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0253-3626
  • 国内刊号:50-1046/R
  • 影响因子:0.72
  • 创刊:1976
  • 周期:月刊
  • 发行:重庆
  • 语言:中文
  • 邮发:78-132
  • 全年订价:35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 国家图书馆馆藏, 剑桥科学文摘,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哥白尼索引(波兰),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
  • 医药卫生综合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2013年1期文献
  • 68例肝移植术后肺部并发症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肝移植术后肺部并发症的临床特征,指导临床早期干预,提高患者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至2011年11月1日收入本院的68例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发生时间、高危因素或病因、治疗及转归等情况.结果:共60例发生了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为88.2%.胸腔积液59例,占86.8%;肺部感染15例,占22.1%,肺水肿13例,占19.1%;呼吸道出血2例,占2.9%;肺不张1例,占1.5%.结论:胸腔积液、肺部感染、肺水肿是肝移植术后常见的肺部并发症,发生肺部感染患者的预后较差.

    作者:许霞;郭述良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雌、孕激素受体状况对青年乳腺癌的远期预后价值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状况对青年乳腺癌的远期预后价值.方法:对370例≤35岁乳腺癌患者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R及PR状况,并随访.结果:370例中366例随访,随访时间24~288月,平均132.46月.ER及PR阳性率分别为44.86%(166/370)和38.11%(141/370).ER及PR状况与2年及5年生存率无明显相关,8、10、15年生存率中ER(+)与ER(-)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92,P=0.014;x2=-7.025,P=0.008;x2=6.221,P=0.013);PR(+)组8年生存率明显高于PR(-)组(x2=9.552,P=0.002);ER(+)PR(+)组的2年生存率与ER(-)PR(-)组无差异(x2=1.963,P=-0.161),5年及8年生存率明显高于ER(-)PR(-)组(x2=7.365,P=0.007;x2=5.236,P=0.022).结论:ER及PR是影响青年乳腺癌患者中远期预后的重要因素;ER、PR同时检测对青年乳腺癌的预后更有价值,ER(-)、PR(-)及ER(-)PR(-)提示患者预后不良,应积极施行包括化疗在内的综合辅助治疗,加强随访,改善预后.

    作者:张作文;刘胜春;吴凯南;任国胜;厉红元;苏新良;杨光伦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几种不同术式超薄皮瓣法腋臭小切口根治术的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超薄皮瓣术式和包扎方式根治腋臭的临床疗效及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124例病人245侧腋臭采用3种不同的切口及包扎方式,比较临床疗效和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切口术式包括双侧“W”形切口、下缘单侧“W”形切口和腋窝中部皱襞线纵切口;包扎方式包括“六点式”缝线包扎法、多开孔式橡皮条引流包扎法和“铆钉式”皮肤固定加压包扎法.结果:不同切口术式或包扎方式临床疗效之间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7.14%;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其中,双侧“W”形切口的近期或远期并发症均低于其余两种切口方式(P<0.05);多开孔式橡皮引流条打包法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其余两种包扎方式(P<0.05),远期并发症无显著差别(P>0.05).未能证实不同切口和包扎方式对近期或远期并发症的影响具有交互作用.结论:3种不同切口方式及不同包扎方式对临床疗效无影响.但双侧“W”形切口有助于降低患者的近期和远期并发症;多开孔式橡皮引流条打包法有助于降低近期并发症,但对远期并发症无影响.

    作者:赵恒光;罗福玲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自体皮片游离植皮术在难愈性创面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自体皮片游离植皮术在难愈性创面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选择难愈性创面患者352例,经创面处理,基础病治疗,全身支持治疗,创面肉芽新鲜后,视创面部位行自体表层皮片联合中厚皮片游离植皮术,用烧伤敷料加压包扎.结果:352例患者,322例行一期清创植皮,30例行一期清创、二期植皮,其中340例植皮后超过90%皮片存活,创面愈合或接近愈合后出院,12例植皮后有小于1/3~1/2皮片未成活,经换药或补植后,创面愈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16±2)d,术后平均愈合时间(19±3)d.结论:自体皮片游离植皮术有助于难愈性创面愈合或提高存活率.

    作者:肖亮;贺光照;李晶;王灿;任玉涵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环形电切术治疗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后人乳头瘤病毒16、18持续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治疗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术后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 16、18清除的近期效果并分析对HPV16、18持续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就诊于柳州市人民医院妇科,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确诊为CINⅡ/Ⅲ的患者167例.均对其检测HPV16、18 DNA并行宫颈LEEP治疗.术后6个月检测HPV 16、18 DNA及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进行随访.结果:术前感染HPV16、18感染率为77.95%.术后6个月复测HPV16、18感染率为7.87%.术后6个月随访,HPV16、18持续阳性、TCT异常及LEEP后切缘阳性的43例患者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变残存率为9.30%.结论:①宫颈LEEP对清除女性生殖道HPV16、18感染有一定作用.②年龄、初次性生活年龄、多产次及切缘阳性是高级别CIN经LEEP治疗后HPV16、18持续感染的影响因素.③切缘阳性是高级别CIN经宫颈LEEP治疗后病变残存的危险因素.

    作者:孙晶雪;李立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联合非创伤性检查评估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

    目的:建立适合临床推广的联合非创伤性评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肝纤维化程度的方法和评估体系.方法:104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患者行病理分期,并测定肝纤维化相关标志物、金属蛋白酶1组织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s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TIMP-1),B超及MR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结果:B超与肝脏纤维化病理分级的相关系数为0.56,呈中等程度正相关,联合DWI、肝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及TIMP-1的非创伤性评估方法有高达84.69%正判率.结论:该联合评估方法是目前可操作性和可重复性好,值得推广的肝纤维化临床诊断方法之一.

    作者:古赛;黄妙兴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涂有rhBMP-2的克氏针对长管状骨骨折愈合作用的影响

    目的:观察涂有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rhBMP-2)克氏针对骨折愈合影响.方法:36只新西南大白兔,随机分成两组,在其双侧胫骨制作骨折模型,扩髓,实验组胫骨骨折髓腔内插入rhBMP-2/左消旋聚乳酸(poly-D,L-lactide,PDLLA)涂层的克氏针固定骨折,对照组髓腔内插入单纯PDLLA涂层的克氏针固定骨折,术后分别于4、8、12周处死大白兔,取胫骨骨折标本进行骨形态学分析和生物力学测定,比较两组骨折处新骨形成、生物力学情况.结果:实验组新骨形成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断裂应力、大应力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rhBMP-2、PDLLA混合后涂抹在克氏针表面来固定骨折,随着PDLLA降解,缓慢释放rhBMP-2,促进骨折愈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

    作者:邹刚;吴术红;刘毅;熊华章;王小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男性患者的冠心病发病风险与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男性患者的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发病风险与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受试者均为不吸烟男性.正常对照组35名,病例组85名.测定其血清AngⅡ浓度,胰岛素抵抗指数稳态模型(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评估其胰岛素抵抗程度,Framingham风险评分(Framingham risk score,FRS)预测其未来10年CHD发病风险.病例组按有无合并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分为MS(+)组和MS(-)组,按FRS是否小于0分为FRS<0组和FRS≥0组.结果:AngⅡ浓度在MS(-)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而在MS(+)组较MS(-)组无统计学差异.FRS在MS(-)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35),且MS(+)组亦显著高于MS(-)组(P=0.042).AngⅡ浓度在FRS≥0组显著高于FRS<0组(P=0.017).10年CHD发病率与空腹胰岛素、HOMA-IR和AngⅡ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0.248、0.335、0.222,P'=0.009、<0.001、0.02).结论:NAFLD男性患者未来10年CHD发病风险明显增高,与胰岛素抵抗程度及AngⅡ浓度呈正相关.抑制AngⅡ可能有助于降低NAFLD男性患者的CHD发病风险.

    作者:徐诣芝;王乐;张凤;邱秋;刘美玲;张桂蓉;吴小翎;张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Perclose ProGlide血管缝合器的临床应用

    目的:评价经皮股动脉穿刺完成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腔内隔绝术(endovascular graft exclusion,EVGE)后应用Perclose ProGlide(Abbott,USA)血管缝合器止血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2004-2012年我院收治的200例Stanford B型AD患者,根据在局麻或者全麻下完成主动脉EVGE随机分组.100例为对照组,经外科纵行切开腹股沟区皮肤4.0~6.0 cm,暴露股动脉2.0~3.0 cm后穿刺建立股动脉建立入路完成手术.100例为观察组,经皮股动脉穿刺建立股动脉入路完成手术,术后常规使用2套装置缝合血管.结果:观察组使用两套缝合装置成功率95.0%(95/100).对照组和观察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13.0±16.0) min和(90.0±12.1) 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建立股动脉入路的时间分别为(14.0±1.3) min和(4.3±0.8) 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退鞘后股动脉处理时间分别为(8.9±1.3) min和(3.0±0.7) 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制动时间分别为(18.5±1.9)h和(7.7±2.3)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5.2±1.0)d和(3.3±0.8)d,差异有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0%和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口不适感分别为36例(36.0%)和17例(17.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D EVGE后应用Perclose ProGlide血管缝合器止血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止血方法,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建立股动脉人路的时间、术毕股动脉处理时间、术后制动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且并发症少,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何云;黄岚;宋耀明;李爱民;耿召华;于世勇;崔斌;宋明宝;赵晓辉;晋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聚焦超声消融乳腺纤维瘤治疗中声场对乳腺增生的作用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伴乳腺纤维瘤的乳腺增生的可行性.方法:9例伴有乳腺纤维瘤的乳腺增生患者接受HIFU治疗,治疗后行乳腺彩超或乳腺钼靶检查,并随访治疗前后患者乳腺疼痛变化及乳腺增生结节大小变化.结果:9例患者在3个月内疼痛均不同程度的缓解.疗效维持时间为12 ~24个月,平均为16个月.结论:HIFU治疗乳腺纤维瘤安全有效,可明显缓解乳腺疼痛,疗效持久,有望成为治疗乳腺增生的新方法.

    作者:杨炜;冉立峰;周崑;金成兵;朱辉;王智彪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不同年龄阶段恶性肿瘤儿童行为问题及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阶段恶性肿瘤儿童心理和行为特点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心理行为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Rutter行为问题父母问卷,对120名恶性肿瘤儿童分别实施问卷调查,同时采用临床观察、深入访谈等方式确定影响恶性肿瘤儿童行为问题的主要因素.结果:120名恶性肿瘤儿童中,行为问题检出率:0~3岁54.6%,≤7岁61.5%,≤14岁24.3%,显著高于对照组(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家长的教养方式、家庭关系、父母及儿童的应对方式、主要照护人的选择等是恶性肿瘤儿童行为问题形成的主要因素.医护人员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和治疗,以预防和矫治不良行为,提高心理应对能力,培养良好性格,促进恶性肿瘤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作者:莫霖;唐艳;黄小燕;陈敏;谭娟;李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含氟树脂封闭剂与玻璃离子封闭剂边缘微渗漏的体外研究

    目的:观察和比较含氟树脂封闭剂与玻璃离子封闭剂的边缘微渗漏情况.方法:将30个无龋新鲜拔出的人类第3磨牙随机分为3组,每组10个标本,分别用含氟树脂封闭剂(ClinproTM Sealant),玻璃离子封闭剂(Fuji Ⅸ GP)和传统树脂封闭剂(Concise)对牙齿(牙合)面进行窝沟封闭,经125次热循环处理后,将所有标本浸泡于1%亚甲基蓝溶液中48 h,采用体视显微镜观察封闭剂边缘微渗漏情况.结果:染料渗透结果显示两实验组(ClinproTM Sealant组、FujiⅨGP组)与对照组(Concise组)材料边缘微渗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实验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窝沟封闭材料均显示出较低的边缘微渗漏,并且玻璃离子水门汀FujiⅨGP具有与树脂类封闭剂相似的牙面密合度,封闭性能良好,将其作为窝沟封闭剂应用于临床值得推广.

    作者:刘桥;林居红;陈丹;张红梅;马文竹;许小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结直肠癌中KAI1/CD82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联系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KAI1/CD82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233例结直肠癌组织中KAI1/CD82的表达.结果:KAI1/CD8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率为51.5%,其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无关,而与肿瘤的分化程度、Dukes分期有关(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前进法显示:分化是影响KAI1/CD82表达显著因素[Exp(b)=0.431,P=0.038].其次是Dukes分期[Exp(b)=0.363,P=0.043].结直肠癌中KAI1/CD82在分化低的肿瘤和Dukes D期肿瘤表达降低.结论:KAI1/CD8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缺失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分期密切相关,有望成为判断结直肠癌预后的新标志.

    作者:季润元;史恩溢;王永实;李小宁;赵玉芳;冯振卿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LKB1通过AMPK信号通路抑制Hela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目的:观察LKB1基因对Hela细胞株的抑制作用,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LKB1表达缺失的Hela细胞株,脂质体介导LKB1质粒转染,G418抗性筛选获得稳定表达株.研究细胞周期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Rb、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AMPKα(adenosine monophosphat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α)及磷酸化AMPKα的蛋白表达,分析AMPK抑制剂Compound C对PCNA表达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稳定表达LKB1的Hela细胞系,与空质粒对照组细胞相比,LKB1蛋白稳定表达后使Hela细胞G1期比例明显增加而S期比例减少,Rb蛋白的磷酸化水平、PC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AMPKα的磷酸化水平明显增强,当用Compound C抑制AMPK活性后,PCNA蛋白表达水平明显提高.结论:在Hela细胞中,LKB1通过激活AMPK信号通路,抑制Rb蛋白的磷酸化,使细胞周期停滞在G1期,抑制细胞增殖.

    作者:梁小燕;王丕龙;陶小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黄芪注射液联合阿维A对小鼠银屑病模型的影响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联合阿维A对小鼠银屑病模型的影响.方法:研究黄芪注射液联合阿维A对小鼠阴道上皮有丝分裂、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尾部鳞片表皮颗粒层形成及血浆内皮素-1(endothelin-1,ET-1)的影响.结果:黄芪注射液联合阿维A对上述4个指标均有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其中对小鼠阴道上皮有丝分裂和PCNA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小鼠尾部表皮增厚和颗粒形成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ET-1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黄芪注射液联合阿维A具有改善和逆转小鼠银屑病病理模型的作用,其机理可能与抑制表皮细胞过度增生和促进颗粒层形成有关,其作用可能是阻断多个发病环节.

    作者:闫铁夫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食物过敏与正常小鼠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差异性研究

    目的:比较食物过敏(food allergy,FA)小鼠与正常小鼠模型CD4+CD25+调节性T(regulatory T,Treg)细胞数量及功能差异.方法:4~6周龄SPF级无鸡蛋喂养Balb/c雌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8只.分别为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致敏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其脾脏单个核细胞悬液中CD4+CD25+ Treg细胞的数量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OVA致敏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清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1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水平.结果:OVA组CD4+CD25+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并且叉状头转录因子3阳性(forkhead transcription factor3+,Foxp3+)CD4+CD25+Treg细胞的百分比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OVA组IL-10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TGF-β1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FA小鼠与正常小鼠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存在差异.

    作者:程茜;陈玉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携量子点靶向高分子微泡造影剂制备及体外细胞实验研究

    目的:制备一种量子点(quantum dots,QDs)标记单抗赫赛汀修饰的靶向高分子微泡MBQDs/PLGA/Her,并考察其在人乳腺癌细胞MCF-7靶向性实验中的应用.方法:双乳化法(W1/O/W2)联合共价偶联法(EDC/NHS)制备MBQDs/PLGA/Her,TEM表征QDs装载标记,MTT法比较细胞毒性,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um,FT-IR)检测MBQDs/PLGA/Her与抗体的连接情况,荧光显微镜观察QDs荧光标记性能.结果:MBQDs/PLGA/Her平均粒径为(584.7±20.2) nm,TEM显示QDs在聚乳酸-羟基乙酰共聚物(poly lactic-glycolic acid,PLGA)微粒包埋,FT-IR表明赫赛汀氨基与PLGA羧基的共价偶联.MBQDs/PLGA/Her细胞毒性小于QDs试剂(P<0.05).细胞识别实验表明QDs标记的红色微泡MBQDs/PLGA/Her紧密黏附在人乳腺癌细胞MCF-7周围.结论:成功制备MBQs/PLGA/Her,QDs包裹在高分子微气泡核内既改善其细胞毒性且保持QDs荧光标记性能.

    作者:郝兰;王志刚;骆杰;张群霞;郑元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LIM矿化蛋白-1对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构建LIM矿化蛋白-1(LIM mineralization protein-1,LMP-1)的真核表达质粒,并在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内表达,研究LM P-1对体外培养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RT-PCR克隆hLMP-1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并构建pIRES2-EGFP-LMP-1及pIRES2-EGFP-BMP-2重组质粒.分离培养BMSCs,脂质体介导下将pIRES2-EGFP-LMP-1、pIRES2-EGFP-BMP-2和pIRES2-EGFP质粒转染BMSCs.7d后收集细胞,RT-PCR比较hLMP-1、hBMP-2及I型胶原的表达,检测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免疫组化染色比较骨钙素表达.结果:pIRES2-EGFP-LMP-1和pIRES2-EGFP-BMP-2重组质粒构建成功.重组质粒成功转染BMSCs,RT-PCR证实表达目的基因,hLMP-1和hBMP-2转染组可以明显促进细胞分泌ALP的活性,诱导I型胶原和骨钙素的表达.结论:LMP-1可以促进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

    作者:徐希彦;邓毅;李修洋;邓忠良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人水甘油通道蛋白9重组质粒的构建及表达

    目的:构建人水甘油通道蛋白9(aquaglyceroporin9,AQP9)重组质粒,并检测其融合蛋白在真核细胞COS-7中的表达,为阐明AQP9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通过RT-PCR方法从人肝脏组织中获得AQP9基因,插入pEGFP-N1质粒,构建重组质粒pEGFP-N1-AQP9,转染COS-7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检测其转染情况,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AQP9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结果:PCR及酶切鉴定显示插入人AQP9大小正确.测序鉴定显示,1个碱基发生突变,45位:A→G,为无义突变.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到AQP9表达,说明AQP9基因在COS-7细胞中表达并与绿色荧光蛋白融合,且具有免疫原性.结论:成功构建了pEGFP-N1-AQP9重组质粒,并在COS-7细胞中表达,为进一步研究AQP9在NAFL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作者:王川;谭翠;姜政;王丕龙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乙酰左旋肉碱对大鼠缺血性损伤及氧糖剥夺细胞模型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乙酰左旋肉碱(acetyl-L-earnitine,ALC)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和氧糖剥夺细胞模型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ALC组,制备大鼠脑缺血模型.术前24 hALC组腹腔注射ALC,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注射等量磷酸缓冲液.术后6h进行氯化三苯基四氮唑(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评价ALC对大鼠缺血性损伤的影响.体外培养PC12细胞,将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ALC组,建立体外氧糖剥夺模型.建模前24 h在ALC组加入ALC.建模后3h分别通过MTT法、TUNEL法、SYTOX染色检测细胞活力与细胞的凋亡、坏死情况;同时检测各组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三磷酸腺苷酶(adenosine triphosphatase,ATPase)活性和丙二醛(maleic dialdehyde,MDA)含量的改变.结果:ALC预处理后,大鼠的ITC染色梗死灶面积较模型组明显减小(P<0.05);细胞活力与氧糖剥夺模型组相比显著增加,坏死与凋亡的细胞数明显下降,SOD、ATPase活性增高,MDA含量下降(P<0.05).结论:ALC预处理可以保护大鼠缺血性脑损伤,提高氧糖剥夺条件下的细胞活力,其机制可能与增强细胞抗氧化能力、改善细胞的能量代谢、减少细胞凋亡与坏死有关.

    作者:张忠霞;崔冬生;王涛;牛静亚;张睿;谢晓民;许顺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乳腺癌组织中CKS1和CyclinD1的表达及相关分析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调节亚基1 (cyclin kinase subunit1,CKS1)和细胞周期蛋白D1 (CyclinD1)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5例乳腺癌组织中CKS1和CyclinD1的表达,并同时检测100例乳腺纤维腺瘤作为对照,分析其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结果:CKS1和CyclinD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0.9% (85/105)和85.7%(90/105),在乳腺纤维腺瘤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2%(22/100)和19%(19/100).乳腺癌中两基因蛋白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管侵犯、淋巴结转移有关;乳腺癌中两基因蛋白的阳性表达均明显高于乳腺纤维腺瘤(P<0.05);乳腺癌组织中CKS1与CyclinD1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677,P<0.05).结论:CKS1和CyclinD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较对照组乳腺纤维腺瘤明显升高,并且与淋巴管侵犯、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提示检测2种蛋白的表达对乳腺癌的临床治疗及预后预测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刘晓丽;马礼鸿;王全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移植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帕金森病大鼠模型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移植pIRESneo-EGFP-BDNF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大鼠的研究.方法:将pEGFP (N1)-BDNF质粒进行改造与pIRESneo相连结,构建高拷贝质粒pIRESneo-EGFP-BDNF,采用电穿孔法转染骨髓MSCs;制备P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PD组、MSCs组、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组,经侧脑室移植MSCs或pIRESneo-EGFP-BDNF修饰骨髓MSCs术后2、4、8周,腹腔注射阿朴吗啡诱导PD大鼠旋转行为;采用Westem blot方法测定中脑黑质BDNF、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蛋白的含量.结果:双酶切鉴定pIRESneo-EGFP-BDNF构建成功;移植术后2、4、8周MSCs组和BDNF组大鼠与PD组比较旋转次数明显减少(P<0.05),以BDNF组较MSCs比较改善更为明显(P<0.05);移植细胞干预PD模型8周后中脑黑质BDNF、TH蛋白的含量,BDNF组较MSCs组、PD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经侧脑室移植pIRESneo-EGFP-BDNF修饰的骨髓MSCs能明显改善PD大鼠的行为能力,显著提高中脑黑质BDNF、TH蛋白的含量.

    作者:赵钢勇;张平;赵慧新;代瑞廷;张本恕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重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负性调节因子基因表达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信号转导通路负性调控因子在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慢性乙型肝炎组20例、重型肝炎早期组17例,重型肝炎中晚期组9例患者及健康对照组18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s信号通路负性调节因子髓样分化蛋白88短臂(myeloid-differentiation-88-short,MyD88s)、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M (interleukin-1 R-associated-kinase-M,IRAK-M)、单免疫球蛋白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蛋白(single-immunoglobulin-interleukin-1 R-related-molecule,SIGIRR)、锌指蛋白A20及TLR4基因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10 (interleukin-10,IL-10)的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MyD88s、IRAK-M、A20的基因表达水平及血清TNF-o、IL-10水平随病情加重逐渐升高(P<0.05);而IL-10在慢性乙型肝炎组与重型肝炎早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LR4 mRNA在慢性乙型肝炎组、重型肝炎早期组、重型肝炎中晚期组均高于健康对照组,重型肝炎中晚期组低于早期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慢性乙型肝炎组、重型肝炎早期组TLR4 mRNA与同组TNF-α、总胆红素水平正相关(P<0.05),与凝血酶原活动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TLRs信号通路负性调节因子参与慢性肝炎和重型肝炎的发生,且负性调节因子持续升高可能导致重型肝炎患者免疫抑制.

    作者:兰淑青;秦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O1群小川型霍乱弧菌单克隆抗体识别表位模拟肽的筛选鉴定

    目的:以纯化的有高度特异性的IXiao3G6单抗为靶分子,对噬菌体随机7肽库进行淘筛,以期筛选到与O1群小川型霍乱弧菌单抗有高亲和力的模拟肽,为基于表位的霍乱弧菌模拟多肽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方法:运用噬菌体随机7肽库技术,以纯化的IXiao3G6单抗为靶蛋白,进行噬菌体随机肽库3轮筛选,以双抗夹心ELISA和竞争抑制实验分析获得的噬菌体短肽与筛选配基的结合能力及特异性,并进行阳性克隆序列测定和同源性分析.结果:3轮筛选后,阳性噬菌体得到有效富集,夹心ELISA检测随机挑取的25个噬菌体克隆,有22个噬菌体克隆为阳性,测序表明其中20个阳性克隆的氨基酸序列完全一致,均为APAIPAS.对该序列同源性分析,未发现有相同的已知序列.竞争抑制实验表明,O1群小川型霍乱弧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能很好地抑制阳性克隆与IXiao3G6 McAb的结合,抑制程度随LPS浓度的升高而增加,而对照细菌的LPS则不具有相应的抑制作用,进一步提示噬菌体克隆展示肽模拟了O1群小川型霍乱弧菌LPS抗原表位.结论:筛选到模拟O1群小川型霍乱弧菌LPS的抗原表位的模拟肽,为基于表位的霍乱弧菌模拟多肽疫苗的开发与设计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张娟;吴倩;彭辉;何岸;陈维贤;黄爱龙;郑建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三叉神经痛治疗中实施临床路径的疗效分析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是由临床路径发展小组成员,根据某种诊断、疾病或手术而制订的一种治疗模式[1].按照CP表的标准化治疗流程,让患者从住院到出院都按此模式来接受治疗,确保治疗的连续性,使患者得到佳服务.本文结合文献与本院实践,探讨实施CP治疗对患者就医的重要意义.

    作者:杜鹏;木依提·阿不里米提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乳腺Paget病16例临床分析

    乳腺Paget病,主要表现为乳头-乳晕区的癌,呈湿疹样改变,故又称湿疹样癌,临床少见.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初到2010年初收治的16例乳腺Paget病的临床资料,探讨乳腺Paget病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及鉴别诊断要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采取恰当的治疗.

    作者:曾朋;胡薇;盛湲;施俊义;苏东玮;刘夕水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Seipin与先天性全身脂肪营养不良

    人类Seipin基因又称BSCL2,定位于染色体11q13,由Magre等在2001年通过定位克隆的方法从9个先天性全身脂肪营养不良(congenital generalized lpodystrophy,CGL)的家系中筛选出来.它编码的内质网固有蛋白Seipin在脂肪组织、神经系统中高表达.Seipin基因的无效突变与Ⅱ型CGL密切相关,该患者缺失几乎全部的脂肪组织是严重的一类脂肪营养不良.本文综述了Seipin基因的结构与分布以及该基因缺陷时引起的Ⅱ型CGL的特点和临床表现.并从脂肪细胞分化和脂滴形态两方面探讨了Seipin在Ⅱ型CGL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刘国庆;崔鑫;谢元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载脂蛋白E及其受体在淀粉样前体蛋白代谢过程中的作用

    随着对载脂蛋白E (apolipoprotein E,APOE)(APOE表示其基因,apoE表示其编码蛋白)研究的逐渐深入,研究者发现APOE多态性在介导中枢神经系统脂质代谢平衡、突触可塑性、细胞损伤、神经炎症反应、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代谢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本文就apoE及其受体在APP代谢过程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孙晓川;周帅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