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 国际刊号:1673-4130
  • 国内刊号:50-1176/R
  • 影响因子:1.01
  • 创刊:1980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重庆
  • 语言:中文
  • 邮发:78-26
  • 全年订价:55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剑桥科学文摘,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 2005年荣获卫生部首届卫生医药优秀期刊三等奖
  • 医药卫生综合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03年3期文献
  • C-反应蛋白及食物中n-3脂肪酸与冠状动脉疾病的关系

    目的研究急相C-反应蛋白(CRP)及食物n-3脂肪酸(FA)与冠状动脉疾病(CAD)的关系.方法对临床疑为CAD的269例病人施行血管造影术;针对鱼类摄入量,所有病人都接受食物问卷调查;利用气相层析法测定粒细胞膜中n-3多价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含量;利用比浊法测定血清CRP含量,研究海产品中n-3 PUFA对CRP水平的影响.结果血管造影术证实72例病人有心肌梗塞(MI)病史.冠状动脉直径狭窄>50%的支数1支的有65例,2支的有46例,3支的有77例.总体CRP均值(x)为2.97±2.36mg/L.CRP水平与鱼类摄入量无关.冠状动脉狭窄病例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那些冠状动脉造影无明显改变的病例(P=0.001);CRP水平较低者粒细胞中廿二碳六烯酸(DHA)含量明显高于CRP水平较高者(P=0.02).结论 CRP与海产品中n-3 PUFA、DHA呈负相关,并认为进食鱼类可降低CAD的危险性.

    作者:余文辉;温文川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LP-a升高为静脉栓塞的一种独立危险因子

    目的评估脂蛋白-a(LP-a)在遗传性凝血酶原缺陷的静脉血栓栓塞(VTE)病人组中所起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包括至少发生一次静脉血栓栓塞的病人共685例和266例性别和年龄相当,并排除存在活化蛋白C(APC)抵抗,蛋白C、蛋白S及抗凝血酶缺陷,血清LP-a升高,因子(F)V G1691A、二甲基四水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C677T和凝血酶原(PT)G20210A基因突变等因素的健康人对照组.将其LP-a升高及FV G1691A因子突变作比较.结果病人组中LP-a>O.30g/L的占20%,明显高于对照组(P<O.001,OR3.2,95%CI 1.9~5.3);LP-a升高,同时存在FV G1691A因子,在VTE病人中明显多于对照组(P<O.001,OR9.8,95%CI2.4~40.7).结论 LP-a>0.30g/L为VTE的一种常见独立危险因子.此外,LP-a水平可能与由于受其它凝血因子缺陷,如FV G1691A突变影响的VTE疾病的外显率有关.

    作者:余文辉;姜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下期重点文章预告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中国人民解放军重庆血站.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输血科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本期要目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编辑部重要告示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敬告作者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阿托伐他汀和鱼油对内脏型肥胖者血浆高敏CRP的影响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采用杂交探针的实用PCR可同时检测影响药物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妊娠期糖尿病妇女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血脂有无关系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进行性肿瘤病人血浆和骨髓液氧化增高、抗氧化水平降低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从菌血症患者血中分离念珠菌的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趋势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树突状细胞抗肿瘤实验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体内强的抗原提呈细胞[1],免疫反应的产生首先是由抗原提呈细胞(APC)捕获抗原,经其加工处理后将抗原信号传递给T,B淋巴细胞,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免疫应答.因此,APC是机体免疫反应的首要环节,能否进行有效的抗原提呈直接关系到免疫激活和免疫耐受的诱导,树突状细胞的大特点是能够显著激活初始T淋巴细胞,诱导免疫应答.在肿瘤免疫过程中,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起着主导作用.T细胞的致敏、激活、扩增依赖抗原提呈细胞,T细胞识别的肿瘤抗原不是被肿瘤细胞提呈而是被APC提呈,而树突状细胞是体内具免疫治疗活力的抗原提呈细胞.因而,它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越来越被重视.其抗肿瘤作用目前主要在实验研究及临床Ⅰ,Ⅱ期应用中.本文主要对树突状细胞抗肿瘤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袁涛;顾红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与恶性肿瘤

    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依赖于新生血管的形成,已知有多种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参与了血管形成的调控,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能是关键的刺激因子.而VEGF的生物学效应是通过其特异性的膜受体介导实现的,迄今发现VEGF有三种受体:VEGFR-1、VEGFR-2、VEGFR-3.它们在血管生成中的调节作用和以VEGFR为靶点的抗肿瘤治疗研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综述这方面的进展.

    作者:胥文春;陈新敏;罗春丽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生物样品中汞含量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汞普遍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工业生产亦可以产生汞化合物从而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和人体的危害.通过检测生物样品中的汞含量,可以衡量人体汞暴露水平和评价环境污染程度.目前主要检测的汞种类为无机汞,甲基汞,二甲基汞(很少).本文就不同种类汞(无机汞和甲基汞)含量的基本分析检测步骤和不同生物样品中汞含量检测方法进行综述.

    作者:高宇;颜崇淮;沈晓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长链PCR技术研究进展

    长链PCR(long PCR)技术是将传统DNA聚合酶与具有3′-5′核酸外切酶活性的DNA聚合酶混合,利用前者较强的延伸能力和后者的校正功能,通过优化反应液组成及热循环条件,能够扩增出长达40kb的特异产物,在病毒基因组研究及基因检测等方面显示出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长链PCR技术的原理、反应条件的优化及技术应用进行了综述.

    作者:范宝昌;杨佩英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转导与肿瘤

    TGFβ超家族由一大类具有相似生物学特征的细胞因子组成.其信号转导途径复杂,涉及多种生物分子.影响因素众多,且影响因素间存在交叉作用;信号转导成员变异如受体突变、作用底物-Smads异常是肿瘤发生的重要机制.

    作者:时昭红;邓长生;张友才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非侵入性临床检验方法进展

    本文主要综述应用仪器经皮检查胆红素、血气、血糖和通过微循环影像分析途径,进行全血细胞计数,以及胎儿产前诊断等方面的非侵入性临床检验进展近况.

    作者:陈则清;朱忠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酵母双杂交系统在研究蛋白激酶CK2中的应用

    酵母双杂交系统是研究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蛋白激酶CK2是一种真核细胞中普遍存在的信使非依赖性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在细胞增殖和分化、信号的传导和加工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本文简述了酵母双杂交系统在研究蛋白激酶CK2中的应用.

    作者:黄功华;梁景耀;刘新光;梁念慈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巨噬细胞刺激蛋白受体--酪氨酸激酶RON

    在巨噬细胞刺激蛋白(macrophage stimulating protein,MSP)的刺激下,RON(macrophage stimulating 1 receptor,MST1R)具有调节细胞扩散、转移、微管形成的功能,RON基因的激活与肿瘤发生有关.RON基因定位于3p21.3,包含20个外显子.成熟RON为180kD的杂合双链二聚体.RON基因主要表达于人体上皮细胞、粒细胞、破骨细胞、单核细胞、巨核细胞以及扁桃体生发层、气管、皮肤、小肠、结肠、输卵管等器官.RON对NO的诱导合成有抑制作用;RON在神经、胚胎、呼吸的组织中也发挥一定的作用.RON分别与IL-3R、MET和整合素之间存在联合作用.

    作者:傅先元;肖志强;陈主初;董燕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POCT的研究进展

    POCT(point-of-care testing)作为检验医学中具革命性的新领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本文简要介绍了POCT的产生背景、特点、技术、应用、管理、控制及发展前景.

    作者:董作亮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美国NOVA-CRT16急诊生化仪的评价

    近年来,随着新的电极技术的发展[1],除电解质外,更多的生化指标可用电极法进行分析.美国NOVA BIOMEDICA公司生产的NOVA-CRT16急诊生化仪就是这类仪器,其中钾(K)、钠(Na)、氯(Cl)、二氧化碳(TCO2)等用离子电极法分析,血糖(Glu)、尿素(Urea)、肌肝(Cr)等用固相酶膜电极技术法,可以检测血清、血浆、全血、脑脊液等不同类型标本,为了解其性能,我们用血清样本对其进行了初步测试,现报道如下.

    作者:邝妙欢;梁伊仁;李幼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QBC Ⅱ plus干式血细胞分析仪用于住院病人血常规检验

    血常规是临床工作中应用十分广泛的检验项目,传统的手工稀释法效率低,劳动量大,主观影响因素多,不易建立质控.美国Becton Dickinson仪器公司生产的QBCⅡplus仪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影响分析的主观因素.本文浅谈QBCⅡplus仪器方法(QBC法)使用体会,并对仪器的性能做初步评价.

    作者:安邦权;钟筑宁;凌晓午;王茂玲;金飞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CA500血凝仪应用评价

    血栓与止血实验室检查的重要性与日俱增,随着检验内容不断扩大,工作量日益增多,手工操作已不能满足需要.试剂商品化,操作自动化已成为必需之举.CA500系列血凝仪(简称CA500仪)便是近年推出的此类仪器之一.

    作者:杨眉;夏世勤;安邦权;王茂玲;杨旭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内容、方法及意义

    生物有机体的生理活动、病理活动以及药物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蛋白质来实现的,然而仅凭目前已知的蛋白质根本无法阐明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过程,因此,以基因组的研究成果为基础,以各种先进技术为支撑,进一步研究生物有机体的全部蛋白质结构、功能及其相互作用已经成为必然.目前大量工作者致力于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本文现对此作一简述.

    作者:司英健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心脑血管病基因研究进展

    长期以来,心血管疾病一直是发达国家的主要死因,在我国,心脏疾患是死因的第二位,如加上第三位死因脑血管病,国人因动脉硬化而死的比率高达1/3.

    作者:邹雄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因特网上的临床检验信息资源

    因特网是有数以万计的计算机网络构成,虽然网上信息资源丰富,但信息过于庞大和分散,给广大检验工作者在医学检索方面带来不便.而且随着全球因特网的普及,国外许多专业杂志都有了电子版.

    作者:张玉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CRP与心血管事件

    目前,已经确定了的冠心病危险因素有246个,传统危险度因素不能完全阐明疾病的发生.近年来已经证实炎症机制在冠心病的发病和并发症中起重要作用,急性时相反应物-CRP在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预示以及治疗后的预后判断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本文综述了近期有关研究.

    作者:刘运双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对氧磷酶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研究进展

    对氧磷酶(paraoxonase,PON)是结合在高密度脂蛋白(HDL)上的一种有机磷化合物水解酶.近年的研究表明PON可以对抗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氧化修饰,从而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相关.现就PON抗氧化机理,PON活性及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研究进展做一简介.

    作者:杨雨叶;傅明德;涂植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胆固醇酯转运蛋白的研究方法与临床意义

    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是一种重要的脂质转运蛋白,在胆固醇逆向转运和发展密切相关.本文简要介绍了CETP的生物化学特征、CETP活性与质量及基因多态性的研究方法以及CETP研究的临床意义.

    作者:鄢盛恺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心房利钠肽与心血管系统疾病

    心房利钠肽(ANP)具有强大的排钠利尿,松弛血管平滑肌及抑制醛固酮分泌的作用,参与心血管系统的病理生理过程,提示ANP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刘晓柳;李光千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冠心病与胆红素代谢

    近年来,大量体内外实验证实:血清胆红素含量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正常的胆红素含量能有效抑制过氧化脂质的形成和清除超氧自由基对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损害,成为机体内抗氧化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与多年来血红素分解代谢中有关胆色素、胆红素仅仅是一种毒性废物的传统看法大相径庭.因此,有必要全面认识胆红素代谢过程中的生理保护作用,并加以认真研究.

    作者:蔡爱玲;唐爱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凝血酶激活纤溶抑制物的研究进展

    凝血酶激活纤溶抑制物(thrombin activated fibrinolysis inhibitor,TAFI)是近年来发现存在于血浆中的一种蛋白酶原,属于羧肽酶家族成员.血液凝固时,TAFI被凝血酶-血栓调节蛋白(T-TM)复合物激活后,可特异性裂解纤维蛋白C-末端赖氨酸残基,下调纤溶活性,对纤维蛋白溶解有抑制作用.它的发现给纤溶系统增添了新的认识,将给临床防治血栓性疾病提供新的思路.本文将围绕TAFI的发现、分子生物学特性和生理功能等作一综述.

    作者:谢爽;王鸿利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糖尿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与血栓形成

    血栓的形成反映了止凝血机制的失衡.内皮细胞合成一系列因子来影响止凝血系统,其中包括促凝因子、抗凝因子、细胞粘附分子、血管舒缩因子和细胞存活信号.糖尿病状态下内皮细胞功能的改变可诱导血栓的形成.本篇主要从促凝血因子,细胞粘附分子,血管舒缩因子的失衡,细胞存活信号的改变等几方面综述了糖尿病内皮细胞功能受损与血栓形成之间的联系.

    作者:郭郁郁;胡钧培;王鸿利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蛋白S研究进展

    蛋白S是一种抗凝因子,本文主要介绍了其结构,理化作用及其缺乏的原因.在其活性状态-游离蛋白S缺乏的情况下,可以导致多部位血栓形成.且目前已经逐渐认识到:特别是在年青人中,蛋白S的缺陷可能是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

    作者:李颖;潘瑞福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Toll-like受体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

    内皮细胞是血管发挥正常功能的重要组成成分,内皮细胞的损伤在血管相关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造成内皮细胞损伤的因素很多,包括机械性、化学性以及炎症免疫性等.由于炎症免疫性造成的内皮细胞损伤机制一直不甚清楚,新近研究发现的Toll-like受体4(TLR4)在LPS、Hsp引起的内皮细胞损伤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并为通过TLR4进行血管相关性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内毒素性休克以及肿瘤等都提供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本文概述Toll-like受体在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其作用途径.

    作者:仉红刚;修瑞娟 刊期: 200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