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评价染料脉冲光(Dye pulse light,Dye-PL)治疗以面部潮红为主要表现的敏感性皮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伴有面部潮红的敏感性皮肤患者12例实施全面部Dye-PL治疗,治疗能量密度8~14 J/cm2,每4周1次,共治疗3次.分别在治疗前(T0)、治疗3次结束后28 d(T1)两个时间点,采集患者面部照片,行面部皮肤镜、无创皮肤生理功能检查,同时随访患者主观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时间点T1与T0相比,患者主观症状、皮疹改善明显,皮肤镜下增生血管明显减少变细,皮肤颜色相关指标黑素指数(melanin index,MI)及红斑指数(erythemaindex,EI)显著降低(P<0.05).整个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结论 Dye-PL治疗以面部潮红为主要表现的敏感性皮肤安全而有效.
作者:门月华;金梅;吴雯婷;张宝元;李薇薇;姜薇;谢志强;张春雷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1 470 nm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性疾病的的近期疗效.方法 静脉曲张患者34例,采用波长1 470 nm激光行静脉腔内激光治疗,治疗功率6W,曝光时间1s,间隔时间1s,工作时光纤行走速度0.5cm/s.术中进行肉眼和组织病理学观察,术后6和12个月进行随访,记录临床疗效、瘀斑发生情况和患者疼痛分级.结果 术后6和12个月随访,34例患者均未见复发和再通病例,均获得临床治愈.34例中4例发生瘀斑.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患者术后5d后均无明显疼痛感觉.结论 1 470 nm半导体激光在输出功率6W时安全有效地治疗静脉曲张性疾病,术后皮下瘀斑发生率、疼痛感觉小,是一种安全、有效、节能的微创治疗手段.
作者:王春喜;曾晶;金桂云;刘庆;刘志为;顾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在体评价使用激光蚀刻进行窝沟封闭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 患儿50例,年龄6~12岁.采用随机自身对照,分为两组,一侧使用传统酸蚀法进行窝沟封闭前牙面处理;另一侧使用Er:YAG处理.激光治疗能量250 mJ,频率30 Hz进行激光蚀刻处理,两组处理后均涂布窝沟封闭剂.治疗后3、6和12个月随访,比较封闭剂保存情况.并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儿童进行治疗不适程度评估.结果 治疗后3、6和12个月,激光组的封闭剂保存率分别为83.0%,79.0%,59.0%,传统酸蚀组的封闭剂保存率为82.0%,72.0%,5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酸蚀组的VAS评分(2.70±1.5)高于激光组(1.34±1.2).结论 传统酸蚀法和激光蚀刻法的保存率大致相同,激光蚀刻组进行窝沟封闭的舒适度要优于酸蚀组,用Er:YAG进行封闭前牙面处理可作为一种选择方法.
作者:马林;郭春岚;张洁;李倩;赵继志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CO2激光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12月,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127例,采用CO2激光术治疗,对肿瘤的T分期、病理分化程度、手术的类型以及是否侵犯前联合等因素,与术后复发情况进行回归性分析,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127例患者激光治疗后,(1)术后各分期喉癌复发率之间比较,Tis期、T1a期的复发率低于T1b期、T2期(P<0.05).(2)术后不同分化程度的鳞癌复发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手术治疗不同分型喉癌术后的复发率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性别、年龄、肿瘤的T分期、手术方式、肿瘤病理分化程度、肿瘤侵及前联合等6项数据是影响早期声门型喉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随着早期声门型喉癌的T分期加重,其术后复发率也逐渐增高;CO2激光治疗的早期声门型喉癌的术后复发率与病理分期、手术分型的选择相关(P<0.05).
作者:王昶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血卟啉单甲醚(hematopophyrin monomethyl ether,HMME)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鲜红斑痣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鲜红斑痣患者91例,粉红型34例,紫红型53例,增厚型4例,静脉注射HMME 5 mg/kg后,采用波长532 nm激光照射,首次治疗8周后进行第二次治疗.每次治疗后4d、8周随访,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评价.结果 PDT治疗1次后,鲜红斑痣患者的基愈率、总显效率、总好转率分别为18.7%、58.2%、85.7%,不同鲜红斑痣分型疗效比较,粉红型优于紫红型和增厚型;不同部位皮损疗效比较,颈部疗效佳,其次是面外侧区,面正中区疗效差.二次治疗后的基愈率、总显效率、总好转率分别为44.4%、60.0%、93.3%,与治疗1次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所有患者治疗过程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灼热、疼痛、肿胀、结痂反应,无需处理,1~2周内自行消退.治疗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局部出现轻微一过性色素沉着及色素减退,发生率分别为36.3%、6.6%,无需特殊处理,3~9个月时自行恢复.结论 HMME-PDT治疗鲜红斑痣高效、安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吴秋菊;周展超;林彤;吴余乐;戎惠珍;贾高蓉;史华玲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精准脉冲光(delicate pulse light,DPL)联合2 940 nm点阵激光治疗玫瑰痤疮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玫瑰痤疮Ⅰ型和Ⅱ型患者83例,随机分为三组强脉冲光(Intense Pulsed Light,IPL)组、DPL组和联合组.三组患者在治疗开始时均给予盐酸米诺环素100 mg口服,连用8周.IPL组患者25例,采用IPL治疗;DPL组患者20例,采用DPL治疗;联合组患者38例,采用DPL联合波长2940 nm点阵激光治疗.每次治疗间隔1个月,多治疗3次,第12周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从治疗后皮损改善情况来看,联合组效果好,DPL次之,IPL一般;且联合组和IPL组之间皮损积分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有效率比较,联合组高于DPL组,联合组与IPL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DPL联合2 940 nm点阵激光治疗玫瑰痤疮,疗效确切、安全临床值得应用.
作者:屈园园;路庆丽;康晓静 刊期: 2018年第01期
葡萄酒色斑是一种以真皮浅层先天性毛细血管扩张畸形为病理特征的血管畸形,临床表现常为面部红色斑片,其颜色可呈粉红,深红或紫红,多累及单侧,为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身心负担.光动力疗法是一种新型医疗技术,多用于肿瘤性疾病及非肿瘤性疾病的治疗.近十年来光动力疗法与脉冲染料激光治疗葡萄酒色斑已取得不俗成效,本文将就光动力疗法治疗葡萄酒色斑的研究新进展加以综述.
作者:强帅;肖志波 刊期: 2018年第01期
激光在角膜上进行屈光不正的矫正是目前主流的屈光矫正手术,其手术方式主要分为三大类:半激光、全准分子激光和全飞秒激光.其中半激光与全准分子激光手术可以进行波前像差、Q值、角膜地形图等引导的个体化切削,对提高患者的视觉质量更为有利.全飞秒激光手术的临床应用使得角膜屈光手术实现了微创.它们都具有良好的预测性和安全性,同时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作者:植玉婷;孙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皮肤是人体大的器官,是机体的第一道生理屏障,同时皮肤也容易受到物理性、化学性和病原微生物性的侵袭.皮肤长期暴露于环境中的紫外线,容易发生光老化,出现皮肤干燥、粗糙、毛细血管扩张、弹性降低、不规则色素沉着、脂溢性角化等表现.皮肤光老化不但严重影响美观,也会显著增加皮肤肿瘤的发病风险,如何预防和治疗皮肤光老化已经成为皮肤科的研究热点.本文将从紫外线防护、药物治疗、各种光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几个方面介绍皮肤光老化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昕;李承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乳房外派杰氏病(佩吉特病)(extramammary Paget's disease,EMPD)是一种较罕见的皮肤恶性疾病,目前推荐的治疗手段为手术切除.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被尝试用于治疗乳房外派杰氏病.尽管各国所使用的技术和方法有所不同,已报道的全球临床资料显示光动力疗法具有较高的痊愈率,有保护局部皮肤结构和功能的优势.本文将对近年出现的一些新技术,尤其是有望在女性外阴部EMPD-PDT中使用的生物黏附光敏剂膏药和发光织布作简要介绍.
作者:Serge R.Mordon;邱海霞;黄正 刊期: 2018年第02期
面部毛细血管扩张是一种以肉眼可见的毛细血管扩张及皮肤泛红为特征的血管性疾病,给多数患者带来美容性烦恼.近年来,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的临床治疗不断出现新的技术和方法,如外用药物、系统用药,电外科手术和激光治疗.光电治疗手段由于其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已被广大患者所接受.本文将对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的新激光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于倩;徐宇达;马刚;武晓莉;赵海光;米晶;林晓曦;李伟 刊期: 2018年第03期
太田痣是一种真皮色素增加性皮肤病,大多数患者出生即出现,儿童患者占大多数,少数患者在青少年及以后发病,不可自行消退.目前,激光治疗已取代手术等其他治疗方法成为太田痣的首选治疗手段.本文将简要概括太田痣的基本发病机制,并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应用不同激光设备在太田痣激光治疗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为临床医生在太田痣的治疗中选择激光设备的类型和具体治疗参数提供参考.
作者:曾颖;董继英;王棽;严敏;傅秀军;马刚;马川;张振;姚敏;林晓曦 刊期: 2018年第03期
先天性黑色素痣是十分常见的色素增多性疾病,激光是其主要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多种激光或激光组合已被用于黑痣治疗,均有良好效果系列的病例报道.但目前尚难以评价哪种激光或激光组合可以获得显著而稳定的疗效.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是易于复发,近期和远期复发均十分常见,且难以完全避免.在进行了一系列组织病理学和临床研究之后,尚无证据显示多次激光治疗后会使黑痣恶变的风险增大.因此,激光治疗黑痣有应用价值,但如何有突破性的控制复发,增强疗效仍是尚未解决的难题.
作者:陈辉;胡丽;顾逸飞;王棽;马刚;林晓曦 刊期: 2018年第03期
随着激光技术的进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激光治疗增生性瘢痕是目前整形外科、美容外科、烧伤外科及皮肤科的热点.总结近1年国内外报道,如CO2激光、非剥脱1 550 nm铒玻璃激光和脉冲染料激光(pulsed dye laser,PDL)等,不同激光的作用机制和疗效差异较大,治疗也须根据不同的瘢痕选择不同的激光,单一激光或者综合组合治疗.
作者:雷颖;吴溯帆;李文志;董继英;杨斌;尹锐;谭军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疣状表皮痣为一种好发于面部及体表的损容性表皮发育畸形,传统的药物治疗疗效不佳且复发率高.具有破坏性的方法包括手术切除、电刀烧灼、冷冻手术,虽然疗效尚佳,但是不可避免的产生明显的术后瘢痕.新进展还是集中在激光技术的使用上,本文对近年来疣状表皮痣的激光治疗作一综述.
作者:沈玲悦;姚敏;刘滢;周国瑜 刊期: 2018年第03期
无创身体塑形方式已成为美容外科界的一大转折点,目前已经有多种的无创塑形设备应用于临床,其优点为无创性、安全性、有效性、误工时间短及不需麻醉.多种的无创塑身设备已被之前的研究证实其在身体塑形方面的有效性,如高能聚焦超声,冷冻溶脂、射频溶脂和弱激光等.
作者:李丽;向海炼;杨文斌;杨皎;安庆;左楠;张飞娟;杨倩倩;栾琪 刊期: 2018年第03期
葡萄酒色斑(port-wine stain,PWS)又称为鲜红斑痣,为发病率高的血管畸形,其在新生儿中发生率为0.3% ~0.5%.目前葡萄酒色斑的临床一线的治疗方式为脉冲染料激光,其治疗机制为通过选择性光热作用,特异性损伤血管,达到病灶减退.然而70%患者在多次染料激光治疗后仍无法完全清除病灶.本文旨在阐述2017年度葡萄酒色斑光电治疗的进展,一些具有提升疗效潜力的新方法在近年萌生而出.除了目前已知的脉冲染料激光、长脉冲532 nm、1 064 nm Nd∶YAG激光、长脉冲755 nm翠绿宝石激光、光动力治疗等的研究进展;更介绍了新技术联合激光治疗的进展,包括金纳米棒注射、外用光学穿透剂、射频联合染料激光治疗、人造血红蛋白注射和靶向药物注射等.
作者:于文心;朱佳芳;韩玥;马刚;林晓曦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皮肤老化是渐进性的发展过程,与内因性衰老和外源性老化有关.皮肤松弛是皮肤老化的重要表现,除了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外,还有多种非手术治疗方式,包括激光、射频、聚焦超声、光电协同以及其它联合治疗.本文总结了近一年来面颈部皮肤松弛光电治疗领域的相关研究,对改善皮肤松弛的仪器、种类、参数、疗效和安全性进行整理,期望对临床治疗有所帮助.
作者:杨翠霞;仇雅璟;孙林潮;栾琪;林晓曦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白癜风仍是临床难治性皮肤病,其治疗方法多,疗效不尽相同.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光疗、系统或者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中医中药等,单一治疗方法均能取得一定的疗效,但是起效慢、治疗周期长、患者满意度差.联合治疗方法成为更多临床医生的选择,尤其是光的联合治疗.本文就白癜风光的联合治疗进行综述,寻找治疗白癜风安全有效的光联合治疗方案.
作者:于潮;王洋;蒋美亚;刘艳林;涂彩霞 刊期: 2018年第03期
葡萄酒色斑(port wine stain,PWS)是一种在新生儿中常见的先天性的真皮层毛细血管畸形.目前PWS的临床一线的治疗方式为脉冲染料激光,但完全清除率低.20世纪90年代,我国首先将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用于PWS的治疗.后续大量研究验证了PDT用于PWS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本文就PDT在治疗葡萄酒色斑上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韩玥;马刚;张晓琳;李伟;林晓曦 刊期: 2018年第03期
咖啡牛奶斑是表皮内黑色素颗粒及黑色素细胞增多所致的皮肤色素异常性皮肤病,人群发病率大概为10% ~ 20%,目前尚无确切疗效的治疗方法.光电疗法是目前相对可靠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非剥脱激光、剥脱激光和强脉冲光等.不同光电治疗方法的作用机制和疗效差异较大,其治疗后的复发率也不尽相同,有多种因素可能影响咖啡牛奶斑的疗效.
作者:刘宇甄;李岷;曾荣;林彤;赵小忠;顾逸飞;马刚;富秋涛;林晓曦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痤疮瘢痕在临床中常见,其治疗可分为激光类及非激光类,激光类又可分为剥脱性激光及非剥脱性激光.激光治疗中,CO2点阵激光联合富血小板血浆真皮注射或锐针皮下分离,效果优于单独CO2点阵激光治疗;硅凝胶外用可增加Er∶YAG激光疗效;系统使用维A酸药物停药1个月内使用非剥脱点阵激光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皮秒激光方面,755 nm、532 nm及1 064nm激光用于痤疮瘢痕的治疗均有良好效果.微针联合甘醇酸化学剥脱、微针射频联合锐针皮下分离疗效均优于单独微针或微针射频治疗.无针经皮气动注射技术用于痤疮瘢痕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刘冰;张晓宁;王岚;郭宁宁;李承新 刊期: 201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