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高敏肌钙蛋白Ⅰ (hs-cTnⅠ)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及危险分层的意义.方法 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ACS患者152例,根据ACS的诊断标准分为不稳定心绞痛(UAP)组24例(16%)、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72例(47%)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56例(37%).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ACC)规定的冠脉血管图像积分分段评价标准,采用Gensini积分系统对患者冠脉血管的病变狭窄程度、病变部位和范围进行定量评定.按照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风险评分分为低危组(74例)、中危组(64例)和高危组(14例).检测各组患者血清H-FABP和hs-cTnⅠ水平,比较并分析两者与冠脉病变程度及危险分层.结果 STEMI组、NSTEMI组和UAP组H-FABP检测结果差异间存在显著性(μg/L:42.9±21.9、16.9±10.2、9.8±4.6,均P< 0.05);STEMI组和NSTEMI组hs-cTnⅠ检测结果均明显高于UAP组[μg/L:5.25 (0.06~ 32.6)、3.25 (0.01 ~ 18.6)比0.02 (0.01~ 0.3),均P<0.05].在STEMI+NSTEMI组中,随着患者冠脉狭窄程度、病变支数及Gensini积分的增加,H-FABP呈逐步上升的趋势;高危组H-FABP、hs-cTnⅠ结果均显著高于中危组和低危组[H-FABP(μg/L):32.7±13.3比22.3±8.1、7.1±5.3;hs-cTnⅠ(μg/L):12.4(4.13~20.90)比1.28 (0.06~6.25)、0.02 (0.01~0.41)],且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H-FABP、hs-cTnⅠ与ACS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对临床判断病变程度、评估危险分层并采取积极治疗措施具有一定意义.
作者:陆怡德;彭奕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LP-PLA2)与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诊断中的表达与相关性.方法 选择江门市人民医院2016年4月至9月收治的108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采集临床资料,检测血清LP-PLA2、IMA,同时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超敏心肌肌钙蛋白Ⅰ(hs-TnⅠ)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以44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健康对照组);统计分析各项指标在各组的检测均值和相关性.结果 冠心病组LP-PLA2、IMA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LP-PLA2 (μg/L):309.14±84.89比158.53±32.74,IMA (kU/L):104.11±33.80比67.95±15.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LP-PLA2和IMA相关(r=0.524,P< 0.01),IMA与hs-CRP、hs-cTnⅠ、CK-MB相关(r=0.287、0.215、0.374,均P< 0.05).绪论 炎症和心肌缺血及心肌损伤存在密切关系;对于冠心病患者,IMA和LP-PLA2是良好的临床预后指标.
作者:古杰超;冯秀兰;范修敬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血中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合并感染监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诊断为HIE的68例新生儿,按微生物培养结果分为HIE感染组和HIE非感染组,检测患儿入院时的全血CRP和血清PCT水平,以及入院3d和出院时的全血CRP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另选择3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入院时HIE感染组的全血CRP、血清PCT水平均明显高于HIE非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RP(mg/L):2.39(0.58~ 10.94)比0.50(0.50~1.54)、0.50(0.50~0.95),PCT(μg/L):1.32(0.23 ~ 8.33)比0.50(0.25 ~0.66)、0.55(0.35~0.69),均P< 0.05],而HIE非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RP (mg/L):0.50(0.50 ~ 1.54)比0.50(0.50~0.95),PCT (μg/L):0.50(0.25~0.66)比0.55(0.35 ~0.69),均P>0.05];治疗3d后,HIE感染组全血CRP水平明显高于HIE非感染组[mg/L:2.41 (0.50 ~ 6.78)比0.58(0.50~3.88),P<0.05];出院时HIE感染组与HIE非感染组全血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g/L:0.50(0.50 ~ 1.02)比0.50(0.50~0.66),P>0.05].HIE感染组出院时CRP水平明显低于入院时、治疗3d后[mg/L:0.50(0.50~ 1.02)比2.39(0.58~ 10.94)、2.41 (0.50 ~ 6.78),均P<0.05];而HIE非感染组出院时CRP水平与入院时、治疗3d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g/L:0.50(0.50~ 0.66)比0.50(0.50~1.54)、0.58(0.50~3.88),均P>0.05].结论 全血CRP和血清PCT检测可作为早期识别新生儿HIE合并感染的有效指标;快速、经济、简便的全血CRP动态监测有利于HIE新生儿抗感染治疗的效果评估.
作者:张聪;黄彩芝;邓永超;李爱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激素检测在抑郁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6月广西南宁市第五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113例抑郁症患者为抑郁症组,以同期的11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罗氏Cobas e 601)测定对照组与抑郁症组血清中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的水平.结果 对照组与抑郁症组血清中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大部分都在正常范围内,且抑郁症患者男性与女性血清中的甲状腺激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SH (mU/L):1.12±0.61比1.08±0.67,FT3(pmol/L):4.36±0.77比4.20±0.79,FT4 (pmol/L):15.25±2.74比15.42±2.81,T3 (nmol/L):1.81±0.68比1.76±0.65,T4(nmol/L):114±46比111±43,均P>0.05].但抑郁症组的TSH、T3、FT3水平均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TSH (mU/L):1.09±0.69比2.01±0.94,T3(nmol/L):1.78±0.67比2.12±0.61,FT3 (pmol/L):4.25±0.75比4.92±0.70,均P<0.05];而FT4和T4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T4 (pmol/L):15.24±2.75比15.44±2.66,T4 (nmol/L):112±45比110±42,均P>0.05].结论 抑郁症患者甲状腺功能与正常人相比较有一定的差异,可能提示抑郁症与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卢丹玉;龙昭华;梁巧妍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四会市地区鼻咽癌(NPC)患者微肿瘤组织的病理特征与基因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广东省四会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74例NPC肿瘤患者资料及50例非肿瘤性鼻咽部组织患者.结果 174例NPC患者中,颈部有淋巴结转移患者124例,无淋巴结转移患者50例.非肿瘤性鼻咽部组织KAI1/CD8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NPC组织[78.0%(39/50)比52.4% (65/124),P<0.05].患者NPC组织中KAI1/CD82蛋白的表达与其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原发部位(T分期)等临床指标均无相关性(均P>0.05),但与淋巴结转移(N分期)相关,且随着N分期的进展,KAI1/CD82蛋白阳性表达率进一步降低.结论 NPC患者淋巴微肿瘤的病理特征和基因特征具有一些地域分布特征应联合诊断分析.
作者:罗俭权;罗伙娣;冯天斌;潘清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调查男性不育患者中Y染色体微缺失的分布频率及缺失位点.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妇产科生殖中心收治的1 10例男性不育患者,抽取外周静脉血DNA;运用多重链接依赖性探针扩增(MLPA)技术检测Y染色体微缺失情况,分析比较不同缺乏类型组Y染色体缺失率及缺失位点的差异.结果 110例男性不育患者中,有36例检出存在无精子因子(AZF)区不同程度微缺失,缺失率为32.7%;其中AZFc区缺失发生频率高,占总缺失的75.0% (27/36);Y染色体微缺失患者无精、少精的发生率更高72.2% (26/36).结论 男性不育患者尤其是无精症/少精症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发生率较高,应在治疗前进行遗传检测及咨询.
作者:杨帆;林琳;赵克温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生化检验过程中溶血对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相关的纠正措施.方法 依据溶血情况,将同一血清标本分为溶血标本组(溶血组)和未溶血标本组(未溶血组).比较两组标本的生化检测值变化情况,并分析血红蛋白(Hb)浓度与溶血检测值的相关性.结果 溶血组的总蛋白(TP)、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羟丁酸脱氢酶(HBDH)、乳酸脱氢酶(LDH)、心检测值均明显高于未溶血组[TP (g/L):61.31±20.12比36.80±22.89、AST (U/L):80.12±4.63比71.79±3.78、CK(U/L):170.32±79.43比128.32±69.31、CK-MB (U/L):85.41±15.98比6.49±1.32、HBDH (U/L):357.21±139.87比143.21±60.76、LDH (U/L):402.45±81.56比171.93±53.98、K+ (mmol/L):5.87±1.98比4.03±0.99,均P<0.05],溶血组Na+检测值明显低于未溶血组(mmol/L:122.78±6.64比141.76±5.53,P<0.05).溶血标本中上述各检测值变化值与血清Hb浓度变化值之间具有相关性(r值分别为0.991、0.984、0.979、0.992、0.991、0.993、0.990、0.992,均P<0.05).结论 血液标本发生溶血会影响到检测结果;生化检测值变化情况与血清Hb浓度具有相关性,可以通过血清Hb浓度纠正出现偏差的检测值.
作者:郭炜;叶扬;张敬治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自动细胞学检测系统液基细胞学(LCT)与人乳头瘤病毒(HPV)不同组合方案在宫颈高级别病变(≥CIN2)筛查中的应用结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至横县人民医院接受宫颈癌诊断的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实施LCT+HPV平行试验、HPV-LCT系列试验以及LCT-HPV系列试验,并将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进行对照,比较3种组合方案对≥CIN2的高度病变的筛查价值.结果 LCT+HPV平行试验、HPV-LCT系列试验及LCT-HPV系列试验对宫颈高度病变(≥CIN2)筛查准确性分别为79.73%、78.38%、85.14%;敏感性分别为83.33%、79.17%、91.67%;特异性分别为78.00%、78.00%、82.00%,3组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CT-HPV系列试验费用效益比(2015元)小于LCT+HPV平行试验(4015元)以及HPV-LCT系列试验费用效益比(3 568元).结论 在宫颈高度病变(≥CIN2)筛查过程中,实施LCT-HPV系列试验能获得准确性较高的筛查结果,敏感性也较高,并且可减少宫颈癌初筛成本,具有积极实施价值.
作者:梁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湖南省儿童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因下呼吸道感染住院的患儿,常规进行深部痰培养,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34866份诊断为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合格痰标本,共分离出115种合计12669株病原菌,阳性率为36.3%.主要检出菌为:肺炎克雷伯菌3 102株(24.5%)、大肠埃希菌1 717株(13.6%)、金黄色葡萄球菌1 301株(10.3%)、肺炎链球菌1 180株(9.3%)等.病原菌中,革兰阳性(G+)菌3743株(29.5%),革兰阴性(G-)菌8862株(70.0%),真菌64株(0.5%).部份菌种在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季节检出率有所不同,患儿痰培养阳性率:0~1岁为42.8% (6113/14 295),>1~3岁为33.3%(3710/11 127),>3 ~6岁为31.2%(1959/6275),>6~ 14岁为28.0%(887/3169),各年龄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卡他莫拉菌冬春季感染率高于夏秋季[0.99% (344/34 866)比0.56%(196/34866),P<0.001];流感嗜血杆菌春夏季感染率高于秋冬季[0.46%(160/34 866)比0.2% (72/34 866),P<0.001];鲍曼不动杆菌夏秋季感染率高于春冬季[2.1%(741/34866)比0.9% (309/34 866),P<0.001];而铜绿假单胞菌秋季感染率高[0.5%(174/34 866),P<0.001];其他细菌的四季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高度耐药G-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100.0%、83.7%、89.1%、100.0%,对头孢唑啉的耐药率分别为:74.4%、74.3%、87.3%、100.0%,对头孢曲松的耐药率分别为:71.1%、71.1%、74.4%、76.5%,对亚胺培南、哌啦西林/他唑巴坦、左旋氧氟沙星较敏感);而金黄色葡球菌、肺炎链球菌等G+菌对青霉素和氨苄西林等高度耐药(对青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89.1%、66.8%,对氨苄西林耐药率分别为:81.0%、59.4%),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 我院患儿下呼吸道感染发病率较高,耐药形势严峻,应加强呼吸道病原学检测,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郭宽鹏;李先斌;宋春荣;刘健龙;康艳;张林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DNA回旋酶B亚单位基因(gyrB)基因的Taqman-探针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鉴定溶藻弧菌的方法.方法 以溶藻弧菌标准株(ATCC)和溶藻弧菌野生株(WT)为研究对象,通过软件设计溶藻弧菌gyrB基因的特异性PCR引物及Taqman-探针,采用荧光定量PCR仪进行检测,评价该检测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结果 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对溶藻弧菌gyrB基因的检测灵敏度为10-3 mg/L;在检测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霍氏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氏菌6种其他常见致病菌时未出现阳性扩增,特异性均为100%.结论 成功建立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是一种特异性、灵敏度均较好的鉴定溶藻弧菌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溶藻弧菌的快速检测,具有应用价值.
作者:陈昌国;侯兵兵;陈秋圆;郭建巍;赵强元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血清甘胆酸(CG)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临床对照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11月就诊的80例ICP患者(ICP孕妇组),以60例正常孕妇作为健康对照组.监测治疗后3d内两组孕妇血清CG与总胆汁酸(TBA)、谷氨酰转移酶(GGT)、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等生物学指标变化,进行相关性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评价血清CG水平在ICP诊断和疗效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ICP孕妇组CG、TBA、GGT、ALT、AST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CG(mg/L):9.17(5.30~ 14.96)比0.66(0.37~ 1.15),TBA(μmol/L):16.05(11.42~23.27)比3.00 (2.10~4.85),GGT (U/):75.00 (50.20 ~ 187.40)比16.70(10.77~ 25.37),ALT(U/L):42.40(17.60 ~ 86.30)比15.20(10.17~22.55),AST(U/L):35.00 (22.00 ~ 73.00)比19.50(17.00 ~ 24.00),均P<0.001].ICP组中CG和TBA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值=0.892,P<0.01),与GGT、ALT相关性较低(GGT:r值=0.396,P<0.05,ALT:r值=0.260,P<0.05),与AST无相关性(值=0.892,P>0.05).血清CG在ICP组中的ROC曲线下面积(AUG)、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957、93.8%,98.3%)均高于TBA、GGT、ALT、AST(AUC分别为0.934、0.771、0.704、0.608,敏感性分别为91.2%、65.0%、67.5%、71.2%,特异性分别为95.0%、85.0%、85.0%、53.3%,均P< 0.05).动态监测结果显示,治疗后随病情好转1、2、3d各指标明显降低,治疗后3dCG、TBA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血清CG是ICP患者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的理想生物学指标之一,也是疗效监测的敏感指标.
作者:谢思思;徐小华;肖婷;陈丽萍;吴定昌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血尿酸水平与甲状腺激素(TH)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12月巴彦淖尔市医院门诊及住院的46例甲亢患者为甲亢组,以4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TH与血尿酸的水平,采用Pearon线性相关性检验,分析TH与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甲亢组治疗前后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和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T3 (pmol/L):14.79±8.26比8.96±3.56,FT4 (pmol/L):39.31±18.52比21.75±5.92,TSH (mU/L):0.13±0.62比1.99±0.65,血尿酸(μmol/L):334.50±91.12比221.77±55.67,均P<0.05];甲亢组治疗前FT3、FT4、TSH和血尿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T3(pmol/L):14.79±8.26比4.49±0.82,FT4(pmol/L):39.31±18.52比16.75±2.63,TSH(mU/L):0.13±0.62比3.07±0.79,血尿酸(μmol/L):334.50±91.12比155.97±34.52),均P<0.05].甲亢患者的血尿酸水平随着TH水平的升高而升高,治疗后FT3、FT4与血尿酸水平呈正相关(FT3:r=0.457,P=0.001;FT4:r=0.322,P=0.029).结论 甲亢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与TH水平密切相关.
作者:尹树慧;赵文龙;曹海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检测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RET)系列参数对长期透析导致贫血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横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血液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衰(CRF)患者作为病例组,血液透析治疗每周3次,每次时间均为4.5 h,疗程4个月.选择同期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80例受试者作为健康组.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红细胞及RET系列参数.结果 病例组红细胞参数[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组[RBC(×1012/L):2.8±0.9比4.8±0.4、Hb(g/L):86.9±34.5比152.5±14.7,均P<0.05],红细胞平均体积(MCV)高于健康组(fL:93.4±1.1比90.4±2.2,P<0.05),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健康组比较无显著差异(fL:93.4±1.1比90.4±2.2,P>0.05);病例组RET参数[RET所占百分比(RET%)、高荧光RET比率(HFR%)、中荧光RET比率(MFR%)及幼稚RET比率(IFR%)]均显著高于健康组[RET%(%):1.4±0.4比1.1±0.3、HFR%(%):0.43±0.57比0.09±0.18,MFR%(%):5.1±3.8比3.2±1.6,IFR%(%):5.9±3.7比3.0±1.4,均P<0.05],低荧光RET比率(LFR%)低于健康组(%:94.5±4.6比±97.8±1.6,P< 0.05),RET与健康组比较无显著差异(×1012/L:0.07±0.14比±0.06±0.05,P>0.05).病例组不同分期的RBC、Hb、RDW、RET、RET%、HFR%与健康组比较也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 长期血液透析贫血患者RBC、Hb、MCV、RDW等红细胞参数以及RET%、HFR%、MFR%、IRF%等RET参数均存在异常,且患者在不同时期的RBC、Hb、RDW、RET、RET%、HFR%均表现异常,临床可用作监测维持性血液透析CRF患者的贫血指标.
作者:黄燕凤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根治性治疗联合β-受体拮抗剂心得安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远期疗效.方法 随访观察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在菏泽市立医院住院治疗的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204例,根据患者意愿及之后的随访资料将其分为3组:A组(内镜下根治治疗+心得安序贯治疗组)即根据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行内镜下治疗,直至曲张静脉消失或不能再行内镜下治疗,内镜治疗结束后开始序贯口服心得安行降低门脉压治疗;B组(内镜下根治治疗组)未服用心得安;C组(心得安治疗组).所有患者均进行内镜随访,随访时间为3年,分别记录静脉曲张消除例数、近期出血、远期出血例数及发生并发症情况.结果 3种治疗方案中近期再出血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0%、4.6%、5.5%,均P>0.05).根治性治疗的静脉曲张消除率A、B组均显著高于C组(90.9%、87.5%比33.3%,均P<0.05),而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9%比87.5%,P>0.05).在远期再出血率方面,内镜下食管胃底曲张根治治疗A、B组均显著低于C组(22.7%、35.0%比74.0%,均P<0.05),但A组远期再出血率低.结论 内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根治性治疗联合序贯心得安疗法在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静脉曲张消除率及远期出血率方面都有一定的优势,可供临床参考.
作者:李庆芝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在病原菌感染初期中的应用.方法 选用201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成都市郫县中医医院不同病原菌感染的患者66例,其中23例为革兰阳性菌感染(G+菌组),18例为革兰阴性菌感染(G-菌组),25例为真菌感染(真菌组);以本院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4组患者均检测血清PCT、hs-CRP水平,同时进行局部拭子以及外周血细菌和真菌培养.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两项指标单独及联合应用对3组患者感染初期的诊断价值.结果 感染初期,3组患者hs-CRP水平均有明显升高,且G-菌组高于G+菌组和真菌组(mg/L:102.32±9.15比72.36±1.11、49.85±1.26,均P<0.01);G+菌组和真菌组的PCT水平均明显低于G-菌组(μg/L:3.35±0.27、0.65±0.21比5.38±0.96),但G-菌组PCT水平高于正常参考范围(0~0.5μg/L),而真菌组处于正常值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G-、G+、真菌组3组患者hs-CRP的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83.33%、91.30%、8.00%比3.33%,均P< 0.05);G-、G+菌组PCT阳性率(83.33%、91.30%)明显高于真菌组(8.00%)和对照组(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G-菌感染时,hs-CRP异常增高伴随大幅增加的PCT;G+菌感染时,hs-CRP异常增高,伴随较低幅度的PCT增加;真菌感染时,hs-CRP异常增高却不伴随PCT的增加.细菌感染组PCT、hs-CRP阳性率高于对照组;真菌组hs-CRP阳性率增高,PCT阳性率未见增高.如果二者联合检测,可为感染早期及时给予有效抗菌药物治疗提供重要的指导.
作者:孔丽蕊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抗角蛋白抗体(AKA)、抗核周因子抗体(AP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各种亚型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 选择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127例RA患者,进行血清AKA、APF抗体、抗-CCP抗体与RF各亚型水平检测,AKA、APF抗体检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定性,抗-CCP抗体与RF各亚型水平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以同期96例疑似RA的患者为对照.结果 127例RA确诊组中RF(包括IgM、IgG、IgA)阳性116例,阳性率为91.34%;96例RA疑似组中RF(包括IgM、IgG、IgA)阳性47例,阳性率为48.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F各亚型出现的阳性率依次为IgA+IgM >IgM >IgM+IgG >IgA+IgM+IgG,与疑似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敏感性依次为RF-IgM> CCP> RF-IgA> AKA> APF> RF-IgG,而特异性依次为RF-IgG >APF >AKA> RF-IgA>CCP>RF-IgM.结论 APF、AKA、抗-CCP抗体3种自身抗体对RA具有高度特异性,且在RA早期即可出现;RF-IgM敏感性较高,但特异性较差,多种抗体联合检测有助于RA的早期诊断.
作者:白志瑶;吕金娥;尹春琼;包艳;冷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基底细胞癌是常见的来源于表皮或其附属器基底组织的一种低度恶性肿瘤.多见于老年人,常发生于体表裸露区,以面部常见[1-2];而发生于中青年躯干特别是乳晕的基底细胞癌国内外报道不多.现报告1例乳晕基底细胞癌的病理诊断经验.
作者:卢虹;张凤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阿萨希丝孢酵母(Trichosporon asahii)的分离率及发病率均较低,近期从1位老年女性尿路感染患者的尿标本中分离到1株,但未证实为感染菌,现报告如下.1 病程情况1.1 现病史 患者女性,80岁,主因发热伴尿频、尿急、尿痛5d入院.该患者为汉族,农民,久居本地,无疫区疫情接触史;入院5d前因生气后出现发热,高达39℃,伴畏寒、寒战、头晕,感尿频(每日8~ 10次),尿急、尿痛,无肉眼血尿,无腰部不适,偶有咳嗽,无心悸、气短,无恶心呕吐,无胸痛胸闷.至村卫生室给予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本院门诊以尿路感染收治入院,患者病后精神状态一般,食欲尚可,大便正常.
作者:王喜仁;张静 刊期: 2017年第01期
所谓“POCT”,是医护工作者在医疗现场应用小型的、便携式、可以即时获得检验结果的仪器进行检测;或者是在医院诊室之外的任意场所实施的多种检测项目的临床检查.为了实现上述的目标,使得更多的患者在场所得到确诊,使用操作简单、检测快捷的“POCT”,就成为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武器”.应当强调的是,“POCT”的仪器及试剂应是由体积小巧、携带方便的检测装置组成,而且要具有与之相适应的操作规程及管理体制.介绍日本实施“POCT”的有关经验,供同道参考.
作者:廖远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续前5 论文的科研设计伦理审查及临床试验的全球注册方法医学研究必须遵循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和患者知情同意.当论文的主体是以人为研究对象时,作者应在论文中说明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赫尔辛基宣言以及负责人体试验的委员会(单位性的、地区性的或国家性的)所制订的伦理学标准,并提供该委员会的批准文件(批准文号应在论文中伦理部分中明确写出)及受试对象或其亲属的知情同意书.前瞻性临床试验研究的论著摘要应含有CONSORT声明(Consdidated Standards of Reporting Trial;http://www.consort-statement.org/home)列出的基本要素,并从WHO认证的—级临床试验注册中心获得全球唯一的临床试验注册号,并将注册号写在摘要结束处,临床试验注册号应是以“临床试验注册”(Trial registration)为标题并写出注册机构名称和注册号.
作者:李银平 刊期: 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