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 国际刊号:1673-4130
  • 国内刊号:50-1176/R
  • 影响因子:1.01
  • 创刊:1980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重庆
  • 语言:中文
  • 邮发:78-26
  • 全年订价:55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剑桥科学文摘,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 2005年荣获卫生部首届卫生医药优秀期刊三等奖
  • 医药卫生综合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05年1期文献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一氧化氮、糖化血红蛋白等测定意义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一氧化氮(NO)、糖化血红蛋白(HbA1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相关生化指标与DPN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胶乳凝集法(免疫透射终点法)和酶法分别检测正常健康者、Ⅱ型糖尿病(DM)和DPN患者血浆或血清中的HbA1c、NO、SOD、空腹血糖(FPG)等相关生化指标水平.结果 DPN患者与糖尿病(DM)无周围神经病变者和正常对照组比较,NO与HbA1c增高显著,而SOD则显著降低(P<0.05~0.001).结论 DPN患者长期糖代谢紊乱在DPN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高NO、HbA1c与低SOD等参与了DPN的形成,监测这些生化指标的变化对DPN的诊断、病情判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宋娟;姚传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两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测定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中肿瘤标志物CA19-9和癌胚抗原(CEA)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Elecsys2010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32例胰腺癌、32例良性胰腺病血清中CA19-9、CEA的水平.结果胰腺癌组CA19-9 、CEA的测定值分别为:(106.3±79.1)ng/ml、(7.2±0.7)ng/ml,均显著高于良性胰腺病组.结论 CA19-9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高于CEA,CA19-9与CEA的联合检测对胰腺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寿云;王树胜;陈炳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方法联合应用的分析

    目的探讨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方法联合应用对感染性阴道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0例阴道分泌物标本进行颜色和性状观察及湿片法、革兰染色法、胺试验和pH值检查.结果 214例清洁度Ⅰ°和Ⅱ°的标本,58例(27.1%)查出霉菌和滴虫,500例阴道分泌物标本经革兰染色后,有91(18.2%)例线索细胞阳性,其中72例(79.1%)pH>4.5,且大部分有异常的颜色和性状及胺试验阳性.结论革兰染色能提高感染性阴道疾病的诊断率;如增加pH值和胺试验检测,可更准确诊断细菌性阴道炎.

    作者:陈静;梁启中;邓光贵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肿瘤标志物的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

    肿瘤标志物是肿瘤细胞本身存在或分泌的特异性物质,迄今所知的肿瘤标志物中,绝大多数不但存在于恶性肿瘤中,而且也存在于良性肿瘤、胚胎组织,甚至正常组织中.因此,这些肿瘤标志物并非恶性肿瘤的特异性产物,但在恶性肿瘤患者中明显增多.肿瘤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是目前医学领域研究的重大课题.肿瘤发生的机制非常复杂,涉及到基因内(genetic)和基因外(epigenetic)的变化及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变化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因为各种肿瘤中都基本上能发现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改变.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在细胞信号转导和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肿瘤细胞的快速增殖中,必然引起细胞因子及其受体表达和分布的变化.在肿瘤免疫过程中,免疫相关的因子也会发生量的变化.肿瘤表面抗原是研究进展较快的指标.

    作者:陶华林;李红霞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Tankyrase--一种多功能的端粒结合蛋白

    Tankyrase是一种与人类端粒有关的二磷酸腺苷核糖多聚合酶,早是通过与TRF1结合而被发现,是人类端粒的正性调节因子.近几年研究发现,有丝分裂期的核孔复合物、中心体,减数分裂期的纺缍体和分裂间期的高尔基体也存在着大量Tankyrase,提示Tankyrase是一种多功能蛋白.现就Tankyrase和Tankyrase2的结构和功能作一综述.

    作者:汤立旦;黄河;詹金彪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8-异前列腺素F2α:一种评估新生儿缺血性脑损伤的可靠生化指标

    新生儿窒息和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生与氧自由基所致的脂质过氧化过作用有关.8-异前列腺素F2a(PGF2a)的产生不依赖于环氧化酶催化,是氧自由基损害脂质细胞膜多不饱和脂肪酸(花生四烯酸)后的产物.本文对PGF2a的代谢过程、物理性质、生物学作用及检测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认为PGF2a水平监测可以作为动态评价新生儿窒息和缺氧缺血性脑病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的可靠生化指标.

    作者:肖昕;熊爱华;周晓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ASPP家族及其与p53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p53是一个肿瘤抑制蛋白,它通过影响编码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质的基因表达来调控细胞周期的G1停滞,同时还会因为DNA的损伤增多,诱导细胞发生细胞凋亡.p53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多年来一直不太清楚,而近发现的p53凋亡刺激蛋白-ASPP蛋白家族对p53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ASPP蛋白家族与p53的作用主要是特异性增强p53的细胞凋亡功能,而对p53的细胞生长停滞功能则没有作用.ASPP蛋白家族增强p53的细胞凋亡功能是通过增强p53的促凋亡基因启动子与DNA的结合而促进细胞凋亡,现就此作一综述.

    作者:张云;刘泽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链蛋白在乳腺癌中表达的研究进展

    链蛋白(Cats)是一组具有相似结构的胞内糖蛋白家族,能与上皮钙粘蛋白(E-Cad)胞内结合,共同承担上皮细胞的粘附和信号转导功能,在细胞的粘附、核转移、生长控制以及肿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许多肿瘤的发生、发展均涉及链蛋白的基因突变、表达异常.为进一步揭示乳腺癌的分化、侵袭机制,现就乳腺癌的发生、转移、预后及与链蛋白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黄锦江;涂植光;杨明清;黄文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酸性同工铁蛋白的应用价值与研究进展

    酸性同工铁蛋白(AIF)是富含H亚基的铁蛋白,是一种肿瘤标志物.AIF与AFP联合检测可提高原发性肝癌的阳性率,AIF在其他肿瘤的早期诊断中的作用也值得进一步探讨.但这一指标并未良好地利用,其广泛用于临床的关键是建立标准化的检测方法以及制备规范化的试剂盒.

    作者:任碧琼;邹国英;郭田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机制及检测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是医院内感染和社区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其检出率逐年增高,耐药性不断增强,对临床治疗提出严峻挑战.阐明MRSA的耐药机制以及快速准确地检测MRSA是预防和控制MRSA感染的基础和重要环节,也是当前MRSA研究的热点.现就MRSA的耐药机制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朱以军;李向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定量PCR在弓形虫病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弓形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应用定量PCR对弓形虫进行定量检测,为弓形虫病的诊断提供了一条快速、准确、灵敏的途径.现就定量PCR技术诊断弓形虫病所用目的基因、定量PCR的类型以及在弓形虫病诊断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王频佳;张德纯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克雷伯菌致病因子的研究进展

    荚膜是克雷伯菌的重要毒力因子,荚膜中K抗原的毒力程度与其所含的荚膜脂多糖(CPS)中甘露糖的量有关,肺炎克雷伯菌荚膜可以抑制宿主的免疫反应.克雷伯菌有两种主要的菌毛,均能使细菌与粘膜或泌尿生殖道、呼吸道和肠道的上皮细胞相结合.克雷伯菌抗血清杀菌活性主要是通过补体介导所形成的连锁反应,在菌体的表面聚集成复合物,在防御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铁在细菌的生长繁殖中具有重要作用,含铁细胞主要是作为蛋白质的氧化还原催化剂,参与氧和电子的转运过程.

    作者:沈定树;施致远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高密度脂蛋白抗脂多糖毒性作用

    脂多糖是革兰阴性细菌的主要致病成分,它通过诱导体内单核/巨噬细胞合成并释放多种炎症介质进而参与免疫炎症反应,严重时可导致脓毒症,甚至死亡.研究证实高密度脂蛋白能够结合、中和脂多糖,发挥抗脂多糖毒性的作用.高密度脂蛋白及人工重建的高密度脂蛋白有望应用于临床预防及治疗脓毒症.

    作者:贾连群;傅明德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气球菌分类及鉴定进展

    气球菌属细菌为兼性厌氧、触酶阴性或弱阳性的革兰阳性球菌,由5个菌种组成.现对该菌属的分类、鉴定进展以及各菌种与人类感染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李金钟;刘利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的研究进展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γ coactivator-1,PGC-1)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 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γ,PPAR γ)的转录共激活因子.PGC-1在能量代谢和适应生热作用中有重要的调节作用.PGC-1的过度表达能明显地促进线粒体的生物合成.PGC-1调节几种核受体和其他转录因子的活性.在应答传递能量需求的信号中,PGC-1能使转录和剪接协调调节.有关PGC-1作用的分子机制及其生理作用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大进展.

    作者:李伟文;陆松敏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突变与耐药株监测进展

    拉米夫定(Lamivudine)为核苷酸类似物,主要用于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能有效地抑制HBV的复制.但长期使用可引起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突变,其突变部位主要在HBV基因组P区中高度保守的聚合酶基因YMDD模序,导致耐药病毒株的出现,影响临床治疗.目前临床检测突变的手段是建立在PCR技术基础上的方法.

    作者:罗德生;王长本;尹一兵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细胞色素C与细胞凋亡

    细胞凋亡是一种由基因调控的细胞主动死亡过程,在机体生长发育、细胞分化和病理状态中起着重要作用,已成为近20年来研究热点.线粒体在细胞凋亡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释放到胞浆细胞是凋亡程序关键的一步,在凋亡机制中发挥着重大作用,现就从细胞色素C在凋亡中的作用、从线粒体释放机制及和Bcl-2家族关系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方希敏;陈铭珍;陈日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染色质的重塑与基因表达调控

    研究人员将基因组DNA称为基本或终极模板(ultimate template),将染色质比作生理模板.染色质作为真核细胞遗传信息的载体,其动态的结构状态与真核细胞和基因的功能密切相关,对基因组中遗传信息的表达有显著影响.这种影响遗传信息表达的结构状态变化即是染色质的重塑.随着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深入,在染色质水平研究基因的表达调控是全面阐明真核基因表达调控机制以及在疾病发生中的异常的必经之路.现就染色质的结构及其变化在基因表达调控中的作用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朱静;王应雄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