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观察血卟啉单甲醚(hematoporphyrin monomethyl ether,HMME)-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e therapy,PDT)对兔耳增生性瘢痕块中成纤维细胞增殖能力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后,将24个瘢痕块随机分为HMME-PDT治疗组和对照组(n=12).造模后28 d取材行银染色,计算瘢痕成纤维细胞核内AgNORs颗粒数,并在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胞超微结构改变,分析HMME-PDT对瘢痕的影响.结果 HMME-PDT治疗后,银染成纤维细胞核内AgNORs颗粒数显著下降,细胞内粗面内质网萎缩且数量减少;核糖体脱颗粒、解聚;线粒体肿胀,嵴溶解;并出现部分细胞凋亡现象.结论 在瘢痕形成早期,HMME-PDT能够抑制兔耳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能力,破坏前胶原蛋白合成的场所,减少胶原蛋白的合成与分泌,并能诱导部分成纤维细胞进入凋亡途径,HMME-PDT有可能成为瘢痕防治的有效方法.
作者:蔡宏;顾瑛;曾晶;李玲;李世龙;施东雯;沈婷梅;张露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双侧入路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6例51个椎间盘.应用半导体激光(输出功率15 W,波长810 nm),在CT引导下,选择L3-S1间隙,将穿刺针从双侧插入椎间隙近中心处,然后插入直径600 μm光导纤维,以自动脉冲式激光烧灼髓核,每个间隙发射激光1 600~2600 J.结果 随访6、12个月,总有效率91.6%,无一例感染或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双侧入路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痛苦少、安全性高和疗效佳等特点.
作者:孙运强;王福根;徐强;施锋;陈肇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5-氨基乙酰丙酸(5-ALA)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e therapy,PDT)对体外培养人结肠癌LoVo和CoLo205细胞的生物作用.方法 于体外培养的LoVo和CoLo205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5-ALA(0.1、0.5、1.0、1.5、2.0和2.5 mmol/L)孵育6 h,以波长为630nm的半导体激光进行照射,照射的功率密度为20mW/cm2,照射能量密度分别为2、5、10、20 J/cm2,继续孵育24 h, 用四唑盐(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存活率;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LoVo与CoLo205细胞内PpⅨ荧光强度.结果 5-ALA-PDT对体外培养的人结肠癌LoVo和CoLo205细胞均有杀伤作用,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杀伤作用大小与5-ALA的浓度和激光剂量成正相关(P<0.01).激光能量为20 J/cm2,5-ALA的浓度为1.0 mmol/L时,其杀伤LoVo、CoLo205细胞的作用明显;LoVo与CoLo205细胞内PpⅨ荧光强度差异无显著件意义(P>0.05).结论 5-ALA-PDT可有效杀伤体外培养的人结肠癌LoVo和CoLo205细胞,且对两种细胞的杀伤作用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杨小民;马红京;刘建红;张孝儒;牛冬梅;张凤平;王国志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940 nm半导体激光治疗腿部毛细血管扩张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应用940 nm大功率半导体激光治疗仪(能量密度300~500 J/cm2、脉冲时间40~70 ms、脉冲间隔时间400~600 ms、光斑直径0.5、1.0、1.5 mm),治疗腿部毛细血扩张患者36例,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经过3次治疗,36例患者中痊愈18例,显效15例,总有效率达91.7%,1例出现轻度点状浅表性瘢痕.结论 940 nm半导体激光治疗腿部毛细血管扩张症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轻微.
作者:张磊;王静砉;戴增斌;李彦辉;何涛;刘宝顺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联合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效果.方法 临床确诊的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15例24只眼,平均年龄59岁.其中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合并脉络膜新生血管14只眼,病理性近视合并脉络膜新牛血管10只眼.在TTT治疗3个月复查后,针对仍存在的CNV行PDT治疗.其中19只眼接受2次PDT治疗,5只眼接受3次PDT.结果 8只眼(33.3%)视力提高>2行,12只眼(50.0%)视力波动在1行,4只眼(16.7%)视力下降>2行.眼底荧光素造影检查联合眼底吲哚菁绿血管造影检查显示,渗漏停止7只眼(29.2%),渗漏减少14只眼(58.3%),渗漏无明显变化2只眼(8.3%),1只眼(4.2%)出现新的新生血管出血.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出血水肿吸收13只眼,无明显变化10只眼,加重1只眼.结论 TTT联合PDT是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维持视力稳定的有效方法.
作者:黄鹏程;宋艳萍;金中秋;丁琴;赵霞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激光治疗外伤性文身的疗效.方法 颜面部外伤性文身34例,先用Er:YkG激光对表皮及真皮浅层气化后,将浅层组织及部分色素气化,利于清洗异物颗粒,然后应用波长为1 064 nm的Q开关Nd:YAG激光进行治疗.结果 治愈20例,显效14例.术后出现暂时性色素沉着8例.5例凹陷性萎缩性瘢痕的患者术后瘢痕明显变平.结论 Er:YAG激光联合Q开关Nd:YAG激光治疗外伤性文身,治愈率高,无新瘢痕形成,对已经形成的凹陷性萎缩性瘢痕有治疗作用.
作者:魏红;李世荣;汪丽萍;黄祥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癌变组织与正常组织漫反射光谱特性的区别.方法 利用稳态漫反射方程在半无限边界条件下解得的光子传输漫反射结果和血液成分变化引起的组织吸收特性的变化推导出血液变化对漫反射光谱的影响,给出病变组织尤其是癌变组织反射光谱的分析结果.在实验中,利用现有的光谱设备对胃癌组织和正常的胃组织的漫反射光谱进行测量.结果 癌变组织的反射光谱在630 nm处发生了较强烈的吸收变化,为去氧血红蛋白增加的结果.理论分析指出血液状态会影响组织反射光谱,在实验中得到了证实.结论 光谱中吸收峰值表明癌变组织中含有丰富的去氧血红蛋白,与癌变组织的组织特性一致;实验充分表明可见光反射光谱能区分正常组织和癌变组织.
作者:王成;谢海明;王祥瑞;郑拥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输尿管镜Nd:YAG激光治疗早期输尿管癌的疗效.方法 输尿管镜活检病理检查确诊为输尿管移行细胞癌Ⅰ级患者5例,年龄49~70岁.采用功率为30 W、光纤直径为400μm、时间为2 s的Nd:YAG激光以接触式切除肿瘤,术后系统膀胱灌注化疗.结果 术后随访1~6年.1例术后1年发现膀胱肿瘤,再次行激光治疗.其余4例无复发.结论 输尿管镜结合Nd:YAG激光诊治早期输尿管癌安全、疗效确切.
作者:庄红雨;姜永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Quantum SR和Lumems One强脉冲光治疗面部皮肤光老化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面部皮肤光老化患者210例,Quantum SR强脉冲光治疗86例,Lumems One强脉冲光治疗124例,每名患者治疗5次,每次间隔3~4周,治疗结束后分析结果.结果 Quantum SR和Lumems One组色素沉着、毛细血管扩张、细小皱纹和皮肤质地改善的有效率分别为76.8%和88.5%;80.3%和90.1%;76.O%和85.1%;82.6%和90.3%.不良反应Quantum SR组为9.3%,Lumenis One组为0.8%.结论 两种强脉冲光均为无创性有效治疗面部光老化的方法,Lumems One强脉冲光治疗不良反应轻,更为安全.
作者:张秀英;何焱玲;董洁;徐俊珠;王婕;何京晶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优化脉冲技术治疗皮肤瘢痕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皮肤瘢痕患者92例,其中表浅性瘢痕48例,萎缩性瘢痕17例,增生性瘢痕15例,瘢痕疙瘩12例.以波长515~1 200 nm双脉冲或三脉冲优化强脉冲光均匀扫描瘢痕表面.根据瘢痕类型调整能量密度、脉宽、脉冲间隔.间隔4~5周治疗1次,共治疗4~8次.结果 治疗后患者痒痛感逐渐减轻,瘢痕逐渐变平滑,色素沉着逐渐消褪.显效49例(53.3%),有效34例(37.0%),无效9例(9.8%),复发4例(4.4%),总有效率90.2%,其中表浅瘢痕疗效较显著.结论 优化脉冲技术治疗皮肤瘢痕效果显著,复发率较低,不良反应少,皮肤损伤小,不影响日常工作.
作者:李东妮;孙中生;徐翔;汪海滨;汤爱荣;罗盛康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532 nm激光眼底光凝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及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30例及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30例.以532 nm激光行眼底光凝.术前及术后7、14和21 d用角膜内皮细胞显微镜检查中央部及角膜周边6点处角膜内皮细胞的平均细胞面积、大细胞面积、小细胞面积、细胞密度、变异系数、六边形细胞百分率和细胞面积标准差,比较其治疗前与治疗后的差异.结果 532 nm激光光凝治疗CSC、DR,光凝前、光凝后上述角膜内皮细胞检测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532nm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及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时激光的局部辐射对角膜内皮细胞不造成损伤.
作者:袁媛;刘恒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630 nm及661 nm激光激发不同剂量的二氢卟吩e4甘氨酸酰胺(e4),对荷S180肉瘤小鼠的光动力学效应.方法 昆明小鼠54只单侧腋下接种S180肉瘤,待肿瘤长至直径为6~8mm时,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PDT组.PDT组又分设e4 5 mg/kg和10 mg/kg两剂量组.小鼠尾静脉注射光敏剂后3 h,分别用630 nm或661 nm激光以150mW/cm2的功率密度垂直照射瘤体20 min,即能量密度180 J/cm2,光斑直径1.5 cm.照光1周后取瘤组织称重并计算抑瘤率.结果 630 nm和661 nm激光照射组均表现出光动力抑瘤效果.经630 nm激光照射,e4 5 mg/kg和10 mg/kg组的抑瘤率分别为35.5%和39.0%,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经661 nm激光照射,e4 5 mg/kg和10 mg/kg组的抑瘤率分别为50.49%及61.18%,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在同-e4浓度下,波长661 nm组较630 nm组的抑瘤率高(P<0.01).结论 二氢卟吩e4甘氨酸酰胺-PDT对小鼠S180肉瘤有明确的抑瘤作用,且661 nm激光的动力学抑瘤效应大于630 nm激光.
作者:张露勇;刘红梅;顾瑛;曾晶;邱海霞;陈虹霞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验证光纤型光学相干层析(OCT)成像系统对人体正常皮肤的成像结果.方法 采用光栅相位延迟线搭建了光纤型时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仪,针对鲜红斑痣病变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对OCT的穿透深度和分辨率等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系统的成像速率为4f/s,信噪比为108 dB,在皮肤组织中的分辨率为10 μm,穿透深度为2mm.结果 OCT仪能清楚地显示正常皮肤结构图像,可提取皮肤表皮层厚度,有助于更精确地确定激光照光剂量.结论 OCT可成为鲜红斑痣病变类型诊断的有利工具,为光动力学疗法治疗鲜红斑痣激光参数提供客观的选择依据.
作者:沈婷梅;顾瑛;马国江;邱海霞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Nd:YAG激光改善固定正畸患者牙周状况的效果.方法 选择接受固定正畸治疗的男性患者20例,以右下颌第一磨牙为实验牙,左下颌第一磨牙为对照牙,分别比较在正畸治疗开始前、激光与超声洁牙治疗前以及两种治疗1周后的龈沟液(GCF)量、碱性磷酸酶(ALP)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的变化.结果 激光治疗和超声洁牙手术均能降低GCF量、ALP及AST水平(P<0.05),但激光治疗后局部GCF量,AST及AL P水平较超声牙后降幅更大(P<0.05).结论 Nd:YAG激光可应用于固定正畸患者以改善其牙周状况,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刘鑫;邓蔓菁;向学熔;温秀杰;张莉;董天贞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切开治疗输尿管狭窄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输尿管狭窄患者23例,输尿管狭窄段长0.2~0.8 cm.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切开狭窄段,激光能量0.6~0.8 J,频率10~15 Hz,功率6~12W.留置双J管8~12周.结果 术后无输尿管穿孔、漏尿及感染等发生.随访3~12个月,平均6个月.16例输尿管狭窄段消失或较治疗前增宽;5例输尿管狭窄段无明显增宽;2例输尿管狭窄段无变化或较治疗前狭窄加重或出现肾积水,输尿管扩张无变化,患者仍有腰部胀痛及反复感染症状,转开放性手术,切除输尿管狭窄段,端端吻合术后治愈.结论 输尿管镜下采用钬激光切开是治疗输尿管狭窄的有效方法,效果良好,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
作者:范海涛;刘博;王伟华;张慕淳;张刚;王志新;孔祥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甲下积血、积脓为临床常见病,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外科切开引流或行拔甲术.笔者应用CO2激光行指(趾)甲钻孔减压排脓治疗甲下脓肿8例,收到满意效果.
作者:王李云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见于老年性黄斑变性、各种原因引起的眼底炎症、高度近视等多种眼科疾病,常见于黄斑部,可引起眼底出血、渗出,导致严重视力障碍甚至失明.
作者:张励;祃红燕;罗海华;张淑春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胆管癌是一种早期难以发现、病死率极高的恶性肿瘤.笔者阐述和总结了利用光动力学疗法(PDT)治疗胆管癌的原理、疗效及特点,介绍了光敏剂及激发光源的发展.同时评价了胆管癌PDT术后的辅助治疗、不可切除胆管癌的治疗和术前新辅助PDT的效果;并总结了PDT的不良反应及缺点.PDT在胆管癌治疗中具有十分明朗的应用前景,随着光敏剂及激发光源的不断发展,PDT必将在临床医学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叶松;黄蕾;何小东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激光光凝对眼底病的疗效早已为临床所证实,并成为治疗眼底病的重要方法;氩激光小梁成形术亦取得明显疗效.但传统的光凝都是超阈值光凝,光凝在视网膜卜会产牛即刻可见的光凝反应斑.随着大宗病例的积累和观察时问的延长,传统光凝的不足己凸显出来:激光在治疗眼病的同时,对正常的组织产生的损害,不同程度影响靶组织的功能,从而产生一系列并发症.这一问题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作者:黄震晞;宋艳萍 刊期: 200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