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血管病学进展杂志

心血管病学进展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成都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成都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 国际刊号:1004-3934
  • 国内刊号:51-1187/R
  • 影响因子:0.93
  • 创刊:1980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四川
  • 语言:中文
  • 邮发:62-165
  • 全年订价:22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 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
  • 心血管系统疾病
心血管病学进展杂志   2017年6期文献
  • 心脏核磁共振成像在冠心病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心脏核磁共振成像可提供局部心肌灌注、血管再生、心肌活性以及左心室功能、左心室重塑等信息.T2-STIR压脂像可用于检测心肌梗死后水肿.由于延迟强化核磁共振成像在检测心肌微梗死和弥漫纤维化方面存在限制,作为新策略的T1均衡强化成像可用于量化存活心肌.新技术已成功用于评估心肌炎、淀粉样变、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结节病致心力衰竭相关的弥漫心肌纤维化.未来的趋势是杂交影像的应用,如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核磁共振成像,可提供更高的时间-空间分辨率.心脏核磁共振成像将会在心脏疾病的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现重点综述心脏核磁共振成像在冠心病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刘青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单纯超声心动图引导下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新进展

    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在儿童年龄组占主要比例,是导致儿童时期死亡主要的原因之一.既往进行经体外循环外科手术、经胸微创手术治疗,因外科手术创伤大、恢复慢、手术费用高等原因限制其应用.随着心导管介入术的发展,X射线透视下经皮导管介入术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辐射对于患者及医护人员的损害不容忽视.近年来,国内外通过临床试验肯定了单纯超声心动图引导下导管介入治疗单一型先天性心脏病的可行性及安全性,现对此进行综述.

    作者:杨冬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高密度脂蛋白结合1-磷酸鞘氨醇的血管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血液高密度脂蛋白中的1-磷酸鞘氨醇参与了血管扩张、血管再生、内皮屏障及抗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等高密度脂蛋白的多种功能.现对高密度脂蛋白结合1-磷酸鞘氨醇的血管保护功能做一综述.

    作者:陈永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影像学诊断进展

    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破裂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重要发病环节,早期发现、识别冠状动脉易损斑块对于降低恶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指导临床决策及改善预后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许多影像学技术应用于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识别,现分析各种影像学技术在冠状动脉易损斑块诊断方面的成像特点、临床价值及发展现状.

    作者:伍攀云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缺血后处理技术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研究进展

    冠心病治疗措施尽管不断改进,但其病死率仍居高不下.研究发现心肌再灌注损伤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终梗死面积的重要因素之一.有几种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药物及技术应用于试验模型及临床,但很多试验中很有前景的治疗措施在临床应用中却未显示出明显的益处.现就缺血后处理在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作者:王赟赟;刘迎午;刘博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左室舒张功能障碍评估

    2016欧洲心脏病学会心力衰竭指南对心力衰竭的分类进行了更新,并推荐在疑诊或已确诊的心力衰竭患者中进行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估心肌的结构和功能.通常认为在心力衰竭症状出现或收缩功能受损之前,已有不同程度的左室舒张功能障碍发生,因此超声心动图评估左室舒张功能是常规检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者:曹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运动疗法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是老年高血压人群常见、多发的血压类型,也是引发心脑血管事件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严重威胁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命质量,因此积极有效的防治十分重要.目前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仍以药物为主,虽有一定成效,但无法完全控制血压及其他危险因子.运动疗法作为高血压病的一种辅助治疗手段,通过改良生活习惯的方式,实现控制危险因素和减少靶器官损害的双重目标,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现综述近年来国内外运动疗法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作用机制、运动处方、适应证及禁忌证等研究进展.

    作者:余冰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结缔组织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的比较

    结缔组织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主要包括系统性硬化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混合性结缔组织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其临床特征各有异同.现试从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病因、病理、诊断、治疗以及预后方面阐述以上结缔组织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的异同点.

    作者:汪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动脉粥样硬化的调节作用

    动脉粥样硬化是由内皮细胞、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等多种细胞功能障碍所致的血管壁疾病,异常血脂为其重要导火索.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Wnt蛋白在不同种类细胞中广泛表达,并且对内皮损伤,巨噬细胞泡沫化等方面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现具体综述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

    作者:王欣欣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吸烟对心房颤动影响的研究进展

    吸烟是心血管疾病及肺疾病的危险因素,这些疾病是心房颤动的明确危险因素,并且吸烟对心房基质及心脏电传导也有潜在的影响,这些影响可直接或间接地诱导心房颤动的发生.吸烟还会增加心房颤动患者卒中和病死率的风险,并对心房颤动治疗过程中的抗凝治疗产生影响.

    作者:包针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心肌梗死后存活心肌的评估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在冠心病心肌梗死的治疗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再灌注区域心肌的活性直接决定再血管化治疗能否恢复其功能,故识别存活心肌并评估其活性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如何准确、无创性地判断心肌活性已成为各种影像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现对存活心肌的不同影像学评价方法进行综述.

    作者:沈佳楠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相关进展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 A2作为心血管疾病的炎性标志物,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进展和斑块破裂中起关键作用.近年来对脂蛋白相关磷脂酶的研究逐渐增多,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已得到大量实验及病理研究证实,但目前对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预测仍存在部分争议,如急性心肌梗死后,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能否更好地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同时脂代谢治疗是否通过降低脂蛋白相关磷脂酶活性转化为较低的病死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仍未研究清楚.脂蛋白相关磷脂酶 A2的特异性抑制剂——Darapladib的两项三期临床试验结果已经完成.现就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价值、争议等方面做一综述.

    作者:王志谦;汪晶彩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期间心力衰竭的相关因素

    尽管心力衰竭的病因很多,但是冠心病特别是心肌梗死是其中的一个常见病因,心力衰竭与病死率的显著增加是密切相关的,无论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还是晚期心力衰竭,都对患者的生存有很大的负面影响.现就可能与首次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相关因素的一般临床特征、较常见血液学检验及影像学的检查做一综述.对相关因素的早期干预可能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期间形成的心力衰竭起到预防及治疗作用.

    作者:刘晓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Geminin对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影响的研究现状

    细胞核内存在的一种具有复杂分子结构及功能的小分子蛋白,被称为Geminin.它参与DNA复制、细胞周期及胚胎发育的调节和干细胞自我更新及分化决定等.近年来Geminin在血管平滑肌增殖、肿瘤、胚胎发育、干细胞功能调节等领域中已成为研究的热点.现重点综述Geminin对血管平滑肌增殖调控和对心脏发育的影响,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及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分子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并为心肌梗死致心肌坏死后心肌再生的可能性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陈霞;周有丽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压力监测消融导管在室性心律失常的应用进展

    导管消融已成为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耐受的室性心律失常的一线治疗,造成持续性透壁损伤是提高导管消融成功率的关键.现对压力监测消融导管在室性心律失常消融中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导管与组织间的接触力直接影响消融的效果,压力监测消融导管可观察导管头端与组织间的贴靠力,动物实验初步验证了其在心室消融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近期有少量国外研究对压力监测消融导管在室性心律失常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显示其可实时、直观地反映术中导管与组织的贴靠情况,同时可减少手术时间和曝光时间.然而,压力监测消融导管在室性心律失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仍有待进一步评估.

    作者:蒋靖波;李金轶;王安;何燕;文伟明;钟国强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急诊介入治疗策略进展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PPCI)及时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是目前处理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佳的再灌注策略.而大约50%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存在多支血管病变,2011年ACC/AHA关于PPCI的指南,以及2013年ACC/AHA关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指南中PPCI部分均不推荐(Ⅲ类推荐)对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在PPCI中同时处理非梗死相关血管.2014年ESC指南和2015年ACC/AHA已将PPCI中同时处理非梗死相关血管由Ⅲ类推荐(不推荐)调整为Ⅱb类推荐.现对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急诊治疗策略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王志超;姚晶;陈宇;赵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冠状动脉肌桥新进展

    冠状动脉肌桥一直被认为是心脏正常解剖结构的一种变异,在临床工作中给予重视不够.近年来由于心肌桥原因引起的猝死、心律失常、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等病例屡屡发生,现结合国内外参考文献对心肌桥的发生率、解剖结构、病理生理机制、心肌桥与猝死的关系、诊断、治疗、预后危险分层做一综述.

    作者:周志宏;高雯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关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与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冠心病患者的成本效益的临床研究进展

    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的常见病之一,虽然当前的临床技术日新月异,但对合并左主干或多支血管病变患者,是选择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还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仍有争议.对于PCI和CABG术后短期1年内的成本效益,目前仍有争议.对于PCI和CABG术后5年及以上的长期成本效益来说,近年来的临床研究证实CABG虽然花费更高,但其在预期寿命、质量调整生命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心肌梗死、死亡及卒中的趋势上优于PCI.对于合并糖尿病的多支病变冠心病患者,PCI后有更频繁的重复血运重建,而CABG更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质量调整生命年.

    作者:温盛燕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与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对于心力衰竭的研究,已由20世纪80年代后期主张神经体液过度激活改变血流动力学加剧心室重构是心力衰竭重要的病理生理机制,转变为当今细胞分子的研究,白介素激活的Janus激酶(JAK)/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signal transduction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STAT)也可介导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肥大、心室重构、心肌炎症等,甚至可影响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因其影响了心力衰竭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目前已成为国际心力衰竭领域研究的热点,现着重从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的结构、激活途径、介导心力衰竭的机制几个方面对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并阐述干预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从而干预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作者:晁鹏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甲状腺激素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及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和病死率逐年上升,成为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甲状腺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其分泌的甲状腺激素作用于心血管系统的每一个组成部分.心血管系统是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重要靶器官之一,甲状腺激素对心率、脉率、血液循环与心肌收缩均具有调节作用.现就甲状腺激素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马玉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在动脉粥样硬化研究中的应用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炎性疾病,多由血脂异常引起,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1992年,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的问世,由于其在正常饮食下能够形成更接近于人类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病理特点,成为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的理想模型.两者的结合,便于人们进一步了解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机制,也为研究中药、西药药效及其作用机制提供了保障,现就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在动脉粥样硬化研究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作者:侯彦宏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药物涂层球囊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应用

    支架内再狭窄是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后的严重并发症,药物涂层球囊是将球囊成形技术与药物洗脱技术结合,目前的临床研究显示药物涂层球囊在治疗支架内再狭窄上有其独有的优势和安全性.药物球囊为治疗冠状血管内再狭窄病变提供新的思路,其或可成为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的首选治疗方法.现就药物涂层球囊在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徐维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女性患者经桡动脉路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临床研究进展

    经桡动脉路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RI)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有着重要地位,近年来应用越来越广泛,并逐渐替代了传统的经股动脉路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女性患者因其自身特点,TRI有着独特的优势.现结合已有的新相关临床研究结果,对女性患者采用TRI的优势及其潜在问题进行了总结与归纳,为进一步推进TRI的开展提供了循证医学支持.

    作者:徐奕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心源性脑栓塞的病因及预防研究进展

    心源性脑栓塞是缺血性卒中复发率和病死率高的类型.认识心源性脑栓塞的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是预防脑栓塞发生的有效方法.近年来,国际学会发布了多项相关指南,现结合指南和新研究,综述心源性脑栓塞的病因、诊断和预防进展.

    作者:张浩然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移动健康医疗在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依从性中的作用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发病率、病死率高的疾病,而影响其预后的一个重要阻碍在于用药依从性不佳.目前,已经出现了各种方式以改善患者依从性,随着移动科技的进展,移动健康医疗正在蓬勃发展并对患者依从性带来了影响.现就移动健康医疗在心血管疾病领域中,对患者依从性影响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朱佳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与心肌缺血关系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逐渐被医学界所认知,CMD会导致心肌缺血、心肌病甚至心力衰竭.然而,CMD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其诊断尚未标准化,治疗上也尚无规范化的方法.现总结CMD的发病机制、检测方法及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希望为临床诊治CMD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唐莉莉;姚道阔 刊期: 201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