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了解重庆市地方医院综合性ICU的管理模式、人力资源及设备配置等现状及存在问题.方法:对我市二级及二级以上地方医院(不含军队医院及专科医院)的重症医学科(即综合性ICU或执行综合性ICU功能的专科ICU)采用网络问卷调查.结果:本次调查为普查,共76家医院,其中二级医院55家,三级医院21家.①53家综合性ICU采用封闭式管理,21家采用半封闭式,2家为开放式管理.②全市综合性ICU总床位与全市医院床位总数比为1.74%,ICU医生总数与ICU床位总数比为0.6∶1,ICU护士总数与ICU床位总数比为1.7∶1,三级医院综合ICU床位比例为(1.56±0.48)%,较二级医院(2.09±0.81)%低,但医护人员配置与床位数比例[医生:(0.75±0.36)∶1,护士:(1.83±0.78)∶1]较二级医院[医生:(0.55±0.35):1,护士:(1.50土0.60)∶1]高(P<0.05).③综合性ICU男性医生比例较女性医生高,在二级医院(218∶138)及三级医院(127∶93)中没有明显差别(P>0.05),二级医院医生中职称及学历以初级及本科为主,而三甲医院中高级职称及中级职称比例明显增高,其中硕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比例亦较二级医院高.④各级医院综合性ICU均有较为齐全的基础设备及仪器,能够开展大部分常规技术操作.⑤各级医院综合性ICU在院感防控、入室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评分等质控方面较为重视,部分有专人负责,并能遵从相关指南要求.结论:重庆市重症医学较前明显进步,但仍存在人员配置不足、结构欠合理、部分常规技术开展不理想及新技术掌握不够等问题,且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作者:刘畅;周发春;张丹;杨缙;蒋正英;常卫民;陶武;陈晓梅;代永红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采用能谱CT技术对肺癌癌周灌注进行定量研究,探讨其灌注变化情况及不同分类情况下的灌注差异.方法:经病理证实的81例肺癌患者均行能谱CT平扫和增强扫描.在动脉期碘基物质图上分别测量癌周肺组织及健侧镜像区肺组织碘基值,然后计算平均碘浓度(average iodine concentration,ICa),分析比较:所有病例组、中央型及周围型肺癌组癌周与健侧镜像区肺组织的ICa差异;不同部位(中央型、周围型)、肿瘤大小(A组:d≤3 cm、B组:3<d≤7 cm)、病理类型(鳞癌、腺癌、小细胞肺癌)及分化程度(低、低-中、中分化)肺癌组癌周ICa组内差异.结果:①81例肺癌[(1.26±0.42) mg/mL]、32例中央型[(1.12±0.33) mg/mL]及 49例周围型[(1.35±0.45) mg/mL]肺癌癌周肺组织ICa明显低于相应健侧镜像区[(1.65±0.61)mg/mL,(1.63±0.69) mg/mL及(1.66±0.56) m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中央型肺癌癌周肺组织ICa[(1.12±0.33) mg/mL]明显低于周围型[(1.35±0.45) mg/mL] (P<0.01),10例小细胞肺癌癌周肺组织ICa[(0.94±0.20) mg/mL]低于37例鳞癌[(1.23±0.40)mg/mL]及34例腺癌[(1.37±0.45) mg/mL](P<0.05),而后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不同大小肺癌之间以及不同分化程度肺癌之间癌周肺组织IC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癌周灌注普遍减低,且中央型肺癌低于周围型肺癌,小细胞肺癌低于非小细胞肺癌.肺癌癌周能谱CT灌注特征具有一定理论和临床价值.
作者:梁远凤;李琦;马超豪;吴少平;罗天友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围手术期的护理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某三甲医院296例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资料,全部进行术前、术中、术后标准化的围术期护理,严密观察并处理并发症.结果:296例患者成功穿刺295例,并发少量气胸21例,出现咯血痰18例,胸痛13例,胸膜反应1例,未出现血气胸、大咯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标准化围术期的护理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或预防术中术后并发症.
作者:罗艳;杨相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肺结核、肺结核合并细菌性肺炎患者血清脂类特征及与痰涂片结果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来自山东省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共3组:入院治疗的肺结核患者460例(单一结核组),肺结核合并细菌性肺炎患者315例(结核合并肺炎组),同期健康体检者434例(健康对照组).抽取研究对象清晨空腹血,离心后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载脂蛋白A1 (apoprotein A1,ApoA1)、载脂蛋白B(apoprotein B,ApoB)的含量.TC、TG采用酶法测定;HDL-C、LDL-C采用选择性遮蔽直接法测定;Lp(a)、ApoA1、ApoB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收集患者即时、夜间、次日清晨9份痰液,做抗酸染色镜检,结果用一、1+、2+、3+、4+表示.结果:(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单一结核组TC、TG、HDL-C、LDL-C、ApoA1、ApoB降低(Z值分别为-5.941、-3.733、-4.170、-6.213、-4.557、-4.022,P值均小于0.001),Lp(a)升高(Z=-2.399,P=0.016);(2)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结核合并肺炎组TC、TG、HDL-C、LDL-C、ApoA1、ApoB降低(Z 值分别为-6.894、-3.676、-5.796、-6.287、-5.799、-4.321,P值均小于0.001),Lp(a)升高(Z=-2.888,P=0.004);(3)与单一结核组相比,结核合并肺炎组TC、HDL-C、LDL-C、ApoA1降低(Z值分别为-5.624、-4.169、-2.237、-4.328,P值分别为0.000、0.000、0.025、0.000);(4)单一结核组痰涂片结果与ApoA1相关(rs=-0.319,P=0.000),结核合并肺炎组痰涂片结果与HDL-C、ApoA1相关(rs值分别为-0.175、-0.302,P值分别为0.002、0.000).结论:(1)血清TC、TG、HDL-C、LDL-C、Lp(a)、ApoA1和ApoB可辅助诊断肺结核;(2)TC、HDL-C、LDL-C、ApoA1可区分肺结核、肺结核合并细菌性肺炎两种疾病;(3)ApoA1有望成为肺结核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诊断标准,HDL-C、ApoA1有望成为肺结核合并细菌性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诊断标准.
作者:包孟;付玉荣;伊正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评价经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常规插管困难时,采用双导丝法(double guide-wire technique,DGT)、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transpancreatic precut sphincterotomy,TPS)、针状刀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needle-knife papillotomy,NKP)3种技术的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初步探讨困难插管时3种方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2003年8月至2016年3月的3 421例经ERCP治疗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 103例需行选择性胆管插管,常规选择性胆管插管顺利者为常规插管组(standard cannulation technique,SCT),共2 830例,273例常规胆管插管困难,其中DGT共87例,TPS共92例,NKP共94例.观察3组手术方式的操作时间、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并与常规插管进行比较.结果:SCT组与3种辅助插管(DGT、TPS、NKP)组的成功率分别为91.20%、96.55%、96.74%、97.87%,3种辅助插管成功率更高(P<0.05);在选择性困难插管时3种辅助插管操作时间分别为(5.89±2.03)、(5.60±2.37)、(5.76±2.50) min,较SCT组有统计学差异[(6.40±2.91) min,P<0.05];3种辅助插管高淀粉酶血症(hyperamylasaemia,PEHA)发生率分别为63.10%、41.56%、43.48%,均高于常规操作组(29.33%,P<0.05),且DGT组高于TPS及NKP组(P<0.05);ERCP术后胰腺炎(post-ERCPpancreatitis,PEP)在SCT、DGT、TPS、NKP 4组中的发生率分别为4.50%、9.52%、5.62%、4.35%,辅助插管3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DGT组高于SCT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孔及出血发生率NKP分别为2.17%、6.52%,均显著高于SCT组(0.11%、0.18%,P<0.05),且出血率较DGT (0%)及TPS组(0%)更高(P<0.05),4组均无死亡病例.结论:3种辅助插管法在困难插管时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及缩短手术时间.其中DGT组PEHA发生率较高,NKP组出血及穿孔风险较高.3组均未增加PEP发生,在选择性困难插管时3种手术方法可能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戴欣;张俊文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通过检测转染细胞的活性,Meta分析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SpIO)在分子影像学实验中用于转染细胞的佳浓度区间.方法:系统检索国外(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及国内主要数据库(万方、维普、中国知网及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建库至2016年3月间关于SPIO转染细胞的佳浓度区间的相关文献,结合Cochrane协作网的推荐,制定纳入研究文献的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估并提取研究数据.采用STATA 12.0进行统计学分析:偏倚性检验(Begg's检验)、异质性检验(I2、P值、Q值检验法),在异质性较大时行亚组分析,讨论各组异质性(I2、P值、Q值检验法),计算各组死细胞比率均差值在各浓度上的合并效应量及95%可信区间,并画出SPIO浓度对细胞活性影响的剂量反应曲线,获取佳浓度区间.结果:共14篇国内外研究论著符合纳入标准,文献异质性检验I2=60.61%;P=2.675×10-9;Q=139.62,提示数据组间存在显著的异质性,故进一步行亚组分析,按SPIO修饰或标记材料不同分为4组[A组:SPIO-聚乙烯酰胺(PEI)组;B组:SHO-多聚赖氨酸(PLL)组;C组:SPIO-葡聚糖组;D组:SPIO-探针组],各组数据无明显异质性;拟合各组各浓度节点死细胞比率均差值及95%可信区间,画出剂量反应曲线(三次样条插值拟合曲线),分别得到A至D组较适宜的浓度区间值:4~6、10~50、10~50、5~25 μg/mL.Deeks漏斗图呈较对称漏斗形,P=0.23>0.1,表明数据无明显发表偏倚.结论:在分子影像学研究中,当SPIO由聚乙烯酰胺(PEI)、葡聚糖、葡聚糖-多聚赖氨酸(PLL)包裹或制备为探针时,以SPIO对细胞的毒性影响为主要衡量指标,标记细胞的适宜浓度区间分别为:4~6、10~50、10~50、5~25 μg/mL.
作者:曾丹妮;廖蕤堃;吴晓凤;邓小林;张竹;张力强;文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对体外循环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围术期婴儿所用的血管活性药物进行评分,探讨其对患者预后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53例体外循环下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6月龄以下婴儿的临床资料,并对术后第1个24 h、第2个24h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asoactive-inotropic score,VIS)进行统计均值(mean,MEA)和大值(maximum,MAX) [VIS (24MAX)、VIS(24MEA)、VIS(48MAX)、VIS (48MEA)],采用ROC曲线、t检验及卡方检验对血管活性药物评分和预后结局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53例患儿中新生儿6例(6/53,11.32%);除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VSD)之外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1例(11/53,20.75%),包括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complete atrio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CAVC)1例、右室双出口(double outlet of right ventricle,DORV)1例、大动脉转位(translocation of great arteries,TGA)6例、肺动脉瓣闭锁(pulmonary valve atresia,PVA)1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tot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TAPVC)2例;死亡3例(3/53,5.66%);3种严重病情结局中缺氧缺血性脑损伤5例(5/53,9.43%),心肺复苏5例(5/53,9.43%),血液净化4例(4/53,7.56%);ROC曲线统计显示VIS(24MAX)分别对本组患儿严重病情结局和死亡的预后判断更准确(AUROC=0.938,P=0.000;AUROC=0.943,P=0.010),并计算出VIS (24MAX)对严重病情结局和死亡预测的佳临界值均为19.5分(J=0.798,J=0.82);同时VIS(24MAXh)组[VIS(24MAX)≥19.5分]患儿的死亡率、严重病情结局比率及乳酸值均明显高于VIS (24MAXl)组[VIS(24MAX)<19.5分]患儿(25%&0%,x2=6.688,P=0.01;66.67%&2.44%,x2=22.799,P=0.000;5.68&1.67,t=3.329,P=0.006)且非死亡患儿中VIS(24MAXh)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时间均显著高于VIS(24MAXl)组患儿(133.89&38.56,t=4.207,P=-0.002;7.67&3.27,t=4.247,P=0.002).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小婴儿血管活性药物评分,尤其是术后第1个24 h内大血管活性药物评分,对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较好的预判作用;其值越大,病情越严重,预后越差,死亡率越高.
作者:熊小雨;任洁;刘成军;许峰;李静;符跃强;白科;王文磊;杨鸣;陈应富;周昉;汤磊;党红星;霍俊明;卢思为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的发病危险因素以及外科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05年6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接收的59例新生儿NEC患儿以及80例非肠道疾病住院新生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影响NEC发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同时对59例NEC患儿根据预后情况分成2组,即存活组与死亡组,对影响NEC患儿外科治疗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NEC发病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NEC的发病与产时窒息、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感染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发病前输注红细胞、脐静脉置管、出生后吸氧、低钙血症、低钠血症、败血症、口服益生菌、发病前喂养有关;NEC发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感染肺炎、败血症、脐静脉置管是诱发NEC的高危因素(OR=2.976~5.352,P<0.05),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发病前喂养、益生菌是NEC的独立保护因素(OR=0.435~0.605,P<0.05);外科治疗预后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EC患儿出现循环衰竭、≥3处穿孔、感染性休克、代谢性酸中毒、低体质量,预后越差(P<0.05).结论:NEC的发病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通过控制NEC的高危因素、增加保护因素可减少NEC的发病;影响NEC外科治疗预后的因素同样众多,如循环衰竭、≥3处穿孔、低体重儿等,对于易诱发不良预后的因素应给予积极的防治措施,以改善患儿预后,提高其存活率.
作者:曾德峰;谭忠友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卵泡刺激素β亚基(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β,FSHβ)对骨形态发生蛋白9(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9,BMP9)诱导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ouse embryonic fibroblasts,MEFs)成骨分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AdEasy系统构建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FSHβ和BMP9的重组腺病毒(Ad-GFP、Ad-FSHβ和Ad-BMP9),实验分组为:Ad-GFP组、Ad-BMP9组、Ad-FSHβ组和Ad-BMP9+Ad-FSHβ组.运用化学发光定量和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检测各组3、5、7d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Western blot检测成骨分化早期转录因子(Runx2和DLX5)的蛋白表达水平;RT-PCR检测成骨分化晚期指标骨钙蛋白(osteocalcin,OCN)和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的mRNA表达水平;茜素红染色检测钙盐沉积;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各实验组细胞的周期分布.结果:在MEFs中,过表达FSHβ能明显促进BMP9诱导MEFs骨化过程中第3天(6 874.67±224.93 vs.11 935.67±568.76,P=0.000)、第5天(43 434.67±2 047.57 vs.98 913.33±4 606.26,P=0.000)、第7天(38 198.00±2 376.43 vs.78 534.67±2 114.56,P=0.000)的ALP活性,转录因子Runx2(1.171±0.105 vs.1.350±0.053,P=0.026)、DLX5 (1.382±0.123 vs.1.738±0.286,P=0.001)和晚期成骨指标OCN(1.300±0.045 vs.1.471 ±0.046,P=0.002)、OPN(1.300±0.084 vs.1.479±0.038,P=0.016)的表达水平,以及钙盐沉积.此外,FSHβ和(或)BMP9对MEFs细胞周期没有明显影响(G1期:F=0.226,P=0.876;G2期:F=0.147,P=0.929;S期:F=0.027,P=0.994).结论:在不影响MEFs细胞周期的情况下,FSHβ协同BMP9诱导MEFs成骨分化.
作者:苏晓娅;黄敏;刘宏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半夏中鸟苷和尿苷的含量.方法:收集10个不同产地半夏药材,采用HPLC法测定半夏中有效成分鸟苷和尿苷含量,Hypersil ODS(5 μm,4.6×150 mm)色谱柱,柱温:25℃,流动相:水∶甲醇=95∶5,检测波长254 nm,流速1 mL/min.结果:鸟苷在0.33 μg/mL~26 μg/mL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P<0.000 1),尿苷在0.35 μg/mL~28 μg/mL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P<0.000 1).10种不同产地半夏中2种核苷含量之和大小为:甘肃清水>甘肃天水>甘肃西和>四川南充>重庆垫江>四川西昌>湖南邵东>贵州威宁>贵州水城>云南文山.结论:本法简便、准确、可靠,可作为半夏质量控制方法之一.半夏中的核苷含量从东南到西北逐渐增加,且不同居群半夏药材的鸟苷与尿苷含量都存在显著性差异,鸟苷与尿苷的含量总和分析为半夏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了依据.
作者:张严方;张景勍;何丹;孙全;雷婷婷;赵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钙敏感受体(calcium-sensing receptor,CaSR)在轴型皮瓣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并探讨CaSR在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方法:构建以腹壁下浅动、静脉为蒂的大鼠轴型皮瓣,使用微动脉夹夹闭血管3h建立轴型皮瓣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UR)损伤模型.随后大鼠被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分别通过股静脉给予CaC12、NPS2143+CaCl2和生理盐水(normal saline,Ns)治疗.再灌注2h和7d后,采用计算机辅助面积测量法评估皮瓣坏死;HE染色观察皮瓣血管形态学变化;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RT-PCR、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血管内皮细胞中CaSR、Cleaved Casepase-3、Bax和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与NS对照组和NPS2143+CaCl2组相比,CaCl2组皮瓣坏死率增多的同时[(14.87±1.02)%,P=0.000],TUNEL染色阳性细胞增多(2 h:46.960±1.965,7 d:48.855±3.550,P=0.000),CaSR(2 h:0.157±0.011,7 d:0.129±0.015,Pmc=0.000;PR撇=0.000)、Cleaved Casepase-3(2 h:0.101±0.020,7 d:0.098 ±0.011,PNs=0.046,PNPs2143越=0.000)表达升高,并且Bax存在明显棕黄色染色,而Bcl-2几乎无表达.但是NPS2143+CaCl2组与NS对照比相比,结果刚好相反.结论:CaSR在大鼠轴型皮瓣的血管内皮细胞中具有功能性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轴型皮瓣I/R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并且抑制CaSR表达能减轻轴型皮瓣I/R损伤.
作者:高立娜;季平;王俊;管超;时恩来;黄育萌;李勇;刘平;曾琳;李显;邹四海;鲁琦;朱露颖;张富贵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莪术含药血清调节瘦素活化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中刺猬(hedgehog,Hh)信号通路锌指转录因子-1 (glioma-associated oncogene homolog-1,Gli1)和Wnt信号通路关键因子β-连环蛋白(β-catenin)表达的机制.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清洁级sprague-dawley (SD)大鼠均分3组,分别给予莪术水煎剂、秋水仙碱、生理盐水灌胃取血制备含药血清.经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血清中莪术成分.体外培养大鼠HSC,分为8组:空白组、模型组、Hh通路抑制剂组、莪术组、Hh通路抑制剂+莪术组、Hh通路激动剂组、Hh通路激动剂+莪术组、秋水仙碱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给予100 ng/mL瘦素诱导后,各组再给予相应药物干预24 h,MTT法检测HSC增殖情况,RT-PCR法检测Gli1 mRNA和β-catenin mRNA表达,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法检测Gli1和β-catenin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经瘦素活化的大鼠HSC中Gli1、β-catenin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增高(均P=0.000).与模型组比较,Hh通路抑制剂、莪术含药血清分别干预及莪术含药血清与Hh通路抑制剂协同干预后,Gli1、β-catenin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均P=0.000);秋水仙碱含药血清干预后,Gli1 mRNA和蛋白明显降低(P=0.000,P=0.007),β-catenin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均P=0.000);Hh通路激动剂干预后,Gli1、β-catenin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增高(均P=0.000).与Hh通路激动剂组比较,用莪术含药血清干预Hh通路激动剂组后,Gli1、β-catenin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均P=0.000).结论:莪术含药血清可通过下调瘦素诱导活化的大鼠HSC中Gli1的表达,参与Hh信号通路抑制HSC的活化与增殖,并能通过下调Gli1的表达而下调Wnt信号通路关键因子β-catenin的表达,抑制HSC活化与增殖,从而抑制肝纤维化.
作者:冯藜枥;曹文富;叶凤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比较3种不同剂量来曲唑(letrozol,LE)促排卵效果及对内膜、性激素的影响.方法:选择Ⅱ型排卵障碍的不孕患者92例,随机分为3组,第1组(30例)及第2组(32例)在月经第3天分别给予来曲唑2.5 mg/d、5 mg/d,共5d,第3组(30例)在月经第3天顿服来曲唑20 mg.观察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注射日的卵泡成熟天数、成熟卵泡数目、子宫内膜厚度、血雌二醇(estradiol,E2)、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总睾酮(testosterone,T)水平、排卵率、未破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teinized unruptured follicle syndrome,LUFS)的发生率及排卵后7d血E2、孕酮水平.结果:3组间HCG注射日的卵泡成熟天数、成熟卵泡数目、子宫内膜厚度、血E2、LH、T水平、排卵率以及排卵后7d血孕酮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LUFS发生率、排卵后7d血E2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3组方案均能有效促进卵泡发育,HCG日内膜厚度均达到0.8 cm以上,排卵后血孕酮水平均高于60 nmol/L.仅LE 20 mg单次口服组排卵后7d血E2水平可达自然生理周期黄体期正常水平,而总体给药剂量较低,使用方便,推荐可作为LE促排卵首选方案.
作者:孙文洁;林奕;吕江涛;郝丽娟;刘宝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miR-124在脑血流灌注不足大鼠中的动态表达变化,并探讨其在脑血流灌注不足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Permanent bilateral comman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或Two-vessel occlusion,2VO)制备大鼠脑缺血模型,用qRT-PCR的方法在不同的时间点(术后1、7、14、21、28 d)检测miR-124的表达变化.并在SH-SY5Y细胞系中采用流式细胞仪研究低氧时过表达miR-124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2VO术后大鼠脑皮质血流经历了先下降再上升的动态变化,而miR-124也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动态过程,于术后第7天达到低(P=0.036);在低氧环境中,过表达miR-124可以将神经细胞系SH-SY5Y的阻止在G1期.结论:miR-124可能参与了大鼠脑血流灌注不足后脑缺血的发生发展,为治疗脑缺血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策略.
作者:雷荟仔;王林辉;李昱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胎盘组织中Bcl-2家族的前凋亡因子—腺病毒E1B19 kD相互作用蛋白3(BCL2/adenovirus E1B 19 kD protein-interacting protein 3,BNIP3)的表达及其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在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胎盘滋养细胞凋亡调控中的作用.方法: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BNIP3和cleaved-caspase3在对照及PE胎盘中的表达差异.以人绒毛外滋养细胞株HTR8/SVneo通过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构建PE细胞模型.构建BNIP3小干扰RNA,转染细胞后,H/R处理各组细胞,DCFH-DA法检测各组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生成,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与正常胎盘相比,在PE胎盘组织中BNIP3表达明显降低(P=0.015),而凋亡蛋白cleaved-caspase3明显增加(P=0.019);在PE细胞模型中,BNIP3敲低组较对照组的ROS产量显著增加(P=0.022),且凋亡增加(P=0.038).结论:BNIP3介导的线粒体自噬不足引起ROS清除障碍可能参与PE胎盘滋养细胞过度凋亡的发生.
作者:周小波;石书明;张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复方黄柏液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1月在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糖尿病足科确诊的糖尿病足溃疡住院患者20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100例)和对照组(104例),均采用标准化创面处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局部应用复方黄柏液冲洗及浸润,对照组用生理盐水冲洗,保持创面湿润.治疗8周后,对2组患者溃疡面积、临床总有效率及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正态分布,用x±s表示)或Wilcoxon秩和检验[非正态分布,M(Q1,Q3)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用n(%)表示],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糖尿病足溃疡愈合的因素.结果:共有199例患者完成研究(试验组97例,对照组102例).治疗后溃疡面积[试验组0.24(0,1.04) vs.对照组2.51(0,4.11) cm2,P=0.000]、临床总有效率(试验组92.8%vs.对照组78.4%,P=0.019)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试验组26.8% vs.对照组27.5%,P=0.670)无统计学差异.红细胞沉降率(OR=0.742,P=0.032),C反应蛋白(OR=0.561,P=0.000)是影响溃疡愈合的独立危险因素,经皮氧分压(OR =8.429,P=0.001)和复方黄柏液(OR =4.500,P=0.000)是促进溃疡愈合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复方黄柏液对糖尿病足溃疡愈合有明显疗效.复方黄柏液通过抗感染和改善微循环促进溃疡愈合.
作者:李凌霄;徐俊;王鹏华;丁敏;王美君;侯小丽;冯书红;张靖航;姚卫杰;赵紫熙 刊期: 2017年第03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转变,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目前已影响全世界3.82亿人,成为危害人类健康及降低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据预测,到2035年,糖尿病患病人群将飙升至5.92亿,其中15%~20%的糖尿病患者会在其一生中发生足溃疡,由糖尿病足溃疡引起的截肢已成为非外伤性截肢的首要病因和高死亡率的重要原因.对糖尿病足的治疗来说,清创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清除坏死组织后才能更快地加速创面愈合.生物蛆虫疗法早在几百年以前就用于创面的清创,在清创过程中具有抗感染、促进创面生长的作用,其具体机制尚未明确.
作者:王伟;王爱萍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近年来的研究显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mesenchymal stem cells,A-MSCs)作为一种来源充足的干细胞,在糖尿病足治疗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我们总结了近年来A-MSCs应用于糖尿病足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其可能的机制及展望.
作者:吴绮楠;陈兵;梁自文 刊期: 2017年第03期
2015年5月,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发布了《糖尿病足感染的诊断和处理指南》(以下简称《指南》)[1].《指南》的发布对我们规范糖尿病足感染的诊治、提高对糖尿病合并足感染的认识和临床处治技能十分重要.
作者:许樟荣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2型糖尿病的步态和平衡能力异常,增加了足部溃疡、跌倒以及死亡等高风险.随着技术不断进步,检测步态和平衡性的新型工具应运而生.早期诊断上述生物力学参数,并探寻新的防治措施对患者远期预后至关重要.本文就2型糖尿病的步态特征和平衡能力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陈燕;邓芳;邓武权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糖尿病足骨髓炎在糖尿病足感染中一直以来是临床研究的热点,从诊断到治疗都存在争论,目前关于糖尿病足骨髓炎的诊断基本已经达成共识,但是糖尿病足骨髓炎治疗方面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可以单纯抗生索治疗或者联合保守的外科手术治疗,传统的截肢或者截趾手术有所减少.本文就目前糖尿病足骨髓炎在治疗方面的新进展结合新的指南和文献进行综述.
作者:徐俊;王鹏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研究显示,15%~25%的糖尿病患者会发生糖尿病足,其中约一半的患者会出现伤口感染.导致糖尿病足患者预后差的因素有很多,如外周血管病变、足溃疡面积/深度、外周神经病变、感染等,因此,糖尿病足发生机制复杂,影响因素多是导致截肢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糖尿病足溃疡能显著增加糖尿病患者健康风险、增加心血管意外发生率及全因死亡率.因此,糖尿病足的早期诊断预防及治疗是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的重要手段.目前糖尿病足的治疗虽取得了显著效果,但由于其发生机制复杂,现有治疗方法仍难以满足临床需要,仍有待进一步探索新的治疗手段.为此,本文主要对糖尿病足诊断评估、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闫振成 刊期: 2017年第03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不断上升的趋势,由此所耗费的医疗资源也越发增多.有研究预测,在2040年,罹患糖尿病的人数将增加到6.42亿[1].而糖尿病足是其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由此而导致的肢体损伤是致残的重要原因.
作者:吴宇超;童南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DF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临床及MRI影像特点.结果:①临床结果:足部皮肤溃疡59例,足部胼胝7例,足部畸形4例;31例CT血管造影术提示下肢动脉硬化,其中9例足背动脉闭塞.平均病程为9.18年,长病程40年.②影像检查结果:28例诊断为骨髓炎,21例骨髓水肿,8例夏科氏关节合并感染,9例骨髓炎伴脓肿形成,4例伴窦道形成.结论:MRI能够清晰显示DF足部骨质及软组织病变范围及程度,结合MRI影像特征和临床分析,有利于监测DF病变发展及临床预后.
作者:廖旦;程庆丰;韩永良;罗琦;刘义;郭油油;李咏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皮肤原位再生医疗技术(moist exposed burn therapy/moist exposed burn ointment,MEBT/MEBO)对大鼠糖尿病足创面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Smad3、磷酸化smad3 (P-smad3)表达及形态学结构的影响.方法:将8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贝复济组和MEBT/MEBO组,每组各20只.模型组、MEBT/MEBO组和贝复济组大鼠参照糖尿病模型制备法,采用腹腔注射60 mg/kg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动物模型;空白对照组大鼠则腹腔注射等量柠檬酸一柠檬酸钠缓冲液.分别于干预治疗后第5、14天各取相同部位创面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TGF-β1、Smad3和P-smad3蛋白表达水平,常规病理技术观察溃疡创面组织形态学结构,各组间差异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和秩和检验.结果:治疗后5d,各组大鼠Smad3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036,P=-0.388);MEBT/MEBO组、贝复济组的大鼠TGF-β1和P-smad3蛋白表达水平则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P=-0.026.P=0.001、P=0.005);而且,上述2组大鼠的TGF-β1和P-smad3蛋白表达水平亦明显高于模型组(P=0.000);此外,与第5天结果相比,第14天MEBT/MEBO组与贝复济组的TGF-β1、P-smad3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治疗后第5天,MEBT/MEBO组、贝复济组及空白对照组溃疡创面肉芽组织中成纤维细胞形态、毛细血管新生情况优于模型组,但空白对照组成纤维细胞排列紊乱:第14天.MEBO组、贝复济组创面组织成纤维细胞及胶原纤维排列致密成形,空白对照组胶原纤维增生明显但排列紊乱,模型组胶原纤维呈团状增生.结论:MEBT/MEBO在创面愈合早期可激活TGF-β1/Smad3信号通路,促进创面损伤修复,而在愈合晚期则抑制该信号通路的活化,控制创面组织过度增生.
作者:唐乾利;李利青;李辉;曾鸿孟;王澍;刘明;郭满;赵曦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与步态、平衡能力的关系.方法:收集年龄匹配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108例,根据DPN症状、体征和神经传导速度(nerve conduct velocity,NCV)分为3组.A组:无DPN症状体征和NCV异常,共35例;B组:无DPN症状体征但有NCV异常,共34例;C组:有症状体征和NCV异常,共39例.分析比较组间步态和平衡能力参数以及与NCV的关系.结果:(1)3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依次增高[(8.01±2.13) vs.(9.10±1.83)Vs.(9.25±2.19)](P<0.05),C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明显高于其余2组(20.0% vs.14.7% vs.41.0%)(P< 0.05).(2)C组步速身高比明显低于其余2组[(0.49±0.14) vs.(0.52±0.10) vs.(0.44±0.11)](P< 0.05),其他步态参数均无统计学差异.(3)无论睁眼还是闭眼,C组身体前后摇摆幅度均明显高于A组.在睁眼时,C组踝关节前后摇摆幅度明显高于A组[(1.10±0.41) vs.(1.26±0.52) vs.(1.46±0.62)](P< 0.05),C组踝关节摇摆指数明显高于其余2组[(0.15±0.06)vs.(0.16 ±0.07) vs.(0.19±0.09)](P<0.05).在闭眼时,C组髋关节摇摆区域明显高于其余2组[(1.21±0.74) vs.(1.31±0.81) vs.(2.36±0.78)](P< 0.05);C组髋关节摇摆指数明显高于A组[(0.22±0.08)vs.(0.22±0.06) vs.(0.29±0.15)](P< 0.05).(4)3组患者闭眼身体摇摆率均明显高于睁眼,软地身体摇摆率明显高于硬地.改良感觉整合平衡测试提示,软地时无论睁眼还是闭眼,C组身体摇摆率明显高于A组.结论:中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临床显性周围神经病变可降身体平衡稳定性,踝关节和髋关节代偿策略可改善这种减弱以保持稳定.因此,采用新型监测技术为进一步干预防治提供依据,可能是早期预防跌倒的关键.
作者:邓芳;邓武权;何敏;吴绮楠;陈兵 刊期: 2017年第03期
1 病例介绍1.1 病史介绍1.1.1 现病史 患者为中老年男性,59岁,退休职工,糖尿病病程16年,起病初有“三多一少”症状,曾在多家医院检查血糖高,长期口服降糖药治疗.因对自身病情未引起足够重视,饮食不规律,不按时服药,血糖控制不佳.此次因修剪趾甲不当导致右足第五趾感染未及时就诊,引起第五趾发黑坏死,足背红肿疼痛1周入院.
作者:王敏;周先利;童强 刊期: 201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