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
  • 国际刊号:1672-9455
  • 国内刊号:50-1167/R
  • 影响因子:1.09
  • 创刊:2004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重庆
  • 语言:中文
  • 邮发:78-157
  • 全年订价:62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剑桥科学文摘, 国家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万方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 临床医学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2005年1期文献
  • 流式细胞仪与镜检法计数网织红细胞的比较

    目的建立流式细胞仪计数网织红细胞的方法并应用于临床.方法5μl全血加入噻唑橙染液中,流式细胞仪计数10万个红细胞,分析其中的网织红细胞数并与镜检法比较.结果流式细胞仪法与镜检法计数网织红细胞结果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流式细胞仪计数网织红细胞快速,结果准确,且重复性好,适合临床常规检测网织红细胞.

    作者:邵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肝素钠抗凝剂对手工凝聚胺配血的影响分析

    目的了解肝素钠抗凝剂对手工凝聚胺配血结果产生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不同类型的抗凝剂、不同的肝素钠浓度,用两家生产商的凝聚胺试剂,对20例临床患者、97名体检人员的血标本进行交叉配血.结果不同生产商的凝聚胺试剂结果相同,而不同的抗凝剂、不同的肝素钠浓度对交叉配血的影响不同.结论肝素钠具有干扰手工凝聚胺配血结果的作用,其作用的大小可能与抗凝剂的浓度有一定关系.

    作者:向尹;郭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产妇输注血浆发生过敏反应的原因分析

    目的了解产妇输血浆后发生过敏反应的原因.方法有输血浆要求的科室严格按临床输血要求进行操作,实行输注同型血浆.结果调查发现同期内产科输注血浆后发生过敏反应明显高于其他临床科室.结论妊娠导致各系统的生理性改变和孕妇血液中抗-IgA抗体的出现,有可能是引起产妇输血浆后出现过敏反应的重要原因.

    作者:杨琴;李圃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43株奇异变形杆菌检测及其耐药分析

    目的检测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的43株奇异变形杆菌对16种抗菌药物的体外活性,以及这些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AmpC酶、金属β-内酰胺酶的情况,正确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用API-20E对菌株进行鉴定,双纸片协同试验和确证试验筛选超广谱β-内酰胺酶,纸片扩散法检测AmpC酶,改良Hodge试验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药敏试验采用标准的纸片扩散法.结果奇异变形杆菌的产酶率为20.9%(9/43).其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为18.6%(8/43),AmpC酶为2.3%(1/43),金属β-内酰胺酶为0.三代头孢菌素、四代头孢菌素、氨曲南、头孢西啶、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和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均大于80%.结论实验室有必要加强对产β-内酰胺酶奇异变形杆菌的检测.三代头孢菌素、四代头孢菌素、氨曲南、头孢西啶、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和左氧氟沙星是治疗奇异变形杆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作者:颜秉兴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药敏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在泌尿生殖道系统感染中的致病作用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情况.方法对554例泌尿系感染患者进行支原体培养,并对阳性标本进行10种抗生素药敏试验.采用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一体化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554例患者中支原体阳性347例,感染率为62.6%,UU、MH以及UU+MH混合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51.3%、1.1%和10.3%,女性感染率明显高于男性(P<0.01),支原体对10种抗生素敏感性高的是强力霉素(DOX)(92.6%),其次为克拉霉素(CLA)(87%)、美满霉素(MIN)(83.5%)和阿奇霉素(AZI)(82.8%).结论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患者支原体感染率为62.6%,主要由UU引起,占81.8%(284/347),应首选DOX治疗.

    作者:赵辉;朱树民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毛细管区带电泳法拆分氨甲蝶呤手性对映体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拆分氨甲蝶呤手性对映体的方法.方法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技术,以中性环糊精作为氨甲蝶呤拆分选择剂,对环糊精浓度、缓冲液浓度、pH值、电泳温度和改性剂浓度等分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用含25mmol/L的羟丙基-β-环糊精、10%的异丙醇、80mmol/L(pH7.4)的磷酸盐缓冲液,在18kV分离电压,毛细管温度25℃时,可使氨甲蝶呤对映体在25min内达到基线分离,分离度为1.51.结论高效毛细管区带电泳法拆分氨甲蝶呤手性对映体简单、快速、经济.

    作者:何晓东;沈佐君;王宁玲;刘雨生;孙自敏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150例低尿酸血症分析

    目的分析造成临床低尿酸血症的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尿酸酶-过氧化物酶法测定血清尿酸的浓度.结果150例低尿酸血症患者中恶性肿瘤占23.3%,糖尿病占32%,肝炎、肝硬化占16.7%,新生儿占18.7%,其他占9.3%.结论低尿酸血症常并发肾结石,也是血尿的危险因子,是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预示指标.

    作者:况红星;陈文强;郭丽群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4种方法检测尿蛋白的体会

    目的探讨尿蛋白检测临床辅助诊断的可行方法.方法4种检测尿蛋白的方法即FA-100型尿分析仪法、国产尿蛋白试剂带、磺柳酸法、加热醋酸法.经4种方法检测均为阳性者方视为阳性,观察各组诊断总阳性率.结果4种检测尿蛋白的方法得出的阳性率分别符合临床诊断率100%、73%、87.5%和92%.结论4种检测尿蛋白的方法对临床诊断是可行的.

    作者:路顺德;张淑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联合检测CA125和CEA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6例NSCLC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测定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含量.结果CA125和CEA水平随着病情程度分级的增加而增加,化疗后CA125与CEA有一定程度的下降.结论CA125和CEA是疾病程度的预测指标,CEA、CA125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治中有互相补充的作用.

    作者:袁维祥;高中度;王敏;曹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小儿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测定在小儿佝偻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随机抽取门诊和住院≤7岁婴幼儿300例,检测其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含量,并对63例中、重度佝偻病患儿骨源性碱性磷酸酶与血清钙、手腕骨X线影像学变化进行比较.结果300例婴幼儿骨源性碱性磷酸酶阳性率为61%;63例中、重度小儿佝偻病者骨源性碱性磷酸酶与血清钙、X线摄片检查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测定对小儿佝偻病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作者:王日平;胡晓燕;胡晓青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检测对脑膜炎鉴别诊断的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在中枢感染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微量免疫发光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56例各种中枢感染患者及36例健康者的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化脓性脑膜炎(化脑)血清PCT及CRP分别为(54.36士8.44)μg/L和(123.2士10.65)mg/L.病毒性脑膜炎(病脑)血清PCT及CRP为(0.69±0.26)μg/L和(7.55±2.32)mg/L.对照组分别为(0.37±0.19)μg/L和(3.02士1.21)mg/L.化脑组与病脑组比较PCT及CRP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化脑组PCT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病脑组与对照组比较PCT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CT可作为区别化脑与病脑的一项重要指标,指导临床对中枢感染的诊治.

    作者:林宁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盐水及聚凝胺试验联合应用检测血型

    目的联合应用盐水凝集试验和聚凝胺试验,以分析疑难血型鉴定和疑难配血的原因.方法将患者标本与4种不同血型样本分别在盐水介质和聚凝胺介质中做实验性交叉配血试验;并用自身凝集试验检测患者红细胞在盐水介质和聚凝胺介质中的凝集情况.结果实验性交叉配血试验提示患者红细胞异常;自身凝集试验印证了患者红细胞膜结合有不完全抗体.结论盐水凝集试验和聚凝胺试验各有不同的抗干扰特性,将两者联合应用于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可以准确反映出疑难血型鉴定和疑难配血的干扰因素.

    作者:李致富;杨利芬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监测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监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及己糖激酶法分别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空腹血糖(FBG)的含量.结果治疗前FBG和HbAlc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的FBG和HbAlc与治疗前比较,下降明显(P<0.01).结论 HbA1c值可判断近2个月血糖波动情况,是监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良好指标.

    作者:蒋叙川;郑子君;钟原胜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艾滋病初筛实验质量控制认识点滴

    目的控制影响艾滋病(AIDS)初筛实验结果的各种因素,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过程控制,对控制因素采取因子分析.结果质量控制可减少假阴性或假阳性的实验结果.结论AIDS初筛实验过程的各种因素按此控制,可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王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血浆D-二聚体和尿激酶受体在肝硬化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D-二聚体和尿激酶受体与肝硬化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肝炎组及对照组各20例、肝硬化组36例血浆中D-二聚体及尿激酶的含量.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和尿激酶受体含量高度相关(r=0.9),并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肝炎组(P<0.05).结论D-二聚体与尿激酶受体联合应用,可作为肝硬化诊断及疗效判断的可靠指标.

    作者:张政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糖尿病与血脂及载脂蛋白的关系

    目的对糖尿病患者和健康人各76例血清中的血脂和载脂蛋白进行检测,探讨糖尿病与血脂及载脂蛋白的关系.方法血糖采用四川迈克试剂,血脂及载脂蛋白用PRIME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组间差异用t检验计算两组P值.结果糖尿病组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均增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apoA1、apoA1/apoB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脂和载脂蛋白,以便预防和治疗其并发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尹文友;曾红霞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胚胎着床的分子调控

    胚胎着床是哺乳动物生殖过程的关键步骤,它包含着母体与胚胎之间同步协调的一系列变化.调控着床的机制十分复杂,包括胚泡对子宫内膜的识别、粘附以及植入等过程.胚胎顺利着床是哺乳动物成功繁殖后代的基础.

    作者:范才波;何俊琳;王应雄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静滴甘露醇应注意的问题

    甘露醇是一种脱水药,常用于各种疾病引起的颅内压增高症,是治疗脑水肿,如颅内炎症、肿瘤、外伤及各种脑血管病变等的首选药物.随着甘露醇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因使用不当而造成严重不良反应者时有发生,故对以下问题应予以注意.

    作者:朱本秀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检验质量中不容忽视的分析前因素

    早在60年代,美国公众和国会就对医院实验室报告的质量提出质疑,对美国不同实验室的结果,特别是胆固醇测定和宫颈涂片巴氏(papanicolaou,Pap)染色结果的不一致导致对冠心病和子宫癌的治疗、处理不当引起强烈不满.为此,美国国会制定了一个专门针对医院临床实验室的法律,即1967年临床实验室改进法(clinical laboratory improvment act of 1967,CLIA 67).美国国会在1988年通过了对上述法律的修正案,即CLIA 88统一对美国临床实验室进行管理.1999年我国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参考CLIA 88中K亚章条款,关于中度或高度复杂检验质量制控,编写了临床实验室质量控制要求(草案).

    作者:陈仕林;程子敏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慢性腹泻患者粪便中分离出1株吲哚阴性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慢性腹泻是指临床上腹泻持续或反复超过2个月者.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是婴幼儿流行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具有高度传染性,多发生在夏秋季节.临床上常见的血清型为O55、O111、O119、O126、O128,血清型O127 K63较少见.

    作者:楚文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1例少见模式的乙肝血清学标志物浅析

    我国属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高流行区,HB-sAg携带率约在10%~20%左右,在患者及医生的印象中,HBsAg是判断是否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标志.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发现1例感染HBV而血清中HBsAg检测为阴性的少见模式.

    作者:文思全;刘生蓉;管世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利用计算机制作电视节目

    电视节目的制作分为编辑录像机的制作和计算机的制作两种方式.前者俗称为线性编辑,后者俗称为非线性编辑.计算机制作电视节目具备许多优势.一是价格便宜.计算机编辑集放像机、录像机、特技机、时基校正器、字幕机、调音台等设备于一体,价格便宜.

    作者:肖毅;倪利;李红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农村孕妇不同孕期钙营养水平的调查

    近年来,人们逐渐加强了对孕妇补钙的认识,并且发现缺钙与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1]、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新生儿佝偻病[2]及产后骨质疏松等密切相关.有研究表明,妊娠期合理调节钙营养水平,能使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上述并发症的发生率下降[3].但是,这些资料来源主要是城市妇女,而对于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经济状况相对较差、饮食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农村孕妇来说,其缺钙状况及由此而产生的妊娠期并发症的关系至今未见报道.为此,以农村孕妇作为检测调查群体,了解农村孕妇的钙营养水平,进而通过专职医生指导农村孕妇科学调节钙营养水平,以保证农村优生优育及母婴健康工作的顺利进行.

    作者:王燕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急性胰腺炎实验诊断研究进展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为胰酶自身消化胰腺及其周围组织所引起的急性炎症,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消化腺疾病.由于临床对AP的实验诊断尚无统一的诊断方法,为寻求一些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快速的诊断实验,现就近年来AP的实验诊断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作者:毛万成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结核病的实验室诊断技术进展

    结核病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由于结核病的生物学特性和社会因素,使结核病疫情呈全球性回升,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结核病作为重点控制的传染病之一.据估计,全球约有1/3的人感染结核杆菌,每年有800万新发病例和300万人死亡.结核杆菌多重耐药株的出现及合并HIV感染使得形势变得非常严峻.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结核病呈高患病率、高耐药率、低递降率等特点[1].自1882年Koch发现结核分枝杆菌是结核病的病原菌以来的100余年,特别是分子生物学技术等应用后,人类对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理、耐药机制、诊断方法、抗结核药物的研制等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作者:罗德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实验室认可概况介绍

    实验室认可1.什么是实验室:实验室是指从事在科学上为阐明某一现象而创造特定的条件,以便观察其变化和结果的机构.在实验室认可活动中,实验室是指从事校准和(或)检测工作的机构.校准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测量设备准确可靠,而检测是为了确定材料或产品的性能或特性而进行的测量或试验,对测试的结果通常要出具测试报告.

    作者:廖百森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NEK-6318K血细胞分析仪预稀释模式测定结果分析

    NEK-6318K自动化血细胞分析仪应用电阻抗法,对全血细胞的19项指标进行测定,是血细胞三分类分析仪.该仪器操作简单,具有吸样自动清洗、自动排除堵孔等功能,并有全血和预稀释两种测定模式,能快速提供急诊结果.但预稀释模式在实际中应用较少,影响因素较全血模式多.本文对其中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测定、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粒细胞分类结果作一分析.

    作者:谢芳;陈菊调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腹腔镜下急性胆囊炎胆囊切除术154例

    在熟练掌握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我院于1999年5月开始行腹腔镜急性胆囊炎胆囊切除术共154例,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谭定勇;程黎;冯刚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骨髓细胞学检查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人体造血器官主要包括骨髓、胸腺、淋巴结、肝、脾等.当活化骨髓增生活跃时,可为正常骨髓象、增生性贫血、白血病骨髓象等;反之,增生不良则为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等.此外尚有癌细胞的转移、浸润等,造成骨髓生成障碍,表现为外周血细胞质量异常.骨髓细胞学检查(包括细胞化学染色)对于血液系统疾病的鉴别、确诊、排除等均有重要作用,可明确病因,为及时救治患者赢得先机.

    作者:王梅;蒋士侦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