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四川省生理科学会
  • 国际刊号:1671-3885
  • 国内刊号:51-1160/R
  • 影响因子:0.57
  • 创刊:1979
  • 周期:季刊
  • 发行:四川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基础医学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15年1期文献
  • Arp2/3复合体在细胞运动以及肿瘤转移中机制的研究进展

    Arp2/3复合体是一个主要的肌动蛋白组装成核剂,能够促进微丝的核化,从而促进细胞内肌动蛋白单体装配形成微丝,这在细胞运动等多种与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相关生理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近研究发现,Arp亚基基因在肿瘤内异常表达,研究其与肿瘤之间的关系在肿瘤早期诊断和基因治疗方面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Arp2/3复合体的分子结构,功能特点以及在肿瘤中作用等相关的研究,为Arp2/3复合体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苏小娟;王思洋;霍永旭;李小雪;邵鑫;杨春蕾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胆红素与脑梗死关系的研究进展

    本文通过对胆红素主要生化特性以及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机制的分析,发现胆红素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以及脑梗死发生的可能相关机制.讨论了胆红素在脑梗死急性期的变化规律,并对胆红素水平与脑梗死急性期病情及预后的关系进行了展望.

    作者:秦娜;赵世刚;丁姝月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G蛋白调节信号5在肿瘤微环境中对血管成熟度的研究进展

    本文拟从分子水平探讨G蛋白调节信号5(Regulator of G-protein signaling 5,RGS5)、肿瘤血管周细胞及肿瘤微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RGS5是肿瘤组织及血管周细胞高度表达的标记性产物,负性调节G蛋白信号传导途径.肿瘤血管周细胞形态结构异常,缺乏RGS5的肿瘤血管形态恢复正常且血流丰富.根据研究,肿瘤血管对于肿瘤微环境中的炎症细胞产生的炎症因子(血管生成因子VEGF、肿瘤生长因子EGF,放大炎症状态的细胞因子、其他血管原因子如FGF2,炎症趋化因子等)有着较高敏感性,这些炎症因子可以诱导和帮助肿瘤血管生成,而正常脉管却对这种反应不敏感.因此我们可在恶性肿瘤中降低RGS5的表达和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使肿瘤周细胞逆转为成熟周细胞,肿瘤血管变得正常化,再采取抗肿瘤治疗可增加药物到达病灶的浓度,提高疗效.为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预后评价开辟新的途径.

    作者:石雨卉;李爽;文世民;李光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的刺激参数的研究进展

    重复经颅磁刺激是在经颅磁刺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神经电生理技术,它利用磁场作用于大脑皮质产生感应电流来改变皮质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从而影响脑内代谢和神经电活动.本文简单综述了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的部分刺激参数.

    作者:蒲廷;靳雨;吴敬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GVAX肿瘤疫苗研究进展

    肿瘤免疫治疗是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杀灭肿瘤细胞的一种治疗手段,有望成为继手术、放疗、化疗之后第四种抗肿瘤治疗方法.根据机体抗肿瘤免疫效应机制的不同,肿瘤免疫治疗可分为主动免疫治疗和被动免疫治疗两大类.GVAX肿瘤疫苗是一种典型的肿瘤主动免疫治疗,近年来在肿瘤免疫治疗研究中已成为新的热点,并取得了不少进展.本文就GVAX瘤苗的原理,在实验动物模型及临床试验研究中的疗效、安全性、临床应用前景等内容作一综述.

    作者:宋来;彭小东;杨小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他汀类药物治疗结肠癌的研究进展

    他汀类药物是一种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对调血脂具有明显的疗效.近年来的研究又发现他汀类药物和肿瘤尤其是结肠癌的防治有一定的关系,可能成为临床化学治疗结肠癌的新药物.本文就他汀类药物阻滞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抗侵袭转移和抑制肿瘤血管形成等四个方面防治结肠癌的作用机制及其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作者:谢亚磊;蒲聪颖;李珊;朱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音乐疗法缓解手外伤患者疼痛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归纳音乐疗法缓解疼痛的原理及疼痛可能给手外伤患者带来的后果,介绍音乐疗法在缓解手外伤患者疼痛中的临床应用及研究现状,阐述音乐疗法在缓解手外伤患者疼痛应用中的注意事项,以期为音乐疗法的临床护理实践提供信息.

    作者:王艳书;赵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芷归片对复方地芬诺酯便秘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芷归片对复方地芬诺酯(DC)便秘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昆明种小鼠雌雄各半按体重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麻仁丸(6g·kg-1)组、芷归片低、中、高(1.8、3.6、7.2g·kg-1)分别相当于生药量13.392、26.784、53.568 g·kg-1)剂量组,观察芷归片对复方地芬诺酯(DC)便秘模型小鼠小肠碳墨推进率、首次黑便排出时间和6h排出黑便颗粒数的影响.结果:芷归片高剂量组可明显缩短小鼠首次排便时间(P<0.05),增加6h排便颗粒数(P<0.05),并且能增加小肠碳墨推进率(P<0.05).结论:芷归片能够有效的改善便秘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祝飞美;李俊龙;倪小清;詹雁;阮佳;徐超群;刘小康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心中膜起搏对心室整体电扩布及跨壁离散度的影响

    目的:采用中膜起搏技术,观察中膜起搏对心室整体电扩布及跨壁离散度(Transmural dispersion of repolarization,TDR)的影响.方法:植入中膜起搏电极,建立药物干预下TDR延长及心衰犬模型,比较不同犬之间、不同起搏部位,各层心肌动作电位时限(APD90)及TDR的变化.结果:不同部位起搏时,心肌内、中及外膜APD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膜起搏时,TDR较外膜起搏明显减小(33.9±5.3 msvs 70.5±6.0 ms,P<0.01);慢性心衰犬模型、致TDR延长药物干预下,心中膜起搏时,TDR小.结论:心中膜起搏时,电流在心室立体电扩布时间短,且正常和病理状态下产生的TDR小.

    作者:侯杰;叶先才;郭燕君;王志坚;沈忠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两种用FITC标记红桂木凝集素方法的比较

    目的:红桂木凝集素(Artocarpus lingnanensis lectin,ALL)与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偶联方法的探究.方法:分别采用透析法和固化法使FITC与红桂木凝集素偶联,检测偶联物的F/P值.结果:固相化法的F/P值达1.02,其它方法F/P值约为0.758.结论:采用固化法使FITC标记红桂木凝集素,实验重复性较好,方法稳定可靠,且可获得较高偶联率的红桂木凝集素偶联异硫氰酸荧光素(ALL-FITC)利于后续实验研究.

    作者:廖烈君;尹利君;曾麒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节节草水煎液对家兔血液凝固的影响

    目的:研究节节草水煎液对家兔离体血液凝固时间的影响.方法:采用心脏采血的方法收集血液,经脱钙制成抗凝血.将脱钙制成的抗凝血分为五组,每组1 ml,前四组分别加入100%,50%,25%,12.5%的节节草水煎液0.1 ml,第五组加入0.1 ml蒸馏水作为对照组,然后分别加入0.025% CaCl2溶液对血浆进行复钙,观察并记录各组血液凝固的时间.结果:浓度为100%的节节草水煎液组血液凝固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50%、25%、12.5%的节节草水煎液组血液凝固时间较对照组都延长(P<0.05).结论:节节草水煎液对家兔血液凝固时间有明显影响,浓度不同对血液凝固时间的影响不同.

    作者:管明龙;张静;陈兰兰;田瑞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汞暴露所致小鼠肾毒性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氯化汞暴露对小鼠肾脏器官及生理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挑选健康雄性KM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8)及低、中、高氯化汞染毒组(ig,1 mg·kg-1、5 mg·kg-1、10 mg·kg-1,n=8).2周后,计算小鼠体重和肾脏指数变化,检测24 h尿蛋白含量和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6的浓度.同时,应用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肾脏组织内源性NF-κBp50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的氯化汞染毒小鼠均出现明显的体重减轻和肾脏器官肿大(P<0.01),24 h尿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1),血清TNF-α、IL-6的浓度显著增高(P<0.01).而肾脏组织NF-κBp50蛋白表达也显著上调(P<0.01).结论:金属汞暴露明显诱导小鼠肾脏细胞发生毒性损伤,其机理可能与病理性炎症应激有关.

    作者:黎丽;陈春帆;梁韬;苏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芍药甘草汤对蟾蜍坐骨神经动作电位的影响

    目的:观察芍药甘草汤对蟾蜍离体坐骨神经动作电位阈刺激、不应期及传导速度的影响,研究其对坐骨神经电生理特性的作用.方法:将制备的蟾蜍坐骨神经干分为阈刺激、不应期、传导速度3组,引导神经干动作电位,分别测其正常时与加药后的阈刺激、不应期、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芍药甘草汤能够提高蟾蜍离体坐骨神经阈刺激,延长不应期,与对照组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减慢传导速度,与对照组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芍药甘草汤对蟾蜍坐骨神经动作电位的抑制作用与提高阈刺激、延长不应期、减慢传导速度相关.

    作者:阮莉莎;谷勇;侯杰荣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艾芬地尔对强迫游泳模型小鼠抗抑郁作用实验研究

    目的:评价艾芬地尔对强迫游泳模型小鼠抗抑郁作用效果.方法:采用小鼠强迫游泳试验研究艾芬地尔抗抑郁作用.(1)艾芬地尔抗抑郁作用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试验:150昆明小鼠随机分为15组,每组10只,其中实验组(酒石酸艾芬地尔1 mg·kg-1)、空白对照组(0.9%氯化钠注射液)、阳性对照组(氯胺酮2 mg·kg-1),分别在腹腔注射给药后30 min、60 min、120 min、240 min、300min进行强迫游泳试验;(2)艾芬地尔抗抑郁作用量效关系试验:10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10组,每组10只,其中实验组(酒石酸艾芬地尔0.2 mg·kg-1、1 mg·kg-1、5 mg·kg-1),阳性对照组(氯胺酮2 mg·kg-1),空白对照组(0.9%氯化钠注射液),分别于腹腔注射后120min、240min进行强迫游泳试验;(3)反复给药后艾芬地尔抗抑郁效果评价:6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其中实验组(酒石酸艾芬地尔5 mg·kg 1),空白对照组(0.9%氯化钠注射液),第1、2、3组分别连续给药2d、4d、6d,三组均在后一天给药后240 min进行强迫游泳试验.结果:艾芬地尔可在120 min内显著缩短强迫游泳小鼠累计不动时间,该作用可持续240 min,其作用强度在1 mg·kg-1~5 mg·kg-1范围内与剂量呈正相关;反复多次给药后,其作用持续时间仍然为240 min.结论:艾芬地尔对强迫游泳模型小鼠具有明显的抗抑郁作用,反复多次给药后,其抗抑郁作用持续时间维持稳定.

    作者:徐赛;谢沂宏;万美霞;王芳;张开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分别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应用期末考试成绩和问卷调查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结果:实验组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翻转教学模式在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中具有明显的应用优势,更能提高其教学效果.

    作者:刘行海;买文丽;刘红;刘华;许薇;霍雯;郑倩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阿托伐他汀对62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早期干预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2例符合2型糖尿病并发早期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及拜阿司匹林0.1 g;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及拜阿司匹林0.1g,均为Qd,口服,疗程4周,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U-mAlb、UAER、Scr、TG等指标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口服阿托伐他汀40 mg)各项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 (P<0.05).结论:中等剂量的阿托伐他汀辅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可有效改善肾功能,不良反应较少,有着积极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庆;欧伟宁;庞丹丹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右美托咪定在心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纤支镜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心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行纤支镜检查时使用右美托咪定的镇静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连续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四川省人民医院ICU收治的123例心功能不全合并肺部感染需行纤支镜检查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右美托咪定治疗组)和B组(丙泊酚治疗组),A组以右美托咪定注射液0.5 μg·kg-1为首剂量,0.5~1μg·(kg·h)-1为维持剂量;B组以丙泊酚1~1.5 mg·kg-1为首剂量,2~4 mg·(kg·h)-1为维持剂量实施镇静.比较两组患者在未给药物前(T0)、纤支镜抵达隆突即刻(T1)、纤支镜在气管内10 min(T2)、检查结束时(T3)平均动脉压(MAP)、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呼吸频率(RR)、心率收缩压乘积(HPP)的变化;记录各点ST段及T波变化,评价心肌缺血、缺氧的程度;同时观察患者呼吸抑制、心律失常、体动、呛咳、喉痉挛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A组纳入64例,B组纳入59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T1、T2、T3时B组MAP、HPP值高于A组,T2和T3点的B组HR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和T2点B组心电图ST段阳性变化发生率高于A组(P<0.05);A组呛咳、喉痉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对于心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以右美托咪定镇静实施纤支镜检查血流动力学更平稳,麻醉效果显著提高.

    作者:王艺萍;张敏;汤雪梅;杨福勋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环节质量控制在小儿静脉输液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确保小儿输液安全的有效管理方法.方法:将60例接受静脉治疗患儿作为试验组,采用输液全程环节质量控制方法;对照组采用回顾性调查输液患儿60例,比较两组患儿家长满意度、护理缺陷、护理投诉、护理风险的发生情况,并进行x2检验.结果:试验组患儿家长满意度、护理缺陷、护理风险及护理投诉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小儿输液治疗实施环节质量控制,病人家属满意度明显提高,护理投诉、护理纠纷及护理缺陷明显减少.环节质量控制是一种有效的护理质量管理方法.

    作者:漆平;杜光会;王轶;徐碧英;李宇;王青彦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磁共振成像评价脑内动脉狭窄与脑血流量关系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Time of flight-magnetic resonance artery,TOF-MRA)及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在脑缺血病变患者脑内动脉狭窄与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关系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的12例正常志愿者及临床诊断为脑缺血的52例患者在颅脑常规平扫基础上行采集TOF-MRA及ASL三维采集扫描,分析脑缺血患者动脉狭窄程度与脑血流量的关系.结果:正常志愿者TOF-MRA均正常,ASL示双侧对称部位CBF比值为0.92-1.09;检出所有患者脑动脉不同程度狭窄,正常志愿者TOF-MRA均正常,ASL示双侧对称部位CBF比值为0.92-1.09;检出所有患者脑动脉不同程度狭窄,TOF-MRA显示动脉重度狭窄病变12例(23.07%),中度狭窄病变25例(48.07%),轻度狭窄15例(28.84%);ASL显示相应区CBF重度减低12例(23.07%),中度减低18例(32.69%),轻度减低6例(11.53%),两种检查方法仅针对轻度病变栓出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脑动脉中度及重度狭窄可导致所支配区脑血流量相应下降;而脑动脉轻度狭窄与所支配区脑血流量下降不成对应关系,两种检查方法在诊断轻度脑缺血病变具有统计学差异.

    作者:廖华强;郑黎;蹇莎;胡琳;刘雪梅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