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光学学会
  • 国际刊号:1003-9430
  • 国内刊号:11-2926/R
  • 影响因子:0.67
  • 创刊:1992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2-251
  • 全年订价:25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Pж(AJ) 文摘杂志(俄),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维普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临床医学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2009年1期文献
  • 不同色素兔眼底对光动力治疗反应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不同色素兔眼底对维替泊芬(verteporfin)-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的光敏反应及眼底组织损伤差别.方法 青紫蓝兔和新西兰白兔各42只,随机分为PDT治疗组、单纯激光组、单纯光敏剂组和空白对照组.其中PDT治疗组青紫蓝兔和新西兰白兔各20只,注射光敏剂10 min后接受功率密度为600 mW/cm2、波长为689 nm激光照射,照射时间15~83 s,能量密度15~50 J/cm2;单纯激光组青紫蓝兔和新西兰白兔各20只,不注射光敏剂,仅接受激光照射;单纯光敏剂组和空白对照组青紫蓝兔和新西兰白兔各1只.于PDT后第1、3、7、30和60天对兔眼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fluorescence fundus angiography,FFA)、光镜、电镜、免疫组化检查,观察不同色素兔眼底的损伤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PDT治疗组新西兰白兔接受能量密度25 J/cm2激光照射后1 d即出现视网膜下出血,出血量随能量增强明显增加;PDT后3~7 d,激光能量密度为20 J/cm2时新西兰白兔眼视网膜下亦可见出血,FFA检查光斑处可见明显的荧光素渗漏;PDT后30~60d,新西兰白兔视网膜下出血基本吸收,同时视网膜变薄,视网膜细胞减少,FFA检查光斑处呈片状低荧光.PDT治疗组青紫蓝兔接受能量密度30 J/cm2激光照射后1 d出现视网膜下出血,出血量随能增强而增加;PDT后3~7 d激光能量密度25 J/cm2时受照青紫蓝兔眼视网膜下可见出血,FFA检查光斑边缘荧光素渗漏;PDT后30~60 d视网膜色素增加,FFA检查光斑区呈现斑驳状低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显示,凋亡细胞指数青紫蓝兔视网膜多于新西兰白兔,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电镜下青紫蓝兔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胞质内空泡状改变较新西兰白兔明显.单纯激光组和单纯光敏剂组兔眼底未见明显改变.结论 PDT治疗后,新西兰白兔眼底的损伤以脉络膜为主,青紫蓝兔眼底的损伤以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及其内视网膜为主,不同色素兔PDT治疗后眼底损伤部位存在差异.

    作者:李闻思;张风;周海英;熊颖;孙异临;董建强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鲜红斑痣病变皮肤激光能量分布的蒙特卡罗模拟

    目的 了解激光与鲜红斑痣病变皮肤的相互作用过程,确定不同波长辐照时血管中的能量分布模式.方法 基于光子在分层组织模型中传输的蒙特卡罗模拟方法,建立以血管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皮肤组织模型,探讨柱形血管截面上能量的分布规律.结果 在光束传输方向上,能量分布按指数规律衰减,且在不同的横向位置上衰减曲线不同,从血管中心到边缘纵向上能量梯度趋于平坦;同一波长下,小直径血管截面上的能量分布比大直径血管均匀,532 nm激光在血管截面上产生的能量极大值大于595 nm激光,沿垂直组织表面方向的衰减程度也强于595 nm激光.595 nm激光在血管截面上的能量分布相对平坦.结论 模拟表明鲜红斑痣组织模型中,血管目标在不同波长激光照射时具有不同的能量分布模式,组织内部的能量分布不仅与激光波长以及入射能量有关,也与组织的结构密切相关.

    作者:郝素丽;丁建华;林钧岫;董小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Epi-LASIK联合丝裂霉素治疗近视的近期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机械法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Epi-LASIK)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MMC)治疗近视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近视眼患者45例90只眼行Epi-LASIK手术,术前根据等效球镜值(SE)分为中度组(SE为-3.00~<-6.00 D)和高度组(SE为-6.00~ -9.00D).术中随机选择患者一眼,行激光切削后将浸有0.02%MMC的海绵片覆盖于角膜切削区,覆盖时间据激光切削时间而定,将其设为MMC组.术中未用MMC的另一眼设为对照组.术后定期随访,观察各组术后刺激症状、角膜上皮愈合时间、角膜雾状混浊(haze)形成及视力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第1天MMC组眼部刺激症状重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3~6 d角膜上皮愈合,MMC组平均角膜上皮愈合时间长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视力恢复在中度近视患者中,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高度近视患者中,佳矫正视力MMC组好于对照组(P<0.05).雾状混浊(haze)形成情况在中度近视患者中,术后1、2个月雾状混浊(haze)形成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3个月MMC组雾状混浊(haze)轻于对照组(P<0.05).在高度近视患者中,术后1、2和3个月MMC组雾状混浊(haze)明显轻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Epi-LASIK联合丝裂霉素治疗中高度近视手术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近期疗效稳定,但会加重刺激症状并延长角膜上皮的愈合时间.0.02%丝裂霉素C应用于Epi-LASIK术中能有效减少术后雾状混浊(haze)形成,对高度近视更具有意义.

    作者:谷浩;李志敏;吴珂;刘瑜;肖桃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两种红外波长激光治疗外痔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CO2激光和Nd:YAG激光治疗外痔的疗效.方法 226例外痔住院患者随机分为CO2激光组126例和Nd:YAG激光手术组100例.两组激光的治疗参数相同:输出功率30 W、光斑直径0.2 cm、功率密度955 W/cm2.以激光在两钳间切除痔核,基底部凝固止血,一并气化或切除并发的肛裂或直肠息肉,创面填塞包扎不需缝合.术后保持大便通畅,口服抗生素7d.术后3 d行半导体激光照射创面,功率100mW,光斑直径3 cm,功率密度14 mW/cm2,每创面照射8 min,每日1次,共照射5 d.结果 1次治愈率CO2激光组为94.4%,Nd:YAG激光组为90.0%(P>0.05).激光手术平均时间、术后肛门疼痛平均时间、术后创面炎性反应消失、结痂和治愈平均天数CO2激光组均短于Nd:YAG激光组(P<0.05或0.01),而术中平均出血量Nd:YAG激光组明显少于CO2激光组(P<0.05).结论 CO2激光和Nd:YAG激光在同等治疗参数下,治疗外痔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CO2激光有较好的切割能力,对组织损伤小,可用于单纯外痔痔核切除术;而Nd:YAG激光有较好的凝固止血作用,可用于静脉曲张性外痔凝固术或痔核切除后创面出血凝固止血.

    作者:卞学平;王军辉;张志宏;王利君;夏飞飞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氩离子激光光凝预防翼状胬肉术后复发

    目的 评价氩离子激光光凝在预防翼状胬肉术后复发中的作用.方法 将60例原发性翼状胬肉术后一周术区结膜或角膜缘出现新生血管胚芽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为氩离子激光治疗组,以功率0.2~0.3 W,时间0.2 s,计数47~166点的氩离子激光进行光凝;B组为对照组,常规翼状胬肉手术拆线后滴用复方地塞米松眼液和氯霉素/玻璃酸钠(润舒)滴眼液,每日各4次.结臬随访一年,复发率A组为10.0%、B组为33.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氩离子激光封闭胬肉术后新生血管胚芽,能降低胬肉术后复发率,为防止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杨捷;赵昕;李敏;钟海彬;陈惠媛;赖小玲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LASIK术中制作超薄角膜瓣治疗中高度近视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LANK术中制作超薄角膜瓣治疗中高度近视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将138例276只眼屈光度为-3.50~-14.25 D的近视患者随机分为A组(常规厚度角膜瓣组)60例138只眼和B组(超薄角膜瓣组)60例138只眼.两组均使用Visx Star s4准分子激光仪进行激光切削.对两组术前佳矫正视力(BCVA)、术中角膜瓣厚度、术后1周和1、3年裸眼视力(UCVA)及角膜瓣相关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术前BCVA A组为0.97±0.10,B组为0.95±0.12,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术中A超测量角膜瓣厚度A组为(118.12±13.83)μm,B组为(96.75±15.27)μm,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术中两组均无游离瓣、纽扣瓣、角膜瓣破裂出现,术后角膜瓣均对位良好,无角膜瓣融解、上皮植入等现象发生;术后1周UCVA A组为1.12±0.20,B组为1.10±0.23,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术后1年UCVA A组为1.10±0.24,B组为1.07±0.21,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术后3年UCVA A组为1.09±0.25,B组为1.04±0.22,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LASIK术中制作超薄角膜瓣治疗中高度近视可行,疗效可靠.

    作者:高丰;潘颖喆;刘旭;高荣萍;卜学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半导体激光光凝虹膜及前房角血管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目的 探讨半导体激光光凝虹膜及前房角新生血管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对28例28只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先用半导体激光光凝虹膜表面及前房角新生血管,次日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观察降眼压效果及其手术并发症.结果 28例虹膜新生血管激光光凝后眼压未降低,维持激光光凝前水平.术后1周眼压(12.72±2.47)mmHg,较术前眼压(42.18±6.46)mmHg明显降低(t=13.21,P<0.01).随诊12个月,眼压为(17.15±2.11)mmHg,控制良好.术后1年功能性滤过泡24只眼,占85.7%.无浅前房、滤过泡渗漏和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半导体激光光凝虹膜及前房角新生血管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为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钟珊;李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经尿道膀胱镜钬激光治疗膀胱癌——附37例报告

    目的 探讨经尿道膀胱镜钬激光治疗膀胱癌的疗效.方法 膀胱癌患者37例,经尿道膀胱镜,以波长2 100 nm、频率15~40 Hz、功率15~40 W、能量15 J钬激光切除肿瘤.术后1周开始膀胱灌注盐酸表柔比星进行化疗.结果 全部病例手术均成功.无膀胱穿孔和闭孔神经反射发生.1例术后尿道狭窄,定期扩张后治愈.2例肿瘤位于输尿管开口2 cm内的患者术后随访无复发,无输尿管肿瘤种植,无输尿管狭窄及反流等.5例患者术后复发,膀胱镜检查显示异位复发,无原位复发;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后再次行经尿道膀胱镜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术后灌注羟基喜树碱,随访9个月,无复发.结论 经尿道膀胱镜钬激光治疗膀胱癌是一种安全、微创、出血量极少的治疗方法,疗效显著,并发症少.

    作者:范海涛;王伟华;张慕淳;张刚;王志新;孔祥波;王海英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两种波长半导体激光手术种类数据分析

    目的 探讨两种半导体激光波长的差异对临床应用手术种类的影响.方法 对行810 nm镓铝砷激光/980 nm铟镓砷激光手术794例的激光参数记录,根据手术种类分类整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镓铝砷半导体激光对于各项治疗的平均功率高于铟镓砷半导体激光,其中咽喉肿物气化、尿道狭窄疏通、咽成型、血管瘤凝固和多囊卵巢打孔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 两种半导体激光波长差异对手术类型的影响仅在使用的平均功率方面比较明显.手术种类对此两种激光照射的平均时间及平均能量的影响则无规律可循.

    作者:龚卓;王勉镜;虎丽军;高孟林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1.44 μm波长脉冲Nd:YAG激光对犬胃壁组织作用的量效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医用1.44 μm波长脉冲Nd:YAG激光对犬胃壁组织作用的量效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脉宽640 μs,频率5 Hz、大单脉冲能量1 J的1.44 μm脉冲Nd:YAG激光,按单脉冲能量0(对照)、0.2、0.5和0.8 J,每次照射脉冲数1、5、10、20、40、80进行分组,每组5只比格犬,对比格犬的胃黏膜进行活体照射.取照射处胃壁常规制作组织切片,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计算机成像与测量,获取气化区宽度、气化区深度、凝固带宽度与凝固带深度等数据,绘制量效关系曲线,分析作用机制.结果 试验可观测到各种组织效应表现,大气化区宽度(1864.8±225.0) μm、大凝固带宽度(1770.2±165.9)μm、大气化区深度(1787.4±93.7) μm,出现在单脉冲能量0.8 J、80脉冲数/次剂量组;大凝固带深度(1327.8±86.3)μm,出现在单脉冲能量0.5 J、80脉冲数/次剂量组.结论 1.44 μmNd:YAG脉冲激光对犬胃黏膜作用的组织效应程度与单脉冲能量和每次照射脉冲数呈正相关趋势.该激光作为手术刀有较强气化能力,其凝固层厚度足以保证术中止血、创面清洁.能满足胃部手术的需要.

    作者:李文志;孙智;刘筑闻;黄剑锋;郗林鹤;张志宏;欧阳钟石;王建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后糖尿病早期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早期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变化.方法 58例68只眼早期闭角型青光眼分为两组,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28例34只眼,无糖尿病患者30例34只眼,均行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先以531 nm绿光在虹膜面作预光凝,光斑直径100 μm,时间0.2 s,功率200~300 mW,点数20~30;再用波长1 064 nm Nd:YAG激光在原激光斑处透切虹膜,能量2~6 mJ,单脉冲4~10次.用角膜内皮显微镜分别于治疗前1 h及治疗后1周观察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变化.结果 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前后2型糖尿病早期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变化有显著差异.结论 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合并2型糖尿病的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间歇期患者,虽然对角膜内皮细胞具有一定的损伤性,但仍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田涛;武正清;李植源;邝国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光动力疗法中竹红菌乙素在细胞中含量的检测

    目的 研究光敏剂孵育时ECV304细胞和培养液中竹红菌乙素(HB)的含量,以及HB在细胞和培养液中的光漂白.方法 体外培养ECV304细胞,HB的孵育浓度分别为10、30 μg/ml,每个浓度组再分为照光组和未照光组.未照光组HB孵育2 h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中HB的荧光分布;然后分别用乙酸乙酯萃取细胞和培养液中的HB后用吸收光谱测定HB的含量.照光组用532 nm激光照射,采用上述方法测量细胞和培养液中HB的含量,并进行HPLC图谱分析.结果 HB的孵育浓度为10、30 μg/ml,孵育浓度增加细胞中HB浓度并不随之成比例增加,激光照射使细胞和培养液中的HB都发生了光漂白.结论 利用HB的浓度吸收光度值的标准曲线,可以估算出细胞中以及光照后HB的含量.

    作者:丁慧颖;王颖;顾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半导体激光治疗卒中后肩痛50例

    肩痛是卒中后偏瘫常见的合并症之一,发病率为9%~72%[1].肩痛妨碍患者的肢体活动,不利患者的功能恢复,久之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发生抑郁症.但目前临床所用的治疗方法都不能使肩痛完全缓解.笔者运用半导体激光治疗机治疗卒中后肩痛50例,取得较理想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燕;胡敏棣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CO2激光与He-Ne激光联合米诺地尔酊治疗斑秃疗效观察

    我科于2007年10月至2008年3月,应用CO2激光与He-Ne激光治疗机联合5%米诺地尔酊治疗斑秃36例,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作者:黄晶;周群英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He-Ne激光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

    2004年10月至2005年4月,我科采用He-Ne激光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43例,取得了显著疗效.

    作者:周则琼;周书会;吴绍培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氩激光联合Nd:YAG激光治疗瞳孔膜闭继发青光眼临床观察

    瞳孔膜闭继发青光眼常见于眼内各种炎症,如色素膜炎等,病变造成瞳孔膜闭,继而房角关闭,导致眼压升高,造成眼胀痛,终视神经萎缩.激光虹膜切开术和手术虹膜切除术同样适用于发病机制为瞳孔阻滞的所有房角关闭型青光眼[1].

    作者:梁勇;戴冬妹;孙则红;高瑞新;王志学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CO2激光切除多趾一例

    笔者应用CO2激光切除婴幼儿多趾畸形术1例,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恢复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贾宪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纳米技术在光动力治疗恶性肿瘤中的应用前景

    本文重点综述纳米颗粒技术在光动力学治疗中的应用,特别是对肿瘤治疗方面的应用前景.笔者分别从自发光纳米颗粒、自发光光动力疗法、纳米颗粒载体等方面进行阐述.

    作者:谢莹;黄光武;黄樱樱;陈伟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