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广西医科大学
  • 主办单位:广西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1005-930X
  • 国内刊号:45-1211/R
  • 影响因子:0.78
  • 创刊:1977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广西
  • 语言:中文
  • 邮发:48-178
  • 全年订价:34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 全国高校自然科学优秀学报
  • 医药卫生综合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2016年6期文献
  • 中医药疗法治疗失禁性皮炎的Meta分析

    目的:对中医药疗法治疗失禁性皮炎(IAD)的疗效进行Meta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Cochrane数据库、JBI循证护理中心图书馆等数据库,均从建库检索至2016年6月,按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由两位研究者独立进行质量评价及数据提取,采用Rev 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192篇文献,终纳入15篇,均为随机对照试验(RCT),共81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IAD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OR=10.36,95%CI 6.00~17.89,Z=8.38,P<0.000 01),且平均愈合时间更短(MD=2.48,95%CI为-3.06~-1.91,Z=8.47,P<0.000 01).结论:中医药疗法对治疗IAD有显著疗效,但由于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较低,用于临床指导时应慎重.

    作者:施洁;江锦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血管瘤患儿血清及尿液血管生长素水平的变化及其在血管瘤分期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血管瘤患儿血清及尿液血管生长素(ANG)水平的变化,为血管瘤临床分期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血管瘤和血管畸形患儿66例,其中增生期血管瘤24例(增生期组),消退期血管瘤28例(消退期组),血管畸形患儿14例(血管畸形组).另选取同期本院健康体检的36例婴幼儿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及尿液ANG、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以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结果:增生期组患儿血清及尿液ANG水平显著高于消退期组、血管畸形组及正常对照组(均P<0.01).消退期组患儿血清及尿液ANG水平分别与血管畸形组、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增生期组、消退期组和血管畸形组患儿血清及尿液VEGF、bFGF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增生期血管瘤患儿的血清及尿液中ANG水平明显高于消退期血管瘤和血管畸形患儿,但在消退期血管瘤和血管畸形患儿中则无显著变化,ANG水平可作为临床上血管瘤分期的参考依据.

    作者:江成鸿;林晓曦;陈晓东;叶肖肖;李铭;黄楚珊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ABCD3评分系统联合危险因素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早期卒中风险的研究

    目的:探讨ABCD3评分系统联合危险因素在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早期卒中风险的价值.方法:选取120例TIA患者,根据TIA后是否发生脑梗死分为脑梗死组和非脑梗死组.比较两组各项临床指标差异,并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TIA后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将独立危险因素纳入评分系统,采用ABCD3评分联合危险因素进行TIA后脑梗死风险预测,并与ABCD3评分系统预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既往脑梗死或TIA史、血清同型半胱氨酸≥15 μmol/L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8 mg/L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15 μmol/L及血清CRP≥8 mg/L是TIA后发生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0.05).ABCD3联合危险因素评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优于ABCD3评分(P<0.05).结论:ABCD3联合危险因素评分评估TIA后脑梗死风险的效果优于ABCD3评分系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钟才;韦英海;吴振宏;欧阳强;蓝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8月1日至2015年10月31日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附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193例,根据动脉瘤是否破裂,将患者分为两组:破裂组133例,未破裂组60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动脉瘤大小、高血压、吸烟、饮酒等因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颅内动脉瘤发生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是颅内动脉瘤发生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彭定天;胡诗俊;谭静;程道宾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复方固冲寿胎汤联合主动免疫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复方固冲寿胎汤联合主动免疫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就诊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产科的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5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主动免疫治疗,研究组采用复方固冲寿胎汤联合主动免疫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补体C3(C3)、补体C4(C4)、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免疫指标水平及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孕酮变化.比较两组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71%(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gG、IgA、IgM、C3、CD4+、CD4 +/CD8+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 <0.05),且研究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加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D8+指标水平及HCG、孕酮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均P<0.05),且研究组升高程度较对照组更加显著(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结论:复方固冲寿胎汤联合主动免疫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疗效可靠,可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提高妊娠成功率,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红霞;周晓霞;穆琳;杨菲菲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静脉注射瑞芬太尼对腹部手术患者异丙酚药代动力学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瑞芬太尼对腹部手术患者异丙酚药代动力学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在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接受全麻的腹部患者为观察对象,并根据患者意愿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异丙酚麻醉,观察组给予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麻醉,观察两组患者药代动力学参数、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麻醉效果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分布半衰期(T1/za)、消除半衰期(T1/2β)、中央室分布容积(V1)、血浆清除率(CL)等药代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与t0相比,对照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平均动脉压(MAP)变化的幅度均较观察组明显(P<0.05),而两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Ramsay评分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静脉注射瑞芬太尼麻醉对异丙酚药代动力学和腹部手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且麻醉效果较好,适用于临床麻醉.

    作者:陈兴寅;柴琼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与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肾损害的关系研究

    目的:研究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与多发性骨髓瘤(MM)合并肾损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4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MM患者57例,根据入院时血肌酐(Scr)水平分为肾功能正常组(A组,44μmol/L≤Scr<133μmol/L,n-40)和肾功能异常组(B组,Scr≥133 μmol/L,n=17).检测和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常规[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血小板(PLT)、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肾功能[血清尿素(Ur)、Scr、血清尿酸(UA)、胱抑制素C(Cys-C)、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尿β2-MG、24 h尿蛋白定量等实验室相关指标.将上述指标与Scr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并纳入多重线性回归方程中,分析Scr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Hb、Glb、Alb、Ur、UA、Cys-C、Ccr、血钙、血清β2 MG、尿β2-MG、24 h尿蛋白定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b、Ccr分别与Scr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268、0.679,均P<0.05);Glb、Ur、UA、Cys-C、血清β2-MG、尿β2-MG、24 h尿蛋白定量分别与Scr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268、0.859、0.417、0.911、0.771、0.411、0.284,均P<0.05).同时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ys-C、Alb、血清β2-MG和RDW均为Scr的影响因素(均P<0.05),其中RDW对Scr水平影响大(β=-366.965).结论:Cys-C、Alb、血清β2-MG及RDW可反映患者的肿瘤负荷,并能够间接地反映MM患者的肾损害情况,是评价MM合并肾损害的重要指标,其联合Scr可为MM合并肾损害的临床诊断及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实验室依据.

    作者:韦慧萍;兰访;朱璇;李山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利妥昔单抗治疗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的Meta分析

    目的:系统性评价利妥昔单抗(RTX)对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诱导缓解和维持缓解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和手工检索结合,检索EMbase、CENTRAL、Medline、万方、知网、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间从1996年1月10日至2016年1月10日,查找所有关于RTX治疗AAV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所得数据采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文献,合计373例患者,其中试验组197例,对照组176例.对于AAV的诱导缓解治疗,RTX与环磷酰胺/硫唑嘌呤(CTX/AZA)治疗比较,治疗基线为复发性疾病,6个月、12个月的完全缓解率较高(RR=1.67,95%CI为1.13~2.46,P=0.01;RR=2.04,95%CI为1.16~3.60,P=0.01).RTX组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CTX/AZA组(RR=0.25,95%CI为0.11~0.59,P=0.002).与英夫利昔单抗(IFX)组比较,治疗难治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PA)具有更高的远期缓解率(RR=5.70,95%CI为1.31~24.74,P=0.02).在AAV维持缓解治疗中,RTX较AZA能减少82%的主要复发率(RR=1.18,95%CI为0.06~0.58,P=0.004).结论:RTX在诱导缓解治疗阶段对AAV基线为复发性疾病具有较高的缓解率,并能有效减少症粒细胞减少的发生,且对难治性GPA的远期缓解率更高;在维持缓解治疗阶段,RTX能更有效避免主要复发.

    作者:曾玲玲;胡章学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初诊宫颈癌患者磁共振平扫、DWI特征及ADC值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目的:观察初诊宫颈癌患者磁共振平扫、扩散加权成像(DWI)特征,并分析ADC值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00例初诊宫颈癌患者,观察其磁共振平扫特征、DWI特征,测量其ADC值及微血管密度(MVD),并选择3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分析宫颈癌的ADC值及MVD值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病变信号特征为等长T1、略长T2信号,压脂序列呈明显高信号,DWI序列呈高信号.磁共振将5例Ⅱ期病变误诊为Ⅰ期,将6例Ⅰ期病变误诊为Ⅱ期,3例Ⅲ期病变误诊为Ⅱ期,与术后病理分期比较,其诊断准确率为86%.与对照组的ADC值(1.238±0.078)s/mm2比较,宫颈癌ADC值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ADC值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MVD值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病理分期宫颈癌患者间ADC值及MVD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Ⅲ期、Ⅳ期宫颈癌患者ADC值显著低于Ⅰ期、Ⅱ期宫颈癌患者,MVD值显著高于Ⅰ期、Ⅱ期宫颈癌患者(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宫颈癌患者ADC值与MVD值间呈负相关关系(r=-0.791,P=0.011).结论:磁共振平扫及DWI能够清晰显示初诊宫颈癌患者形态学特征,并且ADC值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具有密切关系.

    作者:万柘君;朱万荣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左旋甲状腺素治疗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疗效及对血脂影响的Meta分析

    目的:运用循证医学方法评价左旋甲状腺素(L-T4)治疗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疗效及对血脂的影响.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谷歌数据库、维普(VIP)、万方、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及Cochrane协作网数据库(Cochrane Central)国内有关左旋甲状腺素治疗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疗效及对血脂影响的文献,经过对文献质量评价后采用Review Manager v.5.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共40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疗效方面:治疗后促甲状腺素(TSH)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治疗后游离甲状腺素(FT4)和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较治疗前轻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 01).血脂方面: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LDL)、甘油三酯(TG)及总胆固醇(TC)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后在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方面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结论:左旋甲状腺素治疗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疗效显著及对改善血脂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但鉴于纳入分析的研究质量差异较大,仍需大样本、多中心及高质量的随机对照实验来证实.

    作者:覃裕祺;霍仲超;吴坤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利培酮、喹硫平单用和分别联合盐酸舍曲林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研究利培酮、喹硫平单用和分别联合盐酸舍曲林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接受治疗的1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每组各40例.A组患者单独给予利培酮治疗,B组患者给予利培酮联合盐酸舍曲林治疗,C组患者单独给予喹硫平治疗,D组患者给予喹硫平联合盐酸舍曲林治疗.比较4组患者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B组、D组患者的PANSS总分、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和精神病理评分分别低于A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D组患者的SANS总分、情感平淡、思维贫乏、意志缺乏和兴趣缺乏评分分别低于A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组患者的注意障碍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B组、C组、D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12.50% (5/40)、7.50% (3/40)、10.00% (4/40)和7.50%(3/40),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培酮或喹硫平联合盐酸舍曲林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优于单独使用利培酮、喹硫平,对患者阴性症状的改善效果较好,且未明显增加患者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侯云跃;范林钰;刘茂航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心房颤动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AF)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水平与AF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2月广西梧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98例AF患者(AF组)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阵发性AF患者46例,持续性AF患者52例,选取年龄、性别与AF组匹配的无AF人群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研究对象的血清IL-6和MMP-2水平;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持续性AF组患者血清IL-6、MMP-2和hs-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均P<0.05).阵发性AF组患者血清IL-6、MMP-2和hs-CRP水平较对照组有所增高(均P <0.05).持续性AF组患者血清IL-6、MMP-2和hs-CRP水平与阵发性A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持续性AF组患者血清IL-6、MMP-2与hs-CRP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r=0.468、0.620,均P<0.05),IL-6与MMP-2水平亦呈正相关关系(r=0.660,P<0.05).结论:血清IL-6和MMP-2可能与AF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作者:赖俊龙;叶少武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补体C3、C4水平与其他相关实验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补体C3(C3)、补体C4(C4)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其他相关实验指标的关系,探讨C3、C4水平对SLE监测与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SLE的患者60例为SLE病例组,另选取同期到本院体检中心体检的119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同时检测两组患者的C3、C4、免疫球蛋白、血脂水平以及肝、肾功能指标,分析两组间各项指标的差异以及C3、C4与各项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SLE病例组总蛋白(TP)、白蛋白(ALB)、尿酸(UA)、碳酸氢根(HCO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 (ApoA1)、载脂蛋白B(ApoB)、同型半胱氨酸(HCY)、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C3以及C4的水平均降低(均P<0.05),而肌酐(Crea)、免疫球蛋白G(IgG)和胱抑素C(Cy-C)水平均升高(P<0.05).两组的球蛋白(GLB)、尿素(Urea)以及脂蛋白(a)[LP(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随着抗dsDNA滴度的增加,C3、C4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DIL-C、ALB、ApoB与C3、C4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均P <0.01).结论:除多种系统功能指标异常外,SLE患者C3、C4水平随着病情加重而降低,并与ALB、ApoB、HDL-C水平呈正相关关系,C3、C4水平对SLE监测与预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兰访;韦慧萍;朱璇;秦雪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PHACO)、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联合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行PHACO+ IOL植入术+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的44例(48眼)白内障合并翼状胬肉患者,对所有患者术后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患者术后的视力、IOL度数预测的准确性、角膜状态等的改变情况.结果:联合手术后,患者的术眼视力提高,术前100%术眼裸眼视力(UCVA)及93.75%佳矫正视力(BCVA)均低于0.3,术后68.75%术眼UCVA及87.50%BCVA均高于0.3;术后平均角膜曲率较术前提高(P<0.05);术后实际屈光值与预留屈光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绝对屈光误差值与术前、术后角膜曲率的变化值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PHACO+ IOL植入术+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后患者视力得到提高,但由于翼状胬肉的干扰,联合手术对IOL度数预测的准确性尚欠佳.

    作者:刘露;梁皓;谭少健;李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经鼻内镜外科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经鼻内镜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和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接受治疗的100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术后6个、12个月的临床疗效进行评定,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手术治疗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术后6个、12个月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Lund-Kennedy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且术后12个月的VAS评分和Lund-Kennedy评分低于术后6个月,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00例患者的病情完全控制率为88%,其中不伴鼻息肉患者病情完全控制率明显高于伴鼻息肉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临床类型、是否伴有变应性鼻炎、VAS评分、Lund-Mackay评分、Lund-Kennedy评分、术后随访依从性、是否复发是影响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采用鼻内镜下外科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其治疗效果会受到是否伴有鼻息肉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作者:赵小军;储九圣;蔡克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重组腺病毒介导的绿色荧光蛋白转染对兔脂肪干细胞生长增殖及成脂分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携带绿色荧光蛋白的腺病毒载体(Ad-GFP)转染兔脂肪干细胞(rADSCs)后对其生长增殖及成脂分化的影响.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1.5~2.0 kg、8~12周龄)腹股沟皮下脂肪垫3 mL,采用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rADSCs.取第3代rADSCs细胞分为Ad-GFP转染组(A组)和未转染的对照组(B组),流式细胞术检测Ad-GFP转染rADSCs的效率.比色法检测两组细胞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四氮唑复合物(XTT)比色法检测rADSCs的增殖情况.细胞成脂分化14 d后行油红O染色,检测脂肪细胞分化率及细胞内脂滴含量.结果:两组rADSCs表面标志物CD29、CD44、CD90、CD105阳性表达率均在95%以上.不同MOI值rADSCs转染效率不同,当MOI值为10、30、50、100时转染效率分别为11.2%、42.7%、95.3%、97.1%.Ad-GFP转染后的rASCs贴壁后呈梭形,细胞质丰富,保持了良好的正常形态.两组rASCs培养上清液中LDH含量及rADSCs增殖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细胞分化率和细胞内脂滴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Ad-GFP转染rADSCs后,GFP可在细胞内稳定表达,对细胞无明显毒性作用,不影响rAD-SCs的生长、增殖及成脂化能力,是一种理想的脂肪干细胞示踪标记方法.

    作者:陈海;梁至洁;梁一丹;黎洪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右美托咪定对丙泊酚孵育的离体胎鼠海马神经元Bcl-2/Bax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丙泊酚孵育的离体胎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及相关因子(Bcb2、Bax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孕16~18 d的SD大鼠胎鼠海马神经元细胞.以5×105/mL的细胞密度接种于培养板中,培养至第7天,NeuN法鉴定原代海马神经元.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海马神经元分为3组:对照组(C组)不做任何处理;丙泊酚组(P组)加入丙泊酚,终浓度为100 μmol/L;右美托眯定+丙泊酚组(DP组)加入右美托咪定,终浓度为1 μmol/L,孵育30 mmin,随后加入丙泊酚,终浓度为100 μmol/L,孵育3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RT-PCR法测Bcl-2 、Bax及caspase-3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Bcl-2 、Bax及actived-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P组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Bcl-2 mRNA及其蛋白表达下调(P<0.05),caspase-3 mRNA和actived-caspase-3蛋白表达上调(P<0.05),而Bax mRNA和蛋白表达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Bcl-2/Bax比值显著低于C组(P<0.05).与P组比较,DP组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Bcl-2 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P<0.05),caspase-3 mRNA和activedcaspase-3蛋白表达下调(P<0.05),而Bax mRNA和蛋白表达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P组Bcl-2/Bax蛋白比值显著高于P组(P <0.05).结论:右美托咪定通过上调Bcl-2的表达抑制下游caspase-3的激活,使离体胎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减少,从而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梁羽冰;谢玉波;戴惠军;刘震;梁锐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The expression of Sox4in female lung cancer patients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作者:Yongchun Zhou;Yunlan Chen;Yunchao Huang;Guangqiang Zhao;Qian Yao;Lianhua Ye;Yaqian Du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低分子量肝素钙对静脉留置针致血栓形成模型兔血清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和D-二聚体的影响

    目的:探讨低分子量肝素钙对静脉留置针致血栓形成模型兔血清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D-二聚体(DD)水平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16只实验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在兔双耳外缘静脉置入留置针后注射20%甘露醇溶液建立静脉留置针致血栓形成动物模型.建模1d后,实验组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钙50 IU/kg,对照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两组均于置针前、置针1 d、3 d、5 d测定血清vWF、DD水平,并于5d后镜下观察留置针血管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两组置针后1d血清vWF、DD水平均升高,实验组干预后vWF、DD水平迅速下降,第5天达低值;对照组vWF水平持续升高,DD水平3d时达到高峰,5d时仍高于置针前水平.实验组在置针3d、5d时vWF 、DD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血栓形成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钙可显著降低静脉留置针致血栓形成模型兔血清vWF和DD水平,动态观察vWF、DD值变化可用于确定药物预防留置针致静脉血栓形成的适宜时机及评价干预效果.

    作者:张丽凤;卢孟密;廖海涛;韦义萍;李丽婵;邓婷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血清和肽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与支架成形术后再狭窄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血清和肽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与支架成形术后再狭窄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选取130例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并行支架成形术患者,随访1年,依据其是否再次发生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分为再狭窄组(”=28)和无狭窄组(n=102).比较两组血清和肽素水平,并分析血清和肽素与血管再狭窄的关系.结果:术前、术后3d及术后1年,再狭窄组血清和肽素水平分别为(19.6±4.2) pmol/L、(25.8±6.4) pmol/L、(20.4±3.9)pmol/L,无狭窄组分别为(19.2±3.5)pmol/L、(25.1±7.3)pmol/L、(12.8±2.6)pmol/L.术前及术后3d,两组患者血清和肽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再狭窄组血清和肽素水平明显高于无狭窄组(P<0.D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和肽素是颅内椎基底动脉支架成形术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OR=4.405,95%CI:1.121~8.327,P<0.05).结论:血清和肽素是预测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再狭窄的可靠血清学指标.

    作者:曹炳华;覃冬华;莫建义;农伟东;陈浪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荷包缝合深度对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探讨荷包缝合深度对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接受PPH治疗的100例Ⅲ~Ⅳ度痔疮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51例).观察组于齿状线上2.5~4.0 cm黏膜下层略带浅肌层部位行荷包缝合,对照组于齿状线上方2.5 cm黏膜下未带平滑肌部位行荷包缝合.比较两组术中一般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及复发率.结果:两组的住院天数、黏膜完全切除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术中吻合口出血缝扎率及肛门坠胀不适感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PH术中在齿状线上2.5~4.0 cm黏膜下层略带浅肌层部位进行荷包缝合临床疗效显著,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作者:王林泉;张允东;王毓;董炳耀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并将临床资料与超声诊断资料进行比较.结果:经临床和病理分析证实,其中卵巢异位103例(89%),腹壁异位12例(10%),膀胱异位1例(1%),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6%,误诊率为14%.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用于明确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部位,并判断病灶大小、形态及周围脏器的关系.

    作者:廖海珍;廖倩雯;黄艳焦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复方胞二磷胆碱在青光眼视神经萎缩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复方胞二磷胆碱在青光眼视神经萎缩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2013年8月至2015年5月陕西省咸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40例青光眼视神经萎缩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颞浅动脉旁注射复方樟柳碱治疗,研究组采用肌肉注射复方胞二磷胆碱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视力总有效率为78.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视野光敏度和缺损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视觉诱发电位(VEP)振幅及潜伏时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复方胞二磷胆碱能够有效提升青光眼视神经萎缩患者的视力,改善患者的视野,对于提高患者的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永斌;李春艳;王燕;杨莉;高利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高原缺氧与2型糖尿病患者服用二甲双胍与乳酸中毒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高原缺氧与2型糖尿病患者服用二甲双胍导致乳酸中毒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四川省阿坝州人民医院收治的生活在高原地区(海拔3 000~4 000 m)且伴有2型糖尿病患者34例作为高原组,同时选取平原地区(海拔高度<500 m)的2型糖尿病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平原组),观察两组患者乳酸中毒的发生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差异,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24周后血糖水平降低幅度相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原组患者乳酸中毒的发生率为17.65%.显著高于平原组的2.50%,两组乳酸中毒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高原缺氧与2型糖尿病患者服用二甲双胍与乳酸中毒呈正相关关系(r=0.369,P<0.05).结论:处于高原缺氧状态下的2型糖尿病患者服用二甲双胍发生乳酸中毒的概率高于平原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且高原缺氧与2型糖尿病患者服用二甲双胍与乳酸中毒呈正相关关系,应引起临床的重视与关注.

    作者:唐大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保定市二五二医院接受治疗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研究组采用胰岛素泵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血糖指标及反映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均明显改善(均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糖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 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低于对照组,空腹C肽(C-P)和餐后2hC肽(2 h C-P)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胰岛素功能均有明显改善,研究组患者的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高于对照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能改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及血糖代谢,保护胰岛功能,较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方案更具优势.

    作者:刘佳;钟成福;张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喘乐宁联合溴化异丙托品微量气泵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喘乐宁联合溴化异丙托品微量气泵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西安市儿童医院儿科60例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抗感染,镇咳祛痰,氧疗等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喘乐宁联合溴化异丙托品微量气泵吸入治疗.记录并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症状持续时间及血清中白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10、TGF-β1水平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患儿喘憋缓解时间及喉喘鸣消失时问亦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喘乐宁联合溴化异丙托品微量气泵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疗效显著,明显缩短患儿症状消失时间,增强机体免疫反应,降低气道敏感性.

    作者:张进军;黄妮娜;李丹;章玉丹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围术期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非胸心、非神经外科手术围术期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择非胸心、非神经外科手术围术期脑梗死患者23例列入病例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匹配同时期相同手术类型但围术期未发生脑梗死的患者92例,列入对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非胸心、非神经外科患者围术期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两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术中低血压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性别、年龄、脑梗死史、麻醉方式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中低血压是围术期脑梗死的影响因素(OR=8.250,P<0.001).结论:术中低血压是发生围术期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韦珊珊;刘敬臣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23G玻璃体手术在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23G玻璃体手术在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4年9月在陕西省西电集团医院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23G玻璃体手术治疗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81例(90眼)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术后视力恢复情况以及术中、术后的并发症情况.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第1、第3、第6个月视力提高2行以上(包含2行)者分别为65例、71例、74例;术后第1、第3、第6个月的眼压、眼轴长度亦明显优于术前;术中发生并发症9例,主要为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等,术后发生并发症11例,主要为眼压升高、视网膜再脱离、玻璃体积血以及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23G玻璃体手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治疗手段,有利于患者视力改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建军;张英辉;关晓慧;杨洪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湖北省应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53)与对照组(n=52).两组均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拉米夫定,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聚乙二醇干扰素,两组均连续治疗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HBV-DNA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变化,对比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在HBeAb/HBeAg转换率、HBsAg阴转率和HBV-DNA阴转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此外,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在治疗3个月及12个月后的ALT水平和HBV-DNA水平变化方面也显出了优势(P<0.05).不良反应发生方面,两组均有个别发生,主要表现为胃肠道不适、肌肉疼痛等.不良反应持续时间均较短、症状较轻,未见影响治疗者.结论:e抗原阳性HBV患者应用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安全有效,应予推广.

    作者:滕丹华;张劲;龚天斌;程莉;张天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贫血与左室功能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贫血与左室功能的关系,并研究贫血对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5年8月陕西省宝鸡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收治的舒张性心力衰竭合并轻度贫血患者81例(贫血组)、未合并贫血90例(非贫血组)为研究对象,对两组患者的左心室功能进行测定.贫血组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贫血研究组和贫血对照组两个亚组,贫血研究组给予右旋糖酐铁片治疗,贫血对照组不给予贫血干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1年预后情况.结果:贫血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后壁厚度(LVPWT)与非贫血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贫血研究组患者Hb水平、再住院率、平均住院天数、NYHA分级,6 min步行距离与贫血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贫血会导致左室功能降低,经过积极的纠正贫血治疗可有助于改善心力衰竭患者预后.

    作者:孙晋;郭亮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苦参碱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苦参碱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IT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给予泼尼松片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苦参碱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连续治疗2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估,观察各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及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的变化,并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在不同治疗方式或不同治疗时间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随着药物治疗时间的延长,血小板计数逐渐增加.治疗2周后两组CD3、CD4及CD4/CD8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0.05),CD8细胞所占百分比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CD3、CD4及CD4/CD8的差异更为显著(均P<0.05).两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参碱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ITP的效果显著优于糖皮质激素单独用药,能够增加血小板数量,调节T淋巴细胞表达,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龙潺;唐雪元;郑方英;王春莲;胡俊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多模态超声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多模态超声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拟行微波消融术的25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共291个结节),术前行甲状腺结节多模态超声检查[常规超声(US)+超声弹性成像(UE)+超声造影(CEUS)],以病理学结果作为判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金标准,比较US与多模态超声技术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结果:25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共291个结节),病理诊断良性结节21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约占86.95%),恶性结节35例(乳头状癌占85.57%),多模态超声诊断良性结节207例,可疑恶性结节43例.多模态超声检查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4.2%、53.5%、87.2%,与US诊断结果(79.1%、28.6%、72.0%)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多模态超声检查用于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准确性较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莫伶丽;莫金霖;陈伟杰;田福年;吕静;彭洁;周胜楷;陈冬晓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舍曲林联合结构式家庭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舍曲林联合结构式家庭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心理康复中心收治的104例老年抑郁症患者,按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组患者给予舍曲林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治疗基础上,同时联合结构式家庭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表(ADL)评分及幸福进取者问卷(HEIQ)评分变化、不良反应以及6个月病情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HAMD-17评分、ADL评分及HEIQ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17评分、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1),而HEIQ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且观察组患者HAMD-17评分、ADL评分及HEIQ评分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6个月病情复发率较对照组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舍曲林联合结构式家庭治疗老年抑郁症患者,能有效消除或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适应能力,较好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石捷;戴剑;陶建青;曹译丹;梁佳;康红;黄玲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奥美拉唑联合铝碳酸镁治疗胃溃疡合并胃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评价奥美拉唑联合铝碳酸镁治疗胃溃疡合并胃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辽宁省盘锦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胃溃疡合并胃出血患者9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给予奥美拉唑与铝碳酸镁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独给予奥美拉唑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幽门螺旋杆菌(Hp)根除率、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42/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1%(32/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Hp根除率88.9%(40/45)显著高于对照组71.1%(32/45)(P<0.05),复发率6.7%(3/45)显著低于对照组26.7%(12/45)(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铝碳酸镁治疗胃溃疡合并胃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较奥美拉唑好,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华伟;王立军;张英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脑苷肌肽与神经节苷脂钠治疗中枢性协调障碍的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比较脑苷肌肽与神经节苷脂钠治疗中枢性协调障碍(ZKS)患儿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8月广西梧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收治的ZKS患儿9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在视听觉、触觉、运动、认知等综合训练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神经节苷脂钠治疗,研究组采用脑苷肌肽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发育商(DQ).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与对照组(88.8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DQ评分为(97.88±12.53)分,研究组为(98.38±12.06)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提高(均P<0.05),但治疗后两组间D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苷肌肽与神经节苷脂钠治疗ZKS患儿的疗效相当,在临床上均可酌情使用.

    作者:罗莹;梁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两种剂量牛肺表面活性物质对呼吸窘迫综合征近足月早产儿患儿血气分析指标、机械通气时间及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探讨40 mg/kg和70 mg/kg两种剂量牛肺表面活性物质对呼吸窘迫综合征近足月早产儿患儿血气分析指标、机械通气时间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10月湖北省长江大学附属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呼吸窘迫综合征近足月早产患儿130例,将其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65例,分别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首剂量40 mg/kg和70mg/kg牛肺表面活性物质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总给氧时间、住院时间、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次数,观察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变化、肺部X线胸片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B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总给氧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患儿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次数显著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动脉氧分压(P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儿治疗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及肺部X线胸片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和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患儿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40 mg/kg牛肺表面活性物质,70 mg/kg牛肺表面活性物质用于治疗近足月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更具优势,可有效缩短机械通气和总给氧时间,促进疾病康复,改善肺部通气功能,降低肺炎发生率.

    作者:张三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板系统内固定治疗可复性齿状突陈旧性骨折22例

    目的:探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板系统内固定治疗可复性齿状突陈旧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4年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22例可复性齿状突陈旧性骨折患者,采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板系统内固定进行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能耐受手术.手术时间为75~120 min,平均90 min,术中出血量为50~200 mL,平均100mL.所有患者均无术中并发症.共置入82枚寰枢椎椎弓螺钉,术后X线和CT复查3枚螺钉内倾角偏小、2枚内倾角过大,部分伤及椎动脉孔、椎管内侧壁,但均未见椎动脉出血及神经损伤.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26.3个月.末次随访中,20例合并神经系统症状患者中,1年后3例C级恢复到D级,3例C级恢复到E级,8例D级恢复到E级.1.5年后随访,2例C级恢复到D级,4例D级恢复到E级.随访过程中,无断钉及内固定失效发生.骨折移位0.3~1.0 mm,平均0.65 mm.AO间距为1.5~3.6 mm,平均2.47 mm.复查X线及CT显示植骨均获骨性融合,平均融合时间7个月.复查MRI显示脊髓压迫有效解除.结论: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板系统内固定手术是治疗可复性齿状突陈旧性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矫正畸形、稳定脊柱、解除颈髓压迫等优点.

    作者:彭小明;李挺松;肖增明;詹新立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导致骨强度下降,骨脆性增加,发生以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1].骨质疏松症患病人群广泛,好发于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有较大的危害性,会导致多数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甚至死于各种严重的并发症.随着老年社会的到来,骨质疏松症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已成为当今医学界研究的热门课题.本文对骨质疏松症的研究,特别是骨质疏松症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进一步了解国内外骨质疏松症的研究及其治疗现状.

    作者:谭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多次心肺复苏对心脏死亡捐献供肾移植的影响及其与缺血预处理的联系

    器官移植是终末期器官功能衰竭的理想甚至唯一治疗途径,但全球范围内器官短缺问题一直十分严重.心脏死亡后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被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移植协会公认为具开发潜能的供体来源[1],目前亦已成为我国移植器官来源的主流.但截至2013年底,我国大陆器官捐献率仅为1.18人/百万人[2],仍有很多患者在苦苦等待中去世,移植器官短缺的局面还远未缓解.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可能损害DCD供肾,被认为是移植后功能恢复差甚至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之一[3],但多次CPR却未必如此[4].因此,探讨并阐明多次CPR对DCD供肾的影响及其机制有利于有针对性地制订供肾保护策略、提高捐献和移植成功率.现笔者对DCD供肾者CPR包括多次CPR及其与缺血预处理(IPC)之间的联系的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聂峰;孙煦勇;董建辉;黄志成;杨建均;秦科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植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1]是一种植物次生代谢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多种植物中,种类数量繁多,结构类型复杂,其按结构可分为黄酮类和黄酮醇类、二氢黄酮类和二氢黄酮醇类、异黄酮类和双黄酮类等.因黄酮类化合物独特的化学结构,其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物和药理活性作用,是许多中草药的有效组成成分.

    作者:程新燕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山东沿海地区人群血尿酸与血压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山东沿海地区人群血尿酸水平与血压水平的相关性.方法:2014年3~10月由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及当地卫生部门共同组成调查队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山东省沿海地区常住居民血尿酸水平与血压水平进行调查,并对该人群尿酸水平与血压水平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3 157例(男1 215例,女1 942例),总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57.43%,其中男性患病率为64.52%,女性患病率为52.99%;总人群的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11.59%(366/3 157),其中男性患病率为17.12%(208/1 215),女性患病率为8.14%(158/1 942),以上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尿酸水平在308~371 μmol/L时,高血压前期患病风险高(P<0.01);而当尿酸水平≥257 μmol/L时,高血压1级、2级和3级患病风险增加(P<0.01),且随着尿酸水平的升高,高血压2级和3级的患病风险升高(P <0.01),呈剂量-反应关系.结论:人群中男性较女性高血压和高尿酸血症的患病风险高,且高血压患病风险随尿酸水平的升高而升高,血尿酸水平与高血压2级和3级的患病风险呈现剂量-反应关系,应加强该地区人群防治血尿酸升高的健康教育工作.

    作者:尤文君;王杰;陈颖;车奎;王颜刚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2000例妊娠期糖尿病筛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广西贵港市三区(覃塘区、港南区、港北区)妊娠期糖尿病(GDM)的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14~2016年广西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对贵港市三区(覃塘区、港南区、港北区)2 000例孕妇在妊娠24~28周采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进行GDM筛查.由经过严格培训的医护人员以现场询问和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记录.筛查结束后计算GDM患病率,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疾病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 000例调查对象中,GDM患病率为12.1%.单因素及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糖尿病家族史、孕前或孕期超重是GDM的危险因素(均P <0,01),孕期运动是GDM的保护因素.结论:广西贵港市三区GDM患病率高,应引起高度重视,应注意进行正规GDM筛查.有糖尿病家族史、孕前或孕期超重的孕妇应特别重视GDM筛查,孕前及孕期应注意适当运动,控制体重.

    作者:陆丽芳;张洪;毛锦江;林东源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深圳市宝安区妇女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女性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基因分型情况,探讨影响HPV感染的相关因素,为本地区更有效地开展宫颈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反向斑点杂交法(PCR-RDB)对2015年1~12月自愿参加宫颈癌筛查的1 652例女性进行23种HPV-DNA检测,同时对筛查对象的一般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 652例筛查对象中,HPV阳性266例,阳性率为16.10%,其中61例为混合型感染.高危型HPV感染常见的亚型为HPV52、HPVI6亚型,低危型HPV感染常见的亚型为HPV43亚型.单因素分析结果示:年龄、户籍类型、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收入、初次性行为年龄、初产年龄、怀孕次数、性伴侣数、伴侣性伴侣数为HPV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家庭经济收入、初次性行为年龄、怀孕次数、性伴侣数为影响HPV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HPV感染多见于家庭月平均收入低,初次性行为年龄早,怀孕次数多,性伴侣数多的女性人群,应重视对此类人群的筛查.

    作者:孟利平;李建梅;刘苑文;姚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在年轻宫颈癌患者术后预防尿潴留的应用

    目的:通过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改善年轻宫颈癌患者术后尿潴留的发生.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5年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行手术治疗的年轻宫颈癌患者60例,采用前后对比研究方法,实施前为对照组,实施后为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工作模式,观察组采用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患者术后第10天拔出尿管测定膀胱残余尿量,比较两组尿潴留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轻宫颈癌患者术后运用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能促进患者术后膀胱功能的恢复,降低患者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

    作者:陈二玲;郑建敏;黄一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纽曼健康系统模式预防尿道狭窄患者术后感染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以纽曼健康系统模式为基础的护理干预对尿道狭窄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方法:92例尿道狭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纽曼健康系统模式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感染率、睡眠质量及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4周后,观察组的尿路感染率(17.39%)明显低于对照组(50.00%)(P<0.01),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此外,与对照组(45.65%)相比,观察组的总体满意度(86.96%)也明显提高(P<0.01).结论:纽曼健康系统模式可以有效降低尿道狭窄患者的术后感染率,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燕妮;杜泉;王静;刘静;孙凤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个性化延续护理在儿童川崎病中的临床效果评估

    目的:探讨个性化延续护理对儿童川崎病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并分析其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4月陕西省咸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6例儿童川崎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式进行干预,研究组采用个性化延续护理方式进行干预.结果:研究组患儿家长对川崎病相关知识及健康技能的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患儿退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个性化延续护理有利于保障儿童川崎病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可有效缩短患儿退热时间,改善其血液指标,并减少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对于促进护理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云;任田甜;邵佳;杨佳欢;邵英;董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风险管理在淋巴瘤化疗病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淋巴瘤化疗病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化疗三科淋巴瘤化疗病区实施风险管理,将风险意识、护理风险分析、强化护理风险管理措施贯穿于淋巴瘤化疗病区护理管理的300例患者列为观察组;并将2014年1~12月在本科淋巴瘤化疗病区实施常规护理的300例患者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和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基础护理质量、病房管理质量及化疗专科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风险管理应用于淋巴瘤化疗病区的护理管理中,可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并降低护理风险.

    作者:许璐;陈梅忠;覃丽珍;李灿炎;劳春艳;陆凤妮;杨彩娟;江锦芳;劳永聪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双下肢多发性蔓状血管瘤1例

    蔓状血管瘤是迂回盘曲的异常血管团,包含小动脉和小静脉异常交通所形成的动静脉瘘,好发于青年人头面部及肢体深部[1].多数呈单发性逐渐弥漫扩张,双侧肢体多发性蔓状血管瘤罕见,鲜有相关影像学文献报道[2].本文将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例双下肢多发性蔓状血管瘤影像学特征及手术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夏龙杰;莫立根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HPLC法测定祛风止痛颗粒中芍药苷的含量

    目的:建立祛风止痛颗粒中芍药苷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方法.方法:采用ThermoC18(4.6 mm×250 mm)色谱柱,以甲醇-0.1%磷酸(28∶7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0 nm,流速为1.0 mL· min-1,柱温为室温.结果:芍药苷在0.122 1~1.831 2 μg范围内进样量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9.7%.结论:该法操作快速、简便、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祛风止痛颗粒中芍药苷的定量分析方法.

    作者:张影坤;罗丹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