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倍频Nd:YAG激光对兔眼视网膜损伤作用的特点和规律,及其在临床上作为PDT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光源的安全性.方法以新西兰兔10只20眼为实验对象,倍频Nd:YAG激光(532 nm)通过裂隙灯照射兔眼底视乳头下方的后极部,照光功率密度为600、800、1 000、1 600和2 000 mW/cm2,照光时间为100 s和200 s,光斑直径为2 mm.在照后第1 h和24 h进行眼底照相与组织病理学观察,初步确定在该照射条件下,倍频Nd:YAG激光的兔视网膜损伤阈值范围.结果在本实验条件下,眼底镜与眼底荧光造影显示视网膜小损伤剂量为100J/cm2,光镜下出现损伤剂量为80 J/cm2;视网膜激光损伤在24 h内逐渐加重;能量密度相同的情况下,激光视网膜损伤程度与功率密度关系更为密切.结论532 nm激光作为临床上PDT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光源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陈虹霞;顾瑛;刘凡光;曾晶;韩丽娜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建立光动力学治疗鲜红斑痣中激光、光敏剂的分布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的数学模型,对微血管中单态氧的产生过程进行仿真,分析各种因素对治疗的影响,对数学建模在光动力反应体系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初步探讨.方法用Monte Carlo方法描述光在组织中的分布;用药代动力学描述光敏剂在血管中的变化规律;用Lambert-Beer定律和单态氧的量子产率来计算血管中的单态氧产量.结果单态氧在血管中的空间变化规律由光分布决定,血管中心产生少;时间变化规律由光敏剂的药代动力学决定,呈迅速衰减趋势.光敏剂的倍增比激光剂量的倍增产生更多的单态氧.直径大的血管平均单态氧量较直径小的血管少,难以被破坏.肤色深单态氧的产生少.结论数学仿真能较好地描述光动力学治疗鲜红斑痣中各种因素对治疗的影响,数学建模是一种对光动力复杂作用体系的研究有独到之处的研究方法.
作者:黄乃艳;顾瑛;刘凡光;程刚;钟秋海;王颖;赵广雷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自体荧光光谱从胃浆膜识别胃癌的可行性,为手术中准确确定胃癌切除范围奠定基础.方法选用激光源Xe灯的308、337、365和405 nm4种激发波长测试和比较了41例患者胃癌、癌旁、正常处胃浆膜的自体荧光光谱.结果405 nm激发正常组、癌旁组、胃癌组的单主峰强度依次减弱(P<0.05),可依此区分3组标本.胃癌组在610~630 nm存在卟啉特征峰,胃癌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365 nm激发可识别胃癌与正常组,但不能区分癌旁组(P>0.05);337 nm、308 nm激发从正常组到胃癌组双主峰强度逐步成相反的变化趋势,双峰强度比可有效区分3组标本,但308 nm激发(P<0.01)比337 nm激发(P<0.05)的可区分度更高.结论4种波长激发均能区分正常胃浆膜与胃癌浆膜,其中308 nm、337 nm、405nm激发的荧光光谱能更灵敏地区分胃癌、癌旁及正常胃浆膜,308 nm的效果好.
作者:马君;毛伟征;李颖;史晓风;王荣;郑荣儿;孟继武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CO2激光治疗前、后女性尖锐湿疣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数CD3+、CD4+、CD8+及CD4+/CD8+比值的变化,探讨HPV感染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检测30例CA患者CO2激光治疗前,25例正常人和CA患者治疗后1~3个月外周血液中CD3+、CD4+、CD8+的百分数和CD4+/CD8+.结果本组30例患者CO2激光治疗,一次性治愈90%(27/30),2~3次治愈10%(3/30).正常人组与CA患者组治疗前T总淋巴细胞(CD3+)分别为(64.81±7.67)%和(58.21±11.14)%,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CA患者CO2激光治疗前、后1~3个月的CD3+分别为(58.21±11.14)%和(64.66±10.19)%,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辅助T淋巴细胞(CD4+)CA患者与正常人比较有下降趋势,经CO2激光治疗后提高者20例(66.7%),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其他各项对比差异无明显意义.结论CA患者经过CO2激光的治疗,病变祛除后,CD3+有明显的恢复,但CD4+、CD8+、CD4+/CD8+比值短期内尚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说明病毒感染后细胞免疫的恢复是缓慢的.
作者:金昉虹;刘以诚;张新建;张秀兰;许晓玫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激光治疗静脉曲张的方法,总结激光光凝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经验.方法大隐静脉曲张患者283例,其中单纯大隐静脉曲张278例,同时伴有轻度腘静脉返流5例.内踝部切口1 cm,显露大隐静脉,使用810 nm波长的半导体激光器,利用5F导管将光纤(直径400 μm)送入大隐静脉内,行血管内激光光凝.激光功率12w,照射1 s,间隔1 s.结果术后当天既自由活动,术后8 d拆线,切口愈合良好,肢体活动自如,无皮肤灼伤、皮下血肿和下肢水肿.随访6~22个月,平均14个月,超声检查大隐静脉均已闭塞,无复发或再通现象,局部皮肤营养障碍性病变明显减轻,浅静脉曲张完全消失,下肢酸胀感减轻或消失.结论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操作简便、创伤小、美观、恢复快,是一种较好的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微创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春喜;韩丽娜;顾瑛;王晓玲;彭正;李丽民;范红艳;闻智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微创、有效的新方法.方法大隐静脉曲张患者32例47肢体,从足踝部穿刺,导入激光光纤,激光波长940 nm,功率12 W,光纤直径600μm,单脉冲发射,脉冲时间1 s,间隔1 s,边发射边后退,至穿刺位.大隐静脉主干迂曲严重者,先行高位结扎,然后由近端插入光纤照射(6肢体);或者选择第二处穿刺点导入光纤发射激光(8肢体);浅静脉曲张较严重者行(5肢体),予以切除;合并皮肤溃疡者(7肢体),将溃疡周围交通支结扎.结果32例患者均在10~45 min内完成手术,平均25 min,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下肢无明显创口,站立时无静脉曲张,血管彩超示所有患者大隐静脉主干均无血流及主干再通.结论激光腔内闭合术联合常规外科手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有效、微创,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解远峰;于永山;赵堂海;齐秀艳;王海波;郭明金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脉冲Nd:YAG激光辅助祛除陶瓷托槽和机械法祛除陶瓷托槽后釉质表面的微观形貌.方法20颗正畸减数第一双尖牙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机械法和激光法祛除陶瓷托槽,体式显微镜比较牙齿表面残余粘结剂含量,扫描电镜观察釉质表面的微观形貌.结果机械法祛除托槽组牙面残余粘结剂残留指数为70.8%,激光法祛除托槽组牙面残余粘结剂残留指数为26.4%,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扫描电镜观察显示机械法祛除托槽后虽然大部分釉质表面形态完好,但是釉质表面有明显划痕,釉质呈蜂窝样缺损;激光辅助祛除托槽后釉质表面结构完好.结论激光辅助祛除托槽可以减少祛除托槽操作对釉质的损害,提高临床工作效率.
作者:刘筱琳;白丁;吴海树;辜岷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角膜新生血管的治疗方法,观察不同浓度的光敏剂血卟啉单甲醚(hematoporphyrin monomethyl ether,HMME)所介导的光动力作用对兔角膜新生血管的影响,为探讨光动力学疗法治疗角膜新生血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供初步的实验依据.方法采用角膜缝线的方法,诱导18只荷兰大耳白兔36只眼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缝线后的第7天,将18只兔随机分成9组,将不同浓度的HMME分别注射于兔眼球结膜下,30 min后用波长为632.8 nm的He-Ne激光照射不同的时间(即能量密度不同),观察每眼角膜新生血管损伤情况及角膜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在HMME浓度为7.5 mg/ml时,激光功率密度为30 mW/cm2,能量密度为108J/cm2,照射时间60min,兔角膜新生血管密度减低率(67.97±2.20)%,不但高于激光照射时间分别为15、30和45 min,能量密度分别为27.54和8l J/cm2时的新生血管密度减低率,其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P=0.002,P=0.031),而且高于HMME浓度为2.5 mg/ml和5 mg/ml时的角膜新生血管的减低率,其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P<0.01);而HMME浓度为10 mg/ml时,睑球结膜损伤较大,不宜用于治疗眼部.PDT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电镜下见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变性;HE染色角膜标本光镜下见新生血管退缩.结论采用结膜下注射HMME,并用波长为632.8 nm的He-Ne激光照射,在一定范围内局部激光照射能量越高、HMME的浓度越大、越容易抑制角膜新生血管,激光的能量密度为108 J/cm2,HMME浓度为7.5 mg/ml时,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PDT抑制角膜新生血管可能成为治疗角膜新生血管的新方法.
作者:王桢;刘恒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不同能量和不同频率脉冲Nd:YAG激光照射牙表面后,牙齿与光敏树脂间的拉力大小.方法选择一致性较好的新鲜离体人牙,用高速转头制备各类洞型.然后分别用磷酸腐蚀和不同能量和频率的脉冲Nd:YAG激光进行照射,以光敏树脂进行光固化后做拉力实验并进行比较.结果脉冲Nd:YAG激光刻蚀人牙光固化树脂平均拉力68.9~75.5 Kg/cm2,酸腐蚀光固化树脂平均拉力为20.6 Kg/cm2,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用脉冲Nd:YAG激光照射代替磷酸进行牙齿表面处理可增加牙齿与光敏树脂间的粘结力.
作者:黄炜;许肖杰;朱建中;林斌;陈钰清;顾锡荣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对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和CCD荧光显微镜采集的DCF探针荧光图像质量的比较,选择适合于快速变化荧光的图像采集设备.方法应用荧光探针H2DCF-DA孵育ECV 304细胞后(孵育浓度为10μmol/L,孵育时间30 min),分别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和CCD荧光显微镜采集DCF荧光图像,并比较两者的成像质量.结果随着光照致活性氧的产生,DCF荧光的变化速度较快.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采集的荧光图像表现为细胞内整体的DCF荧光强度增高,图像对比度稍差;而CCD荧光显微镜清晰地呈现细胞内的细节信息,准确地反映了细胞内DCF早期的分布位置.结论在采集快速变化的荧光图像时,CCD荧光显微镜系统优于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系统.
作者:刘凡光;李晓松;顾瑛;王雷;戴维德;丁新民;曾晶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氩激光联合Nd:YAG激光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123例152眼,随机分成2组.联合激光组用氩激光及Nd:YAG激光对63例78眼进行虹膜周边切开术;Nd:YAG激光组采用Nd:YAG激光对60例74眼行虹膜周边切开术.结果联合激光组一次虹膜穿孔成功100%,Nd:YAG激光组一次虹膜穿孔成功66.21%.联合激光组术中术后并发症较Nd:YAG激光组明显减少.结论氩激光联合Nd:YAG激光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安全有效、简单易行、并发症少.
作者:阳桥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鼻腔血管瘤因其易出血,且解剖部位隐蔽,目前治疗方法虽多,但各有利弊.近年来,随着鼻内镜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已充分显示出其很大的优越性.我科于1999年6月至2003年6月联合应用鼻内镜与Nd:YAG激光治疗鼻腔血管瘤16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钟庭彬;黄明燕;徐浩文;傅细妹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我科于2000年1月至2004年1月,应用CO2激光修复处女膜破裂患者5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丁有书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甲周(缘)疣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寻常疣,由人类乳头瘤病毒引起的表皮新生物.发生于甲缘者,其根部常位于甲廓内,表现为单纯性角化,待浸及皮肤时,出现典型的赘疣状损害,一旦向甲下蔓延,使甲掀起、破坏甲的生长,易致裂口、疼痛及继发感染,防碍工作和生活.传统治疗有全身治疗(如口服中药、肌注聚肌胞或干扰素等)和局部治疗(如用5-Fu、3%酞酊胺霜或冷冻及电灼疗法、手术切除等).我院1995年9月至2003年5月应用CO2激光治疗80例248个甲周疣病灶报告如下.
作者:常有军;陈杰;潘福琼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尖锐湿疣(CA)是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致的性传播疾病,男性尖锐显疣患者,多合并包皮过长,既往我们只行激光烧灼配合全身治疗,但复发率较高,往往需数次治疗才能痊愈.所以,寻找经济有效且复发率低的治疗方法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我科自1998年至今将160例包皮过长合并尖锐湿疣患者分成两组,一组激光烧灼联合包皮环切除101例,一组仅行激光烧灼59例,进行疗效对比观察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黎智;阎国富;何威;林自华;吴军;王儒鹏;余小琴 刊期: 2005年第02期
1995年6月至2003年6月,我院肛肠科共收治急性嵌顿痔228例,通过手术、非手术、中医药物治疗取得较好疗效及临床经验,现报道如下.
作者:代建德 刊期: 2005年第02期
2001年6月至2003年12月我科采用在纤维喉镜下半导体激光切除治疗成人声带小结13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江涛;袁慧钧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我科自1999年1月至2002年7月上消化道肿瘤患者50例行光动力学疗法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红;陈静;关珊;沈淋;金懋林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自Dougherty等[1-3]首次报道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恶性肿瘤以来,因其良好的组织选择性和作用强度的可控性在临床上受到普遍的重视.通过对治疗区瘤体的观察,发现光动力作用所致的微血管损坏效应甚为明显[4-6],这种现象启发人们将PDT用于良性血管增生性疾病的治疗.近年来,随着PDT基础研究的不断进展,对光动力作用的微血管效应认识进一步深入,PDT的适用范围已不仅仅局限于肿瘤性疾病,而广泛应用于多种良性增生性疾病,如鲜红斑痣(port wine stain,PWS)、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的治疗中,取得了确切的疗效,同时对于PDT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增生性瘢痕等其他增生性疾病也进行了积极的研究和探索,并展现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现就光动力-微循环效应的临床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张丽;刘凡光;顾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背景与目的评价新型的光敏剂通常需检测它与细胞以及细胞所生长的培养基之间的相互作用.光敏剂在体外蓄积的机制包括扩散、电荷梯度和受体介导的吸收过程.加入到血清中的光敏剂除了与白蛋白结合外,它们还会在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中分布,而这种分布会影响细胞对它们的吸收.光敏剂与脂蛋白的结合与其脂溶性有关.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人和胎牛血清中脂蛋白成分的异同,进一步探讨脂蛋白成分的不同对新型疏水性光敏剂n-丁基-3-[18-(2-丁烷氨基甲酰-乙基)-3,7,12,17-四甲基-18,13-二乙烯-22,24-二氢-卟吩-2-烃基]丙酰胺(n-butyl-3-[18-(2-butylcarbamoyl-ethyl)-3,7,12,17-tetramethyl-18,13-divinyl-22,24-dihydro-porphin-2-yl]propionamide,PP-N-3)和相对疏水性血卟啉酯(haematoporphyrin ester,HpE)在人和胎牛血清中分布的影响.
作者:王颖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背景与目的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是引起北美50岁以上人口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它明显降低了这些人的生活质量.在未来的25年50岁以上人口将是目前的两倍.预防和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是我们急需研究的课题.老年性黄斑变性引起视力丧失是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结果.过去使用光凝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但光凝会损害正常组织.黄斑下的脉络膜新生血管不能使用光凝治疗.近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应用于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治疗,本研究目的是评价利用维替泊芬光动力学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合并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疗效.
作者:陈学国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研究背景和目的使用化妆品或胶原注射嫩化皮肤的方法效果不佳或不能持久.近年来开展起来的激光重整皮肤术是有效的,但副作用的发生可能性很高.近2年来有非切除性祛皱激光器(N-Lite)的应用及其临床效果的报道.单频的585 nm激光可以选择性引起胶原补充,在单次照射72 h之内可以增加胶原80%以上.有学者认为胶原恢复的机制和真皮内微血管系统结构改变有关,且未见皮肤紫癜、水疱或其它血管损害的表现.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未见真皮发生变化.本研究探讨由于激光照射引起的真皮组织超微结构改变.
作者:韩丽娜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一年一度的光学工程学会(SPIE,the society for photooptical instrumentation engineers或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optical engineeriing)的西部光电子大会(photonics west)于2005年1月22~27日在美国加州圣荷西(san jose)召开.该会议分为研讨会和展览会两大部分.和以往的会议相同,本次大会的研讨会依然是分为生物、激光、微米-纳米材料制作和光电子学四个主会议,共有75个专题分会.其中生物会议(BIOS)包含32个专题分会,涵盖以下4个主题:(1)治疗和诊断,(2)激光和生物组织的相互作用,(3)临床新技术,(4)纳米和生物光电子学.与光动力医学和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相关的发言基本都集中在前两个主题会议中.这个研讨会是自1989年以来北美地区集中展示和交流当代光动力学疗法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一个重要国际学术活动.展览会则是展示光学产品、激光产品、生物医学用光学产品,以及图像成像技术的全球大的商业和科技博览会.其中生物会议的参会人数达1 200人,参展厂商达85家.本文根据本次研讨会中的光动力医学的发言内容,以及与部分作者的交流讨论和有代表性的相关文献,对本次会议所反映出的光动力医学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热点问题及新进展作一系统的综述,以便国内同事们更好地了解国外的研究现状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作者:黄正 刊期: 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