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0253-3626
  • 国内刊号:50-1046/R
  • 影响因子:0.72
  • 创刊:1976
  • 周期:月刊
  • 发行:重庆
  • 语言:中文
  • 邮发:78-132
  • 全年订价:35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 国家图书馆馆藏, 剑桥科学文摘,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哥白尼索引(波兰),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
  • 医药卫生综合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2015年6期文献
  • 梭形细胞/硬化性横纹肌肉瘤9例临床病理研究

    目的:探讨2013版WHO新分类梭形细胞/硬化性横纹肌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结合文献对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9例梭形细胞/硬化性横纹肌肉瘤临床、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梭形细胞顾化性横纹肌肉瘤单独或混合存在,梭形细胞区呈漩涡状排列,免疫组化Desmin、MyoD1、Myogenin、CD56强表达,SMA、CD34、S-100弱表达;硬化区以玻璃样变的硬化基质为特点,可呈现小圆或梭形细胞形态,排列方式多样,核分裂数和KI-67阳性指数高于梭形细胞区.浅表部位梭形细胞横纹肌肉瘤预后好,硬化性横纹肌肉瘤易复发或转移,核分裂计数及KI-67免疫组化对二者预后评估有帮助.结论:形态学梭形细胞/硬化性横纹肌肉瘤可混合存在,均表达横纹肌肉瘤特异性标记物,但硬化可能提示肿瘤侵袭性增强,预后不好.

    作者:张真真;张声;陈林莺;王行富;陈淑勤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酪蛋白磷酸多肽-无定形磷酸钙在固定正畸过程中预防釉质脱矿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酪蛋白磷酸多肽-无定形磷酸钙(casein phosphopeptide-amorphic calcium phosphate,CPP-ACP,商品名GC护牙素)在固定正畸过程中预防釉质脱矿的临床效果.方法:经签字同意进入实验的固定正畸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20名.A组:空白对照组.B组:氟化泡沫组.C组:CPP-ACP组.3组患者从治疗起始,每月均使用Canon60D专业相机拍摄1次牙(殆)照片,共13次,观察时间为13个月.临床检测指标为牙面是否出现新增的白垩色斑点或龋洞,计算牙釉质脱矿指数(enamel demineralization index,EDI).采用SPSS 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从12次牙釉质脱矿变化看,A、B、C3组的牙釉质脱矿率都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高;(2)3种不同处理方式ED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发现:A、C2组高于B组,A、C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固定正畸所引起的牙釉质脱矿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与正畸时间呈正相关.(2)固定正畸患者,定期使用氟化泡沫能够有效减少釉质脱矿的发生.(3)接受固定矫治器治疗的正畸患者,定期使用护牙素是预防釉质脱矿的一种安全有效措施.

    作者:唐璐;杨四维;庞兰;李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同伴教育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同伴教育在脑卒中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将80名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接受同伴教育,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6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知识水平、生理机能、生理职能、精力、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情感职能均得到提高(P=0.000、P=0.000、P=0.000、P=0.020、P=0.000、P=0.001、P=0.002),且知识水平、生理机能、生理职能、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等健康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P=0.023、P=0.004、P=0.020、P=0.042、P=0.021、P=0.023).结论:同伴教育有利于促进脑卒中患者知识水平及生活质量的提高,是一种有效、可行的健康教育形式.

    作者:曾令琼;胡平;丁福;蔡英丽;何洁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小儿腰骶部隐性脊柱裂MRI表现及下肢功能障碍的关系研究

    目的:研究小儿隐性脊柱裂(spina bifida occulta,SBO)的腰骶部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及下肢功能障碍表现,进行脊柱裂神经功能量表(Spina Bifida Neurological Scale,SBNS)评分,探讨小儿SBO腰骶部MRI表现及下肢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对106例小儿腰骶部隐性脊柱裂及下肢功能障碍患儿行腰骶部MRI,对每位患者按SBNS量表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分析小儿SBO腰骶部MRI表现及下肢功能障碍的关系.结果:腰骶部MRI表现简单性畸形时,下肢功能障碍以轻度运动功能障碍及足畸形为主,腰骶部MRI表现复杂性畸形时,下肢功能障碍以重度运动障碍及足畸形为主;腰骶部MRI表现简单性与复杂性畸形的SBNS评分均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4.548,P=0.023).结论:MRI在小儿SBO及脊髓畸形诊断中有重要的意义;小儿腰骶部SBO患者SBNS评分越低,下肢功能障碍越严重,MRI表现越复杂合并脊髓畸形越多;SBNS量表评分在SBO及下肢功能障碍中是比较有意义的评价方法.

    作者:曾凡森;吴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医源性损伤的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医源性损伤发生的原因.方法:回顾2012年1月到2013年9月本医疗组完成的113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手术视频,发现医源性损伤11例,并回顾分析相应的病例资料,对其发生原因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1例医源性损伤中,结肠系膜损伤1例,脾脏损伤4例,血管损伤6例,包括肝固有动脉损伤1例,门静脉损伤1例,脾静脉损伤2例,胃短动脉损伤1例,脾上极血管损伤1例;上述医源性损伤均是由于解剖不清晰,术者之间相互配合不好所致.结论:术中解剖不清晰,术者间配合欠佳是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医源性损伤发生的主要原因.

    作者:戈应刚;张军;王子卫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ADC值在前列腺中央腺体癌中的诊断价值及与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对前列腺中央腺体癌的诊断价值及与前列腺癌病理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0例前列腺中央腺体癌患者常规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资料,并以20例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间的ADC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价ADC值对前列腺中央腺体癌的诊断效能.根据Gleason评分将中央腺体癌分为低、中、高危组(≤6分为低危组,=7分为中危组,≥8分为高危组),比较各组间的ADC值,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价3组ADC值与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中央腺体癌组ADC值和BHP组ADC值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361,P=0.000).以ADC值1.158×10-3 mm2/s作为阈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823,其诊断前列腺中央腺体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8%和80.0%.中央腺体癌低、中、高危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93,P=0.014),组间两两比较时,低危组和中危组、低危组和高危组ADC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P=0.021),中危组与高危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9);低危组和中高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86,P=0.003).中央腺体癌组ADC值与Gleason评分呈负相关(rs=-0.469,P=0.016).结论:ADC值对前列腺中央腺体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ADC值与中央腺体癌Gleason评分呈负相关,可以反映前列腺癌的分化程度.

    作者:王卓楠;罗天友;陈莉;李琦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比较食管癌微创手术与传统开胸术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目的:探讨食管癌传统开胸术与微创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降低食管癌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272例拟行食管癌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传统开胸组(134例)和微创组(138例),进行随机对照研究;观察住院期间和出院后随访48 h内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共有47例发生肺部感染,传统开胸组发生率为16.42%(22/134),微创组发生率为18.11%(25/138),其以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要细菌;2组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2组中高龄(≥60岁)与低龄(<60岁)患者比较,高龄患者明显高于低龄患者(P<0.05);2组手术时间>5 h与≤5 h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三切口患者发生率高于两切口患者(P<0.05);2组肺部感染的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食管癌微创术与传统开胸术肺部感染发生与手术方式无关,主要需加强围手术期的管理,积极处理可能引起肺部感染的因素,以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

    作者:张诚;李强;吴庆琛;杜铭;于小华;郭媛媛;李林峻;叶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21例儿童血性胸腔积液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儿童血性胸腔积液(bloody pleural effusion,BPE)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2014年5月我科收治的21例儿童BPE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B超、CT、胸水常规、生化及培养、骨髓细胞学检查等)及治疗情况.结果:21例儿童BPE中,一般性细菌感染8例,肺炎支原体感染7例,肺吸虫感染3例,结核杆菌感染1例,急性白血病1例,原因不明1例.其中胸水培养仅2例阳性,胸水常规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3例(37%~61%),支原体PCR阳性4例,骨髓细胞学检查1例阳性(急性白血病),除1例急性白血病及1例原因不明病例预后不详外,其余均治愈出院.结论:儿童BPE仍以感染性疾病多见,其中以细菌及肺炎支原体感染为主,恶性肿瘤少见.

    作者:耿刚;罗健;罗征秀;刘恩梅;符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晚期子宫角部妊娠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子宫角部妊娠是胚胎异常部位着床疾病之一,能够持续至妊娠晚期的病例较为罕见.无论剖宫产或阴道分娩都由于宫缩乏力、胎盘植入而导致严重的产后出血.本研究报道2例剖宫产术中发现的晚期子宫角部妊娠,对其手术中处理方法和结局予以分析,并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从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

    作者:周玮;刘颖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Real-time PCR技术筛查男性不育患者的Y染色体微缺失

    目的:探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Y染色体微缺失的适用性,并研究男性不育患者中无精症和少精症Y染色体微缺失的发生率.方法:本研究收集6例Y染色体微缺失阳性样本,4例女性样本和4例正常生育男性样本分别采用real-time PCR及多重PCR电泳法对Y染色体无精子因子(azoospermia factor,AZF)AZFa、AZFb、AZFc区进行检测;再收集452例临床男性不育患者的外周血样本,采用real-time PCR检测Y染色体微缺失位点.结果:2种方法对14例比对样本6个共有序列标签位点检测的结果一致;452例男性不育症包括96例少弱精症、9例重度少弱精症、69例无精症、3例畸精症和275例其他男性不育症,real-time PCR法共检出8例AZFc区缺失、1例AZFb区缺失和2例AZFbc共缺失,其中在少弱精症、重度少弱精症和无精症中Y染色体微缺失阳性率分别为5.21%、11.1%和7.25%,而另外2组均未检测到微缺失.结论:real-time PCR法检测Y染色体微缺失结果与经典的多重PCR电泳法结果相同,且该法的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相符,因此real-time PCR适用于Y染色体微缺失的临床实验室筛查.

    作者:崔瑾;程伟;张阳丽;詹茜;白慧丽;李影;向海华;张玉洪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CZF超声波妇科治疗仪与微波仪比较治疗慢性宫颈炎有效性和安全性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CZF超声波妇科治疗仪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WF),查找以CZF超声波妇科治疗仪治疗慢性宫颈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或对照试验,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项RCTs,共4 336例患者(治疗组2 890例患者,对照组1 44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好(RR=1.08,95%CI=1.04~1.13,P=0.000),针对于慢性宫颈炎的具体分型,治疗组治疗轻度慢性宫颈炎的有效率与对照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RR=1.00,95%CI=0.99~1.02,P=0.72),但在治疗中度、重度慢性宫颈炎而言,治疗组有效率则要明显优于对照组(RR=1.07,95%CI=1.01~1.14,P=0.02)和(RR=1.24,95%CI=1.09~1.42,P=0.001).治疗组治疗后阴道排液、阴道出血、宫颈结痂及瘢痕形成等的发生例数较对照组少,阴道排液(RR=0.25,95%CI=0.11~0.56,P=0.000);阴道出血(RR=0.14,95%CI=0.08~0.25,P=0.000);宫颈结痂(RR=0.01,95%CI=0.00~0.07,P=0.000);宫颈瘢痕形成(RR=0.01,95%CI=0.00~0.02,P=0.000).结论:CZF超声波妇科治疗仪治疗慢性宫颈炎较微波治疗疗效好,且可以减少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及后遗症.

    作者:张愉;何瑞欣;周微尘;刘宝茹;王嫣;汪伟;陈文直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内毒素和大肠杆菌繁殖对小鼠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

    目的:通过了解内毒素和大肠杆菌繁殖对小鼠胚胎发育的影响,探讨污染胚胎对内毒素的耐受性及胚胎污染的解决办法.方法:将150枚小鼠2-细胞胚胎随机分成5组,A组作为对照,B、C组分别加入细菌内毒素0.25 EU/ml、0.5 EU/ml,D、E组均加入大肠杆菌,中途对E组换液,终止细菌污染.在第2天和第4天观察各组胚胎发育情况,对胚胎质量进行评估.结果:(1)对照组存活率和囊胚形成率均100%,内毒素B、C2组存活率和囊胚形成率均为100%,囊胚形态学观察与对照组无差别.(2)D、E组第2天存活无统计学差异(P>0.05),第4天E组囊胚形成率明显高于D组(P<0.01),但囊胚质量较差.结论:菌体繁殖代谢对胚胎的影响大于单纯的内毒素,及时终止污染可部分缓解细菌污染对胚胎发育的影响.

    作者:冯颖;徐维海;周文静;沈蓉蓉;王慧红;费小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男男性行为者艾滋病暴露前预防用药性行为去抑制化情况

    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在参加暴露前预防用药(pre-exposure prophylaxis,PrEP)临床试验中是否存在性行为去抑制化现象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非概率抽样法招募并筛选出108名MSM,随机分为77名服用药物组和31名空白对照组,第12、24、36、48周进行临床随访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主要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等相关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的广义估计方程分析MSM在参与PrEP中是否存在性行为去抑制化现象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药物服用组MSM在参与PREP的第12、24、36、48周的性伴个数中位数分别为1(0,6)、1(0,6)、1(0,10)、1(0,3)、1(0,3),高危性行为次数中位数分别为1(0,26)、1.5(0,8)、1(0,12)、1(0,9)、2(0,30);空白对照组性伴个数中位数分别为1(0,21)、1(0,2)、1(0,3)、1(0,3)、1(0,3),高危性行为次数中位数分别为1(0,9)、1(0,6)、0.5(0,15)、0(0,10)、1(0,10);多因素广义估计方程分析发现MSM在参与PrEP过程中性伴个数及高危性行为次数均没有发生改变(Z=-0.24,P=0.811;Z=0.93,P=0.355),性行为方式为“1”和“0.5”的较性行为方式为“0”的拥有更多的性伴(Z=2.47,P=0.0 14;Z=2.24,P=0.025);发生过商业性行为的MSM较没有发生过的拥有较少的性伴和高危性行为(Z=-2.82,P=0.005;Z=-2.28,P=0.023);已婚较离异MSM发生较少的高危性行为次数(Z=-2.34,P=0.019).结论:本研究中暂未发现PREP中存在性行为去抑制化现象,性行为方式为“1”和“0.5”的MSM拥有较多性伴,是后期随访中的重点管理人群.还需进一步加强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科普.

    作者:李洮庭;付春静;钟晓妮;彭斌;张燕;叶孟良;孔翠娥;曾馨;荆少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经典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介导子痫前期滋养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经典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参与人滋养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机制,探讨其在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1)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胎盘组织中β-catenin信号分子的表达.(2)将HTR8/SVneo分为正常培养对照组、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处理组、氯化锂(LiCl)+H/R处理组、LiCl+正常培养组.利用WB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β-catenin在各组细胞中的表达.(3)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指数及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4)利用Transwell小室模型和明胶酶谱法分析检测各组HTR8/SVneo的侵袭率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2、9的活性.结果:(1)与正常晚孕比较,子痫前期胎盘组织中β-catenin蛋白表达降低(P<0.05).(2)与正常培养组相比较,H/R处理组的β-catenin蛋白水平显著下降,经LiCl预处理后H/R细胞中的β-catenin蛋白表达增加(P<0.01).(3)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瓜处理可导致HTR8/SVneo凋亡率及ROS水平增加(P<0.01);予以LiCl预处理可有效抑制H/R导致的细胞凋亡及ROS聚集(P<0.05,P<0.01).(4)H/R组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及MMP-2、9的活性均低于正常培养组;经LiCl预处理后,H/R组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及清液中MMP-2、9的活性显著上升(P<0.01).结论:LiCl通过特异性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滋养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有保护性作用.

    作者:罗欣;庄白妹;饶海英;李庆姝;刘西茹;漆洪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胎盘组织HDAC3的表达及意义研究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istone deacetylase 3,HDAC3)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孕妇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选择ICP孕妇41例为研究对象,包括ICP轻度组(19例)、ICP重度组(22例),以同期行择期剖宫产术的20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免疫组化法检测胎盘组织中HDAC3的定位及表达,蛋白印迹(Westem blot)技术检测胎盘组织中HDAC3蛋白的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技术检测胎盘组织中HDAC3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1)ICP重度组孕妇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及谷草转氨酶(glutamic-oxaloacetic transaminase,AST)、谷丙转氨酶(glutamic-pyruvic transaminase,ALT)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ICP重度组和轻度组胎盘组织中HDAC3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胎盘组织中HDAC3蛋白表达水平与血清中TNF-α、TBA及ALT、AST水平呈负相关.结论:HDAC3表达下调可能与ICP发病及肝功能损害有关.

    作者:郑蛟;刘彩茹;邵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GPR30在胎盘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及其与子痫前期的关系

    目的:探讨胎盘组织中新型雌激素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30(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30,GPR30)的表达及其与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发病的关系.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分娩的20例PE和19例正常产妇的胎盘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GPR30在胎盘组织中的表达.然后以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建立PE细胞模型,以免疫荧光技术和蛋白印迹技术(Western blot)检测GPR30蛋白的表达情况.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以体外小管形成实验检测管腔成形能力、以迁移实验检测迁移能力等.结果:GPR30在PE组胎盘组织中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0);而在细胞模型中,经缺氧/复氧处理后,GPR30蛋白的表达降低(P=0.000);GPR30抑制剂-G15处理使其凋亡增加(P=0.000);而GPR30激动剂-G1能促进其管腔成形(P=0.000)和迁移(P=0.0015),同时,G15能抑制17β-雌二醇对其管腔成形(P=0.039)和迁移(P=0.014)的保护作用.结论:GPR30表达下降可能与PE胎盘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异常相关.

    作者:周丽媛;张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重庆地区正常育龄期女性雄激素水平初探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正常育龄期女性总睾酮(total testosterone,TT)、游离睾酮(free testosterone,FT)、游离睾酮指数(free androgen index,FAI)、硫酸脱氢表雄酮(dehydmepiandrosterone sulfate,DHEAS)的个体值分布范围.方法:于2007年10月至2012年8月招募健康成年女性121名,检测其血清TT、DHEAS水平,计算FT(calculated free testosterone,cFT)及FAI的值,对正态分布指标采用(x±1.96 s)、对非正态分布指标采用百分位数法(P2.5和P97.5)建立各指标95%的个体值分布范围.结果:(1)成年女性雄激素指标TT、cFT、DHEAS呈正态分布,平均水平TT为(0.46±0.16) ng/ml,cFT为(5.92±2.80) pg/ml,DHEAS为(222.81±86.82) ug/dl,FAI呈右偏态分布,中位数及四分位间距为2.60%(1.87%~3.56%).(2)TT的95%个体值分布范围为(0.15~0.77) ng/ml,cFT的95%个体值分布范围为(0.43~11.40) pg/ml,FAI的95%个体值分布范围为0.90%~9.34%,DHEAS的95%个体值分布范围为(52.64~392.98)μg/dl.结论:初步建立了重庆地区正常育龄期女性TT、cFT、FAI、DHEAS的个体值分布范围.

    作者:杜婷婷;周恍;杨淑敏;朱启波;王越;胡金波;甄乾娜;李启富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过氧化氢酶脂质体的药代动力学和生物等效性初步研究

    目的:研究过氧化氢酶脂质体(catalase liposomes,CALP)在SD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逆向蒸发法制备了CALP,并测定其粒径、Zeta电位及包封率.将1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静脉注射CALP和游离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大鼠血浆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采用DAS 2.1.1软件计算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并对CALP和CAT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CALP的包封率为(53.72±1.67)%,粒径和Zeta电位分别为(405.40±21.89) nm和(-15.70±3.22) mV.CALP和CAT的主要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AUC.分别为(203.22±11.75) U(ml·h)和(50.92±3.51) U(ml·h),Cmax分别为(70.79±1.33) U/ml和(51.48±2.78) U/ml,Tmax分别为(0.58±0.14)h和(0.17±0.00)h.lnAUC、lnCmax经方差分析和双单侧检验证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UC0-t、AUC0-∞和Cmax的90%可置信区间分别为133.8%~140.1%,132.3%~146.7%,104.7%~ 107.5%.CALP和CAT的Tmax经非参数法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LP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399.1±23.1)%.结论:CALP提高了过氧化氢酶的生物利用度,CALP与CAT不具有生物等效性.

    作者:邓雪;何丹;周云莉;张敉;熊华蓉;张景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汽车尾气来源PM2.5长期暴露导致大鼠多器官损害

    目的:建立Sprague Dawley (SD)大鼠空气细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 2.5,PM2.5)长期暴露模型,观察PM2.5长期暴露对SD大鼠全身主要脏器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80~94 g,28日龄)随机分配成3组:生理盐水对照组10只,低剂量组[2 μg/100 (g·d)]15只,高剂量组[16 μg/100(g·d)]15只.每天分别给予0.9%的生理盐水或PM2.5颗粒,连续暴露60 d,后一次暴露24 h后取标本,对肺、心、肝、脾和肾5个主要脏器进行大体观察以及病理学检测.结果:与正常组相比,PM2.5暴露组的体重明显降低(P<0.05),且肺部外观改变明显,肺脏及心脏组织结构受损,炎症反应明显,肝脏、脾脏及肾脏亦有炎症表现.结论:长期暴露在汽车尾气来源PM2.5污染环境中引起大鼠肺、心、肝、脾、肾炎性损害,肺脏及心脏损害明显.

    作者:严超;曹希宁;沈炼桔;刘东尧;彭金普;陈进军;周玥;龙春兰;林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SIRT3在尿酸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转分化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3 (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3,SIRT3)在高浓度尿酸引起的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53(mesangial cells 53,MC53)转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和意义.方法:将不同浓度的尿酸(0.05、0.10、0.30 mmol/L)与小鼠MC53共孵育48 h后,以2’,7’-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为荧光探针,用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SIRT3以及转分化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纤连蛋白(fibronectin,FN)mRNA和蛋白的表达;通过SIRT3siRNA的转染检测它对氧化应激及细胞转分化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尿酸能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ROS水平呈浓度依赖性上调(F=98.018,P=0.000),SIRT3mRNA及蛋白表达量呈浓度依赖性下降(mRNA:F=81.622,P=0.000;蛋白:F=38.551,P=0.000),其α-SMA、TGF-β1、FN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均呈浓度依赖性上调(mRNA:F=162.222、22.111、26.960,P=0.000、0.000、0.000;蛋白:F=31.431、39.381、44.642,P=0.000、0.000、0.000);转染SIRT3 siRNA之后再进行高尿酸孵育,ROS水平及α-SMA、TGF-β1、FN蛋白的表达与单独尿酸孵育组相比均明显上升(ROS:F=24.883,P=0.001;蛋白:F=8.741、78.778、45.403,P=0.017、0.000、0.000).结论:高浓度尿酸能诱导MC53细胞转分化,SIRT3可能与高浓度尿酸引起的细胞转分化有着密切关系.

    作者:祝艳林;甘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VEGF-C联合HGF促进间充质干细胞向淋巴管内皮细胞分化的研究

    目的:使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VEGF-C)与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联合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向淋巴管内皮细胞(lymphatic endothelial cells,LECs)方向分化,寻求适HGF浓度,探索HGF的促分化机制.方法:原代培养获得B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相关表面抗原以及向成骨诱导分化鉴定干细胞特性,取原代培养第3代细胞进行诱导实验.设置50 ng/ml VEGF-C分别联合10、20、40、60、80、100 ng/ml HGF配置诱导培养基的6个联合诱导组以及同时设置50 ng/ml VEGF-C诱导组、50 ng/mlHGF诱导组和空白对照组,诱导10 d后利用real-time PCR检测各组LECs标志性分子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lymphatic endothelial hyaluronan receptor 1,LYVE-1),同源异形盒蛋白1(prospero homeobox protein 1,Prox1)的表达,得出HGF适浓度.Western blot、real-time PCR检测HGF诱导组、空白对照组、VEGF-C诱导组的LECs标志性分子LYVE-1、Prox1的表达,以及检测空白对照组、VEGF-C诱导组、HGF联合VEGF-C诱导组的integrinα9的表达.结果:成功分离获得原代培养大鼠BMSCs,80 ng/ml HGF联合50 ng/mlVEGF-C诱导组的LYVE-1、Prox1的mRNA表达量高(Pprot=0.000,PLYVE-1=0.000),同时HGF诱导组未检测到相关LECs标志性分子的表达,HGF联合VEGF-C诱导组的integrinα9的表达较VEGF-C诱导组明显提高(PWeaterm blot=0.001,Preal-time PCR=0.000).结论:当HGF浓度为80 ng/ml时,此时HGF联合VEGF-C可更好地促进大鼠BMSCs向LECs分化.同时,在该浓度条件下HGF不具有单独诱导大鼠BMSCs分化为LECs的能力,但能在诱导分化过程中明显提高integrinα9的表达,证明在促分化过程中HGF可能是通过间接上调integrinα9表达发挥作用.

    作者:石正华;薛斌;蒋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MUC1胞内段抑制剂GO-201对人肺腺癌A549放射敏感性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MUC1胞内段(MUC1-CT)抑制剂GO-201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放射敏感性影响.方法:MTT检测不同剂量以及不同时间GO-201对肺腺癌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克隆形成实验检测GO-201对A549细胞放射增敏作用,单击多靶模型拟合细胞存活曲线并计算Dq、D0、SF2值和放疗增敏比(sensitizing enhancing vatio,SER);流式细胞术检测各实验组细胞活性氧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anganese superoxide dismutase,MnSOD)表达变化.结果:MUC 1-CT抑制剂GO-201可抑制肺腺癌A549细胞的增殖,其作用24、48、72 h IC50值分别是30.79、23.32、13.60 μmol/L.并且对肺腺癌A549细胞具有放射增敏作用,其放疗增敏比SER为1.14;联合照射组中,A549细胞活性氧水平明显升高(F=12.019,P=0.008),Mn-SOD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F=5.465,P=0.04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UC1-CT抑制剂GO-201可增加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作者:杨文影;吴永忠;辇伟奇;郭启帅;易守会;陈晓品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肿瘤坏死因子诱导蛋白3基因多态性与变应性鼻炎遗传易感性研究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诱导蛋白3(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inducible protein 3,TNFAIP3)基因多态性与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430例AR患者和480例正常对照的血标本,进行病例对照研究.运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和直接测序的方法对从抗凝血中提取的DNA样本中TNFAIP3基因的4个多态位点(rs5029928,rs9494885,rs610604,rs7753873)进行基因分型.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TNFAIP3基因的4个多态性位点基因分型均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位点rs9494885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存在统计学差异.AR组TT基因型频率(PC=7.51×10-12)和T等位基因(PC=3.79×10-12)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CT基因型频率(PC=3.30×10-11)和C等位基因(PC=3.79×10-12)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此外,CACA单体型频率在AR患者中明显降低(PC=3.29×10-10),TCCA单体型在AR患者中明显升高(PC=2.18×10-3).结论:AR的遗传易感性与TNFAIP3基因多态性有明显相关性,且TNFAIP3的rs9494885位点多态性与AR的易感性密切相关.

    作者:杨盈琳;沈暘;王小强;柯霞;康厚墉;胡国华;洪苏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p38 MAPK在钛颗粒诱导的破骨细胞形成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 MAPK)在钛颗粒诱导的破骨细胞形成中的作用.方法:提取小鼠骨髓细胞,接种于24孔板后分为3组:①空白对照组;②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for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组:每孔加入50 ng/ml RANKL;③钛颗粒+RANKL组:每孔加入0.01%钛颗粒悬液(0.1 mg/ml)及RANKL 50 ng/ml,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染色鉴定和计数破骨细胞.Western blot检测p38、磷酸化p38的表达水平,通过腺病毒介导的p38 siRNA沉默p38的表达后,观察破骨细胞数目及相关蛋白RANK的变化情况.结果:各组破骨细胞计数结果分别为:空白对照组2.0±0.8,RANKL组62.8±5.6,钛颗粒+RANKL组93.0±8.8 (F=235.193,P--0.000).RANKL组高于空白对照组(P=0.000),钛颗粒+RANKL组明显高于RANKL组(P=0.000).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钛颗粒能明显提高p38的磷酸化水平(p-p38/p38相对值:空白对照组0.29±0.05,RANKL组0.64±0.05,钛颗粒+RANKL组0.87±0.05,F=106.491,P=0.000,钛颗粒+RANKL组高于空白对照组和RANKL组P1=0.000,P2=0.001).转染腺病毒介导的p38 siRNA后,Ad-sip38干扰组RANK蛋白的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和Ad-RFP组,破骨细胞数目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和Ad-RFP组(破骨细胞计数:对照组99.8±13.5,Ad-RFP组95.8±7.1,Ad-sip38组3.8±2.5,F=148.654,P=0.000,对照组与Ad-RFP组无明显差异P=0.541,Ad-sip38处理组与对照组和空白病毒组比较均P=0.000).结论:p38 MAPK在钛颗粒诱导的破骨细胞形成中起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浩;汪洋;张然熙;刘扬;邓忠良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