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卡维地洛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和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87例老年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卡维地洛,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检测治疗前后心功能和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40例,92.19%)高于对照组(31例,7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量(CO)和每搏输出量(SV)水平均明显提高,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水平均明显降低,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维地洛可以降低老年CHF患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有效改善心功能,并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张朝华;刘旭帮;柴建文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熊去氧胆酸联合奥美拉唑及莫沙必利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纳入2013年5月至2016年7月治疗的106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予口服奥美拉唑、莫沙必利治疗4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熊去氧胆酸治疗4周.对比并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4周后,临床表现改善情况,观察组有效率为96.23%,对照组有效率为81.13%;胃镜征象改善情况,观察组有效率为92.45%,对照组为79.25%;胃黏膜组织活检病理改善情况,观察组有效率为83.02%,对照组为64.15%;两组间临床表现、胃镜征象及胃黏膜组织活检病理改善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两组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熊去氧胆酸联合奥美拉唑、莫沙必利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能提高治疗效果,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班洁虹;杨蔚峰;饶官华;邹尤宝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对成人急性阑尾炎切除术后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收治的124例急性阑尾炎成年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预见组与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预见组则在其基础上予以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的基本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分析术后15 d时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肠病生活质量评分量表(IBDQ)]及术后3d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预见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内,两组患者切口感染、术后出血、排尿困难、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5 d时,预见组患者IBDQ各项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可明显降低成人急性阑尾炎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提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皮飞飞;祝志邦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健康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5年8月至2017年5月行HP及血脂检测的健康体检者2035例,所有体检者均进行HP和血脂指标(包括TC、TG、HDL-C、LDL-C)的检测.观察HP感染与血脂代谢的关系.结果 2035例受检者中,HP阳性率为38.0%,其中男性阳性率为42.9%,高于女性的3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P阳性者HDL-C水平为(1.37±0.03)mmol/L,低于HP阴性者的(1.41±0.02)mmol/L,LDL-C为(3.13±0.04)mmol/L,高于HP阴性者的(3.08±0.05)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HP阳性者HDL-C降低和LDL-C升高的比例分别为18.6%、34.1%,高于HP阴性者的15.1%、2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阳性者与阴性者间的TC、TG水平及TC、TG升高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在男性体检者中发生率较高,且与血脂代谢异常有关,特别是与HDL-C降低及LDL-C升高关系更密切.
作者:陈芳;文进;董运启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B超引导联合改良赛丁格技术(MST)运用对肿瘤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致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为临床预防血栓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将2015年6月至2017年1月需要进行PICC置管的21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穿刺方式及穿刺部位进行分组,采用B超引导联合MST在肘关节上3~10 cm进行穿刺置管者设为观察组(119例);采用盲穿技术在肘关节以下2~3 cm进行置管者设为对照组(97例).两组患者置管后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观察两组患者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发生静脉血栓3例(2.52%),对照组发生静脉血栓9例(9.28%),两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引导联合改良赛丁格技术于肘上置管能使肿瘤患者PICC致血栓形成的发生率降低,延长导管使用时间,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提高患者带管安全性.
作者:李君丽;黄芳艳;韦桂源;杨梅;刘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血清铁蛋白(SF)与肝脏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广西桂东人民医院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肝脏疾病患者196例,其中慢性肝炎75例,肝硬化66例,肝细胞癌55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入选者SF、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SF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肝细胞癌>肝硬化>慢性肝炎>对照组,而ALT和AST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对照组,各组间SF、ALT、AST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肝病患者SF与ALT、AST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各种肝脏疾病患者SF水平有所不同,SF水平有助于反映患者的病情.
作者:牛广林;程昌盛;潘卫珍;黄献球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初步研究ICU应用床旁超声技术测量下腔静脉塌陷指数(IVC-CI)和心输出量(CO)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转入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ICU的30例成年患者,由ICU医师和超声科医师分别各自应用床旁超声仪对每位患者测量IVC-CI和CO;并分别对两者的操作时间(T)、测量的IVC-CI和CO之间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T、IVC-CI和C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院ICU医师可独立应用床旁超声技术测量下腔静脉塌陷指数和心输出量,并能保证较准确可靠的测量结果,对ICU患者的快速诊治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前景.
作者:陆亿;李军;黄忠仕;陈成彩;黄高;尧国胜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术前激素治疗对重度宫腔粘连(IUA)分离术后宫腔再粘连的预防作用.方法 收集拟行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治疗的重度IUA患者10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采用TCRA术治疗,术前未应用雌激素;观察组采用TCRA术治疗,术前口服雌激素治疗3个月.结果 术后3个月时,观察组月经改善率高于对照组,总再粘连率低于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较对照组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12个月时的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应用雌激素治疗可能对子宫内膜具有唤醒作用,提高其对雌激素的敏感性,有利于提高术后雌激素治疗的效果,促进月经改善,防止术后再粘连,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李东豫;霍天雯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体脂分布对冠心病患者的预测价值.方法 序贯选择2015年9月到2016年12月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并行冠脉造影(CAG)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153例,分为单支冠脉病变组65例、双支冠脉病变组41例及多支冠脉病变组47例,同时选取健康成人40名作为对照(正常组).用TANITAsMC-180测定人体内脏脂肪含量(VFC)和皮下脂肪含量(SFC),同时测量身高、体重、腰围(WC)、臀围(HC),计算体重指数(BMI),明确患者冠脉病变支数和冠脉Gensini积分情况,比较各组体脂成分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结果 多支冠脉病变患者SFC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FC与冠脉病变支数及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P<0.05);SFC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冠脉病变支数及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内脏脂肪含量和皮下脂肪含量与冠脉病变支数及Gensini积分密切相关,可作为冠心病风险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
作者:刘燕;黄照河;黄秀峰;何金龙;李志乐;黄海源;言纬;杨圆圆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产科应激事件对产后抑郁症(PPD)患者相关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足月分娩且发生过产科应激事件的304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发生产科应激事件数的不同分为观察组1到组6.同时,随机抽取同期足月分娩且未发生产科应激事件的6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水平以及血浆中各单胺神经递质水平.结果 观察组PPD发生率高于对照组(χ2=4.206,P=0.040),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也高于对照组(t=18.482,P<0.001);观察组CRH(t=11.521,P<0.001)、ACTH(t=4.686,P<0.001)、皮质醇(t=6.239,P<0.00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应激事件数越多,产妇CRH、ACTH、皮质醇水平也越高;观察组5-HT(t=4.108,P<0.001)、DA(t=4.656,P<0.001)、NE(t=7.081,P<0.00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应激事件数越多,5-HT、DA、NE水平越低.结论 产科应激事件可叠加影响产妇的神经内分泌功能,是PPD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林进琼;吕露;黄艳飞;许丽娜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棉线绳双套结固定胃管或空肠管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留置胃管或空肠管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棉线绳双套结固定胃管及空肠管,对照组采用3M胶布固定,比较两组患者发生胃管或空肠管非计划脱管、皮肤损伤情况以及患者对固定方法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非计划脱管(3.33%)、皮肤损伤(6.66%)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0.00%,40.00%),观察组患者对固定方法的满意度(96.67%)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棉线绳双套结固定胃管或空肠管,可明显降低非计划脱管及皮肤损伤,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
作者:王建源;陆青梅;陆柳雪;农彩梅;黄连欣;黄小珍;覃金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50例早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产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住院的非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产儿50例为对照组.回顾分析两组新生儿一般资料、围产期资料、合并疾病和早产新生儿患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主要因素.结果 观察组患儿在窒息史、先天性心脏病、败血症、缺血性肠病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发现影响早产新生儿患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危险因素主要为败血症、先天性心脏病、缺血性肠病、窒息、胎龄小.结论 影响早产新生儿患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因素众多,败血症、先天性心脏病、缺血性肠病、窒息、胎龄小是早产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危险因素,对此类早产儿应高度关注,警惕该疾病的发生.
作者:卢浩;周海云;何裕滨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对1例长岛型掌跖角化症(Nagashima-type Palmoplantar Keratosis,NPPK)患者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B7(SERPINB7)基因突变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SERPINB7基因所有的外显子及其邻近的剪切点并进行直接测序.结果 该例NPPK患者检测到SERPINB7杂合突变c.796C>T(p.Arg266Ter),导致SER-PINB7基因编码的蛋白第266位氨基酸由精氨酸变为终止密码.100例正常对照中均未检测到SERPINB7基因突变.结论 SERPINB7 c.796C>T(p.Arg266Ter)基因突变可能是该例NPPK患者的致病基因.
作者:杨铭华;李常兴;陈琳;魏威胜;刘勇胜;陈穗玲;周少珍;刘慧茹;林东子;韩春雷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骨髓形态检验在难治性贫血(RA)与巨幼细胞性贫血(MA)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45例RA患者和45例MA患者.行髂后上棘穿刺术,获取红色骨髓液进行骨髓形态检验,观察对比检验结果.结果 RA组患者有核红细胞PAS阳性率为64.4%,高于M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A组患者的红系病态、粒系病态、淋巴样小巨核比例为62.2%、71.1%、100.0%,高于MA组的6.7%、17.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A组患者的巨幼变原始红细胞、早幼红细胞直径大于R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骨髓形态检验鉴别诊断RA、MA具有较高价值,其中RA患者应关注病态造血和淋巴样小巨核细胞现象及有核红细胞PAS阳性率,MA患者应关注巨幼变红细胞的直径.
作者:关瑞霞;孙长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替格瑞洛在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临床疗效以及主要不良事件,以评价替格瑞洛在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确诊为冠心病并行PCI术后1个月内因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41例患者,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n=21)和常规治疗组(n=20).待消化道出血停止后,替格瑞洛组予替格瑞洛90 mg/次,2次/d,常规治疗组继续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所有患者在抗血小板治疗的同时继续予标准的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及服用质子泵抑制剂.服药前、服药3个月后分别抽血检测血常规、肝功能和肾功能,行心电图、心脏彩超检查.并随访观察患者主要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缺血事件和出血事件发生率、谷丙转氨酶(ALT)、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径(LVE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治疗后尿酸(UA)较治疗前有所升高(P<0.05),肌酐(Cr)无明显变化;替格瑞洛组呼吸困难发生率高于常规治疗组,患者均可耐受.结论 对PCI术后早期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单用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与常规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相比,缺血事件和出血事件并不增加,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黎伟;雷敏;杨桂强;吕海权;陆敏;谭子烈;陈世宝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米氮平联合小剂量奥氮平治疗流浪抑郁症伴失眠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11月桂林市精神卫生中心救助科收治的流浪抑郁症伴失眠患者96例.于治疗前及治疗1、2、4、6、8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8周后,研究组抑郁治疗总有效率为89.58%,高于对照组的6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1、2、4、6、8周后的HAMD、HAMA、PSQI各次评分在治疗时间效应上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之间的HAMD评分结果比较(F=55.23,P<0.001),HAMA评分结果比较(F=32.11,P<0.001),PSQI总分结果比较(F=99.11,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失眠症状治疗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4,P=0.026).两组的处理因素与治疗时间之间的交互作用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52,P=0.131).两组不良反应相当(χ2=0.066,P=0.080).结论 米氮平联合小剂量奥氮平治疗流浪抑郁症伴失眠患者疗效优于米氮平单一用药,该疗法能明确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和睡眠质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李启斌;陶领钢;周云;杨涌;谢振国;周琳玲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富马酸喹硫平在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方面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0例在门诊和住院收集的符合要求的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5例,研究组服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小剂量富马酸喹硫平,对照组单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观察期共8周.并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第2、4、6、8周均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价各组的疗效,同时使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HAMD、HAMA的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1);同期研究组各项评分结果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01),第8周研究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是82.86%、60.0%,两组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难治性抑郁症,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小剂量富马酸喹硫平与单用艾司西酞普兰相比,起效较快,并能改善夜眠和焦虑症状,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邓昌文;黄山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检测Foxm1、Gli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二者在乳腺癌发生、进展及侵袭转移中的作用,为乳腺癌的诊断及其转移评估提供参考指标.方法 收集乳腺肿瘤标本106例,其中浸润性乳腺癌68例,乳腺纤维腺瘤38例.另以癌旁正常乳腺组织40例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上述标本中的Foxm1、Gli2的表达,分析乳腺癌组织中Foxm1、Gli2阳性表达率的关系及两者与乳腺癌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乳腺癌组织Foxm1蛋白、Gli2蛋白表达评分高于乳腺纤维腺瘤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的乳腺癌组织中Foxm1和Gli2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Foxm1与Gli2呈正相关(r=0.517,P<0.001).结论Foxm1、Gli2在乳腺癌组织中均高表达,两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能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和侵袭转移过程,因此对两者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可能对乳腺癌的诊断及是否转移的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王淑丽;张晶晶;侯玉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心脑血管疾病是当今社会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疾病,具有发病率高和死亡率高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给国家和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 目前,临床上对心脑血管疾病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因此迫切需要寻找一种特异性及灵敏度较高的生物标志物. S100B蛋白属于S100蛋白超家族中的重要成员之一,主要由中枢神经系统的星形胶质细胞合成和分泌,具有丰富的生物学功能. 近年来,研究发现S100B蛋白在心脑血管疾病的辅助诊断及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就 S100B蛋白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陆玉兰;刘纯宏;黄华佗;王荣;韦叶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拔牙后牙槽骨和软组织的吸收会影响邻牙牙周组织健康及后期种植修复. 牙槽嵴位点保存技术是基于引导组织再生的原理上,采取相应措施来减缓拔牙创软硬组织吸收的技术,主要包括:微创拔牙、即刻种植、向牙槽窝内植入骨或骨替代材料或生物膜. 虽然相关研究证实拔牙后剩余牙槽嵴的吸收是不可避免的[1] ,但是如何大限度减少骨组织的吸收及软组织的缺损依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platelet-rich fibrin,PRF)是近年来牙槽位点保存材料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生物膜材料[2] ,本文就PRF在牙槽位点保存应用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鄢馨栏 刊期: 2018年第01期
膝关节交叉韧带呈铰链式链接胫骨的髁间隆起及股骨髁间窝,分为前交叉韧带和后交叉韧带( P 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两条,其中PCL起于股骨内侧髁外侧面,止于胫骨平台斜坡下半部,是膝关节后向稳定的主要韧带. P CL损伤后其限制作用遭到破坏,膝关节后向极不稳定.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报道多种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的手术方法,短期内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影响重建效果,如骨隧道定位、骨隧道内口对移植物剪切、移植物血管爬行长入、移植物撞击等. 本文就上述问题,从PCL止点解剖及生物力学、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的止点显露和制作、骨隧道夹角对移植物磨损、保留残端对移植物愈合影响、重建移植材料、单束双束重建技术、移植物固定技术等PCL重建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进行综述,以期提高关节镜下膝关节P CL重建技术和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陆定贵 刊期: 2018年第01期
我国乙肝﹑肝硬化患者众多,肝脏疾病发病率较高,往往需要手术治疗. 现阶段,对于原发性肝癌、严重肝内胆管结石以及肝内血管瘤等严重性肝脏疾病主要的治疗措施是肝脏部分切除术[ 1~2]. 然而,肝脏组织具有极为丰富的血供系统,虽然术中阻断肝脏第一肝门,但仍然会有大量血液经肝短静脉及肝静脉流失. 而且在肝脏手术中,实施肝脏切面的止血操作并不简单,往往在进行肝脏切除手术时会发生大量出血并导致相关并发症,严重者可能会危及患者生命. 有研究表明,肝脏手术后的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与手术期间大量出血和输血密切相关[3~4]. 近年来,临床上除采用术中钳夹门静脉、适当增加肝门静脉阻断时间及实施肝外血管隔离等手段来减少肝脏切除手术中的输血量和出血量外,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 controlled lower central venous pressure,CLCVP)技术也是一项研究热点[5]. 右心房的压力在中心静脉压力下降的条件下,下腔静脉中由肝血窦和肝静脉流入的回流血量变多,进而使肝脏手术中切口处的出血量减少,从而能够有效控制手术中输血和出血的情况. 此外有相关报道发现,CLCVP用于出血量大的脊柱手术也能达到较好的减少失血效果. CLCVP 技术的过程简便易行,能够降低肝脏手术中的输血量和出血量以及减少肝脏手术的时间,同时患者的肝肾功能未受到损伤,对患者的后期恢复很有意义. 本文主要综述在肝脏手术中CLCVP技术的新研究进展.
作者:郭宗锋;陈为国;王祥 刊期: 2018年第01期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是心血管疾病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是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慢性肾病等主要并发症,致残率、致死率高. 2012年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5.2%,据推算患病人数为2.7亿[1] ,我国高血压疾病负担日渐加重,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高血压的病因是遗传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是多因素、多环节、多阶段和个体差异性较大的疾病. 为全面了解我国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有效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发展,本文就高血压危害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黄荣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广西正常人群中IL-22基因rs2227513A/G位点的多态性分布特点和不同人群间的多态性差异.方法 采取多重单碱基延伸法(SNaPshot)与DNA测序相结合的方法对280例广西人群的IL-22基因的rs2227513A/G位点进行基因分型检测,并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不同性别及组间分布差异.结果 广西人群中IL-22基因rs2227513A/G存在AA、AG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95.0%和5.0%,此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广西人群的男女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与人类基因组计划项目(HapMap)公布的意大利、墨西哥人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北京、日本人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22基因rs2227513A/G基因多态性在不同种族和地区间存在差异.
作者:王荣;黄华佗;陆玉兰;覃海媚;谭昙;雷茗;王俊利;韦叶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广西壮族和汉族健康人群Toll样受体4(TLR4)基因启动子区rs10116253C/T、rs10983755G/A位点多态性的分布情况及其与不同地区、不同人群间的差异.方法 采用单碱基延伸PCR技术及DNA测序方法检测123例广西壮族和汉族健康人群TLR4基因启动子区rs10116253C/T、rs10983755G/A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并对比分析其与北京人、日本人、欧洲人、非洲人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差异.结果 广西人群TLR4基因启动子区rs10116253C/T位点存在CC、CT、TT三种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13.82%、44.72%、41.46%,三种基因型在广西地区男女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等位基因在广西地区男女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与欧洲人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s10983755G/A位点存在AA、AG、GG三种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4.07%、32.52%、63.41%,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在广西地区男女组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与欧洲、非洲人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广西人群TLR4基因rs10116253C/T、rs10983755G/A位点多态性在不同的人群和地区之间存在差异.
作者:刘文静;何斌;张倬华;张燕婷;程初勇;黄照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桂西地区壮族男性不育与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α,ESRα)基因rs1062577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应用Taq Man SNP基因分型技术对96例21~46岁男性不育患者(试验组)与83例21~46岁正常生育男性(对照组)的ESRα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并测序验证,利用SPSS软件统计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试验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特点.结果 与野生纯合型比较,杂合型和纯合突变型与男性不育无相关性;将突变型等位基因与野生型等位基因进行比较,同样显示与男性不育无关联(P>0.05);ESRα基因多态性与精子浓度、前向运动精子百分比及正常精子形态百分比无相关性.结论 ESRα基因rs1062577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广西壮族男性不育之间不存在相关性.
作者:李洁;陈文成;元辉雄;韦玉霞;庞艳芳;王俊利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白花九里明对小鼠血糖浓度及糖耐量试验的影响.方法 取KM小鼠60只,按血糖浓度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给予0.9%NaCl注射液),糖耐量对照组(给予0.9%NaCl注射液),二甲双胍组(给予盐酸二甲双胍20 mg/ml),白花九里明高、中、低浓度组(分别给予1.0、0.5、0.25 g/ml的白花九里明提取液),每天灌胃1次(灌胃量按鼠重10 ml/kg计算)共15 d.末次灌胃后30 min检测各组小鼠血糖浓度紧接着进行糖耐量试验,除正常对照组小鼠给予0.9%NaCl注射液灌胃外,其余各组小鼠给予葡萄糖注射液0.25 g/ml灌胃(灌胃量按鼠重10 ml/kg计算),检测30 min、60 min的血糖浓度.结果 糖耐量试验对照组、白花九里明低浓度组的血糖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甲双胍组的血糖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白花九里明中浓度组和高浓度组的血糖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白花九里明低浓度组(P<0.05),白花九里明中浓度组与高浓度组的血糖浓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耐量试验30 min:糖耐量试验对照组的血糖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血糖浓度均明显高于糖耐量试验前(P<0.05或0.01).糖耐量试验60 min:各组血糖浓度与糖耐量试验前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花九里明用量高达一定浓度时可升高血糖,但不影响机体的糖耐量.
作者:阳泽世;黄大觉;幸世勤;黄佳琳;珍珠;王彩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静脉输液是患儿临床给药的主要途径,但由于患儿心理发育尚未完善,配合能力差,如果使用头皮针穿刺输液,针头容易穿破血管,药液渗漏到周围组织,造成局部肿胀. 为了确保药液正常输入,必须重新穿刺,不但增加护士工作量,也增加患儿痛苦. 而静脉留置针( vein detained needle,VDN)是十多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输液的重要工具,因其具有刺激小、留置时间长、患者痛苦少、工作效率高等优点,特别适用于小儿. 但VDN若操作护理不当,也容易出现静脉炎、套管堵塞、血栓形成、液体渗漏、皮下血肿等并发症[1]. 我院应用3S理念对VDN患儿及家属进行干预,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钟丽梅;陆青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分析,调查广西壮族人群中糖尿病患者并抑郁症的患病率,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糖尿病患者教育提供新观点及依据.方法 共收集420例住院患者,其中男性264名,女性156例,年龄(53.3±12.63)岁,病程(4.13±3.27)年.使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对其进行抑郁评分测量,非抑郁组0~7分,抑郁组8~21分,得出糖尿病患者抑郁症的患病率.对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病程、吸烟、糖尿病教育、治疗方式、学历等一般情况及血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ary albumin/creatinine,ACR)等相关生化数据进行对比研究,并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其诱发抑郁的危险因素.结果 39.28%(165例)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其中男性108例,占65.45%,女性57例,占34.55%.两组间比较,抑郁组中年龄、舒张压、胱抑素C、极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糖化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及ACR高于非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胱抑素C(OR=2.03,95%CI 1.11~3.71),舒张压(OR=1.05,95%CI 1.00~1.10),ACR(OR=1.03,95%CI 1.00~1.07)是糖尿病患者合并抑郁症的危险因素.而性别、体重指数、病程、吸烟、糖尿病教育等指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广西壮族糖尿病患者中抑郁普遍存在,胱抑素C、舒张压及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可能是这部分人群抑郁症发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欧丽娜;杨大伟 刊期: 201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