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新型光敏剂血啉甲醚(hematoporphyrin monomethyl ether,HMME)在肿瘤诊断应用中的光漂白特性.方法采用组织光学模型对HMME原液在暗室避光条件下进行稀释,样品溶液中HMME的浓度分别为1、2、3、4和5 μg/ml.盛装在计数盘上的样品溶液在Kr+激光照射下,利用检测装置实时记录反映样品中光敏剂浓度的荧光强度.结果激发光功率相同时,HMME的光漂白时间随着光敏剂浓度的增大而增加.光敏剂浓度相同时,其光漂白时间随着激发光功率的增大而减小.无论光敏剂浓度和激发光功率多大,光敏剂的光漂白规律都基本一致.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相符合.结论 HMME的光漂白特性能满足临床诊断肿瘤的要求,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新型光敏剂.
作者:李步洪;谢树森;陆祖康;陈键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在体激光诱发自体荧光光谱判别大肠癌的价值.方法将与氮分子激光器耦合的同轴石英组合光纤,由肠镜活检孔插入,分别激发44例可疑大肠癌病变组织和正常组织,产生的荧光由光学多道分析仪Ⅲ分析处理.结果癌组织的平均荧光积分强度显著低于正常组织,分别为565 399±41 844和2 081 966±1 158 639,P<0.0001;癌组织平均主峰波长较正常组织向红光侧移动约6 nm,P<0.001;癌组织的主次峰荧光强度比值(I460 nm/I390 nm)比正常组织增大,分别为5.88±3.56和1.36±0.70,P<0.0001.LIAF检出大肠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65%,88.00%,87.50%和92.96%.结论大肠癌与正常组织LIAF光谱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大肠癌组织的LIAF光谱活检引导技术为消化道肿瘤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作者:盛剑秋;李世荣;晨智敏;高革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治疗剂量的氩激光视网膜光凝对视神经的影响.方法将18只青紫蓝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光凝后即刻组、光凝后10天组,每组6只,后2组行氩激光视网膜光凝,光凝参数:0.25 W×0.1 s×200 μm.利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 HRP)对激光光凝视网膜后视神经轴浆运输的变化进行观察,同时观察视神经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激光光凝视网膜后HRP反应产物的平均积分光密度值为0.149 2±0.028 2,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神经轴突髓鞘肿胀,轴突内神经微管数量减少.结论治疗剂量的氩激光视网膜光凝可对视神经造成损害.
作者:李树宁;仇宜解;刘国军;孟旭霞;王云霄;王玲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介绍激光显微技术与其他先进设备有机结合治疗脑和脊髓病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1989年至1999年期间应用CO2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激光光动力治疗仪等结合手术显微镜、脑室镜、立体定向仪、神经内窥镜、超声吸引器等,根据不同病例采用激光显微技术、激光立体定向技术、激光内窥镜技术、激光超声吸引技术、激光间质热疗法、激光光动力疗法等各种方式治疗颅脑、脊髓病变129例,分组统计各组术后效果、全切率、输血情况及随访生存率.结果统计结果表明,术后取得较好的疗效,优于常规手术.良性病变全切率得以提高,恶性病变生存期延长.结论激光技术与其他设备有机结合可做到微侵袭,手术切割、汽化病变精确而彻底,损伤小,出血少,无菌性能好;拓宽了激光技术的应用范围.
作者:岳武;胡韶山;史怀璋;王齐;宋学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和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 PRK)治疗高度、超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于术前近视-6.00~-14.75D的患者102只眼施行PRK手术,近视-6.00~-22.00D的患者118只眼施行LASIK手术.按术前屈光度分组,Ⅰ组:-6.00~-9.75D;Ⅱ组:-10.00~-14.75D;Ⅲ组:-15.00~-22.00D.术后随访半年以上,并将结果比较分析.结果术后裸眼视力≥0.5者,Ⅰ组中PRK为93.9%;LASIK为98.4%.Ⅱ组中PRK为75.0%;LASIK为93.8%.Ⅲ组中PRK为0.0%;LASIK为65.2%.术后裸眼视力≥1.0者,,Ⅰ组中PRK为79.2%;LASIK为82.5%.Ⅱ组中PRK为35.0%;LASIK为46.9%.Ⅲ组中PRK为0.0%;LASIK为8.7%.术后屈光度在±1.0D以内者:Ⅰ组中PRK为63.4%;LASIK为66.7%.Ⅱ组中PRK为15.0%;LASIK为46.9%.Ⅲ组中PRK为0.0%;LASIK为8.7%.角膜上皮下混浊:PRK治疗组中占59.8%;而LASIK则占4.2%.术后散光增加:PRK治疗组为17.6%;LASIK治疗组占21.2%,尚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对高度和超高度近视患者,LASIK临床治疗效果优于PRK手术.
作者:高殿文;冯雪梅;陈立忠;裴莹;盖春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治疗角膜瘢痕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2例(12眼)角膜前基质层瘢痕行治疗性激光角膜切除术(phototherapeutic keratectomy, PTK),并对其手术效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随访6~12个月,12例(12眼)角膜瘢痕减轻,11眼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准分子激光能有效地切除角膜浅层的瘢痕,而无继发于行激光治疗后的显著角膜混浊,手术方法简便、安全.
作者:许扬;肖骏;杨晓梅;张静庄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豚鼠内耳半导体激光照射后的组织形态学变化,为内耳激光手术作可行性研究.方法将不同能量的激光照射豚鼠内耳的不同部位,采用耳蜗连续切片,观察半导体激光的穿透能力及内耳损伤情况.结果半导体激光穿透力强,作用部位无出血,对照射部位以外的组织器官(Corti器、椭圆囊和球囊)损伤小.结论一定能量的半导体激光可作为内耳疾病的治疗工具.
作者:马兆鑫;王正敏;迟放鲁;沈云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Q-开关红宝石、翠绿宝石激光治疗文身、文眉、文眼线、爆炸性粉粒沉着症和外伤性粉尘沉着症的疗效;将豚鼠文身后予激光照射治疗,观察其病理及文身颜色的变化.方法 (1)临床部分黑、蓝色文身、文眉、文眼线,爆炸性粉粒沉着症和外伤性粉尘沉着症患者1 112例.用Q-开关红宝石激光(694 nm,40 ns,5.0 mm,5~8 J/cm2)或翠绿宝石激光(755 nm,100 ns,2.4 mm,7.8~9.8 J/cm2),每隔2~4个月治疗一次至色素消退.(2)实验部分黑、蓝、棕和红色文身的白豚鼠10只,Q-开关红宝石激光(5~6 J/cm2)或翠绿宝石激光(9.0~9.5 J/cm2),每3个月照射一次,直至文身(除红色外)消退,治疗前后分别病理学检查.结果文身142例治疗2~4次治愈;文眉和文眼线860例治疗2~6次治愈;爆炸性粉粒沉着症6例治疗1~6次后不同程度消退;外伤性粉尘沉着症104例,治疗2~6次后94例痊愈,10例有效.两种激光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豚鼠激光照射治疗3~4次后,黑、蓝和棕色均基本消退,红色无明显变化.照射前色素颗粒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照射后色素颗粒细碎,色素体积变小,密度增高,吞噬细胞内可见色素颗粒,痊愈后无色素颗粒.红色文身治疗前后病理无明显变化.结论 Q-开关红宝石、翠绿宝石激光治疗外源性色素沉着症效果好,无瘢痕,两种激光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激光治疗后,吞噬细胞参与了色素颗粒的清除.
作者:刘健航;陈向东;汪蓓清;钱晖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Nd:YAG激光点状凝固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Nd:YAG激光点状凝固法对304例宫颈糜烂患者进行治疗,凝固间距2~3mm,光斑直径2~3mm,Nd:YAG激光功率密度142~214 W/cm2,能量密度714~1 071 J/cm2.结果 304例宫颈糜烂患者术后3个月治愈率88.8%,总有效率100.0%.轻、中、重度之间和单纯型、颗粒型、乳突型之间的治愈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术后并发少许血性分泌物占1.9%.结论 Nd:YAG激光点状凝固治疗宫颈糜烂效果好,对宫颈组织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
作者:夏永荣;张玉霞;李飞舟;毛会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激光对突发性聋的疗效.方法对266例突发性聋患者用低强度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与常规药物治疗,并进行疗效分析.结果各治疗组间疗效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且激光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结论提示激光的应用可作为治疗突发性聋的手段之一.
作者:徐娅苹;叶国凤;王辉萼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激光心肌血运重建(TMLR)对慢性缺血心肌局部和整体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中国实验小型猪10只,在全麻、呼吸机辅助呼吸下,经左侧2~3肋间进胸,于冠状动脉左旋支起始段放置Ameroid收缩环,4~6周形成慢性缺血心肌模型.随机分为TMLR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只.TMLR组应用高功率(800 W) CO2激光于左心室侧壁以能量18~20 J激光打孔10个(直径1 mm,孔间距1 mm),对照组不作处理.采用2 D超声心动图仪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室壁增厚率(RT)和节段室壁运动指数(WMSI)评价心室局部和整体功能.采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LDDSE)评价心功能储备.经颈静脉放置Swan-Ganz导管测量心排血量(CO,L/min)评价血流动力学变化,分别于正常状态、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检测.结果治疗后6周,静息下TMLR组RT从术前19.18±1.82增加到48.44±9.87 (P<0.01),并接近于正常,WMSI从术前1.29±7.13E-02减低到1.16±0.11(P<0.05),RT和WMSI改善比对照组显著.LDDSE(5 μg*min-1*kg-1)示两组RT、WMSI无显著差异,而LDDSE(10 μg*min-1*kg-1)示TMLR组WMSI(1.03±5.59E-02)比对照组(1.14±2.71E-02)明显改善(P<0.01),两组间以及各组治疗前后EF、CO均无明显改变.结论 TMLR可改善慢性缺血心肌局部收缩功能、节段室壁运动,增加心功能储备.
作者:安春雷;屈正;曹嘉湘;党海明;商建峰;许斌;吴山;王学勇;李树闻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我科自1996年12月开始用调Q开关Nd:YAG(1 064 nm,532 nm)激光祛除文眉、文眼线、文唇线及外伤型文身共938例,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作者:吴慧珍;林孝华;李秉煦;邵笑红;蔡剑峰;杨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Bowen病又称原位鳞状细胞癌,虽然发病率低、但却是皮肤科中比较常见的癌症.过去对它用放射性磷治疗、手术切除或冷冻治疗,效果皆不理想,近几年来我院用CO2激光治疗23例Bowen病患者,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桐杰;林伯滢;刘兰英;王德坚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我们用自制的碘加淀粉糊剂作为激光引发剂在离体牙上进行试验,扫描电镜下观察牙本质小管封闭和牙面的熔融情况,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郭树檀;陈红玉;陈沐群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咽囊位于鼻咽顶部中央,开口于咽扁桃体下端,向上后扩展,成袋状或憩室状,囊的深浅大小不一,内被覆粘膜,开口如有阻塞,可妨碍杯状细胞引流而形成囊肿,如有继发感染形成囊脓肿.1995年至1999年我们对临床鼻后溢脓患者经鼻内镜检查,病理确诊的8例咽囊炎,行鼻内镜下Nd∶YAG激光治疗,获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张鲁新;董仲林 刊期: 2001年第03期
随着鼻腔鼻窦内镜技术的发展及鼻内镜手术在鼻腔、鼻窦疾病外科治疗中地位的确立,各种激光相继被导入了鼻内镜手术.1996年6月至1999年12月间,我们采用Nd∶YAG激光联合鼻内镜治疗19例鼻腔后部出血患者,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李清明;胡会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笔者以He-Ne激光照射充氧的5%葡萄糖液应用于临床,研究其对急性脑卒中病人血氧和脑血流动力学的即刻效应,其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丁莉;朱公悦;朱向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我科于1997年2~6月,应用Diomed半导体激光机,通过Olympus纤维鼻咽镜引导,治疗咽扁桃体肥大患者12例,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史丽;田晓东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声带粘连是声带术后的较常见并发症.从1994年以来,我科在纤维喉镜引导下应用Nd∶YAG激光治疗声带粘连19例,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浩;魏政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我科自1990年以来应用激光治疗经荧光血管造影确诊的18例脉络膜血管瘤,治疗后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郝安平;倪伟;孙立旺;戴森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我们对1995年5月至1998年5月间316例行CO2激光包皮切除术者进行术后性功能改变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耿忠儒;赵乐娟;刘铁;李学远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荧光物质在一定波长光的照射下可产生荧光,由于被激发物质的结构或成分不同,所产生的荧光特征也各有不同.人体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有着明显的结构和成分上的差异,故在光的激发下,它们产生的荧光也应不同.根据这个原理,人们应用弱光检测技术、光电倍增技术和荧光显像技术对动物和人体内、外肿瘤组织的激光诱发自体荧光(laser-induced autofluorescence, LIAF)进行了大量研究和观察.经过20余年的探索,初步发现了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的不同荧光特征,并逐步将该技术推向了实用阶段.然而,由于各研究工作使用的仪器设备不同,提取的特征参数不同,判据计算也各有不同,致使诸多结果难于进行比较,更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此外,对于恶性肿瘤产生荧光机制的研究尤其薄弱.
作者:李世荣;盛剑秋 刊期: 2001年第03期
2001年4月18~22日,美国激光医学学会(ASLMS)在路斯安那州新奥尔良召开了第二十一届年会.参加会议的国家及论文数如下:美国181篇;德国23篇;中国13篇;英国、意大利各8篇;奥地利、日本、瑞士各6篇;法国、巴西各4篇;澳大利亚、印度各3篇;西班牙、阿根廷、罗马尼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丹麦、比利时各2篇;俄罗斯、荷兰、北爱尔兰、挪威、沙特阿拉伯、伊朗、新加坡和韩国各1篇,共27个国家287篇论文.我国关崇文主任医师和刘承宜教授分别获得国家资助,参加了会议.
作者:刘承宜;关崇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激光技术在外科应用的进展李康英谢光辉随着激光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为外科疾病的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向微创(minimal invasion)外科发展的趋势激励着临床医师对部分外科手术转为使用内镜技术的可能性进行了尝试.激光通过内镜进行治疗的临床应用方兴未艾,它以不断地将新技术同临床领域相结合为特征,替代或部分替代外科手术成为医学新突破的锐利武器,使激光治疗的范围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深入到体腔内治疗疾病.旨在简化操作程序,减轻外科手术对人体的创伤,扩大适应证与减少并发症,从而达到微创目的,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本文重点介绍激光用于外科疾病治疗的进展情况,如激光碎石术,包括激光经内镜治疗肝胆管结石、经输尿管镜激光碎石术、经胃镜激光治疗胃结石,激光内镜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激光治疗肝肿瘤.激光技术在外科的临床应用研究尽管具有明显的潜力与优势,但仍需临床医师在大量的医疗实践中进行深层次的疗效探索及临床应用的再评价,将基础理论研究与临床科研相结合,使这项新技术日趋成熟完善.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激光内镜治疗技术陈美兰探讨激光内镜治疗技术的应用方法要点和适应证、注意事项.我院自1978年以来相继在激光腔镜领域开展了多科联合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现将我们的一些体会、手术方法、适应证及注意事项提出和大家共同讨论.本文论述激光与内镜的耦联方式,内镜用激光的选择和各种激光器的性能及其适应证.介绍了内镜下的光凝止血,汽化切除,疏通梗阻,粉碎结石,去除异物等的激光手术方法.并就内镜手术的术前检查,术中注意事项,术后并发症的处理以及咽喉镜、支气管镜、胸腔镜、食管、胃、十二指肠镜、肠镜、腹腔镜、膀胱镜、肾镜、关节镜、脑室镜等应用概况加以简述.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根据中华医学会文件精神,<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与<中华理疗杂志>合为一刊,合刊后的刊名为<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刊期改为月刊,承办单位从2002年第1期起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合刊后的<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将秉承原刊物的优良传统.作为中华医学会主办的一本专业的高水平学术刊物,将继续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重在提高、兼顾普及.热诚欢迎广大同仁惠寄各类稿件,包括物理因子治疗及其他各类康复治疗的论著、综述、实验研究报告、经验交流、病例报告等稿件.欢迎垂询广告业务,欢迎订阅.编辑部地址:武汉市解放大道1095号(同济医院内);邮政编码:430030;电话:027-83662874;E-mail:pmr@tih.tjmu.edu.cn.(<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编辑部筹备处供稿)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