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光学学会
  • 国际刊号:1003-9430
  • 国内刊号:11-2926/R
  • 影响因子:0.67
  • 创刊:1992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2-251
  • 全年订价:25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Pж(AJ) 文摘杂志(俄),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维普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临床医学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2012年3期文献
  • Nd:YAG激光和强脉冲光对唇部脱毛疗效的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长脉宽Nd:YAG激光和强脉冲光对国人唇部脱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对20例受试者两侧唇部分别采用Nd:YAG激光与强脉冲光进行唇部脱毛治疗,间隔4~6周,治疗4次后分析脱毛效果、患者满意度和不良反应.结果 4次治疗后随访4个月,Nd:YAG激光脱毛和强脉冲光脱毛的唇毛清除率分别为78.2%和52.5% (P<0.01).Nd:YAG激光脱毛后色素沉着和水疱发生率低于强脉冲光脱毛.Nd:YAG激光脱毛受试者的满意度评分优于强脉冲光脱毛.结论 长脉宽Nd:YAG激光唇部脱毛的效果和安全性优于强脉冲光脱毛.

    作者:潘淑娟;梁伟强;陈宇宏;张金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160W绿激光治疗前列腺增生症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160W绿激光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前列腺增生患者68例,其中31例接受160W选择性绿激光气化术(PVP)治疗,37例接受80W PVP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QOL)评分、大尿流率、残余尿量改善情况;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及电解质变化;以及近期并发症.结果 160W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80W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置尿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显著意义.两组患者术后IPSS、QOL评分、大尿流率、残余尿量均明显改善,同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160 W组与80 W组的残余尿量改善幅度差异有显著意义.所有患者术后电解质及血红蛋白浓度同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术后80 W组和160W组分别有5例和6例患者出现尿道刺激症状.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电切综合征、尿失禁、尿道狭窄、继发血尿、性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结论 160 W绿激光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气化效率较80 W绿激光显著提高,可大大缩短手术时间.

    作者:刘萃龙;欧阳昀;关维民;李贵军;鹿尔驯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Q开关755和1064nm激光治疗太田痣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目的 探讨Q开关755和1 064 nm激光治疗太田痣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Q开关755和1 064 nm激光治疗太田痣410例.探讨治疗1~6次及6次以上的效果,并分析疗效与治疗次数、患者年龄、皮损颜色、皮损部位的关系.结果 410例患者治疗1~6次痊愈186例,显效174例,有效38例,无效12例,痊愈率45.4%,有效率87.8%.疗效与治疗次数呈正相关.年龄越小、皮损颜色越浅,疗效越好.额、颧部病变疗效好于眼睑部,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2.2%.结论 Q开关755和1 064 nm激光治疗太田痣,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安全、可靠,影响其疗效的相关因素主要有治疗次数、患者的年龄、皮损颜色、皮损部位,治疗时间间隔等.

    作者:李永红;林维嘉;黄一锦;李钟洙;张启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CO2激光治疗局限型疣状痣23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CO2激光治疗局限型疣状痣的效果.方法 局限型疣状痣患者23例,局部麻醉后,以波长为10.6μm、功率为3~5W的CO2激光非接触式照射病灶,祛除疣状凸起部分后继续将病灶基底部烧灼至正常皮肤边缘下约1mm,基底部呈平底锅状.间隔1~2个月治疗1次,直至祛除所有病灶.术后随访12 ~ 18个月,评定疗效.结果 优良15例,占65.2%;中等6例,占26.1%;差2例,占8.7%.复发率17.4%.色素减退发生率21.7%,色素沉着发生率4.3%,瘢痕发生率13.0%.结论 CO2激光治疗局限型疣状痣复发率低,美容效果好,患者满意度高.术后主要不良反应为瘢痕、色素沉着和色素减退.控制好祛除深度既可减少复发又可防止增生瘢痕的形成,对色素沉着和色素脱失的防治措施尚需探究.

    作者:曾颖;林琼珠;占魁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钬激光联合超声碎石清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钬激光联合超声碎石清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上尿路结石患者376例,其中肾结石患者287例,输尿管上段结石65例.结石大径0.8~7.5 cm.B超引导下经皮肾穿刺,建立F20工作通道,使用钬激光联合第四代EMS超声碎石清石系统治疗.总结分析手术方法、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及并发症等.结果 376例患者B超引导下1次穿刺成功建立经皮通道,5例因穿刺或扩张时出血明显,及时终止手术.碎石清石总成功率为93.6%(352/376).287例肾结石患者一期结石清除率为70.0% (201/287),65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一期结石清除率为95.4(62/65).二期碎石48例,残留结石大径0.5 ~1.0cm.23例患者行体外震波碎石治疗,残留结石大径≤0.4 cm.23例患者经体位排石等保守治疗排净.平均手术时间(110.5±28.6)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04 ±37.2)ml;输血5例.肾造瘘管留置时间平均8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9d.大出血3例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后痊愈;术后气胸1例行胸腔闭式引流后痊愈;术后肾周巨大血肿1例,行保守治疗后好转.术后低、中度发热者31例,高热者5例.结论 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钬激光联合第四代EMS碎石清石系统治疗上尿路结石创伤小、恢复快、安全高效、并发症少,疗效可靠,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优先选择.

    作者:常德辉;周逢海;王养民;张斌;宋灵敏;张晓峰;景德善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矫正LASIK手术后角膜后表面膨隆的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RGPCL)矫正LASIK手术后角膜后表面膨隆屈光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LASIK手术后角膜后表面膨隆患者12例24只眼,配戴RGPCL.随访24个月观察患者视力、角膜曲率、角膜后表面DIFF值、配适状况、舒适度及并发症.结果 患者配戴RGPCL后,矫正视力明显提高,矫正视力≥1.0以上12只眼(50.0%),矫正视力0.4~0.9 12只眼(50.0%).配戴RGPCL 24个月后的矫正视力与初始戴RGPCL矫正视力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与配戴RGPCL前比较,戴RGPCL2年后角膜后表面DIFF值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配戴RGPCL前后角膜厚度变化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所有患者配适良好,均无明显合并症发生.结论 RGPCL能够改善LASIK手术后角膜后表面曲率,是目前矫正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膨隆的有效方法.

    作者:黎新;王骞;邵毅;叶向彧;刘建和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术前口服非那雄胺对绿激光前列腺气化术气化效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术前口服非那雄胺对绿激光前列腺气化术(PVP)气化效率的影响.方法 中重度前列腺增生患者150例,随机分成三组:A组术前不予口服非那雄胺,直接行PVP术;B组术前口服非那雄胺2~4周,再行PVP术;C组术前口服非那雄胺6个月以上,再行PVP术.比较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激光气化效率.结果 A、B、C三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3.5±15.1)、(35.7±13.4)和(32.6±11.3)ml;手术时间分别为(108.7±31.2)、(90.5±30.3)和(98.2±29.8)min;激光气化效率分别为(7.4±0.8)、(6.9±0.6)和(7.2±0.7) KJ/cm3.B、C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较A组明显减少(P<0.05);而B、C两组比较,术中出血量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减少(P<0.05),激光气化效率显著提高(P<0.05);但A、C两组比较,以及B、C两组比较,手术时间和激光气化效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术前口服非那雄胺2~4周或6个月以上均可有效减少PVP术中出血量,术前短时间(2~4周)口服非那雄胺可提高PVP术激光气化效率,缩短手术时间,但术前长期(6个月以上)口服非那雄胺对此则无明显帮助.

    作者:欧阳昀;刘萃龙;关维民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不同戴镜情况的近视患者LASIK术后AC/A值的变化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对不同戴镜情况的近视患者调节聚散功能的影响,为术后双眼视功能的评估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双眼近视及近视散光的患者84例168只眼,男性40例,女性44例;年龄(26±6)岁.按等效球镜度分为低度近视组、 中度近视组和高度近视组.根据术前戴镜情况各组分为持续戴镜组、间断戴镜组和未戴镜组.随诊3个月,比较不同屈光度组,不同戴镜组的术前裸眼、术前戴镜、术后10d和术后3个月的AC/A值的变化.选取年龄性别均与实验组匹配的屈光正常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各组术前裸眼的AC/A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低、中度近视组中,持续戴镜组术前戴镜及术后AC/A值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P>0.05);间断戴镜组、未戴镜组术前戴镜及术后10 d AC/A值大于正常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AC/A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高度近视组中,持续戴镜组术前戴镜及术后AC/A值均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P>0.05),但间断戴镜组和未戴镜组未完全恢复正常.结论 近视患者不坚持配戴合适的眼镜会出现调节聚散关系失衡.LASIK术后调节聚散功能渐趋正常,特别是对于间断戴镜组、未戴镜组的近视患者,有利于调节聚散功能的协调、眼位的平衡.

    作者:周清;李飏;刘小勇;陈剑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激光治疗太田痣后色素脱失的发生及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QSNd:YAG激光和QS红宝石激光治疗太田痣患者后色素脱失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266例太田痣患者行激光治疗,长期随访,对收集的患者各项相关临床资料,运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获取患者病变组织进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其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266例太田痣患者激光治疗后40例发生色素脱失,发生率为15.0%.激光的能量密度、患者首次治疗年龄、太田痣面积以及患者性别与色素脱失的发生相关.免疫组化染色切片显示色素脱失部位黑色素细胞数量较正常皮肤组织无明显改变,但其色素颗粒基本完全消失.结论 色素脱失是激光治疗太田痣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激光能量密度、患者首次治疗年龄、太田痣面积等因素影响色素脱失的发生.

    作者:徐倩;曹永倩;王法刚;徐荣建;林莉;赵君;国丽;党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585nm强脉冲光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

    目的 探讨强脉冲光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应用585 nm强脉冲光治疗仪治疗颜面毛细血管扩张362例,统计其治疗参数、疗效及不良反应,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62例患者中痊愈269例(74.3%),总有效率达92.5%.发生不良反应39例,均于1周内消退.结论 强脉冲光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安全有效.

    作者:李燕;闵红梅;柳林;邓代利;徐红;唐慧东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Moria M290与110刀头制作的角膜瓣对LASIK术后患者视觉质量影响的比较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中使用Moria M2 90与110刀头对术后患者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 术前条件基本匹配的中高度近视患者60例分成2组:使用Moria M2 90刀头30例60只眼为90刀头组,使用Moria M2110刀头30例60只眼为110刀头组.观察LASIK术后两组患者视力、屈光度数、对比敏感度和像差的情况.随诊时间至术后3个月.结果 全部术眼术中无“纽扣孔”瓣、前弹力层破裂、游离瓣、不全瓣等严重并发症,术后未发生角膜瓣移位、皱褶、上皮下植入等严重影响视力的并发症.两组术后1d,1周,1和3个月视力及屈光度数差异无显著意义;对比敏感度,术后1周,1个月90刀头组好于110刀头组,术后3个月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术后两组像差均较术前增高,但90刀头组的像差增加值低于110刀头组.结论 使用Moria M2 90和110刀头治疗中高度近视同样安全有效,使用90刀头的患者术后早期视觉质量更好.

    作者:张春侠;齐祥坤;杨丽霞;陈梅珠;李自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低强度810nm半导体激光照射对大鼠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

    目的 观察低强度810 nm半导体激光照射对大鼠视神经钳夹伤后视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Wistar大鼠44只,体重180~220g,分成激光治疗组20只、单纯损伤组16只、正常对照组8只,每组按治疗时间又分成1、3、6和9周4个时间点.标准的视神经钳夹伤模型制备成功后,激光治疗组行激光照射,照射参数:光斑直径5mm,照射功率60 mW,时间3min,经皮至视神经损伤处,每日照射1次.单纯损伤组及正常对照组在进行激光照射时,激光器无功率输出.激光治疗1、3、6和9周后测量视网膜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mRNA的含量.结果 激光治疗组大鼠视神经损伤后1周视网膜中的BDNFmRNA的含量达到高,随后降低;治疗后1、3、6和9周与同一时间单纯损伤组视网膜中的BDNFmRNA表达相比有所提高(P<0.05).结论 低强度810 nm半导体激光照射能促进视神经钳夹伤后视神经再生,增加视网膜中BDNFmRNA的表达.

    作者:周方倩;苑秀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弥散型He-Ne激光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弥散型He-Ne激光直肠内照射对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 将功率为30 mW、能量密度为3.62 J/cm2弥散型He-Ne激光导入直肠,使He-Ne激光直接照射直肠病变黏膜,观察患者直肠出血、直肠疼痛、腹泻等,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直肠黏膜病理组织学的改变.结果 He-Ne激光可以显著减少放射性直肠炎患者的直肠出血,对直肠疼痛、腹泻等症状的影响不大,能明显减轻黏膜组织的炎症反应,并能促进黏膜的修复.结论 弥散性He-Ne激光直肠腔内照射对放射性直肠炎所致的直肠出血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吴先哲;宋奇;邢国良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长脉冲Nd:YAG激光治疗小儿局限型毛细血管瘤

    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婴幼儿毛细血管瘤患者17例19处,男性7例,女性10例.年龄3个月零10天至1岁零4月,平均10.8个月.病损布位:头皮部位6处,前额部3处,颊部2处,左颞部2处,左耳甲腔下部、一侧肩部、一侧环指和后背部、一侧胫前部和一侧足外侧缘各1处.病变表面均完整无破溃.病损面积0.3cm×0.25cm~2.1cm×1.4cm,突起皮表高0.5 cm,色泽艳红.其中13处病损基底可见明显血管伪足.

    作者:何清莲;蒋欣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不可切除胆管癌PDT治疗的进展

    胆管癌是一种少见的原发性胆道恶性肿瘤,预后较差,根治性切除仅适用于少部份早期确诊的患者,大部份失去手术机会的患者采取胆道引流的姑息治疗方式治疗.胆道缓解引流是一种采用经皮或内镜插入的内镜置管术,可减轻患者骚痒、胆管炎和疼痛等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是仅有少量文献报道胆道缓解引流可提高胆管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一种相对新的、局部的、微创的姑息治疗方法,PDT是通过能聚集在增生组织(或肿瘤)中的光敏剂分子,是治疗不可手术切除胆管癌的标准的辅助治疗方式.

    作者:刘忠涛;文宇;苗雄鹰;熊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单壁碳纳米角介导的癌症光热疗法

    单壁碳纳米角(single walled carbon nanohorns,SWNH)是中空的单层碳分子管,呈密封的短圆锥结构.SWNH在合成时构成紧密积聚的纳米离子,形似大丽花.SWNH作为热增强剂,联合670 nm激光照射能使小鼠肿瘤缩小,表明了它在光热治疗中具有光吸收体的功能,如改用红外波段激光照射穿透组织更深.迄今尚无有关SWNH联合红外激光治疗使肿瘤消亡的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SWNH作为红外激光治疗的热增强剂用于治疗肾癌的可能性.

    作者:黄乃艳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