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光学学会
  • 国际刊号:1003-9430
  • 国内刊号:11-2926/R
  • 影响因子:0.67
  • 创刊:1992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2-251
  • 全年订价:25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Pж(AJ) 文摘杂志(俄),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维普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临床医学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2017年3期文献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钬激光与开腹手术治疗胆管结石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腹腔镜联合胆道镜钬激光治疗胆管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CNKI、VIP和万方数据库,并辅以其他检索,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9月期间发表的关于腹腔镜联合胆道镜钬激光(腹腔镜组)与开腹手术(开腹组)治疗胆管结石疗效对比的文献,按纳入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进行质量评价后,利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未获得随机对照试验,终共纳入13篇病例对照研究,共1 194例患者,其中腹腔镜组(Laparoscopy group,LAP)598例,开腹组(Open group,OPEN) 59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1)手术时间:腹腔镜组短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2)术中出血量:腹腔镜组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1);(3)结石取净率:腹腔镜组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1);(4)住院时间:腹腔镜组短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腹腔镜组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1).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钬激光应用于胆管结石治疗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均优于开腹手术,值得临床广泛开展.因本系统评价纳入的均为非随机对照实验,且均为中文文献,结论解释范围和强度较局限,尚需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进一步验证.

    作者:刘清;金俊哲;许东;姜洪磊;于浩;林国福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经皮激光汽化减压术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附30例报告)

    目的 观察经皮激光汽化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PLDD)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LDH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30~70岁,平均50.3岁.激光治疗能量600 ~1 000 J/椎间盘.患者在PLDD治疗后7d行中药离子导入治疗.术前、术后1、3、6和12个月采用改良的Macnab评价、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判定患者术后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同时,观察年龄≤50岁组和>50岁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30例患者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症状改善,术后12个月的临床优良率为83.3%,VAS和ODI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与术后1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50岁组和> 50岁组,两组的临床优良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LDD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LDH短期内能够有效缓解疼痛、麻木等临床症状,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王正杰;刘浩博;薛万明;刘鸿均;王文彬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经皮椎间盘汽化减压术联合针灸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经皮椎间盘汽化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PLDD)联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e herniation,LDH)疗效.方法 符合标准LDH患者67例,按随机法分为两组,治疗组患者34例,对照组患者33例.对照组采用单纯PLDD治疗,治疗组采用PLDD联合针灸治疗.所有患者于术前、术后1和2周、1和2个月随访,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疼痛情况,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进行腰椎功能评估,术后2个月采用改良的MacNab疗效评价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2周及1个月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个月,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组别不同时间点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ODI功能障碍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组别术后不同时间点ODI评分结果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2个月,改良MacNab疗效评价标准疗效评价结果比较,治疗组优良率和有效率分别达到94.1%和100%;对照组的优良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1.9%、97%.结论 PLDD联合针灸治疗LDH短期内能够有效缓解疼痛、麻木等临床症状,并且能够为突出髓核的逐渐回缩提供有利环境,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赵继荣;马同;朱换平;赵宁;朱宝;陈祁青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强激光质子束应用于生物组织透视成像的研究

    目的 肿瘤细胞异型性的准确识别是恶性肿瘤得到早期发现、确诊和治疗的关键.本文提出一种“利用强激光质子束对细胞样品透视成像技术”观测肿瘤细胞异型性的新途径,并以蚂蚁作为生物样本进行初步观察.方法 基于上述质子透视成像技术,拟使用FLUKA蒙特卡罗(Monte Carlo,MC)程序,依据强激光质子束的特点,对质子透视成像进行定量的模拟研究,分析影响质子透视成像的主要因素,并以蚂蚁作为样品,用皮秒激光脉冲辐照固体靶,在靶背表面产生高能质子束透视生物样品成像.结果 实验测量得到了三种质子束空间分布,圆盘结构、中心成丝结构和环状结构.通过实验验证可获取清晰的,视场适中可达mm级,空间分辨适中可达1μm,并具有密度分辨力的二维蚂蚁透视图像.结论 强激光质子束透视成像具有较好的视场,较高的对比度,适合的空间和密度分辨力的二维透视图像,为肿瘤细胞分析上的应用提供了可能性.

    作者:王昌军;彭永进;刘玉玲;王光昶;梁栋;张建炜;郑志坚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半剂量光动力治疗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短期功能及形态改变

    目的 评估半剂量光动力疗法(half-dose 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后短期功能及形态改变.方法 前瞻性干预性病例系列研究.纳入2016年8月至2017年2月,经眼底彩照、眼底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speetrum-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确诊且符合入选标准的单眼急性CSC患者10例10只眼,给予半剂量PDT治疗.治疗前及术后1个月均行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微视野及OCT检查,功能估指标包括BCVA及黄斑区光敏感度;形态评估指标包括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retinal thickness,CMT)及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ubretinalchoroidal thickness,SFCT).结果 PDT治疗1个月后,CSC患者BCVA由术前的0.55±0.24,提高到0.99 ±0.15(P <0.05);黄斑区光敏感度治疗前为(18.8±7.4) dB,治疗后为(25.0±2.1) dB(P <0.05).治疗前CMT为(447.20±170.8)μm,治疗后1个月为(197.40±53.2) μm(P <0.05);治疗前SFCT为(489.33±160.3)μm,治疗后1个月为(464.56±127.03) μm,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半剂量PDT治疗急性CSC可以短期显著提高视力,改善黄斑区光敏感度,降低黄斑区水肿.

    作者:周立军;赖坤贝;黄创新;许发宝;巩亚军;钟小菁;吕林;金陈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超脉冲CO2点阵激光与Nd∶YAG激光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的临床疗效

    目的 比较超脉冲CO2点阵激光与波长1 320 nm Nd∶YAG激光治疗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65例,采用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能量密度40 ~ 60mJ/cm2;B组55例,采用Nd∶YAG激光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瘢痕部位增强典型相关分析法(Enhanced 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ECCA)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降低,组内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A组明显低于B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斑、色素沉着,A组发生率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脉冲CO2点阵激光较Nd∶YAG激光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疗效更优.

    作者:王世东;李韶平;任海红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不同功率密度光动力对浮游态和生物膜态变异链球菌的杀伤作用

    目的 探讨以血卟啉单甲醚(Hematoporyrin monomethyl ether,HMME)为光敏剂,不同功率密度的光动力疗法(Photondynamic Therapy,PDT)对浮游态和生物膜态两种状态下的变异链球菌的杀伤作用.方法 将变异链球菌制备成菌悬液和釉质生物膜模型80块,分为PDT组和对照组;其中PDT组按照不同处理方式又分为35mW/cm2组(A组)、70 mW/cm2组(B组)、140 mW/cm2组(C组)、280 mW/cm2组(D组)、单纯光敏剂(E组),单纯激光照射(F组)6个小组;0.05%洗必泰(G组)、0.9%生理盐水组(H组)为阳性、阴性对照组.实验采用波长532 nm的半导体激光为光源,HMME光敏剂浓度为40 μg/ml,比较在相同能量密度不同功率密度下光动力对变异链球菌的杀伤作用.结果 相同功率密度的PDT处理组、洗必泰组对定植在生物膜中的变异链球菌的杀伤作用均低于浮游态.PDT组中的A、B、C和D组与洗必泰组(G组)的杀菌率从51.29%、67.07%、94.95%、96.25%、57.29%降到了30.92%、44.01%、75.44%、85.10%、41.75%.PDT对同种状态下变异链球菌的杀菌率随功率密度的增加逐渐增大.结论 生物膜态的变链对PDT和抗菌剂有较强的抵抗性,在今后的实验中需设法降低生物膜的抵抗性并寻找合适的光强度来增强PDT的杀伤作用.

    作者:马莹莹;邹朝晖;常秀明;阴慧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枸杞多糖对紫外线致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脂质损伤的防御作用

    目的 探讨枸杞多糖(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LBP)对紫外线(Ultraviolet.,Uv)照射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uman Skin Fibroblasts,HSF)脂质损伤的防御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LBP处理体外培养HSF细胞,用噻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筛选出适宜药物浓度,行长波紫外线(Ultraviolet A,UVA)、中波紫外线(Ultraviolet B,UVB)照射建立HSF细胞急性光损伤模型,设空白组、LBP组、UVA组、UVA+ LBP组、UVB组、UVB+ LBP组;尼罗红荧光染色检测过氧化脂质含量;酶生化法测定胞质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及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漏出量.结果 LBP浓度在300 μg/ml以下时,HSF细胞的增殖活性不受影响(P>0.05),当浓度>300 μg/ml时,LBP抑制细胞增殖能力(P<0.05);与空白组比较,UVA和UVB照射组氧化脂质含量、LDH漏出量明显升高,胞内SOD、GSH-Px活性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相比UV组,光照前加入LBP(UVA+ LBP组、UVB+ LBP组)可明显提高细胞SOD、GSH-Px活性,降低ROS水平、过氧化脂质含量及LDH漏出率(均P<0.05).结论 枸杞多糖可有效拮抗UV诱导的HSF细胞脂质损伤,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增强SOD、GSH-Px等抗氧化酶的活性,降低LDH漏出量,保护细胞膜免受损伤有关.

    作者:李振洁;彭丽倩;高爱莉;张尔婷;刘清;江娜;李华平;梁碧华;李润祥;代歆悦;莫子茵;朱慧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540nm强脉冲光联合小败毒膏治疗酒渣鼻的疗效观察

    酒渣鼻又称玫瑰痤疮(acne rosecea),是一种以颜面中部对称性红斑、丘疹及毛细血管扩张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炎症性疾病[1].部分患者后期可形成鼻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治疗酒渣鼻的方法很多,临床上可采用外用、系统药物及物理治疗,但总体来说疗效欠佳.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笔者采用540 nm强脉冲光联合小败毒膏治疗43例Ⅰ、Ⅱ期酒渣鼻患者,并与单用强脉冲光组作对照,以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作瑾;宋维芳;于宇;林炳基;林双娇;陈燕婷;王翌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点阵铒激光联合壳聚糖季铵盐硅凝胶治疗浅表性瘢痕疗效观察

    浅表性瘢痕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稳定成熟性瘢痕,多因皮肤轻度损伤、浅Ⅱ度灼伤或浅表感染后所形成,一般累及表皮和真皮浅层.暴露部位的浅表性瘢痕因凹凸不平或色素改变而明显影响外观,患者往往要求治疗.传统治疗常采用手术切除,机械性磨削等[1],但上述治疗创伤大,愈合时间长,多数患者难以接受.

    作者:王今朝;石年;毛辉;湛汇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脉冲染料激光联合薇诺娜特护霜及他克莫司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疗效观察

    近几年,因求美心切,很多患者长期或间断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实则含糖皮质激素的化妆品,致使临床上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逐年增多,主要表现为用激素产品就好转,停用则反跳,严重时,面部出现红斑、丘疹、脓疱、毛细血管扩张,伴灼热、疼痛、紧绷感等不适症状,遇热症状更加明显,甚至用激素治疗也无缓解.自2010年始,笔者采用脉冲染料585nm激光联合薇诺娜特护霜及0.03%他克莫司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158例,取得显著疗效.

    作者:刘卫兵;王燕飞;王雪;岳喜昂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光疗法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发现至今已有百年,而现有临床药物并不能逆转其病情恶化,亟待研发新的药物和治疗方式.大量基础研究表明:弱激光治疗(Low-level laser therapy,LLLT)可通过多种途径调控神经元功能,减少老年斑(Senile plaques,SP),挽救AD小鼠受损的记忆.此外,临床研究表明LLLT能提高AD患者的记忆与生活自理能力.国外学者研发了远红外(1 072 nm)激光治疗仪,并逐步应用于AD的治疗.笔者发现630 nm高能红光(High-energy red light,HERL)对APP/PSI-转基因小鼠损伤的记忆有显著的挽救作用,这为临床研发HERL的护脑仪及治疗AD提供了理论基础.

    作者:张静楠;安民;赫荣乔;吕继辉;童志前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PL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光热效应机理的研究进展

    腰椎间盘突出症(la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临床多发病、常见病.严重者可引起神经根或马尾神经功能障碍,非手术治疗很难治愈,复发率较高,而各种开放性手术对脊柱正常结构都会造成破坏,影响远期疗效.基于LDH导致临床症状出现的病因,利用经皮激光汽化减压术(pere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PLDD)的光热效应进行治疗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将PLDD光热效应与LDH机械压迫与炎性细胞因子相互作用机理研究进行综述,以期更深入地了解PLDD的作用机制.

    作者:赵继荣;王兴盛;王国慧;赵宁 刊期: 2017年第03期