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PDCA模式在提高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控制质量中的运用效果。方法: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对新生儿病房实施PDCA管理,对新生儿病房内空气、物体表面、消毒液、奶瓶、奶嘴、医务人员手采样进行生物学培养,1个月为1个周期,对比实施PDCA后和实施前的12期结果,同时分析病房中40名医护人员卫生依从性。结果:PDCA模式实施后各项卫生指标达标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DCA模式实施后医护人员卫生依从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DCA模式实施后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均<0.05)。结论:PDCA模式在提高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控制质量中的运用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文小兵;王妮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减少或避免剖宫产术后切口妊娠的误诊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45例切口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按治疗方式分为3组:第1组,先肌注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50 mg,共2次,再全麻下腹部B超监测下行切口妊娠病灶清除术;第2组,局麻下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灌注化疗及栓塞术加全麻下腹部B超监测下行切口妊娠病灶清除术,术中双侧子宫动脉分别注射MTX 50 mg;第3组,经阴道彩超监测下切口妊娠病灶穿刺注射MTX(100 mg)加全麻下腹部B超监测下行切口妊娠病灶清除术。分析其临床表现、误诊原因、治疗方法,并总结经验教训。结果:第1组中2例出现不良反应,分别是口腔溃疡和白细胞轻度下降;第2组中2例出现不良反应,均表现为白细胞轻度下降;第3组中2例不良反应均表现为肝功能轻度异常。所有病例均治疗成功,门诊随访β-HCG直到完全正常。保留了所有患者的生育功能,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的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均消失。3组年龄和住院时间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术中出血量比较有差异(P<0.01)。结论:随着切口妊娠发生率的不断升高,应提高警惕,及早发现和及时治疗可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在发生难以控制的大出血时,双侧子宫动脉栓塞及MTX灌注是有效的,并能明显减少清宫术中的出血。
作者:杜晓琴;蒋述琼;刘春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腮腺区良性病变的影像特点,以提高对腮腺良性病变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良性病变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19例病例中,腮腺多形性腺瘤6例,腺淋巴瘤5例,淋巴囊肿3例,嗜酸性腺瘤1例,干燥综合征1例,炎性包块2例,血管瘤1例。术前正确诊断14例,准确率73.68%。结论:结合腮腺病变临床资料及多期增强CT扫描图像,能够在术前对此类病变做出较准确的诊断。
作者:卢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彭州市蒙阳镇农村居民的高血压发病和治疗情况,为农村居民的高血压慢性病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全镇28个村(社)中抽出12个村(社),包括35~70岁居民共计3600人,并按年龄段分为3组,分析该人群高血压的发病和治疗情况。结果:该区域农村35~70岁人群中高血压病发病率为15.42%,其中治疗率为61.80%,规范治疗率为35.27%。结论:彭州市蒙阳镇农村35~70岁人群的高血压发病率低于成都市疾控中心要求的农村成年人高血压发现建档率18.8%,规范治疗率低于成都市疾控中心要求的50%。
作者:谢良发;何代玖;简兴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检查对肺结核合并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552例确诊的肺结核患者抗痨治疗1个月后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无明显好转,或短暂好转又加重的患者行支气管镜检查,分别予以镜下活检、刷检、肺泡灌洗找病理细胞。结果:6552例肺结核患者中合并肺癌83例,其中经支气管镜下活检、刷检、肺泡灌洗找病理细胞确诊肺癌58例(69.88%),经皮肺穿刺活检及胸水找病理细胞确诊肺癌25例(30.12%)。结论:肺结核患者在常规抗痨治疗效果不理想时,要警惕可能合并肺癌,支气管镜检查在肺结核合并肺癌的诊断中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陈红梅;傅满姣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宫颈镜手术治疗慢性宫颈炎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9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经宫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经激光手术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2组术前hs-CRP、IL、TNF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术后hs-CRP、IL、TNF水平均显著低于术前( P<0.05);术后观察组hs-CRP、IL、TNF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宫腔镜治疗慢性宫颈炎可有效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预后效果良好。
作者:陈爱平;蔡长争;李优;舒少为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究孟鲁司特钠对COPD继发肺间质纤维化患者肺功能以及运动耐力的改善效果。方法:将入选的80例COPD继发肺间质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化痰、平喘、吸氧、支气管扩张剂及肺功能锻炼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治疗。2组患者的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2组连续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呼吸困难评分、运动耐力(6 min步行距离)改善较为明显,PaO2显著上升,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也有改观,治疗前后指标变化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但是PaCO2、FEV1/FVC治疗前后变化无显著性差异( 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比较以上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孟鲁司特钠治疗后可明显降低呼吸困难评分,提高运动耐力,同时可以改善动脉血气PaO2以及肺功能指标( FEV1、FVC)。
作者:杨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单侧椎板间隙置针双极射频靶点热凝术治疗侧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间的侧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163例,其中L4~5突出68例,L5 S1突出53例,L4~5、L5 S1突出42例,采用单侧椎板间隙行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在C型臂X线机下用穿刺导针确定入针位置,穿刺到位后,进行感觉、运动电刺激测试,经测试无误后,一般给予55℃180 s、65℃180 s、75℃180 s各一次连续射频治疗;术后去枕平卧6 h,绝对卧床休息1 d,给予常规脱水机预防感染等治疗,术后24 h开始行直腿抬高等康复训练。结果:163例中146例完成随访,随访时间9~12个月,平均10个月。参照改良Macnab方法评价标准判定:优73例,良56例,可10例,差7例;有效率95.21%,优良率88.36%。结论:经单侧椎板间隙置针双极射频靶点热凝治疗侧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简捷、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展振;张海存;黄升峰;吴沧陆;周建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与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2月老年高血压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厄贝沙坦治疗。结果:治疗前,2组SBP、DBP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治疗后,全部患者SBP、DB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SBP、DB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SBP达标时间与DBP达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2组药物不良反应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疗效显著,药物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光庆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从而有助于临床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2011年研究开始时,中文版的简易智能量表评分( C-MMSE)证实210例参与者无认知功能障碍。随访3年后,量表评分下降≥2分的参与者被评定为认知功能下降,比较认知功能减退及未减退人群的人口学资料、生活方式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认知功能的因素。结果:3年后,65例(30.95%)有认知功能减退,影响认知功能的因素有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BMI、女性绝经年龄、文化程度。结论:高龄、高BMI、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是认知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而较迟的女性绝经年龄、高的文化程度是保护因素。
作者:赵宗波;石志革;尤年兴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行腭咽成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6月择期行腭咽成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通气,呼气末压力0 cmH2 O(1 cmH2 O=0.098 kPa);研究组采用PEEP (呼气末压力压力5 cmH2O)。分别在入室(T0)、插管后(T1)、苏醒期拔管前(T2)、拔管后(T3)记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力学指标,观察呛咳、躁动和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0比较,2组T2、T3时氧分压( PaO2)值均下降(P<0.05);研究组随时间推移,气道峰压(Ppeak)和气道平台压力(Pplat)显著增加(P<0.01);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T1、T2、T3的PaO2、Ppeak及Pplat显著增加(P<0.05)。2组T1、T2、T3与T0时比较,HR、MAP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HR和MAP较对照组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EEP对全麻下 OSAHS手术患者的呼吸功能具有改善作用,且加用PEEP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不明显,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乌兰娜日;钟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对就诊的未婚女性和部分高校女学生进行婚前性教育和宫颈癌防治知识宣传,提高她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之重视和参与宫颈癌的预防与筛查,从而降低宫颈癌发病率。方法:对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本院妇科就诊的患者及黄石市部分高校女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获知的未婚有性生活史的女性中随机抽取6400例,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00例,对干预组进行相关健康知识宣传教育,评估干预效果。结果:干预组对宫颈癌的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组参与宫颈癌筛查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就诊的未婚女性及高校女学生给予婚前性教育和宫颈癌防治知识的宣传,可提高宫颈癌筛查率,对宫颈癌进行早期诊断治疗,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
作者:胡静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浙江地区汉族人群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位点多态性与癌症及冠心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确诊的消化系统癌症(包括胃癌、结肠癌、直肠癌及食管癌)患者、冠心病患者以及健康体检者各100例的全血标本,提取血基因组DNA,采用Real-time PCR和测序两种方法检测MTHFR位点的基因多态性。结果:癌症组的MTHFR基因野生型C/C、杂合基因型C/T及纯合变异型T/T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4%、46%和20%,冠心病组为32%、53%和15%,健康对照组为34%、54%和1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消化系统癌症或冠心病患者MTHFR C677T各基因型的分布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在浙江地区人群中,未发现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消化系统癌症或冠心病的易感性存在显著相关性。
作者:霍朝霞;伍亚红;陈建忠;朱巧昀;梁星光;杨升华;黄明珠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采用非负荷量静脉补钠对低钠血症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钠水平、急性左心衰发生率及住院日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60例中重度低钠血症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2组均经静脉补充高渗氯化钠注射液,同时予以利尿与限制水摄入<1000 mL/d,治疗时间共6 d。对照组采用负荷量静脉补钠法,治疗组采用非负荷量静脉补钠法。在试验前及试验的第3天、第5天、第7天各测1次空腹血钠水平,记录急性左心衰发作次数及住院日。结果:在治疗过程中,2组血钠水平及住院日无显著性差异( P>0.05),第7天治疗组的血钠水平与对照组是等效的(P<0.05),而治疗组急性左心衰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6.67% vs 40.00%, P<0.05)。结论:采用非负荷量静脉补钠治疗中重度低钠血症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有效地纠正低钠血症,同时可预防急性左心衰发生。
作者:钟文;任继刚;阳运强;席新龙;赵强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在心脏诊疗术中观察音乐疗法对患者生理和焦虑心理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科接受择期心脏诊疗术的患者58例,按照择期手术时间顺次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术中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音乐疗法,比较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术中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干预组的SBP、DBP和H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音乐疗法在心脏诊疗术中的影响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术中焦虑情绪,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作者:康丹;吴蓉;毛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综合干预脑卒中后抑郁( PSD)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PSD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3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进行评分,分为有抑郁症状组与无抑郁症状组,比较2组的HAMD分值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水平。在有抑郁症状组中各选择50例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与护理基础上采取以心理护理为主导的综合干预措施,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8周后HAMD评分和BDNF水平变化。结果:380例脑卒中患者抑郁症状的发病率为44.47%(169/380)。有抑郁症状组与无抑郁症状组比较,HAMD 分值和血清BDNF 水平均具有显著性差异(t=11.805、4.193,P<0.01)。脑卒中患者HAMD分值与血清BDNF水平呈显著负相关性(r=-0.608,P<0.01)。干预8周后,观察组HAMD分值及血清BDNF水平与干预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t=8.147、3.031,P<0.01),较对照组也均有显著性差异(t =4.607、2.943,P<0.01)。观察组抑郁症状好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23.048,P<0.01)。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症状的发病率高,其抑郁程度与血清BDNF水平负相关;采用以心理护理为主导的综合干预措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状况及提高血清BDNF水平;血清BDNF水平可作为判定脑卒中患者抑郁程度及抗抑郁疗效的参考指标。
作者:陈洪霞;杨文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比较水胶敷料与凡士林纱布应用于浅Ⅱ度烧伤的效果,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符合标准的烧伤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水胶敷料外敷,对照组采用凡士林纱布外敷,比较2组的愈合时间及换药时疼痛程度。结果:2组在愈合时间及换药时疼痛程度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换药时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 P<0.05)。结论:在浅Ⅱ度烧伤中,水胶敷料较凡士林纱布更能明显减少患者的愈合时间,减轻换药时的疼痛程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吴瑞芳;曾韵琦;王艳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应用鱼骨法探讨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血栓形成及影响因素。方法:纳入我科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共236例。全面分析纳入患者PICC置管后血栓形成情况及相关因素。鱼骨法分析显示医护人员、患者、家属、置管前准备、置管过程及置管后护理及宣教在血栓形成中的作用。结果:236例患者中确定血栓形成者46例,占19.49%;血管阻塞程度不足50%者37例,占80.43%;超过50%者9例,占19.57%;由于血栓形成造成计划外拔管者5例,占总血栓形成的比率为10.87%;血栓形成造成上臂肿胀者28例,占60.87%;未出现上臂肿胀但超声显示有血栓形成者18例,占39.13%。46例确诊PICC相关血栓形成患者中,置管1周内血栓形成为高发阶段,尤其是第1~2天。1周内血栓形成者26例,占总血栓形成的56.52%。置管后各个阶段均有血栓形成发生,但发生率较第1周明显下降。经贵要静脉置管发生血栓的比例为5.95%,正中静脉为45.71%,头静脉为56.25%。与硅胶管比较,其他材质管道发生血栓的比例明显较高。结论:鱼骨图方法分析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血栓形成因素简单明了,可对有效管理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血栓防治提供有效、直观方法,为PICC管道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提供有力保证。
作者:李孝红;潘秀园;黄燕芬;池海兰;刘晓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对9358例院前急救内科疾病谱相关信息进行分析,为有针对性地提高院前急救能力、合理配置急救资源、提高院前急救诊治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院急诊科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接受的“120”指挥调度的群众呼救内科疾病的信息进行分析。结果:在受理的9358例群众呼救内科疾病中,呼救病种的构成前三大类依次是脑出血、肺源性心脏病、梅尼埃病,4年的疾病谱相对稳定。急救过程中所需操作技能前2类为监护仪的使用和静脉穿刺术。急救对象以60岁以上年龄段患者居多,冬季发病率高,急救高峰时段为5:00—8:59。结论:急诊科医护人员应重视脑出血、肺原性心脏病、梅尼埃病等疾病的急救处置流程和监护仪使用、静脉穿刺术操作技能的训练,合理进行急救资源的配置和调整急诊预案。
作者:贾海娟;彭金凤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川崎病( KD)是一种病因病机不明的急性血管炎性疾病,临床上可分为典型川崎病及不典型或不完全性川崎病。由于其病因病机不明,治疗特别棘手。西医治疗川崎病基本以激素加IVIG加阿司匹林作为基本治疗方案;中医治疗主要以辨证论治,急性期以清热解毒祛邪为主,后期以滋阴养血扶正为主,中西医协同治疗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卫气营血辨证治疗。由于没有特异治疗方法,大多数可发展为慢性冠脉炎,造成冠脉畸形,逐步发展为冠心病。所以寻找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迫在眉睫。
作者:李小青;匡琳;吴俊;胡冲;翟羽梦 刊期: 2016年第05期
肝癌是威胁我国国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因其起病隐匿,至发现时普遍已为中晚期,失去外科手术机会,以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 TACE)为基础的介入术现已成为不能行外科手术切除肝癌的首选治疗手段。而以TACE为基础的肝癌综合介入治疗可进一步提高疗效,延长患者生命,已逐渐取代TACE单一治疗模式,并成为当前研究热点。本文就肝癌的介入综合治疗进行阐述。
作者:杜松;郭应兴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患者,男,43岁,因10 min前车祸外伤致呼之不应,于2013年8月13日入院。急诊科给予补液、输血抗休克、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三角巾固定骨盆等对症处理后送至 ICU。即时查体:T 35.8℃, P 131次/min,BP 90/68 mmHg,R 36次/min,SpO281%,烦躁,呼之不应,呼吸浅快,脉搏细弱,肢端发冷。睑结膜苍白,右侧胸壁可见擦伤,胸廓挤压征阳性,右前胸肋骨可扪及骨擦感,骨盆三角巾固定,挤压征阳性。右侧髂前上脊骨性标志消失,多处皮肤撕脱。尿管可见暗红色血性液体引出。血气分析示:pH 7.114,PaCO25.453 kPa,PaO26.42 kPa,Lac 10.7 mmol/L。血常规:WBC 8.44×109/L,Hb 97 g/L,PLT 131×109/L;凝血常规:PT 14.9 s,APTT 37.4 s;cTNI阴性;ALT 40 U/L, AST 71 U/L, LDH 287 U/L, CK 534 U/L, CK-MB 93 U/L, ALB 19.1 g/L, BUN 4.57 mmol/L, Cr 144μmol/L;X线报告:右肺下叶挫裂伤,右侧第6、第7肋骨折,骨盆多发骨折。床旁彩超示双侧胸腔积液(右侧深度1.4 cm,左侧1.6 cm),腹腔积液(深度1.6 cm)。诊断性腹腔穿刺可抽出不凝血。初步诊断为严重多发伤:(1)失血性休克,急性循环衰竭;(2)骨盆骨折;(3)泌尿系统损伤;(4)肋骨骨折,双侧胸腔积液,右侧气胸;(5)右上臂皮肤撕脱伤,右大腿外侧皮肤裂伤,全身多处皮肤挫伤。经过3h复苏治疗,患者血压、心率较入院时稳定,行CT检查结果:(1)骨盆多发骨折,右侧髂骨及髋臼严重受累,双侧闭孔变形及耻骨联合左移,右侧骶髂关节半脱位;导尿管球囊异位提示尿道损伤;腹腔内大量积液(积血)改变,右侧腹膜后广泛血肿征,膀胱显示不清;(2)右下叶肺挫裂伤及创伤性肺大泡改变,右侧气胸、右肺压缩约30%,双侧少量胸腔积液,右侧肋骨多发骨折。入院5h后在全麻下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及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内积血约3500 mL,距回盲部约20 cm 处小肠见长约2 cm 裂伤,下腹壁腹膜外出血肿胀明显,腹膜后广泛出血及血肿形成,升结肠及乙状结肠后方广泛血肿,盲肠下方后腹膜处见约3 cm破口,可见大量血液涌出,探查见右侧髂内静脉多处裂伤伴出血;右髂外静脉见3处裂口,分别长约3.5 cm、3 cm及2.5 cm,同时伴有挫伤,活动性出血剧烈,探查膀胱见膀胱底右侧被右耻骨支刺破,挫伤严重并形成约4 cm裂口,右侧耻骨支断裂,予以回肠穿孔修补术,右侧髂外静脉修补,右髂内静脉结扎,膀胱破裂修补,膀胱造瘘术,右耻骨支骨折手法复位固定,腹腔引流术。术后继续ICU复苏,予以输血抗休克、纠正内环境紊乱、抗感染、抑酸、祛痰、抗凝、营养支持等。术后3周再次行确定性修复手术即“前后路联合骨盆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予以抗感染、抗凝、营养支持、康复锻炼等治疗。患者2次手术2个月后可坐轮椅活动,2次手术4个月后可下地行走十几米,半年后已可自行行走近1 km。
作者:何艳;陈侣林 刊期: 2016年第05期
随着研究和临床实践的深入,伊马替尼等靶向药物在胃肠间质瘤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近年来,伊马替尼作为术前治疗手段,在晚期间质瘤和特殊部位间质瘤中的综合治疗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通过文献综述,阐述胃肠间质瘤术前治疗的有关进展。
作者:尹源;汤苏敏;陈家驹;张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Ebstein畸形是以三尖瓣附着点下移至右心室内,伴有瓣叶发育畸形、房化右心室形成、三尖瓣反流和不同程度右心功能不全的先天性心脏病。本文对Ebstein畸形的病理生理、诊断评估、手术治疗、术后监护等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李晓;冯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γ-干扰素释放试验近年来在潜伏结核感染和结核病的诊断中得到充分应用,特别是针对免疫抑制宿主、儿童等特殊人群的监测受到欢迎,方法学也在不断改进中。
作者:陈雪融;唐小燕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带状疱疹主要是由潜伏于感觉神经节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后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其特征是沿感觉神经的相应节段出现疱疹并伴严重的疼痛。成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其带来的不适和疼痛可能导致患者活动严重受限,睡眠模式紊乱,工作能力下降,社交退缩和抑郁等。积极有效地治疗带状疱疹,可提高生活质量。本文重点对带状疱疹的现代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作者:沈妍交;董碧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对成都市院前急救体系相关资源配置、反应速度和救援能力调查,分析评估我市院前急救体系的现状,为提升全市院前急救体系的能力提出对策和建议。方法:采用文献分析和政策法规梳理、2011—2013年成都市120指挥平台数据信息统计和分析、现场调研和深入访谈、问卷调查、半参与式调查、典型案例研究等方法,分析研究成都市院前急救体系现况、面临的挑战与存在的问题。结果:成都市大型突发事件的医疗卫生应对能力不足,紧急医疗救援体系配置不足,服务半径过大,救援能力不足等。结论:科学规划全域成都急救医疗资源,加强政府主导,备战大型突发事件,提升指挥中心、网络医院综合实力,增强全市院前急救能力。
作者:蒲玉辉;于成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回顾十余年来我国医师执业的现状,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执业医师法实施细则》中对多点执业规定的再学习,提出落实建议。多点执业是《执业医师法》授予医师的权利,不仅是相关部门、机构及人员的意愿及现实需求,更是贯彻落实《执业医师法》的必须,应依法推进医师多点执业。建议改变观念,加快医疗改革,创造落实多点执业法律规定的条件;发挥行政优势,推动多点执业的法律规定落实;简政放权,调动地方积极性,探索落实多点执业的途径。
作者:窦丰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失独者心理干预人员规范化培训方法,提高失独者心理干预人员相关知识水平与技能,提升其工作热情与信心。方法:对失独者心理干预人员进行专题培训,并对培训的各步骤进行规范化研究及效果检测。结果:失独者心理干预人员对培训内容适用性和培训技巧反映良好,对培训的总体满意度99.63%。培训使失独者心理干预人员对失独家庭提供帮助的意愿明显增高(P<0.01),对工作的信心显著增强(P<0.01)。结论:对失独者心理干预人员进行科学的、有针对性的、普适性的培训可提升其提供心理服务的意识和能力,满足失独家庭的心理需求,进而维护社会的稳定。
作者:唐红;孙学礼;董再全;袁茵;周静;冯钰淑;丁强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