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服用土三七致肝小静脉闭塞病的治疗和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和分析2008年收治的2例服用土三七致肝小静脉闭塞病的患者,经过护肝、退黄、利胆、抗凝、利尿以及给予腹腔穿刺引流等对症支持治疗,同时予以腹水、用药、心理、病情观察等护理措施.结果 2例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其中1例由于经济原因住院8d后症状好转即自动出院,另1例住院58d症状好转各项异常指标下降后出院.结论 肝小静脉闭塞病临床上主要为对症支持治疗和护理,预防和早期诊断尤为重要.
作者:董群亚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怀旧治疗对老年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40例老年MCI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为期4个月的怀旧治疗干预,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量表(ADL)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4个月后,实验组和对照组MMSE、MOCA、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3项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MOCA、ADL评分均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SE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怀旧治疗能改善老年MCI患者的认知功能.
作者:许少英;刘婧;黄艾;张玲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 评价陪检在临床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将需辅助检查的688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352例和陪检护理组336例.常规护理组由责任护士实施常规的护理,陪检护理组由专职护士实施陪检,比较两组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辅助检察安全率为94.94%,高于对照组83.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297,P<0.01);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85.7%,家属满意度为81.3%,均高于对照组34.1%,3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03.721,182.681,P<0.01).结论 在临床中实施陪检有助于改善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杨雁峰;林亚霞;刘作倩 刊期: 2011年第17期
总结20例在2010年3月28日王家岭透水事故中被困井底181h矿工获救后的临床资料与护理措施.全面、连续的个体化护理服务在突发灾难后的救治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关注病情变化、科学、合理的营养支持及早期心理干预是灾难中长期未进食患者心身康复的关键,同时要重视其症状及并发症的护理.
作者:石贞仙;杜巧 刊期: 2011年第17期
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是一种免疫介导、主要累及视神经和脊髓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该病于1894年首先由Devic和Gault总结报道,又称Devic病或Devic综合征[1].本病主要表现为双侧同时或相继出现球后视神经炎和急性严重的横贯性脊髓炎,迅速发生而导致失明和截瘫[2-3],病理改变为脱髓鞘、硬化斑和坏死,伴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4],免疫异常是主要发病因素,其发病机制系自身体液免疫所致[5].
作者:杨丽;郭欣颖;崔妍妍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 探索护理结局分类系统在老年专科护理中的应用,为推广应用护理结局分类系统提供依据.方法 对293例老年住院患者实施老年专科护理,同时观察组采用护理结局体系的方法,对护理结局进行测量,根据结果不断修订护理措施和目标,并适时的建议医生调整诊疗方案.结果 观察组老年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5%比17.3%,χ2=17.86,P<0.01).观察组护理人员护理诊断、护理措施与护理结局知识水平及技能的考核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将护理结局分类系统应用于老年专科护理中,有助于护士运用护理程序、提高老年护理质量以及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作者:宋慧娟;邢誉;王灵晓;朱卉娟;葛梅 刊期: 2011年第17期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又称新生儿黄疸,临床较为常见,其发病率占住院患儿的30%~50%[1],若不及时治疗,严重者易发生胆红素脑病,而危及生命.因而监测经皮胆红素的值显得尤为重要,而检验报告单是医疗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法律依据之一,但是由于每天监测检验报告单数量较多,易丢失.
作者:范业华;袁芳;谭启明 刊期: 2011年第17期
临床护理工作中套管针的使用日趋广泛,但是由于针眼处的机械刺激对组织损伤较大,此处往往出血、渗液比一般针头多,需较长时间按压止血,又有为数不少的患者出现穿刺处血肿形成,为此笔者采用了复方三七散棉球按压针眼法,避免以上症状,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晓玲;毕妍娜;连方方 刊期: 2011年第17期
临床护理工作中,经常会因为查对制度执行不严而出现打错针输错液体的现象,给患者及医院均造成不良后果及不良影响.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医院,由于周围居住人口较多,每日门诊输液量可达到两百人次以上,工作量大,工作繁忙,稍有不慎极易造成错输、误输液体的发生,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输错液体的发生是我们必须探讨的.
作者:邓红艳 刊期: 2011年第17期
关节镜手术中为了保持手术野的清晰,常需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尤其是在进行韧带重建或修补.由于关节镜和器械反复进出操作孔,常导致冲洗液喷溅在手术操作者的身上,浸湿手术衣,还不仅增加患者感染的机会,同时还影响术者的操作,增加医务人员被污染的危险,而传统的棉质全遮式手术衣也不能避免手术衣的潮湿和污染.
作者:芮琳;华薇 刊期: 2011年第17期
自2009年10月至2010年4月,本科改进预防压疮用具:采用海绵应用于下肢骨折卧床患者预防压疮,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制作方法:下肢骨折患者卧床时间长,尾骶部受压时间长,易引起压疮.
作者:郑丽霞;陈丽玲;陈惠端 刊期: 2011年第17期
肠道准备是结肠镜检查前重要的术前准备,清洁的肠道是顺利进镜、结肠黏膜观察、准确取活检组织、标本和结肠息肉切除等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1].若肠道准备不佳,易导致散发结、直肠肿瘤漏诊[2].
作者:孔令煜;曹守冬;顾俊芳;王兆霞 刊期: 2011年第17期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护理工作除了需有高科技的设备及精湛的护理技术外,护理人员所提供的人性化照顾和关爱是强化护理服务品质的重要因素,它不仅是整体护理的人文内涵核心,还是人性化护理的出发点和护理人员必须遵守的伦理规范.
作者:王雪霞;吕利明 刊期: 2011年第17期
外科手术切口部位感染是手术常见并发症之一,占整个医院感染的10%~16%[1],一旦发生会给患者带来巨大伤害和损失.有研究[2]表明术中手术人员所戴手套的破损率约为15.5%,细菌会通过破损的手套污染术野,因此,只有正确有效的外科手消毒,从根本上切断潜在感染源才是预防外科手术切口部位感染的关键.
作者:王冉;张小娜 刊期: 2011年第17期
呼吸机已广泛应用于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术后呼吸支持治疗,有研究表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占医院获得性感染的6%~52%[1].与其相关的呼吸机管道消毒是控制VAP不可忽视的环节,其消毒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医院感染发生率的高低.
作者:何晓滨 刊期: 2011年第17期
产后避孕对产后女性来说很重要,过短的妊娠间隔会增加母亲及围产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目前全球仍有超过10亿的女性的避孕需要未得到满足,产后1~2年意外妊娠、人工流产率达10%以上,产后近期意外妊娠人工流产占同期人工流产的23.1%.因此,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和多中心临床研究以探讨产后女性的生殖特点和产后避孕技术.
作者:程亮;严谨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儿童白血病鞘内注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08年8月至2010年11月收治的30例儿童急性白血病147次鞘内注射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干预组(75例次)和对照组(72例次).对照组按鞘内注射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操作前、中、后予护理干预.结果 干预组患儿依从率为81.3%,对照组患儿依从率为4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97,P<0.01),两组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90.7%比68.1%,χ2=11.56,P<0.01);两组患儿对穿刺时疼痛反应情况及腰背痛、下肢疼痛麻木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胃肠反应如恶心、呕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减轻患儿对穿刺时疼痛的反应,减少鞘内注射副作用,提高白血病患儿对鞘内注射的依从性,提高穿刺成功率.
作者:蒋慧珍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耳挂式耳机连接MP3音乐干预对心脏介入术中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心脏介入术患者按手术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音乐干预.监测两组患者术前3d(T0)、进入导管室至麻醉效果确定未播放音乐(T1)、手术开始11min内(T2)、手术开始第11分钟至结束(T3)MAP、HR、RR、SpO2的平均值和呼吸力学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T0比较,对照组患者MAP在T1、T2、T3各时段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5.7±10.8),(123.5±17.8),(125.1±18.5),(110.9±10.5)mm Hg,F=5.11,P<0.05];HR、RR在T1、T2、T3各时段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MAP、HR在T1、T2时段同样升高,但T2升高的幅度低于T1,也低于对照组对应时段,且至T3时段已基本恢复到T0水平.两组MAP比较在T2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5.1±18.5)mm Hg比(114.1±15.6)mm Hg,t=2.55,P<0.05],在T3时段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HR、RR两组比较在T2、T3时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SpO2在各时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T2、T3时段,对照组有3例因紧张憋气而致瞬间SpO2下降至80%左右,实验组患者均呼吸较平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3,P<0.05).结论 在心脏介入术中应用耳挂式耳机连接MP3音乐干预可降低术中医源性噪音的不良刺激,有效维持患者MAP、HR、RR、SpO2的稳定,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作者:蔡柔妹;聂明卿;顾志莉;郭世华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肝移植受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途径的选择.方法 以肝移植术后进行早期肠内营养的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肠内营养的方式不同分为鼻胃管组42例和经皮经胃空肠管组54例,统计两组病例的术前一般状况、营养状况、基础疾病等,对比观察两种肠内营养途径的相关并发症及治疗结果.结果 与鼻胃管组比较,经皮经胃空肠管组术后营养管开始时间显著提前[(2.33±0.25)d比(0.52±0.12)d,t=46.770,P<0.01],营养管有效使用时间延长[(8.7±3.9)d比(28.6±17.9)d,t=7.071,P<0.01],术后第3~7天通过营养管的补充量均显著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Meld评分>15分的情况下,经皮经胃空肠管组胃潴留[5.1%比25.0%,χ2=5.736,P=0.035],管道意外脱出发生率[0.0%比12.5%,χ2=5.166,P=0.037]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一期出院费用均显著低于鼻胃管组(P<0.05),而腹泻和管道堵塞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Meld评分情况下,两组间肺部感染、腹腔感染、急性肾衰竭和急性排斥发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Meld>15分的患者,采用经皮经胃空肠管进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更具优势,值得推广.
作者:王栩;阎成美;谢海英;赵婷鹭;江艺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高职护理毕业生焦虑、应对方式及领悟社会支持的特点及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状态焦虑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高职护理毕业生556人进行调查.结果 高职护理毕业生高焦虑状态发生率为20.5%,焦虑平均分为(45.73±9.28)分,高于正常人状态焦虑得分(39.71±8.8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5,P<0.01);农村学生焦虑评分为(49.81±8.38)分,高于城市学生评分(44.58±7.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P<0.05).高职护理毕业生状态焦虑与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支持、支持总分等因素具有相关性(P<0.05);积极应对、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对高职护理毕业生状态焦虑有预测作用.结论 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焦虑之间存在密切关系,重视毕业生应对能力的培养和给予社会支持是预防和减轻高职护理毕业生焦虑的有效途径.
作者:邓雪英;任小红;周静;周启良 刊期: 2011年第17期
<急救护理学>网络课程是信息化教育的具体体现,是高等护理专业教育向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平台.本文介绍了如何在以学生为主体、交互性教学和STS思维培养三种现代教育理念的基础上,选择课程内容、设计课程框架、配置课程体系,建构<急救护理学>网络课程,以期为护理专业信息化教育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作者:崔艳;高丽;李烦繁;郭明贤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2种不同溶媒配制破伤风抗毒素(TAT)皮试液对皮试结果的影响.方法 将因外伤需要注射TAT的患者237例随机分为甲组117例和乙组120例,分别使用注射用水配制的TAT皮试液和生理盐水配制的TAT皮试液做皮肤过敏试验,观察两组患者的皮试结果,对比两组皮试结果阳性率以及患者自感疼痛度的高低.结果 甲组患者皮试结果阳性率明显高于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4.19%比17.50%,χ2=8.631,P<0.01),且患者自感疼痛度也高于乙组.甲组皮试结果阳性的患者(40例)在改用生理盐水配制的TAT皮试液做皮试后,17例(42.50%)患者皮试结果转为阴性.结论 用注射用水配制的TAT皮试液做皮肤试验,可出现较高的假阳性率,建议采用生理盐水配制TAT皮试液,以减少假阳性率的出现,从而减少不必要的脱敏注射,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士工作效率.
作者:施雪雁;范爱飞;彭丽萍;龚海琴 刊期: 2011年第17期
总结32例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盲穿的成功经验,熟悉和掌握此项穿刺技术,对于无辅助设施引导情况下能够置管成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它能保证患者实施治疗,减少痛苦,促进健康,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
作者:刘一;钱火红;高青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 改良腰椎压缩性骨折保守治疗患者使用的支架垫枕,利于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法 将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观察组采用改良的支架垫枕治疗;对照组采用棉枕与床单卷制成的长筒形普通垫枕治疗.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腰部功能恢复、舒适度评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支架垫枕对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功能康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邵松玲;陈庠仑;何琼芳;谭永花;丘宇辉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 比较用小茴香腹部热敷和腹部超声治疗仪2种方法促进子宫全切术后肠功能恢复,缓解腹胀的效果.方法 将60例子宫全切术后病例根据医嘱分成两组,小茴香腹部热敷组和腹部超声治疗仪组各30例,比较两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结果 小茴香组平均排气时间为(11.20±5.86)h,腹部超声治疗仪组为(7.73±5.95)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P<0.05).结论 子宫全切术后腹部超声治疗效果明显、快捷,不仅可以预防腹部手术后腹胀,还减轻患者术后由于腹胀引起的痛苦,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王韵;龙德蓉;李萌 刊期: 2011年第17期
随着医疗体系的不断完善,医疗保险的种类逐渐增多,参保患者占住院患者的80%.由于患者及医护人员对医疗报销所需资料了解不多,导致患者需要到诸多相关部门咨询,如单位医疗机构、社保中心等才能解决问题.特别是异地参保患者,常因复印资料不全,来回奔波,劳神伤财使患者及家属疲惫不堪.
作者:李爱花;李书红 刊期: 2011年第17期
医疗安全在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保障医疗安全是医疗工作的基本的目标之一,是医护人员的基本责任.营造良好的执业环境是做好医疗护理安全的基础.
作者:田素斋;陈慧霞;董荣乔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晨间床边查房在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每天早交班后,由护士长主持,围绕病区患者的情况进行30~40min的床边查房.观察实施前后主要护士病情知晓率、专科知识掌握率、护理质量、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结果 神经内科晨间床边护理查房实施前总体护理质量合格率为93.55%,实施后为97.40%,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χ2=6056,P<0.05);实施前患者满意度为90.35%,实施后为95.58%,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8,P<0.05);基础护理、特、一级护理的合格率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病情知晓率较实施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45%比86.16%,χ2=6.56,P<0.01),护士专科知识掌握率较实施前升高,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实施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内科护士长晨间护理查房对提高护士业务水平、临床护理质量、患者的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构建科学有效的患者安全保障体系.
作者:沈小芳;陈璐;陈湘玉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 了解高护生实习前后对护理安全知识的掌握现况.方法 对上海交大医学院护理学院2005级护理本科生67人,在实习前和实习后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参考护士条例、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及卫生法律法规的有关内容设计,发放方式为对同一人群进行前后2次发放同一问卷.结果 高护生对护士条例中执业良好记录和紧急救护原则在实习后回答正确率分别为84.0%,92.0%,较实习前有较大提高(32.0%,48.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738,6.612,P<0.05),其余内容提高不明显;对安全管理制度中青霉素使用、防跌倒、交接班、输血制度等在实习后回答正确率较实习前有较大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口头医嘱和不能独立操作方面实习前就已分别达到86.0%和98.0%;对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中引流护理、除颤、使用止血带回答正确率较实习前有较大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级别护理原则、抢救监护设备等实习后分别为70.0%和32.0%,较实习前无明显提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卫生法律法规中实施时间、伤残鉴定、抢救记录、尸检等回答正确率较实习前有较大提高,而上报制度和不良反应的封存在实习后分别为28.0%和62.0%,与实习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在校阶段增设卫生人员法律法规和相关护理安全知识的课程,提高在校高护生的法制观念;在实习中增设护患纠纷以及护理差错事故的案例及预防,提高高护生护理安全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许鑫;何丹;陆颖;周玲;胡三莲;许燕玲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 运用JCI标准,构建更安全的门急诊护理安全体系.方法 树立护理安全文化理念,健全组织管理架构,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与流程,落实护理安全措施,制订及实施各类应急预案等,形成护理安全文化的氛围,构建以预防为主的护理安全文化体系.结果 通过JCI评审,护理不安全事件隐患上报率提高了205%,发生率下降了81.5%,护理质量分提高了5.5%,患者满意度提高了22%,护士满意度达到了99%.结论 JCI评审,有助于提升护理管理水平,使其达到科学化、标准化、国际化.
作者:姒怡冰;赵悦;刘华晔 刊期: 2011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