寒合并中毒性肝炎36例,与对照组比较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袁海宁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疟疾病例1例报告

    2007年8月5日,贵港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诊了1例连续发烧10余天的病例,经采血镜检、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与体征,证实为间日疟复发病例.

    作者:邓星超;秦忠营;王宇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广西改厕改水项目村妇女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

    目的 了解欧盟援建广西改厕改水项目地区农村家庭主妇的健康知识水平和改厕改水相关的卫生行为状况,为今后制定有效的、可持续的健康教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广西欧盟援建改厕改水项目地区的隆安县爱华村和陆连村,宾阳县冯村和那宁村,柳江县白见村和三都村等6个项目村作为调查评估的样本村;每个样本村随机抽取60户,共360户,所抽取农户的360名家庭主妇作为调查对象.以入户访谈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由调查员询问家庭主妇与改厕改水相关的健康知识、态度和个人行为状况.结果 6个项目村的家庭主妇对5个相关健康问题回答正确率均在85%以上;大多数家庭主妇的健康卫生认识态度比较好,并且支持和愿意参加健康教育宣传活动;饭前洗手率、便后洗手率、喝开水等良好行为比例,爱华村和陆连村家庭主妇比较高,而冯村、那宁村、白见村、三都村等4个村家庭主妇则比较低;大多数家庭主妇将电视作为获得卫生知识的主要渠道.但不同文化程度和经济收入,家庭主妇选择获取卫生知识的渠道略不同.结论 农村家庭主妇健康知识水平比较高,伴随改厕改水开展的健康卫生教育取得一定成效,但某些习惯性不良卫生行为的改变与卫生知识知晓水平的提高相比要滞后;在改厕改水项目农村地区进行健康教育干预活动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文化程度、经济条件等选择适合的健康教育方式,使健康教育和促进科学有效地实施.

    作者:陆华湘;张志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2005~2006年广西流感样病例暴发分析

    目的 对广西2005~2006年流感样病例暴发进行分析,以便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 采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采用MDCK细胞培养法分离流感病毒,微量血凝抑制实验进行鉴定.结果 2005~2006年广西共报告流感样病例疫情93起,其中2005年报告53起,2006年报告40起.本次共采集标本888份,分离到流感病毒317株,分离率为35.7%.流感暴发占流感样病例暴发的46.9%,以中、小学流感暴发为主(80.0%).流感样病例暴发主要集中在冬春季节.结论 流感暴发是流感样病例暴发的主要原因,且以中小学流感暴发为主(80.0%).流感样病例暴发主要集中在冬春季节.

    作者:闭福银;康宁;谭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螺旋藻精片毒性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螺旋藻精片安全性毒性实验.方法 采用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及大鼠30天喂养试验.结果 螺旋藻对小鼠急性经口毒性实验结果大于15 000mg/kg BW,体内体外致突变实验结果均为阴性,30天喂养试验,以3 334、5 000、6 667mg/kg BW(分别相当成人日用量的50、75、100倍)3个剂量组的样品掺入饲料中,连续喂养30天,试验期间动物生长发育良好.各剂量组的动物体重、增重量和进食量及食物利用率组间相比无差异,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各剂量组血常规和生化检测指标、脏器重量及脏器/体重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各实验组大鼠肝、肾、胃肠、脾、睾丸和卵巢等组织均未见有病理改变.结论 本试验提示螺旋藻对大鼠30天毒性实验及小鼠毒性试验未产生不良影响.

    作者:李凤文;赵鹏;苏爱荣;李彬;覃辉艳;黄超培;杨俊峰;梁慧莉;王彦武;何励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2005年广西食源性沙门氏菌污染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广西境内食源性沙门氏菌在食品中污染状况,为食源性沙门氏菌的控制与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方法>(GB/T4789.4-2003)和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监测方案.结果 从682份样品中分离出73株15种血清型的沙门氏菌.分离率为10.85%,全部来自生畜(禽)肉,其中南宁市和桂林市各个监测点的分离率达到20.68%和20.51%.23种抗生素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除头孢盂多(CFMJ、头孢曲松(CRO)、头孢吡肟(CPM)、头孢西丁(FOX)、美洛培南(MFM)、氨曲南(ATM)、阿米卡星(AMK)、卡那霉素(KAN)和妥布霉素(TOB)9种抗生素完全敏感外,均出现耐药或多重耐药,耐药株数达71.23%,对四环素(TET)和强力霉素(DOX)的耐药率达到58.90%和43.83%.结论 生畜(禽)肉中的沙门氏菌检出率较高,且血清型多态性,抗生素呈多重耐药趋势,值得关注.

    作者:李秀桂;郭云昌;吕素玲;唐振柱;黄兆勇;蒋震羚;黄彦;王红;车光;方志峰;贺漓漓;张海英;胡永洪;白海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广西部分市售食品中苏丹红的监测

    目的 监测广西部分市售食品中苏丹红的使用情况.方法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 抽检的45份可疑样品中检出1份样品含有苏丹红Ⅳ.结论 广西仍存在使用苏丹红的食品,监督部门不容忽视.

    作者:甘宾宾;黎少豪;黄曙海;张瑞;程恒怡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HBsAg的假阳性和解决方法

    目的 避免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17RFIA)检测HBsAg假阳性的发生.方法 对TRFIA法检测HBsAg结果为弱阳性的30份标本,全部用ELISA复核检测,复查ELISA为阳性的发阳性报告;ELISA法检测结果阴性者,用PCR法再次复查,阴性者发阴性报告.结果 T14F1A法检测HBsAg的假阳性占总检测标本的百分比为0.191%(16/8 372),而用PCR法再次复查后假阳性占总检测标本百分比降至0.179%(15/8 372).结论 TRnA法检测HBsAg假阳性偶有发生,绝大多数可以通过用ELISA法复检加以纠正.

    作者:汤春园;黄晓东;李山;陈志坚;秦雪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GC/micro-ECD测定植物性食品中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农药残留量

    目的 建立气相色谱/微池电子捕获检测器(GC/miero-ECD)测定植物性食品中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量的分析方法.方法 基于国家推荐的标准方法GB/T5009.146-2003.使用配有微池电子捕获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同时测定植物性食品中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量.结果 除异狄氏剂和P,P'-滴滴滴外,其他20种化合物均达到基线分离.当样品浓度为10~60ug/L时,所有待测化合物的信噪比均大于40倍.各化合物响应系数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0%,校正曲线相关系数均大于0.99.将10种有机氯和6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混合标准液加入到大米、茶叶和小白菜中进行方法的准确度试验,添加回收率在83.29%~108.18%之间.结论 气相色谱/微池电子捕获检测器对常见的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化合物分析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精度,灵敏度和线性优于普通电子捕获检测器对同类农药残留量的分析.

    作者:邱棋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人兽共患病的防制

    据WHO资料表明,人类的传染病60%来源于动物,50%的动物传染病可以传染给人[1],当前,世界范围内由动物引起的人兽共患病不断发生,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和健康,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作者:梁江明;杨进业;曾竣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诺如病毒胃肠炎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年有10亿人次患腹泻病,其中5亿人次发生在第三世界,每年导致约150万儿童死亡,腹泻病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儿童死亡和失能调整寿命年损失的首位或第2位原因[1].诺如病毒(Nomvirus,NoVs)是人类急性非菌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由于NoVs存在多种传播途径、感染剂量低、缺乏持续的免疫力且人群对NoVs普遍易感等,导致NoVs感染极易形成暴发性胃肠炎,带来严重的疾病负担.诺如病毒胃肠炎日益成为一个全球范围内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但其危害性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就诺如病毒胃肠炎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海;杨进业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2006年广西新生儿破伤风监测报告

    目的 分析2006年广西新生儿破伤风(NT)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消除与控制新生儿破伤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NT监测方案并纳入AFP监测系统运行.采用SPSS软件建立新生儿破伤风监测资料数据库并统计分析.结果 2006年NT监测系统共监测到病例330例,死亡19例,年报告发病率为0.44‰,病死率5.76‰.全区98个县(市、区)有70个报告疑似病例,发病率大于1‰.的仅为百色市,确诊发病率为1.29‰.全区病例以山区发病为主,占总病例的58.48%.45.36%病例由未受过培训的接生员接生,91.17%为不洁接生.100%患儿母亲未接种百白破/破伤风类毒素,23.03%的患儿母亲接受过产前检查.结论 不洁接生、育龄妇女未接种百白破/破伤风类毒素和未建立对流动人口有效的管理措施是新生儿破生风发病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力度,动员孕妇住院接生,加强基层接生员培训,降低不洁接生的机率.

    作者:李艳;钟革;黄林;周为文;杨仁聪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324家公共场所用品卫生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南宁市良庆区公共场所的公共用品卫生状况.方法 根据WS/T 205-2001<公共场所公共用品卫生标准>进行采样、检验和评价.结果 对南宁市良庆区324家单位的公共用品进行了细菌总数、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监测,共采集1 298份样品.公共场所的公共用品抽检总合格率为72.9%,其中美发工具类用品抽检合格率高达95.1%;杯具类样品抽检合格率仅17.9%.结论 南宁市良庆区公共场所的公共用品抽检总合格率较低(72.9%),尤其是娱乐场所的公共用品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应进一步加强卫生监督监测,提高其卫生消毒质量.

    作者:黎智;李裕生;农惠婷;黄江平;黎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2006-2007年桂平市洪涝灾区蚊媒监测报告

    目的 通过系统监测桂平市蚊媒状况.为洪涝灾区蚊媒传染病防治提供有效防治策略.方法 选择广西洪涝灾区有代表性的桂平市,按农居、猪圈.牛棚3个环境设点,应用诱蚊灯捕蚊.结果 蚊类平均密度为156.03只/小时/灯.主要蚊种有4种,即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致倦库蚊、白纹伊蚊;蚊子种群比例以三带喙库蚊高为89.98%,其他种群比例较低.分别为中华按蚊占6.36%、致倦库蚊占0.43%、白纹伊蚊占0.01%.结论 桂平市蚊媒传染病媒介密度较高;流行性乙型脑炎媒介三带喙库蚊是优势蚊种,其密度和季节消长与当地乙脑流行相吻合,应加强对三带喙库蚊的防制工作.

    作者:蓝春庚;易铭友;廖国厚;冯向阳;欧增标;熊绮梦;覃湘淋;李春;蒋解花;农林美;方宁烨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465例狂犬病疫苗接种后抗体检测初步报告

    目的 为有效预防狂犬病的发生,了解有关因素对国产狂犬病纯化精制疫苗的接种效果,保证每个暴露者得到有效的免疫.方法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对在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全程接种狂犬病纯化疫苗的465例暴露者进行狂犬病抗体测定,对不同人群、免疫失败后加强注射及疫苗加量联合血清注射所产生抗体的阳性率进行分析.结果 纯化疫苗总阳性率为96.13%.男、女性别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25),不同年龄组阳转率以1~9岁高,其次是10~19岁,60岁组低;18例阴性中有16例加强免疫后均阳转.重伤者抗体阳性率均在90%以上.结论 暴露者接种疫苗后应按时进行血清抗体测定;阴性者应考虑重新全程注射或加强免疫1~3针,以达到产生抗体的目的;除及时、正确处理伤口外,联合抗毒血清和加量注射疫苗是重伤者的重要预防措施.

    作者:伏晓庆;常利涛;徐闻 刊期: 200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