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手术多因患儿年龄较小不能配合手术而终须在全麻下完成,在实施麻醉时,常存在静脉穿刺困难,麻醉诱导、术中气道管理难度大,术后苏醒延迟等问题.如何使麻醉既安全又便捷,且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值得临床研究的课题.为此,我院尝试在小儿短小手术中应用七氟醚吸入麻醉,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杨旭;周作健;谢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对肺癌患者血清及胸水p53抗体水平的检测,探讨p53抗体对肺癌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6例肺癌未治疗患者,19例经手术或化疗治疗后的肺癌患者血清p53抗体,并以20例良性疾病患者作对照,其中5例肺癌患者同时检测胸水p53抗体,以6例良性胸水作对照.结果 肺癌未治疗组血清阳性率为50.0%,p53抗体水平为(4.054±6.308)IU/mL,高于对照组(0.177±0.085)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癌治疗组阳性率为31.6%,血清p53抗体水平为(1.660±3.591)IU/mL,与对照组和肺癌未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对照组胸水p53抗体水平为(0.398±0.443)IU/mL,结果略高于血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血清p53抗体检测阳性率为60.0%,胸水阳性率为80.0%,肺癌组胸水p53抗体水平为(15.510±8.813)IU/mL,高于其血清中含量和良性对照组胸水中含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检测血清及胸水p53抗体水平有助于肺部良恶性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是一种简便、特异性强的p53基因突变检测方法.血清p53抗体可成为肺癌的血清标志物,p53抗体的产生可能是肺癌发生的早期指征,是肺癌的不良预后因子,有望应用于预测复发和评价疗效.胸水p53抗体检测比血清更具敏感性.
作者:苏春康;李晓莉;李秀琴;叶倩;陈燕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小脑顶核电刺激(fastigial nucleus stimulation,FNS)对非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症状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一段时期,对反复心悸为主诉就诊的病人,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有心律失常(室上性早搏、短阵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且曾给予1种或几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病情无好转者45例,用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每次治疗40 min,每周2次,每位患者治疗15次左右.观察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FNS治疗心悸、失眠、胸闷、头昏/头痛、乏力的有效率分别为80.0%、76.9%、81.5%、87.1%和82.9%;FNS治疗后心悸、失眠、胸闷、头昏/头痛、乏力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FNS治疗能有效改善非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心悸、失眠、头昏/头痛、胸闷、乏力等症状.
作者:张巧英;张晓刚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索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法对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 将1 28例慢性荨麻诊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78例和对照组50例,试验组用氯雷他啶片加克拉霉素片、阿莫西林胶囊口服联合治疗,对照组用氯雷他啶加酮替芬、维生素C治疗,进行2组疗效比较.结果 试验组有效率为85.9%,高于对照组的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83,P<0.01).结论 根除胃部幽门螺杆菌疗法有利于慢性荨麻疹的治疗.
作者:王埃胜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使用自制吸氧罩与传统内套管吸氧的优缺点,为指导临床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将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病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时照组,试验组27例,行罩内吸氧,对照组27例,经内套管吸氧,比较吸痰时SaO2和肺部感染率,并监测罩内湿度与温度.结果 吸痰不同时间的SaO2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1);肺部感染率试验组为7.4%,对照组为2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罩内湿度为95%~100%,罩内温度为32~C~34℃.结论 使用自制吸氧罩为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病人行罩内吸氧,能有效地减轻吸痰时SaO2降低程度,且能使吸入气自动加温、湿化,降低肺部感染率.
作者:廖筱媛;邓小丹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和曲马多用于无痛人流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人工流产术患者10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50例.A组:丙泊酚+芬太尼;B组:丙泊酚+曲马多,静脉给药.观察两组病人术前、术中及术毕的平均动脉压(MAP)、呼吸(R)、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2)及所用丙泊酚总量和清醒时间.结果 A组B组麻醉后均循环呼吸抑制,术中MAP、R、HR、SpO2均较术前未用药时降低(P<0.05);A组呼吸抑制较B组明显(P<0.05).结论 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和曲马多的麻醉效果均可,但芬太尼组呼吸抑制较明显.
作者:云虹;胡晓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大学新生口腔卫生保健知识和行为习惯的现状,为探索适合大学生人群口腔卫生保健的健康教育模式及途径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500名新生进行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问卷调查,获有效问卷479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大学新生口腔卫生保健7个知识平均知晓率为61.5%,口腔卫生保健7个行为平均正确率为53.6%.78.7%的大学新生知道口腔保健注意事项,84.6%早晚刷牙,38.6%采用正确的刷牙方式,39.7%近两年做过口腔保健.30.1%的大学新生通过学校获得口腔保健知识.结论 大学新生的口腔健康知识较薄弱,行为较落后,口腔卫生保健教育有待加强,是今后高校健康教育工作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作者:葛光华;林清霞;王娴贤;江小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瑜伽锻炼对绝经女性雌激素、血脂及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 对20名绝经女性进行5个月的瑜伽锻炼,测试锻炼前后受试对象血清雌二醇(E2)、睾酮(T)、孕酮(P)等雌激素指标,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血脂指标及免疫机能指标(IgA、IgM、IgG).结果 经5个月瑜伽锻炼后,E2、P较锻炼前提高(P<0.01),T水平下降(P<0.01);TG、TC和LDL-C较锻炼前降低(P<0.01),HDL-C较锻炼前提高(P<0.01);IgA、IgM和IgG较锻炼前提高(P<0.05或P<0.01).结论 瑜伽锻炼对绝经女性雌激素、血脂及免疫机能有积极的影响.
作者:郭朝廷;杜丽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大学生睡眠卫生知识、信念、行为与睡眠质量的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选取773名在校大学生为测试对象,以中文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和大学生睡眠卫生知识、信念、行为问卷为工具,调查大学生的睡眠卫生知、信、行与睡眠质量的关系.结果 大学生睡眠卫生知识、信念、行为得分依次为(16.30±2.79)、(40.61±7.46)、(49.65±8.61);不同性别在睡眠卫生信念得分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睡眠卫生信念及行为与PSQI总分呈负相关(P<0.01);睡眠卫生信念和行为与PSQI总分的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0.164和-0.177(P<0.01).结论 睡眠卫生信念和行为对睡眠质量有预测作用.睡眠卫生信念与睡眠卫生行为是影响大学生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开展大学生睡眠卫生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霍建勋;杨翠英;张利霞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大学新生HBV感染情况,为乙肝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5届新生HBsAg进行检测,HBsAg阳性者进行乙肝5项的检测,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BsAg阳性率平均为6.98%,且以大三阳和小三阳2种感染模式为主,分别为31.31%和35.65%,占HBV所有感染模式的66.96%.结论 该校HBV感染检出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高校中未感染HBV的同学入学后接种乙肝疫苗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彭静;廖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高职学生口腔急诊特点,为高职学生口腔急诊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582例高职学生口腔急诊原因、疾病类型、流行病学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男生口腔急诊原因主要是牙痛(37.86%)、牙外伤(32.14%)、牙龈出血和拔牙后出血(16.07%),女生口腔急诊原因主要是牙痛(58.61%)、口腔粘膜疼痛(14.91%)、出血(10.59%);高职学生急诊疾病前3个病种分别是口腔颌面部外伤(20.27%)、急性牙髓炎(16.32%)、急性根尖周炎(12.03%).结论 应加强对高职学生的口腔卫生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口腔急诊应重点掌握牙外伤、急性牙髓炎、急性根尖周炎的应急处理.
作者:何伟;余志刚;廖建宏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达州市小学党员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提高党员教师的心理素质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SCL-90量表对103名达州市小学党员教师进行测评.结果 小学党员教师的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抑郁、敌对、精神病性因子得分高于全国常模(P<0.05或P<0.01);女性党员教师的强迫症状、抑郁、焦虑、精神病性因子得分高于男性党员(P<0.05);青年党员教师的人际关系因子得分高于中年教师(P<0.05);党员教师阳性检出率为36.9%,女性教师阳性检出率高于男性教师(P<0.01).结论 达州市小学党员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尤其是女性和青年党员教师,需要建立心理卫生服务体系.
作者:何树德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当代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以及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方法 采用自编的开放式问卷对27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当代大学生为关注的是职业生涯,占19.43%,其余心理问题依次为情感问题、人际交往、自我意识、情绪控制、压力应对、学习问题、虚荣心、人品道德、环境适应和网络成癌;当自己或同学陷入心理问题时,大学生选择了不同的疏导方式,求助对象首先为同学,占53.36%,之后依次为专业人士或机构、自己、师长、媒体、大自然.结论 高校心理健康服务应注重发展目标,细化服务内容,增加服务资源的可及性和重视非专业的社会支持系统.
作者:程科;王洪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从性别视角分析影响研究生心理问题的相关因素,寻找解决的方法和对策.方法 对551名在读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首位是压力问题,为69.9%;其次为职业发展问题,占68.4%;职业发展和人格问题的检出率男女生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影响研究生心理问题的社会因素中常见的是就业压力、学业压力、经济压力、人际关系;男女生在就业压力、经济压力、社会文化压力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影响男女研究生心理问题的生物因素中常见的是生理年龄、躯体疾病、性别关系,男女生在3者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项影响研究生心理问题的认知因素中,对现实问题的误解和错误评价、价值观的冲突、认知能力和成长错误观念、记忆中持久的负性情绪检出率较高,分别为53.0%、42.1%、39.9%和34.1%;记忆中持久的负性情绪的检出率女生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反逻辑思维不良归因的检出率男生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研究生的心理问题不容乐观,部分影响因素上存在性别差异.
作者:周笑平;朱锦士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独立学院应届毕业生社会支持状况.方法 以自编一般情况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问卷为测量工具,对独立学院应届毕业生进行调查.结果 在社会支持各因子得分上,具有专业、性别、生源和是否担任干部差异;支持利用与专业、性别、是否干部及父母关系好坏均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13、0.333、0.338、0.346,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利用专业优势,培养学生担任干部和改善父母间的关系是促进毕业生提高支持利用的重要举措.
作者:段玉香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当代大学生的羞怯状况,为大学生克服羞怯,增强人际关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运用羞怯量表对19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羞怯均分总体为33.65,大学生羞怯在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维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学生羞怯在生源地维度上和是否学生干部维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大学生普遍存在羞怯现象;大学生的生源地以及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可能是影响大学生羞怯程度的重要因素.
作者:朱媛媛;姚本先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本文从抑郁的诊断标准角度出发,提出阁下抑郁的概念.阐述了辩识抑郁与阈下抑郁的意义.本文还介绍了抑郁和阈下抑郁的分类、诊断和特征,针对阈下抑郁提出了相应的调节和治疗策略.
作者:肖艳丽;杨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主轴,婚姻对个体幸福具有重大影响.本文从夫妻沟通、夫妻认知,夫妻情感三方面来介绍夫妻关系,并对今后国内夫妻关系的研究方向提出一些建议.
作者:陈世民;刘瑞利;张进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本文介绍了BEIR推荐的线性假说--根据高水平辐射效应的数据,线性外推到低水平,作为估计低水平辐射效应的方法,评论了线性假说的各种证据,分析了低水平辐射的癌危险度.同时,阐述了低水平辐射效应的潜伏期、危险持续期,讨论了年龄与辐射剂量及癌症发病的关系.
作者:杨林静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近年来,高血压的发生呈年轻化趋势,青年高血压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在高校中,青年面临学业与就业、教学与科研等压力,熬夜、久坐等,使高校青年成为高血压的危险人群,于是高校青年高血压的健康教育及治疗尤为重要.本文就高校青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及防治策略进行了阐述,重点介绍了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等非药物治疗干预措施,强调注重个体化治疗及合理用药等.
作者:石越;陈铁梅;莫晶;胡焱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社交焦虑常损坏人们的社会功能,给人们的教育、就业、家庭、恋爱、婚姻关系造成了至少中等程度的损害.社交焦虑的认知一行为模型指出,认知偏向在社交焦虑的发展和维持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文章主要从注意偏向、记忆偏向、判断和解释偏向出发,介绍社交焦虑个体认知偏向的研究成果.
作者:刘洋;赵欣;张珂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高校医疗机构设置和人员构成情况.为高校医疗机构建设提供参考.方法 对广东省41所普通高校医疗保健机构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1所院校固定服务对象人数与医务人员人数比例为933:1;医务人员与学生人数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校本部、大学城校区、民办院校、独立学院;医疗机构人员年龄多在45岁以上;高、中、初级职称人数分别占16.3%,52.0%,31.7%.结论 应加强高校医疗机构人员配备和提高医务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为高校师生提供更好的医疗及预防保健服务.
作者:刘志林;林启瑞;池景泉;柴克生;魏莉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高中生的焦虑状况,为促进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焦虑测验)对某校高一、高二年级的47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总焦虑倾向异常检出率为13.9%,8个分量表中,恐怖倾向的异常检出率高,占17.5%;高一学生在学习焦虑倾向、对人焦虑倾向、过敏倾向、冲动倾向和总焦虑倾向上的得分高于高二学生(P<0.05或P<0.01);女生在学习焦虑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以及总焦虑倾向上得分高于男生(P<0.01).结论 高中生的焦虑状况不容乐观,高一学生焦虑水平高于高二学生,女生焦虑水平高于男生.学校应该加强对高一新生学习、人际、情绪等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女生的心理健康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作者:毛莉婷;陈加;王权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调查农村小学教师的工作满意度现状.方法 使用<小学教师工作满意量表>对754名农村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工作满意度情况及其与年龄和学历的关系.结果 教师对整体工作的满意度为(3.74±0.64);满意度维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同事、工作本身、领导、晋升认可、收入;25~30岁年龄段的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处于低状态;随着学历的增高,工作满意度有下降趋势;工作本身、晋升认可、同事和收入4者对满意度总体评价的解释度达到了68.2%.结论 农村小学教师时整体工作的满意度较高;工作满意度与年龄、学历有关;充分满足教师精神层次的需要更能提高教师的工作满意度.
作者:丁宏美;崔晓芬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老年人接种流感疫苗的效果.方法 选取670名离退休教职工为接种组,675名未接种离退休人员为对照组,在接种流感疫苗后的第3个月采取问卷调查.分析两组流感样疾病的发生及治疗情况.结果 接种疫苗后3个月,接种组和对照组流感样疾病的发病率分别为11.2%和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流感疫苗的保护率为52.7%.对照组和接种组患者服用1种药物的比率分别是66.7%和25.0%,服用2种及多种药物的比率为33.3%和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接种流感疫苗对老年人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蒋淑英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本文重点阐述了瑜伽对人体各系统和器官整合优化的功能,瑜伽体位法对防治疾病、消除紧张和疲劳的作用,瑜伽呼吸法对洁净呼吸系统、排除身体毒素、达到思想纯净的作用,瑜伽冥想镇静神经、减轻消极情绪作用.介绍了瑜伽防治痛经、心理疾病、心肺疾患、颈椎病、腰肌劳损、代谢综合症的研究成果.通过对瑜伽健身和防病的功能原理、防治慢性病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以期寻找规律,为瑜伽应用于临床提供更多的依据.
作者:许晓虹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基本体操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本文通过对近几年关于基本体操文献的查阅,将基本体操对幼儿发展影响的研究状况进行文献综述.结果 表明基本体操对幼儿体质发展、幼儿认知发展、幼儿个性及社会化发展等方面都有促进作用.本文还就促进幼儿基本体操的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作者:范连友;李梅;况照霞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大学生的营养知识和态度,为大学生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学生861人,进行营养知识和态度的问拳调查.结果 大学生营养知识平均得分(10.55±2.71),男生得分(10.04±2.74),女生得分(10.87±2.63),男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医科生得分高为(12.22±2.26),其次是工科学生为(10.70±2.25),文科学生低为(9.22±3.12),不同学科学生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102,P<0.01);96.6%的大学生对营养知识感兴趣,96.7%的大学生认为营养知识对健康有影响,91.9%的大学生认为合理膳食对提高学习成绩有帮助,54.4%的大学生以营养搭配为选择食物的主要依据,78.1%的大学生愿意改正不合理的饮食习惯,86.2%的学生愿意参加与营养相关的活动.结论 大学生对营养知识一般,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女生比男生对营养知识掌握更多,医学生比非医学生对营养知识更加了解;大多数大学生的营养态度较为积极.
作者:张晓方 刊期: 2010年第01期
2009年12月17-20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保健医学分会第六届一次会议暨论文报告会在北京大学召开.来自全国110所高校医疗保健机构的负责人、各省级分会负责人、学会顾问等相关代表近120人参加了会议.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本文报告黄山学院在3个月内发生肺结核病人17例,其中1个班同时出现9例肺结核病人,该班级的同系203名学生中,PPD检测24例强阳性(+++),174例呈阳性,感染率高达97.5%.分析该校肺结核病的流行病学资料,对其发病、防控和预防情况进行了总结,探讨了导致该校出现肺结核病聚集感染的几个因素,如对结核病认识不足、心理压力、营养不良等,并为高校防治结核病提出了一些建议.
作者:胡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特点.方法 对22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的临床特征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22例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7例;1例发生肺部感染,21例发热患者平均发热持续1~4天,乏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轻,1例伴有消化道症状;中药可改善咳嗽、咽痛、头痛等临床症状.结论 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毒力较弱,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季节性流感为轻.轻型病例可以对症处理为主要治疗手段.
作者:罗海滨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本文通过甲型H1N1流感防治过程的护理管理分析,阐述了应对群体性传染病时,护理管理应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加强沟通,简化程序;加强宣传,避免传染病人漏诊;加强动员,全力投入防控工作;加强管理,做好甲型H1N1流感护理工作.在防控工作中还应认真总结,理清管理思路,为今后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工作积累经验.
作者:代思梅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