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 国际刊号:1673-4130
  • 国内刊号:50-1176/R
  • 影响因子:1.01
  • 创刊:1980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重庆
  • 语言:中文
  • 邮发:78-26
  • 全年订价:55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剑桥科学文摘,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 2005年荣获卫生部首届卫生医药优秀期刊三等奖
  • 医药卫生综合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04年5期文献
  • 临床深部真菌感染分析

    目的了解医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现状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常规方法筛检、培养真菌,API-20C鉴定系统和MIC药敏检测;调查深部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对38例反复感染者T细胞亚群和白细胞进行分析.结果分离医院感染真菌129株,医院感染率8.4%(129/1530).白色念珠菌感染率高,为67%(87/129),其次为光滑念珠菌(19.4%)和热带念珠菌(8.5%).65岁以上老年患者占真菌感染人数的85.3%(110/129);住院部呼吸科真菌感染率占全院总数的64.3%(83/129).38例免疫细胞分析,与20例健康对照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129株真菌对二性霉素B、特比奈芬的耐药率分别达到13.6%和38.6%.结论深部真菌感染显著增高,真菌检测对临床诊断、调整治疗方案、预后评估有重要临床意义.建议合理用药,对高危人群适当预防性治疗.实验室真菌检测面临方法改进和标准化.

    作者:董智秋;李华;靳松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两种脑炎患者脑脊液酶水平观察与分析

    目的观察结核性和病毒性两种脑炎患者脑脊液酶水平的改变.方法在治疗前采集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标本40例,病毒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标本60例,正常人群脑脊液标本20例,用酶速率法测定AST、ALT、γ-GT、ALP、LDH、α-HBDH、CK、CK-MB 8种酶水平.结果结核性脑膜炎组LDH、AST酶水平分别为(180.9±112.2)U/L、(42.2±11.8)U/L,显著高于病毒性脑炎组(P<0.01)和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对脑脊液进行LDH、AST检测,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核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

    作者:李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检测MBL EXON Ⅰ 52位密码子突变PCR-SSP方法的建立

    目的建立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52位密码子基因突变的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检测方法.方法收集静脉血标本,提取染色体DNA,根据MBL基因序列设计引物,PCR扩增.结果扩增产物进行序列分析,与预期目的基因序列相同,检测灵敏度为0.8μg/ml.结论该方法是一种特异性好、较为灵敏的检测方法.

    作者:赵铁军;贾天军;程建君;刘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原发性乳腺癌中C-erbB-2、nm23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中C-erbB-2、nm23蛋白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及HE染色,对C-erB-2、nm23蛋白表达进行观察.结果 57例原发性乳腺癌中淋巴结转移32例,转移率为56.1%,其中C-erbB-2阳性表达者淋巴结转移率为93.8%,显著高于阴性表达者68.0%(P<0.05),呈正相关;而nm23则以阴性表达者的淋巴结转移率为72.0%,明显高于阳性表达者46.9%(P<0.05),呈负相关.结论 C-erbB-2、nm23检测不仅对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且对乳腺癌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判断及预后的估计都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作者:陈天星;李琳;陈建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免疫分离法测定血浆脂蛋白残粒胆固醇的临床评价

    目的对免疫分离法测定血浆脂蛋白残粒胆固醇(RLP-C)进行方法学评价,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免疫分离法测定血浆RLP-C的精密度、准确度、干扰因素,并将该法与超速离心法(UC)进行比较,同时用该法测定80例正常人、70例冠心病患者、72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25例Ⅲ型高脂蛋白血症患者空腹血浆RLP-C水平.结果免疫分离法测定血浆RLP-C的批内CV为2.78%~4.98%,批间CV为3.99%~7.57%,RLP-C浓度2.44 mmol/L以下时线性良好,r=0.992.分析灵敏度为0.05 mmol/L,回收率为92.1%~98.3%,免疫分离法(Ⅹ)与超速离心法(Y)具有良好的相关性,Y=1.022X+0.021,r=0.989.甘油三酯(TG)<15.3 mmol/L,血红蛋白(Hb)<5g/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7.0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3.0 mmol/L,胆红素<342μmol/L,抗坏血酸<150 mmol/L时对方法无显著干扰.冠心病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和Ⅲ型高脂蛋白血症组空腹血浆RLP-C分别为(0.445±0.251)mmol/L、(0.336±0.172)mmol/L和(0.878±0.672)mmol/L,均显著高于正常人[(0.190±0.070)mmol/L],P<0.001.结论免疫分离法测定RLP-C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可靠,精密度好,符合临床常规使用要求.

    作者:蒋兴亮;唐中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冠心病患者ApoE基因型与超敏CRP相关性探讨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载脂蛋白E(ApoE)基因型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C/HDL-C)比值的相关性.方法采用Multi-ARMS快速分型法检测105例冠心病患者和11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ApoE基因型,同时测定其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sCRP、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ApoB)的浓度,并计算TC/HDL-C比值.结果冠心病组ε4等位基因频率、HsCRP和TC/HDL-C均高于对照组.结论三者联合检测,可进一步预测将来发生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危险性.

    作者:尹志农;李瑞杰;赵远华;常晓;王红敏;段立莉;程珍;鄢盛凯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热休克蛋白与肿瘤的关系

    热休克蛋白(HSP)是生物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的一个蛋白家族,参与了多种生理过程,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近年来又发现它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现概述HSP与肿瘤之间的关系.

    作者:罗红霞;邓华瑜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产前糖皮质激素多次应用对新生儿影响的研究现况

    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提高了早产儿的生存质量.但产前重复应用糖皮质激素是否能进一步改善新生儿的结局,目前尚无定论.该文将近几年有关问题的研究现况综述如下.

    作者:吴虹霆;张建华;漆洪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丝状真菌的药物敏感性测定研究进展

    美国国家临床实验标准委员会(NCCLS)推荐的体外丝状真菌药物敏感性实验方法,经众多的实践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现就近年国外对此方法适应范围的补充、影响因素及替代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李少平;牛云彤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IgY在人类疾病诊断与防治中的应用

    随着对鸡卵黄免疫球蛋白(IgY)研究的逐步深入,发现其在生物学特性和制备方面具有一些独特优点,因此被广泛地用于疾病诊断和防治.现就近年来IgY在人类疾病诊断与防治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毛小琴;杨致邦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及其在疟疾诊断中的应用

    免疫层析技术具有快速、简便、不需特殊仪器等特点,胶体金标记技术结果具有肉眼可观察的红色,为试剂盒法的检测提供了可能.把这两种技术结合起来,将是一种非常具有应用前景的免疫诊断技术.现就免疫层析技术和胶体金标记技术的基本原理及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在疟疾诊断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李妍;宁云山;李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蛋白质组学技术与肿瘤研究

    蛋白质组学作为后基因组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借助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可在蛋白质水平进一步揭示肿瘤的发病机制,筛选、鉴定肿瘤特异性标记和特异性抗原以及有效的药物靶蛋白.

    作者:甘淋;何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微弱诱导剂的生物学效应研究进展

    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微弱诱导剂(TWEAK)作为肿瘤坏死因子配体超家族的新成员,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在介导血管生成,介导或诱导细胞增殖、移行、粘附、凋亡、坏死等方面发挥作用.现对TWEAK的生物学效应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汉敏;魏明竞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凝血因子Ⅹ研究进展

    凝血因子Ⅹ(FⅩ)处于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共同通路,在凝血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近年来,通过对遗传性凝血因子Ⅹ缺陷症的FⅩ基因突变的研究,对FⅩ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有了深入理解.

    作者:王文斌;王鸿利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淋巴细胞输注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移植物抗宿主疾病(GVHD)和复发是干细胞移植后的两个主要死因.有效的防止GVHD的方法是去除移植物中的T细胞,但这又增加了复发危险,因为缺乏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效应,GVL效应被认为是干细胞移植后抗白血病的重要效应,尤其在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CML)中.GVL效应和原始T淋巴细胞的作用被证实后,研究者就把供者淋巴细胞输给干细胞移植后的CML复发患者,于是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得到发展.现对DLI在临床上的应用和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阮光萍;安梅;邓淑芬;杨晓顺;董宗干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siRNA及其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RNAi(RNA interference)是体内一种新近发现的基因沉默现象.在多种生物体内发现,外源性dsRNA(双链RNA)诱导启动RNAi特异性抑制外来基因表达.体外应用长dsRNA在哺乳动物细胞只能引起非特异性的基因封闭作用,限制了RNAi的应用.近发现21nt siRNA(smallinterference RNA)可以特异性抑制靶基因的表达,从而为RNAi在哺乳动物的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作为一种有效的基因封闭工具,siRNA在肿瘤研究中立即得到广泛应用.现总结国内外关于siRNA的作用特点、作用机制的相关文献,探讨siRNA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及目前仍存在的问题,展望siRNA作为一种新型基因封闭工具的应用前景.

    作者:秦绪珍;单宁宁;邹雄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尿液端粒酶催化亚基mRNA检测与膀胱肿瘤的诊断

    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早期诊断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另外膀胱肿瘤复发率高,10%~20%的复发肿瘤会发展到更高级和肌层浸润.国内外大量研究文献证实,端粒酶的激活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而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在调节端粒酶活性中起决定作用.现就尿液hTERT及其在膀胱肿瘤的早期诊断、复发监测和预后判断等方面的价值作一综述.

    作者:唐敏;罗春丽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热休克蛋白在动脉粥样硬化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涉及一系列不同性质的细胞毒性刺激因素.心血管系统细胞受到外界刺激后,可通过产生应激蛋白(热休克蛋白)来应对外界刺激.许多研究表明热休克蛋白,尤其是HSP60和HSP70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HSP60和HSP70在动脉粥样硬化损伤部位的表达明显增高.热休克蛋白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目前尚不明了,目前研究认为,HSP70可能发挥细胞保护作用,而HSP60可能作为自身抗原,同时引起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现简单总结目前关于热休克蛋白在动脉粥样硬化中作用的研究,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刘兴晖;谢焱;王伟灵;周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微粒体甘油三酯转运蛋白的研究进展

    微粒体甘油三酯转运蛋白是一种新发现的脂质转运蛋白.现对MTP的生物学特性、MTP与脂蛋白代谢的关系及MTP的调节加以综述.重点论述MTP在含载脂蛋白B丰富的脂蛋白组装、分泌、降解中的关系,MTP抑制剂BMS-200150参与的脂蛋白代谢的调节和细胞内毒素、细胞因子、激素类及其他因素对MTP活性及其mRNA水平的影响.

    作者:徐闯;刘彩霞;董凤仙;王哲;姜玉富;夏成;魏明竞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固相萃取及其在临床生化检验中的应用

    对传统的固相萃取(反相色谱、正相色谱、离子交换色谱、亲和色谱)及新近发展的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盘状固相萃取、分子印记多聚物、复合模式的固相萃取等)的原理、结构及固定相、洗脱剂的选择及其优缺点、影响因素、应用和发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名均;丁世家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8-异前列腺素F2α的检测及其临床价值

    8-异前列腺素是经自由基催化不饱和脂肪酸脂质过氧化(非酶促反应)后的终末产物,其产生机制及产生过程与过氧化损伤极为密切,成为近年来人们研究和评估过氧化损伤的热点.现就8-异前列腺素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测定的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作者:陈玲玲;肖昕;向军俭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蛋白质氧化性损伤与疾病研究进展

    由活性氧引起的蛋白质氧化性损伤与衰老、肿瘤、糖尿病及许多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相关.蛋白质羰基是目前应用多的蛋白质氧化性损伤的标志物,体内羰基水平的改变可以反映蛋白质氧化损伤的程度.

    作者:郝春燕;苏海翔;姚侃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风疹病毒检测的研究现状

    风疹病毒(RV)是一种导致全球性传染病、给人类健康带来极大危害的病原体.现分别对该病毒分离、血清学诊断、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作简要介绍,并对不同来源标本作简要比较,从中得到佳检测标本.目前的检测方法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随着荧光定量PCR的出现,其早期、快速、定量的特点使其有望取代传统方法,成为RV临床感染早期诊断的新技术.

    作者:蒲小蓉;张德纯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用抗原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免疫学研究进展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免疫学诊断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皮试、IFN-γ释放试验等方法,其诊断抗原经历了旧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及纯化膜蛋白等阶段.24kD抗原、6kD早期分泌性抗原靶和培养滤液蛋白10等分泌性蛋白不但具有良好的抗原性,而且是结核分枝杆菌等致病性分枝杆菌所特有的,在卡介苗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缺乏时,是理想的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诊断抗原.现对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免疫学诊断概况及用抗原诊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陈全;朱道银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在冠心病风险评估中的价值

    与低密度脂蛋白(LDL)密切相关的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能水解致炎因子如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及结构相关的氧化磷脂,产生溶血卵磷脂(Lyso-PC)及游离脂肪酸,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在冠心病的发病风险及预防性治疗上,LP-PLA2是一个新的有待研究的因子.

    作者:高应东;彭怀燕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C反应蛋白的临床研究进展

    C反应蛋白的临床研究已经从感染性疾病的检测拓展到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预测.现就近年来C反应蛋白在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以及相应的临床检测方法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提出不断挖掘传统实验室检测指标新的临床应用价值,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

    作者:简序;王金和;程佩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前列腺癌特异性基因DD3PCA3的研究进展

    DD3PCA3是一种非编码RNA的基因,定位于9q21~22染色体.它为前列腺癌特异性基因之一,DD3PCA3mRNA仅在前列腺癌细胞中表达,而在其他正常组织和癌组织以及细胞系中均不表达.现就DD3PCA3基因结构和功能、DD3PCA3 mRNA实验室检测技术以及临床意义作一综述.DD3PCA3mRNA有望成为前列腺癌早期诊断和预后监测的有价值标志物.

    作者:陈占国;陶志华;陈晓东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膀胱肿瘤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膀胱癌是我国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建立成熟稳定的动物模型在膀胱癌病变机理前瞻性研究及进行抗癌药的药理研究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现对膀胱肿瘤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模型特点及其应用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胡宏波;罗春丽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血浆/血清中肿瘤相关mRNA的研究现状

    mRNA存在于血浆/血清中.现就血浆/血清中肿瘤相关mRNA(包括病毒RNA和各种肿瘤相关基因编码的mRNA等)的存在、稳定性、应用及其在肿瘤诊断和预后中的意义进行综述,并简要展望其应用前景以及其中尚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陈凤花;王琳;胡丽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腺苷脱氨酶在非结核性淋巴细胞性胸腔积液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杂志征订通知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欢迎投稿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实用中医药杂志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综述征稿启事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血小板活化与血液凝固

    血小板活化与血液凝固在体内的止血与血栓形成应答过程中彼此依赖,相互作用,血小板在血液凝固的启始、维持及终止阶段均起重要作用.现介绍血小板活化过程及凝血因子与血小板之间的反应,描述血小板活化的条件、表面暴露促凝磷脂的信号途径以及控制不对称磷脂膜转移的酶作用机制.

    作者:徐士欣;焦连亭;包承鑫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气单胞菌属分类与鉴定方法

    气单胞菌属曾归入弧菌科,弧菌科内还有弧菌属、原细菌属(Protobacterium)和邻单胞菌属.后发现气单胞菌与弧菌的基因并不紧密相关,而与Pro-teobacteria的r-3亚群相关.因此将气单胞菌属自弧菌科移出,独立成属,属内含有效的基因型共14个种,估计种数还会增加.

    作者:胡静仪;王金良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心肌标志物的分类和临床应用

    心肌标志物的发展简介 心肌标志物的发展简介急性心肌损伤、慢性心力衰竭和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从50年代以来,动态测定一些代谢酶活性一直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金标准.但这些酶并不是心肌所特有,在人体的其他器官和肌肉中也大量存在,除AMI外,因运动、炎症也可引起升高,而且这些心肌酶的分子量较大,从坏死组织进入血液较一些小分子物质慢,而且酶的活性时间短,其窗口时间也短,对临床诊断的帮助价值常因此而受到限制.

    作者:王兰兰 刊期: 200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