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广西医科大学
  • 主办单位:广西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1005-930X
  • 国内刊号:45-1211/R
  • 影响因子:0.78
  • 创刊:1977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广西
  • 语言:中文
  • 邮发:48-178
  • 全年订价:34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 全国高校自然科学优秀学报
  • 医药卫生综合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2009年2期文献
  • 主动脉瘤外科治疗53例分析

    主动脉瘤是一种严重危害病人生命和健康的疾病,主动脉夹层瘤破裂预后严重,发病后2 d内死亡约占1/3,1周死亡者近2/3,死亡率极高[1].我院2001年1月2008年4月为53例主动脉瘤的患者施行外科手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永春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ROOT ZX根管长度测定器测定根尖孔和根尖狭窄的准确度分析

    目的:比较ROOT ZX根管长度测定器测定根尖孔和根尖狭窄的准确度.方法:40颗根尖孔发育完成的活髓牙,用ROOT ZX根管长度测定器测量根管长度,记录屏幕显示到达Apex刻度(相当于根尖孔)和0.5刻度(相当于根尖狭窄)的根管长度(电测值).然后将患牙完整拔出,在体外,测量牙冠参照点到根尖孔的距离和牙冠参照点到根尖狭窄的距离(实测值).比较电测值和实测值之间的差异.结果:ROOT ZX根管长度测定器测定根尖狭窄在±0.5 mm、±1.0 mm范围内的准确率分别为80.65 % 和96.77%;测定根尖孔在±0.5 mm、±1.0 mm范围内的准确率分别为 78.38%、94.59%.ROOT ZX根管长度测定器测量到达根尖孔和根尖狭窄的电测值和实测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根尖孔已发育完成的患牙,ROOT ZX根管长度测定器测定根尖孔和根尖狭窄的准确度高,对临床上测量根管工作长度具有较好的辅助作用.

    作者:雷月娟;罗莉;曾启新;何克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剖宫产指征不足原因探讨

    近年来,剖宫产率逐年增加,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由于手术指征放宽,母体病率也有所增加.为分析剖宫产指征应用是否合理,对我院2003~2007年647例剖宫产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苏亚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牙再植术治疗畸形根面沟致根尖周病变3例

    2003年6月至2006年7月,我科采用再植术为3例畸形根面沟引起的根尖周炎病变患者进行治疗,均获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朝阳;曾启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电视胸腔镜并双管冲洗引流治疗急性脓胸20例

    自2000年以来,我们对20例急性脓胸病人采用了电视胸腔镜清创并留置双胸管、术后胸腔持续冲洗引流的综合治疗方法,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韦力;潘毓标;王跃军;吴根社;芦峰;章士刚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青少年鼾症患者与正常人软组织X线头影测量对比

    目的: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研究年轻鼾症患者软组织特征.方法:选择恒牙初期安氏Ⅰ类错GFDDD中有鼾症的患者15例,进行软组织X头影测量分析,并与正常人进行对比.结果:年轻鼾症患者软组织侧貌与正常人相比,额部、鼻部、唇部的位置基本一致,颏部略后缩,上下唇突度增大,倾斜度增大,表现为上下唇外翻,双唇增厚.结论:年轻鼾症患者的磨牙关系虽为安氏Ⅰ,但软组织侧貌还是有安氏Ⅱ类的倾向.

    作者:蒋旭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Ⅰ期肺癌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5年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肺叶切除治疗Ⅰ期肺癌的临床远期疗效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Ⅰ期肺癌应用VATS行肺叶切除术及系统淋巴结清扫,评价其远期疗效.结果:随访3、5年生存率分别为90.91%、 86.36%.结论:VATS肺叶切除、系统淋巴结清扫术创伤小、恢复快、出血少,对心肺功能影响小,符合肿瘤切除原则,临床效果好,可作为Ⅰ期肺癌标准手术方式之一,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李竟长;刘德森;黄耀元;左传田;黄鼎铭;潘泓;潘琪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女性患者非淋菌性宫颈炎支原体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NGU)在世界各地广泛流行,在欧洲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感染率超过淋病而占所有性传播疾病(STD)之首,被公认为常见的性传播疾病[1].我国近年来发病的例数不断增加[2].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大量使用,耐药菌株在不断增加.本文对2006年8月至2007年4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就诊患者的标本作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检测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唐移忠;莫可良;曾定元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先天性共同性内斜视手术14例分析

    先天性共同性内斜视是指出生时或生后6 个月以内发生的内斜视, 是婴幼儿较常见的一种斜视.与其它类型共同性内斜视相比较,由于该病发病时间早, 正处于视觉系统发育的关键期内, 对患儿视觉功能发育影响更为严重, 故而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极大重视.早期手术效果及伴随的问题一直是大家极为关注的问题.现将我科2000~2006年手术治疗的14 例先天性共同性内斜视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陶耘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原发性肝癌化疗栓塞术严重并发症分析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是治疗原发性肝癌主要的非手术疗法,由于其疗效明显,该技术已在全国广泛开展.但是TACE治疗的严重并发症可加重患者病情甚至导致死亡.这些并发症包括急性肝功能衰竭、上消化道大出血、肝癌破裂出血、胆囊坏死、术后肝浓疡、肺梗塞及低血糖昏迷等,应予以重视.现将我院1996年10月至2006年12月行TACE术所出现的严重并发症分析讨论如下.

    作者:马亦龙;康平;李志坤;齐锋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左氧氟沙星序贯疗法与头孢噻肟钠治疗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

    为观察左氧氟沙星序贯疗法治疗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我科于2006年1月至2007年5月在临床上使用左氧氟沙星序贯疗法及头孢噻肟钠分别治疗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48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潘彩霞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3种方法治疗复发性念珠菌外阴阴道炎的疗效观察

    复发性念珠菌外阴阴道炎(RVVC)是指念珠菌外阴阴道炎经过治疗,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真菌学检查连续3个周期均为阴性后症状重现,真菌学检查又呈阳性,则属复发,如1年内发作4次或以上,则称为RVVC[1].我院2006年9月至2007年6月对90例RVVC患者分别采用伊曲康唑加碘伏溶液外阴阴道擦洗、阴道放置伊曲康唑和达克宁栓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叶秀娟;杨柱兰;邓建珍;凌媚;甘炳娴;黄仕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Ionosit-Baseliner间接盖髓的临床观察

    光固化氢氧化钙是近年来出现的盖髓垫底材料,易充填,固化快、操作方便.Ionosit-Baseliner是含有玻璃离子的光固化复合材料.笔者使用两种材料对深龋及楔状缺损患牙进行垫底盖髓治疗,并比较二者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梁登忠;雷月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8例临床分析

    大面积脑梗死是指颈内动脉主干、大脑中动脉主干或皮层支完全性卒中,导致严重脑水肿而出现明显占位效应,病情进行性加重,内科治疗效果不佳,病死率及致残率较高.我院2004年1月至2008年6月,对大面积大脑梗死进行去骨瓣减压术及部分脑叶切除内减压术,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陆伟水;甘渭河;汤树洪;罗红伟;冼克聪;覃重桥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冠外附着体义齿临床并发症初步分析

    附着体义齿以其良好的固位、稳定、美观和舒适等优势,在口腔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1~3].自2004年以来,笔者采用比利时CEKA公司生产的Revax冠外附着体,对45名后牙游离缺失的患者进行了修复治疗,并跟踪观察,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冯青;李幸红;毛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改良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可以累及多个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部分重症患者治疗困难,生活质量低下,1年死亡率为20%,5年死亡率为35%,10年死亡率为45%[1].应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重建患者正常免疫系统,已成为临床上治疗难治、重症SLE的有效手段.我院2006年1月至2007年3月应用改良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auto-PBSCT)治疗重症SLE 2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黄锦雄;黄健辉;叶红;韦夙;覃秋玉;黎劲;韦柳红;刘志华;韦玉梅;方兰芬;朱汝珍;何碧华;郭星慧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椎弓根加压螺钉固定治疗颈2椎弓骨折

    目的:探讨应用椎弓根加压螺钉固定技术治疗颈2双侧椎弓骨折(Hangman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5月至2005年2月应用颈后路经颈2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Hangman骨折6例,观察术后固定效果、植骨融合率及颈椎活动度.结果:6例病人术中术后均无神经及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术后上颈椎即刻获得稳定,经5~18个月随访,全部病人均获得骨性愈合,螺钉无松动、退出及断裂,颈椎活动基本恢复正常.结论:颈2椎弓根加压螺钉固定技术是治疗Hangman骨折的安全有效的内固定方法.

    作者:黄巍峰;沈茂荣;黄科;谢军;易海文;杨渊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冠心病颈动脉硬化及左心功能变化的观察

    近年来,研究已证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大动脉硬化有密切的关系[1].但关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冠心病颈动脉硬化及左心功能变化的观察目前少见报道.本文收集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为3支病变者共150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3支病变者颈动脉硬化及其左心功能变化进行观察,报道如下.

    作者:刘江泽;廖丽萍;殷红霞;胡小韦;陈思桦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超敏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检测在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WBC)的检测在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中的价值.方法:对376例MP感染患儿按不同的MP-IgM滴度水平(1∶80、1∶160、1∶320、1∶640、1∶1 280)分为5组,另设健康对照组,检测各组hs-CRP与WBC浓度.结果:5组患儿hs-CRP浓度增高率依次为:72.5%、86.3%、91.7%、92.8%、1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的WBC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s-CRP在MP感染患儿中阳性率高、变化显著,及时检测对MP感染患儿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有重要的诊断价值.WBC计数对MP感染的诊断价值不高.

    作者:韦海春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氢氧化钙地塞米松糊剂根管治疗118例疗效观察

    临床上对根管治疗技术要求对整个根管系统(包括主根管、侧支根管、副根管、根管交通支以及各种根管不规则区等)的彻底清洁、消毒、充填[1].我科2005年5月至2006年5月应用氢氧化钙地塞米松糊剂封药消毒根管153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学锋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疗效比较

    目的:评价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和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URSL)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经ESWL治疗的165例和URSL治疗的176例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其结石粉碎率、有效率、再次手术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别.结果:URSL一次性结石粉碎率、有效率分别为96.6%(170/176)、94.9%(167/176),高于ESWL的80.6%(133/165)、76.4%(126/165)(均P<0.001);URSL再次手术率3.4%(6/176),ESWL再次手术率23.4%(39/165),两组再次手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URSL肾绞痛、恶心与呕吐、发热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ESWL(均P<0.01).结论:URSL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疗效优于ESWL,可作为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首选方法.

    作者:戴永雄;叶梓惠;刘伟;杨兴业;覃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覆膜支架血管内植入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10例

    主动脉夹层是临床上一种较常见的动脉扩张性疾病,好发于伴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人,近年来,主动脉夹层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为累计左锁骨下动脉开口以远的降主动脉夹层,急性病死率约为30%,传统开胸手术创伤大,并发症较多,以往多倾向于保守治疗[1].覆膜支架血管内植入术治疗DebakeyⅢ主动脉夹层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一项微创技术.我院自2001年6月至2007年6月以来成功施行10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保堂;于晋;庄敏彦;孙玉桂;李波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新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内皮素的影响

    目的:为了探讨糖尿病高血糖状态对胰岛功能、肾脏血管内皮毒性作用与胰岛素抵抗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且伴微量白蛋白尿(MU)的新诊2型糖尿病患者32例,观察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空腹血糖(FBS)、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FCP)、果糖胺(FA)、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内皮素(UET-1)、血内皮素(SET-1),计算稳态模型β细胞功能指数(HOMA-Is)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血糖下降平稳2周后复查上述指标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前后FBS[(15.01±3.15) mmol/L vs(6.81±0.86) mmol/L]、FA[(3.90±0.38) mmol/L vs(2.41±0.29) mmol/L]、UAER[(53.07±19.83) μg/min vs ( 21.65±8.16) μg/min]、UET-1[(244.56±19.30) pg/min vs (142.12±27.95) pg/min]、SET-1[(153.34±31.52) ng/L vs(103.55±20.77) n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BS、HOMA-Is、HOMA-IR分别与UAER、UET-1、SET-1有相关关系(P<0.01或<0.05).结论: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与胰岛素抵抗、持续性高血糖毒性损害及胰岛功能减退而失去正常效应胰岛素水平对肾脏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有关;胰岛素抵抗、胰岛功能减退、高血糖与内皮功能障碍的相互作用可能是关键环节.

    作者:吕以培;黄永婵;张素华;符春晖;李舒敏;李媛;罗文意;梁红如;黄中莹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糖尿病量化运动处方疲劳程度及运动性损伤观察

    目的:评价糖尿病量化运动处方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运动处方按运动量由小到大依次分为1至5级.选择80例2型糖尿病患者,每例患者均从运动量小的处方1做起,然后依次递增至运动量大的处方5,每个运动处方的运动时间设为60 min,共3个月;运动第一天和第3个月用Piper疲乏修订量表进行疲劳程度评分;运动过程中记录发生运动性损伤的种类及次数.结果:80例糖尿病患者发生以下运动损伤:韧带拉伤的有 1人次;无关节损伤及肌肉扭伤;随着运动处方量的增加,RPFS评分逐渐升高.3、4、5级运动处方组,3个月后疲劳程度比第一天的有所下降.结论:糖尿病量化运动处方是2型糖尿病患者安全的运动干预措施;1至5级糖尿病量化运动处方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个体化运动干预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作者:戴霞;梁梅梅;周爱民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2型糖尿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改用诺和锐30与诺和灵30R的对比研究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血糖达标后改用诺和锐30和诺和灵30R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68例经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血糖达标(空腹血糖<7 mmol/L ,餐后2 h血糖<10 mmol/L)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诺和锐30治疗组和诺和灵30R治疗组各34例,观察16周后两种不同治疗方案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每天胰岛素(INS)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的情况.结果:诺和锐30治疗组2 hPG、HbA1c较诺和灵30R治疗组低,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率也较诺和灵30R治疗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PG及每天胰岛素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诺和锐30与诺和灵30R比较,在降餐后血糖及改善HbA1c方面更具优势,同时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率也较诺和灵30R治疗组低.对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诺和锐30比诺和灵30R更有效、安全.

    作者:苏健民;武革;吴美芬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脑卒中(以下简称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连续选取急性脑卒中患者155例,依据智能评估结果分:认知正常对照组、血管性认知障碍无痴呆(CIND)组及血管性痴呆(VD)组;分别行生化、胸片、心电图、头颅CT/MRI检查及相关神经心理量表检查.结果:卒中后有认知功能损害者呈高龄、低文化水平,血管性危险因子、卒中次数、内科并发症比认知正常组增多(P<0.05,P<0.01),影像显示左侧病灶,病灶大小、脑萎缩、脑白质病变、陈旧/静息病灶数目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急性期及3个月后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SS),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各组间均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血管性危险因子在卒中后认知障碍者更普遍,陈旧病灶/静息病灶数目、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是卒中后3个月发生痴呆的强烈预测因子.

    作者:覃莲;黄进瑜;廖宝共;毛珍芳;韦菁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柳州地区育龄妇女孕前TORCH筛查回顾性分析

    目的:为了解柳州地区育龄妇女孕前TORCH感染情况及规律.方法:采用ELISA法对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柳州地区育龄妇女进行孕前TORCH特异性IgM抗体的检测分析.结果:柳州地区育龄妇女孕前巨细胞病毒(CMV)、弓形虫(TOX)、单纯疱疹病毒(HSV)及风疹病毒(RV)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73%、1.87%、0.80%、0.47%;每年12月至次年2月和3~5月份分别为柳州地区CMV和TOX感染的相对高发期,HSV及RV的感染无明显的季节差异;CMV为柳州地区育龄妇女孕前TORCH感染首犯.结论:通过对柳州地区育龄妇女孕前TORCH筛查的回顾性分析,对指导今后我区的优生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区绮文;覃红;王琼;莫可良;邱劼;王茜;陈少卿;李敏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红豆杉种子油的提取和抗肿瘤活性初探

    目的:探讨红豆杉种子提取油对鼻咽癌细胞株CNE2的杀伤作用.方法:用索氏法从红豆杉种子中提取出油状物质;CNE2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红豆杉种子油,分别在第1、2、3天用CCK-8法检测细胞毒性,并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凋亡情况.结果:红豆衫种子油的粗提取物获得率为19.45%;显微镜观察发现,加入红豆杉种子油后,瘤细胞逐渐变圆、悬浮,部分细胞碎裂形成凋亡小体,第3天明显;细胞毒实验显示,红豆杉种子油肿瘤抑制率随着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增高,且24~32 g/L是佳浓度,作用第3天抑制率达到高;流式细胞仪显示,随着红豆杉种子油浓度的提高,肿瘤细胞凋亡率亦增高.结论:红豆杉种子油对鼻咽癌细胞株CNE2有很强的杀伤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具有进一步研究价值.

    作者:韦正波;谢莹;陈全斌;黄光武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皮肤MALT淋巴瘤缺乏t(11;18)(q21;q21)/API2-MALT1和t(14;18)(q34;q21)/IGH-MALT1

    目的:探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中常见的两个染色体易位t(11;18)(q21;q21)/API2-MALT1和t(14;18)(q34;q21)/IGH-MALT1在皮肤MALT淋巴瘤中的发生率.方法:采用MALT1及IGH双色分离探针,对19例皮肤MALT淋巴瘤标本进行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结果:19例皮肤MALT淋巴瘤中均未检测到涉及MALT1基因的染色体易位,但发现2例(2/19,11%)存在MALT1基因的3个拷贝现象.结论:涉及MALT1基因的染色体易位,即t(11;18)(q21;q21)/API2-MALT1和t(14;18)(q34;q21)/IGH-MALT1在皮肤MALT淋巴瘤罕见或不见.

    作者:周英琼;宫丽平;侯巧燕;肖胜军;郭芳;叶洪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干预对青少年心理问题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对降低青少年心理问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广西南宁和北海两城市1 809名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了解青少年心理问题发生率、心理问题的类型及心理健康干预前后青少年心理问题发生率的变化.采用开办教师及家长心理学习班、开设中学生心理卫生课、心理学习班及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干预.结果:心理健康教育1年后,1 005名青少年心理问题发生率从15%下降至8%(P=0.000).402名干预组青少年在干预前心理问题发生率为15.4%,402名对照组为15.2%(P=0.923);心理健康教育后1年干预组心理问题发生率为8.7%,对照组为14.7%(P=0.008).结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干预可降低青少年心理问题发生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有效方法.

    作者:经承学;王琳琳;方栓锋;王玲;冯启明;王家林;陈国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不同核移植方法对小鼠体细胞核移植效率的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核移植方法对小鼠体细胞核移植效率的影响,建立一种简单有效的核移植方法.方法:以小鼠卵丘细胞作为体细胞核移植的供核细胞,采用4种去核方法(盲吸法、蔗糖辅助去核法、化学去核法、荧光染色去核法)研究卵母细胞去核率的差异,并比较胞质内注射法和反向核移植法应用于小鼠体细胞核移植的效果.结果:荧光染色法的去核率(88%)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但囊胚率和囊胚细胞数与蔗糖辅助去核法无明显差异(P>0.05);胞质内注射法构建重构胚的效率与反向核移植法相似(P>0.05),但胞质内注射法的囊胚率和囊胚细胞数较反向核移植高(P<0.05).结论:荧光染色去核法和胞质内注射法构建体细胞核移植胚胎效率较高,可维持胚胎早期发育.

    作者:覃敏;莫曾南;何敏;李慕军;杨小丽;江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青蒿素、青蒿琥酯抗皮肤瘢痕的体外实验研究

    目的:检测青蒿素和青蒿琥酯对人皮肤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探索建立抗皮肤瘢痕膏剂的有效配方.方法:原代培养建立人皮肤瘢痕成纤维细胞系,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计算增殖抑制率和凋亡指数.结果:浓度为0.206 g/L和0.103 g/L的青蒿素对人皮肤瘢痕成纤维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青蒿琥酯对人皮肤瘢痕成纤维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浓度为0.206 g/L的青蒿素和浓度为240、120 mg/L的青蒿琥酯的凋亡率和坏死率较对照组高(P<0.01).结论:青蒿素、青蒿琥酯可抑制体外培养的皮肤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生长,作为抗皮肤瘢痕外用膏剂的功效药物, 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农晓琳;陈洪;陈石海;李佳荃;李菊裳;蒙宁;黎燕宁;邓凌;李昊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抗原冲击致敏树突状细胞诱导特异性CTL杀伤Lovo细胞实验研究

    目的:本研究以健康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为前体细胞,体外诱导其为树突状细胞(DC),负载直肠癌细胞株Lovo细胞冻融抗原,产生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s, CTLs),探讨其对Lovo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联合应用rhGM-CSF、rhIL-4、rhTNF-α及rhsCD40L等细胞因子,密度梯度离心法、贴壁法从外周血获取单核细胞并进行诱导扩增,培养出DC,用冻融抗原冲击致敏DC.实验分3组:冻融抗原致敏DC组(Ⅲ组),未致敏DC组(Ⅱ组),T细胞组(Ⅰ组),观察CTL对Lovo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冻融抗原致敏DC激活CTL的能力显著高于未致敏的DCs组,两组CTLs对Lovo细胞的杀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9% vs 24.7%, P<0.05).结论:冻融细胞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后活化CTLs,有抗肿瘤活性.

    作者:黄世锋;刘斌;戴盛明;韦晓谋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不同血细胞分析仪血红蛋白测定结果的可比性研究

    目的:为了提高不同血细胞分析仪间血红蛋白测定结果的可比性.方法:以校正合格的Beckman Culter GEN-S2血细胞分析仪为参考仪器,利用参考仪器测定血红蛋白浓度为113.2、120.7、129.4、139.0、152.3 g/L的新鲜全血为校正全血,分别对 Abbott Cell Dyn 3700SL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校正,并比较两台仪器测定患者样本的结果.结果:两台仪器检测患者样本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相关性良好.结论:使用参考仪器测定血红蛋白浓度为(120.7~139.0)g/L的新鲜全血,对其他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校正,可以明显提高不同血细胞检测系统间血红蛋白测定结果的可比性.

    作者:黄小琪;林英辉;李明芬;潘爱萍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西地那非对野百合碱所致大鼠肺动脉高压的影响

    目的:探讨西地那非对野百合碱(MCT)所致大鼠肺动脉高压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模型组(H组)和干预组(S组).H组及S组一次注射MCT 60 mg/kg制作肺动脉高压模型,4周后,S组大鼠灌喂西地那非25 mg/kg·d-12周.测定平均肺动脉压(mPAP)、体循环平均动脉压(mPA)、右心室肥厚、肺小动脉管壁增厚指标和血浆中cGMP浓度.结果:S组mPAP明显低于H组(P<0.01),3组循环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心室游离壁(RV)与左心室+室间隔(LV+S)的重量比和肺小动脉平均血管壁面积与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WA)(%),S组均明显低于H组(P<0.01),而血管腔面积与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VA)(%)高于H组(P<0.01).S组肺小动脉管壁及管腔狭窄较H组显著减轻,心肌细胞的显微结构比H组好转.S组cGMP浓度显著高于H组(P<0.01).结论:西地那非扩张肺血管和逆转肺血管重构,降低肺动脉高压,改善右心室重构,但西地那非不影响体循环动脉压,可能与血浆中cGMP浓度增加有关.

    作者:曾志羽;廖发荣;马国添;韦恒;林静;文宏;李醒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HPLC法测定桂林产粉背雷公藤茎枝中雷公藤甲素的含量

    目的: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桂林产粉背雷公藤茎枝中雷公藤甲素含量.方法:色谱柱为C8柱(150 mm×4.6 mm,5 μm), 流动相为甲醇-水(45∶55),检测波长217 nm,流速1 mL/min,柱温29 ℃.结果:雷公藤甲素在0.5~10 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61%;RSD为1.68%(n=5).结论:本方法检测快速,定量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雷公藤甲素的含量测定.

    作者:乔化民;乔艳;陈岳祥;唐庆年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类风湿关节炎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及其与病情关系探讨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 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表达水平特点,探讨CD4+CD25+Treg在 RA 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5例初发RA早期患者和13例健康人外周血CD4+CD25+Treg数量,并探讨CD4+CD25+Treg与RA活动性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RA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数量为(1.50±0.68)%, 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2.40±1.08)%(P<0.01).表明初发RA早期CD4+CD25+Treg数量减少.RA患者CD4+CD25+Treg水平与白介素-17、类风湿因子呈负相关(r=-0.576和r=-0.454,均P<0.05),与血沉和C反应蛋白无相关性(P>0.05).结论:RA早期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表达水平下降,且与病情活动程度负相关,CD4+CD25+Treg数量的减少可能与 RA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陆翔;赖永榕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立体定向活检诊断脑胶质瘤的价值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活检术诊断脑胶质瘤的价值,并评价其对脑胶质瘤恶性度分级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脑胶质瘤20例的临床资料,比较立体定向活检与手术的病理情况.结果:立体定向活检诊断脑胶质瘤20例,肿瘤位于额叶10例、颞叶5例、顶枕叶3例、多发2例.手术病理同样诊断为脑胶质瘤者18例,诊断符合率为90%(18/20).二者对脑胶质瘤恶性度分级符合率为72.2%(13/18),而立体定向活检结果对其恶性度低估率为27.8%(5/18).结论:立体定向活检术诊断脑胶质瘤较为安全、可靠,但对其恶性度分级的准确性尚须进行新的评估.

    作者:廖声潮;黄玮;杨雷霆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肝细胞癌P14ARF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其临床特征探讨

    目的:探讨P14ARF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及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通过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50例HCC组织和癌旁肝组织中P14ARF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况.结果: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P14ARF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28.0%(12/50)和4.0%(2/50)(P=0.004).P14ARF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HCC的临床分期、门脉癌栓、术后复发、肝外转移、肿瘤大小、肿瘤个数及肿瘤分化无关(P>0.05),但在HBV阳性的HCC组织中甲基化阳性率显著高于 HBV阴性的HCC组织(P=0.044) .结论:启动子区甲基化是P14ARF基因失活的重要机制,P14ARF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可能参与了肝细胞的癌性转变.

    作者:吴飞翔;陈军;杨春;曹骥;欧超;赵荫农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鼻咽癌中RUNX3基因的甲基化初探

    目的:初步探讨RUNX3基因在鼻咽癌中的失活机制.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法对50例鼻咽癌和20例鼻咽黏膜慢性炎组织中RUNX3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在1例鼻咽癌组织中检测到RUNX3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所有黏膜慢性炎组织中未检测到甲基化改变,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 0).结论:RUNX3基因启动子CpG岛的甲基化可能不是RUNX3基因在鼻咽癌中转录失活的主要机制.

    作者:张勇;秦娜;曹骥;于斌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Graves病病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和甲状腺自身抗体的检测

    目的:观察Graves病病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Th1/Th2 细胞极化的变化,探讨细胞免疫在Graves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①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0例未经治疗的Graves病病人的T细胞亚群和CD8-/IFN-γ+细胞和CD8-/IL-4+T细胞的百分含量;②化学发光法检测FT3、FT4、s-TSH,放射免疫法检测TRAb、TGAb、TMAb;③观察Graves病病人经他巴唑(30 mg/d)治疗1个月后T细胞亚群和CD8-/IL-4+T细胞和CD8-/IFN-γ+T细胞的百分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①Graves病病人较正常对照人群的CD4+T细胞与CD4+T细胞/ CD8+ T细胞比值增高;CD8-/IL-4+T(Th2)细胞的百分含量增高;CD8-/IFN-γ+T细胞/CD8-/IL-4+T细胞比值(Th1/ Th2)下降(均P<0.05);②Graves病病人的FT3、FT4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均P<0.01),但s-TSH明显降低(P<0.01),TRAb、TGAb、TMAb明显增高(均P<0.05);③他巴唑治疗1个月后,T细胞亚群、CD8-/IL-4+T细胞和CD8-/IFN-γ+T细胞百分含量,以及CD8-/IFN-γ+T细胞/CD8-/IL-4+T细胞比值与治疗前相比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在Graves病人外周血中Th2细胞亚群比例占明显优势,Th1/ Th2细胞极化向Th2偏移,甲状腺特异的自身抗体增高,证明Graves病的发病与Th2型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直接相关.

    作者:梁瑜祯;周素娴;邓宏明;夏宁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共价键固定抗菌基团聚丙烯的溶出性及抗菌性能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共价键固定抗菌基团聚丙烯的溶出性及抗菌性能.方法:采用改良的高分子抗菌材料溶出性测试方法及抗菌性能实验方法研究共价键固定抗菌基团聚丙烯的溶出性及抗菌性能;使用扫描电镜观察材料表面的细菌形态.用菌落计数方法来评估抗菌效果.结果:①溶出性测试:共价键固定抗菌基团聚丙烯抑菌圈宽度(D)=0.②共价键固定抗菌基团聚丙烯对大肠杆菌ATCC8099,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白色念珠菌ATCC10231的抗菌率均大于99%.③扫描电镜观察,共价键固定抗菌基团聚丙烯表面黏附的铜绿假单胞菌变形萎缩,细菌出现溶解和死亡.结论:共价键固定抗菌基团聚丙烯属于非溶出型抗菌物质,对大肠杆菌ATCC8099,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 白色念珠菌ATCC10231有较强抗菌作用.

    作者:王恒壮;陈一强;吴红;宋志军;朱莲娜;温红侠;覃雪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新型不含铍镍铬烤瓷合金金瓷结合性能研究

    目的:对比研究新型不含铍镍铬合金(DA7-18)、国产CW-PA和美国VB2合金的金瓷结合性能,为进一步研制开发不含铍镍铬合金及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3种合金各20个试样分为两组,一组预氧化后喷砂处理,一组未喷砂,烤瓷后测量其金瓷结合强度,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其金瓷结合界面.结果:DA7-18合金预氧化后喷砂处理,其金瓷结合强度明显升高,达到(36.97±10.27) kg/mm2,高于VB2合金.结论:新型不含铍镍铬合金的金瓷结合强度达到烤瓷合金的性能要求.

    作者:许胜;李宁;滕劲;黄姝珂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加味平胃散对消化不良湿热蕴脾证黄腻苔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加味平胃散对消化不良湿热蕴脾证黄腻苔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70例消化不良湿热蕴脾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0)和对照组(n=30),治疗组服用加味平胃散(每天1剂,复煎1次,混合2次分服),对照组服用多潘立酮(10 mg/次,3次/d),分别观察服药4周后的舌苔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黄腻苔消退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1);治疗组各证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黄腻苔的消退较其它证候的改善明显.结论:加味平胃散对消化不良湿热蕴脾证黄腻苔有显著的消退作用,且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黄李平;吕军影;阙铁生;黄耀全;严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integrinα6和MKK4基因在卵巢癌不同淋巴结转移能力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integrin α6、 MKK4基因在卵巢癌不同淋巴结转移能力细胞亚系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TRIZOL一步法抽提卵巢癌不同淋巴结转移能力细胞的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应用RT-PCR技术检测integrin α6、 MKK4基因在不同细胞亚系表达的灰度值,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integrin α6、 MKK4基因在不同细胞亚系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integrin α6基因在SKOV3、SKOV3-PM2、SKOV3-PM3细胞系中的表达呈上升趋势,但在SKOV3-PM4细胞系中的表达低于SKOV3细胞系.MKK4基因表达量在SKOV3、SKOV3-PM2、SKOV3-PM3、SKOV3-PM4细胞系呈逐渐下降趋势.结论:integrin α6表达上调和MKK4表达下调与卵巢癌的淋巴结定向高转移过程密切相关,出现integrin α6在SKOV3-PM4细胞系表达的下调的现象,可能存在整合素各亚单位之间的相互调控.

    作者:王菁;黎丹戎;李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广西沿海地区Graves病与HLA-DQA1、DRB1*09等位基因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HLA-DQA1和HLA-DRB1*09等位基因在广西沿海地区Graves病(Graves disease,GD)患者中的分布情况及这些基因位点与GD的关系.方法:采用PCR-SSP方法检测广西沿海地区113例GD患者及90例正常人HLA-DQA1、DRB1*09的基因型, 计算和比较2组的HLA- DQA1和 DRB1*09等位基因频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GD患者组中 HLA-DQA1*0301、0501和 HLA-DRB1*0901的频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广西沿海地区GD患者中HLA-DQA1*0301、0501和HLA-DRB1*0901基因出现频率增高,HLA-DQA1*0301、0501和HLA-DRB1*0901可能是该区GD遗传易感基因.

    作者:曾建业;李山;何凤屏;梁驰;潘革;叶学和;阳世雄;杨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大剂量肾上腺素对血管内皮细胞表达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大剂量肾上腺素(Adrenaline, Adr)对血管内皮细胞(VEC)表达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影响.方法:注射Adr造成大鼠VEC损伤,ELISA法测定大鼠血浆vWF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肺组织vWF的表达;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ELISA法测定HUVEC培养液vWF含量.结果:造模第4天和第5天,模型组大鼠血浆vW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肺组织免疫组化灰度值低于对照组(P<0.05),显示模型组肺组织vWF表达高于对照组.在HUVEC培养实验中,24、48 h模型组培养液vW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剂量Adr可致大鼠VEC损伤标志物vWF表达增多.

    作者:冼健坤;陈蒙华;谢露;阮红;黎静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HBV宫内感染中TLR4表达与细胞因子IFN-γ、IL-4水平研究

    目的:研究Toll样受体4(TLR4)与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的相关性在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的意义.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HBV表面抗原阳性(HBsAg) 孕妇]95例,对照组(正常孕妇)38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孕妇外周血单核细胞上TLR4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孕妇外周血乙型肝炎5项指标和细胞因子IFN-γ、IL-4水平.新生儿脐血测乙型肝炎5项和HBV-DNA.结果:研究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95例有12例宫内感染,宫内感染率为12.63%.新生儿HBV宫内感染组孕妇的TLR4、IFN-γ水平显著低于HBV宫内未感染组及对照组孕妇(P<0.01),IL-4水平则显著高于HBV宫内未感染组及对照组孕妇(P<0.01).HBV宫内未感染组与对照组相比,TLR4、IFN-γ和IL-4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孕妇TLR4表达与IFN-γ水平呈高度正相关(P<0.01), TLR4和IFN-γ均与IL-4呈高度负相关(P<0.01).结论:TLR4既可增强Th1介导的细胞免疫功能,又能调节Th1和Th2细胞因子的失衡,有望成为HBV宫内感染免疫治疗的新靶位.

    作者:龙禹;黄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UPLC/MS/MS法研究拉西地平片的人体药动学

    目的:建立血浆中拉西地平浓度的测定方法并应用于人体药动学研究.方法:采用ACQUITY UPLCTM 超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血药浓度,色谱条件:Acquity UPLCTM BEH C18(50 mm×2.1 mm,1.7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30 mmol/L醋酸铵(82∶18,v/v);流速为0.28 mL/min,质谱条件:Quattro Premier串联质谱检测器,离子源:ESI;极性(检出模式),计算拉西地平药动学参数.结果:拉西地平在血药浓度范围为0.025~10.000 μg/L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7 8);定量下限为0.025 μg/L,日内、日间误差<10%.用此方法测定了12例志愿者口服拉西地平4 mg后的血药浓度,主要药动学参数为:AUC0~24 为(9.449±5.864) ng/h*mL-1,AUC0~∞为(10.618±6.485) ng/h*mL-1,Cmax为(2.358±2.024) ng/mL,tmax为(1.59±0.40) h,t1/2为(8.49±2.29) h.药动学参数个体间差异大.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灵敏可靠,适合拉西地平体内药动学研究;拉西地平体内药动学参数个体差异大,应个体化给药.

    作者:钟小斌;林自中;黎渊弘;彭文兴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ICU医院获得性急性肾衰竭并MODS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效果及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CBPT)在ICU医院获得性急性肾衰竭(HA-ARF)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的应用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2月我院ICU中行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的HA-ARF合并MODS患者的一般资料、CVVH前后血液生化改变、疾病危重度评分等,以同期社区获得性ARF(CA-ARF)并MODS患者为对照,对比分析CVVH治疗前后临床参数的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共收集ARF合并MODS患者250例,其中HA-ARF患者126例,CA-ARF患者124例.与对照组相比:①HA-ARF患者年龄大、老年患者比例高、住院时间长、机械通气率高、衰竭器官数多、CVVH前平均动脉压低、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大、中心静脉压及血乳酸水平高、氧合指数低、APACHEⅡ评分高,病情更为危重;②CVVH治疗后氧合指数、APACHEⅡ评分、中心静脉压无明显改善,血乳酸水平、血管活性药物用量高于治疗前,死亡率高于对照组.与预后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为CVVH治疗前衰竭器官数、APACHEⅡ评分.结论:ICU中HA-ARF患者病情更为危重、预后差;CVVH治疗效果CA-ARF优于HA-ARF,CVVH治疗前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是决定预后的重要因素,有条件应尽早、及时转入ICU进行病情监测和系统的多脏器支持治疗.

    作者:伍民生;赵晓琴;周红卫;陈强;吴英林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鼻咽癌细胞系抗失巢凋亡特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鼻咽癌细胞系的抗失巢凋亡特性.方法:采用鼻咽癌细胞系CNE-2、C666-1、TW03以及正常鼻咽上皮细胞系NP69作为正常对照,用软琼脂实验、悬浮培养等方法诱导失巢凋亡,并用Annexin V-PI双染色流式细胞计观察凋亡情况.结果:鼻咽癌细胞株CNE-2、C666-1、TW03均具有抵抗失巢凋亡的特性.3种鼻咽癌细胞均能在软琼脂上形成集落,并在培养24 h后即可出现,1周内形成的集落速度较快.悬浮培养的鼻咽癌细胞同样出现细胞集落,而NP69细胞未见细胞集落出现.悬浮培养的鼻咽癌细胞在培养48 h后凋亡率并没有升高.而NP69细胞则出现了凋亡.结论:鼻咽癌细胞系CNE-2、C666-1、TW03均具有抵抗失巢凋亡的特性.

    作者:温文胜;张哲;谢莹;赵卫民;徐志文;唐安洲;黄光武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肿节风浸膏溶液对鼻咽癌细胞系CNE-2的放射增敏作用

    目的:探讨肿节风浸膏对鼻咽癌细胞系CNE-2的细胞毒性作用以及对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应用克隆形成方法,观察不同浓度的肿节风浸膏对CNE-2的细胞杀灭效应,求得IC50,选择合适浓度的肿节风浸膏配合照射和单纯照射对细胞的杀伤作用,计算细胞存活率,用多靶单击数学模型进行曲线拟合作图.结果:与照射配合的肿节风浸膏的合适浓度为10 mg/L.单纯照射组D0值为3.096 Gy,照射加肿节风浸膏组D0值为2.441 Gy,放射增敏比(SER)为1.268(3.096/2.441).结论:肿节风浸膏具有一定的放射增敏作用.

    作者:王仁生;黄国军;韦波;蒋伟哲;吴芳;刘文其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缺血再灌注损伤对移植心脏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

    目的:探讨缺血再灌注损伤对移植心脏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分别建立有IRI(同种系和异系)和避免IRI(同种系和异系)4种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并设立空白对照组,于术后第7天取供心检测移植心脏,采用RT-PCR方法检测移植心脏MHC-2 mRNA、B7-1/B7-2 mRNA表达情况及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CD4+T细胞在供心的浸润情况.结果:同种系两组心脏移植研究表明,IRI增强了移植心脏的免疫源性,但CD4+T细胞浸润情况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合同种异系两组心脏移植研究表明,同种异系移植心脏的免疫源性比同种系两组心脏移植均明显增强,且IRI的异系组增加更明显,CD4+T细胞浸润情况更显著(P<0.05).结论:IRI促进移植心脏排斥反应的发生,不停跳心脏移植由于避免了IRI,因此有助于减轻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强度或延缓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

    作者:刘翔;何巍;林善昌;陈铭伍;周华富;周绍昉;吴军;李波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广西医科大学2007年新生H3N2亚型流感病毒抗体调查

    目的:调查广西医科大学2007年新生H3N2亚型流感病毒抗体, 了解健康青年人群血清中H3N2亚型流感病毒抗体的水平,从而预测广西H3N2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流行的趋势.方法:抽取广西医科大学2007年新生血清168 份,通过血凝抑制实验进行抗体检测.结果:以血凝抑制抗体滴度≥1∶10 为H3N2亚型流感病毒抗体阳性,H3N2亚型流感病毒抗体阳性率为26.19%,抗体滴度≥1∶40的占阳性的22.73%.结论:H3N2亚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在广西有流行,但流行强度不高,抗体滴度水平对人群的保护能力较低.

    作者:陈妍梅;葛万运;黄川;赖振屏;樊晓晖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HLA-DRB1*14,15等位基因与乙肝疫苗免疫应答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HLA-DRB1*14,15等位基因与基因重组乙肝疫苗免疫应答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完成基因重组乙肝疫苗标准全程接种的广西籍汉族健康大学生896名,于末次接种后第6个月检测血清抗-HBs水平.对无、低应答者再次接种基因重组乙肝疫苗20 μg,4周后筛选出无、低应答者99名与随机选取的中、强应答者136名作为研究对象,应用PCR-SSP技术检测外周血HLA-DRB1*14,15等位基因.结果:HLA-DRB1*15在中、强应答组中的表达频率为23.53%,显著高于无、低应答组的表达频率(12.12%)(P<0.05);HLA-DRB1*14在无、低应答组和中、强应答组的表达频率分别为8.08%和 15.44%,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广西汉族人群HLA-DRB1*15表达与乙肝疫苗中、强应答相关,HLA-DRB1*14与该人群免疫应答水平无明确相关性.

    作者:韦颖华;吴继周;吴健林;李国坚;陈茂伟;玉艳红;吴霜;龚星光;孟艳丽;虞艳琦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环氧合酶-2与胃癌新生血管形成的关系

    目的:观察环氧合酶-2 (cyclooxygenase-2, COX-2) 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正常胃黏膜组织、癌旁组织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COX-2与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新生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2例正常组织、66例癌旁组织和66例胃癌组织中COX-2和VEGF的表达,以CD34标记血管内皮,测定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结果:正常胃黏膜组织→癌旁组织→胃癌组织中,COX-2、VEGF的表达和MVD呈逐渐上升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者的表达具有一致性.MVD值与COX-2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COX-2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促进新生血管的生成.基金课题:本项目为广西科学基金项目(桂科青0728075)

    作者:梁志海;廖晓霞;赖铭裕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脂的影响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调查维持性血透患者中合并高血脂的流行情况,对其中35例高脂血症患者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6个月,观察灌流前后血脂的变化.结果:368例维持性血透患者中58.97%合并高脂血症,灌流6个月后血脂显著下降,表现为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蛋白a[Lp(a)]均显著下降,其中下降幅度大是Lp(a).结论:维持性血透患者大部分合并高脂血症,血液灌流可以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 Lp(a),TC,LDL-C,TG,HDL-C,改善脂代谢紊乱.

    作者:龚智峰;唐盛;彭小梅;吴潮清;闭闵;黄文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人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妇女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胚胎移植技术(IVM-ET)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不孕症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前景.方法:将39例PCOS不孕妇女分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IVM)组和常规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VF/ICSI)组.IVM组:11例PCOS患者,用小剂量促性腺激素(Gn)刺激后取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培养28 h,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继续培养3 d后行胚胎移植.IVF/ICSI组:28例PCOS患者,用常规IVF/ICSI技术助孕.结果:IVM组获卵数123枚,体外培养成熟率为82.93%(102/123),受精率为98.04%(100/102),卵裂率为92.00%(92/100),优胚率为39.13%(36/92),移植10个新鲜胚胎周期,临床妊娠2例,临床妊娠率为2/10,累计妊娠率4/11.与同期28例施行IVF/ICSI的PCOS患者进行比较,其Gn天数、用量、HCG日E2水平、获卵数、优胚率显著低于IVF/ICS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裂率无明显差异(P>0.05);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均低于IVF/ICSI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VM组无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和自然流产的发生,而IVF/ICSI组中重度OHSS发生率为10.71%(3/28)、自然流产率为3/10,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M技术为PCOS患者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同时在减少外源性Gn用量,有效控制卵泡数量和E2水平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对其能否降低OHSS风险以及成功率较低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丘映;邓志华;谭秀群;刘锋;谭庆英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血脂代谢紊乱特点及激素治疗前后的血脂变化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血脂代谢紊乱的特点及激素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方法:分别检测100例PNS患儿和60例健康儿童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脂蛋白a(LPa)、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1(ApoA1)和载脂蛋白B(ApoB)浓度.结果:①肾病组TC、TG、LPa 、HDL、LDL和ApoB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②PNS患儿经激素治疗8周后,激素敏感组 TC、TG、LDL和ApoB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③按糖皮质激素治疗效应将肾病组分为激素敏感组与激素耐药组,治疗后激素敏感组患儿高胆固醇血症发生率显著低于激素耐药组.结论:PNS患儿普遍存在血脂代谢紊乱;早期足量的激素治疗是缓解PNS患儿高脂血症(HLP)的有效手段,对于改善疾病预后意义重大.

    作者:梁冰;覃远汉;胡鹏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盐酸多沙普仑在小儿唇腭裂术后早期拔管的应用

    目的:观察盐酸多沙普仑在小儿唇腭裂术后早期拔管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静-吸复合气管内插管麻醉120例,实验组(C组)60例;对照组(D组)60例.手术结束前10 min停药,D组自然苏醒,C组静注多沙普仑1 mg/kg,记录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BP、HR、SpO2、RR、VT.患者清醒,RR10次/min以上,VT>8 mL/kg后拔出气管导管.结果:C组与D组比较,苏醒时间明显缩短(P<0.01),用药后RR、VT明显增加(P<0.01);两组苏醒后BP、HR均较苏醒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注1 mg/kg盐酸多沙普仑可缩短小儿唇腭裂术后麻醉苏醒时间.

    作者:钟军;许建能;杨天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肿节风水提物减轻放射性口干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肿节风水提物对鼻咽癌(NPC)患者放疗急性反应和放射性口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Ⅲ和Ⅳa 期NPC患者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25例,研究组2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放化综合治疗的方法,研究组配合单剂中药肿节风水提物20 g/d口服.观察两组治疗后肿瘤消褪情况和急性放化疗副反应以及放射性口干的严重程度.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放疗后两组肿瘤局部控制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的急性放化疗副反应出现的频率和严重度均轻于对照组,放射性口干的严重程度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节风水提物有抗氧化损伤的作用,与放化疗结合能明显减轻急性放化疗毒副反应,降低放射性口干的严重程度,对放化疗所致的副反应有一定减毒作用.

    作者:韦波;王仁生;秦俭;张勇;滕家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葡萄球菌肠毒素在腹腔恶性肿瘤热灌注化疗增敏效应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热灌注化疗联用葡萄球菌肠毒素(staphyloentero-toxin SE)对腹腔晚期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85例腹腔晚期恶性肿瘤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9例行热灌注化疗,治疗组46例行热灌注化疗+SE.观察疗效、生存期及对细胞免疫的影响和副作用等.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的腹水有效控制率分别为91.7%(33/36)、65.51%(19/29)(P<0.05).治疗组的Karnofsky评分改善率为89%(41/46),对照组为72%(28/39)(P<0.05).Ⅱ度以上白细胞和血小板的下降率,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生存期,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腹腔热灌注化疗+SE行生物热灌注化疗是治疗腹腔晚期肿瘤尤其是并发腹水的一个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倪秉强;张志红;罗展雄;李旌;陈日新;徐艺安;朱州;郑青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慢性吗啡处理对大鼠交感神经节形态学的影响

    目的:观测慢性吗啡(Mor)处理对大鼠交感神经节形态结构,特别是突触界面结构参数的影响.方法:剂量递增法连续皮下注射(sc)吗啡5 d 对大鼠进行慢性吗啡处理,光、电镜下观测慢性吗啡处理对大鼠交感神经节--颈上神经节(SCG)形态结构,特别是突触界面结构参数的影响.结果:(1)慢性吗啡处理5 d后,SCG神经元数量、面积和周径均无明显改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慢性吗啡处理5 d后, SCG神经元突触后致密物厚度(PSD)增厚,突触间隙变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突触活性区长度无明显改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吗啡处理导致大鼠交感神经节突触界面结构产生了适应性改变.

    作者:何萍;韦力;莫宁;于洪波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肝细胞癌中乙酰肝素酶与NM2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PA)和NM23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2例HCC,62例肝硬化及23例正常肝组织HPA和NM23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H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HPA阳性率在HCC中明显高于肝硬化组(P=0.000)及正常肝组(P=0.001);在临床TNM分期中Ⅰ、Ⅱ期明显低于Ⅲ、Ⅳ期(P=0.001);无转移组明显低于转移组(P=0.000);在AFP≥400 μg/L组、有门脉癌栓组和多个肿瘤结节组分别明显高于AFP<400 μg/L组(P=0.01)、无门脉癌栓组(P=0.000)和单个肿瘤结节组(P=0.000).NM23阳性率在HCC中明显低于肝硬化组(P=0.009)及正常肝组(P=0.000);在TNM分期Ⅰ、Ⅱ期明显高于Ⅲ、Ⅳ期(P=0.001);在无转移组明显高于转移组(P=0.000);在AFP≥400 μg/L组和有门脉癌栓组分别明显低于AFP<400 μg/L组(P=0.02)和无门脉癌栓组(P=0.005).HPA与NM23表达呈负相关(r=-0.271,P=0.001).结论:HPA高表达与NM23低表达在HCC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HPA与NM23蛋白指标有助于HCC诊断和判断患者预后.

    作者:陈罡;党裔武;罗殿中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低位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影响的研究

    目的:观察低位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及血压、心率的影响.方法:将38例接受盆腔或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分为2组:高血压病组、对照组.监测时点与项目:麻醉前(基础值)、硬膜外腔注药后5 min(T1)、10 min(T2)、15 min(T3)、30 min(T4) 、45 min(T5);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HRV的低频率(LF)、高频率(HF)、低频与高频比率(LF/HF).结果:两组麻醉后各时点的SBP、DBP、HR、LF、HF均较麻醉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病组的SBP、DBP、HR、LF、HF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硬膜外麻醉对老年患者自主神经系统有较大的影响,使患者出现血压降低、心率减慢,老年高血压患者循环系统受到的影响更为明显.

    作者:黄艺文;霍苗;蓝雨雁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优化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组织因子小干扰RNA转染HEK-293的转染条件

    目的:优化lipofectamineTM2000介导的组织因子(TF)小干扰RNA(siRNA)的转染条件.方法:化学合成法合成特异的TF siRNA,利用绿色荧光蛋白(GFP)进行标记,分别将1.0 μL和1.5 μL的lipofectamineTM2000与含有20、30、40、50、60 pmol的TF siRNA混合液制备成相应的转染混合物,转染人胚胎肾细胞株(HKE-293)24 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计数阳性细胞率.同时,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每组细胞活性.结果:转染效率和细胞活性与lipofectamineTM2000以及siRNA有明显的交互作用,在1.0 μL的lipofectamineTM2000和50 pmol siRNA转染HEK-293细胞时,细胞转染效率高,转染效率达(86.5±2.4)%,在1.5μL的lipofectamineTM2000转染40 pmol siRNA时,细胞活性为(86.0±7.8)%.结论:经优化转染条件后的lipofectamine TM 2000可高效的将化学合成的siRNA转染入HKE-293细胞株,且细胞活性达85%以上,为建立稳定的沉默转染体系提供实验基础.

    作者:张园;李志樑;邱健;易绍东;董凤英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湿热证黄腻苔舌上皮细胞凋亡指数的分析

    目的:观察不同疾病所致湿热证的舌象和证型分布,分析湿热证黄腻苔舌上皮细胞凋亡指数变化的特征.方法:56例湿热证患者为实验组,32例健康者正常舌象为对照组.所有观察对象均刮取舌苔送检舌上皮细胞凋亡指数.结果:脾胃湿热证为多见的证型;红舌占异常舌色的明显多数;湿热证舌苔上皮细胞凋亡指数低于正常薄白苔(P<0.05),黄腻苔苔质厚者低于苔质薄者(P<0.05),苔色深者低于苔色浅者(P<0.05);不同的湿热证分型(除大肠湿热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证型间两两比较则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湿热证证型分布、舌象以及黄腻苔舌上皮细胞凋亡的异常变化反映了湿热证的病证实质;舌上皮细胞凋亡受抑程度不同,可能是导致湿热证黄腻苔苔质厚薄和苔色深浅不同变化的机制之一.

    作者:吕军影;阙铁生;黄李平;李佳荃;黄耀全;卓冬婷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细胞因子及免疫抑制剂对大鼠脑内神经递质的影响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 、戊四氮致痫和免疫抑制剂抗痫效应过程中谷氨酸(glutamate ,Glu)和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 ,GABA)在大脑皮质及海马内表达的变化,探讨IL-1β、IL-6在癫(癎)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及免疫抑制剂的抗痫效应.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对照组;IL-1β组;IL-6组;戊四氮组;IL-1ra (IL-1受体拮抗剂)+戊四氮组;地塞米松+戊四氮组.行侧脑室注射相应试剂120 min后观察大鼠行为变化,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脑皮质及海马内Glu及GABA的表达变化.结果:IL-1β组、IL-6组癫(癎)发作程度达中度;戊四氮组癫(癎)发作程度达重度.IL-1ra +戊四氮组癫(癎)发作较戊四氮组减轻,地塞米松+戊四氮组无明显癫(癎)发作.免疫组化染色显示,IL-1β组、IL-6组、戊四氮组Glu表达在大脑皮质及海马较对照组明显升高,GAB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IL-1ra +戊四氮组及地塞米松+戊四氮组与单独注射戊四氮组比较,Glu免疫染色减弱,GABA免疫染色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L-1β或IL-6可能通过升高Glu含量并降低GABA的含量参与致痫过程,从而使神经元兴奋性升高促进癫(癎)发作.免疫抑制剂具有抗痫效应.

    作者:朱晓琴;胡景鑫;雷水生;李正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学细胞因子变化的研究

    目的:检测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学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ELISA方法对5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及4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进行检测.结果:IL-1、IL-4、IL-8、IL-13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而IL-18、IFN-γ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结论: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细胞因子水平异常,提示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发病与免疫机制有关.

    作者:郑文军;林有坤;严煜林;梁伶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国产那格列奈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胰岛素分泌的影响

    目的:探讨国产那格列奈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和胰岛素的影响.方法:25例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国产那格列奈片120 mg/次,3次/d,未用磺脲类降糖药.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测空腹血糖(FBG)、餐后1 h血糖(1hPBG)、餐后2 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1 h胰岛素(1hINS)、餐后2 h胰岛素(2hINS).结果:治疗12周时,与用药前比较,1hPBG、2hBPG、HbA1c明显降低(P<0.01),餐后1hINS增加,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那格列奈有明显降低餐后血糖和HbA1c作用,能促进1hINS的分泌.

    作者:谢新荣;罗佐杰;秦映芬;梁杏欢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原发性高血压无创动脉硬化检测临床意义

    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 hypertension),病程达10年至数10年的慢性过程.始发病变累及1 mm及1 mm以下的细小动脉,即阻力型动脉.血压持续升高,这些细小动脉由功能改变逐步形成不可逆的结构变化,并发心、脑、肾的一系列病变.还可损伤大、中动脉引起动脉粥样硬化(athrosclerosis,As),高血压实质上是一种以血管为主要病变的疾病.

    作者:刘唐威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Twist与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

    Twist蛋白是属于碱性的螺旋-环-螺旋蛋白家族中的高度保守的转录因子,在胚胎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Twist被认为是一种癌基因蛋白, 能编码凋亡抑制蛋白,与恶性肿瘤细胞的凋亡关系密切.一些学者推测,Twist的激活可能与恶性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过程有关.本文主要综述近年来Twist与恶性肿瘤细胞凋亡的关系以及在恶性肿瘤的侵袭、转移中的作用.

    作者:刘瑞鸣;徐静 刊期: 200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