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国际刊号:1671-6205
  • 国内刊号:51-1631/R
  • 影响因子:1.30
  • 创刊:2002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四川
  • 语言:中文
  • 邮发:62-246
  • 全年订价:25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剑桥科学文摘,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哥白尼索引(波兰)
  • 美国《化学文摘》收录
  • 呼吸系统疾病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18年4期文献
  • 外周血维生素D水平在评价危重症患者机械通气撤机结局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外周血维生素D水平在评价危重症患者机械通气撤机结局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危重症机械通气时间>48 h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收集入院时和自主呼吸测试(SBT)前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 (OH)D3]水平,同时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按照撤机结局将患者分为撤机成功组和撤机失败组.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维生素D水平与撤机失败的关系,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其对撤机失败的预测价值.结果 纳入的130例患者中,撤机失败46例(35.38%);与撤机成功组比较,撤机失败组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偏高,住重症监护病房时间较长,SBT前呼吸频率、呼吸浅快指数、C反应蛋白、N-末端脑钠肽前体、血肌酐均偏高,白蛋白偏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撤机失败组入院时、SBT前25 (OH)D3水平分级均差于撤机成功组(均P<0.05);撤机失败组入院时、SBT前血清25 (OH)D3水平均低于撤机成功组[入院时:(18.16±4.33) ng/ml比(21.60±5.25) ng/ml,P<0.05;SBT前:(13.50±3.52) ng/ml比(18.61±4.30) ng/ml,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SBT前25 (OH)D3缺乏是撤机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257、2.613,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入院时、SBT前25 (OH)D3水平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2和0.836,敏感性分别为80.3%和85.2%,特异性分别为69.0%和71.0%.结论 危重症患者25 (OH)D3不足或缺乏较为常见,其水平越低则撤机失败风险越高,可能是撤机失败的独立预测因素.

    作者:唐荣;梁建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哮喘患者外周血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的表达研究

    目的 探讨哮喘患者外周血血清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 (PD-1)、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及辅助性T细胞(Th细胞)的表达.方法 以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41例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病情分为急性发作组(20例)和慢性持续组(21例),另选18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患者在起病人院时抽取外周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PD-1、IFN-γ、IL-4的浓度,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h1、Th2及Th1/Th2的表达.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慢性持续组、急性发作组外周血PD-1、IFN-γ浓度降低,IL-4浓度升高,Th1细胞比率、Th1/Th2比值降低,Th2细胞比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慢性持续组比较,急性发作组外周血PD-1、IFN-γ浓度更低,IL-4浓度更高,Th1细胞比率、Th1/Th2比值更低,Th2细胞比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急性发作组PD-1与IFN-γ、Th1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78和0.712,均P<0.05),与IL-4、Th2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745和-0.700,均P<0.05).结论 哮喘患者外周血PD-1降低,急性发作组更低,且与常规的哮喘检测指标呈相关性.

    作者:张趁英;吴兴萍;李春华;李家树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两种表皮生长因子抑制剂下调肿瘤抑制素M抑制博来霉素诱导的小鼠肺纤维化

    目的 比较两种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吉非替尼和厄罗替尼对肿瘤抑制素M(OSM)及下游通路的调节作用,以及对博来霉素诱导小鼠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40只SPF级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气管内雾化)、博来霉素组(博来霉素3 mg/kg气管内雾化)、吉非替尼组(博来霉素3 mg/kg气管内雾化后吉非替尼20 mg·kg-1·d-1灌胃)以及厄罗替尼组(博来霉素3 mg/kg气管内雾化后厄罗替尼25 mg·kg-1·d-1灌胃).实验第14d使用小动物CT对小鼠进行胸部CT检查,检查完毕后收集小鼠肺组织,行HE、Masson染色,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cL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OSM、JAK1、p-JAK1、STAT3、p-STAT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吉非替尼和厄罗替尼处理后,小鼠胸部CT影像中肺部渗出及纤维化病灶较博来霉素组明显减少,肺组织病理损伤及纤维化损伤均较博来霉素组明显减轻(均P<0.05),α-SMA蛋白、OSM蛋白、p-JAK1/JAK1、p-STAT3/STAT3表达较博来霉素组明显下调(均P<0.05).吉非替尼和厄罗替尼的上述作用无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 两种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和厄罗替尼均能抑制博来霉素诱导的小鼠肺纤维化,其抑制作用相近,机制可能与下调OSM蛋白的表达以及下游JAK/STAT通路的磷酸化密切相关.

    作者:郑林鑫;陈灿;麦玉梅;李理;李伟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巨噬细胞对急性肺损伤后炎症的消解与组织修复的研究进展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是指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导致的急性、进行性、缺氧性急性呼吸衰竭,其临床的主要特征是肺水肿、肺萎陷、难治性低氧血症,其病理生理特征主要有肺容积减少、肺顺应性降低以及严重的通气/血流比例失调.ALI发展至严重阶段被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出现低氧血症,双肺透光度降低,肺内分流和生理无效腔增加,肺顺应性降低,可导致呼吸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1].引起ALI/ARDS的病因比较复杂,如感染、脓毒血症、外伤、休克、中毒等,其中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为主要的原因,而内毒素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正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主要致病因素[2].

    作者:何园;张硌;刘慧莹;柏长青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降钙素原在肺部感染诊治中的价值

    肺炎是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不适当的抗生素治疗会增加耐药菌株,影响预后.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的使用可以改善细菌感染的诊治.本文就PCT在肺炎中的指导作用做一综述.1 PCT的生化特点PCT是一种由116个氨基酸构成的多肽,分子量为13 kDa,由位于11号染色体(11p15.4)上的CALC-1基因编码产生.生理状况下,该基因主要在甲状腺C细胞转录翻译,PCT由N-残端(NProCT)、降钙素、降钙蛋白(CCP-1或katacalcin)构成,血清含量极低,一般不超过0.05 ng/mL[1].

    作者:王健珍;曹大伟;张新日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糖皮质激素敏感性降低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糖皮质激素是机体内极为重要的一种类固醇激素,由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调控,在人体应激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也是临床常用的抗炎和免疫抑制剂,它在机体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免疫调节以及炎症反应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临床中通常用于治疗炎症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癌症[1].糖皮质激素主要是通过结合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发挥后续作用,但对糖皮质激素反应的敏感性则因人而异,甚至在同一个体的不同组织中也不相同.

    作者:王圆方;林江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或不伴低氧血症患者外周血MCP-1、SAA蛋白及mRNA水平与认知功能损伤关系探讨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伴或不伴低氧血症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与认知功能的关系,以期为慢阻肺患者筛查预测早期认知功能损伤的血清学指标,同时探讨低氧血症在认知障碍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纳入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62例慢阻肺患者,依据血气分析将其分为慢阻肺缺氧组(25例)和慢阻肺无缺氧组(37例),同期30例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慢阻肺患者及对照人群血清MCP-1、SAA浓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中MCP-1、SAA的mRNA表达水平,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量表)进行认知功能测定.分析三组人群在血清MCP-1、SAA水平及外周血MCP-1 mRNA、SAA mRNA水平表达有无差异及与认知功能损伤的关系.结果 血清MCP-1、SAA水平及外周血单核细胞MCP-1 mRNA、SAA mRNA水平表达水平趋势一致,慢阻肺患者血清MCP-1、SAA水平及外周血单核细胞MCP-1 mRNA、SAA mRNA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慢阻肺缺氧组和慢阻肺无缺氧组MoCA评分总分较对照组低,其中缺氧组MoCA评分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SAA、MCP-1水平及外周血单核细胞MCP-1 mRNA、SAA mRNA水平与MoCA总分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 慢阻肺患者血清SAA、MCP-1水平及外周血单核细胞MCP-1 mRNA、SAA mRNA水平高低与患者认知障碍程度呈正相关,低氧血症可能是慢阻肺患者发生认知功能受损的因素之一.

    作者:戈艳蕾;刘聪辉;张嘉宾;崔紫阳;李立群;张盼盼;谭曦舒;王红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 (SIRT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本院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40例、慢阻肺稳定期患者3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体检健康者2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进行肺功能检查.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蛋白免疫印迹检测血清SIRT1、核因子-κB (NF-κB)、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慢阻肺稳定期组和慢阻肺急性加重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及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均显著降低(均P<0.05).与慢阻肺稳定期组相比,慢阻肺急性加重组患者FEV1%pred及FEV1/FVC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慢阻肺稳定期组和慢阻肺急性加重组患者血清SIRT1水平均显著降低,而NF-κB和MMP-9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与慢阻肺稳定期组患者相比,慢阻肺急性加重组患者血清SIRT1水平显著下降,而NF-κB和MMP-9水平均显著增加(均P<0.05).经Pearson直线相关法分析,血清SIRT1水平与慢阻肺患者FEV1%pred (P<0.05)、FEV1/FVC (P<0.05)等肺功能指标呈显著正相关.血清SIRT1水平与NF-κB(P<0.05)、MMP-9 (P<0.05)蛋白表达水平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慢阻肺患者血清SIRT1水平降低与肺功能下降相关,有可能作为慢阻肺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作者:郭国华;肖建宏;宋彬;曾林淼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预后评估价值研究

    目的 研究无原发甲状腺疾病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疾病预后的关系,并探讨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1月于北京积水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因慢阻肺急性加重住院的患者239例,男149例,女90例,年龄42 ~ 92岁,平均(77.7±8.9)岁.入院时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总甲状腺素(TT4)、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促甲状腺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根据预后分为治疗好转组和死亡组.进行两组间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比较,以及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疾病转归的相关性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不同甲状腺激素指标对于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并确定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死亡发生风险的甲状腺激素佳预测值.结果 慢阻肺急性加重治疗好转组血清TT4、TT3、FT4、FT3明显高于死亡组[TT4:(89.35±21.45) nmol/L比(76.84±21.33) nmol/L;TT3:(1.05±0.34) nmol/L比(0.72±0.19) nmol/L;FT4:(16.17±2.91) pmol/L比(14.45±2.85) pmol/L;FT3:(3.06±0.81) pmol/L比(2.24±0.72) pmol/L,P<0.05].两组间血清TS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98 (0.54~ 1.83) mIU/L比0.57 (0.31~1.84) mIU/L,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血清TT4、TT3、FT4、FT3与死亡发生呈显著相关(r值分别为0.226、0.417、0.220、0.387,均P<0.05),血清TSH与死亡发生无显著相关性(P>0.05).拟合不同甲状腺激素指标(TT4、TT3、TSH、FT4、FT3)与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发生死亡关系的ROC曲线,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9、0.793、0.588、0.655、0.772.对于预测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死亡发生风险,TT3优于其他甲状腺激素指标.当血清TT3=0.85 nmol/L时,Youden指数大(0.486),敏感性70.2%,特异性78.3%,为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死亡发生风险的TT3佳预测值.结论 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预后密切相关,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程洋;戴丽;夏国光;张运剑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浆前白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与超敏C反应蛋白、体重指数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在治疗前后血浆前白蛋白(PA)、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分析PA、Hcy与hs-CRP及体重指数(BMI)的相关性.方法 将GOLD肺功能为Ⅲ~Ⅳ级的慢阻肺急性加重住院患者132例作为试验组,健康体检者4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后及对照组血浆PA、Hcy和hs-CRP水平,并测定其主要肺功能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PA水平明显降低[(146.49±36.53) mg/L和(219.60±41.29) mg/L比(269.48±42.63) mg/L],治疗前后血浆Hcy水平明显升高[(16.44±5.21)μtmol/L和(12.61±4.56)μmol/L比(10.13±3.25) μmol/L],治疗前后hs-CRP水平明显升高[(45.24±29.94) mg/L和(7.71±3.41) mg/L比(5.01±1.52) mg/L](均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PA、Hcy及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均P<0.01).治疗前后的血浆PA值分别与治疗前后hs-CRP水平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07和-0.199,均P<0.05),与BMI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573和0.550,均P<0.01).结论 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与健康对照者间的血浆PA、Hcy及hs-CRP水平均有显著差异,PA与hs-CRP呈负相关,与BMI呈正相关.检测血浆PA及Hcy有助于判断慢阻肺患者的病情和疗效,PA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炎症水平及营养状态.

    作者:聂晓红;张意;何瀚夫;谷琴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湖南省2013至2017年人感染H7N9禽流感成人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总结和分析湖南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特征,为该病的防控、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湖南省2013年3月1日至2017年4月20日期间报告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实验室确诊病例91例,除外年龄<18岁(n=2)及重要数据缺失(n=10)的患者,共79例H7N9患者纳入分析.总结该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临床特点及抗病毒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湖南省内人感染H7N9禽流感发病集中在第二波和第五波,第五波中患病人数超过前4波总和,但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及病死率并无明显变化.第五波中抗病毒药物应用更积极,从发病到抗病毒药物使用时间比第二波短[(6.3±2.4)d比(7.6±2.4)d,P=0.04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休克是H7N9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4.683,95%CI 1.136~19.301,P=0.033).奥司他韦组、奥司他韦+帕拉米韦组、帕拉米韦组患者的病死率无显著差异.结论 湖南省第五波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较前扩散,但临床特征变化不大,抗病毒治疗应更加积极.休克是H7N9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奥司他韦和帕拉米韦联合抗病毒并不显著改善病死率.

    作者:易丽姗;胡成平;张恒娇;李再清;杨湘永;周永升;李炽观;贺喜强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不同免疫状态肺隐球菌病3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肺隐球菌病患者的免疫状态与临床特点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8月至2017年10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确诊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阴性的32例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肺隐球菌病易患因素将32例患者分成免疫正常组(13例)和免疫低下组(19例).比较在不同免疫状态下的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32例患者全部因有临床症状就诊,咳嗽为常见,其次为咳痰、发热、胸闷、胸痛、咯血等,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胸部CT显示病变累及肺上叶的免疫正常组2例(6.3%),免疫低下组5例(15.6%),累及肺下叶的免疫正常组9例(28.1%),免疫低下组12例(37.5%);病变形态为结节肿块型的免疫正常组10例(31.3%),免疫低下组0例;病变表现为浸润型的免疫正常组1例(3.1%),免疫低下组8例(25.0%);病变呈混合型的免疫正常组2例(6.3%),免疫低下组11例(34.4%).32例患者中有5例并发隐球菌脑膜炎,其中2例伴有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升高.结论 免疫状态不同时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免疫正常组胸部CT主要表现为结节肿块型,免疫低下组主要表现为浸润型和混合型.根据患者免疫状态合理选择治疗方案.

    作者:张燕相;董丽霞;曹洁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慢性肺曲霉病基础疾病108例回顾性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肺曲霉病(CPA)的基础疾病.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原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收治的CPA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 总共收治108例CPA患者,其中87例有基础疾病,21例无基础疾病.务农者比例66.7%,该比例在无基础疾病组更高(85.7%比62.1%).慢性坏死性肺曲霉病(CNPA)是多见的类型(72/108,66.7%),在无基础疾病组中的占比高于基础疾病组(85.7%比62.1%),在系统性基础疾病组中的占比高于仅肺部基础疾病组(82.8%比51.7%).慢性空洞性肺曲霉病均合并肺部基础疾病(24/108,22.2%).基础疾病组以陈旧性肺结核(40.2%)、支气管扩张症(39.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5.6%)等慢性肺部疾病多见.系统性因素以糖尿病(16.1%)和糖皮质激素使用(13.8%)多见.结论 患者无论有无基础疾病均可发生CPA.CNPA是常见的类型,其比例在无基础疾病及系统性基础疾病组更高.务农可能是CPA的危险因素.慢性肺部疾病是常见的基础疾病.糖尿病和使用糖皮质激素是常见的系统性因素.

    作者:李培;苏欣;施毅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肺奴卡菌病合并曲霉感染三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总结肺奴卡菌病合并曲霉感染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中日友好医院收治的3例肺奴卡菌病合并曲霉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奴卡菌”、“曲霉”组合为检索词,通过万方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均未检索到相关文献.以“nocardiosis”及“aspergillosis”在PubMed数据库检索到国外文献9篇,均为个案报道.结果 本院3例患者均通过病原学检测明确为肺奴卡菌病,同时符合肺曲霉感染的临床诊断标准.其中2例病原学结果为烟曲霉,1例病原学未检测到曲霉,但血清和肺泡灌洗液GM试验检测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水平显著升高.结论 肺奴卡菌病合并曲霉感染易发生于免疫抑制患者,病原学检测对于诊断十分关键.

    作者:吴小静;黄絮;冯莹莹;顾思超;李敏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牛奶灌胃减轻大鼠急性百草枯中毒肺损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牛奶灌胃对大鼠百草枯中毒肺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其中5只为空白对照组,牛奶实验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各20只.百草枯染毒后1h进行干预,染毒后3、6、24、48 h(每个时间点5只)处死大鼠,取肺组织进行组织切片,血液送检分析百草枯浓度.结果 中毒后3、6、24和48 h牛奶实验组大鼠血浆百草枯浓度[(0.544±0.037)μg/ml、(0.460±0.047) μg/ml、(0.374±0.032) μg/ml和(0.126±0.031) μg/ml]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3.592±0.164) μg/ml、(3.054±0.165)μg/ml、(2.350±0.184)μg/ml和(0.736±0.080)μg/ml](均P<0.05).组织病理学结果提示牛奶实验组大鼠肺组织的炎症细胞浸润、肺充血水肿及肺实变等损伤情况较生理盐水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论 牛奶灌胃可降低百草枯中毒大鼠的血浆百草枯浓度,减轻肺组织损伤.

    作者:张璐;李响;沈国锋;倪菊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不同运动策略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响

    目的 比较不同运动策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的康复训练效果.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呼吸内科门诊随访的慢阻肺患者86例,随机分为策略一组与策略二组,每组43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及健康教育基础上,策略一组采用功率自行车训练,策略二组采用地面行走训练.在训练进行至12周及24周时分别比较两组训练前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大摄氧量(VO2max)、6分钟步行距离(6MWD)、BODE指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Borg呼吸困难评分是否有差异,并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 在训练进行至12周时策略一组、策略二组患者训练后各组指标均有改善,其中除肺功能指标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时两组患者康复运动后指标进行比较,策略一组各组数据均数较策略二组有好转,其中VO2max、6MWD、BODE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训练进行至24周时策略一组、策略二组患者较12周时各组指标均有改善,其中6MWD、BODE指数、Borg评分、CAT评分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时两组患者康复运动后指标进行比较,策略一组各组数据均数较策略二组有好转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慢阻肺患者康复训练中,功率自行车训练在短期内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坚持训练后两种训练方式基本无明显差异.

    作者:李红;刘燕;唐健滨;张换春;李丽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伴有胸腔积液的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一例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57岁,已婚,因“左背部疼痛2个月余伴胸闷”于2017年5月28日入我院呼吸内科.患者于2017年3月起出现左侧背部疼痛,3月18日于我院查胸部CT平扫无明显异常,1个月后仍有左侧背部疼痛伴有胸闷.2017年4月27日至外院就诊查胸部CT示左侧胸腔积液伴有左侧肋骨包块(图1);肋骨三维成像CT示左侧第7后肋骨皮质毛糙,肿瘤不除外(图2).患者于外院住院治疗,胸腔穿刺提示血性胸腔积液,具体病因不明.

    作者:夏菁;赵年;周晓燕;徐松;周静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前驱期长达八年的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一例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74岁.2010年5月(67岁)因“咳嗽咳痰3+年,伴气促、喘息1+年,发热气促3d”首次就诊我院.1964年3月患者因咳血诊断“右肺支气管扩张伴支气管内膜结核”;2008年12月因发热临床诊断为“双肺继发性结核、左肺支气管扩张”,予抗痨治疗(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丙硫异烟胺、左氧氟沙星、丁胺卡那霉素)8个月;2010年10月诊断过敏性鼻炎.

    作者:薛官珍;王岚;姬郁林;周海霞;易群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支气管镜下注入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肺毛霉菌病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66岁,因“咯血1周”于2017年7月11日人院.患者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痰少不易咯出,伴有间断痰中带血,稍感心累气促,轻微腹痛、反酸、嗳气不适.入院后完善相关辅助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肝肾功、电解质、凝血功能、血沉、免疫球蛋白IgE未见明显异常,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细胞角蛋白19片段、胃泌素释放前体肽在正常范围.2017年7月12日胸部CT提示右肺下叶内基底段见大径约4.1 cm不规则团块状密度增高影,可见分叶,双侧腋窝淋巴结显示,少许稍大(图1).

    作者:邓莉萍;杨莹;邓治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p22phox C242T基因多态性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并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探讨

    目的 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A930G、C242T基因多态性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探讨由CYBA编码的p22phox等位基因在合并有认知功能障碍的OSA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4年9月至2016年11月于呼吸睡眠科就诊的男性非吸烟OSA患者,其中认知功能障碍OSA患者157例,无认知功能障碍OSA患者526例.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多导睡眠监测及遗传分析,ELISA法测定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NOX)活性和尿8-羟基脱氧鸟苷(8-OH-dG)水平.结果-930G等位基因携带者频率在两组受试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认知功能障碍的OSA受试者TT/CT基因型频率明显升高(P<0.05).认知功能障碍的OSA受试者NOX活性较高(P<0.01),无等位基因T突变的受试者具有更高的NOX活性(P<0.05).认知功能障碍的OSA受试者尿8-OH-dG水平较高(P<0.05),无等位基因T变异的受试者尿8-OH-dG水平更高(P<0.05).结论 p22phoxC242T多态性可能参与了OSA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氧化应激的发生发展.

    作者:姜良征;欧阳松云;苏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慢性间歇低氧上调心肌lncRNA MALAT1及相关分子的表达

    目的 通过观察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中转移相关肺腺癌转录本1(MALAT1)及其相关的炎症因子在不同低氧处理后心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MALAT1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导致心血管并发症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持续低氧组(CH组)、间歇低氧组(IH组)、间歇低氧伴高二氧化碳组(IHH组)并进行相应低氧处理,设置正常对照组(N组),每组8只.上述处理分别进行1周、2周、3周后处死大鼠,提取大鼠心肌组织RNA样本,采用qRT-PCR法检测MALAT1基因的表达.结果 干预1周时低氧处理的各组MALAT1基因表达较对照组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周和3周时,IHH组大鼠心肌MALAT1基因的表达量较IH组、CH组和N组均显著升高(均P<0.01);IH组、CH组大鼠MALAT1基因的表达量较N组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氧处理3周IHH组缺氧诱导因子-1c、Toll样受体4、白细胞介素-6的mRNA表达量均较其他三组显著升高,与MALAT1的变化趋势一致.结论 心肌MALAT1在低氧伴高二氧化碳处理后表达升高,与相关的重要缺氧及炎症因子上调趋势一致,提示MALAT1可能是OSA心肌免疫损伤的调控因子.

    作者:陈凤惟;张成;董慧;王奇敏;马靖;王广发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状态及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内源性大麻素Ⅰ型受体蛋白表达的关系

    目的 了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糖代谢状态及其与内源性大麻素系统(ECS)的关系.方法 共纳入OSAHS患者64例(轻度18例,中度24例,重度22例),对照24例.测量受试者体重指数、腰围、空腹血脂、血糖、血胰岛素、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多导睡眠图(PSG)监测指标以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内源性大麻素Ⅰ型受体(CBlR)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OSAHS组中糖尿病及空腹血糖受损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糖尿病及空腹血糖受损者的比例(28.12%比8.33%).随着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升高,各组HOMA-IR及PBMC的CB1R蛋白表达量逐渐升高,对照组、轻度OSAHS组、中度OSAHS组及重度OSAHS组HOMA-IR和CB1R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40±0.90、2.34±0.59、2.94±0.99、3.46±0.77和0.04±0.01、0.37±0.09、0.40±0.07、0.62±0.14.相关分析显示HOMA-IR、AHI及CB1R蛋白表达水平彼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OSAHS患者容易发生胰岛素抵抗及空腹血糖受损和糖尿病,且可能与伴随着OSAHS的ECS状态活化密切相关.

    作者:汪小亚;濮家源;白雪;鲁文强;冯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西地那非联合波生坦治疗结缔组织病相关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西地那非联合波生坦治疗结缔组织病相关中重度肺动脉高压(CTD-MS-PAH)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及太和医院就诊的CTD-MS-PAH患者76例,分层随机分为A组(41例)和B组(35例).A组给予西地那非片25 mg,3次/d;B组给予西地那非片25 mg联合波生坦片62.5 mg,均为2次/d.治疗12周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6分钟步行距离(6MWD)、Borg呼吸困难指数评分、肺动脉收缩压(PASP)、右心室前后径(RVD)、血清脑钠肽(BNP)、动脉氧分压(P aO2)、血压、心率、肝肾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A、B两组患者6MWD延长,Borg呼吸困难指数评分降低,PASP、RVD、BNP下降,PaO2升高(均P<0.05),但B组指标改善程度更优(均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B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压、心率、肝肾功能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 西地那非联合波生坦能显著降低肺动脉压,有效改善CTD-MS-PAH患者的心肺功能,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作者:朱建勇;曾玉琴;胡清;徐萍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大动脉炎肺动脉受累患者的临床特征研究

    目的 探讨大动脉炎肺动脉受累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07年1月至2017年8月间收治大动脉炎肺动脉受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年间安贞医院共收治大动脉炎患者233例,肺动脉受累患者17例,占同期所有大动脉炎患者的7.3%.其中,男3例,女14例,男女比例1∶4.67.确诊年龄16 ~ 59岁,平均(40±13)岁.临床表现常见的症状为活动后气促(15例,88.2%),主要的体征为双上肢收缩压差>10 mm Hg(9例,52.9%),其次为脉搏减弱或无脉(6例,35.3%)以及受累血管局部可闻及血管杂音(6例,35.3%).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13例患者有肺动脉高压,肺动脉造影显示多累及肺叶、段动脉,单侧多于双侧,右侧多于左侧.13例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11例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5例行降肺动脉压的靶向治疗.结论 大动脉炎肺动脉受累患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误诊率高.应提高大动脉炎合并肺动脉受累的早期诊断意识,及早干预,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肖瑶;杨京华;黄小勇;张颖;吴春婷 刊期: 201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