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光动力疗法( PDT)抑瘤效应的免疫机制,以及PDT联合肿瘤局部注射卡介苗(BCG)的治疗效果.方法 建立小鼠Heps肝癌移植瘤模型7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PDT组、BCG组和联合组,每组18只.观测各组移植瘤体积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各组PDT治疗后2、24h和7d荷瘤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变化.结果 1.各治疗组治疗后7d的移植瘤体积较对照组均明显缩小(P<0.01).治疗后7d联合组的肿瘤体积较PDT组明显缩小(P<0.05).2.ELISA结果显示,治疗后2、24h和7 dPDT组和联合组荷瘤小鼠血清中TNF-α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BCG组(P<0.01),联合组荷瘤小鼠血清中TNF-α的含量明显高于PDT组(P<0.05).结论 PDT可增强荷瘤小鼠全身的免疫力,肝癌移植瘤体积明显缩小.PDT联合局部注射BCG的疗效优于单用PDT和单用BCG.
作者:徐静;张南征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大隐静脉曲张的激光治疗术和传统剥脱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单侧)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一组行传统剥脱手术,另一组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激光治疗术.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术后复发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激光治疗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较传统静脉剥脱组显著减少(P<0.05).但两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CEAP分级均比术前明显改善(术前为C4,术后为C1,P<0.05).两组大隐静脉闭塞率均为90%,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大隐静脉曲张的微创手术方法.
作者:傅庭焕;高国强;白雪;王士杰;裴利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经皮穿刺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45例,应用经皮穿刺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分别于术后7d、3和12个月评定疗效.结果 术后7d、3和12个月的优良率分别为89.6%、92.4%和93.1%;17 ~40岁患者疗效明显优于40~60岁患者,而以61岁以上患者优良率低;L3/L4、L4/L5和L5/S1椎间盘高度指数,术前分别为0.35±0.14、0.41±0.09和0.38±0.05,术后12个月分别为0.33±0.08、0.39 ±0.11和0.36±0.07,手术前后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经皮激光气化减压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近期和远期疗效良好,并发症少,不影响脊柱稳定性.术后时间及患者年龄是影响疗效的因素.
作者:赵继荣;陈祁青;朱换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手术矫正近视性屈光参差对双眼视觉的影响及临床价值.方法 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35例67只眼,常规LASIK,术后随访12~38个月,观察手术前后裸眼视力、佳矫正视力及双眼视觉.结果 术后1年裸眼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佳矫正视力91.0%者61只眼.双眼屈光参差度数手术前为(4.56±2.15)D,手术后为(0.52±0.26)D,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前1例有正常近立体视,8例为亚正常立体视,26例为立体盲.术后1年,14例患者有正常近立体视,19例为亚正常立体视,2例为立体盲.术后1年的近立体视与术前比较有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术后1年的近立体视较与术前戴框架镜比较也有明显的改善.结论 LASIK治疗近视性屈光参差不仅提高患者的裸眼视力,并改善双眼视觉功能,恢复正常或部分立体视.
作者:张春侠;李自芳;齐祥坤;黄志诚;杨丽霞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Q值引导个性化LASIK(Q-LASIK)与标准化LASIK (S-LASIK)对患者暗环境下低对比度视力(LCVA)的影响.方法 行LASIK术患者69例133只眼,其中行S-LASIK患者37例71只眼(S组),按等效球镜度分为低度近视组(S1组)、中度近视组(S2组)及高度近视组(S3组);行Q-LASIK患者32例62只眼(Q组),同样按等效球镜度分为Q1、Q2及Q3组.对S组及Q组患者手术前后的LCVA值及主观感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S组中,术后1周各近视度组LCVA值均较术前显著增大(P<0.05);术后1个月,S1组LCVA值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术后3个月S2组LCVA值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2)Q组中,各近视度组在术后各时间段LCVA值与术前差异均无显著意义.(3)术后3个月,S3组患者ΔQ值、Δ球差值和ΔLCVA值显著大于Q3组(P<0.05).(4)术后各时间段两组夜间视力较术前戴镜时差的主诉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Q-LASIK术能够相对减轻高度近视患者术后的夜视力下降.
作者:徐曼;刘磊;栗静;王虎杰;柯红琴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800nm半导体激光脱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脱毛患者653例720处,半导体激光治疗机进行脱毛治疗.激光波长800nm,脉冲宽度5~100 ms,能量密度10 ~ 60 J/cm2,脱毛3~7次,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3~7次治疗后,脱毛的总有效率为92.4%.治疗6~7次的有效率高于治疗3、4、5次,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腋窝处脱毛的有效率高于面部、上唇、发际、下颌、胸腹部脱毛,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与上、下肢脱毛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脱毛效果与治疗次数成正比例,与治疗部位相关.治疗过程中出现红斑、水疱、瘙痒、色素沉着、色素减退共17例20个部位(2.8%).结论 800nm半导体激光脱毛安全、有效.
作者:李永红;黄一锦;李钟诛;吴泳;张启国;赵小燕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测定两种新型光敏剂5-氨基-1-戊磺酸取代竹红菌乙素衍生物(PENSHB)和15位脱乙酰基13位3-氨基-1-丙磺酸取代的竹红菌乙素衍生物(DPROHB)的细胞毒性及其光动力杀伤效应,并与其母体竹红菌乙素(hypocrellin B,HB)的细胞毒性、光动力杀伤效应进行比较.初步了解两种新型光敏剂的光动力作用效果.方法 三种光敏剂分别孵育人胃腺癌BGC-823细胞,光动力组:采用波长532 nm、功率密度20 mW/cm2 KTP激光照射1000s.光敏剂组:仅孵育24h.用MTT法分别测定各组不同光敏剂浓度下的癌细胞存活率.分别绘制药物对细胞光毒及暗毒的杀伤曲线,并拟合曲线方程,计算光动力组半数杀伤浓度(50%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IC50-PDT)及光敏剂组半数杀伤浓度(50%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IC50-DT).并由此计算光敏剂的安全系数.结果 PENSHB、DPROHB及HB对BGC-823细胞的半数杀伤浓度(IC50-PDT)分别为26.22、28.14和48.03 nM;PENSHB、DPROHB的IC50-PDT与HB的IC50-PDT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PENSHB的IC50-PDT与DPROHB的IC50-PDT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光敏剂组PENSHB、DPROHB及HB半数杀伤浓度(IC50-DT),分别为3.42、4.20和4.48 μM,三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PENSHB、DPROHB及HB的安全系数依次为130,173,93.结论 PENSHB和DPROHBP对BGC-823细胞株的PDT杀伤效应无明显区别,但均强于HB,三种光敏剂对细胞暗毒性相当,PENSHB和DPROHBP较HB安全性有所提高.
作者:殷荣;赵井泉;黄乃艳;王颖;曾晶;朱建国;邓虹;顾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低中度近视眼接受Q值引导非球面切削LASIK手术前后在暗环境暗背景下眼波前像差与对比度视力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 低中度近视患者36例取其右眼,用WaveLight Allegretto鹰视波前像差仪检测全眼波前像差,取瞳孔直径为6.5mm时的全眼总像差、高阶像差、第3、4阶像差均方根,以及垂直和水平慧差、球差值进行分析;用多功能视力检查仪在暗环境暗背景下分别测量对比度为100%、25%、10%和5%4种对比度视力(MFVA).观察分析术前术前和术后1,3个月各指标的变化,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不同对比度视力与高阶像差间相关关系.结果 垂直慧差、总像差术后值比术前下降,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术后球差、第4阶像差、总高阶像差值均比术前增加,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术后1、3月对比度视力均优于术前视力,其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术前垂直慧差值、第3阶像差与高阶像差均方根分别与10%对比度视力的直线相关关系有显著意义(P<0.05);球差值与5%对比度视力的直线相关关系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术后1月,球差值分别与25%、10%、5%对比度视力的直线相关关系有显著意义(P<0.05),第4阶像差与总像差均方根分别与100%、25%、10%、5%对比度视力的直线相关关系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术后3个月,球差值分别与25%、10%和5%对比度视力的直线相关关系有显著意义(P<0.05),第4阶像差均方根分别与100% 、25%、10%和5%对比度视力的直线相关关系有显著意义(P<0.05),总高阶像差均方根分别与10%、5%对比度视力的直线相关关系有显著意义(P<0.05),其余像差与对比度视力的直线相关关系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在暗环境下,慧差和球差均是术前影响视觉质量的重要因素,角膜屈光手术后球差变化的影响更为显著.
作者:李婧;沈政伟;叶娅;姜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Q开关Nd:YAG1064 nm激光联合生物美白液治疗颧部褐青色痣的疗效及对继发性色素沉着的发生、疗程的影响.方法 对颧部褐青色痣患者11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1例采用Q开关Nd:YAG激光联合生物美白液治疗,对照组57例采用仅采用Q开关Nd:YAG激光治疗,比较两组治疗间隔时间、总治疗时间及疗效.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评均治疗间隔时间分别为74.59 d和105.24d,总治疗时间分别为453.37 d和651.28d,有效率分别为96.7%和79.0%,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继发性色素沉着治疗组19例,发生率31.2%;对照组28例,发生率49.1%;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Q开关Nd:YAG激光联合生物美白液治疗颧部褐青色痣,可缩短治疗疗程,提高疗效,减少继发性色素沉着的发生.
作者:廖烈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显微手术联合光动力疗法(PDT)治疗功能区脑胶质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将65例功能区胶质瘤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经神经导航指引下进行显微手术切除病灶,然后根据瘤床的结构和形状对瘤腔进行PDT治疗;对照组25例单纯行神经导航显微手术切除病灶.治疗后第8周和第12周行CT、MRI检查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肿瘤坏死、水肿带减轻、残留肿瘤体积等变化,并观察神经功能缺失情况.结果 治疗后8周和12周治疗组和对照组出现新的神经功能缺失率分别为2.5%、5.0%和7.5%、12.0%.影像学显示治疗组肿瘤坏死,水肿带减轻31例,8例残留肿瘤体积明显缩小;对照组水肿带减轻15例,4例术后残留肿瘤体积无变化.结论 神经导航显微手术联合PDT疗法治疗功能区脑胶质瘤,能够有效抑制肿瘤生长,并能使残留肿瘤体积缩小,减少神经功能缺失,在减缓出现新的神经功能缺失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作者:王宏伟;徐延斌;李建华;谢晨;王智;胡韶山;岳武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纤维环破裂和髓核突出,刺激和压迫神经根所表现出的一种以腰痛及下肢疼痛为主症的疾病.2009年3月至2010年2月,我科采用半导体激光照射联合短波、推拿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崔颖;王兴亭 刊期: 2012年第01期
2005~ 2010年我科采用CO2激光联合红光照射治疗久不愈合创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顽固性创口不愈患者26例,男性10例,女16例;年龄15 ~71岁.病程2月至1年.创口部位:四肢11例,颈部5例,胸部3例,腹部4例,臀部3例.创伤术后创口感染18例,溃疡创口3例,外科手术后感染创口5例.创口面积4.5cm ×5.5 cm ~1.5 cm ×2.0 cm,创面深度1.0~2.5 cm的患者均采用多种中西医药物治疗无效.
作者:梁英;李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前光敏剂荧光检测联合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受到国内外学者地广泛关注,为肿瘤的诊断与治疗带来新的福音.本文就光敏剂荧光检测的历史背景及基本原理重点阐述该技术联合PDT在各种肿瘤诊治中的优势及光敏剂荧光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作者:毛荟菁;陈志龙;叶颖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建立在光敏剂基础上的治疗方法.当用特定波长的光照射,产生大量的活性氧物质,从而造成细胞的损伤和死亡,以达到治疗目的.早期PDT在皮肤科主要用于肿瘤的治疗并取得疗效,新近研究者应用PDT治疗银屑病,也取得一定疗效.然而尚需大量的比较性研究以及PDT治疗方案的优化以确定PDT在银屑病治疗中的地位.
作者:刘丽红;杨蓉娅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先天性血管性疾病分为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两类,尽管有时临床表现十分相近,但其病程和治疗有很大不同.血管瘤多于出生后初几周内出现,随时间通常有自行消退趋势;血管畸形一般出生即有,有的甚至无任何表现,不会自行消失,随年龄终身逐渐生长.目前激光已经成为治疗血管性疾病的不可缺少的方法,不同类型激光治疗该疾病已有50年历史,光动力疗法用于治疗毛细血管畸形也已十年.本文为激光和光动力疗法治疗血管性疾病进展的综述.
作者:雷红召;邱海霞 刊期: 2012年第01期
背 景皱纹形成通常伴随皮肤老化,眶周皱纹是皮肤老化的早期症状.现有多种方法治疗眶周皱纹,包括局部治疗、手术以及激光除皱.目前,2790 nm钇钪镓石榴石(YSGG)激光疗法应用广泛,但尚未见有关2790nmYSGG激光治疗眶周皱纹的研究.
作者:林挺;林苑 刊期: 201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