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特定电磁波谱对移植脂肪体内微血管形成的作用.方法:将72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胰岛素组、特定电磁波谱组和对照组,制作颗粒脂肪移植动物模型.胰岛素组:术中移植脂肪团内加入胰岛素(浓度为300mU/L);特定电磁波谱组:术后用特定电磁波谱照射每天3次;对照组:移植脂肪不施加任何处理.术后免疫组化血管染色测量移植脂肪块内微血管密度.结果:在术后第10天,特定电磁波谱组和胰岛素组微血管密度测定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术后第20、28天特定电磁波谱组微血管密度高于对照组.结论:特定电磁波谱照射能促进移植脂肪体内微血管形成,提高移植脂肪的存活率.
作者:吴一;曾令寰;李伟;邓颖;樊仕梅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通过对早孕多胎妇女血清中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Beta-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β-HCG)、人胎盘生乳素(Human placental lactogen,HPL)的测定,探讨其与多胎的关系.方法:动态监测门诊18例早孕多胎(包括2胎和3胎)妇女血清β-HCG、HPL的变化,随机选取同期本院门诊正常单胎早孕妇女35例作为对照,从孕5周开始,每2周检查1次血清β-HCG、HPL水平,至孕11周,观察相同孕周2组之间β-HCG、HPL的变化.结果:孕5~9周,多胎组血清β-HCG明显高于单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11周时,多胎组和单胎血清β-HC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5周时,多胎组和单胎组HPL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7~11周,多胎组血HPL明显高于单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孕时如β-HCG明显增高,结合HPL升高,应警惕多胎妊娠.
作者:桂文武;孟江萍;幸贵邦;胡敏;李恬;王炼炼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利用Meta分析方法比较国内外局部和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突发性耳聋(Sudden hearing loss,SHL)的疗效,并探讨其安全性.方法:电子检索PubMed、OVID、CBM、CNKI、维普、万方数据库,系统地收集1971-2011年局部和全身给药治疗SHL的相关文献.根据预先制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Cochrane Handbook 5.0严格评价纳入文献质量,提取数据,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文献7篇,均为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局部给药组与全身给药组总有效率的比值比(Odds ratio,OR)为2.01,95%可信区间(Confident interval,CI)为1.31-3.08.关于2种途径给药对血糖的影响,统计结果x2=3.592,P>0.05.结论:虽然局部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SHL与全身用药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但局部用药疗效优于全身用药,在临床中可优先考虑使用.
作者:刘文;陈鸿雁;钟朝晖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再手术的原因,探讨DTC再手术的必要性、合理的手术方式及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9年9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外科147例甲状腺癌再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讨论;再次手术方式包括:甲状腺全切术共66例;甲状腺近全切者28例;甲状腺次全切17例;一侧腺叶及对侧腺叶部分切除术2例;一侧及峡部切除术1例;腺叶切除术2例;姑息性肿块切除17例.同期行颈清扫116例,主要为改良颈清扫及中央组淋巴结清扫.结果:术后病理证实,残余甲状腺组织癌残留率65.6%(82/125),清除淋巴结组织中癌残留率62.9%(73/116),术后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为0.6%(1/147),暂时性低钙血症发生率为6.8%(10/147),无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及甲状旁腺损伤.结论:再手术原因主为首次手术方式选择及操作不当、颈淋巴结清扫不彻底或肿瘤复发,对于此类患者及早行再手术治疗是必要的,合理的再手术方式为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除术加改良颈淋巴清扫或中央组颈淋巴结清除.
作者:于峰;苏新良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空泡蝶鞍综合征(Primary empty sella turcica syndrome,PESS)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PES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结果:PESS患者部分(约42.4%)无相关临床症状,有症状者常为头痛头昏,视力视野障碍,内分泌异常等.大部分不需治疗.结论:PESS临床症状多不典型,主要依靠影像学诊断,一般不需特殊治疗.
作者:郑安锡;黄晓明;袁晓东;唐文华;陈世平;张瑜;程文;刘爽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通过研究3种医用组织黏合剂对胎膜组织块的毒性效应,为未足月胎膜早破(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the membranes,PPROM)行羊膜腔封闭治疗时黏合剂的选择提供安全性依据.方法:氰基丙烯酸酯(Cyanoacryylates,CA)胶组、胶纤维蛋白胶(Fibrin sealant,FS)组、胶原蛋白(Coll组)分别作用于胎膜组织,设立空白对照(Con组).培养24 h后,胎膜小片固定、包埋、切片,进行HE染色观察组织块结构变化,TUNEL染色技术进行细胞凋亡检测;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技术定量检测调节凋亡的相关蛋白Bax、Bcl-2的表达.结果:(1)HE染色显示CA组羊膜上皮层连续性被破坏,其余3组羊膜上皮层完整.(2)TUNEL染色提示CA组(51.0±1.8)%与Con组(12.1±0.8)%、FS组(16.0±0.8)%、Coll组(13.0±1.0)%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FS组与Coll组、Con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ll组与Con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3)CA组、FS组、Coll组以及Con组Bax蛋白相对灰度值依次为(1.294±0.029)、(0.421±0.023)、(0.479±0.024)、(0.287±0.017),CA组、FS组、Coll组以及Con组各组之间相比,Bax蛋白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蛋白的相对灰度值依次为(0.350±0.034)、(0.406±0.269)、(0.433±0.020)、(0.493±0.027),CA组与FS组、Coll组以及Con组相比,Bcl-2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S组、Coll组与Con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S组与Coll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目前的CA胶尚不适用于羊膜腔封闭治疗.(2)FS和胶原蛋白对胎膜的毒性较小,从安全性方面考虑,是目前用于羊膜腔封闭较为合适的医用组织黏合剂.
作者:张翠华;漆洪波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制作可用于常压慢性间歇性缺氧(Chronic intermittent hypoxia,CIH)研究的动物模型.探讨CIH与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关系及CIH对食管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C reactive protein,hs-CRP)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4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即空白对照(Unhandled control,UC)组(正常饲养4周)、CIH组、建立CIH模型(饲养4周)和复氧(Removal of hypoxia group,RH)组(CIH 4周后正常饲养4周),所有大鼠均在实验结束后测定各组食管下段pH值,观察食管病理变化,检测食管组织IL-6及hs-CRP的表达水平.结果:CIH组食管组织发生明显炎症改变,UC组和RH组炎症不明显.pH值明显下降(P<0.05),IL-6及hs-CRP的表达明显增高(P<0.01),RH组与UC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IH可致食管发生炎性改变,IL-6及hs-CRP参与了CIH胃食管反流的发生.
作者:杨湘;李兵;李洁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本研究从细胞因子角度出发探讨白介素-13(Interleukin-13,IL-13)、转化生子因子-β1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血管内皮生子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清浓度是否在哮喘患者的气道慢性炎症及重塑的发病机制中起着调控作用及其可能途径.方法:选择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36例(中重度发作20例、轻度发作16例)、缓解期36例、健康体检者36例.取肘静脉血,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IL-13、TGF-β1、VEGF水平;所有人试者均作肺功能检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清IL-13、TGF-β1、VEGF的表达量在哮喘患者中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同时三者血清浓度越高,肺功能检查指标第1 s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1st s,FEV1)、第1 s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Ratio of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 s to forced vital capacity,FEV1/FVC%)越小,提示哮喘的病情程度越重,血清IL-13、TGF-β1、VEGF的表达量与FEV1、FEV1/FVC%呈负相关性.结论:IL-13、TGF-β1、VEGF网络失衡是哮喘发病的主要机制之一,三者在哮喘发病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参与哮喘的气道炎症与重塑的过程;联合检测血清IL-13、TGF-β1、VEGF水平对判断哮喘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辅助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刘永生;周发春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构建结核杆菌耐多药株与敏感株的差异表达消减cDNA文库,进一步探索结核杆菌耐多药的分子机制.方法:以耐多药菌株cDNA为实验组(Tester),敏感株cDNA为驱动组(Driver)应用抑制消减杂交(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技术结合T/A克隆技术构建结核杆菌耐多药株与敏感株的差异表达消减cDNA文库.结果:成功构建了耐多药结核菌株差异表达消减cDNA文库,获得113个差异表达cDNA片段.结论:研究表明SSH技术是筛选新功能基因的有效方法;多种已知或未知基因均参与了结核杆菌耐多药的调节,大规模筛选与克隆这些基因为进一步研究结核杆菌耐多药机制的产生奠定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作者:张运玲;郑改焕;刘芮汐;彭哲;李奇志;幸琳琳;朱朝敏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通过检测5-氮杂胞苷作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HL60)细胞前后P16、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eath associated protein kinase,DAPK)及6-氧-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基因甲基化状态的改变及基因表达的变化情况,探讨5-氮杂胞苷对髓系白血病细胞系作用的相关机制.方法:采用常规细胞培养,加入5-氮杂胞苷培养48 h后,以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 specific PCR,MSP)检测基因甲基化状态,以RT-PCR检测药物作用前后基因表达水平.结果:MSP显示用药前P16基因、DAPK基因及MGMT基因呈高甲基化状态,应用5-氮杂胞苷处理后P16及DAPK基因发生了完全去甲基化,MGMT基因在用药后发生了部分去甲基化;应用5-氮杂胞苷处理前后P16、DAPK及MGMT基因表达强度分别是(0.22±0.04)与(0.64±0.12)、(0.36±0.08)与(1.27±0.09)及(0.75±0.1)与(1.37±0.1),3个基因前后表达强度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5-氮杂胞苷通过对P16、DAPK及MGMT甲基化基因的去甲基化作用,使这些基因恢复表达,从而抑制髓系白血病细胞系的增殖,发挥肿瘤细胞增殖抑制作用.
作者:苏庸春;徐红珍;于洁;蔡倩;徐酉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检测乙肝病毒X(Hepatitis B virus X,HBx)蛋白对肝前体细胞分化的影响,以探讨HBx蛋白能否促进肝干细胞的恶性转化.方法:以腺病毒Ad-HBx和Ad-GFP感染肝前体细胞株Hp14-19,RT-PCR和Western blot证实HBx蛋白在肝前体细胞内的表达.RT-qPCR和免疫荧光检测早期和晚期分化指标的变化,并于诱导后11d用PAS染色观察细胞的分化成熟程度.结果:Ad-HBx能有效感染肝前体细胞株Hp14-19并表达.与对照组(感染Ad-GFP)相比,实验组(感染Ad-HBx)细胞分化早期指标穿膜蛋白(Delta like homolog,DLK)、肌酸激酶19 (Creatine kinasel9,CK19)和甲胎蛋白(Alpha fetal protein,AFP)表达降低减慢,而晚期指标CK18和白蛋白(Albumin,ALB)表达升高不明显.PAS染色阳性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x可抑制肝前体细胞的分化,这可能是终导致肝前体细胞恶性转化的原因之一.
作者:白光文;申利红;卢永良;李红丽;冯涛;黄佳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移植到大鼠阴茎海绵体组织后对勃起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BMMSCs并利用形态学及流式细胞术进行鉴定证实.用腹腔注射链脲左菌素(Streptozotocin,STZ)建立糖尿病性大鼠模型,并用阿扑吗啡(Apomorphine,APO)筛选出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Diabetes mellitus induced erectile dysfunction,DMED)大鼠模型,成模后将BMMSCs(2×106个)移植于大鼠阴茎海绵体内.2周后,分别对正常组、糖尿病组及治疗组进行海绵体内压(Intracorporeal pressure,ICP)及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MAP)测定并取大鼠阴茎海绵体组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BMMSCs的局部存活情况,苏木素-伊红染色(Hematoxylin and eosin,HE)观察阴茎海绵体组织中血管.结果:荧光显微镜观察提示BMMSCs能在糖尿病大鼠体内存活;勃起功能测定结果表明治疗组大鼠ICP/MAP比值明显高于糖尿病组;HE染色结果显示在治疗组大鼠阴茎海绵体中血管数目[(12.75±1.89)根/HP]多于糖尿病组[(8.05±1.43)根/HP].结论:BMMSCs能够有效改善糖尿病性大鼠勃起功能.
作者:聂永华;肖明朝;苟欣;汤为学;陈力学;蔡贤福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在46,XY尿道下裂或隐睾病例中寻找类固醇生成因子-1(Steroidogenic factor-1,SF-1)基因异常情况,通过分析基因型与患儿表型的关系揭示SF-1基因在人类性腺分化发育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60例46,XY尿道下裂或隐睾且肾上腺功能正常的患者和40例外生殖器发育正常的男性儿童分别为病例组和正常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的SF-1基因进行测序,测序结果用标准核苷酸BLAST软件进行序列比对.结果:本研究发现了1例SF-1基因突变,为杂合子缺失c.11835delC.该患儿的表型为尿道下裂会阴型伴双侧隐睾、生后呈女性外阴,严重的男性化不全.此外,还发现1个SF-1基因多态性位点rs1110061 (G/C),等位基因G/C的频率在病例组及正常对照组中分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SF-1基因异常可能是46,XY尿道下裂或隐睾患儿的病因之一,其表型为46,XY严重男性化不全、严重睾丸发育异常.
作者:寸跃爽;朱岷;郭淑娟;熊丰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miRNA-451对人A549肺癌细胞侵袭转移及凋亡的影响.方法:Hsa-miRNA-451序列通过miRBase数据库查找,根据此序列设计出2条寡核苷酸片段,将目的基因经过退火处理后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Genesil-1.1质粒中,从而构建成为miRNA-451真核表达载体(pGenesil-1.1-miRNA-451质粒).将pGenesil-1.1-miRN A-451及pGenesil-1.1-control质粒分别转染人A549肺癌细胞,经过G418的筛选,建立pGenesil-1.1-miRNA-451及pGenesil-1.1-control稳定表达的细胞株.流式细胞术分析检测细胞凋亡的情况;Transwell小室检测miRNA-451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情况.结果:经测序证实miRN A-451真核表达质粒构建成功,与未处理的人A549肺癌细胞和稳定表达pGenesil-1.1-control的细胞相比,稳定表达了pGenesil-1-miRNA-451的人A549肺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均明显受到抑制影响,而细胞凋亡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miRNA-451对人A549肺癌细胞侵袭转移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对细胞凋亡作用不明显.
作者:姚莉;孙艳;查何;彭惠民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观察Yes相关蛋白(Yes-associated protein,YAP)基因及蛋白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采用RT-PCR技术及免疫组化检测42例肾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肾组织中YAP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YAP基因在肾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88.10%,而在癌旁正常组织中仅为14.29%.YAP蛋白在肾癌组织中阳性率也高于癌旁正常组织(95.23% vs.30.95%),两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YAP可能与肾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YAP在肾癌中的异常表达可为肾癌的诊断,治疗提供实验依据,尤其为诱导细胞凋亡和基因治疗肾癌打下基础.
作者:李兴森;黄飚;王德林;唐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配体-1 (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在人子宫颈癌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内CD4+T和CD8+T细胞浸润的相关性,体外实验观察重组人PD-L1蛋白对宫颈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D-L1在10例正常人宫颈组织和67例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1,PD-1)在宫颈癌内浸润淋巴细胞的表达;TUNEL法检测肿瘤内浸润的淋巴细胞凋亡;免疫荧光分析宫颈癌内浸润的CD4+T和CD8+T淋巴细胞数量;流式细胞术分析PD-L1促进宫颈癌患者外周血活化CD4+T和CD8+T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正常子宫颈上皮不表达PD-L1;宫颈癌PD-L1的表达率为70%(47/67).部分宫颈癌内浸润的淋巴细胞表达PD-1,且淋巴细胞存在凋亡现象.PD-L1阳性宫颈癌肿瘤内浸润的CD8+T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5).体外实验发现PD-L1与健康人或宫颈癌患者外周血活化T细胞混合培养48 h后,T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空白组,2组平均凋亡率分别为(32.8±1.4)%、(38.3±1.5)%(P<0.05)和(27.7±1.3)%、(30.9±1.9)%(P<0.05);抗PD-1抗体使PD-L1诱导的T细胞凋亡率下降,分别为(29.8±1.6)%和(31.6±1.4)%(P>0.05).PD-L1对人外周血活化CD4+T和CD8+T细胞均有促凋亡作用.结论:人子宫颈癌异常表达PD-L1与肿瘤内浸润的淋巴细胞凋亡及CD8+T细胞数量减少有关.PD-L1经PD-1促进活化的CD4+T和CD8+T细胞凋亡.
作者:陈瑜;徐曼;肖琳;耿卫朴;王婷婷;黄文炼 刊期: 2012年第10期
肺隔离症(Pulmonary sequestration,PS)是一种先天性肺发育异常疾病,主要表现有咯血、咳嗽、咳痰、发热等,并可多年反复出现上述症状.该病发病率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规影像学检查难以与其他疾病鉴别,故易误诊漏诊.我院收治1例,结合文献复习,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蜜;江涛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口腔门诊成人患者牙科焦虑症的发病情况及流行程度,探讨与患者发生牙科焦虑症可能有关的因素.方法:采用改良Corah's牙科焦虑量表(Modified dental anxiety scale,MDAS)评估300名18岁以上门诊患者牙科焦虑症的发生情况及流行程度,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年龄18~78岁,平均(34.4±15.4)岁;MDAS分值4~19分,平均(11.98±2.34)分,门诊成人患者牙科焦虑症患病率为36.4%.性别、婚姻状态、经济收入、文化程度、自评口腔健康状态以及是否初次就诊各组的牙科焦虑症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民族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收入水平、自评口腔健康状态对牙科焦虑症的危险性较大.结论:口腔门诊成人患者牙科焦虑症发病率较高,应给予重视.患者性别、年龄、收入水平、婚姻状态、认知水平以及是否初次就诊等对牙科焦虑症有影响.
作者:邓咏梅;王金华;何松霖;王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育龄夫妇的身体健康状况和暴露环境,分析暴露因素对育龄夫妇生育的影响,提出优生策略.方法:对重庆地区1 510对育龄夫妇进行一般情况、家族史、疾病史等情况的问卷调查,分析其孕前风险因素暴露情况.结果:育龄妇女高危年龄段(≥35岁)占32.91%;男女双方家族遗传病史比例偏高分别为76.31%和34.30%;育龄夫妇工作危险因素暴露率高,男方为41.13%,女方为19.87%.结论:高危年龄段育龄妇女应当重视产前检查,预防不良妊娠结局;有家族遗传病史的育龄妇女需注重健康和优生咨询;政府部门需加强优生优育宣传、落实优生优育工作,提高育龄夫妇优生优育意识,促使其积极参加优生优育咨询和孕前检查,以降低出生缺陷及其他不良妊娠结局的反生.
作者:杨柳;李红;黄静;姚何;杨继高;张益;计垣;孙大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调查宁夏城市地区成年人群楔状缺损状况,为其预防保健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对宁夏地区4 064名成年人的楔状缺损状况进行调查分析,计算不同组别的楔状缺损患病率和治疗率;应用SPSS 11.5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①楔状缺损总患病率为42.67%,各年龄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且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50~59岁组达到高峰但在60~69岁组和≥70岁组反而降低.总治疗率为15.63%,且治疗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患病率表现为男性高于女性,指标在性别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率表现为女性高于男性,指标在性别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楔状缺损患病率高的是第1前磨牙(15.59%),第2磨牙楔状缺损患病率低(0.26%).各牙位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上颌牙齿楔状缺损患病率高于下颌牙齿,左侧牙齿患病率高于右侧,且2组指标间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率高者为第1前磨牙,且不同牙位组间的差异大多有统计学意义.④楔状缺损的发生与刷牙方式密切相关.结论:宁夏城市地区成年人楔状缺损与年龄和牙位有明显关系.其患病率高于治疗率,需要加强口腔预防与保健的宣传教育.
作者:李晓洁;马敏;杨程;王兵;张敬;黄永清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术后4个月内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特点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用中文版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协作组生活质量核心问卷(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core 30,EORTC QLQ-C30)和肺癌特异性问卷(EORTC QLQ-lung cancer 13,EORTC QLQ-LC 13)对113例肺癌患者术后第1、2、4个月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和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术后第4个月时除了认知功能,其他功能和整体生活质量均显著提高(P<0.05);疲乏、气促、疼痛、食欲丧失、咳嗽、胸痛、手或肩部疼痛均显著缓解(P<0.05),手足刺痛显著恶化(P<0.05),其他症状无显著性变化.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包括抑郁、吸烟史和辅助治疗.结论:术后第4个月时,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大多数症状得到缓解,但疲乏和角色功能障碍持续存在,应得到医护及患者的共同关注.
作者:向希;周建荣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心血管疾病患者抑郁和焦虑障碍的患病率.方法:采用多中心横断面设计,调查510例医院住院或门诊心血管疾病就诊者.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筛查,阳性者用Hamilton抑郁焦虑症量表诊断评估.结果:Hamilton诊断的抑郁障碍、焦虑障碍、抑郁和焦虑共病的校正患病率分别为19.10%、13.59%和10.92%;对抑郁焦虑的就诊识别率为4%.结论: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抑郁和焦虑障碍是基层医院就诊者中的常见问题,但正确识别和治疗情况不容乐观.
作者:宋文信;谭力;李洪林;黄国鹏;何泉;安素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了解本院就诊儿童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和免疫现状.方法: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9年1月1日到2009年12月31日门诊、住院及体检的重庆籍儿童(均为因非乙型肝炎就诊者)共21 473例,在我院临床检验中心行HBV血清学标志物检查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BsAg和/或HBeAg阳性患儿301/21 473人(1.4%),其中HBsAg和HBeAg均阳性者228/21 473人(1.1%),HBsAg阳性而HBeAg阴性者73/21 473人(0.3%);抗-HBc和/或抗-HBe阳性者1 501/21 473(7.0%);仅抗-HBs阳性者10 990/21 473人(51.2%);HBV血清学标志物均阴性8 681/21 473人(40.4%).结论:2009年21 473名就诊儿童中,HBV感染率为1.4%,低于我国2005年我国普通人群的阳性率;抗-HBs阳性率为51.2%,高于我国2005年我国普通人群的阳性率;新生儿期HBsAg和/或HBeAg阳性率、特别是抗-HBc阳性率均较高,新生儿需密切随访.
作者:梁洁;许红梅 刊期: 201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