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光学学会
  • 国际刊号:1003-9430
  • 国内刊号:11-2926/R
  • 影响因子:0.67
  • 创刊:1992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2-251
  • 全年订价:25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Pж(AJ) 文摘杂志(俄),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维普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临床医学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2017年2期文献
  • PLDD联合选择性神经根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PLDD联合选择性神经根封闭治疗单纯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症状期的临床疗效,并探讨该联合疗法临床应用的优越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单纯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症状期患者37例的临床资料,采用PLDD联合选择性神经根封闭治疗,术后1和7d、1、3、6和12个月对患者的下腰痛疗效(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Scores,JOA)评价、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及生活质量(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术前和术后评分对比,观察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术后1和7d、1、3、6和12个月JOA疗效评价,优良率分别为89.2%、86.5%、81.1%、83.8%和83.8%;ODI评分和VAS疼痛评分结果较术前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短期内疼痛症状改善明显.结论 PLDD联合选择性神经根封闭治疗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急性症状期临床症状具有明显的改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继荣;赵宁;王兴盛;朱换平;陈祁青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关节腔注射光动力疗法治疗骨性关节炎的动物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关节腔注射光动力疗法对兔膝骨性关节炎血清骨钙素(osteocalcin,OC)与Ⅱ型胶原羧基端端肽(Carboxy-TerminalTelepeptides of TypeⅡCollagen,CTX-Ⅱ)水平影响,探讨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对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25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及3个光动力治疗组(PDT1组、PDT2组及PDT3组),每组各5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均以改良Hulth法建立骨性关节炎模型;PDT1组、PDT2组及PDT3组分别施以2、4和6 mg光敏剂,采用波长650 nm激光关节外照射,功率密度130 mW/cm2,能量密度128 J/cm2.5组处理后,采用HE染色,观察软骨组织形态的变化,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中OC与CTX-Ⅱ水平的变化,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光镜下三个PDT组的关节软骨组织结构及软骨细胞形态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以PDT3组治疗效果优.(2)各组血清CTX-Ⅱ均值由高到低依次为:模型组>PDT1组>PDT2组>PDT3组>空白对照组,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各组血清OC均值由高到低依次为:空白组>PDT2组>PDT1组>PDT3组>模型组;除PDT1组和PDT2组(P>0.05);PDT2组和空白组(P>0.05),组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间比较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腔注射光敏剂联合关节外辐照的光动力疗法可以减缓软骨降解,降低软骨损伤程度,延缓骨性关节炎的病理进程.

    作者:李玉翠;郭铮;牛洁;赵瑞敏;刘彩平;冯玫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非剥脱点阵激光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波长1 540 nm非剥脱点阵激光联合局部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方法 瘢痕疙瘩患者7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7例.治疗组采用波长1 540 nm非剥脱点阵激光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局部注射;对照组仅局部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治疗后每隔4周复查1次,未痊愈及复发者继续治疗,共治疗5次,治疗后判断疗效和不良反应,随访1年以验证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痊愈率56.8%,有效率83.8%;对照组痊愈率27.0%,有效率48.6%,治疗组痊愈率及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波长1 540 nm非剥脱点阵激光联合局部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治疗瘢痕疙瘩见效快,不良反应小、治愈率高,疗效确切.

    作者:雷旭光;薛令合;于炳洋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Nd∶YVO4激光照射辅助两种漂白剂牙齿漂白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Nd∶YVO4激光照射对牙齿漂白效果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以人离体牙为研究对象,建立体外漂白实验模型,采用Beyond及Ultradent Boost过氧化氢成分漂白剂,选择波长为532nm的Nd∶YVO4激光,功率800 mW作用于釉质表面,检测牙髓腔内温度变化,通过分光光度比色仪分别于漂白前、漂白后即刻、漂白后4、7和30 d,分析牙齿颜色变化值(△E).结果 Boost激光照射组髓腔温度变化量高.各组均获得了明显的颜色变化.在各时间点,Beyond激光照射组△E高于无激光照射组(P>0.05).Boost激光照射组△E在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Beyond激光照射组(P<0.05).结论 使用Boost高效牙齿漂白剂,532 nm全固态单频Nd∶YVO4激光器,功率为800 mW,照射时间20 s,总漂白时间5 min,可以获得较好的漂白效果.

    作者:高阳;刘青梅;李丽;田之葳;张宽收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薄角膜的近视散光眼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角膜生物力学状态长期观察

    目的 探讨薄角膜(< 500 μm)近视散光眼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长期(≥60个月)的角膜生物力学状态、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准确性.方法 选取1998年9月至2010年9月,行LASIK手术且资料完整的薄角膜患者89例175只眼,观察术前及术后末次的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矫正视力(corrected distance visual acuity,CDVA)、球镜度数、散光度数、等效球镜度数(spherical equivalent,SE),以及术前的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及术后末次复查时的CCT、角膜瓣厚度与剩余基质床厚度(residual stromal bed thickness,RSBT)及角膜地形图.计算安全指数、有效指数、准确性以及角膜瓣厚度+切削深度)/术前中央角膜厚度(Percent Tissue Ahered,PTA)与剩余基质床厚度/术前中央角膜厚度(Percentage stromal bed thick-ness,PSBT)结果 安全指数为1.09,有效指数为0.99,末次复查的SE在±0.50 D、±1.00D范围之内的百分比分别为71.2%、87.7%,PTA为20% ~ 55% (40%±6%),PSBT为51%~85%(61%±9%),无术眼发生继发性圆锥角膜.结论 PSBT达到50%及以上时,薄角膜(459 ~499 μm)近视散光眼行LASIK术后角膜生物力学状态长期稳定,且安全有效.

    作者:宋耀文;贺瑞;周迎霞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脉冲Nd∶YAG激光照射唇部静脉湖温度场分布模型的建立和验证

    目的 探讨脉冲Nd∶YAG激光照射唇部静脉湖后热传输的特点,提供脉冲Nd∶YAG激光作用唇部静脉湖后组织热效应的有效预测平台.方法 建立唇部静脉湖有限元分析模型,模拟不同照射时间下(2s、3s、5s、7 s)Nd∶YAG激光照射唇部静脉湖模型后的温度响应.建立Nd∶YAG激光照射唇部静脉湖生物模型,获取激光照射过程中生物模型温度的变化规律,验证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准确性.结果 理论模型显示,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距离照射点轴向3 mm处的温度呈曲线上升.在不考虑血液灌注的情况下,2s、3s、5s、7s时的温度分别为(51 ±0.12)℃、(56 ±0.20)℃、(77 ±0.20)℃、(90 ±0.12)℃(P<0.05).生物模型显示,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距离照射点轴向3 mm处的温度呈曲线逐渐上升,在7s时的温度为(90±0.20)℃,实际温度变化曲线和不考虑血液灌注的理论曲线基本吻合(P>0.05).结论 有限元分析模型可以比较好地预测组织的反应,对于研究激光治疗血管性病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根据有限元分析模型结果提示,临床治疗唇部静脉湖中应注意单点照射时间不宜超过7s,以免造成组织不可逆的热损伤.

    作者:孔亚群;刘伟超;董晓曦;李倩;刘耀然;赵继志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CO2激光联合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扁平疣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CO2激光联合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扁平疣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扁平疣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62例,采用超脉冲CO2激光治疗联合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对照组患者58例,单纯采用超脉冲CO2激光治疗,治疗结束后连续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复发情况并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复发率为3.63%,而对照组患者复发率为18.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2激光联合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扁平疣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安全性高、不良反应轻微、复发率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美君;赖劲东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CO2点阵激光治疗痤疮萎缩性瘢痕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目的 观察外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bovinc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b-bFGF)对CO2点阵激光治疗痤疮萎缩性瘢痕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痤疮后遗留萎缩性瘢痕患者26例,患者两侧面部均接受CO2点阵激光治疗后,采用自身对照,一侧外敷rb-bFGF治疗(A组);另一侧外敷生理盐水(B组).共治疗3次,每次治疗时间间隔3个月.分别在治疗前、第一次治疗后1周及每次治疗后1个月,对患者进行VISIA数字皮肤分析仪拍照、痤疮瘢痕权重评分(ECCA评分)[1]、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估,并通过多功能皮肤检测仪对治疗前后患者皮肤质地改善情况、皮肤屏障功能(包括:角质层含水量、经表皮水分丢失、红斑指数以及黑素指数)等进行检测.结果 点阵激光联合rb-bFGF侧水肿较轻.两组红斑平均持续时间分别为,A组16 ~ 17 d;B组,17 ~ 18 d.结痂平均持续时间分别为,A组6 ~7 d;B组8~9d.多功能皮肤检测仪检测,第一次CO2点阵激光治疗后1周,rb-bFGF侧的黑素指数(268.1±46.9)较生理盐水侧显著降低,两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次治疗后1个月检测到rb-bFGF侧的黑素指数(242.1±26.2)显著低于生理盐水侧(255.8±2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次治疗后1个月,rb-bFGF侧的经表皮水分丢失指数(13.3±4.1)显著低于生理盐水侧(19.9±5.9),两侧数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b-bF-GF侧治疗后的黑素指数和经表皮水分丢失指数均显著低于生理盐水侧,而rb-bFGF侧含水量高于生理盐水侧.结论 外用rb-bFGF可显著增强CO2点阵激光治疗痤疮萎缩性瘢痕的疗效,并减轻其治疗后的不良反应.

    作者:张海荣;王芸;刘烜凯;梁晓琴;尹迪迪;张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CO2激光综合疗法治疗尖锐湿疣疗效观察

    男性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合并包皮过长患者,单纯激光、冷冻、电灼、微波和手术切除疣体容易复发.为了寻找一种更有效的治疗方法,2008年1月至2015年8月笔者采用CO2激光联合激光包皮环切术治疗尖锐湿疣合并包皮过长患者186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研究进展

    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HS)是创面修复过度形成的结缔组织,其发病率高、发病机制不明、治疗困难,是临床医师面临的一大挑战.脉冲染料激光(pulsed dye laser,PDL)治疗增生性瘢痕有一定疗效,但尚未有统一治疗标准.本文从HS发生机制,PDL治疗参数,不良反应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蒋昌华;李栋梁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弱激光和发光二极管疗法提高运动成绩和消除运动疲劳及其机制的新进展

    弱激光疗法(low level laser therapy,LLLT)和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 therapy,LEDT)疗法广泛用于治疗运动损伤所造成的骨关节炎、肌肉疼痛、功能障碍及促进骨骼肌损伤后的再生等方面,随着LLLT和LEDT在运动训练领域研究的深入,LLLT和LEDT在提高运动员的肌肉力量和爆发力、改善机体有氧工作能力、促进肌肉疲劳和延迟性肌肉酸痛的恢复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进展.鉴于LLLT和LEDT操作方便、效果明确、费用低、无不良反应等优点,有望在运动训练领域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本文主要就LLLT和LEDT在运动训练领域的应用和光生物调节作用(photobiomodulation,PBM)调控机制两个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李方晖;刘延莹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