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已经肯定在孕妇外周血中有胎儿的遗传物质出现,本研究尝试直接利用孕妇血浆和血清进行胎儿性别鉴定,以明确其在无创性产前基因诊断中实际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在SRY基因高保守区设计两对性别特异性引物,利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PCR),对50例孕妇血浆和血清中胎儿游离核酸进行扩增,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PAGE),DNA测序确定扩增产物的准确性.结果:出生证实分娩男婴28人,其阳性检出率,血浆组32.2%(9/28),血清组为46.4%(13/28).而22例分娩女婴的标本无论血清还是血浆组均未出现阳性结果.结论:直接利用孕妇血浆和血清均可以鉴别胎儿的性别,这为无创性产前基因诊断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作者:朱静;邓兵;王宁遂;周瑾;康格非 刊期: 2002年第05期
AmpC酶是在革兰阴性杆菌中发现的一类由染色体介导的水解头孢菌素的Ⅰ型β-内酰胺酶.AmpC酶具有诱导性,以其诱导酶和非诱导酶的形式存在.与ESBLS不同的是AmpC酶对三代头孢耐药且不被克拉维酸所抑制.高产AmpC酶的菌株引起的感染使现代抗感染治疗面临严峻挑战.AmpC酶的表达及调控与ampC、ampR、ampD、ampG有关.AmpC不但可由染色体编码,而且也可由质粒介导,质粒介导的AmpC酶的出现增强了耐药菌株的横向传播能力.AmpC酶的检测包括头孢西丁三相试验,等电聚焦电泳以及PCR等方法.目前治疗由产AmpC菌株引起感染的药物十分有限,可供选择的药物主要有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头孢匹罗)等.迫切需要开发研制新药来解决这一严重的耐药问题.
作者:赵世巧;夏云;陈宏础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强直性脊柱炎是HLA关联强的疾病.HLA-B27由22个以上同种异型基因型(亚型:B*2701~B*22)组成,不同亚型核苷酸序列之间只存在个别位点的差异,其亚型具有分布不同的种族和人种充行情况,以B*2705分布广.近年来建立了大量的AS动物模型,人类B27转基因鼠实验证实B27分子是AS的原发关联成分.PCR-SSP等DNA分型技术和流式细胞术克服了传统的血清学分型技术检测HLA-B27的众多弊端,成为临床辅助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重要手段.
作者:李维;府伟灵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胆红素的研究近些年的新观点认为它是人体内一种有效的生理抗氧化剂,具有捕获氧自由基能力,能保护脂类的过氧化.在测定方法学上酶法正在迅速发展,有望成为常规使用的较好方法,化学氧化法近年发展很快,对它的特异性正在经受考验.为避免σ胆红素对肝胆系统疾病病程观察的干扰,强烈的呼声是用测结胆代替直胆.
作者:宋克征;沈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热休克蛋白70(HSP70)是生物体在不良环境因素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组具有高度保守性的应激蛋白,目前认为HSP70具有多种功能,是一种非特异性细胞保护蛋白.HSP70对各脏器组织细胞均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机制主要有:(1)提高细胞对应激原的耐受性;(2)分子伴侣作用;(3)抗凋亡作用;(4)减轻过氧化及炎性损伤.
作者:袁志强;彭毅志 刊期: 2002年第05期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开展,与基因相关的疾病引起了广泛重视,可以期望通过测定人类基因组内特定的DNA变异来诊断、预测、预防和治疗疾病.本文综述了单基因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遗传研究领域的现状.
作者:姚春艳;府伟灵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胸腔积液性质的鉴别一直是临床上重视的问题,也是人们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本文择要述及胸液(PF)渗、漏出液的区分,结核性(TB)PF的诊断以及良、恶性PF鉴别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董志远;赵淑贤;夏宏器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荧光定量PCR(Fluorescence Quantitive Polymerase Chin Reaction FQ-PCR)技术是在90年代末期发展起来的一项全新技术.经过几年的实践及临床应用,已获得了较为稳定的检测效果.作为一种体外基因扩增技术,它能敏感地检测初始模板浓度及基因变异等情况.它的出现,克服了传统PCR技术普遍存在的假阳性及不能定量等问题,使得PCR技术更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在监测患者病情、预后、指导用药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概述了FQ-PCR技术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即常见病原体的检测[1,3]及其在分子遗传学和法医学中的应用.
作者:邓少丽;罗阳;陈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DNA甲基化(methylatioon)就是加上甲基(CH3-)基团的碱基修饰过程,基因甲基化的过程就是基因表达受到抑制的过程.DNA甲基化与对抗核酶的抗性、细胞防御机制、基因激活与印记、细胞的分化与发育,以及衰老和癌变相关.癌基因低甲基化、抑癌基因高甲基化、错配修复基因高甲基化、基因启动子DNA甲基化以及DNA甲基转移酶活性改变等都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
作者:林立;佘朝富;丁显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铁在体内参与多种代谢功能,铁的吸收和排泄必须保持平衡,食物中的铁主要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端粘膜吸收,而后转运到血浆进一步运输到贮存器官和被利用部位,本文就近年来对肠粘膜细胞铁吸收和转运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贵娟;李顺义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人类白细胞抗原衍生肽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作用,与CsA具有协同作用,经动物模型及体内外实验发现可成功诱导特异性移植免疫耐受.作用机制有:1阻碍TCR和MHC结合,2阻断细胞周期,3抑制血红素氧化酶活性,作为一种新型免疫调节剂,呈现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崔志刚;汪泽厚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多年来免疫分析由于其高度的准确性和特异性在临床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成为检验方法中为重要的技术之一.但由于免疫分析理论和实践的特异性和复杂性,其实验结果的不可比性和变异大是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其标准化是目前免疫分析急待解决和关注的焦点.大多数常规化学分析的标准化已基本实现而免疫分析的标准化发展很不够,本文就免疫分析标准化的现状、标准化是否可能、谁应负责、谁能够做到、目前可选择的解决办法及今后的任务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作者:张秋菊;王金良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农村人群尿沉渣变化.方法:用UF-100型全自动尿有形成分(简称沉渣)分析仪检测378例农村人群尿沉渣,多参数分析尿沉渣的改变.结果:农村人群尿红细胞、白细胞、细菌数均升高,其中有相当比例明显异常:农村人群女性尿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细菌数异常较男性尤为明显;农村人群尿中管型无明显差异结论:农村人群由于卫生条件和生活习惯的差异,尿沉渣结果变异大,女性尤为明显.
作者:李泉;唐铁军;李万才;张生吉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近几年,分析前期的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越来越引起重视,在这里仅介绍生理性变化对于临床生化、血液学和凝血实验的影响.
作者:张立;焦连亭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细胞信号转导是当今生命科学研究活跃的领域之一,在这一领域中的每一个重要进展都可能导致生物医学相关领域的重要变化,还将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许多国家对此均十分重视.
作者:魏明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TGFβ超家族由一大类具有相似生物学特征的细胞因子组成.其信号转导途径复杂,涉及多种生物分子.影响因素众多,且影响因素间存在交叉作用;信号转导成员变异如受体突变、作用底物-Smads异常是肿瘤发生的重要机制.
作者:张友才;刘长生;朱尤庆 刊期: 2002年第05期
pim-1是一种编码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的主要原癌基因.TNFR家族成员CD40信号分子可通过NF-κB途径使pim-1基因转录增加并引起pim-1蛋白含量的增加,该实验证明了这一点.另外,研究表明:BCR和LPS受体复合物也可调节B细胞中pim-1的含量,其与B细胞生长增殖有一致性,所以,pim-1含量多少可能是B细胞生长、增殖的关键决定性因素.
作者:王五祥;王志富;温廷益 刊期: 2002年第05期
NF-κB是细胞内一种重要的核转录因子,它参与炎症反应、免疫反应、细胞凋亡及肿瘤发生等多种生物进程.NF-κB的活化是涉及多种信号转导分子的复杂过程,它们包括κB抑制蛋白、IκB激酶及其上游信号分子等.本文就NF-κB及其相关分子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介绍.
作者:张刚;沐贤友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肾上腺髓质素(ADM)是从人的嗜铬细胞中分离出的由52个氨基酸组成的活性多肽,对肾脏功能调节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ADM对系膜细胞增殖、凋亡的作用及与肾小球疾病的关系.
作者:陆学军;朱立华;徐国宾 刊期: 2002年第05期
GDNF家族成员是TGF-β生长因子超家族的一个亚家族,在神经元的存活,生长,分化,再生,轴突生长,神经损伤和神经退行性疾病中都有重要作用.神经细胞中存在GDNF的RET依赖性和非RET依赖性两条信号转导途径.本文就GDNF家族成员及其受体介导的胞内信号转导机制研究的新进展进行简述.
作者:马凌娣;蒋纪恺;康格非 刊期: 2002年第05期
NF-κB信号途径涉及机体多种生理病理过程,本综述详细描述了近年来有关NF-κB信号途径组成、活化信号、活化与调节方面的新进展.
作者:吴丽娟;蒋建新;朱佩芳;康格非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尿胰蛋白酶抑制剂生理功能广泛,它不仅可以抑制多种丝氨酸蛋白酶的活性,还在细胞生长、凋亡等方面发挥了调节作用.本文综述了1995年以后的尿胰蛋白酶抑制剂的结构、功能及其肿瘤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柏健鹰;赵晓晏 刊期: 2002年第05期
cystatin C(胱抑素C)或又称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蛋白C,由于其分子量小,能够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膜,并在近曲小管几乎完全被重吸收,不再重新回到血液循环中,同时,肾小管也不分泌cystatin C,且不受年龄、性别、炎症及感染等因素的影响,因而在反映肾小球滤过率方面优于肌酐等传统的检验项目.cystatin C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张淑兰;王铭超;李青果;冯忠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Ⅱ型磷脂酶A2(group Ⅱ phospholipase A2,Ⅱ型PLA2)广泛地参与细胞的生理、病理过程,特别在炎症与癌症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进程中,Ⅱ型PLA2活性的增高处于关键的环节.因此探讨Ⅱ型PLA2在炎症与癌症组织中的表达、调控及生物学作用将对机体炎症和癌症的诊断、治疗、预后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武凡;康格非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急腹症.目前实验室诊断急性胰腺炎常用的方法是测定淀粉酶活力,尽管其简便、快速、经济,但特异性不高.临床实验室正逐步对测定淀粉酶的方法加以改进,并验证脂肪酶、淀粉酶肌酐清除比值、淀粉酶同工酶测定对急性胰腺炎诊断的价值,探讨测定胰蛋白酶、磷脂酶A2等新的诊断指标和技术来协助诊断急性胰腺炎.
作者:岳乔红;周铁成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研究表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EC)基因与血浆中ACE水平密切相关,其多态性变化可能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就ACE的生物学特性、ACE基因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概述如下.
作者:侯振江;张宗英;安国瑞 刊期: 200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