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了解高校医院抗生素使用情况,并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分析,为抗生素使用更为安全、有效、合理提供信息.方法 抽取东北农业大学医院2005年和2006年门诊处方共计17 455张,统计抗生素使用情况及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 2005年抽取的8 452张处方中,使用抗生素的处方有3 442张,占40.7%;2006年的9 003张处方中,使用抗生素的处方有4 639张,占51.5%;2006年抗生素使用率明显高于2005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4.63,p<0.01).抽查出的不全理处方393张,主要问题是给药次数不合理、配伍不舍理、重复用药、给药时间不合理等,分别占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处方的73.8%、12.5%、4.8%和4.3%.结论 抗生素使用现状不容乐观,存在明显的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问题.
作者:于威;李敏;乔玉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腔、宫颈管内良性疾病的疗效.方法 2006年2月-2007年7月对58例子宫腔、宫颈管内良性疾病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及不孕患者进行宫腔镜电切手术治疗.观察术后月经改善情况及术后妊娠情况.结果 所有手术均成功完成,平均手术时间(27.2±8.7)min,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术后随访6个月,妊娠5例,55例异常子宫出血病人术后月经改善率96.4%.结论 宫腔镜电切术是治疗子宫腔、宫颈管内良性疾病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邱娅;朱晓娟;黄玲惠;曾乔凤;匡宗军;舒文谊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疤疹的疗效,探讨带状疱疹的佳治疗方案.方法 将病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2例,用西药抗病毒治疗的同时加针刺、TDP照射综合治疗;对照组29例,单独用西药抗病毒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在治疗7天时,实验组治愈28例,治愈率87.50%,好转4例,占12.50%,全部病例有效;对照组治愈4例,治愈率13.79%,好转17例,占58.62%,无效8例,占27.58%.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消除疼痛的时间短,疱疹结痂得快,疗程明显缩短,不留后遗神经痛,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叉(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效果好,无不良反应,易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崔迎春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未婚流动女性的生殖保健和性病预防知识.方法 采用问卷对215名未婚流动女性的生殖保健、性病预防知识以及生殖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婚前性行为发生率为48.84%,与年龄有关(χ2=13.040,p=0.001);妇科常见病症状知晓率为59.07%,与年龄、文化程度有关(H=39.656,p=0.000;H=7.512,p=0.006);妇科不适症状发生率为33.49%,与症状知晓得分有关(χ2=15.602,p=0.000);性病知晓率为92.58%,与年龄有关(H=15.935,p=0.000),性病预防知识的知晓得分与文化程度有关(H=7.457,p=0.006).结论 未婚流动女性的生殖健康状况存在较多问题,性病的预防知识相对薄弱,针对该群体文化程度低的特点,建议开展综合性教育以提高流动女性的生殖保健水平.
作者:林放;黄丽敏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艾滋病KAP(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为探索性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河池学院1-3年级少数民族1 014名大学生进行匿名自填问卷调查.结果 对艾滋病的3大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79.84%;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82.29%;预防知识的知晓率为77.44%;有95.17%的学生认为对艾滋病病人值得同情;7.50%的学生有过性行为,但其中只有26.32%的学生在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88.63%的学生希望通过学校获得系统的相关艾滋病知识.结论 少数民族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相对欠缺,健康教育亟待加强.
作者:熊翠欢;罗晓林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基本状况以及近年来的变化.方法 采用UPI调查表对学院近4年来的7 650例大学新生进行测试.结果 55.7%的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是正常的,存在心理问题者占14.1%,可能有某种问题者占30.2%;自卑、焦虑、强迫是大学新生的主要心理问题;女生的UPI得分(14.49±7.97)均高于男生(12.25±7.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1,p<0.01).结论 应重视和加强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测查和建档工作,对于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要给予特别关注.
作者:冯俊;尚金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高职学院教职工健康状态及个人基本情况对健康的影响,探讨改善教职工健康的对策.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式随机抽取760例在岗教职工为本次调查人群.发放统一设计好的调查问卷,采用自填问卷方式收集健康状态的信息.结果 患有疾病的教职工占58.3%,亚健康状态占22.7%.健康状态仅占被调查人群的18.9%.小于36岁年龄组教职工是亚健康的高发群体;随着来校工作时间的延长,教职工患病率增加;学历较低人群(初、高中)亚健康状态构成比明显高于高学历人群,而患有疾病者的构成比则低于高学历人群(χ2=113.90,p<0.01);离婚和再婚的人群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χ2=32.86,p<0.05).结论 高职学院教职工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采取一系列积极的预防措施,提高教职工队伍的整体健康水平.
作者:吴宇红;李晓惠;白洪海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高校社区医院降压药物使用现状.方法 对2007年3-10月北京18所高校社区医院采购的社区零差价药品中的降压药品种、购药金额、用药频度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降压药物购药金额占总购药金额的23.85%.钙拮抗剂在降压药治疗中占主导地位.结论 高校社区医院用药特点与大医院趋同.
作者:赵蔚;贺刚;李京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考察社会支持在生活事件和主观幸福感关系间的中介作用及缓冲作用,为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主观幸福感问卷、生活事件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800名高校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生活事件对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存在一定的影响,可以解释主观幸福感及各指标8.7%~17.7%的变异,生活事件各因子和社会支持各因子的交互项解释了主效应以外的一小部分独特变异,社会支持与生活事件各因子对生活满意度的解释分别由10.9%、14.0%、19.0%、9.2%、12.0%、13.3%、11.4%、10.3%、12.2%增加到14.0%、15.0%、21.8%、10.8%、13.1%、14.7%、14.1%、13.2%、13.9%;对正性情感的解释分别由14.1%、14.0%、15.1%、9.0%、7.9%增加到15.2%、15.0%、16.6%、9.8%、8.9%;对负性情感的解释分别由15.9%、16.4%、13.8%、13.1%增加到17.3%、17.6%、14.8%、14.6%,增量都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生活事件对主观幸福感及各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贡献;社会支持在生活事件和主观幸福感关系中存在中介作用;社会支持对生活事件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具有缓冲作用.
作者:周末;张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重庆市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修订版对重庆市250名大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结果 学校、年级、性别、健康状况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p<0.05);专业、是否独生、教养方式和家庭经济收入等对主观幸福感没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 应结合大学生学校、年级和健康状况等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欧胜虎;王丽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成就动机的关系.方法 利用时间管理倾向量表、成就动机问卷对29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成就动机成显著正相关,且对成就动机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其中时间效能感对成就动机有直接效应,时间价值感和时间监控观对成就动机有间接效应.结论 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成就动机存在显著关系.
作者:任泽港;柳春香;李怀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旨在了解大学生对自杀的态度以及目前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自杀态度和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 随机抽取200名大学生采用QSA和SCL-90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QSA总均分为2.65分,以SCL-90的9因子为自变量,QSA中对自杀者行为态度为因变量,逐步回归统计结果显示:抑郁、焦虑、人际关系3因子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绝大多数人对自杀行为持矛盾、中立态度;抑郁、焦虑、人际关系等因子对大学生的自杀态度存在影响.
作者:王琳;王卫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本文分析了音乐与身心健康的关系,指出音乐可以洗涤人心,帮助恢复健康.音乐是一种有组织、有意义的声音,懂得声音是如何影响我们思绪和身体显得相当重要.当声音适当运动时,会使人的身体向更加和谐与平衡的状态迈进.而不同的音乐带给人们不同的感受.音乐与个体的生理、心理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文章全面阐述了音乐对人的生理作用、物理作用、心理作用,以及音乐对学生身心放松与健康和谐有促进作用.
作者:李哲;汤永隆;钟俊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动态血压监测是一种无创性的血压监测,可获取24 h平均血压、血压昼夜变化节律以及血压变异性等多种重要指标参数,能反映患者全天的血压波动水平和趋势,与偶测血压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在高血压病诊断、评估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和指导、评价降压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蒋纪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本文介绍了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的现状及特点,并分析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的压力源及影响因素,提出了减少职业倦怠的策略,即建构起有利而健全的社会支持体系;提供良好的组织和工作氛围;加强学习,提高医医护人员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素质等.
作者:樊召锋;俞国良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中学生学习不良问题一直是重点关注的问题,这影响基础教育的开展和学生身心的发展.目前,对于这类学生的教育主要集中在学业技能的发展及矫治方面,对其社会性和情绪、情感方面的研究重视不够.在解决此问题上,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给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学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从人本主义视角,介绍了中学生学习不良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一些改进对策:相信学生的潜能;尊重学生,重视其情感、意愿、需要;创造条件,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进行学习心理辅导和学习策略指导;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感情融洽的学习情景.
作者:杨珍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on Technique,ART)给人类不孕不育者带来福音,也存在滥用,本文探讨了ART对爱情、婚姻、家庭、社会的影响;强调实施ART必须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并符合伦理道德要求,严格掌握适应症;在实施过程中,应倡导人性关怀,追求性别平等;要建立良好的医患合作关系,促进ART的健康发展.
作者:晏月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1 病例资料患者,男,87岁,教师.阵发性劳力性胸闷、气急30年.反复双下肢肿,双侧胸腔积液2年.发现心脏杂音40年.经常咽部不适,阵发性咳嗽2年,痰少.无咯血、胸痛.高血压史3年,高血压200/100 mmHg(1 mmHg=0.133 kPa),近1年未服降压药,血压多在正常范围.
作者:唐晓渝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眼球挫伤患者的及时治疗和正确处理对预后至关重要,但不遵医嘱,如打球等过早活动同样影响疗效.我院2例学生眼球挫伤患者经医生处理后不认真执行医嘱,导致病情加重,治疗难度增大甚至无效终致盲.为提醒临床医生在诊治工作引以为戒,现报告如下.
作者:廖全珍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高校医疗保健机构在功能定位、运行机制上面临的新问题,提出应根据国家对高校卫生工作要求和学校实际,树立科学、发展、客观的高校卫生工作定位观,重点做好预防保健和医疗工作,确保师生健康;协调处理好教育行政部门、卫生部门、属地化管理等各方面关系,切实解决高校医疗保健机构管理中的突出问题,以促进高校卫生工作的健康发展.
作者:张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本文介绍了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如人际交往、学习、贫困、情感、择业等方面,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后提出解决对策,即学院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心理训练、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做好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工作,并建立心理档案和预警机制.
作者:何绍芳;吴晓红;王平云;刘竹生;熊晓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高校教职工脂肪肝检出状况与危险因素,为防治脂肪肝提供依据.方法 B超检查诊断脂肪肝,检测身高、体重、血压,空腹静脉血测血脂、血糖、肝功.按照设计表格对参检人员进行个人因素调查.结果 2 071名教职工中有210人符合脂肪肝诊断标准,检出率为10.14%.脂肪肝检出率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肝组超重、高血脂、饮酒、高血压、高血糖、肝功异常的栓出率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校教职工脂肪肝检出率较高,性别、年龄、超重、饮酒、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是脂肪肝的危险因素.
作者:郁晓燕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我校教职工脂肪肝检出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我校536名教职工进行健康体检(腹部B超、查血脂等),对脂肪肝及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我校教职工脂肪肝总检出率为24.4%,男性为37.2%,高于女性的9.3%,差异有统计学意叉(p<0.05);随着年龄的增加,脂肪肝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但30岁以下组也达到了10.1%,各年龄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脂血症组脂肪肝检出率为38.0% ,高于非高脂血症组的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我校教职工脂肪肝发病与性别、年龄和血脂有关,并呈现发病年龄提前及年轻化趋势.
作者:马蓓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的主要心电图表现是,因QRS环在终末部分附加了1个向右前方缓慢进行的向量环,从而常使QRS时间延长至0.12s以上,在V1,aVR导联中,QRS后部出现了宽阔、粗钝的R或R'波;而在Vs以及I、aVL导联中,QRS终末部分出现宽阔、粗钝的S波;ST-T也出现了继发性的改变[1].
作者:瞿英姿;李逢川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医学院校承担着对医学生实施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务.本文分析了当前国内外健康教育的现状,从培养医学生的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这一角度出发,就提高医学高等院校的健康教育水平进行了探讨.提出通过培养医学生全面的健康意识;从学生之间或亲友的健康普及实践活动做起,采取组织带教等多种方式,锻炼学生的健康教育实践能力;强化公共健康意识和健康教育能力培训,可全面有效地增强医学生健康教育的相关理论基础和工作能力.
作者:刘小英;张恒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大学生健康教育课教学体系改革的效果.方法 采用同期随机对照实验性研究,将421名大一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教学体系改革教学模式.对两组授课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70%以上的学生对课程体系改革持赞同态度,并认为课程教学体系改革在对他(她)们知识、信念、思维和行为等方面产生了持久影响,实验组学生课程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课程教学体系改革顺应当代大学生对健康的实际需求,促进了大学生预防保健能力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作者:杜建林;程英;罗雪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高职学生买性、卖性可能性状况,为开展有针对性的性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自编问卷,对有一定代表性的高职学生进行大样本抽样测试,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高职学生性交行为发生率为19.6%,有买性、卖性想法的分别为13.4%、10.8%,实际做过的为2.2%、1.7%,在买性、卖性、性行为上男生均高于女性(p<0.01),性观念上,男生较女生开放(p<0.01).结论 高职学生卖性、买性现象已存在,且有扩大趋势,应加强对学生的性教育,尤其是男生.
作者:童开妙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本文回顾了近年来性取向与人格的相关研究,简要介绍了已有研究中与性取向有关的人格特质,特别是与性别有关的人格特质.随后在回顾了性取向与人格的刻板印象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性取向与人格的实证研究.后归纳了性取向与人格关系的研究结果,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展望.
作者:郑丽军;吴小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本文分析了医学生礼仪教育是培养现代医学人才的需要,是继承祖国优良医德传统的内在要求,可以促进医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以及医生职业的良好发展.提出了医学生礼仪教育的方法和策略:注重教师的言传身教和榜样作用;课堂讲授要形象生动,采取模拟训练与角色扮演,开展各种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加强礼仪训练,日常生活细节养成良好礼仪习惯等.
作者:鲍作臣;康齐力;赵蕾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冠心病住院患者对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的知信行现状,为其治疗和二级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健康教育知信行理论(KABP Model),并结合PRECEDE-PROCEED模式自行设计评估表,对60例已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知与行不统一;对冠心痛的主要危险因素理解模糊,甚至错误;健康教育前患者对冠心病相关知识项目的知晓程度和文化程度有关.结论 健康教育在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中意义深远,对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的患者制定多样化、针时性强的健康教育方式,是提高健康教育效果的关键.
作者:韩秀江;毛静远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由于目前国内外都不能用中西药物治愈婴幼儿腹外疝,对此病只能采用外科手术治疗.而手术疗法存在医疗费用昂贵、患儿承受极大痛苦、患儿家长难以接受的诸多问题,笔者便开始一种治疗腹外疝外敷中药组合物的研究工作.
作者:陈鸿毅 刊期: 200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