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模型是揭示人类发育机制、疾病机理和和进行药物筛选的重要工具.由于斑马鱼具有胚胎透明、神经系统发育迅速、与人类相关基因和信号通路有高度同源性及可应用于高通量筛选等特点,已经被成功用于建立神经退行性痰病研究模型.本文将介绍斑马鱼作为模式生物近年来在构建几种主要神经退行性疾病模型方面的进展和这些模型在相关药物筛选方面的应用.
作者:许大平;张在军;李铭源 刊期: 2012年第03期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可以发展成肝硬化,肝癌等严重痰病.本文对近年来关于NAFLD的发病机制进行了归纳和分析整理,发现NAFLD与诸多因素有关.在二次打击中,以胰岛素抵抗和氧化应激为中心环节,并在相关因素如脂联素、抵抗素、内脂素、瘦素、肿瘤坏死因子-α、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视黄醇结合蛋白4、载脂蛋白B、微粒体甘油三酯转运蛋白、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过氧化物酶增殖体受体、肉碱棕榈酰转移酶、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解偶联蛋白、细胞色素P450、线粒体锰超氧化物歧化酶、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肝铁沉积的作用下共同促进了NAFLD的进展.希望本文能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思路.
作者:殷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其受体(VFGFR1-VEGFR3)在血管生成中占有重要作用,VEGF有五个成员:VEGF-A、VEGF-B、VEGF-C、VEGFD、以及胎盘生长因子(PlGF);三种受体:VEGFR1-VEGFR3.VFEGF-A主要结合在VEGFR-1和VFGFR-2,VEGF-B和P1GF只结合在VEFGR-1上,VEGF-C和VEGF-D只结合在VEGFR-3上.不同的受体在不同的细胞上表达不一致,VEGFR-1主要表达在造血干细胞上;VEGFR-2主要表达在血管内皮细胞上;VEGFR-3主要表达在淋巴内皮细胞上.VEGF的表达受到低氧转录因子HIF-1的调控,HIF-1是具有PAS环状结构的异二聚体,有三个亚单位:HIF-1α、HIF-2α、HIF-1β,HIF-1蛋白的稳定与降解受上游脯氨酰-4-羟化酶(PHDs)以及抑制因子FIH的调节.VEGF诱导肿瘤血管生成,促进肿瘤的播散、转移.拮抗VEGF的表达则成为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重要策略.
作者:邹文萍;唐国强;李光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建立中药皂角刺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比色法),以芦丁为标准品,在510 nm处测定吸光度,对粗提取和纯化后的皂角刺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以芦丁为标准品,建立了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为y=1.1939x-0.0068,r=0.9999,线性关系在0.053~0.848 mg范围内.总黄酮平均回收率为96.7%,RSD为2.02%(n=6).结论:该法方法简单,稳定性、重现性均良好,结果可靠,可作为皂角刺总黄酮的质量控制.
作者:陈海霞;田吉;肖顺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利用膜片钳技术,研究UTP对急性酶分离的猪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上BKCa通道的作用,探讨生理条件下UTP调节BKCa通道的机制.方法:应用Cell-attached技术记录急性酶分离的猪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上BKCa电流.用pCLAMP9.0软件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及分析.结果:在Cell-attached膜片上,80 μM UTP可明显激活BKCa通道(P<0.05,n=21).PLC抑制剂U73122可抑制UTP对BKca的激活作用(P<0.05,n=5).PKC激动剂PMA(10nM),可使BKCa通道开放概率明显降低(P<0.05,n=9).UTP(80μM)预处理细胞之后,IP3抑制剂 2APB(80μM),可使BKCa通道开放受抑(P<0.05,n=6).结论:在Cell-attached 膜片上,UTP能激活猪冠脉平滑肌细胞BKCa通道.PLC信使转导通路中的IP3介导的胞内Ca2+释放是UTP激活BKCa通道的重要途径.
作者:张维维;曾晓荣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调查大理地区猪体内甲、乙、戊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屠宰生猪血清标本甲肝血清标志物(HAV-lgG和HAV-lgM)、乙肝血清标记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戊肝血清标志物(HEV-lgG和HEV-lgM).结果:HAV、HBV和HEV的感染率分别为:91%(162/178),93.9%(185/197),23.6%(42/178);HAV和HBV二重感染率为67.97%(121/178);HAV、HBV和HEV三重感染率为20.2%(36/178);HAV和HEV二重感染率为1.7%(3/178);HBV和HEV二重感染率为2.2%(4/178).结论:甲、乙、戊型肝炎病毒在猪体内存在感染,同时发现在猪体内甲、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常见.
作者:李丽娟;申元英;艾志琼;王涛;张文;李东;段彪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学分制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尊重教育对象的个性差异和趣味发展,有利于弘扬学生个性,发掘学生潜能,激发创新意识,是学生顺利成才,高校与时俱进开往春天的地铁.它将为机能实验学教学带来全新的运行模式,如校园网教学,学生自由选择带习教师制,青年教师流动站制,本科生导师制,PBL教学法等,将深刻地带动师资队伍、实验课程和机能学科建设,促进机能实验室发展,提升机能实验学教学科研水平.
作者:李旭伟;郑倩;唐建平;刘勇;范萍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本文旨在分析主题教学的优越性,探讨主题教学在医学生理学教育中的应用,并附实际案例说明.
作者:林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高校二级院系教学管理在整个高校管理过程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二级院系教学管理人员是整个学校管理队伍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如果能够进一步改进二级院系教学管理模式,提高二级院系教学管理人员管理能力,则将有力促进高校教学管理模式的优化,进而促进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我校于2008年在教学管理中提出了精细化管理模式.本文将针对二级院系教学管理内容、教学管理人员工作特点,简要阐述在二级院系教学管理中实行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在教学管理中运用精细化管理进行论述.
作者:汤军;许希燕;邬于川;龙汉安;曾晓荣 刊期: 2012年第03期
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迅速发展,社会对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机能学实验是医学基础教学中极为重要课程.本文论述在机能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临床思维、临床动手能力及临床伦理学进行培养.
作者:买文丽;刘行海;刘华;许薇;郑倩 刊期: 2012年第03期
20世纪80年代以后,很多国家都加快教师专业化的建设步伐,各高校也开始尝试利用教师的专业化进行理论课与实验课的分离教学.本文针对我校药学院所进行的开设的实验课教学的实际情况,探讨实验教学改革的新思路中教师“理论课、实验课分离教学”的利弊.剖析了相应教师专业化教学对实验教学的促进作用及其弊端,为培养21世纪高素质人才探索合理的教学模式.
作者:马松涛;臧志和;刘冬恋;廖昌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口腔解剖生理学是口腔医学生必须要学好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扎实的口腔解剖生理学基础直接关系到临床医疗实践的成功进行.因此,如何根据该专业的特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形成积极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每一位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师面临的挑战.
作者:范晓梅;薛明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本文从药理学教学角度出发,树立“以学员为根本”的理念,通过授课前准备、授课过程以及授课后分析,探讨青年教员如何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李小丽;周红;岑彦艳;彭伟;陈晓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医学机能实验学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课程,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综合近年来全国各高等医学院校对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的实践经验,对我校医学机能实验学课程体系构建进行大胆探索与实践,使实验教学真正成为既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又具独立职能,能够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平台.
作者:杨静;王巧云;李金莲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下颌阻生牙拔除患者通常存在围手术期的焦虑症状,本研究探讨临床观摩式的护理干预对门诊拔除阻生牙患者焦虑情况的影响.方法:238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健康宣教和临床资料收集.实验组采用临床观摩式护理干预,患者观摩临床阻生牙拔除的全过程.两组于手术前、后行HAMA量表检测患者的焦虑状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的HAMA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术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观摩式的护理干预有助于下颌阻生牙拔除患者降低患者的焦虑状况.
作者:郑田;周琳;温贤秀;赵洪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了解青年学生的睡眠状况及影响因素,寻找解决睡眠问题的方法.方法:问卷调查、对部分学生进行访谈、上网查资料、咨询有关专家.结果:学生中36.9%发生过入睡困难,8.1%经常有入睡困难,26.7%感到睡眠质量差,按照DSM-Ⅲ的诊断标准,以上述3项中任何1项做为判断标准,则16.57%的学生有睡眠障碍.28.6%有缺钙症状,睡眠障碍可能与缺钙有关.结论:青年学生存在睡眠问题,原因经相关因素分析提示除自评健康状况差、环境影响、失落感、生活不满意感、体育活动少、性格内向、学习负担重、考试失败、同学矛盾及名誉受损等原因外,还与缺钙有关.
作者:罗丹云;陈宓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成都市龙泉驿区2010年至2011年产前筛查数据,了解筛查阳性率、随访情况及出生缺陷发生情况.方法:取孕15~20+6周孕妇血清进行甲胎蛋白、游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基2项指标检测,采用Risk2T风险计算软件评估其罹患唐氏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和开放性神经管缺陷的风险率,并通过高风险转诊,妊娠结局随访对产前筛查结果加以验证和评价.结果:4676例孕妇总体筛查阳性率为6.89%,唐氏综合征高风险筛查阳性率为5.95%; 18-三体综合征例高风险筛查阳性率为0.41%;开放性神经管缺陷高风险筛查阳性率为0.53%,3名孕妇自然流产,在3031例随访人群中尚未发现以上3种出生缺陷的患儿.结论:成都市龙泉驿区产前筛查筛查阳性率符合卫生部质控标准,有待进一步加强产前筛查质量控制,加大对妊娠结局的随访,提高产前筛查质量.
作者:付天明;王兴碧;希英;李姝蓉;刘萍;孙彬;郎永东;李妮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分级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的临床价值.方法:以48例进入本研究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病例组,另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45例普通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于24 h内测定血清PCT、血常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进行痰培养,同时将病例组按PCT水平分为<0.05、0.05~1.0、1.0~10、10~20、≥20 ng·ml-1五个等级,并分析各组的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痰培养阳性、好转及死亡.结果:病例组血清PCT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WBC计数、CRP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血清PCT水平的逐渐升高,病例组好转率逐渐下降,抗生素使用时间与需住院时间也延长,痰培养阳性、病死率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P<0.05).结论:血清PCT水平分级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病情诊断、评估预后有指导意义.
作者:刘敏;黄杰;杨菊燕;刘冬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降糖甲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减少糖尿病肾病发生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方法,将入选的糖尿病患者38例随机分为降糖甲片联合二甲双胍组或单纯二甲双胍组接受治疗(n=19).对每位病人作指标检测及记录,持续观察12个月.结果:降糖甲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在减少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方面优于单纯二甲双胍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干预可减少糖尿病肾病的发生.
作者:樊萌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简述中成药在综合医疗机构的使用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为促进中成药在综合医院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及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公布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结合我院门诊中成药的使用情况,抽查2011年12月~2012年2月各月第1周门诊处方共计6619张,对中成药在综合医疗机构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简要分析;并就应对措施及建议进行了简单梳理.结果:通过处方抽查及文献复习,发现综合医疗机构的中成药处方多为西医开具,中成药的用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在使用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用药不规范、不合理联合用药.结论:导致综合医疗机构中成药不合理用药的原因主要是临床西医师缺乏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中成药药品说明书不够完善,临床医师对中成药毒副作用重视不够等.为促进中成药的合理使用,相关综合医疗机构应加强临床医师中医药基础理论知识的培训,加大对《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宣传和执行力度,同时建立中成药处方点评制度,临床医师还可积极参与中成药上市后的临床再评价工作.
作者:舒永全;李颖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