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将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学疗法(ALA-PDT)应用于血液肿瘤的研究开创了ALA-PDT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本文对该领域的作用机理的数学模型及细胞实验进行了研究.方法主要建立细胞实验中PDT剂量计算的数学模型.结果数学模型中所推导的一些参数都是实验或临床中可观测和调制的量,其基本参量包括: 光功率密度E、ALA的细胞孵育量P和光照持续时间T等.结论论文主要的试验数据获得包括: PDT剂量(ALA剂量及孵育时间, 光波长及剂量范围)的摸索;ALA-PDT后血细胞活性的检测;影响ALA-PDT疗效的因素等.论文对ALA-PDT的剂量计算进行了建模分析,通过上述式子就可计算出PDT中涉及的很多参量.
作者:张镇西;张苏娟;张宝琴;陈美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Nd : YAG激光联合丝裂霉素C浸润阻塞部位治疗阻塞性泪道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泪道阻塞患者128例(143眼)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6例74眼采用Nd : YAG激光照射阻塞部位,阻塞解除后以0.2 mg/ml丝裂霉素C浸润阻塞部位5 min;对照组62例69眼仅用激光照射阻塞部位.2组患者阻塞解除后用庆大霉素、地塞米松和生理盐水冲洗泪道,术后泪道内注入科恒滴眼液.结果泪小点、泪小管、泪总管及鼻泪管阻塞治愈率治疗组分别是100%(8/8)、100%(9/9)、91.7%(11/12)及66.7%(30/45),总治愈率为78.38%(58/74);对照组分别是85.7%(6/7)、75.5%(6/8)、60%(6/10)及54.5%(24/44),总治愈率为60.86%(42/69).2组总治愈率存在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Nd : YAG激光联合丝裂霉素C浸润阻塞部位是治疗阻塞性泪道疾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金敏;高宗银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比较不同分级的微血管对光动力作用组织敏感性差异,了解微循环因素对光动力作用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大鼠肠系膜活体微循环观察法,以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采用显微数码相机录像和IMAGE PRO图像处理系统,选择红细胞流柱宽度百分比为评价指标,实时观测不同分级微血管在光动力作用中的改变及差异.结果光动力作用时,微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红细胞聚集,白细胞贴壁,附壁血栓形成,管腔狭窄,红细胞流径减小,血流停滞,管腔闭塞.血卟啉衍生物介导光动力治疗时,毛细血管、微静脉、微动脉、小静脉,小动脉血管完全闭塞的时间分别为6、16、18、22、26 min,血卟啉单甲醚介导光动力治疗时各级微血管完全闭塞的时间为6、18、30、32、44 min,竹红菌乙素介导光动力治疗时,各级微血管完全闭塞的时间为16、26、36、40、58 min.不同血管的红细胞流柱宽度百分比下降速度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在相同的光动力条件下,各级微血管反应敏感性差异显著,由强到弱依次表现为:毛细血管>微静脉>微动脉≈小静脉>小动脉.微血管对血卟啉衍生物、血卟啉单甲醚和竹红菌乙素所介导的光动力损伤敏感性规律一致.
作者:张丽;顾瑛;刘凡光;赵井泉;靳玄烨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血卟啉介导的光动力效应体外灭杀Ⅰ型单纯疱疹病毒的效果.方法在保证正常细胞不受光动力效应影响的前提下,用两种不同光剂量(2、6 J/cm2)及特定的光敏剂浓度对体外培养的HSV-1进行处理,照射后将细胞置于37℃、5%CO2孵育箱培养5 d,观察致细胞病变作用(cytophathic effect,CPE),并用四唑盐(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成活率.结果 PDT对Ⅰ型单纯疱疹病毒有灭活作用.结论在选择合适的光敏剂剂量和光照射强度的前提下,光动力学疗法在体外能够有效地灭杀Ⅰ型单纯疱疹病毒.
作者:李迎新;董霞;邵文艾;李晓眠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MMC)对兔角膜准分子激光切削术(PRK)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的影响.方法 22只新西兰白兔40眼组进行PRK手术,术后将浸有0.04%MMC的滤纸片放置在右眼角膜中央切削区(MMC组),将浸有平衡盐水(BSS)的滤纸片放置在左眼角膜中央切削区(BSS组),5 min后用BSS冲洗.术后1、2、4、8和12周分别进行活体共聚焦显微镜(CMTF)观察及Haze评分.结果术后不同时间 MMC组和BSS组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后部角膜基质及角膜内皮细胞数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术后MMC组术区前基质内角膜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MMC组角膜Haze评分与BSS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0.04%MMC可以明显减少角膜基质细胞数量,但不能有效抑制兔PRK术后早期Haze的形成.
作者:赵军;陈学国;李喆;李朝辉;黄一飞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羟磷灰石处理牙本质表面后利用Nd : YAG激光照射,观察其对牙本质小管的封闭效果.方法取离体牙制作牙本质块,随机分为无处理组、单纯激光照射组和联合处理组,每组6个牙本质块.联合处理组先用羟磷灰石处理后以Nd : YAG激光照射.单纯激光照射组和联合处理组均模仿刷牙处理标本后,电镜观察牙本质小管的封闭情况并做组间对比.结果无处理组牙本质表面已完全祛除玷污层,牙本质小管开放;单纯激光照射组牙本质小管大部分小管封闭或管腔不同程度缩窄,牙本质成熔融状态,小管口凹陷;联合处理组牙本质表面小管口形态基本消失成熔融状态.结论激光照射联合应用羟磷灰石对牙本质小管封闭效果良好,优于单纯激光处理.
作者:林江;毕良佳;姜云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评价并比较胃镜下Nd : YAG激光引爆微爆破碎石术和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胃石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胃石症的有效治疗手段.方法对368例胃石症患者的402块胃石进行了胃镜下碎石治疗.Nd : YAG激光引爆微爆破碎石术组260例共285块胃结石,男性177例,女性83例,年龄5~78岁,平均37.6岁.钬激光碎石术组,108例共117块胃结石,男性61例,女性47例,年龄8~67岁,平均36.8岁.结果全部患者均获得治愈,仅Nd : YAG激光引爆微爆破碎石术组1例患者发生胃穿孔,经手术治愈,其余患者未发生任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Nd : YAG激光引爆微爆破碎石术组260例经1次治疗治愈220例占84.6%,其余患者经2次治疗均获得治愈,每次治疗平均耗时8 min.钬激光碎石术组108例患者1次治疗治愈62例占57%;经2次治疗治愈41例占38%;5例经3次治疗治愈,,治愈率达100%,每次治疗平均耗时15 min.结论胃镜下Nd : YAG激光引爆微爆破碎石术和钬激光碎石术两种方法治疗胃石症均安全有效.Nd : YAG激光引爆微爆破碎石术由于碎石效率高比钬激光碎石术耗时更短,操作更快捷,患者痛苦更小;而钬激光碎石术则更加安全,但钬激光机价格昂贵,不如前者容易普及.
作者:毛永平;刘庆森;卢忠生;范开春;黄英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应用由荧光显微镜及电感耦合器组成的高分辨率荧光显微成像系统研究血卟啉单甲醚(hematoporphrin monornethyl ether HMME)亚细胞分布的可行性.方法传代培养鼠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与HMME共同孵育24 h,选择4种特异性细胞器荧光探针Rhodamine-123、Lucifer yellow、DiOC6(3)和BODIPY分别标记细胞内线粒体、溶酶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应用由荧光显微镜及电感耦合器组成的高分辨率荧光显微成像系统,分别采集细胞内HMME与细胞器探针的荧光图像.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设计采用细胞器-细胞荧光强度比值法对HMME进行亚细胞定位.结果在参数m的不同取值点,HMME在4种细胞器区域与细胞平均荧光光强比值(J1/J2)的差异有显著性,且各细胞器区域J1/J2大小排列顺序都为:高尔基体>线粒体>内质网>溶酶体;随参数m的增高,HMME在4种细胞器区域平均光强比值呈下降趋势;细胞核区荧光微弱.结论高分辨率荧光显微成像系统能对HMME及4种细胞器探针进行荧光成像;应用此系统结合荧光定量分析法能对荧光效率极低的光敏剂进行较精确的亚细胞定位研究.
作者:戴维德;王雷;刘凡光;顾瑛;李晓松;丁新民;曾晶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寻求倍频Nd:YAG激光击穿犬眼视网膜全层(含Bruch膜)的佳激光参数,为临床提高激光诱导脉络膜视网膜静脉吻合支的成功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不同激光参数击射犬眼视网膜的不同部位,用HE染色的组织切片和KS 400型图像分析系统验证击射效果.结果激光功率、光斑直径与击射部位对击穿犬眼视网膜层次均有影响(P=0.0001),击穿犬眼视网膜全层(含Bruch膜)的激光参数组合为:1.2~1.8 W、50 μm、0.1 s; 1.8 W、100 μm、0.1 s.结论倍频Nd : YAG激光击穿犬眼视网膜全层(含Bruch膜)的佳参数为1.2~1.5 W、50 μm、0.1 s.
作者:付海涛;施彩虹;蒋坚;沈泽民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应用激光荧光光谱解析法研究胃肿瘤组织中的荧光组成变化,从而分析胃肿瘤组织中荧光成分相对于正常组织中含量的变化,深入探讨诊断胃肿瘤的依据.方法用氮分子激光器及OMA系统组成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系统,检测并对照分析7例离体正常胃组织和肿瘤组织标本的荧光谱.采用1组高斯(gauss)函数作为基函数进行荧光谱线拟和,对离体正常和肿瘤胃组织荧光光谱进行解析.结果在荧光350~650 nm的特定光谱波段,胃肿瘤组织荧光光谱在420 nm处与正常胃组织荧光光谱有较大差异,分析在胃癌组织中,该荧光峰所对应的成分含量低于正常组织中该成分的含量.这种差异为利用激光诱导荧光光谱分析方法诊断人体组织中的肿瘤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结论胃肿瘤组织中缺少荧光峰在420 nm附近的正常胃组织荧光成分.
作者:殷光中;谭纪伏;于常青;窦晓鸣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对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影响.方法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仪对施行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36例患者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进行测量.检测时间为术前、术后第1、2和4周.检测部位为黄斑中央及距离黄斑中心凹750 μm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结果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前、术后第1、2和4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 结论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对轻中度近视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厚度无明显影响.
作者:陈学国;赵军;何守志;黄一飞;李喆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建立一种治疗视网膜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竹红菌乙素光动力学疗法实验系统.方法 1.在裂隙灯显微镜下开创激光窗口,光纤连接激光器和裂隙灯显微镜,使激光和裂隙灯照明同光路到达眼底,作为照射系统; 2.通过四甲偶氮唑盐(MTT)法检测光敏剂竹红菌乙素(HB)体外光敏性,和苯并卟啉衍生物单酸A环(BPD-MA)相比,初步判断其光敏性;3.以光敏剂HB为例,青紫蓝兔为实验对象,进行PDT治疗,通过眼底观察,荧光眼底造影、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检查照光部位的生物学效应,检测建立的实验系统的实用性,可靠性.结果照射系统输出稳定,由激光器发出的功率和裂隙灯显微镜的激光窗口末端的输出的功率的耦合率为60%.国产HB体外光敏性和BPD-MA 相似,HB-PDT仅对脉络膜毛细血管造成损伤而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小,达到选择性治疗目的,有进一步研究价值.结论新建立的照射系统和光敏剂光敏性体外评价系统,以及体内观察生物学效应的方法,可作为初步判定光敏剂是否适合治疗视网膜或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方法.
作者:韩丽娜;顾瑛;刘凡光;李晓松;李家泽;赵井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外阴阴道溃疡是妇科常见的非传染性疾病,发病急剧,溃疡面迅速发展,以局部疼痛为主,可伴有全身症状.1992年6月至2002年12月我科应用He-Ne激光照射治疗外阴阴道溃疡56例,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韩德卫;杨秀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视网膜脱离是眼科常见致盲性眼病之一,治疗的关键是封闭视网膜裂孔,传统的方法是采取巩膜外或眼内冷凝封闭视网膜裂孔,由于冷凝可增加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的发生率,近年来眼内光凝在玻璃体视网膜显微手术中成为封闭视网膜裂孔的主要手段,我院2000年5月至2003年12月应用半导体激光在113例(113眼)玻璃体视网膜显微手术中封闭原发性及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昕;李敏;杨捷 刊期: 2004年第04期
CO2激光包皮环切术治疗成人包茎已被临床广泛应用,一般包茎患者从背侧切开包皮,若无粘连或轻度粘连能剥离,包皮即可上翻,手术视野清晰,与包皮过长患者环切方法相同.而我科自1998年1月至2003年12月间共治疗4例包茎伴严重粘连患者,因长期炎症龟头与包皮内板严重粘连甚至于长为一体,且包皮组织纤维化,如皮革样无弹性,脆性大,令我们在处理上感到非常棘手.现将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梁英;李军;肖良晋;胡燕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我科自1989年11月~2003年1月应用Nd : YAG激光治疗耳廓假囊肿216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王宝东;朱春生;纪宏志;贡振扬;王延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我院地处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东北部,海拔3050 m.高原高寒缺氧,风沙大,各种泪道阻塞性疾病是眼科门诊常见病,多发病.我院自2002年5月引进国产多功能Nd : YAG激光治疗机以来,治疗各种泪道阻塞性疾病203眼,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才让当周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从1998年以来,我科对男性尿道口尖锐湿疣(CA)CO2激光治疗的麻醉方法进行改良,结果既强化了麻醉效果,又降低了术后CA的复发率,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糖尿病至今发病率已相当高,慢性皮肤溃疡是其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不及时得到处理或处理不当往往经久不愈,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科自2002年10月至2003年10月采用伤口换药与半导体激光照射协同治疗糖尿病合并皮肤溃疡患者69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慧娟;王桂风;孙淑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我们应用日本森田公司生产的袖珍半导体激光治疗仪,采取静止照射或扫描照射的方法,治疗牙本质过敏、复发性口腔溃疡、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及唇舌外伤等口腔科常见疾病241例,总有效率91.8%.
作者:李伟力;王霄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激光治疗皮肤黏膜囊肿早有报道,并已在基层医院广泛开展,但对鼻前庭囊肿行CO2激光手术尚未见报道.我院成功地应用CO2激光治疗1例较大的鼻前庭囊肿,现报道如下.
作者:宁留海;王邦劳;李晓惠;顾青玲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激光诱导间质内热疗(laser-induced interstitial thermotherapy,LITT)是将激光接触式探头置病变组织内,通过激光供给能量加热使病变组织凝固而达到治疗目的的-种新型治疗技术[1],近年来,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谢光辉;李康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因其显著的矫治效果,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它的安全性和对眼部的不良影响,例如术中负压吸引造成的瞬时高眼压是否造成视网膜缺血和视神经纤维层的损害等始终是人们关心的问题.急性高眼压对眼组织的损伤,实质是缺血-再灌注的问题.高眼压可造成视网膜缺血,轴浆流运输在筛板处受阻,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变薄、缺损,造成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营养不良,节细胞发生凋亡[1].青光眼、一过性高眼压也可造成视网膜完全和部分缺血,在临床上常用视野的改变来测量这种损害.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检查出视野缺损之前,患者的视神经纤维可能已有40%丧失.本文就LASIK术中负压吸引导致的瞬时高眼压对神经纤维层、玻璃体、视网膜及视神经的影响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赵海霞;黄一飞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一、He-Ne激光照射穴位治病已有悠久历史,用于血管内照射治病,在国内也有10多年的历程,有其值得重视的意义,对许多疾病治疗的都获同行们的认可.但当今科技不断进步,不能停留在过去的水平,否则可能被其他技术取代.
作者:麦嘉秉 刊期: 200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