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Q开关Nd:YAG激光治疗咖啡斑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应用Q开关Nd:YAG激光仪治疗咖啡斑患者30例,波长1 064nm,脉宽为3~7ns,光斑直径6mm,频率10Hz,能量密度为2.8~3.3 J/cm2,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当的治疗参数,光斑照射到皮损表面后皮肤呈红色为参数适度.7~10 d治疗1次,治疗7~10次.结果 痊愈6例,显效12例,好转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60.0%.无色素沉着及瘢痕形成.结论 Q开关Nd:YAG激光治疗咖啡斑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安全性高.
作者:田蕾;杨淑兰;张秀丽;娄书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不同照射剂量、不同波长和不同照射方式的激光体外照射小鼠头部海马区对小鼠非空间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专门设计的激光照射装置,照射光源为Nd:YAG脉冲激光器和半导体激光器.脉冲激光输出波长为1 064、532 nm;半导体激光器连续输出,激光波长为659、532 nm,大输出激光能量为180 mJ,光束直径5 mm.昆明小鼠80只,分为11组,分别进行小鼠头部海马区激光照射和非空间迷宫实验,并将激光照射前后小鼠出迷宫的时间进行比对.结果 (1)脉冲激光组:激光波长为532 nm和1 064 nm,大脑皮质区激光辐射功率密度分别为2.79×1010W/m2和6.90×1010W/m2时,小鼠出迷宫时间与照前相比无明显差异;而脑皮质区激光辐射功率密度分别为8.50×1010~4.60×1011W/m2和2.40×1011~1.61×1012W/m2时,小鼠出迷宫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显著.(2)连续激光组:激光波长为532 nm和659 nm,脑皮质区激光辐射能量密度分别为8.90×103~2.64×104J/m2和1.75×104~5.30×104 J/m2,每天照射时间15 min,连续照射3 d,第2天与第1天相比,出迷宫时间没有统计学意义;第3天与第1天相比,小鼠出迷宫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显著.结论 脉冲激光和连续激光照射均可使小鼠的记忆能力降低;激光产生的生物学作用与照射剂量、激光波长和激光的发射方式有关,激光照射存在一定的累积效应.
作者:罗振坤;胡翠卷;孙嵘;王秋华;崔玉芳;马琼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pixel Er:YAG激光治疗面部浅表性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 面部浅表性瘢痕患者40例,应用7×7 pixel激光头,长脉宽,频率2 Hz,脉冲能量1 000~1 400 mJ,光斑对准治疗区,发射3~5个脉冲.间隔3~4周治疗1次,共治疗3~6次.治疗后90 d根据瘢痕平整程度和外观颜色评估疗效.结果 显效30例,显效率75%;有效10例,有效率25%.治疗后7~12 d创面完全愈合,无色素沉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pixel Er:YAG激光是治疗浅表性瘢痕的有效方法.
作者:晏晓青;赵玉明;杨红岩;曾玮;李丹;刘岱;王白石;薛紫涵;张元文;徐军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不同能量密度的激光照射后小鼠皮肤组织热休克蛋白HSP70的表达.方法 以能量密度分别为0、3、6,9和12 J/cm2,脉宽为30ms的单脉冲532 nm KTP激光照射小鼠背部皮肤,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照射后3 h小鼠皮肤组织中HSP70的表达.结果 激光照射后小鼠皮肤中HSP70表达增加;HSP70表达主要位于皮下75~150μm处.能量密度为6~9 J/cm2的KTP激光照射时真皮层中HSP70表达增加多.结论 皮肤中热休克蛋白HSP70的表达可反映不同曝光剂量的单脉冲激光照射皮肤组织后的热损伤情况,本实验热休克蛋白表达为532 nm KTP脉冲激光治疗的能量密度参数提供依据.
作者:林鹤;龚玮;郑莉琴;谢树森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plasmakinetic resection of prostate,PKRP)与经尿道铥激光前列腺气化切除术(thulium laser vaporesection of prostate,TmLR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方法 分别用PKRP及TmLR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患者86例和43例.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手术费用、手术前后血红蛋白改变、膀胱冲洗时间、并发症及近期疗效等指标.结果 129例患者均安全渡过围手术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TmLRP组患者的术后膀胱冲洗时间、手术前后血红蛋白改变均明显少于PKRP组(P<0.05).TmLRP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手术费用均明显高于PKRP组(P<0.05).两组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残余尿量和大尿流率均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问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PKRP与TmLRP治疗BPH均有效,TmLRP的手术安全性优于PKRP,但手术时间及费用无优势.
作者:刘春来;李宁;刘屹立;王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多波长氪离子激光治疗孤立性视网膜大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瘤体直径200~500μm的孤立性视网膜大动脉瘤的患者32例32只眼.对15例近黄斑区的动脉瘤以波长568 nm黄光光凝;对12例屈光间质清晰,离黄斑较远的动脉瘤以波长531 nm绿光光凝;对5例屈光间质浑浊及视网膜大出血的动脉瘤以波长531 nm绿光光凝.观察术后1、3个月患者的视力及动脉瘤的变化.结果 32例患者32只眼激光光凝治疗后1个月28只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2个月视力增进2行者24只眼;3个月视力提高3行以上者27只眼;6~24个月视力提高5行以上者16只眼,不变者4只眼.光凝后1个月出血吸收者28例.32只眼3个月行眼底彩色照相和FFA复查均见动脉瘤体闭塞.所有患者随访4个月,未发现并发症.结论 采用多波长氪离子激光治疗孤立性视网膜大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于爱萍;肖云;梁亮;李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与PDT联合玻璃体腔注射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 CEC患者46例46只眼,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2例22只眼,联合组24例24只眼.对照组单纯PDT治疗,联合组行PDT治疗1周后行玻璃体腔内注射贝伐珠单抗1.5 mg(0.06 ml).两组患者术后1、3、6和12个月随访复查佳矫正视力、眼底、眼底荧光造影(FFA)、吲哚青绿荧光造影(ICG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随访时若发现脉络膜新生血管(CNV)部分闭合或仍有渗漏,联合组再行玻璃体腔注射贝伐珠单抗治疗,短间隔1个月;对照组再行PDT治疗,短间隔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佳矫正视力、眼底改变、FFA、ICGA、OCT等,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两组患者视力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两组患者眼底病灶缩小、出血吸收、视网膜水肿消退.联合组19只眼(79.2%)CNV完全闭合,5只眼(20.8%)CNV大部分闭合,轻微荧光素渗漏;对照组15只眼(68.2%)CNV完全闭合,7只眼(31.8%)CNV大部分闭合,轻微荧光素渗漏.OCT显示两组患者术眼视网膜下液吸收,CNV强反射区域明显缩小;联合组和对照组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均显著缩小.联合组患者仅接受一次PDT治疗,贝伐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平均治疗次数1.75次;对照组患者PDT平均治疗次数为1.86次.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及术后随访均未见明显眼部或全身不良反应.结论 PDT或PDT联合玻璃体内注射贝伐珠单抗治疗CEC均安全有效,联合治疗能更有效封闭CNV,促进视网膜渗出及出血的吸收,同时减少PDT治疗次数,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降低并发症发生.
作者:黄志坚;宋艳萍;金中秋;陈中山;丁琴;闫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索计算机辅助定量分析系统对激光治疗太田痣疗效的评价.方法 太田痣患者12例,采用安琪儿色素分析系统和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3名整形外科医师目测等两种方法,分别对疗效进行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计算机辅助定量分析系统对太田痣的疗效评价为(54±25.33)%,整形外科医师定性对太田痣的疗效评价为(57.92±25.82)%.计算机辅助定量分析系统能够定量得出治疗效果,并能准确测量变化的面积和颜色变化的百分比.整形外科医师与计算机辅助测量系统的疗效评价具有线性相关(P<0.001).结论 计算机辅助定量评价分析系统可以替代临床医师的评价方法,更具客观性、精确性.灰度和面积具有作为疗效量化指标的价值.
作者:齐向东;马立敏;钟世镇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从临床治疗和理论分析两方面评价强脉冲光系统是否适用于治疗面、颈部鲜红斑痣.方法 用Lumenis ONE强脉冲光治疗鲜红斑痣患者35例,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对该强光系统的光子与脉冲染料激光两个波长的光子在皮肤组织中的传输过程及能量沉积进行模拟比较.结果 强脉冲光治疗鲜红斑痣临床疗效显著,82.1%的患者达到>50%的清除率,其中28.6%的患者达到>75%的清除率,与国外文献报道的脉冲染料激光治疗鲜红斑痣的疗效十分接近.模拟结果显示,强脉冲光系统和595 nm激光系统的光子在血管中的光能量分布比577 nm激光系统的光子更为均匀,穿透深度更大.结论 强脉冲光系统可以成为临床治疗面、颈部鲜红斑痣的良好选择.
作者:董小红;姜延祺;于清旭;丁建华;林均岫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准分子激光手术中采用OUP-SBK刀头制作超薄角膜瓣矫治近视的疗效.方法 准分子激光近视手术的患者578例,随机分为薄角膜瓣组378例745只眼和厚角膜瓣组200例389只眼.分别在手术后1d、1周、1和3个月随访检查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佳矫正视力(the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SCVA)、屈光度,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手术前薄角膜瓣组球镜和柱镜较厚角膜瓣组偏大,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手术后UCVA达到1.0的百分率,术后1 d薄角膜瓣组为90.2%.厚角膜瓣组为91.4%;术后3个月薄角膜瓣组为95.6%,厚角膜瓣组为96.6%;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手术后3个月BSCVA较术前丢失1行的比例薄角膜瓣组为11.0%,厚角膜瓣组8.8%,差异没有显著意义(P>0.05).手术后3个月屈光度±0.50 D以内薄角膜瓣组为90.6%,厚角膜瓣组为92.6%;±1.00D以内薄角膜瓣组为97.5%,厚角膜瓣组为97.4%;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利用OUP-SBK刀头制作超薄角膜瓣矫正近视安全有效,手术效果稳定,可为患者保留更多的基质床厚度,扩大近视的矫治范围,有助于高度近视且角膜薄的患者以及二次手术矫治屈光回退提供机会.
作者:杜改萍;黄一飞;郭惠玲;宫玉波;余继峰;宋静;葛梅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方法 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62例,以5-ALA水溶液湿敷患处,3 h后以635 nm半导体激光照射,能量密度261 J/cm2,照射时间20 min,每周治疗1次.治疗后6个月判断治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62例患者治愈率为87.1%.主要的不良反应为局部可忍受的刺痛,1例患者肛门口处出现浅表瘢痕.结论 ALA-PDT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安全可靠,疗效满意.
作者:刘金丽;胡白;蒋法兴;张思平;赵政龙;吴爱丽;廖理超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点阵铒激光治疗面部皮肤老化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面部皮肤老化患者150例,以点阵铒激光垂直扫描照射面部皮肤老化区.激光能量600~1000 mJ,光斑直径3.5或7mm.照射至被照射区皮肤出现点状出血为止,共照射2次.以治疗后皮肤的肤色、毛细血管扩张、毛孔粗大、色素沉着和皮肤变化的改善程度判断疗效.结果 治疗后肤色、毛细血管扩张、毛孔粗大、色素沉着及皮肤质地5项指标的症状积分均有较显著下降,治疗前症状积分均在中度,治疗后均达轻度,其中色斑评分下降多,少的是毛细血管扩张.结论 点阵铒激光治疗面部皮肤老化安全性较高,疗效较好,副作用小,不影响患者的学习及工作.
作者:蔡金辉;陈葵;翁伟丽;李勤;邓永辉;夏丽娟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不同光照剂量的光动力疗法(PDT)对小鼠Heps肝癌移植瘤的抗肿瘤作用及局部免疫效应.方法 69只ICR小鼠皮下接种Heps肝癌细胞建立荷瘤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光照低剂量PDT组(能量密度135 J/cm2)和光照高剂量PDT组(能量密度215~225 J/cm2).治疗后定期测量各组肿瘤体积,计算抑瘤率.观察HE染色的瘤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的CD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D8+CTLs).结果 (1)光照低剂量PDT组和光照高剂量PDT组抑瘤率分别为73.9%、96.3%;光照高剂量PDT组的抑瘤效果显著高于光照低剂量PDT组(P<0.01).(2)PDT后2、24和72 h肿瘤组织先后出现肿瘤细胞空泡样变性、广泛核固缩及凝固性坏死;肿瘤中微血管淤血扩张、出血和管壁破坏,上述病理改变光照高剂量PDT组更为显著.(3)治疗后72 h光照低剂量PDT组和光照高剂量PDT组肿瘤中CD8+CTLs数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而光照低剂量PDT组肿瘤中CD8+CTLs数量又显著高于光照高剂量PDT组(P<0.05).结论 光照高剂量PDT组的抑瘤效果显著高于光照低能剂量PDT组;PDT可引起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在肿瘤局部浸润增加,光照低剂量PDT组对肿瘤局部CD8+CTLa的免疫增强效应优于光照高剂量PDT组.
作者:张南征;赵霞;张鑫 刊期: 2011年第02期
脐部肠系膜导管息肉(umbilical omphalomesenteric duct polyp)临床上常通俗地称为脐茸或脐息肉(umbilical polyp).在临床较为少见,多见于婴幼儿.近三年我科收治来自儿科,皮肤科多例脐部赘生物患者,均采用激光治疗.部分行病理学检查,其中10例确诊为脐茸.激光后效果满意.现将报告如下.
作者:戴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传统治疗黄褐斑的方法有脱色剂、皮肤磨削术、激光照射等,此等方法易引起色素减退、沉着,或瘢痕形成,效果欠佳.2006年6月至2008年12月,我科应用大光斑调Q开关Nd:YAG激光治疗120例黄褐斑患者,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葵;蔡金辉;唐建兵;翁伟丽;李勤;邓永辉;夏丽娟 刊期: 2011年第02期
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与其发生和转归密切相关,CO2激光治疗CA优势明显,但缺乏治疗前后免疫学指标观察报道.笔者对45例CA女性患者进行CO2激光治疗,并对其外周血中IL-2、IL-4、IL-10、IFN-γ相关细胞因子检测,现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曹霞;关哲;王莲莲;罗娜 刊期: 2011年第02期
脉冲染料激光(pulsed dye laser,PDL)是治疗鲜红斑痣(port wine stains,PWS)和其他血管性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对于其治疗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并发的PWS的相宜治疗参数文献上尚无报道,临床也无评估.由于结缔组织疾病本身或治疗药物对其的影响,光热损伤使患者病变皮肤对激光能量呈现不同反应.本文报道2例PDL治疗成年女性SLE患者的PWS,观察不良副反应的发生并讨论其治疗情况及剂量调整.
作者:周扬;Izikson L;Avram M;Tannous Z 刊期: 201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