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线粒体在血卟啉单甲醚( HMME)- PDT诱导 HeLa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方法膜联蛋白 (annexin)V- PI双染法检测 HMME- PDT处理后 6 h HeLa细胞的凋亡率和坏死率. Rh123染色法检测 PDT后 2 h内 HeLa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Ψ m)变化. Western 杂交法检测 PDT后 6 h内细胞质内细胞色素 C( Cyt C)的含量变化. 结果 HMME- PDT后 6 h HeLa细胞的凋亡率和坏死率分别为 11.48%± 3.42%和 17.68%± 1.05%. PDT后 2 h内△Ψ m无显著改变. PDT后即刻( 0 h)细胞质内未检测到 Cyt C,而在 PDT后 2、4和 6 h均可检测到 Cyt C,且含量有增高的趋势. 结论线粒体内的 Cyt C转位于细胞质,是 HMME- PDT导致 HeLa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作者:丁新民;刘凡光;顾瑛;曾晶;戴维德;李晓松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检测慢性牙周炎治疗前后龈沟液中细胞因子的浓度变化,评价 Nd∶YAG激光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的效果. 方法选择至少有 1对磨牙牙周袋深度在 5 mm以上的 2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一侧患牙采用超声波治疗仪进行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另一侧患牙在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 (SRP)的基础上辅以 Nd∶YAG激光治疗.收集两种方法治疗前、后龈沟液,用 ELISA检测其中 PGE2、IL- 6、IL- 8浓度变化. 结果超声波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后,龈沟液中前列腺素 2(PGE2)、IL- 6、IL- 8分别下降 116± 80、7.8± 3.7和 1.9± 3.6 ng/ml,激光治疗后龈沟液中 PGE2、IL- 6、IL- 8下降分别为 140± 5.6、12.2± 5.6和 7.4± 5.4 ng/ml.经统计学分析,两种治疗方法比较,仅 IL- 8的减少差异有显著意义( P<0.05). 结论 Nd∶YAG激光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无明显的效果.
作者:李梅;曾雄群;章锦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通过比较皮肤和血液的激光诱导荧光光谱特征,探索用激光诱导荧光光谱技术在体表进行无创血液成分分析的可行性. 方法鲜红斑痣病人 34例,男性 15例,女性 19例.分别测量患者病变处及与病变处相对照的正常处的激光诱导荧光光谱.所用激发光为自制 Nd∶YAG脉冲激光器三倍频后产生的 355 nm激光,用光纤传输激发光和测量点发出的荧光,应用 OMA系统(使用 Andor公司相增强器)用于采集记录荧光光谱,并测量人抗凝全血的荧光谱作为参照. 结果表皮在 600~ 700 nm光谱段对血液荧光几乎是透明的,在此波段,皮肤与血液荧光谱十分相似,在皮肤的荧光谱中含有血液的 609.2、615.2、623.3、631.1、639.2、666.7、673.3、679.9和 687.9 nm特征荧光峰. 结论通过荧光光谱分解,可以在体表进行血液荧光光谱检测,该方法有望成为无创血液分析的技术途径.
作者:于常青;刘凡光;顾瑛;李家泽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不同能量和不同频率脉冲 Nd∶YAG激光照射后牙齿的形态变化. 1. 浙江省人民医院(杭州市, 310014) 2. 浙江大学光电系,现代国家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光学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方法在数学模型下选择一致性较好的离体牙 150颗分为 5组,用牙用高速转头制备各类洞型,然后分别用磷酸腐蚀和 4组不同能量和频率的脉冲 Nd∶YAG激光进行照射,在扫描电镜下观察表面特征并测各组牙本质,牙釉质凹坑的直径和深度并与理论计算深度值进行比较. 结果脉冲 Nd∶YAG激光照射牙齿可以进行打毛处理,在特定参数下,效果比磷酸腐蚀为好,能够增加表面凹坑的大小,有利于增加牙齿和复合树脂之间的粘结力. 结论用脉冲 Nd∶YAG激光代替磷酸进行牙齿表面打毛处理形态变化显著.
作者:黄炜;许肖杰;林斌;陈钰清;顾锡荣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局部灌注血卟啉单甲醚( HMME)结合血管外激光照射的方法对移植静脉吻合口处内膜增生的抑制作用. 方法采用兔颈外静脉颈总动脉移植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光动力学治疗组、单纯激光照射组、单纯光敏剂灌注组、空白对照组,每组 4只兔.光动力学治疗组局部应用血卟啉单甲醚 HMME( 15μg/ml)溶液充盈在移植静脉段,再以 532 nm波长半导体激光器在吻合口 (每只兔 2处吻合口 )附近进行血管外照射 5 min,功率密度 100 mW/cm2,能量密度 30 J/cm2;单纯激光照射组以生理盐水充盈移植静脉段,再用激光照射;单纯光敏剂灌注组仅用 HMME( 15μg/ml)溶液充盈移植静脉段 5 min;空白对照组应用生理盐水充盈移植静脉段 5 min.术后第 4周于各实验组移植静脉的动静脉连接部及其两侧 0.5 cm处的动脉端、静脉端取材,常规石蜡包埋切片 HE染色,组织病理观察,采用 IMAGE- Pro Plus生物医学图像分析系统,观察不同处理组内膜增生程度的差异. 结果在移植静脉吻合口的动静脉连接部、动脉端及静脉端,光动力学治疗组与其他各组相比内膜增生程度明显减低. 结论光动力学疗法对移植静脉早期阶段的再狭窄有明显的抑制效应.
作者:程智广;余翼飞;顾瑛;刘凡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半导体激光血管内照射联合针刺疗法对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催醒作用. 方法 1998年至 2000年稳定期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 76例,随机分为 2组,各 38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治疗组低强度半导体激光血管内照射同时行针刺治疗;激光功率 2~ 3.5 mW,照射时间 50~ 60 min;针刺取穴关中、风府、风池、内关、神门、劳宫、十宣、三阴交、涌泉;激光照射及针刺同时进行,每日 1次, 15次为一疗程. 2组患者治疗后格拉斯哥迷量表 (GCS)评分≥ 9为清醒. 结果治疗后第 25 天,治疗组清醒 33例,对照组清醒 27例,差异有显著意义 (P<0.05) 结论激光血管内照射加针刺疗法可显著缩短重度颅脑损伤稳定期昏迷患者的昏迷时间.
作者:李黎萍;梁勋;成兆强;吴耀坤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 Er,Cr∶YSGG 激光对牙本质小管的封闭作用,探讨此激光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可行性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人新鲜离体牙制备 1.5 mm厚的牙本质片 24张.经 37%磷酸凝胶处理 10 s,制成牙本质过敏模型.随机分为 6组,每组 4张.第 1组不做任何处理,作为对照组;第 2~ 6组于无水条件下行 Er,Cr∶YSGG 激光照射,输出功率分别为 1、2、3、4和 6 W,照射时间 6 s.常规制备标本,扫描电镜下观察牙本质表面的形态变化. 结果 Er,Cr∶YSGG 激光照射后,随着输出功率的增加,牙本质表面出现不同的变化: 1 W激光照射后不能封闭牙本质小管; 2和 3 W 激光照射后可见小管管腔缩窄,部分小管封闭; 4和 6 W激光照射后牙本质表面出现熔融、炭化等热损伤改变,可见凹坑及裂纹. 结论功率为 2和 3 W Er,Cr∶YSGG 激光照射时可起到较为理想的封闭牙本质小管的作用.在临床上有望用于治疗牙本质过敏症.
作者:于静涛;阎露;包穆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比较不同功率的单脉冲半导体激光照射后犬声带组织病理学的变化 ,为临床声带激光手术选择安全的操作参数. 方法杂种犬 8只,分别用 6、8、10 和 12 W的 1 s 单脉冲半导体激光接触式照射犬声带前、中 1/3交界处,每侧声带照射 1次,光斑直径为 400 μ m,术后每日对声带进行纤维喉镜检查并摄像,并于术后第 1、7和 30天取声带标本进行光镜、电镜观察和比较. 结果术后急性期以炎症反应为主,表现为照射局部组织坏死、周围上皮及上皮下组织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等,并于 72 h达到高峰.术后第 7天开始组织修复,并于第 30 天修复基本完成,重新覆盖鳞状上皮.不同功率的脉冲半导体激光照射部位的光镜和电镜下表现相似,但损伤程度随功率的加大而逐渐加重,主要影响上皮层或上皮下层,未伤及声韧带和肌层. 结论 8~ 12 W的 1 s单脉冲半导体激光对于声带手术具有高度安全性.
作者:袁慧钧;王振霖;王丽妍;于修怀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成像系统及荧光定量分析方法,探讨血卟啉单甲醚 (HMME)在靶细胞亚细胞结构中的精确定位及定量分析的可行性. 方法将传代培养的鼠肺内皮细胞与 HMME共同孵育 24 h.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成像系统,选择特异性细胞器荧光探针若丹明 (rhodamine)- 123、荧光素黄 (lucifer yellow)、DiOC6( 3)和 BODIPY分别标记细胞内线粒体、溶酶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采取不同的采集顺序激发染色细胞样品,通过预先设置的相应的发射滤光片分别采集细胞内 HMME与细胞器探针的荧光图像.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采用像素-荧光强度分析方法对光敏剂进行亚细胞定位. 结果采用先激发探针后激发 HMME的顺序, HMME及荧光探针的荧光强度及形态特征保持较好;细胞质与细胞核内 HMME平均荧光光强差异有显著意义,前者是后者的 2倍以上; HMME在 4种细胞器区域平均荧光光强与细胞平均荧光光强 (J1/J2)比值的差异有显著意义;随参数 m的增高, HMME在 4种细胞器区域 J1/J2比值呈下降趋势. 结论 HMME在细胞内线粒体、溶酶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均有分布;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成像系统结合荧光定量分析法能对荧光效率极低的光敏剂进行精确的亚细胞定位及分布定量比较.
作者:戴维德;王雷;刘凡光;顾瑛;李晓松;丁新民;曾晶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低强度激光照射对兔实验性牙齿移动牙槽骨组织中骨钙素水平变化的影响. 方法 30只雄性大耳白兔,随机分为 1、3、5、7、14和 21 d组,共 6组,每组 5只.在兔左右上颌第一磨牙与上颌切牙之间放置不锈钢闭合螺旋弹簧,牵引第一、二磨牙向近中移动.右侧为实验侧 ,以 2.5 J/cm2的 He- Ne激光和 514 J/cm2 的 CO2激光同时照射.左侧为对照侧,不照射激光. 拔除上颌第一磨牙,分别取其近、远中牙槽骨组织(根上 2/3处) ,以放射免疫法检测牙槽骨组织中的骨钙素含量. 结果低强度激光照射侧张力区骨钙素含量在施力 1、3、5 d组高于对照侧 (P<0.05);压力区骨钙素含量以施力 7 d组高, 3、5 d组照射侧骨钙素含量低于对照侧 (P<0.05). 结论骨钙素在实验性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参与了破骨与成骨活动,低强度激光照射可影响正畸牙周组织中骨钙素水平的变化,对正畸牙周组织的骨改建有促进作用.
作者:孙新华;刘淑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牙本质过敏症(dentinhypersensitivity,DH)是由于磨损、酸蚀、楔状缺损等使牙釉质损伤、牙本质暴露、外界刺激使神经末梢产生敏感症状,是口腔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据统计,人群中32%患有DH,12%的人曾患有DH.多年来,对DH的治疗常用脱敏治疗.上世纪80年代开始用激光治疗DH以来,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我科自2001年以来,采用Nd∶YAG激光照射治疗牙本质过敏症,获得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孔令华;陆怀秀 刊期: 2004年第01期
1994年以来,我科应用CO2激光治疗宫颈糜烂126例,疗效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甘宝琴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我科应用金属龟头保护罩和CO2激光器行包皮环切术治疗包茎和包皮过长患者68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征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1998年以来我科用CO2激光切除配合注射重组人IL-2治疗巨大尖锐湿疣(CA)3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宫玉春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资料脓性肉芽肿患者156例,男63例,女93例;年龄13~54岁;病程1至18个月,平均7个月.临床表现:手指、足趾或其他部位圆形肉芽团块,鲜红色,触之易出血,无明显疼痛,直径多在1cm以内,表面有脓性分泌物覆盖,周围皮肤呈环状游离缘,多有外伤史.
作者:王桂凤;陈慧娟;高敏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为了进一步了解激光虹膜切除术对前房深度的影响,我们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在激光治疗前后做了前房深度的测量和比较,报道如下.
作者:孙嘉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脓性肉芽肿是毛细血管扩张性肉芽肿(granulomatelangiectaticum)的俗称,在病变内毛细血管异常增多,是极易出血的血管性病变,很适合激光治疗.我们用CO2激光一次性治愈6例巨大脓性肉芽肿.
作者:龚卓;王勉镜;高孟林;虎丽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我科于1995年至2001年开展CO2激光扁桃体隐窝清除术、扁桃体部分气化术治疗慢性扁桃体炎患者590例,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商阿萍;潘广博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我们采用CO2激光治疗鲍温样丘疹病7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罗玉嫦;陈焕英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资料23例新生儿脐茸、脐肉芽肿患者,男15例,女8例;年龄10d~1个月.脐茸15例,脐肉芽肿8例.均无脐周围炎.
作者:冉亮;李栋梁;谭强;杨渊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我科于1998年1月至2002年10月采用CO2激光治疗血栓性外痔80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慧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项部瘢痕疙瘩性毛囊炎是发生于头枕、项部的一种慢性周围毛囊炎,多发生于中年以上男性,常伴有皮脂溢出和瘢痕素质,病程缓慢,常可迁延数年或数十年.以往多采用口服抗生素及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也有人应用自家疫苗或多价疫苗,免疫增强剂,紫外线照射等.我们采用He-Ne激光照射治疗项部瘢痕疙瘩性毛囊炎,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雪英;王辉;赵影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儿童期增殖体肥大是常见疾病,而青春期增殖体肥大引起的头痛、鼻咽部不适及打鼾等易被忽视或误珍.鼻内镜的应用使本病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科应用鼻内镜技术在直视下用Nd∶YAG激光治疗此类疾病18例,取得了较佳的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那学武;冯艳梅;王强;宋艳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激光焊接技术始于20世纪70年代.激光焊接组织具有炎症反应轻、形成粘连少、愈合快、瘢痕不明显、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等特点.本文综述了激光焊接皮肤研究的某些进展.
作者:刘珍;刘铜军;王忠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自激光器问世以来,激光在生物学医学方面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低强度激光,如He-Ne激光照射治疗多种疾病显示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人们对低强度激光的生物学效应及其抗氧自由基损伤的作用进行了不少研究,取得初步成效[1].
作者:曾常春;唐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陆续出现了若干篇关于使用染料激光和氩激光治疗皮肤红斑狼疮(cutaneous lupus erythematosus,CLE)的报道.其对毛细血管扩张和慢性红斑等皮肤病变的治疗作用,主要是依靠选择性光热效应对于扩张的毛细血管和小静脉的清除.
作者:李晓松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众多肿瘤治疗方法的局限性在于抗肿瘤药物对肿瘤组织的选择性较低.以往的研究设计了包括单克隆抗体、脂质体、生长因子、低密度脂蛋白(LDL)等多种药物输送系统作为载体增强抗癌药物的选择性.众所周知,脂溶性药物易于和LDL结合,其复合体被细胞膜上的LDL受体识别,通过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将此复合体吞噬入细胞.肿瘤细胞的细胞膜上LDL受体数目比正常细胞增多.
作者:戴维德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