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局部麻醉下门诊膀胱镜检查中2 μm激光气化切除单发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在尿道局部麻醉下,经膀胱镜检查发现的单发、带蒂、直径小于3 cm的膀胱肿瘤患者30例,直接采用2μm激光气化切除.并在膀胱镜检查及激光气化切除过程中对患者进行NRS疼痛评分.术后2h给予表阿霉素膀胱灌注,定期灌注随访.结果 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尿路上皮癌Ⅰ级25例,尿路上皮癌Ⅰ~Ⅱ级3例,内翻性乳头状瘤2例.膀胱镜检查时NRS疼痛评分:2分12例,3分18例;激光切除时疼痛评分:4分5例,5分13例,6分12例.术中无闭孔神经反射及膀胱穿孔等手术并发症.术后6~24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创面愈合良好,无原位复发,2例患者异位复发.结论 在门诊局部麻醉行膀胱镜检查的条件下,采用2μm激光气化切除非肌层浸润膀胱肿瘤的方法是安全、可行的,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痛苦.
作者:陈文政;李宏召;杨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血卟啉单甲醚介导的光、声动力联合杀伤C6细胞的效应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分析. 方法 实验分为对照组、声动力组、单纯激光光照组、光动力组和光动力+声动力组.在光、声动力联合组中,首先采用强度为0.5 W/cm2、频率为1 MHz的超声照射,之后应用不同能量密度(40、80、120、160、200和240 J/cm2)的激光进行照射.应用MTT方法检测细胞死亡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荧光分析仪检测细胞内活性氧水平的变化.结果 超声剂量固定为0.5 W/cm2,频率1 MHz条件下,当激光能量密度小于200 J/cm2时,声、光动力联合组C6细胞的杀伤率明显高于任何单一模式.当激光能量密度为80 J/cm2时,声、光动力联合组所诱导的C6细胞凋亡率高.声、光动力联合可明显增加细胞内活性氧的产量.结论 光、声动力联合能明显增加C6细胞杀伤率.
作者:李建华;岳武;徐延斌;任付宾;谢晨;陈志强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基于二次谐波信号的光学成像技术监测兔耳创伤愈合及瘢痕形成过程.方法 选用新西兰大耳白兔6只,在兔耳腹侧面中部建立8 mm的圆形皮肤创伤模型,定期取材,用二次谐波成像技术观察兔耳皮肤创伤愈合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 在兔耳创伤愈合过程中,兔耳腹侧创面产生增生性瘢痕,其新生胶原在二次谐波成像仪下产生二次谐波信号,于创伤早期出现纤细的胶原,随着创伤愈合的进展,胶原含量逐渐增多至瘢痕形成高峰期,后随着胶原组织的重塑,胶原部分降解,胶原含量略减少且逐渐与表皮平行排列.结论 二次谐波成像技术可以定量表征创伤愈合不同阶段的形态特征,有望用于在体监测活体生物组织创伤愈合及瘢痕形成过程,这将在临床医学应用中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熊舒原;曹宁;黄祖根;汤逸颜;郭春根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强脉冲光(intense pulsed light,IPL)预防性治疗面部烧伤创面愈合后色素沉着的临床疗效.方法 面部火焰烧伤深Ⅱ°创面愈合后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IPL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创面经非手术自然上皮化愈合后1周内,治疗组采用IPL对创面进行色素预防性治疗,每次间隔3~4周,治疗4~5次,并防晒、辅助弹力面罩压迫抗瘢痕治疗;对照组只防晒、辅助弹力面罩压迫抗瘢痕治疗,不做IPL治疗,以治疗前后的照片为对比,分别计算创面愈合后1、3、6和12个月色素沉着所占创伤面积的百分比.结果 经过12个月随访,IPL治疗组色素沉着防治效果较对照组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IPL是一种有效的防治面部烧伤创面愈合后色素沉着的治疗方法,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少.
作者:杨维琦;夏美华;张雁聘;徐旭;范锟铻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短脉冲全视网膜光凝术(pattern scan laser photocoagulator 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ASCAL-PRP)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眼前段的早期影响.方法 DR患者41例74只眼,应用短脉冲多点扫描式光凝系统(pattern scan laser photocoagulator,PASCAL)行一次性全视网膜光凝(PRP),观察分析患眼光凝术前、术后中央前房深度、前房角、房角开放距离、睫状体及前段脉络膜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术前比较,短脉冲PASCAL-PRP术后第3天,患眼各象限前房角明显变窄,前房变浅(P<0.05).25只眼(33.8%)同时发生全周睫状体脱离合并前段脉络膜浅脱离.24只眼(32.4%)未出现任何脱离.前房深度变化值与房角开放距离变化、鼻侧、下方、颞侧前房角的改变、睫状体脱离高度以及前段脉络膜脱离高度呈显著相关,但与年龄无明显相关关系.患眼发生的脱离(除4只眼外)均于术后第7天复查时自行消退恢复.结论 短期观察中,短脉冲一次性PASCAL-PRP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虽会引起部分DR患者早期暂时性前房角变窄、睫状体和脉络膜脱离等眼前段改变,但均可自行消退恢复.
作者:叶海昀;金陈进;蔡小于;王忠浩;田臻;钟晓菁;林婉意;黄创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以姜黄素作为光敏剂的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对体外培养的人宫颈癌细胞系H8的杀伤效应.方法 将不同浓度姜黄素处理的H8细胞以不同的激光剂量进行光照,用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倒置显微镜和细胞染色后分别观察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姜黄素5μM和光照能量密度100 J/cm2时,PDT作用后H8细胞的细胞生存率为(30.60±2.90)%,与对照组(99.50±3.40)%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流式细胞检测显示PDT组早期凋亡率为(86.07 ±1.47)%,显著高于对照组(1.13 ±0.38)%,(P<0.001).结论 姜黄素5μM和光照能量密度100 J/cm2时PDT对H8细胞具有杀伤作用,其主要作用机制可能是诱导H8细胞发生早期凋亡.
作者:贺桂芳;李红艳;徐波;刘轩;向青;陈志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手术后应用氩离子激光光凝封闭视网膜裂孔和术中巩膜外冷凝封闭视网膜裂孔的疗效.方法 利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术后光凝组: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手术后应用氩离子激光光凝封闭视网膜裂孔患者21例21只眼.术中冷凝组:同期术中冷凝封闭视网膜裂孔患者19例19只眼.两组进行比较,并进行长期随访观察疗效.结果 随访时间为6~36个月,术后光凝组一次治愈率为95.23%,术中冷凝组为94.73%,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术后6个月脱盲(视力≥0.05)率术后光凝组为90.48%(19/21),术中冷凝组为52.63% (10/19),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术后光凝组中1眼术后玻璃体混浊较术前增加,术中冷凝组7眼术后玻璃体浑浊度增加,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术后新发视网膜裂孔率术后光凝组为14.29% (3/21),术中冷凝组为42.11%(8/19),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高度近视眼视网膜脱离术后应用氩离子激光光凝封闭裂孔,定位准确、简化手术操作、缩短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少,对视功能保留和恢复有帮助,远期疗效确切.
作者:陈丽妃;徐帆;赵昕;李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光敏剂多替泊芬、Photosoft和5-氨基酮戊酸(5-Aminolevulinic acid,5-ALA)对小鼠S180肿瘤的光动力治疗疗效,并初步探讨其抗肿瘤机制.方法 荷瘤昆明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A组为多替泊芬-光动力组,多替泊芬药物浓度为10mg/kg;B组为Photosoft-光动力组20 mg/kg;C组为5-ALA-光动力组,5-ALA药物浓度为100mg/kg;D组为空白对照组.治疗后观察肿瘤大体形态、体积、细胞凋亡坏死的比例及病理组织学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21 d,各治疗组的肿瘤体积平均值小于空白对照组(P<0.05),治疗组间肿瘤体积平均值Photosoft组小于5-ALA组(P<0.05).A、B和C组抑瘤率分别为62.48%、75.35%和37.17%.治疗后24h各治疗组的凋亡及坏死的细胞所占比例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各治疗组大范围肿瘤细胞坏死,肿瘤血管破坏及部分坏死灶有中性粒细胞浸润.结论 各治疗组均可抑制肿瘤生长,其中Photosoft组比ALA组的抑瘤效果好,与多替泊芬组效果相当.治疗后早期各治疗组杀伤肿瘤细胞效果明显,但部分小鼠未获得治愈,有待作进一步动物实验探究其原因.
作者:李文敏;蔡晓军;李言冰;陈文晖;李黎波;罗荣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脉冲染料激光联合长脉冲Nd∶YAG激光序贯发射治疗婴儿血管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符合条件的婴儿草莓状血管瘤患者3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9例,即脉冲染料激光联合长脉冲Nd∶YAG激光序贯发射治疗;对照组18例,即脉冲染料激光治疗.治疗间隔每4~6周治疗1次,直至祛除所有目标病灶.术后随访12个月,通过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平均治疗次数、平均愈合天数、色素改变情况和瘢痕形成情况,比较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脉冲染料激光联合长脉冲Nd:YAG激光序贯发射治疗患者17例,平均治疗次数3.18次,平均愈合天数12.9 d.出现瘢痕者2例(占11.76%),出现色素沉着和色素减退者5例(占29.41%).脉冲染料激光治疗患者15例,平均治疗次数5.33次,平均愈合天数8.67 d,出现瘢痕者1例(占6.67%),出现色素沉着和色素减退改者3例(占20.0%).两组平均治疗次数、平均愈合天数和色素改变情况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而两组瘢痕形成情况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脉冲染料激光联合长脉冲Nd∶YAG激光序贯发射治疗方式治疗婴幼儿草莓状血管瘤与脉冲染料激光方式相比,具有治疗次数少的优点,但存在伤口愈合时间长,术后色素改变发生率高的缺点.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以达到佳的治疗效果.
作者:曾颖;林琼珠;占魁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是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通常发生在颜面部,紫外线辐射是主要的环境病因学因素[1],它的特点是早期表现为表面光亮、边缘隆起的圆斑片,局部组织可有反复糜烂、结痂.传统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激光、放疗、化疗、免疫治疗等.但激光治疗易复发,放疗、化疗对全身不良反应大.颜面部的特殊性造成无法手术切除或术后瘢痕影响容貌的美观,故笔者采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5-aminolevulinic acid photodynamic therapy,5-ALA-PDT)治疗颜面部皮肤基底细胞癌患者30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双娇;于宇;林琼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临床较常见的难治性青光眼,其致盲率高,一般的手术及药物治疗难以取得良好疗效,常规的抗青光眼滤过术(单纯小梁切除术)术中、术后容易出血,活动性新生血管也将导致滤过部分阻塞及滤道周围组织纤维增殖,致手术效果差,成功率仅为11%~52%[1].因适当的全视网膜光凝术可使虹膜新生血管消退,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笔者采用超全视网膜光凝术(Extra-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E-PRP)联合巩膜池小梁切除术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12例14只眼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祁艳华;许利娟;郭志强;范洪雨 刊期: 2013年第01期
2008年2月至2011年12月,应用三顿半导体激光局部照射联合烧伤Ⅰ号局部外敷治疗难治性创口49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 难治性创口患者49例,男性38例,女性11例;年龄33~76岁,平均年龄58.7岁,病程1月至2年.创口部位:单下肢9例,双下肢15例,内踝5例,外踝7例,右拇趾2例,包皮6例,阴囊5例.创口性质:郁积性皮炎21例,外伤性创口感染14例,糖尿病足14例.创口面积3.0cm ×2.0cm~4.5 cm ×2.3 cm,创口深度1.5 ~2.0 cm,均为临床久治不愈的患者(大部分患者曾经作外科局部常规换药治疗).
作者:周少华;夏宁;李云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由于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的不断探索研究,光被利用的领域在不断扩大.红蓝光照射对人体组织产生的光化效应、热效应等特性逐渐在医疗、保健和美容等领域得到认可.本文中笔者综合近几年的国内外文献,介绍了红蓝光在医疗、美容和保健中的应用及其进展,旨在为临床医生和科研人员提供文献参考.
作者:唐丽梅;张栋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甲真菌病是真菌引起的甲板和甲床的感染,在人群中发病率较高.近年来,激光治疗该病成为研究的焦点,笔者就激光治疗甲真菌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徐婧;禚风麟;张蕊娜;赵俊英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微创介入手术做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有效方式在临床治疗中已得到肯定,其中经皮激光汽化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PLDD)是微创介入手术中较为理想的一种治疗方式.自1987年首次在临床应用并取得较好的疗效以来,PLDD治疗LDH已有20多年历史,本文就PLDD的研究背景及治疗原理、适应证及禁忌证、PLDD手术的应用现况、新进展、存在的问题及展望等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赵继荣;孟彧;陈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背景以氨基酮戊酸(ALA)作为光敏剂的光动力疗法可以治疗多种肿瘤,然而这种治疗方法对于体积大,离体表远的实体瘤的治疗效果欠佳.本文发现,在光动力之前注射维生素D3的激活体-钙三醇后可以显著的提高其治疗效果.
作者:赵洪友 刊期: 2013年第01期
背景近几年激光在治疗皮肤血管病变的疗效明显增加.其治疗的机理是激光选择性地破坏血管病变.随着设备的普及,利用激光治疗的医疗工作者显著增加,其多数未接受过正规皮肤疾病病理学知识的培训.以下四个病例,说明治疗师不能仅仅局限于皮肤血管病变的治疗,更要明确患者是否存在潜在的全身疾病.
作者:吴苏敏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