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国际刊号:1671-6205
  • 国内刊号:51-1631/R
  • 影响因子:1.30
  • 创刊:2002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四川
  • 语言:中文
  • 邮发:62-246
  • 全年订价:25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剑桥科学文摘,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哥白尼索引(波兰)
  • 美国《化学文摘》收录
  • 呼吸系统疾病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18年2期文献
  • mTOR信号通路在博来霉素诱导小鼠肺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mTOR信号通路在博来霉素诱导小鼠肺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6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实验组气管内滴注博来霉素(2.5 mg/kg)建立肺纤维化模型,对照组在相同条件下注入等体积0.9%氯化钠.在造模第21 d取小鼠肺组织标本行HE和Masson染色分析肺组织形态学变化,同时对肺泡灌洗液行细胞总数和分类分析;运用Ashcroft评分评估肺纤维化程度;Westen blot方法检测mTOR信号通路的变化;RT-PCR法检测胶原蛋白1(Collagen1)和胶原蛋白3(Collagen3)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程度明显加重,肺组织内充填大量炎细胞及纤维病灶.实验组Ashcroft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同时mTOR信号通路在肺组织内明显活化并伴有Collagen1和Collagen3 mRNA水平增加.结论 mTOR信号通路的异常活化促进了肺纤维化形成.

    作者:林艺凯;马爱平;周伟跃;叶美治;兰文斌;刘群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髓过氧化物酶阳性间质性肺炎胸部CT研究

    目的 探讨髓过氧化物酶阳性间质性肺炎(interstitial pneumonia with positive myeloperoxidase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MPO-IP)的胸部高分辨率CT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MPO-IP患者胸部高分辨率CT纤维化和肺气肿程度,并与同期收治的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病例作比较.结果 2014年7月至2016年3月期间,各有10例患者分别被诊断为MPO-IP和IPF,两组间肺气肿无明显差异.MPO-IP患者中8例影像学表现为普通性间质性肺炎(usual interstitial pneumonia,UIP),与IPF组比较,在气管分叉层面存在显著差异,肺纤维化评分低于IPF患者.结论 MPO-IP影像学上以UIP为主,MPO-IP (UIP)纤维化程度较IPF轻,肺气肿以间隔旁肺气肿和小叶中心型肺气肿为主.

    作者:李学任;刘斌;丁梦江;彭守春;魏路清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部分血清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OSAHS患儿78例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的100例正常儿童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儿童的血清丙氨酸转移酶(ALT)、血尿素氮(BUN)、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空腹血糖(FPG)水平,对比两组儿童各项生化指标的均值和阳性率.结果 各项生化指标的均值对比结果显示,除BUN和FPG外,观察组患儿的ALT[(52.1±26.2) U/L比(41.3±18.5)U/L]、TC[(4.9±0.9) mmol/L比(4.3±0.8)mmol/L]、TG[(1.4±0.7)mmol/L比(1.0±0.4)mmol/L]、CK-MB[(24.3±9.5)U/L比(11.2±8.2)U/L]、cTnI[(1.4±0.7)μg/L比(1.0±0.6) μg/L]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阳性率比较结果与均值比较结果相一致,除BUN和FPG外,观察组患儿的ALT (48.7%比l4.0%)、TC (24.4%比8.0%)、TG (23.1%比8.0%)、CK-MB (41.0%比11.0%)、cTnI (34.6%比7.0%)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OSAHS患儿存在明显的心脏功能和肝功能受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血脂代谢紊乱.这些异常指标可能与OSAHS的发生发展互为因果.应当重视OSAHS患儿的生化指标检测.

    作者:朱佩强;刘德中;潘崇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利伐沙班在急性中危肺血栓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利伐沙班在急性中危肺血栓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设计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7年3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60例急性中危肺血栓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利伐沙班组和传统华法林组(对照组),各30例.在治疗后10d、20 d和30 d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CT肺动脉造影和超声心动图结果表明利伐沙班组右心室大短轴、左心室大短轴直径、右心室大短轴与左心室大短轴直径比值、肺动脉收缩压和主肺动脉直径值在治疗后10d、20 d及30 d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均p>0.05),但两组组内不同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利伐沙班组和对照组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在治疗后10d、20 d和30 d显著降低,PO2值在治疗后10d、20 d明显升高,而治疗后30d与20 d比较无明显差异.D-二聚体在对照组和利伐沙班组治疗后10d明显增高,利伐沙班组更明显,而在治疗后20 d、30 d降低,利伐沙班组下降更显著,且两组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利伐沙班治疗急性中危肺血栓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且安全,值得临床实施与推广应用.

    作者:江刚;张卫东;彭敏恋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上海市社区医生肺功能知识问卷调查

    目的 了解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肺功能仪配置及社区医生肺功能基本知识知晓情况.方法 由上海市医学会呼吸分会基层呼吸疾病防治联盟组织,于2016年6月至12月,以问卷形式对上海市16个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学历、职称、所在医院是否有肺功能仪、何人操作肺功能、肺功能检查包括哪些项目、可以协助诊断哪些疾病、肺功能检查禁忌证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的肺功能诊断标准等.结果 共13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63名医生参与此项调查.27家(20.6%)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简易肺功能仪.910名(94.5%)医生知晓肺功能检查.“肺功能检查包括哪些项目”回答正确者458人(50.3%);“肺功能检查有助于诊断何种疾病?”和“哪些疾病需要随访肺功能?”回答正确者分别为71人(7.8%)和84人(9.2%);“哪些情况不可以做肺功能?”仅有4人(0.4%)回答正确;诊断慢阻肺的肺功能标准仅有218人(24.0%)回答正确.结论 在上海,配备肺功能仪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比例较低,社区医生对肺功能以及相关的知识还比较缺乏.目前慢阻肺已纳入分级诊疗的试点疾病,因此迫切需要对社区医院相关人员进行教育及培训,提高认识.

    作者:上海市医学会呼吸分会基层呼吸疾病防治联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Nrf2-ARE途径调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泡巨噬细胞功能的研究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点呈进行性加重,且多与肺部对有害颗粒或气体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的慢性疾病.其致病因素及发病机制主要包括慢性炎症反应、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氧化应激和上皮细胞凋亡等方面,其中氧化应激是造成慢阻肺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1].目前,多数研究表明慢阻肺患者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降低是慢阻肺的重要特征,为此国内外学者从肺泡巨噬细胞功能与氧化应激方面等角度对慢阻肺进行分析,发现Nrf2-ARE途径在肺泡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抗炎等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2-4],本文就Nrf2-ARE途径与肺泡巨噬细胞功能在慢阻肺中的关系作一阐述.

    作者:陈启宪;刘朝晖;梁志科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氢气对肺移植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

    当前肺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肺疾病的终方案,但其长期存活率和成功率都偏低.其中肺缺血再灌注损伤(lung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LIRI)是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氢气作为一种新型绿色能源和能量储存媒介,已广泛用于深海潜水和烧伤的治疗中.此外,氢气对心、脑、肾等器官的氧化应激损伤也具有保护作用:可通过抗炎症反应、抗氧化应激、抗凋亡、稳定线粒体、保护细胞等机制保护器官功能.氢气对肺移植相关损伤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本文就氢气对肺移植保护的可能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张梦荻;周华成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抑癌基因PTEN与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FP)是一种呈慢性进展不可逆和致死性的特发性间质性肺病,肺间质成纤维细胞广泛增殖,细胞外基质沉积并终导致肺结构重塑或破坏.其发病机制仍不明确,临床表现具有异质性,尚缺乏早期诊断方法[1-6].过去10年间,IPF总体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年发病率为(4.6~16.3)/100 000,患病率(13~ 20)/100 000,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1.5~1.7:1),不同人种间无显著差异,吸烟和有害粉尘暴露是独立危险因素[7-8].IPF发病率随年龄逐渐升高,平均就诊年龄为66岁(55~75岁),目前认为IPF是年龄相关性疾病,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端粒驱动、表观修饰异常有关[1,9].明确诊断后该病的平均生存期约为2.5~5年[1].

    作者:刘春雨;高占成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孕期摄入维生素E对哮喘的影响

    哮喘属于多种细胞和组织参与的多表型气道炎性疾病.在哮喘急性发作时,激活的炎性细胞、相关的免疫刺激等均会使细胞释放氧化剂,其过氧化所产生的代谢物质会引起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刺激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导致气道狭窄,从而引发一系列哮喘症状.维生素E (vitamin E,VE)作为抗氧化剂之一,在保护神经系统、肌肉组织和视网膜等组织器官免受氧化损伤方面有着一定效果,主要机制是维生素E的抗氧化特性可以保护组织和细胞免受由氧化脂肪和其他化学物质产生的自由基及其他炎性介质的破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出生前的一些因素可能对儿童变应性疾病有关,甚至会影响成年后疾病的发展[1].如果孕期补充维生素E可以早期干预并防止哮喘的发生,那么就可以降低整体人群的哮喘发病率.

    作者:高云;高杰;罗凤鸣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大气颗粒物对肺部微生态的影响及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中的作用

    大气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PM)是指空气中悬浮的混合污染物,包括烟雾、灰尘、固体或液体的复杂混合物,以及多种生物成分,主要来源于自然现象(如沙尘暴)、工业生产、生物燃料使用和交通相关活动.大气PM的暴露与多种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有着明显的相关性[1-2].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大气PM暴露显著增加呼吸系统疾病的患病风险[3-5],我们发现这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上表现得尤为明显[6-7],而减少PM暴露的浓度能够改善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和减少急性发作[8].

    作者:李乃健;李冰;冉丕鑫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阿奇霉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肺血管重构的影响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肺血管重构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将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阿奇霉素干预组(C组).B组与C组采用烟熏+气管内注射脂多糖的方法复制慢阻肺大鼠模型,C组于第15d开始,每日烟熏前1h,予以阿奇霉素50 mg/kg灌胃,A、B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6周后处死大鼠.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维多利亚蓝+Van Gieson染色观察肺小动脉形态学改变,ELISA法检测血清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含量,免疫组化检测OPN蛋白表达,荧光定量PCR检测OPN mRNA的表达.结果 与A组比较,B、C组肺血管炎症程度、肺血管重构较明显,C组肺血管炎症程度和肺血管重构较B组轻.B、C组血清OPN含量、肺组织OPN蛋白表达、肺组织OPN mRNA表达量高于A组,C组血清OPN含量、肺组织OPN蛋白表达、肺组织OPN mRNA表达量较B低.血清OPN含量、肺组织OPN蛋白表达、肺组织OPN mRNA表达量与肺血管炎症程度和血管重构成正相关.结论 阿奇霉素可减轻慢阻肺大鼠肺血管炎症及肺血管重构,其机制可能与抑制OPN的表达有关.

    作者:樊梅;邓俊;王宋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NLRP3炎性小体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机体炎症反应中作用的研究

    目的 研究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炎性小体及其下游炎症因子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和健康人之间表达的差异,揭示NLRP3炎性小体在慢阻肺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5月住院的40例慢阻肺患者纳入急性加重期组,其经过治疗进入稳定期后纳入稳定期组,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采集各组一般资料和外周血,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NLRP3 mRNA水平,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白细胞介素-18 (IL-18)和白细胞介素-1β (IL-1β)水平.结果 急性加重期组慢阻肺患者的NLRP3 mRNA、IL-18和IL-1β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期组[2.11±0.77,12.79 (7.10,43.13) pg/ml,17.02 (8.36,52.21) pg/ml比1.60±0.44,10.66 (6.32,18.59) pg/ml,13.34 (7.07,16.89) pg/ml,P<0.05].急性加重期组慢阻肺患者的NLRP3 mRNA、IL-18和IL-1β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2.11±0.77,12.79 (7.10,43.13)pg/ml,17.02(8.36,52.21) pg/ml比1.00±0.49,6.29 (4.73,7.93) pg/ml,5.93(4.81,9.67) pg/ml,P<0.05].稳定期组慢阻肺患者的NLRP3 mRNA、IL-18和IL-1β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60±0.44,10.66 (6.32,18.59) pg/ml,13.34 (7.07,16.89) pg/ml比1.00±0.49,6.29(4.73,7.93) pg/ml,5.93 (4.81,9.67) pg/ml,P<o.05].急性加重期组血浆IL-18水平和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r=0.372,P<0.05;r=0.386,P<0.05);急性加重期组NLRP3 mRNA表达量和稳定期组NLRP3 mRNA表达量均与CAT评分正相关(r=0.387,P<0.05;r=0.399,P<0.05).结论 NLRP3炎性小体参与慢阻肺患者的机体炎症反应.

    作者:何子凡;高岩;王晓玲;许西琳;刘冬;卢献灵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CTRP5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外周血清中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5 (complement C1q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lated protein 5,CTRP5)的含量变化及其与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收集我院呼吸科住院和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患者各30例,选择同时间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者30名为正常对照组.测定三组研究对象血清CTRP5和hs-CRP的含量,并进行肺功能检查,测定FEV1/FVC和FEV1%pred.结果 急性加重期组血清CTRP5、hs-CRP含量均高于稳定期组和正常对照组,稳定期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急性加重期组与稳定期组FEV1/FVC均低于正常对照组,急性加重期组亦低于稳定期组.三组FEV1%pred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进一步比较,急性加重期组和稳定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两组均低于正常对照组.无论急性加重期组还是稳定期组,CTRP5与hs-CRP均呈正相关,CTRP5与FEV1/FVC、FEV1%pred值均呈负相关.结论 慢阻肺患者血清中CTRP5、hs-CRP的含量增高,不同时期CTRP5均与hs-CRP呈正相关,与FEV1/FVC、FEV1%pred呈负相关.提示CTRP5参与慢阻肺的炎症发病的全过程,但确切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解小云;宋艳红;于雪梅;荣淑慧;刘景彬;刘兰香;续丽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膈肌浅快呼吸指数对机械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撤机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膈肌浅快呼吸指数(diaphragm rapid shallow breathing index,D-RBSI)对机械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撤机结果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76例机械通气慢阻肺患者.患者通过撤机筛查后以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模式进行自主呼吸试验(spontaneous breathing test,SBT),SBT开始后10 min或SBT失败时记录患者的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和潮气量,并利用床旁超声测量患者的膈肌活动度(diaphragmatic displacement,DD).以RR和DD的比值(RR/DD)计算D-RBSI,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D-RBSI对机械通气慢阻肺患者撤机结果的预测价值.结果 共有28例患者撤机失败.成功组和失败组患者的年龄和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无明显差异.成功组患者DD大于失败组[(22±6) mm比(13±5) mm,P<0.001)],RBSI和D-RBSI均低于失败组[RBSI:(40±14)次/(min.L)比(52±20)次/(min.L),P=0.003;D-RBSI:(0.95±0.51)次/(min.mm)比(1.79±0.83)次/(min.mm),P<0.001)].两组患者的RBSI和D-RBSI之间相关性良好(R2=0.778,P<0.001).D-RBSI对患者撤机结果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高于RBSI[(0.85比0.75,P<0.001)],D-RBSI>1.13次/(min.mm)预测撤机失败的敏感性为0.82,特异性为0.81.结论 超声监测机械通气慢阻肺患者SBT时D-RBSI可有效判断其撤机结果.

    作者:窦志敏;李红;朱磊;陈启明;李斌;刘健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益生菌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影响的系统评价

    目的 系统评价益生菌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OVID、Cochrane Library、EMbase、Sciencedirect、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NKI及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限从建库起至2017年8月.同时手工检索相关数据资源.收集益生菌用于预防VAP的随机对照试验,用改良版Jadad量表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纳入文献16篇.预防性使用益生菌能够降低VAP的发生率[RR=0.71,95%CI (0.62,0.80),P<0.000 01]、ICU住院天数[MD=-3.28,95%CI (-6.15,-0.41),P=0.03]及总抗生素使用天数[MD=-2.47,95%CI (-4.89,-0.04),P=0.05],但并不能降低ICU死亡率[RR=0.99,95%CI (0.74,1.32),P=0.94]、医院死亡率[RR=0.77,95%CI (0.58,1.01),P=0.06]、28天死亡率[RR=1.01,95%CI (0.69,1.47),P=0.97]、90天死亡率[RR=1.00,95%CI(0.72,1.37),P=0.99]、医院住院天数[MD=-0.68,95%CI(-3.88,2.52),P=0.68]、机械通气时间[MD=-2.17,95%CI(-4.78,0.44),p=0.10]以及腹泻发生率[RR=0.96,95%CI(0.80,1.14),P=0.62]等.纳入研究均无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益生菌的使用能显著降低VAP的发生率,但对死亡率、医院住院天数、机械通气时间、腹泻的发生率无显著影响.鉴于研究设计间存在一定异质性,尚需更多设计严谨的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以增加证据的强度.

    作者:魏璐;张先红;王琪;余静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三种评分系统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危险度分层及病情评估中的应用

    目的 采用肺炎严重度指数(pneumonia severity index,PSI)和CURB-65、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三种评分系统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危险度分层及严重程度和预后进行评估比较,以获得可靠的诊治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4月上海市徐汇区大华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收治的125例65岁以上老年C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入院第1~3 d内进行PSI和CURB-65、APACHEⅡ评分,根据评分结果进行危险度分层,分为低危、中危、高危组.比较各组病死率和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入住率,评估各系统预测死亡和入住ICU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OC curve,AUC)、比较三种评分预测患者病死率方面两两之间的一致性及吻合度.结果 PSI、CURB-65、APACHEⅡ评分三种评分方法将大部分患者划分为低危组(分别为48.8%、64.0%、52.8%),划为中危组的患者分别为37.6%、23.2%、32.0%,小部分划为高危组(分别为13.6%、12.8%、15.2%).PSI评分高危组、CURB-65评分高危组、APACHEⅡ评分高危组的病死率分另为41.3%、62.5%、47.4%,三种评分高危组ICU入住率分别为88.3%、100.0%、94.7%.PSI、CURB-65、APACHEⅡ三种评分预测死亡的敏感性分别为50.0%、71.4%、64.3%;三种评分预测入住ICU的敏感性分别为46.8%、50.0%、59.3%;而PSI、CURB-65、APACHEⅡ三种评分对预测死亡及入住ICU的特异性均在90%以上.三种评分预测死亡及入住ICU的AUC差别不大:PSI、CURB-65、APACHEⅡ三种评分预测死亡的AUC分别为0.893、0.871、0.880;三种评分预测入住ICU的AUC分别为0.949、0837、0.949.而三种评分预测患者死亡的风险两两之间的一致性均较好(P>0.05).结论 三种评分系统对预测老年CAP患者的住院病死率、ICU入住率均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对预测老年CAP患者死亡风险较一致.CURB65评分预测死亡风险敏感性高,对识别高死亡风险患者更有意义;而APACHEⅡ评分预测入住ICU敏感性高,在识别重症患者有较好的价值,对于选择合适的诊疗地点更有意义.

    作者:孔庆华;白久武;王晓如;徐金富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与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4年11月至2017年8月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285例成人CAP患者的病历资料.用肺炎严重度指数(pneumonia severity index,PSI)对CAP病情严重度进行评估,将患者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三组.收集同期门诊体检检查结果合格的60例就诊者为健康对照组.描述不同危险度分层PSI分数、RDW值、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的分布.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各指标的相关关系.通过一般线性回归构建方程,计算RDW(%)的阈值,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PSI分数的影响因素.结果 危险度分层越高,PSI分数越高,RDW值越高,PCT值越高,CRP值越高,NEU%值越高.RDW与PCT、CRP、NEU%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17、0.252、0.318,均P<0.05).PSI分数与RDW、PCT、CRP、NEU%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37、0.598、0.557、0.482,均P<0.05).RDW与PSI评分呈正相关(r=-0.537,P<0.05).RDW(%)的阈值分别为14.514、19.04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RDW、PCT、CRP、NEU%均是PSI分数的影响因素,解释了PSI分数变异率的46.9%.结论 RDW与CAP病隋严重程度有关,可以预测CAP严重程度.

    作者:张静;刘冬;许西琳;赵越;辛雯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纵隔海绵状血管瘤一例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5岁.2014年9月17日以“反复咯血丝痰伴气促2年,加重2周”就诊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并入院治疗.患者起病初期曾就诊于广州市胸科医院,考虑“结核性胸膜炎”,予以诊断性抗结核药物治疗6个月,患者咳血丝痰、气促症状均无明显缓解.随即就诊于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行胸部CT示少量胸腔积液,左肺及右下肺后基底段炎症,未除外部分伴支气管扩张,行超声支气管镜检查,取活检未见肿瘤细胞,行纵隔镜淋巴结活检术,病理诊断为淋巴滤泡增生,未见肿瘤细胞,未见肉芽肿性炎.入我院后专科检查: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胸骨无压痛,左侧胸廓饱满,语颤减弱,无胸膜摩擦感,叩诊浊音,左肺呼吸音消失,双肺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及胸膜摩擦音.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余查体未发现明显阳性体征.患者半年内体重下降5 kg.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其他恶性疾病等病史.

    作者:李达仕;马为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以克莱恩费尔特综合征和马凡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肺栓塞一例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6岁,因“反复胸闷4年”入院.查体:神清,身高195 cm,外观明显高于常人,双上肢细长,下垂可达膝关节,双手小关节可及数个质地较硬的结节,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活动度差,无明显红肿及皮肤破溃,触之无明显压痛;左膝关节呈外翻畸形,脊柱未见明显侧弯畸形等异常;头发稀疏,色淡黄,无胡须,口唇呈中度紫绀表现,颜面部稍肿胀,呈轻度满月脸表现;听诊未闻及明显心脏杂音及肺部啰音.入院血液学检查提示:BNP、肌钙蛋白、风湿相关指标等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提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Ⅲ、avF、v1-v4T波倒置.心脏超声提示:右室内径35 mm,右房左右径49 mm,LVEF 54%,肺动脉增宽.

    作者:罗潇;徐劲松;黄青霞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急性纤维索性机化性肺炎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一例

    急性纤维素性机化性肺炎(acute fibrinous andorganizing pneumonia,AFOP)是间质性肺炎的一种罕见病理类型,于2002年由Beasley等[1]通过对17例急性/亚急性肺损伤患者进行研究而首次提出.AFOP的组织学特征为肺泡腔内多量纤维素沉积并形成均质嗜酸性的纤维素球,受累肺泡的肺泡间隔内可见急、慢性炎症细胞或少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肺泡间隔可增宽,伴Ⅱ型肺泡上皮增生,病变之间的肺组织基本正常[1].AFOP可以是特发性,也可以继发于感染、结缔组织疾病、环境暴露、药物不良反应和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等[2].以往的文献已报道多例与结缔组织疾病相关的AFOP,包括如胶原血管病、多发性肌炎、纤维肌痛病、青少年皮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未分类结缔组织病、过敏性肺炎等[2],亦有报道与干燥综合征相关[3],但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的AFOP报道罕见.本例AFOP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明确,疗效良好,特报道以供同道借鉴.

    作者:黄贤平;谢树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B1胸腺瘤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及肺结核一例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48岁,主因“间断咳嗽、咳痰伴气促、胸痛5个月余”于2016年7月15日人住我院呼吸科.患者5个多月前受凉后出现间断咳嗽,咳少量白色泡沫样痰,伴气促,活动后加重,平卧不受限,伴右侧胸痛,以深吸气后明显,伴四肢关节疼痛,无红肿,无发热、咯血,无盗汗、消瘦等不适.该患者2016年3月曾就诊于我院,2016年3月7日查胸部平扫及增强CT(图1),结果示:(1)前上纵隔富血供结节灶,考虑胸腺瘤;(2)两肺多发结节灶;(3)右肺中叶炎性纤维化;(4)纵隔及两腋窝多发肿大淋巴结.

    作者:崔紫阳;胡玲玲;王吴辰;王红阳;戈艳蕾;李立群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再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慢性咳嗽的关系

    2013年,我们曾撰文阐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syndrome,OSAHS)与慢性咳嗽的关系[1],其后又有类似的文章陆续发表[2].但我们认为国内呼吸学界的重视程度仍然是不够的,特别是没有引起国内咳嗽诊治指南制定组专家的重视.正确的诊断和有效的防控慢性咳嗽对于促进呼吸道疾病的防治,提高国人健康水平,降低社会医疗负担和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而我们认为有必要对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咳嗽的关系再次进行深入的探讨.

    作者:何权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血清可溶CD146在判定肺腺癌EGFR-TKI获得性耐药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CD 146 (soluble CD 146,sCD146)判定肺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耐药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郑州大学人民医院确诊的肺腺癌EGFR敏感患者144例,根据服用TKI药物时间的不同将其分为未服药组(31例)、服药治疗1~3个月组(25例)、服药治疗4~6个月组(19例)、服药治疗7~12个月组(25例)、服药治疗耐药组(24例)以及服药治疗超过1年未耐药组(20例).采用ELISA和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血清sCD146、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比较血清sCD146、CEA、NSE在不同服药时间段的差异,同时分析血清sCD146与肿瘤标志物CEA、NSE以及肿瘤临床相关指标(年龄、性别、肿瘤分期、有无远处转移、肿瘤直径、病灶数量)的关系.结果 未服药组血清sCD146水平低,与其他所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服药治疗1~3个月组血清sCD146水平高(即服药初期水平高),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且在未耐药前血清sCD146水平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耐药组sCD146水平较所有服药未耐药组水平有明显下降趋势(均P<0.05),但仍显著高于未服药组(P<0.05).服药治疗超过1年未耐药组血清sCD146水平与服药治疗在1年内未耐药组水平相当(p>0.05),且显著高于未服药组和耐药组水平(均P<0.05).六组间的血清CE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NSE水平4~6个月组与7~12个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其余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sCD146与血清CEA、NSE无相关性,与性别、年龄、肿瘤分期、肿瘤直径、病灶数量也均无相关性(均P>0.05),与有无远处转移有相关性(P<0.05).结论 sCD146可能参与了TKI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机制以及TKI的耐药机制,并有望成为监测TKI药效和判断TKI耐药的血清学指标.

    作者:刘畅;马利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急性肺损伤早期预测评分法在肺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三种肺损伤早期预测评分方法对筛选肺癌术后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高危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方便抽样法,对某三甲医院因肺癌行肺部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ALI诊断柏林标准分为术后发生ALI组和非ALI组.应用三种肺损伤早期预测评分方法进行评分,包括肺损伤评分系统(lung injury prediction score,LIPS)、术后肺损伤评分系统(surgical lung injury prediction,SLIP) 和SLIP-2.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评分结果的差异性;同时分析三种评分方法的相关性;绘制并分析患者评分结果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结果 共纳入400例肺癌手术患者.术后发生ALI者38例(9.5%),其中2例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入重症监护病房抢救,无死亡病例.发生ALI组患者的预测评分均高于非ALI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而且三种评分方法存在良好相关性(均P<0.001).三种评分方法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OC curve,AUC)均大于0.8,对早期预测肺癌术后ALI高危患者均具有较好诊断价值,其中LIPS的AUC为0.833,95%CI (0.79,0.87),高于其他两种方法.结论 LIPS、SLIP与SLIP-2三种预测评分方法均可以应用于早期预测肺癌术后ALI高危患者,其中LIPS优于其他两种方法.

    作者:刘春燕;徐仁华 刊期: 201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