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光学学会
  • 国际刊号:1003-9430
  • 国内刊号:11-2926/R
  • 影响因子:0.67
  • 创刊:1992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2-251
  • 全年订价:25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Pж(AJ) 文摘杂志(俄),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维普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临床医学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2014年2期文献
  • 多种激光联合早期干预婴幼儿鲜红斑痣

    目的 评价优化脉冲技术(Optimal Pulse Technology,OPT)、脉冲染料激光(Pulsed dye laser,PDL)和连续Nd∶YAG激光联合治疗婴幼儿鲜红斑痣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鲜红斑痣患儿32例,年龄3个月至7岁,先经OPT治疗2次,再用PDL治疗3次,共经过5次治疗,治疗间隔2~3个月.其中5例伴有疣状增生患儿,联合应用连续Nd∶YAG激光治疗.观察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32例鲜红斑痣患儿,痊愈9例,痊愈率28.1%;显效18例,显效率56.3%,总有效率84.4%;5例伴疣状增生者均1次治愈,治愈率100.0%.比单纯应用PDL治疗,疗效有所提高.32例患者中,出现轻度色素减退3例(占9.4%),出现色素沉着2例(6.3%),无瘢痕形成.结论 OPT、PDL治疗婴幼儿鲜红斑痣疗效可靠、并发症少,连续Nd∶YAG激光可辅助治疗有疣状增生的病变.

    作者:肖和;肖琴;单淑如;李小妹;陈南希;杨志强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伴HIV感染的肛管尖锐湿疣激光治疗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CO2激光治疗伴艾滋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的肛管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肛管CA患者262例,其中18例患者HIV感染.将患者分为两组,肛管CA伴HIV感染者18例,单纯肛管CA感染者244例,均采用CO2激光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临床平均治愈次数.结果 肛管CA伴HIV感染组病情程度平均计分2.77分,单纯肛管CA组病情程度平均计分2.47分,两组患者病情程度平均计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痊愈所用平均治疗次数,HIV感染组为5.1次,单纯肛管CA组3.0次,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肛管CA伴HIV感染者病情严重程度和临床平均治愈次数高于不伴HIV感染者.

    作者:吕蓉;陶丁;杨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DSA引导下的光动力治疗联合球囊扩张术对食管、贲门癌性狭窄治疗的初步研究

    目的 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机器引导下的光动力联合球囊扩张术对食管、贲门癌性狭窄进行治疗,观察其安全性、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经组织病理学证实为食管、贲门癌伴癌性狭窄的患者9例,先采用DSA引导下进行球囊扩张,然后通过胃镜结合DSA透视对病变位置进行定位,后经过导管引入激光光纤覆盖病变区域进行光动力治疗;并在光动力治疗中应用DSA透视监测、调整光纤的位置.治疗后评价患者吞咽困难改善情况、肿瘤大小的变化及治疗后的相关并发症.结果 所有病例治疗过程顺利,治疗后未出现相关并发症;患者吞咽困难明显缓解,吞咽困难等级评分由治疗前均数(3.33±0.7)到治疗后1个月(1.33±0.50),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复查胃镜显示:疗效SR为7例(占78.0%),MR为2例(占22.0%),显著有效率(CR+ SR)为78.0%,总有效率(CR+ SR+ MR)为100.0%.结论 食管、贲门癌伴癌性狭窄病例采用DSA引导光动力联合球囊扩张术的治疗方式安全,近期疗效明显.

    作者:郑文恒;罗娅红;于韬;王颖;李森;魏宏;赵莹;李黎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激光光凝综合微创治疗静脉骨肥大综合征的初步探讨

    目的 探讨激光光凝综合微创治疗静脉骨肥大综合征的方法,总结临床治疗体会.方法 选择2003年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42例静脉骨肥大综合征患者,利用激光光凝技术联合血管内介入以及局部硬化剂注射等综合治疗,分析总结临床治疗经过和治疗结果.结果 本组42例患者病情明显好转,血管瘤硬化,下肢曲张静脉消失、动静脉瘘消失,下肢溃疡愈合,治疗后无瘢痕.随访1~10年无曲张静脉或血管瘤复发现象,下肢增粗无加重现象.结论 激光光凝技术联合血管内介入以及局部硬化注射等综合治疗,是一种较好的微创治疗静脉骨肥大综合征的方法,创伤小、恢复快、无手术瘢痕.

    作者:王春喜;顾瑛;王晓玲;曾晶;韩丽娜;褚福涛;范红艳;孙长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皮肤癌细胞的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效应研究

    目的 研究ALA-PpⅨ在皮肤癌细胞中的药代动力学规律,分析ALA-PDT对皮肤癌细胞的光动力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荧光光谱技术测量皮肤癌细胞A431和A375的ALA-PpⅨ的荧光强度.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研究ALA-PpⅨ在皮肤癌细胞中的分布.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ALA-PDT作用后细胞的形态学变化.使用CCK-8(Cell Counting Kit-8)比色法测定ALA-PDT后细胞的存活率.结果 两种皮肤癌细胞内ALA-PpⅨ的含量随着ALA浓度的增大而增加,当ALA浓度为0.6 mM时,ALA-PpⅨ的含量已基本达到饱和,0.6mM为佳的药物孵育浓度.给予细胞0.6mM ALA孵育4h后,检测到ALA-PpⅨ弥散分布于两种皮肤癌细胞的胞浆内和细胞膜上.两种细胞经ALA-PDT后的形态发生显著变化.在光剂量增加到1.74 J/cm2时,A431和A375细胞的存活率均下降到25%以下.结论 两种皮肤癌细胞吸收ALA后合成PpⅨ的特性没有显著差异.在相同孵育时间条件下,A431合成PpⅨ的含量比A375高.A431和A375对ALA-PpⅨ的佳药物孵育浓度为0.6 mM.ALA-PDT对两株皮肤癌细胞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A431对ALA-PDT更敏感.

    作者:郑秋萍;刘丽娜;原琴;黄慧芳;李步洪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透明质酸敷料用于面部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术后的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透明质酸敷料对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术后的修复作用和安全性.方法 轻至重度痤疮后凹陷性瘢痕,并接受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的患者82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试验组:激光治疗后外敷透明质酸敷料20 min,共10 d;对照组:不用敷料,其余处理同试验组.观察治疗后红斑、水肿、灼热等急性炎症反应情况,第10天复诊观察结痴情况,进行患者舒适度评价,第30天复诊观察色素沉着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急性炎症反应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全部痂皮脱落时间试验组短于对照组(P<0.05),患者激光术后自身主观感受和舒适程度评价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炎症后色素沉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透明质酸敷料用于点阵激光术后可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潘永正;吴迪;张敬东;骆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光动力对铜绿假单胞菌PAO1浮游菌与生物被膜的体外清除作用

    目的 分析新型光敏剂钌化合物(Ru complex)介导的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对铜绿假单胞菌PAO1浮游菌和生物被膜内细菌活性的影响,观察PDT对其生物被膜的清除作用.方法 实验对象为细菌悬液和生物被膜模型,均分为四组.细菌悬液组的光敏剂浓度为0.1、0.25、1、2.5、10和25 μM;生物被膜组的光敏剂浓度为1、2.5、10和25 μM.(1)PDT组:加入不同浓度的光敏剂后,孵育时间30 min,采用激光照射,功率密度为40 mW/cm2,照射时间10 min.(2)单纯光敏剂组:光敏剂孵育时间30 min,不予激光照射.(3)单纯照光组:仅激光照射,功率密度40 mW/cm2,照射时间10 min.(4)空白对照组:不加入光敏剂,不予激光照射.用稀释平板法和MTT法分别测定各组处理后浮游菌存活率和生物被膜内细菌活性.生物被膜经过冲洗、固定、结晶紫染色后,用光镜观察其结构改变.结果 在本实验浓度范围内,PDT杀伤铜绿假单胞菌的作用呈光敏剂浓度依赖性.以10和25μM Ru-PDT处理PAO1浮游菌和生物被膜均能够显著杀伤,浮游菌杀伤分别达到99.99%和99.9999%以上,生物被膜内菌的杀伤分别为60.1%和66.0%,进一步提高光敏剂浓度至50 μM,光动力作用没有显著增强.单纯照光或光敏剂孵育对细菌存活无影响.光镜观察PDT处理组生物被膜发现其结构完整性遭到破坏,整体稀疏分散.结论 Ru-PDT在体外对铜绿假单胞菌浮游菌和生物被膜内细菌都具有很好的杀伤作用;浮游菌相比生物被膜内的细菌对PDT作用更加敏感.PDT不仅可以使生物被膜内细菌失去活性,还可以破坏其结构,具有清除作用.

    作者:吴苏敏;王颖;顾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激光治疗视网膜大动脉瘤1例

    视网膜大动脉瘤临床较为少见,笔者在工作中发现1例,并成功进行了激光治疗,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视网膜大动脉瘤患者1例,女性;年龄56岁.主因右眼视物模糊3个月于2013年6月25日第一次就诊.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3年,否认其它病史.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1(矫正不增加),左眼视力1.0.右眼前节正常,眼底视盘边界清晰,色泽正常,颞下视网膜动脉第三分支远端可见1/6 DD大小圆形扩张,其周围可见出血及环形黄白色渗出,渗出累及黄斑中心(图1见第114页).眼压正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nscecse angioraphy,FFA)显示:右眼颞下视网膜动脉第三分支处圆形扩张灶,可见荧光素充盈,表面可见出血遮蔽荧光(图2见第114页).左眼前节及眼底未见异常.

    作者:柳建;姜丽杰;张京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肿瘤光动力疗法:理论基础及治疗策略

    肿瘤的传统治疗方案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及化疗等,而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肿瘤治疗领域内一项新的、引人注目的方法.它的基本过程是利用特定波长的光照射选择性蓄积在病变处的光敏剂,光敏剂随之活化并与氧分子作用产生具有细胞毒性的单线态氧及活性氧物质,经过直接与间接作用终导致肿瘤细胞死亡.光动力疗法治疗肿瘤副作用小,对实体肿瘤尤其是浅表性肿瘤,如皮肤基底细胞癌等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光敏剂、光及组织氧是现代光动力疗法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回顾并综述了光动力疗法的理论基础及治疗策略.

    作者:李亚楠;王怡乔;潘铁成;程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激光治疗设备注册申报中有关激光终端输出功率/能量的注意事项

    随着科技进步、激光技术提高,激光治疗设备越来越多应用于临床,而注册申报过程中与激光终端输出功率/能量相关的问题也随之突显.目前,申报过程中缺少产品在大终端输出功率/能量时安全性方面的评价资料,如临床试验中使用的激光功率远小于产品实际大功率;重新注册提高激光功率却未对增加的激光功率/能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申报产品的激光输出大功率/能量大于临床实际应用的功率范围等,这些问题都可能导致发出补充资料的通知.因此,笔者总结了产品注册申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现报告如下.

    作者:申高;刘小燕;贺伟罡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浅谈激光医学专业特点及研究生培养方法

    目的 激光医学是一门年轻的、专业性强的医学专科,其研究生培养规律有待探索,本文的经验总结为其他教学人员提供了参考.方法 通过总结解放军总医院激光医学科30年研究生培养经验,对激光专业特点、研究生特点及培养方法进行全面阐述.结果 激光专业研究生基础知识缺乏,改进的方法有专业文献阅读、小专题报告、科研讨论会、以及向其他专业学习等.结论 激光医学专业研究生需要通过更多的辅导来学习激光专业基础知识,才能很好的完成研究生的学业.

    作者:黄乃艳;顾瑛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