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成都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成都市医学信息所、成都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3-1557
  • 国内刊号:51-1688/R
  • 影响因子:0.89
  • 创刊:1975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四川
  • 语言:中文
  • 邮发:62-222
  • 全年订价:6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 统计源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2年3期文献
  • 影响静脉导管留置因素的探讨

    静脉留置针又称导管针,在国外早已广泛应用,近几年在国内应用于临床日渐增多.它的主要优点在于减少病人由于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保护了血管,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而且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1].但通过观察有很多因素可影响导管针的留置甚至使患者出现不适.为此我们观察了不同的部位留置导管针及封管时推注封管液速度和方式不同对导管针留置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龚应华;谢华淑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186例多发伤病人标准化急救护理体会

    目的:运用标准化急救护理程序,为急诊科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创造条件.方法:对186例多发伤病人运用标准化急救护理进行即时有效的救治.结果:与过去按医嘱执行的被动工作模式相比,充分调动了护士的主动性、积极性、果断性,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缩短了抢救时间.结论:标准化护理的有效运行,可以使病人在短时间内得到伤情判断和处置,使急诊科成为抢救生命的绿色通道.

    作者:邓琼娣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院前急救的护理管理

    院前急救是急救医疗服务系统(EMSS)中的一个极重要的环节.它应具备现场急救的能力,有必要的装备并能安全地将病员运送到恰当的医院进行确定性治疗.院前急救是指伤病者在发病或受伤时,由医生或目击者对其进行必要的救治,以维持基本生命体征和减轻痛苦,并且对患者在转送医院途中进行观察监护及作出急救治疗.随着我国急救事业的发展,急诊医学中的院前急救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者:丁文俊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新生儿疾病筛查的采集方法和体会

    新生儿筛查是指通过新生儿血液检查,对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苯丙酮尿症代谢性疾病进行群体筛查,以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免引起患儿的生长发育和智能低下.目前,我市已普遍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并作为目标管理检查的项目,现将我科开展此项筛查的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赖卫兵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经浅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86例应用体会

    经浅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是一种新的静脉输液法,由于穿刺是在直视下进行,故操作简便易掌握,且安全迅速,并发症少,对抢救危重病人时需大量输液输血并作中心静脉压监测及需要静脉内高营养或长期应用血管刺激性药物等开辟了一个简便、安全的途径,深受临床欢迎.我院手术室自2000年11月开始使用德国贝朗358型中心静脉导管为86例病人进行穿刺置管,获满意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李友萍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1227例妇科感染初步分析

    笔者对我院门诊妇科初诊的1714例患者进行妇科感染的初步分析,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我院门诊妇科就诊1714人,其中妇科感染1227人,占全部就诊者的71.59%.年龄均在18~60岁之间,仅少数患者未婚,但未婚患者仍均有性生活史.部分患者本人或配偶有婚外性行为.所有患者均系初诊,均以下列临床症状之一而就诊:①白带增多,有异味,呈黄色脓样或豆渣样;②外阴不适,外阴瘙痒或外阴疼痛;③有不同程度尿频、尿急、尿痛;④下腹疼痛,白带增多;⑤外阴长赘生物.

    作者:朱文琼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静脉注射乙酰胺救治氟乙酰胺中毒34例观察

    目的:为抢救氟乙酰胺中毒患者,避免出现后遗症,探讨使用乙酰胺的佳给药方式.方法:采用静脉给药首剂5 g,视情况追加2.5 g,以后用2.5 g静脉注射每日4次,维持2~7 d不等.结果:静脉注射乙酰胺在抽搐停止、神志恢复方面及抢救成功率均优于肌肉注射.结论:采用乙酰胺静脉注射救治氟乙酰胺中毒较肌肉注射效果更好.

    作者:李智蓉;邓桂英;张松慧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286例心血管疾病患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测定分析

    近年研究表明,内皮细胞损伤和功能失调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始动因素,低密度脂蛋白发生氧化修饰形成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是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步骤.OX-LDL可被内皮下巨噬细胞摄取,转化为脂质泡沫细胞,逐渐形成动脉壁粥样斑块.因此,OX-LDL测定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愈显其重要性.两年多来,我们分别检测了86例冠心病患者、100例高血压患者、100例高脂血症患者及50例非以上疾患对照病例血浆OX-LDL浓度,以探讨其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意义.

    作者:郝玉琴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综合治疗绝经后妇女尿失禁37例的体会

    妇女绝经后尿失禁与肾虚、天癸竭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受肝郁、脾虚等因素的影响,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特别是女性平均寿命的不断延长,女性的一生约有1/3时间是在绝经后度过.由于此期雌激素缺乏而引起的泌尿生殖道症状,病程漫长、病状痛苦,一些老年妇女几十年夹用尿布、尿不湿致使会阴及双下肢皮肤感染、行走困难,苦不堪言而又难以启齿,身心双重受损,严重影响了她们的生活质量;并且其症状不像潮热、出汗、烦躁等症状会在绝经若干年后消失,而会持续整个后半生,且可能随着年龄增加而症状加重.笔者采用综合方法治疗绝经后妇女尿失禁37例,现将临床观察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曹冶如;王兰玉;宋丽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巨大胃外型胃平滑肌肉瘤CT表现2例报告

    胃平滑肌肉瘤较少见,我院近遇见2例.此2例均为胃外型,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另1例为术后复发,均作了CT检查.

    作者:姚小刚;蒋奕;饶中和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妇康安与妇乐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妇康安-7复方乳剂配合中成药妇乐颗粒剂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我院2000年1月至2001年10月就诊的霉菌性阴道炎门诊病人157例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性使用妇康安-7复方乳剂72例,治疗组妇康安-7配合妇乐颗粒剂85例,对比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妇康安-7配合妇乐颗粒剂有效率97.6%,单纯性使用妇康安-7组有效率91.7%,两组比较前者明显优于后者(P<0.05).结论:妇康安-7配合妇乐颗粒剂对治疗霉菌性阴道炎有更明显的治疗作用.

    作者:郑萍;李碧华;武晓玲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针刺复合麻醉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临床应用报告

    近十多年来,外科手术的操作技术逐渐进入了微创时代.微创技术虽然具有许多优点,但开展此项手术需有一定的条件.大医院现多能够较顺利地开展LC.但基层医院由于资金不足、条件较差,开展腹腔镜及小切口胆囊切除术都有一定困难,相比之下一种经技术上的改进在基层医院开展的小切口胆囊切除术(针刺复合麻醉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是可能实现的.2001年,我院经成都市卫生局、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的批准,在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指导下开展了针刺复合麻醉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探索性工作.通过与同期普通硬膜外麻醉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对比,认为此方法具有麻醉效果满意、手术野显露良好、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不需要昂贵设备等优点,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陈志;刘健康;蒋佳荣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中药治疗肺部霉菌感染30例临床观察

    我院采用中医药治疗慢性呼吸道疾病继发肺部霉菌感染30例,同时设立西药对照组作对比观察,两组均收到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彭渝成;韩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Nd:YAG激光治疗上消化道息肉23例临床疗效观察

    上消化道息肉是临床常见疾病.Nd:YAG激光治疗上消化道息肉具有简易、迅速、疗效显著的特点.我们用Nd:YAG激光治疗上消化道息肉患者23例,并随访观察半年至3年,均无复发病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晓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门脉高压门脉右后支-右肾静脉自发交通1例

    患者,男,46岁,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纳差、乏力、厌油10月,皮肤巩膜黄染1月.查体示双下肢水肿,无肝掌、蜘蛛痣.有20年饮酒史.临床诊断为肝硬化.

    作者:蒋奕;郭强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激光治疗前庭大腺囊肿48例临床分析

    目的:进一步探讨激光造口治疗前庭大腺优越性.方法:对1998~2002年本院妇科门诊48例前庭大腺囊肿(脓肿)病人采用二氧化碳激光垂直造口治疗.结果:48例激光造口术均一次成功,术后4周痊愈,未见复发.结论:激光造口术引流通畅,保持腺体功能,并发症少,无复发,手术简便,易掌握,病人易接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魏萍;李会如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56例临床观察

    自发性气胸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卧床休息、胸腔穿刺抽气或胸腔闭式引流,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后,再行外科手术治疗.随着胸腔镜技术的普及和广泛使用,自发性气胸的治疗有了更新发展.我院外科自1994年6月至2001年12月共收治自发性气胸56例,均予胸腔镜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王学东;温贤敏;吴刚;刘青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四肢刀伤中血管神经损伤276例的处理体会

    四肢刀伤的发生率逐年递增,其中多导致深部结构如血管、神经及肌腱损伤乃至骨骼的毁坏等等.如果早期判断失误或处理不及时,常可导致肢体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现将我院1988年3月至2001年3月收治需显微外科处理的四肢血管神经刀伤急诊276例报道如下.

    作者:衡代忠;陈施展;陈一平;姚一民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18例Ⅰ、Ⅱ期乳腺癌的疗效探讨

    目的:通过观察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Ⅰ、Ⅱ期乳癌块的影像和病理变化情况,探讨HIFU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海扶超声聚焦刀治疗Ⅰ、Ⅱ期乳腺癌18例,HIFU术后辅以放化疗和内分泌治疗.结果:经HIFU治疗18例Ⅰ、Ⅱ期乳腺癌后3~26个月随访的超声影像观察,癌块逐渐缩小,后完全消失;病理穿刺证实癌细胞蜕变坏死.结论:HIFU保乳治疗乳腺癌的初步临床疗效是肯定的,高强度聚焦超声保乳术可能成为乳腺癌保乳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

    作者:陈启锐;桂永忠;杨辉;陈兵;王善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住院精神病人精神药物使用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精神病人用药现状,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依据.方法:对某精神病医院373例住院精神病人用药情况进行时点调查.结果:使用频率高的抗精神病药物依次为氯氮平、舒必利、利培酮、氟哌啶醇等,单用抗精神病药物257例(68.90%),合并用抗精神病药物85例(22.8%).结论:住院精神病人以精神分裂症为主,常用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单一使用为主,其它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使用频率已下降.

    作者:方玫;胡世辉;王茜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小儿特重度烧伤并消化道出血31例临床分析

    消化道出血是烧伤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国内报道成人患者发生率为1.2%~1.8%,儿童患者发生率远高于成人.我院烧伤专科10年来收治特重度烧伤患儿167例,31例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消化道出血,报告如下.

    作者:蒋桂华;方莲冰;王晓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新街房社区420人高血压调查分析

    近年来,人口谱、疾病谱、死因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与生活方式、社会心理因素及行为密切相关的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等发病率有所上升.作为以社区为主的基层医疗必须将基层医疗与流行病学、社区医学结合起来,形成立足社区、以预防为导向、为社区提供服务的新型基层医疗模式,必须将社区医疗的理论和方法与临床技术相结合,通过社区诊断确定社区的主要健康问题,保证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连续性.我院于2002年2月对新街房社区进行高血压调查,现分析如下 .

    作者:何敬东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膀胱、输尿管下段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

    泌尿系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 from urologic system),临床相关报道仅有数百例.由于临床症状多不典型,出现间歇性肾盂积水、单侧腰肋部周期性疼痛及寒战、排尿痛、血尿等症状时,也多因重视程度不够、检查手段运用乏力而漏诊.近期我院收治1例膀胱、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随访4年病情平稳、无复发.

    作者:马小平;肖新民;李健;许亚宏;张德云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耳压法治疗继发性闭经65例观察

    继发性闭经是指妇女曾已有规则月经来潮,但以后因某种病理性原因而月经停止6个月以上者.耳穴贴压疗法简称耳压法,是指用硬而光滑的药物种子或药丸、磁珠等物在耳穴表面贴压并用胶布固定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笔者在临床上采用耳压法治疗继发性闭经6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和贞;曹冶如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电子病历在现代化医院中的应用和发展

    随着信息科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医院信息系统(HIS)开发研究的深入,传统的纸病历正在开始向电子媒体转移,电子病历(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EMR)作为临床医疗信息基础已成为医院综合信息系统的核心.EMR是将病人的所有信息直接输入计算机保存,并超越纸病历的管理模式,采用信息技术将文本、图像和声音结合起来,它含有医史记录、当前的药物治疗、化验检查单、X线图像等多种媒体形式的健康信息,其完整资料、数据处理、网络传输、诊疗支援、统计分析等均是纸病历无法比拟的.

    作者:李民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西比灵临床新用

    西比灵为选择性钙拮抗剂,可阻滞过量的钙离子跨膜进入细胞内,防止细胞内超载造成的损害,并可抑制血栓素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和血管收缩,临床广泛用于眩晕、脑出血、急性脑梗死、偏头痛、失眠、耳鸣、脑血管疾病、癫痫、消化系统疾病、冻疮等治疗[1,2].

    作者:廖名龙;郁杰;黄成斌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中西医诊治进展

    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是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在对美国内华达州一部分病例进行调查时,发现的以不明原因的疲劳为主要症状、不能以休息解决的、病程持续半年以上的一组综合征,且未发现引起疲劳的内科或精神科疾病,常伴有低热、咽喉痛、淋巴结疼痛、肌无力、肌肉痛、关节痛、头胀痛、活动持久性疲劳、神经心理症状(如易激惹、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困难、抑郁等)、睡眠障碍(睡眠过多或失眠).体检一般无重大异常发现,常规实验室检查一般亦正常,免疫实验室检查伴有EB病毒效价上升.本病于1988年在美国正式命名.据美国CDC预测,此病将成为21世纪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

    作者:熊玮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阿斯匹林临床应用近况

    第一个抗血小板制剂乙酰水杨酸早在1897年即由德国拜耳公司研制而成.并于1899年以阿斯匹林形式投入临床.早认为其对心脏无作用,然而随后关于阿斯匹林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远远超过了它的抗炎、镇痛方面的研究.尤其是近年来,该领域内研究更为活跃,并一致认为其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相关疾病一、二级预防中不可缺少的药物,且与β-阻滞剂、降脂药一道成为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A(阿斯匹林)、B(β-阻滞剂)、C(降脂药)三大治法之一.本文综合国外部分新相关文献,拟就该领域内的研究进展简介如下.

    作者:袁志敏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治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其英文全名为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简称COPD.它是一种病程长、病情反复发作、高花费、低效益的疾病.

    作者:董碧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胰腺癌的CT诊断

    胰腺癌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4%[1].根据癌灶发生部位分为胰头癌、胰体癌、胰尾癌和全胰癌,其中胰头癌占60%~70%,胰体癌占20%~30%,胰尾癌占5%~10%,全胰癌约占5%.胰腺癌预后极差,1年的生存率不到30%,5年生存率仅3%~7%.早期胰腺癌手术切除后5年生存率可达30%,因此,改善胰腺癌预后的关键在于胰腺癌的早期诊断[1~3].CT扫描能很好地显示胰腺及胰周的解剖结构,动态扫描可以观察胰腺实质的细微结构变化,是目前诊断和术前评估胰腺癌常用、准确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作者:杨恒选;严志汉;陈宪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诊断及处理进展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为EB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传染病,是儿童时期常见的感染之一.临床表现为以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为主的三联征,但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的内在特征和少见的临床表现常迷惑临床医生,易造成误诊.虽然EB病毒可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但是并不是所有的EB病毒感染都表现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此外,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血清学方面还存在一些干扰或妨碍诊断的错误概念.本文介绍EB病毒的一些重要特征及进展,以利于医生对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万朝敏;张佳玲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成分输血

    成分输血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血液中各种有效成分分离出来,分别制成高浓度、高纯度的制品,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什么成分就输什么成分的输血方法.成分输血是现代输血的方向,是输血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输血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受血者体内由于红细胞减少而造成的组织缺氧,而补充血容量应输用晶体或胶体液.成分输血可以做到根据患者的需要,缺什么成分补充什么成分,使输血的疗效大大提高.成分输血还可以提高输血的安全性,比如输少白细胞的红细胞成分,可减少病毒传播的危险性.成分输血临床应用的比率视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医院掌握与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

    作者:秦莉;王立新;田兴国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强劲口服液抗衰老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中药强劲口服液的抗衰老作用.方法:采用环磷酰胺皮下注射法造小鼠免疫抑制模型.观察强劲口服液对正常及免疫抑制小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RBC-C3bR花环率及RBC-IC花环率的影响.结果:强劲口服液能显著降低正常及免疫抑制小鼠MDA,提高血清SOD含量,且能明显提高正常及免疫抑制小鼠的RBC-C3bR花环率,降低RBC-IC花环率.结论:中药强劲口服液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并能提高红细胞免疫功能,可能具有抗衰老作用.

    作者:张维秀;祝彼得;马萍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超抗原高聚金葡素对恶性体腔液的免疫学治疗作用

    目的:了解超抗原高聚金葡素对恶性体腔积液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免疫作用机理.方法:对36例恶性体腔积液患者体腔内注射高聚金葡素治疗,采用流式细胞仪监测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及体腔积液中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及B细胞活性的变化.结果:体腔内注射高聚金葡素,体腔积液中CD+4、CD16及CD+4/CD+8比值进行性增高,CD+3、CD+8、CD19治疗前及治疗后各组均无显著性差异.患者外周血中CD+3、CD+4、CD+4/CD+8比值、CD16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CD+8与正常对照比较无显著差异,CD19则明显高于正常对照.高聚金葡素体腔内注射治疗后,外周血中CD+3、CD+4、CD+4/CD+8比值、CD16及CD19均明显增高,但CD+8无明显改变.高聚金葡素对恶性体腔积液治疗有效率达到78.6%.结论:恶性体腔积液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高聚金葡素对恶性体腔积液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是通过刺激CD+4细胞和NK细胞增殖分化,对肿瘤细胞产生非特异性杀伤效应而实现的.体腔内注射高聚金葡素,同样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作者:周勇;张正伟;梁河涛;张西;李浩 刊期: 200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