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患者按照就诊时间的先后顺序编号,单号为观察组(30例),双号为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纯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比单纯西药治疗好.
作者:杜文霞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小儿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轻中度收缩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NYHA心功能Ⅱ~Ⅲ级)患儿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32例),对照组给予洋地黄制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和曲美他嗪,疗程为6个月.结果 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也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心率、血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小儿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廖传德;徐琼莲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重型血小板减少的常见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22例妊娠合并重型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例患者给予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血小板悬液等综合治疗,其中早孕人流1例,中孕引产2例,其余均行剖宫产术,在终止妊娠时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妊娠合并重型血小板减少对母婴危害较大,积极治疗提高血小板是获得良好妊娠结局的关键.
作者:吴坚;郭豪;苏胜红;钟伟珍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与子宫切除术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 将非手术治疗无效的产后出血患者5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4例),观察组应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对照组予以子宫切除术治疗.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为86.2%,无效率为3.4%,对照组治愈率为91.7%,无效率为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观察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术处理非手术治疗无效的产后出血疗效显著,快捷,创伤轻,副作用少,有较大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唐佳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体外震波碎石术(ESWL)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后应用坦索罗辛联合五淋化石丸辅助排石的效果.方法 对120例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0例),对照组ESWL后应用五淋化石丸,1.25 g/次,3次/d,未应用输尿管平滑肌松弛剂;治疗组ESWL后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予以口服α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0.4 mg/次,1次/d.观察两组的结石排出率、结石排出时间、并发症(肾绞痛、发热、血尿)发生率及药物的副作用并比较.每例患者观察时间不超过2周.结果 治疗组排石率为88.3%,对照组为46.7%,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肾绞痛、发热、血尿的发生率对照组分别为35.0%、20.0%、23.3%,治疗组分别为10.0%、6.7%、8.3%,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除2例发生头晕外,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坦索罗辛联合五淋化石丸能够发挥两者的协同作用,提高输尿管下段结石ESWL后的排石率,降低肾绞痛、发热、血尿及药物副作用的发生率,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少康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取肩关节前侧入路,采用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39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39例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伤口全部一期愈合,钢板无折断,螺钉无松脱,无再移位发生.肩关节功能评估优26例,良8例,可5例,优良率为87.2%.1例发生肱骨头无菌性坏死.结论 应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固定牢固,操作简单,允许早期功能锻炼,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梁晟伟;黄恪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变化与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的相关性,为预防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09-05~2011-05收治的18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变化与HbA1c的相关性.结果 经Pearson分析显示,HbA1c与日内血糖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CGMS能详细显示日内血糖波动情况,HbA1c能反映日内整体血糖水平.
作者:邹慧;张垚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艾滋病患者继发卡氏肺囊虫肺炎影像学的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01~2011-12经临床确诊为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28例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典型的肺部影像学表现为双侧肺野弥漫性渗出性病变分布于肺门两侧周围肺野,病灶呈磨砂玻璃状、网格状、地图样或碎石路征.结论 胸部X线片及CT扫描对艾滋病继发卡氏肺囊虫肺炎有重要诊断价值.
作者:李权灵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止血技术是外科基本技术之一.该文总结了外科电刀、超声刀和结扎速的应用特点,结合胃癌的手术方法,就无结扎技术在胃癌外科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徐胜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冠心病的诊断是临床诊治的第一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硬、软件的飞速发展,CT冠状动脉成像成为现实,实现了冠状动脉无创造影检查.CT冠状动脉造影在冠状动脉狭窄判断、斑块诊断、钙化积分测定、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评价及左室心功能分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可代替常规冠状动脉造影.该文对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在冠心病诊断中应用进行分析.
作者:马春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抗血小板药物可有效减少血栓事件的发生,但增加胃肠道出血风险,通常加用质子泵抑制剂(PPI)来避免抗血小板药物所导致的黏膜损害.PPI具有与氯吡格雷相同的肝脏的代谢途径,可能降低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疗效并导致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增加.氯吡格雷与PPI联合应用是否影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效果,目前对这一现象尚无定论,该文就氯吡格雷与PPI相互作用的机制和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马丽群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支原体是小的原核微生物,溶脲脲原体是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为常见的病原体之一.该文收集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溶脲脲原体对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的研究取得的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谭春艳;周莹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临床诊治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70~96岁的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100例实施不同的方法治疗的(其中股骨粗隆间骨折29例中,DHS内固定20例,保守治疗8例,人工股骨头置换1例;股骨颈骨折71例中,人工股骨头置换33例,全髋置换38例)的同时,配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结果 10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平均14.2个月.术后股骨头缺血坏死4例;内固定物松动滑脱5例,断裂2例;人工股骨头下沉致疼痛5例;84例恢复行走功能.结论 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需要采取积极的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作者:陈鹏;刘文和;颜林淋;唐新文;李杨;郭志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大鼠血清与舌组织IL-23表达水平的变化以及应用加味藿朴夏苓汤干预后的影响,探讨IL-23在湿热证发病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96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干预组.多因素复合造模方法制备温病湿热证大鼠模型,干预组第25天起予加味藿朴夏苓汤治疗,连服7 d.于造模后4、24、48、72 h四个时相点分批处死大鼠并取材.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IL-23的水平,SP免疫组化法检测舌组织IL-23的表达.结果 湿热模型组大鼠血清与舌IL-23表达水平在各时相点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药物干预组则在各时相点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随时间点变化模型鼠血清与舌IL-23均呈逐渐下降趋势,在4 h时高;血清IL-23的含量水平48 h和72 h时相点分别与4 h时相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 h时相点与24 h时相点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舌IL-23的表达水平在各时相点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湿热模型组病情分级为轻、中、重度的大鼠血清与舌IL-23的表达水平均呈逐渐升高趋势,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均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 IL-23参与了湿热证的发生、发展过程,其表达水平变化与湿热证的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加味藿朴夏苓汤可减少温病湿热证大鼠IL-23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而减轻病情严重程度.
作者:李曙光;吕军影;阙铁生;常丽萍;何雪萍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分析阴式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分析52例阴式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手术情况,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高体温、术后白细胞计数(WBC)、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情况.结果 52例手术均成功完成.手术时间(44±13.4)min,术中出血量(34±6.6)ml,肛门排气时间(14.2±3.4)h,高体温(37.3±0.3)℃,术后血白细胞计数(9.5±1.5)×109/L,住院时间(4.5±1.3)d,住院费用(3502.8±356.8)元.术后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随访,平均降至正常时间为(10.6±2.4)d,术后1个月输卵管通液通畅率为81.8%(9/11).结论 阴式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在达到治疗效果的前提下使用微创治疗,患者损伤更小,恢复更快,费用更低.
作者:黄而弘;苏莉鸣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性激素结合蛋白(SHBG)基因Asp327Asn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根治术后早期复发的关系.方法 收集131例实施根治性切除术的原发性HCC患者临床病理、血液DNA及预后生存资料,以单因素分析、多因素Cox风险回归分析临床病理及Asp327Asn位点多态性与HCC术后复发关系,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描述各基因型的无复发生存时间,并对不同基因型无复发生存曲线进行Log-Rank检验比较.结果 全组病例1、2年生存率分别为87%、76%,累积复发率分别为17%、19%.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显示结节数可能与术后复发有关,而Asp327Asn位点多态性可能与术后复发无关.生存分析显示,在单一结节数的HCC患者中,虽然Asp/Asn+Asn/Asn、Asp/Asp基因型无复发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但生存曲线后半段明显分离.结论 SHBG基因Asp327Asn位点多态性可能与HCC术后复发无关,但是对于肝脏基本状况较好的HCC患者,该位点多态性可能对其术后远期预后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刘顺;曾小云;柏桦;许杨;张艳艳;潘冬香;毛良勤;黄秋兰;仇小强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低分子肝素(LWMH)对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并肝损伤中P-选择素和E-选择素表达的影响及其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9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个组:对照组(C组,n=32)、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组(A组,n=32)、低分子肝素干预组(G组,n=32).A组以1.5%脱氧胆酸钠溶液逆行注入胰胆管建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模型(1 ml/kg),G组于造模后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10 U/100 g),C组仅翻动胰腺后关腹.各组分别于造模后6、12、24、48 h四个时点分批处死大鼠,测定血清淀粉酶水平;ELISA检测血清TNF-α、IL-6水平,取胰腺及肝脏组织光镜下进行病理学评分;RT-PCR检测肝脏P-选择素和E-选择素mRNA表达.结果 三组间和不同时点之间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6、12、24、48 h各时点胰腺及肝脏病理评分、血清淀粉酶及TNF-α、IL-6水平,P-选择素和E-选择素mRNA表达均较C组相应时点显著升高(P<0.05);G组各时点胰腺及肝脏病理评分、血清淀粉酶及TNF-α、IL-6水平,P-选择素和E-选择素mRNA表达均较A组对应时点显著降低(P<0.05).结论 P-选择素和E-选择素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并肝损伤时的表达可能与病变严重程度有关;LWMH可能是通过下调P-选择素和E-选择素表达减轻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胰腺和肝脏病变.
作者:许志毅;唐国都;张瑜红;蔡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小剂量氢化可的松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以及动脉血乳酸浓度的影响.方法 将感染性休克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氢化可的松治疗,治疗后4、12、24、48 h及7 d进行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指数(CI)监测以及动脉血乳酸测定,并在治疗后24、48 h及7 d行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Ⅱ)评分,记录28 d病死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各血流动力学指标、APACHEⅡ评分以及动脉血乳酸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4 h后各时间点HR、MAP、CI均有明显改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4~12 h血乳酸浓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4、12、24 h及7 d各时点均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减少(P<0.05),28 d病死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小剂量氢化可的松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组织灌注以及全身氧代谢,从而提高感染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
作者:柳锋霖;熊滨;林勇军;张静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鼻咽癌治疗后残留或复发颈淋巴结的MRI的影像学表现,为临床诊断、治疗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有完整临床及MRI资料且经术后病理证实的鼻咽癌治疗后残留或复发颈淋巴结的患者42例和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患者14例进行分析.结果 鼻咽癌治疗后残留或复发颈淋巴结中央坏死、包膜外侵犯及融合发生率较高.本组有178枚淋巴结复发或残留,其中108枚(60.7%)包膜外侵犯.包膜外侵比例随淋巴结直径增大而增大(P=0.000).鼻咽癌治疗后残留或复发淋巴结分布区域如下:Ⅰ区2例(4.6%),Ⅱa区4例(9.5%),Ⅱb区29例(69%),Ⅲ区13例(30.9%),Ⅳ区10例(23.8%),Ⅴ区11例(26.2%),Ⅵ区1例(2.3%),Ⅶ区1例(2.3%),咽后1例(2.3%),腮腺淋巴结1例(2.3%).结论 MRI是诊断鼻咽癌治疗后淋巴结复发或残留淋巴结的重要手段.鼻咽癌治疗后颈淋巴结残留或复发区域以Ⅱb和Ⅲ淋巴结转移率较高,淋巴结包膜外侵比例与其大径呈正相关.
作者:何承诚;司勇锋;韦有勇;马隆佰;陶仲强;张政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检测硅酮凝胶喷雾剂对兔耳瘢痕动物模型瘢痕纤维组织的影响,探讨硅酮凝胶喷雾剂对增生性瘢痕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8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与硅酮凝胶喷雾剂组,并在每只兔耳腹侧面制作创面建立病理性瘢痕模型.于创口制备术后第28天始在瘢痕部位喷抹硅酮凝胶药物,于术后第56天处死动物,切除耳部瘢痕,HE染色检测瘢痕组织的增生指数(HI)及成纤维细胞数密度(NA),VG染色检测瘢痕组织胶原纤维面积密度(AA),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mad3表达水平.结果 硅酮凝胶喷雾剂组(硅酮凝胶组)的成纤维细胞胞体变小,胶原纤维较稀疏,排列有序;HI、NA和AA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均<0.01);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发现硅酮凝胶组瘢痕组织中Smad3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结论 硅酮制剂可抑制Smad3的表达,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形成,避免过量纤维组织形成,进而抑制瘢痕增生.
作者:陈灵;农晓琳;陈翔;李战;李佳荃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应用动态心电图(DCG)观察老年心血管病患者行白内障摘除术围手术期心律失常发生情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66例(72只眼)年龄≥60岁伴有心血管病史的白内障手术摘除患者,在围手术期间进行24 h DCG监测,观察术前2 h、术中以及术后2 h的心律失常变化,所得DCG数据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 66例患者在围手术期间心律失常的总发生率为87.9%,以房性心律失常高(86.2%),室性心律失常次之(72.4%);短暂房性心动过速和短暂室性心动过速分别为24.1%和3.4%.术中和术后2 h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术前2 h(P=0.000);而术中和术后2 h室性心律失常明显低于术前2 h(P=0.000).23例(34.8%)有眼心反射的发生.术后出院视力脱残率为86.1%,脱盲率为93.1%.手术中无严重全身并发症发生.结论 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白内障围手术期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术前应予全面综合分析和评估,针对其变化特点采取相应措施,尽可能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使手术风险降至低.
作者:梁健毅;孙中波;曾思明;陈琦;张琴;覃晓波;袁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检测癌-睾丸抗原(cancer-testis antigen,CTA)黑色素瘤抗原-A3(Melanoma antigen A3,MAGE-A3)蛋白在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ncer,NPC)组织中的表达,为NPC诊断标记物及其肿瘤免疫治疗的可行性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病理确诊的51例NPC组织和20例鼻咽部黏膜慢性炎症组织中MAGE-A3的表达情况,并将其表达结果与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AGE-A3在NP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4.71%(33/51);在鼻咽部黏膜慢性炎症组织中几乎不表达,只有2例呈弱阳性,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AGE-A3表达与NPC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MAGE-A3在NPC组织中呈较高表达,提示MAGE-A3有作为靶抗原的可能用于NPC免疫诊断和治疗.
作者:周安秀;廖红;李小琳;杨静;左懿;饶源;王洁;陶凝;韦维;雷茵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体位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和单纯性鼾症(simple snoring,SS)的适应证和疗效.方法 对确诊为轻中度OSAS 25例和SS 16例患者进行体位干预治疗.干预前和干预后1个月各做一次多导睡眠图(PSG)监测及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结果 OSAS患者体位治疗1个月后睡眠呼吸紊乱指数(AHI)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的醒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ESS评分也较治疗前得到改善(P<0.05).SS的睡眠打鼾时间和打鼾指数减少(P<0.01).结论 体位治疗轻中度OSAS和SS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雷志坚;刘建红;刘航;梁碧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小茴香对术后应用自控镇压痛泵(PCA)患者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01~2010-12行开腹手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泵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同时给予小茴香热熨治疗,观察两组病人胃肠道反应及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胃肠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肛门排气时间较对照组提前(P<0.05).结论 小茴香热熨治疗能减少患者术后应用PCA所致的胃肠不良反应的发生,胃肠功能恢复快,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提高术后病人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黄翠琼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2008-01~2011-01收住的100例脑梗死患者为实验组,根据疾病急、危重的特点以及患者在病情发展的各个阶段中不同的生理需求,应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为指导进行预见性护理;对照组为同期未应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进行护理的100例急性脑梗死病患者,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实验组在住院日、基础护理质量、健康教育效果评价、患者意识和肢体功能恢复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通过运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进行护理,提高了整体护理质量,丰富了整体护理内涵,效果良好.
作者:陆琼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调查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寻找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依从性的对策.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表对8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依从性比较差.主要影响胰岛素治疗依从性因素为:经济情况、害怕成瘾、害怕疼痛麻烦、饮食习惯、糖尿病知识、胰岛素治疗知识、家庭支持系统及血糖控制情况等.结论 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应排除有关影响因素,选择恰当有效的健康教育模式,才能提高患者胰岛素治疗依从性.
作者:周爱民;戴霞;陈思妍;游越西;罗艳霞;林健云;范海萍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术前特别心理护理对全麻患者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232例全麻手术患者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只给予常规心理护理,干预组在麻醉前除采取常规心理护理外,还进行特别心理干预.结果 特别心理干预后,干预组在发生担心麻醉、手术效果等方面焦虑情绪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麻醉手术时的血压、心率异常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 全麻患者术前应用特别心理干预,对保证麻醉效果及手术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廖丽宁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钙对血脂正常的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 将79例血脂正常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外加服阿托伐他汀钙;对照组仅作常规治疗.检测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6个月内两组患者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脑血管事件发生率(12.5%)低于对照组(30.8%)(P<0.05),治疗前两组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治疗前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升高(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后两组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不仅有调控血脂水平的作用,而且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二期预防有显著疗效,可降低卒中发生率.
作者:任建刚;王海合;尚云;杜志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稳心颗粒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8-06~2011-06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使用稳心颗粒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对照组使用心律平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药物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疗效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稳心颗粒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并发症少,但是临床用药应该考虑到患者的心功能和有无其他合并症等实际情况,注意用药个体化及避免滥用.
作者:黄江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综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6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取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手术取栓、溶栓、抗凝、祛聚、穿减压袜等综合治疗.结果 治愈43例(69.35%),好转15例(24.19%),无效4例(6.45%),无死亡病例.总有效率为93.5%.结论 综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好,可缩短病程,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孙玉桂;黄保堂;于晋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和透射比浊法测定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时期血清IL-6、CRP水平变化,并根据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NDS)评分判断是否发展为进展性脑卒中.另选4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有27例(33.75%)于7d内发展为进展性脑卒中,其发病后第1、3、7、14天外周血IL-6、CRP水平明显高于无进展的脑梗死患者(P<0.05),第14天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当天IL-6、CRP水平与入院时体温、血白细胞数、血浆纤维蛋白原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87、0.66、0.51,P均<0.01),IL-6、CRP是进展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6、CRP增高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密切相关,可能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监测血清IL-6、CRP水平对于监测疾病活动情况及严重程度等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上官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PSM)的死亡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调查2008-01~2009-12广西壮族自治区龙潭医院收治住院的307例AIDS合并PSM患者,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导致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AIDS合并PSM 307例患者中,生存组226例,死亡组81例,死亡率为26.38%.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感染途径、治疗方案、是否接受过高效抗反转录病毒(HAART)治疗、合并细菌或其它真菌性肺炎、合并耶氏肺孢子虫肺炎(PCP)、中毒性肝炎、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白蛋白减少、血尿素氮升高、血清总胆红素升高等16个因素为死亡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实施氟康唑治疗方案及两性霉素B治疗方案是预后的保护因素,合并PCP、血小板减少、血尿素氮升高、总胆红素升高是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通过对死亡危险因素的研究,可有针对性采取有效治疗和控制措施,对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芳;耿文奎;邓晓军;蒙志好;蓝珂 刊期: 201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