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分析引起食物中毒的病原菌,掌握分离株生化、血清学、毒力基因、耐药性状况.方法 采集患者肛拭子标本,进行分离鉴定、耐药性分析、血清学分型,实时荧光PCR法检测毒力基因tdh、trh.结果 3份肛拭子中分离出O3、O1 2株不同血清型的副溶血性弧菌;2株菌株均对氨苄西林耐药;1株同时携带毒力基因tdh和trh.结论 这是一起由2种血清型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菌株携带双毒力基因可能是导致此次食物中毒患者临床表现较重的原因.
作者:王坤明;高亚色;施红;杨帆;柯明月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广西百色市2006-2014年疟疾流行病学特点及态势,为增强对消除疟疾巩固阶段输入性疟疾监测及防控的能力,为2015年消除疟疾目标的实现提供支持.方法 收集2006-2014年百色市12个县(区)当地发热居民、发热流动人口的疟疾监测资料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 2006-2014年,百色市共监测本地发热患者425 696人次,外出务工返回人员25 754人次,外来人员44 133人次,3类人群血检阳性率分别为0.000 47%、0.165%和0.029%.共检出疟疾患者59例,其中本地感染疟疾3例和输入性疟疾56例,其中恶性疟29例,间日疟27例,卵形疟1例,未分型(临床诊断)2例.结论 百色市疟疾发病以境外输入性病例为主,且恶性疟较多.
作者:邓积广;余水兰;江超穗;农智;梁少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四川省血吸虫病流行趋势和疫情变化规律,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按照平坝、丘陵、山区3种山丘亚型,选择15个血吸虫病监测点进行纵向观察.2010-2014年每年在监测点开展人畜病情、螺情和相关因素调查,比较逐年血吸虫病疫情指标变化趋势.结果 2010-2014年15个监测点监测点人群血吸虫抗体阳性率从9.34%下降至5.43%,人群血吸虫感染率由0.13%下降至0.钉螺面积从59.34 hm2下降到12.53 hm2,下降率为78.89%,无新发现有螺面积,活螺密度从0.19只/框下降到0.10只/框,未发现感染性钉螺.钉螺主要分布在沟渠和稻田等环境.家畜传染源仍以耕牛为主,监测数量在117~ 325只之间,4年来耕牛血吸虫病感染率为0.结论 四川省血吸虫病疫情总体上已趋于低度流行状态,应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建立敏感高效的预警监测体系,及时发现疫情,防止血吸虫病疫情回升.
作者:万佳嘉;徐亮;徐佳;蒙先洪;毛勇;刘阳;钟波;杨羽;吴子松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河南省洛阳市2004-2013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麻疹防控措施.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研究探讨洛阳市2004-2013年麻疹流行规律.结果 2004-2013年麻疹年均发病率为5.62/10万,高发病年份为2006年,发病1 086例,发病率为15.89/10万.2010年后维持较低发病水平.2011年麻疹发病率降至历史低水平(0.12/10万).病例呈散发,主要集中城市人口密集,人群流动频繁的区域.<1岁组散居儿童居多(占51.12%).发病高峰为每年的2-5月.结论 流动人口病例增加,做好适龄儿童常规免疫,加强成人和流动人口的麻疹疫情监测和免疫预防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曹建秀;李新霞;田鹏;王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贵州省安顺市2008-2012年肺结核发病水平及流行特点,为安顺市肺结核的有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EXCEL2003电子表格进行整理汇总,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2年安顺市共计报告本地病例14 824例,肺结核年均登记率为127.60/10万;其中新涂阳病例4 802例,年均登记率41.33/10万;涂阴病例8 525例,年均登记率73.38/10万.其中男性9 911例,女性4 913例;各年龄组肺结核登记中15~24岁组多,3 366例(22.71%);其次是25 ~ 34岁组2 861例(19.30%).发病人群居前3位的分别是:农民12 493例(84.09%);学生617例(4.15%);家政、家务及待业418例(2.81%).结论 安顺市肺结核防控的重点人群为农村青壮年及青少年,应加强对重点人群肺结核防治的宣传.
作者:王颖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河南省郸城县2010-2014肺结核流行病学特点,掌握肺结核流行趋势,为预防控制肺结核流行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2010-2014年郸城县报告的肺结核病例.结果 2010-2014年郸城县共报告肺结核病例4 377例,2010-2014年发病率分别为81.59/10万,74.25/10万,68.23/10万,63.11/10万,57.28/10万,年均发病率为68.39/10万;肺结核发病数占法定传染病总数的53.86%;肺结核病人中,15 ~29岁人群占27.51%,60岁以上老人占33.77%.男女发病比例为2.25∶1,职业分布中农民占发病总数的94.4%.结论 2010-2014年郸城县肺结核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疫情仍较严重,男性、青壮年及老年人病例数较多.应进一步加强肺结核病人的发现、管理和治疗,认真贯彻现代肺结核控制策略.
作者:王存龙;张吉志;王士林;褚凡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四川省石棉县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病原体分布情况,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科学诊据.方法 对石棉县2010-2014年报告的手足口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0-2014年共报告发病619例,报告重症病例1例,无死亡病例发生,年平均报告发病率99.50/10万,以2014年发病高;发病呈现双峰型,每年4-7月出现第1个高峰,10-12月出现第2个高峰,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占发病总数的93.86%,男性多于女性,散居儿童为发病首位,占发病总数的82.23%;病原体以EV71型和COXA16型为主要流行毒株,不同血清型间无交叉免疫.结论 石棉县手足口病的发病存在明显的地区、季节、性别及年龄差异,需加强散居儿童、托幼儿童监管人员防控知识宣传,同时加大疫情监测、指导、督查力度,及时处置散发病例和聚集性病例,有效控制聚集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作者:刘开茨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为筛选弓形虫分泌毒性因子-棒状体蛋白2 (ROP2)在终末宿主细胞内的互作因子,构建ROP2的酵母双杂交诱饵表达载体,并检测其表达蛋白对酵母菌生长的毒性作用及自激活活性.方法 根据ROP2蛋白的特性选取1~ 561氨基酸、25~241氨基酸、242~ 561氨基酸作为目的片段,PCR扩增弓形虫基因组获得3片段,定向克隆到酵母表达载体pGBKT7上,经测序正确后,将其转化到酵母菌Y187感受态细胞,在缺陷性培养基上观察3个诱饵表达载体在Y187中的表达情况,检测诱饵载体有无毒性作用和自激活功能.结果 成功扩增出ROP2基因的3个目的片段,并将其克隆到诱饵表达载体pGBKT7中,经测序及酶切鉴定结果正确,转化到酵母Y187细胞中的诱饵表达载体无毒性和自激活作用.结论 成功获得了对宿主酵母细胞无毒性且未自主激活活性的诱饵表达载体pG-BKT7-ROP21-561、pGBKT7-ROP2242-561、pGBKT7-ROP225-241,可作为酵母双杂合系统中的“诱饵”,为下一步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ROP2在终末宿主细胞内的相互作用蛋白创造了条件.
作者:赵桂华;王洪法;仲维霞;刘功振;崔勇;肖婷;徐超;尹昆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云南省大理州洱源县高山峡谷地区水改旱防治血吸虫病的效果.方法 2007-2014年在洱源县炼铁乡、乔后镇高山峡谷地区观察水改旱对血吸虫病流行因素的影响,收集观察区内7年来螺情、病情及经济人文信息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07-2014年,洱源县炼铁乡、乔后镇稻田有螺面积下降了53.72%,其他环境有螺面积下降41.69%.有螺框出现率下降了66.79%,活螺平均密度下降了80.72%,阳性钉螺逐年减少,2009年以后无阳性钉螺出现.居民血吸虫病免疫学调查(IHA)下降幅度为49.49%,病原学调查(尼龙绢袋集卵孵化法)下降幅度为86.49%.家畜血吸虫病感染率下降幅度为75.52%.农民人均粮食增加8.16%,经济收入增加12.18%.结论 2007-2014年,洱源县炼铁乡、乔后镇水改旱以后,该类高山峡谷型血吸虫病流行区流行因素明显下降,是实用的防治措施之一.
作者:罗马利;杨锦亮;施学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云南高原山区血吸虫病流行区居民参与血防查病的积极性和依从性.方法 选择云南省鹤庆县金墩乡高原山区血吸虫病流行区西甸和磨光2个行政村开展调查,对调查村居民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6~65岁居民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其参与防治的态度、防治行为的水平和程度,对调查对象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进行检查,了解其血吸虫感染情况.结果 共调查412人,认为血吸虫病可以预防、不能预防、不知道能不能预防人数占调查人数的比例分别为80.34%、2.43%、17.23%.开展血吸虫病查病时做到参加检查、不去检查、没有回答人数占调查人数的比例分别为56.31%、25.49%、18.20%.结论 云南高原山区血吸虫流行区居民对每年的血吸虫病查病工作产生了厌倦情绪,致使查病依从性降低,影响了防治质量的提高.在今后的防治过程中应该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强化流行区干部群众的血防意识,以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作者:李萍;陈凤;李文豹;杨慧;段玉春;王海英;母亮先;田淑惠;陈绍荣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掌握四川省蒲江县古佛村2005-2014年血吸虫病疫情动态情况,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5-2014年蒲江县长秋乡古佛村监测点进行血吸虫病疫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与2005年钉螺面积147 950 m2比较,2014年有螺面积下降为0,无感染性钉螺;血吸虫病人群感染率由2.16%减少到0%;未发现病牛.结论 蒲江县螺情和疫情得到极大的控制,但该地区血吸虫病疫情仍有反弹的可能,仍需继续加强监测和巩固工作,防止疫情回升.
作者:徐惠蓉;伍建军;侯明;张辉;何建川;吴子松;徐亮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检测抗体的间接血球凝集试验(IHA)、金标免疫渗滤法(DIGFA)、检测循环抗原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3种方法联合检测试验应用于云南高原山区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的效果比较.方法 对血吸虫病未控制、传播控制、传播阻断3类村庄及非流行区人群血清样本分别进行三种方法检测,计算各方法的阳性率及3阳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比较不同人群的检测结果差别,及与粪检结果的符合率.结果 3种方法在不同层次流行村检出阳性率均有差别,疫情未控制村高于其他村.在非血吸虫病疫区,单独用其中1种方法检测结果均有假阳性,但用3种方法联合检测系列判定阳性率均为0.在未控制与传播控制地区,3阳联合判定的阳性率与粪检阳性率无区别,用3阳阳性率推算的感染率与粪检阳性率确定的感染率亦无区别.结论 IHA、DIGFA、ELISA在流行区和非流行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假阳性,在传播控制地区用3阳联合检测系列判定的阳性率推算的感染率与粪检阳性率相似,似可应用于传播控制标准达标考核及疫情类别调整,以及确定化疗靶人群.
作者:陈凤;陈绍荣;罗天鹏;刘榆华;刘宏坤;杨慧;段玉春;李炳桂;李文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报告大理学院附属医院2014-02-21接诊1例输入性疟疾病例,对服抗疟药前的血液样品采用镜检、RDT和PCR等3种不同检测方法反复进行疟疾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仅在骨髓样品中镜检出恶性疟原虫配子体,稍不注意很容易造成漏诊、漏治,漏诊、漏治不仅延误患者治疗和康复,患者作为疟疾传染源长期存在,容易导致疟疾在当地传播,危害周围人群健康,不利于巩固已取得的消疟成果.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流行病学和临床学资料都支持疟疾的诊断,但血液样品未检测出疟原虫,也不能轻易地否定疟疾的诊断,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作骨髓涂片镜检,进一步确诊.即使没有条件作骨髓涂片镜检的,或虽作了骨髓涂片镜检仍为阴性的,也不能轻易否定疟疾诊断,以免漏诊、漏治,确保通过消除疟疾验收地区不再发生本地感染疟疾疫情.
作者:柯春荣;刘秀琴;段炳华;罗剑龙;刘莹;李雪梅;王建学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对54例长疗程联合服用阿苯达唑和吡喹酮患者行肝功能检测,1人肝功能明显异常,53例患者肝功能在正常范围或略高于正常值高限,无临床意义.
作者:杨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2014年到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就诊的患者中发现10例黑热病,分析诊断治疗经过,并提出防治对策.
作者:凌攀;赵仪;许国君;杨柳莹;王晓凤;陈曦阳;陈闯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对某学校一起风疹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病例暴发的原因和规律,采取相应控制措施,总结疫情控制的有效经验.方法 对暴发调查的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该疫情该中心学校共发生风疹14例,分布在8年级3班,男生10人,女生4人,男女性别比为2.5∶1,患病年龄都在14~16岁之间,全校罹患率为1.90%,班级罹患率为24.14%,疫情持续时间为3d,通过采取一系列控制措施后疫情迅速有效控制.均无风疹类疫苗接种史;有12人发热,全身出现皮疹,伴有咳嗽、卡他症状.2人发热无出疹,伴有咳嗽、卡他等症状.结论 此次暴发属学校聚集性发病,由于正值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没有明确的风疹疫苗接种史,人群普遍易感,发生首例风疹病例后,迅速造成疫情扩散蔓延.落实好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的查验工作,及时做好有关疫苗的查漏补种工作尤为重要.
作者:杨庆;叶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四川省蓬安县艾滋病流行趋势,为进一步落实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蓬安县1995-2014年艾滋病疫情进行分析.结果 蓬安县自1995年首次报告艾滋病感染者,截至2014年底共报告艾滋病感染者及患者(HIV/AIDS) 200例,2005年报告发病率为0.411/10万,2014年报告发病率为6.30/10万;发病以青壮年农民为主,大年龄75岁,小年龄15岁;男女性别比为2.92∶1;性传播途径占93.0%.结论 蓬安县艾滋病疫情呈上升趋势,性传播为主要途径,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蔓延,应加强大众健康教育与现场干预综合防治措施.
作者:林君;杨雄;翟雯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