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应用荧光光谱技术监测光动力学疗法治疗过程中鲜红斑痣病变组织内光敏剂含量的变化,分析光漂白产物的生成情况.方法 鲜红斑痣患者静脉推注光敏剂PSD-007,即刻以532 nm倍频Nd:YAG激光器作为光动力治疗光源照射病变组织,同时又作为光敏剂荧光激发光源.在不影响光照的前提下,应用光学多通道分析仪实时采集同一治疗区域不同时间点的荧光光谱.经过光谱分析与处理,得到治疗区局部组织光敏剂含量以及光漂白产物含量随治疗时间变化的曲线图.结果 不同患者治疗区局部组织光敏剂荧光变化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但是各病例均呈现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第1治疗区的大荧光强度高于第2治疗区域,第1治疗区出现高荧光峰的时间为治疗开始后的5~15 min.结论 通过荧光手段监测光动力治疗时鲜红斑痣病变局部组织内光敏剂荧光的变化可有效地反映光敏剂含量的变化,对于了解光动力反应的进行情况以及预测反应效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并为制定个性化的光动力治疗方案提高疗效提供依据.
作者:李晓松;顾瑛;刘凡光;王雷;于常青;曾晶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国产光敏剂血卟啉单甲醚(HMME)在不同溶液中光漂白反应动力学规律,加深对光漂白反应复杂反应过程的理解,并为HMME-PDT治疗微血管病变的数学建模研究提供实验依据和参数.方法 根据光化学反应动力学原理,从理论上推导出在单纯溶液和复杂溶液(含可被光氧化的底物)中,单态氧介导的光漂白反应动力学方程,通过对实验测定的漂白数据(不同时间点的HMME浓度)进行拟合,进一步验证理论推导出光漂白反应动力学方程.结果 HMME在单一溶液体系(PBS、DMSO)中的光漂白符合1级反应动力学过程,在含底物的复杂体系(白蛋白缓冲液、细胞悬液)中符合2级反应动力学过程.结论 HMME在不同溶液体系中的光漂白遵循不同的反应动力学规律.根据化学反应动力学原理进行光漂白等复杂光化学反应过程的数学模拟是可行的,并有利于对复杂光化学反应过程的深入理解.
作者:王颖;顾瑛;刘凡光;程刚;黄乃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远红外热像图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及疗效评价的意义.方法 应用远红外热像图对16例临床诊断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头部温度测定.结果 (1)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远红外热像图:1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左右两侧温区中额区、内眦区、眶上区及面颊区的温度差别明显,表现为缺血侧的温度明显低于对侧,与临床采用脑血管造影(DSA)或磁共振(MRA)的诊断基本一致.(2)静脉给药治疗前后远红外热像图的变化:在首日输液治疗后即刻,4例患者缺血侧的温度明显升高,表现为左右两侧额区、内眦区、眶上区及面颊区的温差显著减小.在次日输液治疗后,两侧的温差小于前日输液治疗前.在1个疗程(14 d)输液治疗结束时,左右两侧额区、内眦区、眶上区、枕区、耳后区或面颊区的温差均明显小于首日输液治疗前.提示该输液治疗方法有助于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脑供血状态.(3)介入治疗患者左右两侧额区、内眦区、眶上区及面颊区的温差较治疗前明显减小.在治疗后1 d左右时,3例患者出现左右两侧部分测温区枕区、颞区的温差加大,随后两侧的温差减小的现象.分析可能与介入治疗引起-过性血管痉挛有关.结论 远红外热像图可较好地反映脑供血状态及代谢水平的变化,有望为临床提供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及疗效评价的良好的评估指标.
作者:姚文芳;薛毅珑;罗芸;王鲁宁;李宝民;田磊;崔忻;高宇红;潘静坤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激光打孔制备微孔猪脱细胞真皮基质(PADM)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胰蛋白酶/Triton X-100的方法制备PADM,使用CO2激光加工机进行打孔.对比激光微孔PADM与传统网状PADM的外观.将48只SD大鼠背部制作全层皮肤缺损创面,随机分为3组,每组16只.微孔组:移植激光微孔PADM+自体刃厚皮;网状组:移植网状PADM+自体刃厚皮;对照组:仅移植自体刃厚皮.术后定期观察各组大鼠创面愈合情况,计算移植物成活率和创面收缩率.结果 激光微孔PADM微孔呈矩阵样整齐排列,与网状PADM比较真皮基质分布更均匀.术后6周,微孔组移植物成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明显高于网状组(P<0.05);微孔组创面收缩率明显低于网状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 激光打孔可制备激光微孔PADM,其真皮基质与自体刃厚皮复合移植可提高创面修复质量.
作者:梁黎明;柴家科;冯瑞;李江明;孙强;尹会男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丝裂霉素C(MMC)在Nd:YAG激光泪道成形术中的疗效.方法 将308例(398只眼)泪道阻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158例(210只眼)采用常规激光泪道成形术后将0.2 ml丝裂霉素C注入泪道5 min后应用抗生素眼膏填充泪道,对照组150例(188只眼)采用常规激光泪道成形术,术毕应用抗生素眼膏填充泪道.结果 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24个月,治疗组治愈率为87.1%,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治愈率为78.2%,总有效率为83.0%.对照组疗效低于治疗组(P<0.05).结论 在泪道激光成形术中应用MMC可有效减少激光术后纤维组织增殖和瘢痕形成,提高远期疗效.
作者:田春玲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Nd:YAG激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症及扁平疣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光斑直径2 mm,能量密度3.8~6.0 J/cm2532 nm Nd:YAG激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症638例,扁平疣275例.结果 一次治疗痊愈率达93.5%(854/913),二次治疗痊愈率100.0%.术后出现暂时性色素沉着和色素减退264例(28.9%),均无瘢痕形成.结论 Nd:YAG激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症、扁平疣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损伤小.
作者:朱昊;仇树林;张培培;李兵;高翔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兔小肠CO2激光焊接和传统丝线缝合的组织病理学变化,探讨小肠CO2激光焊接的可行性.方法 选用杂种家兔26只,运用低功率(500 mW)环形CO2激光焊接与临床外科常规缝合兔小肠,比较吻合后第3天,第1、2和3周二者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激光焊接吻合与丝线吻合部位均有急性炎性细胞浸润,激光吻合处炎性细胞浸润程度明显轻于丝线缝合处.激光吻合愈合后期纤维增生较少,未见瘢痕组织形成.结论 用低功率CO2激光焊接小肠组织是可行的,具有一定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洪涛;王文革;杨继庆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1.318 μm近红外激光对皮肤的损伤效应,确定损伤阈值并观察损伤修复情况.方法 以普通白色仔猪为实验动物,以输出波长1.318 μm的Nd:YAG激光照射猪躯干两侧皮肤.损伤阈值实验时以肉眼可见红斑反应为判定标准,于照后即刻观察皮肤红斑发生率,采用加权概率单位法计算红斑发生率为50%时所对应的激光剂量,即损伤阈值ED50.损伤修复观察实验所用激光剂量均高于损伤阈值,于照后即刻至49 d观察皮肤损伤修复情况.结果 1.318 μm激光致仔猪皮肤损伤的阈值剂量为9.2J/cm2.随着激光剂量的提高,皮肤损伤反应依次表现为暂时性红斑反应、持续性红斑反应、白色凝固斑、淡褐色(炭化)凝固斑.损伤修复所需的时间依次为数分钟、数天、十余天、数十天.结论 1.318 μm激光可致仔猪皮肤损伤的阈值剂量ED50为9.2J/cm2.激光剂量越高,皮肤损伤越重,修复所需时间越长.
作者:杨在富;钱焕文;张宁;单清;张杰;马萍;陈鹏;杨景庚;梁洁;王嘉睿;康宏向;高荣莲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原发性单纯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后应用氩激光光凝封闭视网膜裂孔代替术中巩膜外冷凝封闭视网膜裂孔的疗效及其规律.方法 对71例71只眼原发性单纯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后应用氩激光光凝封闭视网膜裂孔代替术中巩膜外冷凝封闭视网膜裂孔(术后激光组),并与同期术中冷凝封闭视网膜裂孔70例70只眼(术中冷凝组)进行对照.结果 随访时间6~54个月,一次治愈率术后光凝组为97.2%,术中冷凝组为97.1%,两组差异比较无显著意义(P>0.05).术后6个月脱盲(视力≥0.05)率术后激光组为81.7%(58/71),术中冷凝组为65.7%(46/70),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χ2=4.6480,P=0.0311,P<0.05).手术并发症术后光凝组2只眼术后玻璃体浑浊增加,术中冷凝组9只眼术后玻璃体浑浊增加,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单纯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后应用氩激光封闭视网膜裂孔,定位准确,手术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少,有利于视功能的保留和恢复.
作者:李敏;赵昕;杨珂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血管内照射光动力学疗法对大鼠血液成分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8只.3个实验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射HpD1、5和25 mg,以功率为5 mW的630 nm半导体激光,颈静脉血管内照射.另设不做任何处理的正常对照组.于实验第3和6小时取血检查WBC、RBC、HGB、HCT、MCV、PLT、W-SCR.结果 在HpD浓度为5 mg/ml,激光功率5 mW,照射时间30 min,血液指标无损伤性变化.结论 提示在一定条件下照射在体光动力学疗法对血液成份无危害性影响.
作者:董霞;王欢;张红雨;孙媛媛;李迎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内痔出血的药物治疗疗效不佳,复发率高;硬化剂注射治疗容易形成皮下硬结,患者感到不适;手术治疗又不能完整切除.2005年以来我科用CO2激光治疗内痔出血,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庆格乐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我科应用激光光动力学疗法治疗鲜红斑痣136例,临床效果满意.现将治疗方法、结果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葵;苑凯华;李勤;夏丽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口腔溃疡是口腔黏膜疾病中的常见病,由于本病的病因较为复杂,临床治疗效果欠佳.我科2002年来,用半导体激光治疗口腔溃疡,在减轻疼痛、促进溃疡愈合、缩短病程方面,获得较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涂小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2003~2005年我科使用自制包皮环切器,行CO2激光包皮翻转术,治疗包皮过长患者200例效果佳,现总结如下.
作者:陈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我科2000年6月至2005年5月采用调Q开关紫翠宝石激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病112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肖红艳;康红芬;吕玉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1999年至今,我科应用泵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寻常疣109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 寻常疣患者109例,男性59例,女性50例;年龄1~61岁,平均年龄24岁.病程1个月至2年.病损位于面部58例,手及足部51例.单个病灶58例,2个以上病灶51例,病变面积为0.2 cm×0.2 cm~2.0 cm×3.0 cm.病变呈丘疹样、乳头瘤样,高出皮面,表面粗糙增厚,触之较硬.呈正常肤色、灰黄色或深褐色.
作者:康红芬;肖红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linopathy,DR)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其视力损害或丧失的常见原因.激光治疗黄斑水肿是目前较为有效的方法,可稳定或提高视力,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1].
作者:王延武;张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探讨光动力学疗法(PDT)治疗Barrett食管的有效性.对比各种类型光敏剂治疗Barrett食管的优点和不足,比较PDT与其他内镜下治疗Barrett食管的疗效及其并发症.PDT疗法Barrett食管具有损伤小,造成穿孔等并发症的机会较小,且对于一些边界不清或者多病灶的病变可减少治疗遗漏等特点,但可造成食管狭窄且某些光敏剂需要长达一个月的避光期造成患者治疗期间不方便.PDT是一种可重复性,侵袭性小,特异性强而疗效可靠的一种治疗Barratt食管的方法,不仅对不典型增生而且对早期癌都有疗效,与其他内镜下治疗联合可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郭子倩;徐克成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利用强脉冲光(intense pulsed light,IPL)的高强度宽带光特性,该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皮肤美容,对于多毛、光损伤性病变、色素性病变和血管性疾病疗效佳.治疗中的参数方案设定应个体化,综合考虑患者情况灵活改变,以提高疗效,预防并发症.本文主要介绍其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作者:张昕;冯峥;李恒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背景与目的光动力学治疗作用是靠单线态氧的生成介导.作者将基于动力学的单线态氧剂量模型用于光敏剂卟吩姆钠(pofimer sodium,Photofrin).Photofrin的漂白机制不仅有单线态氧介导的漂白,还有不依赖氧的漂白机制,作者试图将后一特点纳入Photofrin的单线态氧剂量模型中.
作者:Dysart JS;Patterson MS;黄乃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背景与目的光动力学疗法(PDT)对原位、非侵入性表浅肿瘤的治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光动力学疗法具有双重选择性,除光敏剂外,还需要光和氧的同时参与.对肿瘤的损伤机制主要有两类:直接损伤肿瘤细胞,导致细胞的凋亡和坏死;间接损伤肿瘤,引起微血管的封闭和其他非特异性免疫反应.
作者:Marchal S;Fadloun A;Bezdetnaya L;丁慧颖 刊期: 200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