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妊娠相关的时间生物学研究不断涌现,这些研究成果渐成系统,催生了时间生物学新的亚领域妊娠时间生物学.本文从妊娠的各个时间段对众多的研究成果加以综述,并探讨该领域前景及临床可研究的方向.
作者:付天明;舒敏思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小分子类靶向抗肿瘤药物是当前抗肿瘤药物的研发热点,在目前的临床抗肿瘤药物中占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并且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目前比较典型的小分子类靶向抗肿瘤药物.
作者:张立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肠道微生物紊乱会引起内环境的改变,进而影响乃至破坏中枢的活动和功能,维生素D的缺乏会引起脑内神经系统持久性的变化.双重失调下的机体免疫调控状态的改变,使得现代人在工作压力、心理压力、创伤和一些感染性疾病面前变得更为脆弱,抑郁症、焦虑症更容易出现.
作者:安锋利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究饮用不同浓度的白酒对单纯性肥胖大鼠肝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单纯性肥胖模型组、20%白酒+单纯性肥胖模型组、40%白酒+单纯性肥胖模型组、60%白酒+单纯性肥胖模型组,每组6只.用高脂饲料喂养建立单纯性肥胖大鼠模型,并以不同浓度的白酒和生理盐水分别灌胃饲养1 w,随后对各组大鼠心脏取血,制作血清样本,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含量,并取其肝脏制作HE染色切片.结果:病理切片显示20%、40%、60%白酒+单纯性肥胖模型组肝小叶周边细胞出现不同程度水肿、脂肪变、坏死.生化分析表明20%、40%、60%白酒+单纯性肥胖模型组DeRitis比值(AST/ALT)较空白对照组和单纯性肥胖模型组均有增高,且此三组的DeRisit比值随白酒浓度升高而增加.结论:20%、40%、60%白酒+单纯性肥胖模型组大鼠肝细胞有不同程度病理损伤.饮酒对单纯性肥胖大鼠肝脏的损伤具有剂量依赖性.
作者:郑涵;唐鹭;陈思言;蒋欣余;杨吟秋;陈鸿超;李旭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究神经生物电刺激对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大鼠P物质(Substance P,SP)的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非模型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实验组3组.实验组给予股部皮下注射已烯雌酚,每天一次,连续10d,第1天0.8 mg·只-1,第2-9天0.4 mg·只-1,第10天0.8 mg·只-1;第11天腹腔注射缩宫素2U·只-1;对实验组大鼠进行神经生物电刺激干预,并在1h、3h和7h后采用扭体评分进行运动评价.模型对照组只注射与实验组相同剂量的已烯雌酚与缩宫素,不进行神经生物电刺激干预,其余操作不变.非模型对照组不注射已烯雌酚与缩宫素,不进行神经生物电刺激干预,其余操作不变.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脊髓后角中SP的定位及表达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探究SP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在脊髓后角的共定位情况.结果:扭体评分显示实验组大鼠运动增加幅度明显小于模型对照组(P<0.05).SP主要分布于脊髓后角Ⅱ板层,所有时间点实验组SP表达均低于模型对照组,在3h表达差异大(P<0.05).免疫荧光双标技术显示SP和BDNF在脊髓后角共表达.结论:神经生物电刺激能抑制SP的表达,影响原发性痛经,其机制可能与SP及BDNF共同作用有关.
作者:李盈洁;饶莹;曾茜;胡析;王一枝;易学良;牛英杰;张晓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心脏采血和颈总动脉采血对比色法测定家兔水杨酸钠血浆半衰期的影响.方法:将12只家兔(雌雄不限)分为心脏采血组和颈总动脉采血组,经耳缘静脉注射10%水杨酸钠溶液(2 ml· kg-1),分别于给药前、给药后10 min和40 min采血,处理血样,分光光度计在510 nm下测定血浆水杨酸的光密度值,计算其半衰期.结果:心脏采血组家兔10%水杨酸钠溶液的半衰期比颈总动脉采血组明显延长(P<0.05),颈总动脉采血组家兔的实验数据较心脏采血组更为稳定.结论:颈总动脉采血法较心脏采血法对水杨酸钠半衰期的测定更为稳定.
作者:田瑞敏;杨梅;廖荣琼;贾惠荔;曾頔;张语;谭茜;孔永;廖桃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左西替利嗪及酮替芬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80倒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治疗组(42例).对照组以左西替利嗪和酮替芬治疗.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服复方甘草酸苷胶囊75 mg tid.均连用4周后,比较两组的有效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5.71%和57.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左西替利嗪及酮替芬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满意,值得临床选择应用.
作者:史修波;兰小琼;佘冬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在使用前列地尔或序贯使用贝前列素钠片治疗后的疗效观察.方法:筛查收住院的慢性肾脏病患者60例,均符合慢性肾脏病的临床诊断标准.入院后检测患者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DBP)、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血肌酐(Creatinine,S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胱抑素C(Cystatin C,CysC)、尿微量白蛋白(Urine micro albumin,UMA)、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血小板(Platelets)、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入院后随机分为2组:前列地尔治疗组(n=30):给予前列地尔治疗10 μg·天-1,治疗2w;序贯治疗组(n=30):静脉注射前列地尔10 μg·天-1,2周后,给予贝前列素钠片一日三次,每次40 μg,治疗2w,结束后随访复查上述指标.结果:治疗前基线比较,两组BMI、SBP、DBP、BUN、CysC、Scr、eGFR、UMA、Platelets、PT之间无明显区别(P>0.05).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前列地尔组和序贯治疗组自身治疗前后BUN、CysC、Scr、eGFR、UMA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与前列地尔组相比,序贯治疗组eGFR、UMA明显改善(P<0.05).结论:使用前列地尔治疗慢性肾脏病患者,能有效改善BUN、CysC、Scr、eGFR、UMA.使用贝前列素钠片序贯治疗后,对eGFR、UMA改善更明显,可有效的延缓了慢性肾脏病的发展.
作者:黄华星;沈良兰;张芬;王琛;房星星;陈冬梅;沈燕;王荣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治疗前颅底区沟通性肿瘤的临床方法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总结2009年1月至2016年7月我科35例显微外科治疗前颅底区沟通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对疾病的病理特点及诊治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及手术死亡患者.肿瘤全切21例,次全切除10例,部分切除4例.结论:前颅底区沟通性肿瘤采用颅面联合入路手术并进行颅底修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李成;张虹;吴宇平;吕杨成;刘劲松;马杰科;朱江;汤磊;张翔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粤北人民医院2014-2015年医院感染茵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MIC法对两年分离茵进行药敏试验,应用WHONET 5.6和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比较两年间抗生素敏感度变化.结果:我院分离的临床菌株对部分抗生素仍然保持高度敏感性,革兰阳性茵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利奈唑胺、阿米卡星、呋喃妥因、高浓度庆大霉素均表现出较高的敏感率,而革兰阴性菌对多粘菌素B、头孢替坦、阿米卡星敏感率高;2014年与2015年相比,革兰阳性茵中氨苄西林、阿米卡星、米诺环素、克林霉素、复方新诺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阴性茵中哌拉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曲松、头孢替坦、头孢西丁、头孢克洛、头孢哌酮/舒巴坦、氨曲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米诺环素、氯霉素、复方新诺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推广使用的抗生素仍然有好的敏感性;合理使用抗生素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华德兴;蔡聪艺;曾香连;罗君;蔡文灿;何凤屏;彭青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肿瘤外科护理中应用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肿瘤外科2014年2月~2015年10月收治的患者150例,随机选取其中的75例作为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心理干预,剩余75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心理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心理状况优于对照组,且对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外科患者护理中应用心理干预后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治疗效果,并提升患者对护理满意度.
作者:朱翠凤;周灵芳;汪春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总结200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后“三管”(骶前血浆引流管,经肛引流管,留置尿管)管道护理体会.方法:对2008年1月~2015年12月我科收治的200例低位直肠癌切除保肛术后患者所采取的“三管”护理管理进行系统观察.结果:本组病例200例,均无管道脱落;6例吻合口漏,4例吻合口出血,4例拔除尿管后尿储留.结论:制定统一的护理观察标准和管理制度,重视对管道的固定管理,保持管道引流的通畅,及时准确观察,辅以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可以有效提高地位直肠癌保肛术后的护理疗效.
作者:皮超;任美萍;虞湘;刘静;陈素萍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究TE方案新辅助化疗在乳腺癌治疗中应用效果及机制.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04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患者,对照组给予表阿霉素、环磷酰胺以及氟脲嘧啶治疗;研究组接受TE方案新辅助化疗,给予多西紫杉醇以及表阿霉素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和病情控制时间.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56.45%,研究组94.23%,研究组疗效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病患接受19.60±1.98d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评价治疗时间为26.17±1.58d,研究组病情得到控制的时间约为10.58±2.06d,总治疗天数为18.74±1.0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癌治疗中,采用TE方案新辅助化疗的手段,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大面积推广价值.
作者:毛俊峰;黄向华;施民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究奥卡西平单药治疗术后成人颞叶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6月~2014年11月期间就诊的50例成人颞叶癫痫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采用奥卡西平单药治疗)和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单药治疗)各2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25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临床治疗显效,有16例患者临床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84%;而对照组25例患者中,只有2例患者临床治疗显效,13例患者临床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60%,两组之间的治疗效果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为4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80%)(P<0.05).结论:奥卡西平单药治疗术后成人颞叶癫痫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的降低不良反应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丁姝月;秦娜;李斯琴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恩度腹腔灌注联合化疗治疗卵巢上皮癌合并腹腔积液的疗效.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卵巢癌合并恶性腹腔积液患者共46例,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23例给予TP方案双路化疗联合恩度腹腔灌注,对照组给予TP方案双路化疗,并采用ELISA法对治疗前后腹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进行检测.结果:实验组及对照组客观有效率(RR)为82.6% vs 52.2%,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治疗后腹水VEGF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VEGF检测治疗前后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不良反应相似.结论:恩度腹腔灌注联合化疗治疗卵巢上皮癌合并恶性腹水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别俊;张玉红;何朗;付曦;李光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的X线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2个乳腺癌(114例)的乳腺X线表现,依据美国放射学会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分类标准,进行乳腺X线判读.结果:122个乳腺癌中导管内原位癌23例(18.9%),浸润性导管癌77例(63.1%),小叶原位癌1例,浸润性小叶癌4例,乳头状癌12例,粘液癌5例.导管内原位癌乳腺X线影像学多不具备典型恶性征象,21例(91%)伴钙化,诊断BI-RADS-4a以上正确率为91%.浸润性导管癌1级多数不具备典型恶性征象,诊断BI-RADS-4a以上正确率为75%.浸润性导管癌2级(33例)和3级(40例)乳腺X线影像有相同的征象,二者较导管原位癌具有较明显的恶性征象,浸润性导管癌2级和3级诊断BI-RADS-4b以上正确率为77%.结论:按照BI-RADS分类标准判读乳腺X线影像在诊断早期乳腺癌中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李贵平;朱怀仕;张燕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床旁超声对心脏外科围手术期危重患者治疗决策的影响.方法:对183例心脏术后危重患者行床旁紧急超声检查,评估患者心腔的饱满程度、心肌收缩力、收缩协调性、心包有无积液及血栓压迫、瓣膜活动度、跨瓣膜血流速度等.对于术后出现低氧血症患者行胸腔及肺部超声检查,筛查患者有无胸腔积血、积液、肺不张、气胸等.对于术后出现无法控制的发热患者常规筛查瓣膜有无赘生物.结果:138例患者床旁超声检查后与常规临床判断及治疗决策一致,45例循环波动、低氧血症或少尿患者行超声检查后指导临床作出决定性、挽救性治疗决策.结论:对于心脏围手术期危重症患者及时行床旁重症超声检查可指导临床医生作出决策性治疗方案.
作者:潘灵爱;黄晓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热性惊厥(Febrile seizures,FS)患儿心肌酶谱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我院就诊的172例上呼吸道感染致热性惊厥患儿为惊厥组,同期102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心肌酶谱变化.并将惊厥组分为四个亚组,单纯性热性惊厥(Simple febrile seizures,SFS),抽搐时间<5 min的59例为甲组,5-15 min的44例为乙组;复杂性热性惊厥(Complex febrile seizures,CFS)患儿选取24小时抽搐>2次以上,每次抽搐时间均<5 min的37例为丙组,至少有1次抽搐时间>5 min的32例为丁组.比较抽搐时间及抽搐次数对心肌酶谱的影响.结果:惊厥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myocardium brain,CK-MB)、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乳酸脱氢酶同工酶1(Lactate dehydrogen-ase isozyme,LDH1)均有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抽搐时间长、次数多的患儿心肌酶谱明显升高(P<0.05).结论:FS可有心肌损伤.患儿抽搐次数越多、持续时间越长,心肌损伤越严重.治疗FS同时应注意保护心肌.
作者:陶小娟;罗建峰;张惠琴;成胜权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检测艾滋病患者经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前后外周血CD4、CD8、CD3、NK、B细胞的表达情况,比较分析艾滋病患者治疗前后免疫状态.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方法检测艾滋病患者CD4、CD8、CD3、NK、B细胞的表达情况,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结果:在艾滋病患者外周血中,CI4+细胞比例、B细胞比例、CD4+/CD8+比值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CD8+细胞比例、CD3+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NK细胞比例与正常人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CD4、CD8、CD3绝对计数也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前后NK、CD4/CD8变化不明显,治疗后的B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艾滋病患者的免疫力明显低于正常人,经HAART治疗后免疫力有所升高,但仍处于较低的水平.
作者:蒋洪昆;吕程;吕桂桦 刊期: 2016年第03期
本文根据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内容及特点,结合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探讨我校药学专业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把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渗透到每节课的教学工作中,实现教学目标,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药学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
作者:郭莲娣;李佳川;仇丽颖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在医学机能实验学中采用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有效的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实践能力,有效地推动了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结合近年来的实践,就PBL教学法在机能学实验的实验内容、组织形式和学生反馈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探讨.
作者:李娜;王利民;栾海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基础医学案例教学法是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一系列的临床病例,来促进医学生对基础医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提高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如果编写的案例质量较差,就会降低案例教学法的质量,直接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因此,深入研究和探讨如何编写高质量的基础医学案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药理学为例对如何编写高质量的基础医学案例进行了探讨,旨在促进基础医学案例教学法的开展,提高基础医学教学质量,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优秀医学人才.
作者:韩利芳;包金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外科学是一门理论与实验性很强的临床学科,其主要任务是加强医学生外科基础实践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促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思考能力,通过外科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推进,能够极大的提升医学生的实践水平和能力,也能有效地提升外科实验的教学质量.
作者:袁源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