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光学学会
  • 国际刊号:1003-9430
  • 国内刊号:11-2926/R
  • 影响因子:0.67
  • 创刊:1992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2-251
  • 全年订价:25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Pж(AJ) 文摘杂志(俄),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维普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临床医学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2015年3期文献
  • PLDD联合中医康复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和经验总结

    目的 观察经皮激光汽化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s disk deoompression,PLDD)联合中医康复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总结PLDD联合中医康复疗法治疗LDH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PLDD联合中医康复疗法治疗LDH患者154例的临床资料.按不同康复疗法分为4组:PLDD组(A组)患者39例;PLDD联合中药组(B组)患者41例;PLDD联合锻炼组(C组)患者38例;PLDD联合手法组(D组)患者36例.术后随访1年比较四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四种治疗手段的有效性,总结治疗经验.结果 四组患者治疗后,B组、C组、D组三组的疗效优于单纯PLDD治疗组(A组),A组的临床疗效与B组、C组、D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运用PLDD联合中医康复疗法治疗LDH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兴盛;赵继荣;赵宁;陈文;朱换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595 nm脉冲染料激光联合强脉冲光治疗丘疹脓疱型酒渣鼻的临床疗效

    目的 595 nm脉冲染料激光联合强脉冲光治疗丘疹脓疱型酒渣鼻的疗效.方法 丘疹脓疱型酒渣鼻患者90例,随机分成三组:A组,采用595 nm脉冲染料激光联合强脉冲光治疗,先行激光治疗3次后再行强脉冲光治疗2次.B组,只采用强脉冲光治疗,治疗5次.C组,只采用E光治疗,治疗5次.每组患者30例.每次治疗间隔3~4周.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三组患者治疗后2个月的有效率分别为:A组93.3%、B组73.3%、C组63.3%.A组与C组组间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595 nm脉冲染料激光联合强脉冲光治疗丘疹脓疱型酒渣鼻是一种疗效确切、安全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丁媛;唐小辉;向芳;康晓静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激光虹膜切开术联合周边虹膜成形术在原发性闭角疑似病例中的应用

    目的 通过评估前房径,观察虹膜切开术联合周边虹膜成形术治疗原发性闭角疑似病例(primary angle closure suspect,PACS)的临床疗效.方法 PACS患者24例48只眼,分为两组,采用患者自身另1只眼做对照.A组患者24只眼,采用虹膜切开联合周边虹膜成形术治疗;B组患者24只眼,采用虹膜切开术治疗.使用Pentacam测量治疗前后的前房径,测定平均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前房容积(anterior chamber volume,ACV)和前房角,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 在两组患者治疗后,ACD和ACV平均值显著增加.A组患者治疗区中间至外围的ACD值增加较B组更明显.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眼内压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联合虹膜切开术可有效的抑制PACS患者有害的前房径变化,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法.

    作者:蒋艳华;吴照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830 nm激光联合常规创面护理治疗糖尿病皮肤慢性溃疡的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830 nm激光联合常规创面护理治疗糖尿病皮肤慢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糖尿病皮肤慢性溃疡患者68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38例,在常规创面护理的基础上,采用830 nm激光照射,照射时间25 min,能量密度450~512 J/cm2.对照组患者30例,采用常规创面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和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和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愈平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830 nm半导体激光联合常规创面护理治疗糖尿病慢性溃疡的疗效好、平均治疗时间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吴正祥;谢芳;李路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联合封堵取石导管治疗输尿管中上段结石的应用探讨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联合封堵取石导管治疗输尿管中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输尿管中上段结石患者86例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40例45例侧,采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联合封堵取石导管治疗法;对照组,患者46例53例侧,仅采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术中不采用任何封堵设备.钬激光治疗能量0.5~1.5J,频率8~15 Hz.结果 实验组45例侧结石,成功封堵43例侧,2例侧结石上移至肾脏;对照组53例侧结石,41例侧成功输尿管镜碎石,12例侧结石上移至肾脏.两组患者结石上移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结石上移患者术后均行体外冲击波碎石(extracorporeal shock-wave lithotripsy,ESWL)治疗,术后4周复查泌尿系平片,结石总清除率实验组为97.8%,对照组84.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手术时间实验组(32.9 ±5.4) min,对照组(34.3 ±6.6) min;住院时间分别为实验组(4.12±0.61)d、对照组(4.28 ±0.78)d,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输尿管穿孔、断裂、黏膜撕脱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输尿管镜联合封堵取石导管治疗输尿管中上段结石碎石过程中可有效防止结石上移,提高了结石清除率,而且创伤小,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家兵;张盼;林世庆;孙懿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经皮激光气化减压术与后路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经皮激光气化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PLDD)与后路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青少年患者50例,分为两组,每组患者25例.分别为PLDD组采用经皮激光气化减压术治疗,激光总能量3 000 ~3 500 J;MED组接受MED椎间盘切除术治疗.手术前后采用VAS进行疼痛评分,术后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的VAS疼痛评分与术前相比有明显缓解,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优良率分别为:PLDD组91.6%、MED组85.4%,PLDD组的临床疗效好于MED组.结论 经皮激光汽化减压术和后路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都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经皮激光汽化减压术对椎间盘轻度突出患者更具优势,治疗效果更好、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有着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对于巨大椎间盘突出患者后路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具有一定优势.

    作者:赵继荣;陈文;史文宇;赵宁;杨镇源;朱换平;王兴盛;孟彧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绿激光治疗高风险前列腺增生425例

    目的 探讨绿激光治疗高风险(大体积或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至2013年5月,大体积、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425例,采用经尿道绿激光前列腺汽化术(photoselective vaporization of prostate,PVP)术治疗.观察手术时间,手术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International-prostatic symptom score,IPSS)评分,大尿流率(maximum flow rate,Qmax)等指标的变化,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留置尿管时间,术后在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425例患者中343例一次完成手术,82例分两次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131.6±57.7) min,术后留置尿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3.6±1.6)d和(4.9±1.7)d.术后1d与术前血红蛋白浓度分别为(11.5±1.4) g/dl、(11.3±1.7) g/dl,血钠浓度分别为(136.8±4.1)mmol/l、(137.1 ±2.5)mmol/l,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28例患者在拔除尿管48h内出现一过性急迫性尿失禁,23例在术后1个月内出现轻微继发性出血,1例患者术后48h内出现2次心跳骤停,经全力抢救后顺利出院.术后1个月复查Qmax为(14.6±2.4) ml/s,IPSS评分为(5.7±3.4)分,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 绿激光治疗大体积、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安全有效,其适用范围更广,值得推广.

    作者:赵豫波;刘萃龙;关维民;郭建军;欧阳昀;徐衍盛;吴意光;高雪松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激光与微波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比较

    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笔者分别采用激光和微波治疗尖锐湿疣患者186例,比较两组方法的临床疗效.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 尖锐湿疣患者186例,男性102例,女性84例;年龄17~ 76岁,平均年龄33.5岁.病程1周至14个月,平均病程2.5个月;男性患者发病部位多在冠状沟、系带旁、尿道口、龟头、包皮内板、肛门周围;女性患者发病部位多在大小阴唇、阴道口、尿道口、阴道壁、会阴部、肛门周围.初发46例,复发140例.

    作者:孙文兰;于腾阳;王善霞;魏烨平;王丽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心理干预对寻常性痤疮疗效的影响

    寻常性痤疮好发于颜面部皮肤,复发率高,如治疗不当,易形成色素沉着甚至瘢痕,影响患者颜面部的美观和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从而导致患者焦虑、抑郁及其他心理问题的产生[1].青少年患者由于自我意识迅猛增长,成人感、独立感、自尊心和自信心都很强烈,期望能得到社会和他人的尊重.青春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与现实相统一时,就形成自我认同,但寻常性痤疮使患者产生心理冲突,重者发展为自我拒绝.青春期寻常性痤疮患者主要以焦虑情绪为主,一般分为急性焦虑和慢性焦虑两种,患者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口干、出汗和运动性不安等.

    作者:关斌;孙志文;张祥月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Nd∶YAG激光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临床分析

    白内障是全球首位致盲性眼病,白内障囊外摘出或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法.但在白内障手术中保留的部分晶状体前囊膜及完整的后囊膜因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化生而发生的晶状体前囊膜纤维化和后发性白内障已成为白内障手术后影响视功能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它不仅引起患者视力再度下降,甚至再次致盲[1].笔者采用Nd∶YAG激光切开后囊膜术治疗后发性白内障患者62例71只眼,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励;杨海静;刘彦江;姜颖群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A型肉毒毒素联合点阵CO2激光对面部上1/3皱纹松弛的治疗和护理

    面部皱纹是人体衰老的自然表现,传统的手术是治疗面部皮肤老化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其创伤大、并发症多、求美者痛苦大、恢复时间长、不易被求美者接受.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笔者采用注射A型肉毒素控制面部肌肉活动后,联合点阵CO2激光治疗面部上1/3皱纹患者16例,达到柔化或消除皱纹的目的,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余静;胡永璐;兰曼曼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氧对光动力治疗效果的影响

    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一种针对恶性肿瘤和一些良性疾病靶向治疗的新兴手段,其基本原理为利用照射光源、光敏剂和氧三个要素联合作用,通过一系列的光化学反应对靶组织进行选择性地治疗.随着研究的深入,氧在PDT中的作用不断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本文在介绍PDT基本机制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氧在人体组织内的分布、PDT过程中的氧消耗和PDT对氧含量的反作用.

    作者:季可非;刘宏;曹金发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声动力治疗的研究进展

    声动力治疗(Sonodynamic Therapy,SDT)作为一种具有特异性和选择性杀伤肿瘤组织的无创新型治疗手段,近年引起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兴趣.研究证实SDT有治疗实体肿瘤、白血病、动脉粥样硬化、消除增殖性瘢痕和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潜力,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型治疗方法.笔者通过查阅2012~ 2015年SDT相关文献,从SDT的治疗机制、超声能量大小和频率的探索、声敏剂的发展、SDT的应用、SDT治疗与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的比较、SDT的现状与展望六个方面介绍了SDT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韧耕;李黎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RevoLix 2 μm激光在经皮肾镜碎石术并发出血中的凝血作用——附12例报告

    出血是经皮肾镜碎石术常见且无法避免的并发症之一,原因多为穿刺扩张时肾皮质损伤,引流管刺激或碎石过程中损伤肾盏黏膜所致[1].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笔者采用RevoLix 2 μm激光对12例术中术后出血患者进行镜下止血,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 出血患者12例,男性10例,女性2例;年龄21~56岁.因上尿路结石就诊,左侧7例,右侧5例.所有患者无明显基础疾病、凝血功能正常.

    作者:韩刚;张军勇;陈宇东;张倩;高江平;王晓雄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中德单线态氧及其光动力效应研讨会

    单线态氧(Singlet Oxygen,1O2)在不同生物系统的化学和光化反应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作为Ⅱ型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的主要毒性物质,1O2介导的PDT已成功应用于肿瘤、老年性黄斑变性、局部感染以及其它良性疾病的治疗.此外,1O2被研究作为抗生素或杀菌剂的替代品应用于消灭抗生素耐药菌和病毒等.首届中德单线态氧及其光动力效应双边学术研讨会(1st Sino-German Symposium on Singlet Molecular Oxygen and Effects)于2015年3月24日至27日在福州成功召开,研讨会由国家基金委中德科学中心资助,福建师范大学与德国洪堡大学联合主办.来自德国的12位专家和中国的25位专家,以及来自第三方的3位专家出席研讨会.研讨会共设立7个专题:1O2的产生和检测技术;新型光敏剂及其药物传输系统;微生物的光动力灭活;1O2产量增强技术;PDT的新技术与新方法;光学技术在PDT中的应用及PDT的临床应用进展.与会专家共作了40余场精彩学术邀请报告,另外还有4个来自洪堡大学的张贴报告.

    作者:李步洪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