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自行研制的光纤型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0CT)系统诊断皮肤微血管疾病的应用前景.方法 以大鼠耳部皮下血管作为鲜红斑痣模型,应用0CT系统对大鼠耳部皮肤进行成像.将OCT扫描图像与大鼠耳组织病理学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大鼠耳组织病理学图像进行比较,0CT图片可清晰分辨大鼠耳部皮下微血管,并可得到血管直径及深度的量化信息.结论 OCT对鲜红斑痣等皮肤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作者:赵士勇;俞信;黄乃艳;邱海霞;周扬;王天时;薛平;顾瑛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的激光切削时间、激光切削深度和患者术前屈光度数对晶状体密度的影响.方法 83例患者154只眼行LASEK手术,分为高、中、低3个年龄组,利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测量患者双眼LASEK术前1 d和术后6个月晶状体密度,并测量患者术前屈光度数、激光切削时间和切削深度,进行t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三组患者手术前后晶状体密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低、中年龄组患者激光切削时间、切削深度和屈光度数与晶状体密度改变相关,尤其是低年龄组患者激光切削时间和激光切削深度与晶状体密度改变相关呈显著正相关(P<0.01),低、中年龄组术前屈光度数与晶状体密度改变呈负相关(P<0.05).而高年龄组患者激光切削时间、深度和术前屈光度与晶状体密度改变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虽然激光切削时间、切削深度和屈光度数与晶状体密度存在高度相关性,但LASEK术后短期内对晶状体密度影响不大,说明LASEK手术是一种安全性比较高的手术,但术后的长期安全性仍须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洁;朱煌;赵立全;冯婕好;吴琦嵘;季星岑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静脉腔内激光疗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100例124条肢体大隐静脉曲张行腔内激光治疗疗效及预后.结果 一次治愈率95.2%(118/124).1例1条肢体于术后1个月复发.5例5条肢体术后仍有少量曲张静脉存在.18例大隐静脉主干烧灼处条索状硬结、疼痛;15例发生皮下片状淤血;12例出现局部皮肤麻木.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 d.95例随访2~14个月,失访5例.结论 腔内激光疗法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疗效确切,创伤小.
作者:傅庭焕;李基业;王世斌;王士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求治愈率高、美容效果好、损伤少的睑缘基底细胞癌的治疗方法.方法 局麻下对21例已设定切除范围的基底细胞癌在距病灶约1 cm处用功率3~5W的C02激光对病灶行气化凝固术使至无肉眼可见病灶,并分别在病灶及其切缘基底部取材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21例患者随访1年均无复发.2例患者出现明显瘢痕增生,经处理后瘢痕稳定;1例患者因瘢痕挛缩致眼睑外翻而出现轻度眼睑闭合不全和溢泪现象;其余病例均愈合良好无明显并发症.术后1年痊愈率、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85.7%、9.5%和4.8%.1例随访至4年时发现肿瘤复发入院治疗,无一例死于基底细胞癌复发.结论 CO2激光治疗早期睑缘基底细胞癌术后患者伤口恢复良好,睑板功能基本正常,美容效果佳,复发率低.
作者:曾颖;林琼珠;占魁;朱桂芳;曹穗萍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血卟啉单甲醚(hematoporphyrin monomethyl ether,HMME)在血管内皮细胞系ECV304和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的亚细胞定位及光动力疗法的作用点.方法 HMME与ECV304和HaCaT分别孵育1和18 h,选择特异性细胞器荧光探针分别标记线粒体、核膜、细胞膜和过氧化物酶体,应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孵育1和18 h时HMME与细胞器的结合率;HMME与ECV304和HaCaT分别孵育20h,细胞器荧光探针选择同前,给予532 nm连续激光照射,分别在照光前后采集上述细胞器中HMME的荧光强度,比较照光前后HMME的漂白率.结果 HMME与细胞器的结合率结果示,ECV304孵育1 h时线粒体、核膜、细胞膜、过氧化物酶体HMME的结合率分别为1.18±0.18、0.72±0.21、0.95±0.24、0.68±0.15,孵育18 h时上述4种细胞器HMME的结合率分别为1.35±0.13、0.83±0.11、0.73±0.13、0.91±0.15;HaCaT 1 h组孵育1 h时上述4种细胞器HMME的结合率分别为1.09±0.12、0.66±0.20、0.92±0.24、0.77±0.16,孵育18h时上述4种细胞器HMME的结合率1.13±0.13、0.86±0.12、0.72±0.14、1.1±0.20.HMME在线粒体、核膜、细胞膜、过氧化物酶体的漂白率结果显示,ECV304分别为(18.22±3.53)%、(10.77±2.06)%、(7.44±1.06)%、(8.56±3.51)%,HaCaT分别为(11.90±1.46)%、(5.02±1.48)%、(3.82±0.54)%、(8.90±2.30)%.结论 ECV304中HMME主要定位于线粒体,HaCaT定位于的线粒体和过氧化物酶体;ECV304光动力疗法的主要作用点可能为线粒体,而HaCaT的主要作用点为线粒体和过氧化物酶体.
作者:李若虹;周展超;林彤;孙建方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半导体激光联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 将97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45例单纯药物治疗(静脉注射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加入阿昔洛韦0.5 g,每日2次;本院自制中药冷湿敷患处,每次15min,每日2次).治疗组在上述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半导体激光照射受损的神经根部和皮损部位.疗程7 d.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病情积分均有所下降(P<0.01),治疗组的病情积分下降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疼痛积分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的疼痛积分无明显下降,治疗组有效率大于对照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半导体激光联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且可明显减轻疼痛症状,降低后遗神经痛发生率.
作者:孙凤兰;严洲平;王清玲;笪苏蓉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联合牵扳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效果.方法 30例经PLDD(激光波长810 nm,功率10~15 w)治疗效果欠佳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术后2 d至2个月后追加牵扳手法治疗.治疗后3个月进行随访,评价疗效.结果 优15例,良12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可达90%.结论 PLDD联合牵扳手法可显著提高经PLDD治疗后效果欠佳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孙运强;陈肇辉;易洪波;刘慎义;孙岩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治疗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术后屈光回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21例36只眼PRK术后屈光回退患者施行LASEK.LASEK术前的平均屈光度为(-1.98±0.65)D,平均角膜厚度为(470.17±18.46)μm,LASEK平均切削深度为(36.58±11.24)μm.结果 术后第12个月裸眼视力1.0以上22只眼(占61.1%),0.8以上31只眼(占86.1%),0.5以上36只眼(占100%),平均屈光度为(-0.18±0.53)D,未见佳矫正视力下降,术后裸眼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角膜瓣混浊0级29只眼(占80.6%),0.5级5只眼(占13.9%),1级2只眼(占5.5%).结论 LASEK治疗PRK术后屈光回退安全有效,长期效果有待随访观察.
作者:黎新;王骞;叶向彧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脉冲M:YAG激光多点布阵术与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疗效.方法 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206例随机分为两组,脉冲Nd:YAG激光多点布阵(激光组)99例,下鼻甲部分切除(手术组)107例.结果 术后6个月,激光组和手术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9%和97.2%,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激光组和手术组术后主要并发症(出血、鼻腔干燥、粘连)的发生率分别为8.0%和30.8%(P≤0.01).其中激光组出血率为1.0%,手术组出血率高达15.0%,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鼻腔干燥和粘连两组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脉冲Nd:YAG激光多点布阵术与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疗效相同,但前者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时间短、容易操作、术后反应小和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龚麟;王晋;宋翔;叶飞轮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光动力疗法(PDT)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裸鼠原位U87脑胶质瘤的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裸鼠颅内种植U87脑胶质瘤细胞7 d后,随机分为对照组、PDT组(ALA300 mg/kg,能量密度80 J/cm2)和联合治疗组(PDT+贝伐珠单抗).种植后第21天处死动物并取出脑组织.HE染色切片计算肿瘤体积;免疫组化染色检测Ki67、VEGF表达,分析肿瘤细胞的增殖和VECF地表达;TUNEL染色分析肿瘤细胞的凋亡.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肿瘤体积明显减小,细胞的凋亡也明显增加;与PDT组相比,联合治疗组的作用更为明显.单用PDT并不能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但联合治疗的抑制作用非常明显.PDT的照射可诱导肿瘤周围组织中VEGF的表达增高,此作用可被贝伐珠单抗所抑制.结论 PDT联合贝伐珠单抗可明显抑制脑胶质瘤的生长,作用效果优于单用PDT,其作用机制为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抑制细胞的增殖及PDT引起的肿瘤局部血管形成,本研究结果为临床联合应用PDT和贝伐珠单抗治疗脑胶质瘤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
作者:孙影;刘巍;杨方 刊期: 2011年第03期
我科应用半导体激光照射联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收到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带状疱疹患者100例,男性44例,女性56例;年龄20~80岁.病程3~21 d.病变部位:胸背部36例,头部9例,腰骶部42例,四肢13例.疼痛性质:深部持续性疼痛34例,激发性疼痛26例,针刺样疼痛32例,刀割样疼痛8例.所有患者均为单侧发病.将100例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均做血、尿常规和肝、肾、心电图检查.排除孕妇、哺乳期妇女、甲状腺功能亢进、肝肾功能不全或全身衰竭及肿瘤患者.
作者:丽巴哈尔·阿木提;阿不都热合曼·阿不都克力木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痤疮传统的药物治疗起效慢,同时副作用较多,患者依从性差.因此寻找高效且副作用小的方法成为痤疮治疗的热点.我科于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应用欧美娜红蓝光治疗仪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寻常痤疮7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琼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综述了近年来拉曼光谱技术在生物组织尤其是疾病检测中的应用进展,对近迅速发展的拉曼光谱检测新技术:拉曼成像技术、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光谱和激光光镊拉曼检测等作了较详细讨论.
作者:李永增;谢树森;陈荣 刊期: 2011年第03期
临床上神经损伤非常常见,如何促进其再生、引导轴突向靶器官的延伸以及再生后的功能恢复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除神经营养因子和一些化学药物外,许多物理因子也有促进神经再生的作用.先前文献证明低强度半导体激光利用光量子能量可以促进损伤后神经的再生.但是由于实验模型和治疗参数的不同难以比较其治疗作用.现就低强度半导体激光促进神经再生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作者:林阳阳;苑秀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是临床常见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功能障碍引起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局限性浆液性脱离的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虽有自限性但是易复发.一般CSC早期病变采用激光光凝渗漏点,慢性迁延不愈CSC继发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采用光动力疗法或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笔者对CSC的激光治疗方法的进展作简要综述.
作者:田璐;徐延山 刊期: 2011年第03期
背景文献指出,切勿使含15%利多卡因加5%丙胺卡因的外用药膏敷用的单一部位的面积超过300cm2;而面部、颈部以及胸部敷用的总面积可为400cm2或以上.目的探讨15%利多卡因加5%丙胺卡因外用药膏作为强脉冲治疗时麻醉药的安全性.
作者:林挺;林苑 刊期: 201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